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2.4 海陆变迁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学案2新版湘教版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于的交界地带。
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太多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反思栏
3.阅读P44:火山之最,回答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哪座死火山?
【检测训练】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六大板块的称:
①板块;②板块; ③板块;④板块 ⑤板块;⑥板块。
(2)几乎全部是海洋。
(3)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填序号)
2.请用语言叙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具体内容。
3.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是碰撞挤压,还是张裂拉伸?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呢?
二、火山与地震
1.板块或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在那里,全球大约平均每年发生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约次)分布有多座活火山。
2.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哪两大地带?
海陆变迁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一、课题:2.4-2 海陆变迁
二、学习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自主预习】
1.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2.请用语言叙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具体内容。
【合作探究】
一、板块构造学说
1.读图2-55 六大板块示意,说说全球主要有哪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以陆地为主,还是以海洋为主,那印度洋板块呢?
2.4 海陆变迁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德育目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1、大板块示意图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教学难点: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有谁能来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呢?屏幕上显示“大陆漂移过程图”。
学生看图回答。
由上节课的知识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学生的答案过渡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万年以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听课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引入新课小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思考对所讲内容有整体认识海洋生成和发展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都会经历一个生成和发展的阶段。
观看动画1过渡我们刚才说到,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而地壳的活跃,就造成了地表的火山地震。
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地震的录象。
刚才从录象中我们看到,火山喷发的时候真是惊心动魄!而在地震发生后又是满目疮痍,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灾难。
看录象通过直观画面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思想上带来震撼——地震的危害如此严重!火山和地震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地震通常会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1.会实例举证海陆变迁,明白地球的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熟知地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讲解,使学生具备在地震中逃生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形势,为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空间概念不强等原因,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和运用;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以崇左石林的图片导入,引出海陆变迁。
活动2【讲授】地表的形态变化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域的海底三角洲和荷兰人围海造田的例子验证海陆变迁活动3【练习】练习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者是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和预测吗?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消亡。
这些都说明了地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活动4【讲授】地震和火山海陆变迁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地表形态变化有时也是很激烈的,那就是地震和火山。
出示地震和火山的图片活动5【讲授】大陆漂移假说阅读《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活动6【讲授】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儿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包围。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漂在海洋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3.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通过图片从地层,植物和轮廓几方面论证。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4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4节海陆变迁【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4、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5、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6、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永无止境。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到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教学难点】:板块运动与世界主要山脉形成的关系【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提纲】: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缓慢的变化2、激烈的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三、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2、板块运动3、板块运动和地形的关系四、火山与地震1、火山、地震带和板块运动2、地震应急措施【教学过程】: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1、教学导入今天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有8844.43米高,有人却在其峰顶发现了鱼骨化石,由此证明它原为海底一部分,显示出地表形态的变化2、引导设问:你知道哪些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表形态在变化中?要求:分小组先讨论,后收集能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事例,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他们找到的事例3、思考活动—教材P41页二、大陆漂移假说1、故事引入----南极洲地表覆盖着2000米厚的冰层,几乎寸草不生,但我们发现南极洲地层内储藏着大量由高等植物变成的煤炭。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word格式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
不变的(错误)
2.海面的升降
一、海陆的分布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变化的—“沧海桑田”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B)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 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C)
A.地 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 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从讲故事入手自然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找证据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解释
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 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B)
A.印度板块B.太平 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A)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 海陆变迁2-湘教版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学习目标】: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解释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
2.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理解该假说的基本证据。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认识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位置,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还原真相】:“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陆地或陆地变海洋,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教学过程】:一.大陆漂移假说【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1页,结合图2-53,完成填空,2分钟1.提出者:______国的__________(人名)。
2.观点:①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陆地叫________,被________所包围。
②大约______年前,泛大陆开始________。
③距今约 ________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基本轮廓。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帮魏格纳找证据,3分钟1.轮廓2.古老地层3.生物二.板块构造学说【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2-43,结合图2-55,完成填空,2分钟板块构造学说内容:①全球主要有____大板块。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大洋洲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上)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③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合作探究】结合小实验结论,解释下列现象,3分钟①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逐渐增高):②安第斯山脉:③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将消亡:三.火山地震带【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3页,结合图2-56,完成填空,2分钟1.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______和______活动频繁。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导学案湘教版 (2)
海陆变迁【课前预习】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国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层分成大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日本是著名的火山、地震国,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B.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C.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4.大西洋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带,那么大西洋的面积将会:()A.变大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5“大陆漂移说”是谁首先提出的?()A.麦哲伦 B.哥伦布 C.杨利伟 D.魏格纳6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除了海平面上升外,还有()A.地壳的变动B.填海造陆C.美国干涉D.使用化肥【课堂练习】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在图上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2)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火山地震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3)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4)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和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训练】(二选一)1.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怪”现象:(1)河流应该分布在陆地上,可是在台湾海峡的海底,人们却发现有陆地河流河床的痕迹。
(2)煤炭是由森林转化而来,而森林是在比较温暖湿润的陆地上生长的。
但科学家在南极大陆的地层中却发现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3)在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发现了大量古老的生物化石,这是为什么?(4)今天的东非大裂谷将来有一天会变成大海洋你相信吗?为什么?2.图示为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示意图,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明东非大裂谷2亿年后将形成一个新的“大西洋”。
知识链接大陆在漂移:目前,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大西洋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张;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在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澳大利亚大陆与美洲大陆则以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分离。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的教案——第2课时.doc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掌握世界上火山与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
教学难点理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你们想了解火山和地震吗?生:想。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学习《海陆变迁》(使用“学乐师生” APP 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 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3、板块构造学说学生看书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认识板块运动的方向表示板块张列,表示板块碰撞。
学生观察,全球可分为几大板块?除哪个板块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引导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位置。
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让学生理解板块张列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往往形成高山结合模具,讲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运动频繁。
那么会容易产生什么现象呢?4、火山和地震学生观察图2-56,思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中国多火山和地震吗?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火山地震分布图“,思考:二图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堂小结)理解基本理论:地地球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地区并能运用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多火山地震,而有的地方却平安无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3、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大板块示意图
2、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3、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
教学
难点
海洋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预
习
与
检
查
新课引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有谁能来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呢?屏幕上显示“大陆漂移过程图”。
课题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主备人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
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巩
固
与
检
测
思考:为什么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这样分布
屏幕显示:在“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上叠加“板块构造示意图”
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提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细讲地震
讲述:世界平均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那么,是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象我们刚才看到的地震破坏性那么的大呢?
总结学生的答案,过渡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万年以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海陆变迁》教案
《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这节课的知识对初一是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学习本节知识,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情分析】: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好动又好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德育目标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推理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幕投影]题目。
<教师活动>前后联系:上课之前我首先要考考大家。
<教师活动>问题:1.请你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到黑板上指出)2.《西游记》中“东海龙王”中的“东海”是某个大洋的边缘部分,那这个大洋是哪个?(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导入:<教师活动>设置悬念:大家有没有想过辽阔的东海有一天会变成陆地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屏幕投影]东海的古河流遗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4海陆变迁(第2课时)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课标内容本节内容属世界历史中海洋与陆地中的一部分,课标要求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多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分析第四节海陆变迁这一节课是湘教版世界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最后一节课,本节课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计划用两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板块构造学说,另一部分为世界的火山地震带。
两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则主要是结合地图来掌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世界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就容易掌握了。
因此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时也多少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毕竟基础差,而七年级世界地理理论性强,特别是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更不易理解,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还要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更要多搞一些活动,让学生从直观中加深和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2)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和演示、模拟等方法,归纳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防灾,提高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2.找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大陆漂移假说,我们钦佩魏格纳善于质疑、勇于推测、并积极探究验证的科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
课题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并能用实例进行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要点,并能体会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基本观点,并应用该学说分析说明海洋的生成与发展阶段。
4、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说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原因.
重点1、板块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
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难点
1、板块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
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教法及教具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板书课题
海陆变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成语“沧海桑田”导入,说明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
1、自主学习:读教材后解释“活动”中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你得
到什么启示?
2、小组交流:
【教师精讲点拨】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
果。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图2-46结合教材33页完成下列任务: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假说”认
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陆地,被叫做“”的
大洋所包围,后来大陆开始破裂形成现在的样子。
(2)你有什么好的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吗?
2、小组交流: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
洲西海岸的凹进部分相吻合。
教师扩充知识:(1)以上两海岸的古生物具有相似性
自主学习回答
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回答
问题
(2)以上两海岸的古地层几乎一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2-48----2-53,结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六大板块分别是:、、、、、。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
壳比较。
(3)“→ ←”表示板块作运动,“← →”表示板块作
运动。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陆板块发生
的运动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投影演示板块运动演示动画,以加深印象。
【探究结论】
学习任务(四)火山与地震
1、自主学习:读图2-54-----2-56,完成36页活动1、2题。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
自主学习回答
问题
组内交流
完成活动题
震。
【探究结论】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训练做地理填充图册课堂小结做作业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
成)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