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0至2021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名句默写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_。《春》

(2)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郎润B.抖擞花枝召展

C.澄清静谧D.决别翻来覆去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

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内集:在家里聚集在一起

B.未若:不像

C.期行:相约同行

D.儿女:儿子和女儿

7.下列对《咏雪》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子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8.下面是对《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9.把下面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小者最胜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田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②寒温:寒喧。[相关链接]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2)多论.俗事

11.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B.吉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D.吉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12.王子敬因为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被谢公称赞“最胜”。(用原文语句回答) 13.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

“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

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

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

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

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14.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15.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

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

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18.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9.请分析第②段中“笑”的原因。

20.请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

21.写作

题目:那一天,阳光灿烂

要求:(1)作文以叙事为主,写出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3)600字左右,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秋风萧瑟江春入旧年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

“萧”“藤”“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2.C

【解析】

【详解】

A.有误,郎——朗;

B.有误,召——招;

D.有误,决——诀。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的句式“……虽不……,却能……” 分析选项即可。B项“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符合这个句式。故选B。

4.李白,王昌龄。

5.B

【解析】

4.“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

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5.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赏析,需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作答。B项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写的是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故选B。

6.C

7.B

8.C

9.(1)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A.有误,“内集”的意思是“家庭聚会”;

B.有误,“未若”的意思是“不如”;

D.有误,“儿女”的意思是“子侄辈”。

故选C。

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对兄子的答案更为满意”这一表述有误,“公大笑乐”的意思是“太傅大笑起来”,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故选B。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C项有误,“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故选C。

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骤”“似”“引”“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0.(1)一起(2)谈论,议论

11.A

12.寒温而已

13.寡言沉稳(寡言、说话少、沉稳)、处变不惊(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

【解析】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兄弟三人俱诣谢公”的意思是“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俱”的意思是“一起”;“多论俗事”的意思是“说了很多俗事”,“论”的意思是“谈论,议论”。

11.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吉人”的意思是“善良的人”,“躁人”的意思是“急躁的人”,故选A。

1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必须从故事入手,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根据谢公的话可知,他推断的依据是王子敬说话少,文中体现王子敬说话少的依据是“寒温而已”,摘抄下来即可。

1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从“子敬寒温而已”可以看出王子敬的沉稳,从“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可以看出其镇定。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14.(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15.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并突出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16.D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通读全文,根据“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冑’,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等句子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15.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举了北方的梨树、松树的针叶的例子,分别把它们在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进行比较,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0~

-2℃”“30℃”“—8℃”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三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准确地突出说明了“同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样”这一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本以及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的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故选D。

17.老妈在雪天步行几十里到学校给“我”送棉衣。

18.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老妈打电话让我拿羽绒服作铺垫。

19.因为想起网上的段子和老妈以前有趣的行为而笑;因为感到幸福、甜蜜而笑。

20.内容上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字里行间中体现了“我”及同事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结构上照应开头。

【解析】

17.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细读第四段可知,本段的主要人物是妈妈,事件是在雪天给“我”送棉衣,据此概括即可。

18.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秋风顿起、气温骤降”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之极,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19.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根据“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可知,我“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这个有趣的段子,二是感受到有人牵挂的幸福和温暖。20.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细读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在结构上,本段总结全文,同时与第一段相照应,使文章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1.那一天,阳光灿烂

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它们有的像五彩的珍珠,让人感到甜美。也有的像阳光一样灿烂。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一个普通的人。

“卖萝卜咯——”

清晨,一阵清脆响亮的吆喝声飘进我的耳朵里。于是妈妈催我:“大懒虫,起床了。我有事叫你办。”我极不情愿地从床上起来。

原来,家里的萝卜吃完了,妈妈叫我去买一些回来。妈妈把钱塞给我,我拿着钱又极不情愿走出家门,可刚迈出门槛,妈妈叫住了我,对我唠叨一番:“最近小贩贪便宜,找假钱,糊弄人,你多注意点,别上当。”

我连搭理都没搭理,就一口气跑出了家门。但是那买萝卜的大叔早就不见了踪影,我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逛。终于,在一个苍蝇都飞不进去的小巷里,被我找到了。

人挺多,买萝卜的人排成长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轮到我了。走近了看,这位大叔五十岁左右,不高,头上斑斑白发,几条调皮的皱纹早早爬了上去,穿了一身迷彩服,人比较和蔼。

我随随便便挑了几斤,付了钱,就走了。我在小卖店里买了几根棒棒糖,悠闲地走着。刚要回家,就听有人喊:“小朋友,等一下。”

我止住了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位卖萝卜的大叔。他蹒跚地跑过来,说:“小朋友,这是找你的钱,我找钱时,你早走了。”我把零钱拿出来一算,的确少了。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了声谢谢,并紧紧握住钱。

他对我笑了笑,转身就走了。这时,阳光穿过他缓缓前行地背影,找在我脸上,格外灿烂……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那一天”“阳光”和“灿烂”。“那一天”限定了写作的时间范围;“阳光”可以是原义的阳光,也可以是比喻义的阳光,即“活力和希望”;“灿烂”可以理解为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正能量,感受到幸福等意思。这应是一篇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在写文章时,不能围绕着关键词语空发议论,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