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王郁昭与滁州高等教育的发展
校史
滁州学院校史一、滁州师范学校建校初期滁州师范学校是1950年创办的,当时的校名是:滁州师范学校。
1950年师范首次招生计划是100人。
学校创办时师资非常匮乏,没有专职校长,只有沈长缨、张其藩两个教导主任,分别分管教学和后勤工作。
1951年3月,学校招收了一个师资短训班。
1951年暑假师范学校开始搬迁,9月在炉桥正式办学。
1952年夏天,学校又迁回滁州。
1952年9月1日,学校在滁州新校舍里开始上课。
二、滁州师专专升本纪实1952年,滁县师范学校由定远炉桥镇一路辗转最终落户琅琊山麓的时候。
1977年11月,滁县师范学校成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次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并招收中文、数学两个专业首批本科生。
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8年初,滁州师专有眼光的老师就提出了把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建议。
1999初,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在五年内实现专升本的目标”。
滁州师专召开了“滁州师专改革与发展部分校友座谈会”。
此后,又于同年10月、11月连续召开了“滁州师专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滁州师专加快高等教育座谈会”。
座谈会还明确提出了2000年创办联合的滁州师范学院的目标。
2002年2月,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把《支持滁州师专专升本,积极筹建皖东学院》作为唯一大会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交滁州市政府办理。
从1999年起,学校先后申请建设了艺术楼、体育综合楼、综合办公楼、音乐厅、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更早立项的理化楼也在此间开工建设。
2001年6月28日,滁州师专南校区迎来开工奠基。
2002年9月20日,滁州师专南校区落成暨新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
2004年1月10日,滁州师专迎来了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
2004年6月20日,滁州师专人期盼了5年的滁州学院成立暨揭牌庆典隆重举行。
三、滁州学院现状滁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不以结局论英雄
不以结局论英雄──写在韩先聪落马之际许同书题跋:我始终认为,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英雄对历史的贡献,应当肯定,即使英雄并不完美。
2014年7月12日12时30分,中纪委网站公布:“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安徽省滁州市城乡各个角落,滁州人互相转告。
是喜是悲?滁州人感情复杂,难以名状。
《新京报》称:“跟此前被调查的不少高官相同,韩先聪被调查显得有些‘突然’。
”其实对于滁州人来说,这是预料已久的消息,并不突然。
随着房地产开发商滁州泰鑫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劲松、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滁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修玉、滁州市市委书记江山落马,韩先聪的落马,只剩下时间问题。
江山落马时,有识人士称,韩先聪是中央管干部,对其审查,需中纪委批准,所以要有个时间差。
2008年2月,韩先聪任滁州市委书记。
上任尹始,即提出“大滁城”建设的概念,将来安县的南部和全椒县的东部,都纳入滁州市城区组团规划建设范围。
2012年2月,韩先聪离任,大滁州城城区已有了初步规模,并有了一部详细的、具有战略发展眼光、超前的现代化的城市规划。
韩先聪在滁州任职四年,是从古到今,滁州城市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
韩先聪对滁州贡献,功不可没,滁州人有口皆碑。
我认为,韩先聪对滁州的贡献,不在于建了多少密如国际象棋般矗入云端的高楼,而在于他给滁人留下的有卓越眼光的滁城规划,从此奠定了滁州城市建设的方向。
看看韩的前任在滁城黄金地段建的“香港城”,就知道,那不是建设滁州,那是在糟塌滁州。
现行制度下,官员品行优劣,更取决于其自律。
相对比较而言,我赞成勤政有为,关心百姓疾苦,改善百姓生活的贪官,而谴责慵政无为而陷百姓于饥寒交迫的清官。
和前几届慵懒无为官员比较,韩先聪应是十分出色的地方官员。
历数滁州几千年的历史,韩先聪应是比欧阳修更耀眼的滁州地方官明星。
当滁州人享有改革开放带来的丰衣足食时,我们应当永远记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前地委书记王郁昭、陆子修;当我们使用着现代文明标志的天然气和程控电话时,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前市长陈天庚;当我们今天生活在比国际都市更完美的静谧小城滁州里,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带领我们“白加黑,五加二”建设大滁城的韩先聪先生。
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科研成果统计表
滁州师专学报,2003,(2)
省级
王继东
独
浅析企业网的安全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2)
省级
石永华
独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2)
省级
吕永生
独
正确使用C语言指针初探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4)
省级
葛浩
独
音乐系
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03.5(4)
SCI
吴刚
第一
壳聚糖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论文
安徽大学学报,2003,(1)
省级
吴刚
第一
地理系
皖东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评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1)
省级
吉晓华
独
皖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1)
省级
金泉
独
滁州市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3)
省级
金泉
独
省级
彭钰
独
浅谈数码钢琴教学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03.5(4)
滁州师专学报,2003,(4)
省级
沙鸿
独
浅谈调性和声中的功能、色彩、线条三种因素的表现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文
中国教育论坛03(15)
中国教育论坛,2003,(15)
省级
钱程
独
浅谈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03.5(4)
论文
滁州师专学报,2003,(2)
省级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1993年1月7日至8日,省政府副省长杜宜瑾、省教委副主任金辉一行5人,在原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六、教委主任杨长文,滁州市(县级市)副市长朱仁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扬子办事处、清流办事处、乌衣镇及黄圩乡的13所中小学。
5月,地改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滁州市(县级)管辖的二、三、四、五、六、七中学,实验小学和凤凰路小学上划市教委直接管理。
5月、6月,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农科教工作,决定独立设置农科教办公室,10个编制,正县级机构,归属政府办口。
9月,凤阳县教委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9月,滁州市第一个专门招收“弱智儿童”的“培智班”在琅琊区工交小学开办,填补了本市特殊教育史上的一项空白。
“培智班”的开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热情赞助。
11月14日至16日,市教委举办了地改市后的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天长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南谯、全椒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二、三名。
11月,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在全市捐款兴建的5幢教学楼近1.1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受捐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2月,凤阳,嘉山两县的实验中心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至此,全市实现了实验中心网络化。
12月,凤阳县扫盲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
至此,滁州市所属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了省政府原定基本扫除文盲标准的验收。
12月,全椒县、琅琊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并经省政府批准率先实现“两基”工作,也成为全市率先实现“两基”的县(区)。
12月,滁州市为空军招飞输送25名学员(全省57人),成为全省输送学员最多的地市。
录取总数和比例为全省第一,受到南京军区空军和省招办的通报表彰。
至93年底,全市校办产业纯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的校办企业已达5个:分别是嘉山中学玻璃厂;天长二中交通器材厂;来安中学华丽建材公司;天长三中校办厂;定远实小铝箔厂。
王郁昭同志逝世讣告
王郁昭同志逝世讣告王郁昭同志逝世讣告,人来的时候是伴着哭声,走的时候是宁静的,通过讣告向亲人朋友宣布,他的辞世。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为大家推荐的讣告相关格式及讣告格式1.讣告概述讣告,又叫讣闻或讣文,就是将噩耗、死讯报告亲友和众人。
在现代社会,讣告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报丧文书。
讣告一般由死者的家属或死者所在单位相关的同志组成的治丧委员会或治丧小组向社会公布,白纸黑字书写,张贴在一定的范围;也有通过报纸、电台、荧屏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布的。
讣告的种类有三种,第一种是公告式讣告,第二种是报道式讣告,第三种是通告式讣告。
2.讣告写作要点(1)公告式讣告是以国家行政公文中的“公告”这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中央和国家级领导人逝世的信息,一般由中共中央、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常委会、中央军委等首脑机关或单独发布或部分联合发布或全体联合发布,或根据受权可发公告的新华社发布,使用级别较高。
公告式讣告的写作,可以参照公告的写法。
(2)报道式讣告是以新闻媒体中“消息”这种形式,在较大范围内告知死者的消息。
报道的对象一般有一定的级别,牵涉的面比较广。
一般都发表在与死者的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报纸、电台或电视荧屏上,有时还配有死者的遗像。
报道式讣告的写法有两种。
第一种写得比较详细,需要告知死者生前的正职、兼职、职称,所在单位,死者姓名,死于何种疾病或灾害、事故,是否经过医疗、抢救,死于何时(年、月、日、时、分)、何地,终年岁数,都要求写得切实、具体。
此外,什么时间(年、月、日、时)在什么地点(医院、原单位、殡仪馆、家中或其他场所)举行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家属或生前友好的范围、挽联、挽嶂、祭仪等送往什么地方,死者关于丧事曾有何遗嘱,等等,都必须交代清楚。
最后,还要附上死者XXX同志/先生/女士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并且注明讣告发布的时间、地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论坛暨评选活动”回顾与展望论坛及纪念(颁奖)晚会隆重举行
随后 时任 安 徽 省委 书记的万里 同志给
,
,
大 包干
”
上了
一
个 省 内 通行 的
,
地 方户 口
,
”
,
后来杜 润 生 同志 给它定 性
,
并 上 升为改革理 论
,
。
大包
,
干 是 农 民的伟 大 创 造
邓 小 平 同 志说
,
我 们 改 革 的春 风不 是 抄文 本 而 是 靠 实 际
。
靠实事求是
农
村 联产 承 包是农 民创 造 的
,
,
力 粮 食 产量 大 幅 度提高 解 决 了 中 国 1 3 亿 人的吃饭 问题
,
。
农 民由 三 十年 前
,
,
人均 收 入
13 3
元增加
,
到现 在的 4 0 0 0 元
。
随着 社 会事 业 不 断 发展
,
义务教 育 免 交学杂费 医疗等 社会保 障逐 步健 全
一
刚刚
结 束 的 党的十七届 三 中 全 会对 新 世 纪 的农 村 改 革发展 做 出 了 全面 部署 并 出台 了
,
届 三 中全 会做 了思 想 准 备 马沛 文
我要 说明的 是 我{门应该铭 记 邓小平 同志 领导 了 真理 标 准 大
一
实 应该铭记 胡耀 邦同志审 定 了 《 践是 检验 真理 的唯
, 、
标 准 》 这 篇 文章
,
应该铭记 杨西 光同志
,
作 出 了 修 改这篇 文章 的 决 定 集 体 智慧 的结 晶
” ,
当代 人不 研 究 当 代史
。
但是 今 天
案例4-1 小岗村的今昔
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今昔。
“一年跨出温饱线,三十年没过富裕坎”成为小岗村的真实写照。
案例4-1 小岗村的今昔[案例文本]材料1:《“大包干第一村”的今昔30年》(扬州晚报,2008-2-18)小岗村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一个村落,30年前,小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小岗家家穷光蛋,磙子一住就要饭。
”学大寨时,小岗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家可派出一人外出“搞生活”(乞讨),人口多的可派两个。
1978年秋,公社调整了小岗生产队班子:严俊昌为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严立学为会计。
11月24日,晚饭后,严俊昌溜达去了严立华家,“商量怎么解决温饱的问题。
”后来,人越聚越多,18个人,最后以摁手印的方式,把全队五头黄牛、一个破耙全都分了,彻底包产到户。
“如果干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谁被杀头,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
”1979年春,小岗的“秘密”被一级级传上去。
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经实地考察后批示,干到秋天。
可还没到秋天,地委书记王郁昭又来了,回去后开了常委会,最终决定支持小岗。
6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
离开时,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
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叮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
车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1979年秋收,小岗生产队正式记载的粮食产量是13.3万斤,比以前翻了4倍。
“那年景,家家过门墩都有粮食,直堆到屋坝子。
”大包干当年,严俊昌家就新盖了6间茅草房,后来又盖了几次。
1993年,盖上了砖瓦房。
“拖拉机,电视机,手表,慢慢地,什么都有了。
”至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就来了。
“见你种烟、种棉花、种油料,都要收钱,连养猪还要收20块钱的猪头税。
多的一户有两三千,我家有一两千。
”为此,严俊昌写信向万里反映。
缅怀王郁昭
迁 第 一段 即 农 委 (国 家农 业 委 员
会 ) 时 期 , 第 二 段 为 农 研 室 (中 央
干部 实行 岗位责 任制 这 三 个公社 , 在 大 旱 之 年 实 现 了普 遍 增 产 增 收 王 郁 昭 听后 非 常振 奋 ,认 为 大旱 之 年 , 这 三 个 公 社 不仅 没 有 减 产 , 反
时 任 安 徽 省 委 第 一 书 记 的 万 里 知 道
后 . 通 知 王 郁 昭 晚 饭 后 到 他 的 住 处
定 下 来,并 不断充 实 完善 ”1 9 9 3年
3月 , 全 国 人 大 正 式 通 过 决 议 ,把 家
庭 承 包制 正 式 载 入 我 国 宪 法 。
跌 宕 起 伏 的 人 生 轨 迹 , 聚 焦 他 在 县
仍 然 不能见 光 王 郁 昭 决 定 ,给 “ 大
王 郁 昭 转 任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副 主 任 、 党 组 成 员 、1 9 9 3年 3月 , 王
解 放 思 想 、 畅 所 欲 言 结 果 。 三 个 悄 悄 进 行 的 实践 引起 了 大 家 的 关 注 :
人 生 , 以
这位 值得 尊敬 的老 人 。
产 , 农 村 经 济 岌 岌
现 ,一 直 以来 ,全 国 各 地 尤 其 是 南
题? 这是急 迫
方 稻 作 区不 断 出现 地 方 政 府 因应 农
民强 烈 诉 求 而 推 进 农 户 耕 地 连 片 以
沙 洋 县借
户 强 烈 的 按 户
丕能 较 详 细 地 回忆 起 来 ,
滁州人文发展历程
滁州人文发展历程
滁州人文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历史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滁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滁州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秦汉时期,滁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
然而,这段时期也见证了滁州人文发展的积极努力。
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出生或在滁州留下了卓越的成就,例如司马迁等。
随着历史的进程,滁州人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唐宋时期,滁州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许多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在此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滁州的文学活动和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明清时期,滁州的人文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在这段时期,滁州的文化建设不仅有着丰富的产物,还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例如,滁州的民间传统艺术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滁州文化的一大亮点。
近代以来,滁州人文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滁州的文化建设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滁州不仅积极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至今,滁州人文发展历程仍在不断延续。
滁州的文化建设不仅注重传承,更加强调创新和发展。
滁州人民以满怀热情的姿态,为滁州的人文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滁州的文化繁荣蓬勃
发展。
总的来说,滁州人文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充满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这个历程不仅是滁州人民的努力和创造的结果,也是中国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滁州的人文传承和发展将继续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长省长九号院——王郁昭散记(下)
县长省长九号院——王郁昭散记(下)
赵树凯
【期刊名称】《中国发展观察》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提携者王郁昭晚年谈到自己的从政道路,他认为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杨晓椿,一个是万里。
“文革”中间,是杨晓椿偶然想起他,并把他派到县里,决定了他从大学教师到地方官员的转折。
王郁昭晚年曾专门写文章纪念杨晓椿。
应该说,杨的影响很关键,但也很简单。
谈到万里对于他的影响,则深远复杂。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赵树凯
【作者单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忆王郁昭与滁州高等教育的发展 [J], 何本初
2.祭王郁昭先生 [J], 赵树凯
3.县长省长九号院——王郁昭散记 [J], 赵树凯
4.县长省长九号院——王郁昭散记(中) [J], 赵树凯
5.亲历者王郁昭我为“包产到户”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J], 王郁昭;《中国经济周刊》(整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22_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滁州市民办高中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试题本卷须知: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清康熙七年〔1668年〕,被誉为“江左凤凰〞的宜兴才子陈维崧北游汴梁,目睹了清代初年开封城的萧条破败,回忆起北宋时期开封城的宫庶繁盛,文思泉浦,挥笔泼墨,写下了“北宋炎楼,漂缈、彤窗绣柱,有多少州桥夜市,仆河游女。
一统京华绕节物,两班文武栉箫鼓。
叉堕钗斗起落花风,飘红雨〞〔?卞京怀古?词〕。
以下有关樊楼的表达,符合北宋时期历史事实的有( )①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
按当时政府的规定,必须定时开市,定时闭市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深夜里结泮上灯火辉熄的樊楼喝酒看戏③开封市民喜欢在樊楼附近的夜市游玩购物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商铺店肆林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2.?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表达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人定胜天〞的思想B. “耕织结合〞的特点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3.与唐朝相比,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 )A. 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B. “草市〞盛行与集镇兴起C. 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4.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
〔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A. 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B. 产业结构的变化C. 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5.“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安徽师范大学校史(1928—2008)》出版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我校隆重举行建校80周年盛大庆典之际,第一部全面反映建校历程、办学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安徽师范大学校史(1928—2008)》,日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前省长、老校友王郁昭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作序。
《安徽师范大学校史》全书共45万字,正文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
上篇叙述了我校从1928年建校到1949年解放阶段的历史,具体为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学院时期的历史。
中篇叙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到“文革”结束时期的历史,这时期是我校校名多次变动的阶段,经历了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工农大学历史时期。
下篇叙述了粉碎“四人帮”后学校的发展历史。
这本校史以史为鉴,以学校办学发展为主线,以弘扬求实创新精神为宗旨,以重要历史时间、事件与人物为重点,对现有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和考证,准确客观地厘清了学校办学发展的历程。
不仅准确、客观地记录了师大80年的风风雨雨,真实地反映了“师大人”在艰苦中奋进、在崎岖中攀登的创业精神,同时还展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佐证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
这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学校的光荣与特色,是学校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的宝贵资料,...。
人物志
人物志作者:来源:《财经》2016年第20期王郁昭:“能做事”的省长2016年7月1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安徽省原省长王郁昭逝世,享年90岁。
王郁昭,192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41年参加革命,曾任文登县天福山区文教助理、区教师抗日救国会会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参军。
1947年冬天,随大军南下,进入安徽芜湖。
1948年初,王郁昭被编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参加过解放开封、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后,王郁昭先后担任芜湖市军管会文教部军代表、安徽省科委副秘书长、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1954年,他就读中央马列学院,1956年毕业回到大学,先后担任政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
“文革”期间,王郁昭全家被下放到淮北,借此与农民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对农村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革”后,王郁昭相继担任滁县地区革委会主任、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支持小岗生产队首创了“大包干”,帮助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在此过程中,万里作为当时省委主要领导,王郁昭作为地委主要领导,两人上下呼应,鼎力配合,推进了家庭承包的艰难突破。
但在万里调离安徽以后,省委政策急剧逆转,一些地、县纷纷退缩。
而在众多地委书记中,唯有王郁昭不改初衷,艰难挺进。
据王郁昭回忆,国家农委当时召开的一次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对安徽搞联产承包有很多指责的声音。
1979年春,《人民日报》也刊登了读者来信和编者按,认为联产承包是错误的做法。
滁县不少基层干部感到压力巨大,不过王郁昭明确表示,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律不变,把春耕生产搞好。
在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王郁昭较早地提出了户办、联户办、村办、乡(镇)办的四轮驱动方针,强调抓“三专”(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经济小区)、“两厂”(家庭工厂、联户工厂),把发展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民群众的家庭经营之中,把千家万户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动力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学 点 办 起来 ,还 要 克 服 困难 办 好 。 当时 什 么 条 件 都不 具 备 ,许 多人 担 心 又搞 大 跃 进 ,劳 民伤 财 ,误人 子 弟 。 王郁 昭在 大 学担 任过领 导 ,熟悉 高校 办学 的规 律 , 在地 方担 任领 导 ,了解 人才 奇缺 的情 况 。 十 年 动 乱后 ,刚 有 了改 革 招 生 制度 的契 机 就 紧 紧抓 住 ,并 且 以此 为 起点 ,要 在 滁 州这样 落后 的农 业地 区兴 办高 等教 育 , 以培 养人 才 作 为 推 动落 后 地 区 发展 的力 量 。教 学点 要 有 落脚 点 ,地 委 、行 署 决 定 在 区位 和条 件 都 比较 好 的 滁 县师 范 学 校挂 上安徽 师 范大 学滁 县教 学点 的牌 子 , 在那 时就 充分 实现 了办学 资源 的共享 。 王郁昭手迹 其 次是 配 强 教 学 点 的领 导班 子 。地
贵大 ,但 他不 愿意 。于是 贵大专 门派 了一 个姓 张的 中年讲 师来教 学 点 当他 的研 究生 。王郁 昭数次 关心 询 问过 张汝 舟 的情 况 ,要求 学校照 顾好他 ,发挥 好他 的作用 。张汝舟 当时是 教学 点唯 一的教 授 ,他 和在南 京 的著名 书法家林 散之 等时 有来往 ,使 教学 点对外
委 为 了协 调解决 各种 困难 ,决定 成立 了教学点 党 委 ,任 命地委 副 书 记 马爱 民兼 任教 学点 党 委第 一书 记 ,任 命赵 璧 如任 党委 书记 。
赵是 上海 支援 内地干 部 ,在定 远 县担任 过县 长 。后来 ,这两位 领 导工 作都调 离滁 州 ,又任命 地委 副书记 张曙 东兼 任第一 书记 ,任
; ;
;
期 得不 到解决 ,王 郁 昭书记 都 明确 作 出批示 ,帮 助 知识分 子解 决 灰
了许多棘 手 问题 。贵 州大 学有 一位 老教 授 ,名 叫张 汝舟 ,是 全椒 史 章 辉 人 。他 是古 代 汉 语 、古 代 文 学 、古 天 文 历法 方 面 的著 名 专 家 。 15 年 被打成 右 派 ,十年 动乱 中又 回到原籍 ,一直 坚持 著书 97
那 时 ,滁 县 师 范 也 在 招 生 ,一 个 校 园 容 纳
两 个 学 校 的 学 生 十 分 拥 挤 。 学 生 宿 舍 1 至 1 人 0 2
住 一 间 ,新 来 的 老 师 也
20 0 6年 王 郁 昭 参加 新 长 城 优 秀 特 困高 考
是 几 人 一起 住 集 体 宿 舍 。
生寻 访 行 动志 愿 者 活 动
教室 是抢 时间 盖起来 的平房 ,吃 饭 开始是 在 礼堂 ,后 来人 多 了容 纳不 下就 在露 天 。常常 看 到几个 学 生站着 蹲 着一起 吃 饭 。条件 虽
然很 差 ,但 师 生 的热情很 高 ,求 知 的欲望 十分强烈 ,校 园到处 都
是读 书声 。教 学 点第 一 届 2 0 0 多名 学 生 ,1 8 年 初 顺利 毕 业 ,至 92 今 已2 年 ,现 在9 %以上都 是 各行 各业 的骨 干 。他 们 中有 知 名 的 3 5 教育 工作者 ,知名 企业 家 ,知名 学者 ,也有 省市 一级领 导 。 在教学 点逐 步发 展成 为师 专 的过程 中 ,地 委 书记王 郁 昭所做
的另外 三件 事我 印象 十分 深刻 。第 一是 他 尊师 重教 。我 那 时在学
校 办 公 室 工 作 ,几 次 随学 校 领 导 向他 汇 报 工 作 ,王郁 昭态度 鲜 明 。当时 学校 教师 中还
有 一些人 历史 遗 留 问题解 决 的不彻 底 ,有 的家 属农 村户 口问题 长
难 ,起 了很重 要 的作 用 。后来 ,教育 局 任命 了新 领 导 ,马孝 伯 、
田家 治等领 导才全 部转 到教学 点工作 。
当时 ,最 难 的还 是缺 少能 上高校 讲 台的教 师 。为 了解决 这个 问题 , 委 、 署做 出决定 , 地 行 在全 区范 围 内摸底 排 队 , 只要 能够 担任
问 。当时张汝 舟 已经8 岁 ,愉快 地接 受 了聘请 。他 的老伴 已经去 2 世 ,学 校为 了照顾 张汝舟 的生 活 ,还 把他 在农村 当小学 教师 的女 儿工作 调到教 学点 。张教 授虽然 年事 已高 ,但学 问好 治学 态度严
谨 指 导学生 热心 耐心 。贵州 大学 听说后 ,想请 张汝 舟教授 返 回
大学教 学 的 , 调 到教 学点 来 , 地不 得 以任何 理 由阻拦 。 都 各 这样 很
维普资讯
人 物
快 选 调 了全 区 十 几 个 水 平 较 好 的优 秀 教 师 。 从 又 其 他 大 学聘 请 了一 些 , 正 常的教 学就 开展起 来 了 。
立说 。王郁 昭在全 椒任 县委 书 记 时 ,听说 了张汝 舟 的人 和事 ,但
当时正值 十 年动 乱期 间 ,他也 没有 解决 问题 的 办法 。教 学点 办起 来 后 ,王郁 昭很快 把 张汝 舟推 荐给 教学 点 ,指示 学 校聘请 他 为顾
维普资讯
; ;
命老 资格 的教育 家 当时 的教 育局 党组书 记 马孝 伯兼 任教 学点 的党
委 书记 、教 育局 长 田家 治 为教 学点 的党委 副书 记 主持 日常 工作 。
渔 我 和另外两 位年轻 干 部 ,也从 教育 局被 派到教 学点 工作 。有人 开
灰 玩 笑说 : “ 教学 点 、教育 局 两 个 单 位 ,一 个 班子 ,成 一 家 了 。 ” 吏 现在 回想起 来 ,当时采 取这种 做法 ,对解 决教 学点 遇到 的各种 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