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舆论对抗的主要特征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也对、企业以及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第一章: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特点及挑战1.1 新媒体的定义和发展趋势1.2 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舆论引导的影响1.3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第二章: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方法及案例分析2.1 利用数据分析和算法来引导舆论2.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舆论引导2.3 利用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来引导舆论2.4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进行舆论引导2.5 案例分析: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成功案例第三章: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1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现状概述3.2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3.3 新媒体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四章: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道德和法律问题4.1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伦理道德思考4.2 新媒体舆论引导中的法律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4.3 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第五章: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未来趋势和展望5.1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对舆论引导的影响5.2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未来趋势预测5.3 对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展望和思考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深入探讨了其特点、方法、现状和问题等方面。
同时,也对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我们有信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监管,使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发挥更加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附件:1、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2、舆论引导案例分析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舆论引导: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众的意见、观点和态度进行引导和影响。
2、数据分析:指利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而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频频发生。
这些网络舆情危机通常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迅速性,以及信息真实性的难以辨别,很容易引发舆论的恶化和公共关系的危机。
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危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虚假信息传播、公司声誉遭受攻击、个人隐私泄露等。
虚假信息传播是网络舆情危机的一大特点。
在互联网上,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被大量传播,就会引发社会恐慌,破坏公共秩序。
公司的声誉遭受攻击也是网络舆情危机的常见表现。
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互联网散布虚假信息或对公司进行负面宣传,从而破坏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个人隐私泄露也是网络舆情危机的一大隐患。
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将会对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
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导致舆论恶化,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由于网络的特性,舆情危机一旦发生,很快就会被大量传播,引起公众关注,进而影响公众情绪。
网络舆情危机会对企业和个人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公司或个人陷入舆情危机,将会导致形象受损,甚至引发经济损失。
网络舆情危机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破坏社会稳定。
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提倡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公众的辨别能力。
广泛普及网络素养知识,使公众能够辨别谣言和虚假信息,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及时发现和监控舆情风险,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切实做好舆情危机的应对工作。
首先要及时有效地回应谣言和虚假信息,避免舆情的继续发酵。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1. 多元化渠道: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知乎、贴吧等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用户群体和传播特点。
这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全面和立体。
2. 实时性: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具有非常强的实时性,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而且可以迅速引发热点话题和舆论波动。
这也使得舆论引导可以更加迅速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3. 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互动和参与。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舆论引导中来,从而产生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影响。
4. 私人化: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私人化,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定向推送,从而更加精准地影响用户的观念和行为。
5. 多样性: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内容形式多样,既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也有新闻、娱乐、财经、时尚等多种主题,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运作模式也在发生改变,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更加注重传播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传统的媒体传播通常以单一的方式进行,而新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和用户需求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 内容生产: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的内容生产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专业化。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编辑与审查,内容通常是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包装的,而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视觉效果,内容更加真实、直接和个性化,也更加多元化且符合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审美趣味。
4. 数据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挖掘。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新媒体舆论特点解析_刘艳婧
理论视野青年记者·2011年2月中新媒体舆论特点解析● 刘艳婧新媒体舆论,广义上泛指一切在新媒体中传播的社会舆论。
由于新媒体大多以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为基本构成要素,媒体形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接收终端的不同呈现方式上,因此,狭义的新媒体舆论即指网络舆论,即社会公众以网络为传播平台,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所发表的一致性意见,是公众意见经由网络传播的结果。
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互动、即时传播等特性使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
议题生成的自发性“自发”和“自觉”是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
“自发”是事物未受规范或约束时的一种自然存在状态,是一种缺乏自觉和反思意识的存在状态。
“自觉”则是事物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具有反思意识,能够预见和调节自身发展方向的一种存在状态。
在互联网产生以前,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把关和议程设置功能使舆论议题的生成更具自觉性特征,议题的类型和内容往往局限在一些重大的、显著的、反映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的事件上,并对舆论的发展方向有着预期的定位。
新媒体舆论的议题则更多的是自发地源于网民的个人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易得和传播环境的相对自由、开放,为公众设置个人议题、发表个人意见提供了便利。
而网络传播所具有的高效、快捷特性和它产生的聚合、放大效应,则可以使单一的个人议题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化成为公众议题、社会议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近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兴起。
传播空间的延展性“舆论具有空间范畴,由此构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舆论。
”①舆论只有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覆盖更广大的社会空间,才可能使局部的群体舆论上升为地区性舆论、全国性舆论或世界性舆论,传播空间的广狭是衡量舆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互联网技术为社会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无限延展的可能。
首先,互联网络覆盖全球,超越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限,拥有地理空间上的无限延展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来自时代传媒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天灾人祸、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爆发,诸多突发事件和社会现象使得中国网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现象频频发声。
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其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
在这一时期,网络舆论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了解这些新特点,更有利于我们做好舆情监测,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以下为时代传媒汇总的网络舆论发展的五大特点:一、新老媒体互动加强,网络舆论“倒灌”趋势明显二、网络舆论载体多样化,社交平台影响力增强在信息社会,社会舆论的发生往往被传统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所主导。
而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各大社区论坛、BBS、个人网站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发源地。
而微博因规避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你传我受”的单向传播模式,又以其更加碎片化、便捷性的特色优胜于其他网络媒体,成为引导公共舆论的新阵地。
三、政府官员现身网络,政务微博影响力强化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媒体在舆论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成为个官员和政府扩大影响力,提升形象口碑的重要渠道。
而新媒体因其优越的交互性和展现的强大沟通能力,吸引了众多的官员参与到网络中来。
同时,政务微博正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22年第三季度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50,947个政务微博已进入平稳发展、成熟应用阶段。
四、网上舆情出现向现实空间“扩散”的趋势新媒体时代,网民对某一个热点事件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展开热议,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形式,但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看,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到线下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网络走向现实空间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时,其可能产生的潜在破坏力。
五、网络监督、网络维权与“网络审判”、“网络暴力”融合新媒体时代,网络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得以深化,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精简版范文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它可以迅速传播、影响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对企业、政府和个人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网络舆情的特点1. 快速传播:网络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影响面广。
2. 匿名性:网络舆情的发起者往往可以隐藏身份,增加了舆论的冲击力和不确定性。
3. 情绪化:网络舆情往往在情绪的驱动下产生,情绪化的言论更容易引起共鸣和关注。
4. 多元化:网络舆情涉及的渠道和内容多样,包括新闻、微博、等。
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1. 及时反馈:对于网络舆情的发展,要能够及时发现、回应以及传达相关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
2. 积极引导:针对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解释,提供客观的事实和证据,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观点。
3. 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公布相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和猜测。
4. 正面宣传:通过制定合适的宣传策略,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正面信息,增强正能量的传播力度,主动塑造舆论氛围。
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1. 善于倾听:对于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和主要诉求,要善于倾听和理解,真正关心公众的需要,并积极回应。
2. 灵活应变:面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要能够快速响应和采取措施,及时控制舆情的发展趋势。
3. 主动预防: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监测公众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充分预测和防范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
4. 合理引导: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合理引导,引导公众关注正能量信息,化解负面舆情的影响。
结论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积极引导舆论、善于倾听公众声音、及时回应和控制舆情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保护企业、政府和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舆情的产生和传播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引导舆情至关重要。
一、传播速度极快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一条消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遍全球。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类新闻客户端,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当一个热点事件发生时,现场的目击者可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并迅速上传到网络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即时性的传播速度使得舆情能够迅速发酵,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如地震、火灾等,现场的民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发布现场情况,相关信息瞬间传遍网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响应。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一方面让公众能够更快地了解事件的进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片面性,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二、传播渠道多元化新媒体时代,舆情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有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论坛、博客等众多渠道。
不同的渠道吸引着不同的用户群体,使得舆情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比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取和分享信息,而一些专业人士则可能更关注行业论坛上的讨论。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增加了舆情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信息内容碎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倾向于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来获取信息。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也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和误解。
例如,一条微博可能只有 140 个字,很难全面、深入地阐述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而且,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人们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往往容易忽略重要的细节和背景,从而对事件产生片面的理解和判断。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治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治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治理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以及网络舆论治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1.1 多元化: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多样,包括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1.2 实时性: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形成舆论的高度集中和迅速扩散。
1.3 匿名性:网络舆论中的参与者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表达意见时更加自由,但也容易导致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的出现。
1.4 互动性:网络舆论是一种互动的传播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舆论中,形成多方参与的舆论格局。
二、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2.1 影响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可以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2.2 形成公共意见:网络舆论是公众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公众需求,形成科学决策。
2.3 促进社会进步:网络舆论可以推动社会问题的曝光和解决,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3.1 加强信息发布: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真空导致谣言滋生。
3.2 建立舆论引导机制: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舆论引导机制,通过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等手段,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引导舆论走向。
3.3 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舆论引导人才培养,提高舆论引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力。
3.4 加强舆论引导的合作: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共同推动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四、网络舆论治理的策略4.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舆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舆论的边界和规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1.信息传播速度快: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资讯,同时也可以迅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信息来源广泛: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包括官方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等。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3.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众多,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虚假信息、谣言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舆论传播范围广泛: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迅速将自己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
一个微博、一个评论,都有可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二、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1.影响公众舆论: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公众的舆论表达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声音。
2.影响社会事件的发展: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社会事件的发展更加复杂和多变。
网络上的舆论可以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政府决策: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和倾听公众的声音。
政府需要通过网络舆论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
4.影响个人形象和声誉:在网络舆论环境下,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容易受到攻击和影响。
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和谣言可以迅速传播,给个人带来不良影响。
三、应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1.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个人也应提高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2.加强舆论引导和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引导公众理性表达观点,避免网络舆论的极端化和偏激化。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指的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如微博、微信、B站等。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引起广泛关注。
不论是消费新闻、事件突发或重大热点话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快速传播,引起舆论关注和参与。
2. 用户参与度提高: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更加呈现出用户参与度的特点。
网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参与舆情讨论、表达观点、发声的主体。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方式,网民可以直接参与到舆论传播中,形成多声音的对话和交流。
3. 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网民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和传播信息。
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这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
网络上的官方媒体、专家学者和各类自媒体也构成了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网民可以通过它们获取更加详细和多元的信息。
4. 舆情传播范围扩大:新媒体时代下,舆情传播的范围扩大。
以前,舆情主要局限于一个地方或一个群体,但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事件往往可以迅速扩大到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
这是因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能够迅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从而扩大了舆情的传播范围。
5. 舆情监测和管理难度增加:在新媒体时代,由于舆情传播速度快、规模大,舆情的监测和管理难度明显增加。
舆情事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甚至形成风险,给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带来挑战。
舆情监测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发展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用户参与度提高、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舆情传播范围扩大以及舆情监测和管理难度增加。
这些特点反映了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对舆情传播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为舆情监测、管理和回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
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和高效,也给舆论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1. 舆论战的定义舆论战指的是在社会舆论领域中展开的宣传、攻击和辩论活动。
它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的一场心理战,旨在争夺公众舆论的支持与认同。
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特点2.1 多样化的参与者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战的参与者。
个人、组织、政府和企业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渠道发布信息,引发舆论起伏。
2.2 全球范围的传播新媒体的崛起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舆论战往往涉及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时效性。
2.3 快速和即时性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强调快速传播和即时反应。
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舆论的演变速度快,受众的关注点和态度也能迅速发生变化。
2.4 信息的碎片化和多元化新媒体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信息变得零散和短暂,人们常常只看到信息的一部分,可能产生误解和偏见。
同时,信息的多元化也增加了舆论战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
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影响3.1 影响公众认知和态度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可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态度,尤其是对特定议题或事件的看法。
舆论引导者通过煽动情绪、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
3.2 打破信息垄断传统媒体的信息获取受限于编辑与审核,容易形成信息垄断。
而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垄断,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为舆论战提供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3.3 政治和社会影响新媒体的舆论战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通过舆论战来塑造公众形象和影响选民、消费者和社会群体。
同时,舆论战也促进了社会的公众参与和民主表达。
4. 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策略4.1 提高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公众对新媒体的辨识能力,培养批判思维,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保障公民权益
01
02
03
保障言论自由
网络舆情是公民表达意见 和诉求的重要途径,合理 引导可以保障公民的言论 自由权利。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关注弱势群体的诉求,通 过舆情引导为他们争取合 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防止网络暴力
通过引导理性讨论和文明 发言,防止网络暴力事件 的发生,保护网民的合法 权益。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 与应对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 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网络舆情引导技巧 • 网络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01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传播速度快
总结词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 极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扩散 至全球范围。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了解民意
网络舆情是了解民意的重 要窗口,通过分析网络舆 情,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 民众需求和意见。
提高决策质量
基于民意的决策更能反映 民众利益和诉求,从而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
优化公共政策
根据舆情反馈,政府可以 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政策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03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现和培养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与他们建立 合作关系。
引导意见领袖发声
通过与意见领袖的沟通,引导他们发表积极、正面的言论 ,以影响更多网民。
建立合作机制
与意见领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挑战。
注重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质疑或建议,及时回应和解答。
准确信息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无删减范文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引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媒体形态被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所取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大大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力也面临着诸多变化。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进行浅析,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传播自己的观点。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并且媒体门槛大大降低。
同时,新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舆论引导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挑战:1.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随着信息的大量涌现,虚假、不实信息的传播也难以避免。
此外,新媒体也给个人创作提供了便利,但难以确认创作者的专业性和实力,造成了信息真实性的难以保证。
2. 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
受众往往只看标题或部分内容,很少有耐心去阅读全文。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舆论的引导和诱导变得更加困难。
资讯平台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资讯平台的崛起对舆论的引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讯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的主要来源和分发渠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力:1. 内容推荐算法的影响:资讯平台通过内容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等行为,为用户推荐相关的内容。
这种个性化推荐模式使得用户更容易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也容易形成信息的“过滤泡沫”,陷入信息的狭隘圈子。
2. 平台规则对内容审查的影响:资讯平台有着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查。
这些规则主要包括违法违规内容的禁止和“敏感”内容的审查。
平台的规则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影响着舆论的形成和引导。
3. 平台权威性的影响:一些知名的资讯平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报道和评论往往会被更多人接受和引用。
新媒体舆论特征与引导策略
新媒体舆论特征与引导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尤其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新媒体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快速的传播速度和自由的表达机制,还具有个性化、多向性、互动性等特征,其舆论特征也日益凸显。
本文就新媒体舆论特征及其引导策略作一篇简要阐述。
一、新媒体舆论特征1.传播速度极快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极快,新闻事件或信息能够在瞬间被广泛传播,引发各类社交平台的疯狂转发和评论,形成大范围的舆论影响。
这种传播速度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得新媒体平台成为了新闻报道和舆论表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渠道。
2.多元传播形式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非常多元化,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用户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各种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
3.大众参与度高新媒体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可以让广大用户随时进行评论、转发等互动操作,使得信息传播成为一种多方面的信息流动过程,大众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这一特点可以使得传播内容更为生动、形象,也更具有说服力。
4.信息可信度难以确定在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
由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和内容的多样化,新闻报道和舆论传播也经常受到虚假信息和质疑,这就需要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具有明确的辨别能力。
二、新媒体舆论引导策略1.正确引导舆论正确引导舆论是我们使用新媒体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得舆论引导在社交媒体上得以正确进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舆论引导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避免借助新媒体进行造谣、蓄意炒作和挑拨离间等行为。
2.优化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上,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优化传播效果。
例如,采取更全面、更充分的信息传递方法,能够使得传送的信息更为生动、内容更为丰富;在对传播内容进行包装时,也要注意慎重考虑传播方式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增加传播的吸引力,缩短关注人群的反应时间。
新媒体舆论特征与引导策略
根据新媒体传播规律,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使舆论朝着积 极的方向发展。
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健康正面的信息。
强化舆论引导责任
明确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弘扬社会正气,及时辟谣,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社会责任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新媒体传播中,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建立全媒体传播格局。
THANKS
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使其能够辨别新媒体 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网络传言。
加强主流媒体的声音
强化社会心理引导
在舆论事件发生时,加强主流媒体的声音, 以正视听。
加强社会心理引导,正确看待新媒体时代的 舆论事件,避免盲目跟风。
未来展望
研究新的引导理论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需要 研究新的舆论引导理论。
强化技术手段应用
新媒体特点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社群化等特 点,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还能通 过互动和社交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新媒体舆论的概念与重要性
新媒体舆论定义
新媒体舆论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的公众意见和观点,是公众对现实社会 各种问题、现象和事件的评价、看法和意见的集中体现。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传播违法违规信息。
提高引导能力
提升媒体素养
提高媒体素养,熟悉新媒体操作和传播技巧。
加强沟通能力
提高与受众的沟通能力,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反转现象分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反转现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信息传播方式。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舆论反转。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反转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反转现象的概述舆论反转,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公众认知的偏差以及媒体报道的片面性等因素,导致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在短时间内发生180度大转弯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尤为突出,给社会舆论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舆论反转现象的产生原因1. 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虽然加快,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却难以得到保障。
一些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导致公众对事件的认知产生偏差。
2. 公众认知的偏差:由于个体差异、教育背景、生活经验等因素,公众对同一事件的认知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舆论传播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导致舆论的反转。
3. 媒体报道的片面性: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或流量,对事件进行片面的报道,忽视了事件的背景和真相,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反转。
四、舆论反转现象的影响1. 信任危机:舆论反转现象会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甚至对社会的整体诚信体系产生怀疑。
2. 社会秩序受影响:舆论的反转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
3. 司法公正受质疑:在某些涉及司法案件的舆论反转中,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影响司法独立和权威。
五、应对策略1. 加强信息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2. 提高媒体素养:媒体应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原则,避免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
3. 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颡力;同时引导公众在接受信息时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相信传闻和谣言。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速度、数量、广度都大幅度提升,信息导向和舆情引导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引导的特点和运作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舆情引导的特点1、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媒体。
网民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博客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舆情可以从多个方面呈现。
这样就需要舆情引导需要根据多种渠道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快速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消息甚至可以在数秒内传遍全球。
因此,舆情引导也需要以极快的速度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及时发布应对声明或者发起相关活动,以便尽快掌握舆情演变的变化和发展。
3、参与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是由网民自己来创造和分享信息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网民参与性极高,可以散播信息、进行评论、发布帖子等。
对于舆情引导来说,需要重视网民的参与和反馈,对网民的反馈进行挖掘和利用。
做好互动,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让网民进一步了解事件及其最新动态,从而减少负面影响。
1、信息搜集舆情引导需要第一时间收集当前事件的现场情况、网民反应、相关报道等,获取更多丰富和详实的信息基础。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监控和搜索引擎分析等方式,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2、突出焦点根据搜集的信息,舆情引导需要忽略无关信息、突出关键信息,准确掌握事件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对事件的方向和趋势进行预判和应对。
3、创新策略舆情引导需要根据当前事件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灵活调整舆情引导策略。
在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不同媒体联系方法、不同舆情阶段等不同的因素,从而不断更好地引导舆情。
4、利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前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民的互动平台,舆情引导可以迅速地发现和掌握大众心理和舆论导向。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舆论引导的方式与运作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媒体主导的舆论引导模式逐渐被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所取代。
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有哪些呢?本文将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来源多样化、互动性增强、用户参与度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传统媒体通常需要经过编辑、制作、发布等多个环节,信息传播的过程比较缓慢。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只需要一条消息在社交媒体或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上发布,就能迅速传播到全网,成为热门话题。
这种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舆论引导更加高效,更容易引发公众的讨论和关注。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之二是信息来源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通常由几个主要媒体机构来主导,因此舆论的来源相对较为集中。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起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变得更加广泛。
不仅传统媒体可以发布新闻信息,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评论。
这种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使得舆论引导更加丰富多变,公众也可以获取更多的观点和信息,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判断。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之三是互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通常是单向传播,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公众被动接收。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参与到舆论引导中来,例如对新闻资讯进行评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参与网络调查等。
这种互动性的增强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动态,公众的声音和意见也能够更好地得到反馈和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之四是用户参与度提高。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通常由媒体机构和专业人士来主导,公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场的参与者和影响者。
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舆论引导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发起和组织舆论活动。
这种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使得舆论引导更加民主化和个性化,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舆论引导中来,推动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取和传播信息,包括社交媒体、博客、视频网站等。
这也导致舆论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趋势,舆论的引导对象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2. 快速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种快速性也带来了舆论引导的挑战,舆论的走向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舆论引导者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舆论动向,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3. 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到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互动性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复杂,引导者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用户的反馈和情绪。
4. 虚拟化新媒体的传播空间是虚拟的,这也使得舆论引导的对象和方式更加难以确定。
舆论的传播可以在网上的各个角落进行,引导者很难掌握所有传播渠道,也就难以完全控制舆论的方向。
1. 多渠道传播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各种社交平台,以及各类新闻网站和应用软件。
通过多渠道传播可以更好地覆盖受众群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2. 精准定位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舆论引导者需要进行精准定位,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
比如在微博上,可以通过热搜话题和话题标签进行引导;在知乎上,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和权威回答进行引导。
精准定位可以提高引导效果,使得舆论引导更加精准。
4. 数据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者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舆论动向和用户行为,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用户的偏好和需求,找到最适合的引导方式,提高引导的有效性。
掌握新媒体舆论战场的主动权
掌握新媒体舆论战场的主动权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
同时,新媒体也成为了舆论战场上的重要角色,其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不断在增加。
因此,掌握新媒体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领导机构或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掌握新媒体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从而更好地推动和维护自身品牌形象、舆论导向、公共关系和社会声誉。
一、新媒体的特点和价值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以互联网为核心,广泛包括社交媒体、微博、微信、APP等。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果更好、传播成本更低。
因此,新媒体成为了舆论战场上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1.传播范围更广: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2.传播速度更快:传统媒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信息的收集、编辑、制作和发布,而新媒体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信息传递和传播,而且可以实时跟进。
3.传播效果更好:新媒体可以让信息被更多的人接收,也可以让信息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进而形成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效应。
4.传播成本更低: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成本大大降低,便于个人和小型机构使用,也更为经济实惠。
另外,新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传播,也增加了宣传的灵活性和效率。
以上特点使得新媒体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发酵器和传播平台,也成为了企业、领导机构和组织开展营销、宣传、推广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二、新媒体舆论战场的形成和特点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新媒体舆论战场也逐渐形成。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多元化:新媒体的种类繁多,包括社交媒体、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媒介特点和传播方式也影响了舆论的传播和影响。
2.发布模式复杂: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发布舆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
不同的发布者、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发布时间和发布频率都会对舆论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媒体舆论对抗的主要特征
作者:顾海杰
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0期
摘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交互性、异步性等传播学意义上的特性。
新媒体舆论对抗,以舆论信息为武器,运用信息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载体,通过舆论宣传、信息传播激励己方,削弱对方意志,争取第三方同情支持,从而争取主动和胜利。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对抗;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06-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并很快成为国家或政治集团进行舆论斗争的新手段和新阵地。
二、新媒体及其传播特性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的所谓“新”,其实指的也就是它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这些区别,除了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海量性”、“时效性”、“多媒体”、“超文本”、“全球化”、“移动性”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交互性、异步性等传播学意义上的特性。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
传统媒体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是固定的新闻机构。
传播主体的高度组织化和相对单一性导致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
而新媒体的传播主体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多
元,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公司、楼宇电视广告公司甚至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活动的主体。
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不仅是报纸、广播、电视的编辑和记者,而且增加了网站主编、游戏设计师、博客作者,甚至是每一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等,使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多元化。
(二)传播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电子传播,传播形态的每一次飞跃其本质都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载体所承载的传播形式更多样。
当下,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种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了视、听、读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即时互动。
因此与传统媒体采用一种或几种传播形式相比较,新媒体融合多种传播形式。
例如短信、彩铃、可供点播或下载的视频和音频,及时的个人评论、博客、微博……这些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都是在“新媒体”出现后,依赖于“新媒体”才得以传播的。
(三)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交互性、异步性
新媒体所带来新的传播行为主要体现在受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传播信息的交互性、收发信息的异步性。
新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受众不再处于统一传播口径之下被动地接受信息,可以听到来自多方的声音。
受众不仅能主动控制信息的接受行为,还能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来选择信息。
在主动消费信息的同时,受众还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讨论区、在线网络调查、新闻跟帖、RSS订阅、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传媒传递的信息,并与信息组织者及时沟通,将个人意见立刻反馈给信息源,甚至可以马上参与到信息源的信息加工中。
另外,受众接受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异步性。
三、新媒体舆论对抗及其主要特征
所谓新媒体舆论对抗,是指利益团体之间,尤其是国家间以舆论信息为武器,运用信息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载体,通过舆论宣传、信息传播激励己方,削弱对方意志,争取第三方同情支持,从而实现己方的利益诉求。
它是伴随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舆论对抗样式或形态。
新媒体舆论对抗运用的武器是海量繁杂的信息,利用日益发展的信息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作用于对方及第三方的精神层面,影响对方及第三方的信念、情绪、意志、思维和态度等,促成己方目的及诉求的达成。
由于新媒体传播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类型,综合运用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样式,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多样
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交互性、异步性等传播特征,从而使得网络舆论对抗较传统舆论对抗样式又有新的特点。
(一)参与人员的全民性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覆盖面大大超过传统媒体,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很多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
因而,无论是政府机构、团体组织,还是网络媒体、平民百姓等,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
并且,能够利用信息手段参与舆论对抗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在传媒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必然广阔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必然出现政府、军队的专业舆论对抗力量与网络媒体、各种团体组织和平民百姓共同参与的信息时代——“人民战争”的局面。
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发布观点和信息,使得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大大加强,而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的权力大大削弱,因而在新媒体舆论对抗中,普通民众将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作用,人民的声音将更加广泛、真实地彰显并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二)行动效果更为强大
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与传播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短信等等。
这种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类型于一身的传播新平台,不仅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更可以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复合式传播。
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电话等数字通讯工具相融合的特点,可以对特定群体甚至个人直接发送文本、图像、语音、视频信息,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进行目的明确的宣传劝说,更能通过多种方式对一般大众进行大规模的舆论宣传,点面结合使得舆论宣传效果更为强大。
(三)双方对抗更为激烈
新媒体舆论对抗,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双方参与对抗的各种人员,包括普通百姓都可以在即时通讯、博客、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上直接对抗。
由于参与对抗人员的广泛性和新媒体对抗强大的影响力,对抗双方必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投入对抗,这些都将使新媒体舆论对抗出现白热化的局面。
四、新媒体舆论对抗基本样式
现今新媒体舆论对抗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对抗形态正逐步受到各国政府、军队以及各种利益团体的重视。
其主要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舆论动员
即利用手机、网络对内宣传本国利益的正当性和所站立场的正义性,统一国民的思想和意志,动员并争取物力、财力、人力和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对外力争法理和道义上的主动,以期国际社会的支持。
(二)舆论打击
即进行舆论威慑和网络舆论渗透。
舆论威慑,是利用网络阵地和移动通信采取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方法,宣传己方相关行为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展示强大的国力、军力和其他特有优势,给对方造成心理震撼。
舆论渗透在战时主要利用新媒体传播“把关人”缺失的特点,采取散布小道消息、传播悲观情绪、泄露己方“重要情报”等方式,进行信息干扰,对普通民众乃至重要人士进行信息诱骗。
(三)舆论引导
当新媒体信息被对方利用时,可能影响己方民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进而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
一般采取网络劝服、明示、暗示、典型引导等方式,宣扬己方的立场和政策,把国家意志转化为群众意志。
(四)反舆论封锁
基于新媒体的平民特性,在信息化战争中,制信息权较弱的一方可以巧妙地利用新媒体打破信息垄断,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舆论空间。
(五)网络舆论监督与管控
一方面对对方舆论的扩散实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不受对方舆论影响;另一方面对己方的舆论进行检查监督, 确保网络舆论符合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春雨.全球化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战略的构建[J].新闻传播,2004(1).
[2] 杨民青.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新特性[J].中国记者,2003(4).
[3] 季陈杰、刘威.网络舆论战浅探[EB/OL].来源:中国军
网,/wenku4.asp?id=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