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输网络流程分

合集下载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个协议层的关系
2.2 网络传输层
➢ IPv6
➢ 地址空间巨大 ➢ 地址层次丰富 实现 IP 层网络安全 无状态自动配置
2.2 网络传输层
➢ 传输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2.3 应用层
➢ 应用层是物联网运行的驱动力,提供服务是物联网建设的价值所在。应用 层的核心功能在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运用资源。感知层和传输层将 收集到的物品参数信息,汇总在应用层进行统一分析、挖掘、决策,用于 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控制、共享、互通,提升 信息的综合利用度。应用层是对物联网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 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到海量信 息的智能分析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等多种技术。 网络传输层 2.3 应用层 2.4 物联网体系构架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世界万物的延伸和扩展, 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网络。万物互联是 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标准的技术体系包括:感 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1)感知网用于采集与传输环境信息 (2)接入网由一些网关或汇聚节点组成,为感知网与外部网络或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
供基础通信接入设施 (3)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下一代互联网NGN (4)中间件由负责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软件组成 (5)应用平台涉及未来各个行业,它们将有效使用物联网提供服务以提高生产和生活的
➢ 业务模式和流程
➢ 1.业务模式
➢ 业务定制模式 ➢ 公共服务模式 ➢ 灾害应急模式
➢ 2.业务描述语言
➢ XML ➢ UML ➢ BPEL
➢ 3.业务流程
2.3 应用层
➢ 服务资源
➢ 1.标识

医疗行业远程医疗系统实施方案

医疗行业远程医疗系统实施方案

医疗行业远程医疗系统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远程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4)1.2 项目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1.3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4)第2章远程医疗系统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调研 (5)2.2 功能需求分析 (5)2.3 功能需求分析 (5)2.4 安全与隐私需求 (6)第3章远程医疗系统架构设计 (6)3.1 系统总体架构 (6)3.1.1 表现层 (6)3.1.2 业务逻辑层 (6)3.1.3 数据层 (6)3.2 网络架构设计 (6)3.2.1 云计算平台 (6)3.2.2 传输网络 (6)3.2.3 安全防护 (6)3.3 软件架构设计 (7)3.3.1 客户端 (7)3.3.2 服务端 (7)3.3.3 数据库 (7)3.4 硬件设备选型 (7)3.4.1 服务器 (7)3.4.2 网络设备 (7)3.4.3 终端设备 (7)3.4.4 安全设备 (7)第四章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7)4.1 数据传输与加密技术 (7)4.2 视频通信技术 (8)4.3 人工智能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8)4.4 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 (8)第5章远程医疗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8)5.1 患者端功能模块 (8)5.1.1 个人信息管理 (8)5.1.2 在线咨询 (8)5.1.3 预约挂号 (9)5.1.4 检查检验预约 (9)5.1.5 电子处方 (9)5.1.6 健康教育 (9)5.2 医生端功能模块 (9)5.2.1 个人信息管理 (9)5.2.2 在线问诊 (9)5.2.3 预约管理 (9)5.2.4 检查检验申请 (9)5.2.5 患者档案管理 (9)5.2.6 专业知识库 (9)5.3 管理端功能模块 (10)5.3.1 医院信息管理 (10)5.3.2 医生管理 (10)5.3.3 预约挂号管理 (10)5.3.4 检查检验管理 (10)5.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0)5.4 互动交流与协作模块 (10)5.4.1 医患沟通 (10)5.4.2 医生协作 (10)5.4.3 消息通知 (10)5.4.4 互动问答 (10)第6章系统开发与实施流程 (10)6.1 系统开发方法论 (10)6.1.1 迭代式开发 (10)6.1.2 敏捷实施 (11)6.2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11)6.2.1 项目管理 (11)6.2.2 团队协作 (11)6.3 系统开发与测试 (11)6.3.1 系统开发 (11)6.3.2 系统测试 (11)6.4 系统部署与实施 (11)6.4.1 系统部署 (11)6.4.2 系统实施 (11)6.4.3 系统运维与优化 (11)第7章远程医疗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11)7.1 数据安全策略 (11)7.1.1 数据加密: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

游戏开发行业云游戏技术实施方案

游戏开发行业云游戏技术实施方案

游戏开发行业云游戏技术实施方案第一章云游戏技术概述 (2)1.1 云游戏定义与发展 (2)1.1.1 云游戏定义 (2)1.1.2 云游戏发展 (3)1.2 云游戏技术架构 (3)第二章云游戏平台搭建 (4)2.1 平台硬件选择 (4)2.2 平台软件部署 (4)2.3 平台网络架构 (5)第三章游戏内容适配 (5)3.1 游戏引擎改造 (5)3.2 游戏资源优化 (5)3.3 游戏功能调整 (6)第四章云游戏编码与传输 (6)4.1 编码技术选型 (6)4.2 传输协议优化 (7)4.3 网络延迟优化 (7)第五章云游戏渲染与渲染农场 (8)5.1 渲染技术概述 (8)5.2 渲染农场部署 (8)5.3 渲染功能优化 (8)第六章云游戏安全与隐私 (9)6.1 安全防护措施 (9)6.2 数据加密与传输 (9)6.3 用户隐私保护 (10)第七章云游戏服务质量保障 (10)7.1 服务质量评估 (10)7.1.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0)7.1.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1)7.2 服务质量优化策略 (11)7.2.1 游戏功能优化 (11)7.2.2 网络质量优化 (11)7.2.3 用户交互体验优化 (11)7.3 用户满意度提升 (11)7.3.1 用户需求分析 (11)7.3.2 用户满意度提升措施 (11)第八章云游戏运营与维护 (12)8.1 运营模式分析 (12)8.1.1 服务模式 (12)8.1.2 游戏推广 (12)8.1.3 收益模式 (12)8.1.4 合作伙伴关系 (12)8.2 运维团队建设 (12)8.2.1 人员配置 (12)8.2.2 培训与考核 (13)8.2.3 团队协作 (13)8.3 系统维护与升级 (13)8.3.1 系统监控 (13)8.3.2 故障处理 (13)8.3.3 系统升级 (13)8.3.4 数据备份 (13)8.3.5 安全防护 (13)第九章云游戏市场推广 (13)9.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3)9.1.1 市场调研 (13)9.1.2 市场定位 (14)9.2 推广策略制定 (14)9.2.1 产品推广策略 (14)9.2.2 市场活动策略 (14)9.2.3 渠道拓展策略 (15)9.3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5)9.3.1 合作伙伴筛选 (15)9.3.2 合作模式 (15)9.3.3 合作关系维护 (15)第十章云游戏产业发展趋势 (15)10.1 行业发展现状 (15)10.2 技术创新趋势 (15)10.3 市场发展前景 (16)第一章云游戏技术概述1.1 云游戏定义与发展云游戏,又称游戏即服务(Gaming as a Service,GaaS),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游戏服务模式。

Windows网络编程复习重点

Windows网络编程复习重点

Windows⽹络编程复习重点⽬录第⼀章⽹络应⽤程序设计基础 (3)分布式⽹络应⽤程序的特点及分类 (3)⾯向应⽤的⽹络编程⽅法(3点) (3)基于TCP/IP的⽹络编程⽅法 (3)⾯向原始帧的⽹络编程⽅法(4种) (4)第⼆章⽹络程序通信模型 (4)常见的⽹络编程通信模型 (4)客户端、服务器的⼯作过程 (4)P2P模型的特点及其⽹络的拓扑结构 (5)第三章⽹络数据的内容与形态 (6)⽹络字节顺序与主机字节顺序 (6)⽹络字节顺序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的函数 (6)⽹络数据传输形态 (6)字符编码 (7)数据校验 (7)第四章软件协议接⼝ (7)协议软件接⼝的位置与功能 (7)WinSock DLL的初始化与释放 (8)WinSock的地址描述 (9)套接字选项和IO控制命令 (9)处理WinSock的错误 (9)第五章流式套按字编程 (9)流式套接字通信的特点 (9)流式套接字的适⽤场景 (10)基本函数 (10)流式套接字编程的⼀般过程 (12)正确处理流数据的接收 (13)接收定长和变长数据 (13)流式套接字的编程实例 (13)第六章数据报套接字编程 (21)数据报套接字数据通信的特点 (21)数据报套接字的适⽤场景 (21)数据报套接字的编程的⼀般过程 (21)数据报套接字的常⽤函数 (22)数据报套接字的编程实例 (22)第七章原始套接字编程 (27)原始套接字的特点 (27)原始套接字的适⽤场景 (28)原始套按字的编程的⼀般过程 (28)原始套接字的编程实例 (28)第⼋章⽹络通信中的IO操作 (37)套接字的常见IO模式 (37)同步、异步、阻塞、⾮阻塞的概念及区别 (37)阻塞IO模型的⼯作原理与特点 (38)⾮阻塞IO模型的⼯作原理与特点 (38)IO复⽤模型的⼯作原理与特点(选择模型) (38)异步IO复⽤模型的⼯作原理与特点(WSAAsynsSelect) (38)完成端⼝模型的⼯作原理与特点(异步) (39)第九章WinPcap编程 (39)Wpcap.dll的⼯作流程 (39)Wpcap.dll的编程实例 (40)Packet.dll的⼯作流程 (45)Packet.dll编程实例 (45)第⼀章⽹络应⽤程序设计基础分布式⽹络应⽤程序的特点及分类1、特点:3点A)分布式⽹络应⽤程序将整个应⽤程序的处理分成⼏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这⾥的“分布”包含两层含义:地理上的分布和数据处理的分布。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章

✓ 施拉姆模式:被称为“现代大众传播学之父”的威
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提出了很多经典的 传播模式和理论。其中能用于表征数字媒体传播基本 模式的传播模式有SMCR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循 环模式。1.SMCR模式源
信息
编码
信道
解码 接收者
噪声 反馈
SMCR模式内涵:
✓ 把传播过程拆分为八个部分,即源、信息、编码、信 道、解码、接收者、介于源和接收者之间的反馈机制、 噪声。
✓ 从传播活动的角度:从传播活动来看,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依 次叠加的进程,在媒体数字化之后,这些传播活动方 式可能在一个平台上汇集,即互联网传播。
2.媒体传播的整合形态
✓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
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二章 数字媒体的传播分析
2.1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2.2 数字媒体的传播属性与优势 2.3 数字媒体的受众分析
2.1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一)传播的基本模式
1.施拉姆模式
✓ 施拉姆简介: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 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 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 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 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4.实时性
✓传播的实时性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时间的流程中 同时共存、即时响应。
✓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时与受众可以同时共存,却很难做到即时呼 应。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过程,由一个媒体出 发达到大量的受众,在传播的时间特征上表现为继时性传播。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空间分析概念:GIS 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分析在GIS 中的地位与作用:空间分析是GIS 的核心,也是核心功能,是GIS 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 的理论性十分重要的突破口,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地理信息机理理论,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理论空间关系分类:顺序关系:主要指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度量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拓扑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度量关系对空间数据的约束最强烈; 顺序关系次之; 拓扑关系最弱。

空间度量关系:分为定量度量(空间指标量算,距离度量)和定性度量定量度量空间关系分析包括空间指标量算(距离、面积、坡度、人口密度等)和距离度量(距离)两大类拓扑空间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方向空间关系:源目标相对于参考目标的顺序关系(方位)度量空间关系描述:欧氏距离:直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最大距离马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垂直距离大地测量距离:即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圆距离曼哈顿距离:纬度差加上经度差拓扑空间关系描述:4元组模型:该模型将简单空间实体看作是边界点和内部点。

构成的集合,4元组模型为由两个简单空间实体点集的边界与边界的交集、边界与内部的交集、内部与边界的交集、内部与内部的交集构成的2×2矩阵。

9元组模型:9元组在4元组的基础上,在空间描述框架中引入空间实体的“补”的概念,将空间目标A 表示为边界、内部和外部三个部分的集合。

通过比较目标A 与B 的边界、内部、外部之交集(空或非空) ,分析确定A 、B 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物联网导论(概论)

物联网导论(概论)

教学安排
4学时
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1.2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3 物联网的特征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 2005年: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提出:通过一些关键技术, 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
2. 源信息处理
一般来说采集的源信息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通过通信系统的传输 传送出去。这是因为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一般是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而这 样一个信号不能直接由通信系统传送,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编码、变换才 能传送。
3.信息传送
信息传送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源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信息处理与应用部分。 它主要由通信系统组成,包括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最简单的传输系统是两根导 线。
1.3.2 物联网应用
*智能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家居 *环境监测 *金融与服务业 *智慧医疗 *智慧农业 *智慧工业 *智能电网 *国防军事
1.4 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学科及其知识体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与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
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第二章(lin总线)常用车载网络信息传输系统

第二章(lin总线)常用车载网络信息传输系统
43 2012-3-28
2.2.3 LIN的结构与协议
5.进入传输介质
LIN电控单元进入传输介质有随机方式和异步方式两种,这表 明这种进入可以根据需要和执行本地命令而随时进行。LIN节 点不可能根据本地命令进入LIN网络。为了能够达成连接,它 们必须事先获得LIN主节点的邀请,而这是需要通过一个中介 的。
2012-3-28
18
2.2.2 LIN的应用
例:车门模块—方案二
控制信号包括:门锁开关控制(控制四个车门门锁),玻璃升 降锁止控制(控制四个车窗玻璃的升降是否被允许),玻璃升 降控制(控制四个车窗玻璃的升降),后视镜控制(控制左右后 视镜的左右和上下旋转运动)。 信号类型为:开关信号和测量信号。
2012-3-28
16
2.2.2 LIN的应用
例:车门模块—方案二
2012-3-28
17
2.2.2 LIN的应用
例:车门模块—方案二
左前门节点——控制左前门车门门锁、车窗玻璃升降器、电动后 视镜的动作,同时也可控制其它三个车门的门锁、车窗玻璃升降 器和右前门电动后视镜的动作,同时监测车门门锁的状态。主机 节点位于左前门内侧,各从机节点位于相应器件附近。
各节点LIN协议标识符表
2012-3-28
36
2.2.3 LIN的结构与协议
3.帧结构——举例:某车CAN-LIN车身网络协议制定
车灯节点(LIN) 数据场
2012-3-28
37
2.2.3 LIN的结构与协议
4.传输模式
在LIN bus 总线上发送的信息,有长度可选的固定格式。每 个报文帧都包含2、4或8字节的数据(数据场)以及3字节的 控制和安全信息(同步场、ID场、校验场)。LIN bus 总线 的通讯由单主机控制。每个报文帧都以一个间隔信号(同步间 隔)开始,接着是一个同步场和一个标识符场(ID 场)这些 都由主机任务发送。从机的任务则是发回数据场和校验场。见 下页图。 通过主机控制单元中的从机任务,数据可以被主机控制单元发 送到任何从机控制单元。主机通过相应的报文ID可以触发从 机—从机通信。

1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和H323体系

1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和H323体系

数字时代
20世纪60年代末 期,由模拟系统 转向数字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 期,非标2Mbit/s 彩色数字会议电
视系统推出。
标清时代
1990年CCITT 发 布了H.320标准, 主要针对电路交 换的窄带网络。
1996年,为了适 应迅速普及的IP网 络,ITU-T发布了 H.323的视频会议 标准。
议室色温选择4000K以上的中性色,中性色由于光线柔和,使人有愉快、舒 适、安详的感觉。 标清会议室色温在3000K左右就可以了。但是无论高清还是标清会议室中所 有的光源必须是人工光源(不得出现自然光),而且色温必须是一致的,在 同一个会议室中不得出现不同色温的灯光。 2 照度人脸500LUX,投影和电视50-80LUX 会议室的照度,对于摄像区,诸如人的脸部面向摄像机方向最好在500LUX左 右,在低照度下高清摄像头的噪点会很多。对于监视器及投影电视机,它们 周围的照度不能高于80LUX,在50~80LUX之间,否则将影响观看效果。 3 显色指数90以上 显色指数是灯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必须使用显色指数较高的灯管才能达到较 好的视频效果。
1.3 终端侧的视频会议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5/6
1.3 视讯系统框架协议介绍
视频会 议系统
H.323体系
H.320体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线路类型:LAN、ADSL等IP 线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 一网多用,使用的费用低廉 ,系统要求比较简略,并且 在操作、互动、以及市场价 格方面都具有优势,所以其 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IP 网络本身QoS没有得到完全 解决,系统稳定性较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5/6

第2章 第4讲 信号流图及其梅逊公式

第2章 第4讲 信号流图及其梅逊公式
X
4
输入节点 输出节点 混合节点
混 合 节 点
X a X
输入节点 d 源点) (源点)
X
5
1
2
b
X
3
输入节点 源点) (源点)
c
输出节点 汇点) (汇点)
4
支路
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传递函数)表示方 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传递函数) 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在支 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路相当于乘法器。 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1 Ui 1
1/R1
I1
1/sC1
UA
1
1/R2
I2 1/sC 2
1 Uo
-1
-1
23
(Mason)公式 6 梅逊 (Mason)公式
G —系统总传递函数或增益
1 n G ( s) = ∑ Pk k k =1
条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通路增益) Pk—第k条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通路增益) —特征式
自动控制原理
第4讲 信号流图及梅 逊公式
杨金显
yangjinxian@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
本节内容
信号流图及其术语 信号代数运算法则 根据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根据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 梅逊公式 根据梅逊闭环传递函数
2
1 信号流图概念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 MASON)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S.J. MASON)利用图示法来 描述一个和一组线性代数方程, 描述一个和一组线性代数方程,是由节点和支路组成 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步骤: 、画出前向通路(可能有多个 可能有多个); 步骤:1、画出前向通路 可能有多个 ; 2、确定节点(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 、确定节点 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3、连接各支路、回路 、连接各支路、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1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1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构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3.卫星电视广播 用于远距离传输高频电视信号。 图为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任务表示图。
• 黑色电视基础—第三章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一、黑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点信号的发生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四、数字信号
用〝0〞和〝1〞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数字串来传送信息,那么称为〝数 字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方式异样可以用来传输图像中各点像素的亮度信息 和空间位置。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明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格式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明晰度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2.电视信号的传达 低频视频信号,调制 到射频载波上变成射频电 视信号,经有线电视网络、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或卫星 电视系统等不同方式传输 到用户家中。其主要物理 进程是调制和发射(相似 于装载和运输),关键设 备是调制器。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3.电视信号的终端显示 射频信号经解调(检波)
第三节 视频信号
全电视信号
视频信 号又称全电 视信号,黑 色全电视信 号包括图像 信号、复合 消隐信号、 复合同步信 号。全电视 信号波形如 图 所示。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 图像信号出现内行 正程时期。含有行同步、 行消隐信号的视频信号 波形及相互关系如下图。 图中为行正程时间。
黑色电视图像中低频局部(表现为大面积),既有亮度信号也有色度信号; 高频局部(图像细节),只要亮度信号没有色度信号,即没有黑色,称这种处 置为大面积着色原理。它浪费了带宽又不影响重现图像的质量。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 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 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
-b1 a1 x1 x2 a2 x3 a3 x4 -b4 -b2 a4 x5 -b3 a5 x6 a6 x7
节点可分为以下三种: (1)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它代表系统的 输入变量(控制信号),如图中x1 。 (2)汇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它代表系统的 输出变量(被控制信号),如图中x7 。 (3)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 点,如图中x2、x3 、x4 、x5 、x6 。
2.5 信号流程图
例 求图示系统的信号流图x0至x8的总传递函数G。 g e f c h a d b
x0 i j m
解:信号流图的组成:4个单回环,一条前向通道
k
x8
=1 (bi + dj + fk + bcdefgm) + (bidj + bifk + djfk) bidjfk T1 = abcdefgh 1 = 1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5 信号流程图
2.5 信号流程图
一、信号流程图的概念与常用术语 信号流程图,是一种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信号传递 网络,表示线性化代数方程组变量间关系的图示方法。 例 某一线性系统,它由下述方程式描述: x2 = a12 x1 式中, x1为输入信号(变量);x2为输出信号(变量); a12为两信号之间的传输(增益)。即输出变量等于输入 变量乘上传输值。若从因果关系上来看,x1为“因”, x2为“果”。这种(信号传递/函数运算/变量因果) 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a12 x2 x1
方框
输出端
信号流图:输入节点
支路
输出节点
2.5 信号流程图
例 画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
R(s)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层次 7 6 5 4
3
2 1
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主要功能 做什么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功能概述
提供(OSI)用户服务,如文件传输、电 子邮件、网络管理等
实现不同格式和编码之间的交换
应用样例
Telnet、HTTP
ASCII、JPEG、EBCDIC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 层 物理层
• 安全系统的开发
– 可行性评估。评估在当前环境下系统开发必须具备的 资源和条件。
– 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计划、组织、人员 及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和配置,对项目实施状态进行监 视和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 代码审查。主要任务是发现程序的实现与设计文档不 一致的地方和程序中的逻辑错误。开发小组的各个成 员要互相进行代码审查,保证代码的正确是开发小组 程序员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与OSI参考模型的 体系结构对比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OSI/RM网络体系
Internet网络体系
• 图2.3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与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对比
• 检测
– 不断检测和监控网络的状态,发现新的威胁网 络安全的异常行为,然后通过反馈并及时做出 有效的响应。
• 响应
– 在检测系统出现了攻击或攻击企图之后,及时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阻断可能的破坏活动, 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把系统调整到安全状态, 或使系统提供正常的服务。
第二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电信业务基础知识(第二章)电信网与电信技术

电信业务基础知识(第二章)电信网与电信技术

信令的基
人们要通过交换机接通电话,必须通过交 换机发出操作命令。
本概念
7号信令
主叫
被叫
信 令
用户线 交换机 A
中继线
交换机B 用户线

⑴启呼(摘(机发)端局)
(终端局)

⑵拨号音
电 话
⑶拨号信令
⑷占用信令
接 续 基 本 信 令 流
⑺回铃音信令 ⑿复原(挂机)
选⑸择信令(路由信令) ⑼(通话) ⑾后向挂机信令 前向拆线信令 ⒀
传输网-DWDM网络拓扑
电信网基本拓扑类型
(a) 链形
(b) 星形
(c) 树形
(d)环形
(e)网孔形
传输网-网络层次
骨干网
D X C4/4 STM-16
6
STM-16
D X C4/4 STM-16
Backbone DX C 4/4
STM-16
D X C4/4
本地网
Relay
ST M-4 ST M -4
传输网-DWDM主要优势
1、超大容量,DWDM技术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从M比特速 率提高到T比特速率。
2、对数据率“透明” ,按光波长的不同进行复用和解 复用,与信号速率和电调制方式无关,可以传输特性完全 不同的的信号。 3、平滑扩容,网络扩容时无需对光缆线路改造,只需要 直接更换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即可实现,对业务损伤最小 ,最大限度保护已有的网络投资。 4、未来可兼容全光交换,各种电信业务的上/下、交叉连 接可通过对光信号的波长的改变和调整实现。
Internet/intranet
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CATV B-ISDN(ATM)
NO.7网
数字同步网 电信管理网

网络系统管理习题

网络系统管理习题
(2) 利用率
(3) 带宽、容量和吞吐量
(4) 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54.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对以后的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目的:
?能够更好地评价现有的网络体系。
?能够更客观地做出决策。
护不当所致。
引起光纤连接器故障的因素包括:
?连接器的连接不紧密。
?连接器中的纤芯断裂。
?光纤接口不吻合。
?光纤接口磨光不精确。
?连接器保险装置故障。
对于双绞线媒体来说,安装不当造成的危害可能会更大,甚至还会出现某些隐性错误。如双绞线电缆的磨损可能并没有直接断开,而是阻抗增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危及系统工作。双绞线连接器的安装是最容易引发故障的地方,由于双绞线的对数较多,错误的安装也就经常会发生。
答:电子商务模块——Web服务器、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工具
因特网连接模块——SMTP邮件服务器、防火墙、公共FTP服务器、DNS服务器
远程接入与VPN模块——VPN集中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工具、防火墙
5.综合布线时经常出现的故障有哪些?
答:对于光纤媒体而言,最常见的故障是因光纤断裂、破损或老化而引起的,
?提供在现实索引
?归档管理
?存储介质管理
?分级存储管理
7.什么是基准线?它在网络的维护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正确维护网络的第一步是标记它当前的状态。只有分析了网络过去的性能之后,才能预测网络将来的状态。测量和记录网络当前状态的操作叫标定基准线。基准线参数包括主干网的利用率,每日、每小时登录的用户数,网络上运行的协议数,错误的统计数(例如:巨型包、冲突、坏的部件,或者是碎包等)。网络设备被使用的频率,或者有关哪个用户占用了最多带宽的信息等。

CCNA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2章_网络技术基础

CCNA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2章_网络技术基础
限定网络规则的国际组织: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EIA/TIA 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 ITU 国际电信联盟
ICND—2-3
2.1 网络术语
LAN, 局域网 WAN, 广域网 MAN, 城域网 VPN,虚拟专用网 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 Extranet SAN, 存储区域网 Data center, 数据中心
开发和网络集成。
ICND—2-11
1、OSI 参考模型
应用层(上层)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Physical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数据流层
ICND—2-12
PDU
/
/
/
数据段 segment
数据包 packet
帧 frame
位 bit
举例
Telnet FTP ASCⅡ JPEG,AVI,MPEG
NFS, RPC SQL
TCP UDP SPX
IP IPX
802.3/802.2 HDLC
EIA/TIA-232
V.35
ICND—2-13
2、DoD(TCP/IP)模型
• Security
• Possible point for remote access
ICND—2-27
Core Layer Characteristics
Core Layer
• Fast transport to enterprise services • No packet manipulation

电子商务第2章概要

电子商务第2章概要

《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人民邮电出 版社 白东蕊 岳云康主编
• (二)HTTP •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超文本传输协 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 通信协议。在互联网的网络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 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 • HTTP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TCP)。 客户端是终端用户,服务器端是网站。通常,由HTTP客户 端发起一个请求,建立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 端口)的TCP连接,HTTP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发 送过来的请求。
《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人民邮电出 版社 白东蕊 岳云康主编
二、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概况
• (一)国外电子数据交换发展概况 据统计,20 世纪 60 年代,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 30 份纸面单 证,而全世界每年做成的贸易超过亿笔,这样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 面文件数以十亿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贸易活动中为了节约
《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人民邮电出 版社 白东蕊 岳云康主编
三、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
•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 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 ,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 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互联网。 •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 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 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

数据传输安全制度

数据传输安全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单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我单位的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数据传输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网络传输、互联网传输、移动设备传输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可靠,高效便捷;3. 明确责任,严格管理;4. 科学合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四条我单位数据根据其重要性、敏感性和影响范围,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一级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重大商业秘密的数据;2. 二级数据:涉及单位内部重要信息、一般商业秘密的数据;3. 三级数据:涉及一般业务信息、内部工作数据的数据。

第五条数据分级标准:1. 一级数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规范进行分级;2. 二级数据:根据单位内部规定、业务需求及风险评估进行分级;3. 三级数据:根据业务需求、工作需要及风险评估进行分级。

第三章数据传输安全措施第六条数据传输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传输通道安全:(1)采用加密传输协议,如SSL/TLS等,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2)使用VPN(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隔离;(3)定期对传输通道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2. 数据加密:(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2)采用强加密算法,如AES、RSA等,提高数据加密强度;(3)定期更换加密密钥,确保数据安全。

3. 访问控制:(1)根据数据等级和用户权限,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控制;(2)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3)对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异常访问行为。

4. 安全审计:(1)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安全审计,记录传输时间、传输数据量、传输源地址、传输目的地址等信息;(2)定期对安全审计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事件;(3)对安全审计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复习 课件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复习 课件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
2.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主讲人:***
【知识体系】
信息系统 及组成
信息系统的 组成与功能
信息系统 的功能
计算机和 移动终端
分析信息系统
物流、资金流、事务流
组成
用户、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资源
输入.处理、存储、控制、传输与输出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特征:以“硬件物理器件”的变革
2.移动终端: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主要用于人机交互,其移动性主
要体现为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
【知识梳理】
三、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发展: (1)主要特征:硬件物理器件的变革 (2)发展历程: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神威.太湖之光
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 控制器
操作系统:ios、windows、unix...
系统软件 语言处理软件:Python、c++、Java...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诊断软件... office、QQ...
【知识梳理】
三、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计算机一次所能直接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 的“字”,这组二进制数的倍数就是“字长”。 (2)主频: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是兆赫兹(GHz)。 (3)存储容量:以字节(B)为单位,常用单位是KB,GB、TB
【知识梳理】
一、信息系统及其组成
(二)信息系统的组成
概念: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资源等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1.用户: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2.硬件: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平台。 3.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4.网络:将各个孤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行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 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5.数据资源 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和内容:数据资源的组织、存储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2章传输网络层流程分析2.1 概述2.2 SAAL流程2.2.1 概述2.2.2 SSCOP2.2.3 SSCF2.2.4 CPCS2.2.5 SAR2.2.6 LM2.2.7 SSCOP消息2.3 MTP3-B流程2.3.1 概述2.3.2 功能2.3.3 消息结构2.3.4 倒换/倒回/管理禁止2.3.5 信令网管理与信令链路状态2.3.6 信令网管理与信令路由状态2.3.7 MTP3-B Upper User Message消息2.3.8 MTP3-B Test Message2.3.9 MTP3-B Management Message2.4 ALCAP流程2.4.1 概述2.4.2 功能2.4.3 消息结构2.5 SCCP流程2.5.1 概述2.5.2 功能2.5.3 消息结构2.5.4 Connection Request 消息第2章传输网络层流程分析2.1 概述UTRAN中传输网络层就是采用一定的适配和消息传递机制为无线网络层消息提供传输服务,从而为无线网络层屏蔽具体的传输方式。

UTRAN中涉及的传输网络逻辑实体包括SAAL、MTP3-B、ALCAP 和SCCP等,本章介绍各个实体的结构和功能。

2.2 SAAL流程2.2.1 概述为了能够在ATM网中传送信令信息,需要在信令和ATM传输之间进行信令的适配,即将各种消息形式的信令信息转换成在ATM网中传送信元,并为信令建立AAL连接。

完成这一功能的是SAAL层。

图2-1 SAAL结构框架BSC6800 中SAAL结构框架如图2-1所示,SAAL主要部件组成:z SSCS(Service Specification Coverage Sublayer),SSCS包括SSCF(Service Specific Coordination Function)、SSCOP(Service Specific Connection OrientedProtocol)。

z CP(Common Part),采用AAL5 适配规范,由公共部分会聚子层(CPCS)和拆装子层(SAR)两部分组成。

z LM(Layer Management)。

说明:SSCF具体说明请参见ITU-T Q.2140。

SSCOP具体说明请参见ITU-T Q.2110。

LM具体说明请参见ITU-T Q.2144。

2.2.2 SSCOP1. 概述SSCOP协议用于在两个点对点实体间进行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传输。

2. 功能SSCOP的主要功能如下:z顺序完整性:它能保证在传送SSCOP的数据包(SD PDU)时保证数据包顺序的一致性;z差错重传:接收端的SSCOP实体在检测丢失的SSCOP-SDU时,采用重发进行纠错;z流量控制:通过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来调整发送速率进行流量控制;z向LM报告错误:向LM报告已发生差错;z保持链路激活:两个对等SSCOP实体之间能够在一段时间没有数据传输时仍保持连接状态。

z本地数据回取:当高层发生链路倒换时,本地SSCOP用户能够回取未被SSCOP释放的SDU。

z连接控制:该功能包括SSCOP连接的建立、释放、同步,以及对不同长度的用户对(user-to-user)消息的不确定传送。

z数据传送:在SSCOP用户之间传送用户数据User-Data,并同时支持确定和非确定数据传输。

z协议差错恢复:对协议运行错误的检测和恢复。

z状态报告:在发送/接收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状态信息。

SSCOP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就是在SSCOP对等层之间传送用来建立、释放连接及保证消息可靠传输的消息单元。

有如下基本PDU:z BGN PDU (Begin):用来在两个SSCOP对等实体之间建立连接。

它要求对端清除发送/接收缓存,进行状态变量和发送/接收计数器的初始化。

z BGAK PDU (Begin Acknowledge):用来确认对端的SSCOP实体的连接请求。

z BGREJ PDU (Begin Reject):用来拒绝对端SSCOP实体的连接请求。

z END PDU (End):用来释放通信双方之间的连接。

z ENDAK PDU (End Acknowledge):用来证实释放连接。

z RS PDU (Resynchronization):用来重新同步缓冲区以及数据传输的状态变量。

z RSAK PDU (Resynchronization Acknowledge):用来确认对等实体发出的再同步请求的响应。

z ER PDU (Error Recovery):用来对连接操作中发生的差错进行恢复。

z ERAK PDU (Error Recovery Acknowledge):用来确认恢复请求。

z SD PDU (Sequenced Data):SSCOP连接建立后,将用户数据(按顺序标号)发送到对等实体。

z POLL PDU (Status Request):SSCOP连接建立后,请求获得对端SSCOP的状态信息。

z STAT PDU (Solicited Status Response):用来响应POLL PDU,以通知对端SSCOP有关数据包(SD PDU)的正确接收,证实哪些SD PDU已经被收到,哪些没有被收到。

它还用于更新发送窗口的位置。

这样就控制了当前所能发送的最大SD PDU的发送序号。

该PDU还包含POLL PDU(N(PS))传送的顺序号,以作为对该POLL PDU的应答。

z USTAT PDU (Unsolicited Status Response):当接收端通过比较接收SD PDU顺序号发现丢失SD PDU后,它就主动向对端发出该消息,通知对端重发丢失的SD PDU。

该PDU也含用于更新对端发送窗口的数据,但没有N(PS)字段。

z UD PDU:未编号数据,用于在对等的SSCOP用户之间传送无序的数据,它既不影响进行中的面向连接的排序,也不改变两个实体之间的任何计数器或状态,数据丢失也不重传。

z MD PDU:管理数据,用于在两个SSCOP管理实体之间传送未排序的管理信息。

与UD PDU一样,它不保证对端可靠接收。

3. SSCOP工作状态SSCOP协议实体的工作状态反映了SSCOP同其用户交换信息和对等实体之间发送PDU分别所处的情况。

它有如下基本状态:z State 1-Idle空闲状态:SSCOP的初始状态,每个SSCOP实体在初始化和释放连接后,都会转到此状态。

z State 2-Outgoing Connection Pending等待发送连接确认状态:当本端SSCOP实体发出了建立连接请求而又未得到对端确认时,则处于此状态。

z State 3-Incoming Connection Pending等待接收连接确认状态:当SSCOP实体收到对端的一个建立连接请求,正在等待本端用户响应时处于此状态。

z State 4-Outgoing Disconnection Pending等待释放连接确认状态:当本端SSCOP实体请求释放与对端的连接时处于此状态,直到接收到对端在释放连接确认消息。

z State 5-Outgoing Resynchronization Pending等待发送再同步确认状态:请求与对端连接的同步时所处状态。

z State 6-Incoming Resynchronization Pending等待接收再同步确认状态:接收到对端的同步请求后等待用户响应时所处的状态。

z State 7-Outgoing Recovery Pending等待发送恢复确认状态:请求恢复与对端已存在的连接时所处的状态。

z State 8-Recovery Response Pending等待恢复响应确认状态:当SSCOP实体完成恢复并通知了用户,正在等待回答时所处的状态。

z State 9-Incoming Recovery Pending等待接收恢复确认状态:SSCOP实体接收了对端的恢复请求正在等待它的用户的回答时所处的状态。

z State 10-Data Transfer Ready准备传送数据状态:已成功完成连接建立,再同步或错误恢复程序,两个SSCOP实体进入准备传送数据状态,将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4. SSCOP连接建立如图2-2所示,为了在两个对等SSCOP实体之间建立连接,SSCF向SSCOP发出一个AA-ESTABLISH.req原语。

这个原语包含被SSCOP用来产生BGN消息的SSCOP-UU和BR参数。

BGN消息被送到接收SSCOP处,在那里它被解码、处理并映射成AA-ESTABLISH.ind信号,这个信号被送到接收端的SSCF处。

SSCF以AA-ESTABLISH.res响应SSCOP,这个原语也包含SSCOP-UU和BR参数。

SSCOP 将BGAK消息发回始发SSCOP,始发SSCOP对其解码、处理,并把它送到SSCF。

这些动作在两个SAAL实体之间建立了连接。

图2-2 SSCOP连接建立5. SSCOP连接释放如图2-3所示,当SSCOP接收到释放请求消息AA-RELEASE.request后,向对端SSCOP发送END PDU。

对端接收到后,发送AA-RELEASE.indication,释放连接后发送ENDAK PDU。

接收端接收后向SSCF发送AA-RELEASE.confirm消息,并释放连接。

图2-3 SSCOP连接释放6. SSCOP数据传输及差错恢复本小节通过举例说明SSCOP的数据传输和差错恢复机制,如图2-4所示。

(1)SSCOP A发送4个SD PDU到SSCOP B,它们的N(S)从0到3。

只有PDU1,PDU2正确到达了SSCOP B。

SSCOP B把PDU1,PDU2交付给用户。

(2)SSCOP A发送一个POLL PDU,该消息包含N(S)=5,它代表下一个新的SD PDU(即下次被传送的SD PDU)的N(S)值;POLL PDU还包含N(PS)=1,这是一个POLL PDU顺序号。

(3)SSCOP B用STAT PDU响应POLL PDU,STAT PDU被编码为N(R)=3以确认PDU1,PDU2,并指出它正期待下一个PDU即PDU3,STAT PDU中的N(PS)=1表明是对N(PS)=1的POLL PDU的相应。

STAT PDU还包含列表元素置:{3, 5}。

这个消息告诉SSCOP A:它必须重发PDU3,PDU4;它可以从缓冲区释放PDU1,PDU2;它必须保留PDU3,PDU4,因为还没有足够的关于PDU3,PDU4的最终结果的信息。

说明:消息列表元素中奇元素指明某个丢失间隔的第一个PDU(本例为3),偶元素指明一个正确接收到的序列中的第一个P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