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

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73.(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此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人之所以说“归乡如此归”,是因为他并非正常情况下的返乡。

而是在被捕后,虽然侥幸逃脱,但并未能完成他报国杀敌的壮志。

这种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愧疚,让他深感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他宁愿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也不愿以这种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

因此,他的“归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回家,而是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在这句诗中,诗人将“山河千古在”的永恒与“城郭一时非”的短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更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城郭沦陷、国家灭亡的沉痛之情。

山河依旧,而城郭已经面目全非,这种强烈的反差使诗人的亡国之痛更为突出,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感人。

这种对比手法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

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情感)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5.下列各句因“望”而生发的感慨与“望西都,意踌躇”最接近的一项是()A.西北望,射天狼。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6.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答案】65.C 66.朝代兴起,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劳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深受其难;王朝灭亡,必定战乱频仍,自然民不聊生。

【解析】6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望西都,意踌躇”意思是:西望长安,心潮起伏。

“踌躇”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A.“西北望,射天狼”中“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部队,表达了诗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时光。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故选C。

6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写出作者当时一种忧民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贾生【乙】长沙过贾谊宅唐·李商隐唐·刘长卿宣室求贤访逐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生才调更无伦。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可怜夜半虚前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不问苍生问鬼神。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7.两诗均交代贾谊不幸的遭遇,【甲】诗从“”一词可以看出,【乙】诗从“”一词可以看出。

(用文中原词....填空)。

48.两诗都借古讽今,【甲】诗表达之情,【乙】诗表达之情。

49.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

B.“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他为国家求贤若渴的状态。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羡慕先贤却又寂寞兴叹的心情。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

【答案】47.“逐臣” “谪宦”或“恩犹薄” 48.作者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不体恤民生疾苦的不满被贬的悲愤与对个人现实境遇的不满49.B 【解析】47.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

甲诗“宣室求贤访逐臣”,句意为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根据“逐臣”可知,贾谊曾被贬谪。

乙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句意为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句意为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根据“谪宦”“恩犹薄”可知,贾谊不受君王重用且被贬谪的遭遇。

故①处应填“逐臣”,②处应填“谪宦”或“恩犹薄”。

48.本题考查诗歌的感情主旨。

《贾生》一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飞来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飞来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飞来峰》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品读古诗,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7.比喻、用典不怕漂浮的云会遮住我远望的视线,自然因为我的身体处在最高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18.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或: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析】17.①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

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

同时诗人用“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又用“最高层”暗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据此可知,①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

②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③本题考查诗歌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因为“我”站得“最高”,所以没有云雾能遮住“我”的视线,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1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综上所述,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唐)李白(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乘舟将欲行,闻道龙标过五溪。

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桃花潭水深千尺,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及汪伦送我情。

2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杨花”且“落尽”点明时令是“暮春”。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C.《赠汪伦》的前两句叙事,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真诚的情感。

D.《赠汪伦》的后两句抒情,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用有形的潭水衬托出了汪伦对李白真挚深厚的友情。

25.李白的这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的不同心情。

【答案】24.B 25.甲诗“子规啼”叫声哀婉凄切,表现了诗人当时沉郁忧伤的心情;乙诗“踏歌声”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解析】24.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

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有误;故选B。

25.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1.【2022年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2.【2022年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3.【2022年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各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各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是2003年河南中考题)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4.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6.(2008,资阳)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7 (2005年昆明市)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以下是07年河南中考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9.“海日和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0.(06年西宁)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在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11.(09年南京)这首诗描写了水,靖你从诗中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写在下面:(以下为09年长沙中地考题)1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题目1:诗歌标题:《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回答以下问题:1.《春晓》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春指的是哪个季节?3.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4.诗中的“夜来风雨声”是哪种声音?5.诗中的“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案1:1.《春晓》是杜甫的作品。

2.春指的是春季。

3.“春眠不觉晓”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4.“夜来风雨声”是指雨声和风声。

5.“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色变化迅速。

题目2:诗歌标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1.《静夜思》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明月光为什么让人产生疑惑?3.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有什么特点?4.诗中出现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5.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答案2:1.《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

2.明月光在床前照耀,使人产生了这是地上的霜的错觉。

3.“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都是以对称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4.“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诗人在夜晚感到寂寞,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题目3:诗歌标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什么?3.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暗示着什么?5.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1.《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2.白日象征着白天,黄河象征着大河。

3.“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4.“更上一层楼”暗示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依此类推,提供100道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以供学习和练习。

中考考诗歌鉴赏

中考考诗歌鉴赏

语文中考课外诗歌赏析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一)【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

【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

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福建省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杨杰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鸟。

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

③东关:关隘名。

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三)【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落梅风·书所见张可久柳叶微风闹,荷花落日酣,拂睛空远山云淡。

红妆女儿十二三,采莲归小舟轻缆。

1赏析“柳叶微风闹”中“闹”字的妙处。

(2 分)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 分)(四)【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

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考点:思想情感)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1分,共4分)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也可)。

3.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

示例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日子。

1.“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社戏。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

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

(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1.本诗语言有何特点?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应知故乡事”中“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①“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②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

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意近即可)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答案二:不同(1分),①《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②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髙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⑴本诗中的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⑵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评分说明:此题主要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答题的角度很多,可以从炼字的角度,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还可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只要能找准一个切入点,且能简析出其表达效果就行)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意象:暮霭、芦苇、田野。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①“独”是独自的意思,②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梦至苍溪(宋)陆游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

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2.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②。

(4分)【答案】⑴电掣(2分)⑵①热爱或怀念(1分)结合“数梦,谁护,清晰记得时间:猿啼月落时”分析(1分);②惆怅或遗憾(1分)结合“时光飞逝,年华老去,不能再临,谁护”分析(1分)。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①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②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③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许浑②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

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

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

③紫蒲:紫色的蒲草。

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分)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庭院紫蒲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氛围:宁静。

分析:①以声衬静,②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等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①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②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

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

或离别的依恋之情。

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两种得4分。

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

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构思二:思路严谨。

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

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

脉络贯通,水到渠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

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

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JL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语言一:用词“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或用“系”字,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语言二:运用修辞。

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