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四《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二时。
在此之前,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知识,所以这一框是对前一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下一框运动是有规律的前提条和根本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然后着重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怎样认识、利用规律。
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世界是物质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什么是物质、世界都是物质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识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常见的生活哲学问题;⑶结合提供的资源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指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
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2.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课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目的: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含义;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难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程:【复旧】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观点是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和客观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多样性)【导新】今天我们讲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观点: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阅读教材第一段回答:说明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1、运动和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I)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①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②。
阅读教材第二至六段回答:运动有几种形式?阅读教材第七段回答:什么是运动?2、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阅读教材第二十一八至二十四段回答: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静止指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③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④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2)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⑤状态。
(3)运动与静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动与静的统一。
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无风不起浪;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考上大学鸡蛋变成小鸡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运动含义: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运动、静止的概念。
理解: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能力方面⑴培养从五种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运动和静止关系内容的学习,培养在区别和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⑴运用教材中引用的我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材料,在理解哲理观点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
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⑵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复习提问教师可带一盆花到课堂,然后提问学生:运用第一节所学的联系的观点来说明如果你种这盆花,你都要做些什么?为什么?(或者提问花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新知识即导人新课。
)导入新课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肥料、适当的温度等,更需要人的辛勤培育,这些是花生长的外部条件;花作为植物,它体内的新陈代谢、遗传因素等是花生长的重要的内部条件。
正是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有花开花落,才有千姿百态的花朵供人欣赏。
任何事物的存在、生长、变化都是如此,都是因为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宇宙万物呈现出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生动图景。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基本观点。
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 -前面我们谈到联系的普遍性时,谈到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商品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_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目标定位】考点一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课前预习】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和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特别提示](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与物质密不可分。
(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的、永恒的和________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生物进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哲学上所定义的世界有哪些领域在运动变化?【自主探究一】A组同学:寻找“离开运动的物质”B组同学:寻找“离开物质的运动”1 要求:无论找到与否,请以具体事例作出说明。
【自主探究二】《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根本属性第二节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根本属性.(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事物的联系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及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理解并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能力方面:?通过五种运动形式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觉悟方面: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运动观及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方法:设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2、要求学生按学案预习本课内容?事物的联系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如何,?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如何,3、学生演示:?能列出本框的知识结构?指出本框的重点与难点4、教师精讲: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点评5、课堂巩固练习:(见学案。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分析讲评)参考答案:1.D 2.A 3.D 4.C 5.B 6.A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关系:联系与运动、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明白了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静止;运动与静止不可分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教学后记:第二节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能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含义。
?懂的变化发展的是世界的一种状态,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能理解和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划清正误标准的界线。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判断是非、正误能力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学生按学案提示自学本课内容1、发展的含义、实质。
2、判断新旧事物的科学的标准是什么,3、归纳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及相应的方法论二、学生演示:要求学生板演老师指定的内容(主要是写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及原理内容)三、教师归纳总结精讲。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的概念。 •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二)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准确理解物质与运动的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
2.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问题
1、什么是运动?它有哪些形式和特点?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静止?它有那些形态和特点?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探究问题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 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易传》中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 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
2、(哲学上的)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3、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 动、社会运动、认识运动等。
4、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强化训练总结规律领悟提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目标定位】【课前预习】1.运动的含义考点一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自主探究一】A 组同学:寻找“离开运动的物质”B 组同学:寻找“离开物质的运动”要求:无论找到与否,请以具体事例作出说明。
【自主探究二】《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英国哲学家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特别提示](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与物质密不可分。
(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生物进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哲学上所定义的世界有哪些领域在运动变化?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犯了什么错误?【自主探究三】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实录福建师大附中陈敏[课题]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目的]知识方面:理解运动、静止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运动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了解联系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能力方面:培养从具体的运动形式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分析运动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理解社会运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一是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并把它区别于物质的唯一特性;二是理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课堂类型]讲授课[教具]多媒体、小品[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也转……")[教师讲解]这首歌的旋律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无不感到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就拿讲台上的这盆花的生长来说,请同学们运用第一节所学的联系的观点来说说看,这盆花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肥料、适当的温度等,更需要人的辛勤培育,这些是花生长的外部条件;花作为植物,它体内的新陈代谢、遗传因素等是花生长的重要的内部条件。
正是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有花开花落,才有千姿百态的花朵供人欣赏。
任何事物的存在、生长、变化都是如此,都是因为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宇宙万物呈现出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生动图景。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1.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讲授新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五彩缤纷、变化万千的世界。
[电脑演示]机械运动----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图;物理运动----光的折射;化学运动----原子弹爆炸;生物运动----细胞的分裂;社会运动----近现代中国史;认识运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教师归纳]无论是最低级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还是生命体的形成发展,无论微观粒子还是宏观物体,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精选3篇)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精选3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篇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个原理──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三对关系──联系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信息,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借助学生的兴趣点,在快乐的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哲学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哲理寓于生活中教学重点联系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包含对静止的含义理解)教学难点联系与运动的关系(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实物引入法:(带盆鲜花进入教室,放在讲台上)(设计意图:让教室氛围与以前不同,预示出本节课内容。
)教师:这盆花长得好看也很旺吧!大家喜欢吗?如果由你来种这盆花,要它生长得很好,你会做些什么?为什么?学生答:(略)(学生的答案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教师点拨似的问:鲜花的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答:阳光、空气、土壤、水等教师追问:具备这些条件,花就能养好、长好吗?学生答:还需要这些条件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如光合作用。
教师追问:没有这些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花儿能长得这么好吗?学生答:当然不能,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他周围的事物。
教师启发:花要生长好,离不开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是这样吗?动物呢?人呢?自然界呢?人类社会呢?学生回答(略)新课讲授:第二节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板书)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过渡)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就由于事物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死气沉沉。
教师问: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该事物及其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这说明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凝聚了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就是说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是指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或生命运动哪一种运动的具体形式,而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形式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可以是事物数量、性质、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如天气寒冷,水结成冰,是事物性质、状态的变化,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
君主专制制度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也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举例说明(任何一个有机体,都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转运动,白昼交替就会消失,生物就要消亡。
)因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具体形态的属性很多,除了运动性,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在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具体形态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没有运动这个属性,事物就不存在,其他属性也就无从谈起。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1. 引言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并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意识。
2. 教学目标•理解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运动比赛中。
•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运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属性•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3.2 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示范:教师进行运动技能的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练习,如跑步、跳远、投篮等。
•情境教学: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竞争,提高运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步骤4.1 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运动的概念和意义。
2.讲授:介绍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物质基础。
3.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运动技能演示,如跳绳或投篮,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4.练习:学生进行基本运动技能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2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2.讲授:介绍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或体验活动,让他们体验运动的根本属性。
4.总结: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概念的巩固和讲解。
4.3 第三课时1.复习: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2.讲授:介绍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如跑步、跳远、投篮等。
3.练习:学生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情境教学: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竞争,提高运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和拓展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学习,学生将对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
第二课 第二节 第一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人教版必修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能运用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理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能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并懂得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了解事物的联系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识别在物质运动关系中的两种错误观点,即主观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与形而上学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的错误观点。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五种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在分析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区别和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名言导入)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有道理吗?(设问)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因为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人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
赫拉克利特用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讲授新课)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板书)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前面我们学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时,曾经谈到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那么,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这一事物会有什么影响呢?例如,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
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 人教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能运用五种基本运动的具体事例,理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能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并懂得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了解事物的联系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识别在物质运动关系中的两种错误,即主观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与行而上学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的错误观点。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五种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在分析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区别和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辨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方法:提问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物质世界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着。
那么,再进一步看,物质世界的存在是静止不动还是运动变化哪?(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地震海啸;高山流水;春夏秋冬,春华秋实;海陆变迁;河流奔腾。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不感到一切事物就象川流不息的河流,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新课教学)一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板书)1、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板书)提问: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请同学们回忆“联系”的哲学概念。
引导学生归纳:①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其中,事物的内部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事物运动的内部动因;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事物运动的外部动因。
这样,内因和外因彼此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二政治教案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学法指导】识记:(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理解:(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识别在物质运动关系中的两种错误观点,即主观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与形而上学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的错误观点。
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和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i)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①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②2、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 静止指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③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④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2)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 ,不是完全的静止 , 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 是运动的⑤状态。
(3) 运动与静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动与静的统一。
【考点达标】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毛泽东这段话从哲学上说强调:回答1~2题1、哲学上所讲的静止是:()①运动的特殊状态②一种不显著的运动③绝对的不运动④指事物之间空间位置保持不变⑤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性质保持不变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2、这一观点表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是相对静止的物质c.辩证法就是又动又不动d.物质是绝对运动的物质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和尚慧能认为:“风动、幡动,都是仁者心动罢了。
”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否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承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颠倒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两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案
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识记○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⑵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⑶运用○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法教法分析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三、教学过程【情境诱思导入】音频资料“光阴的故事”及各方面运动变化的图片伴随着罗大佑经典的歌声,时间在流逝,我们细细体味着生命的成长、甚至衰老,是的,生命在运动;日月星辰、雨露风霜、春花秋实更替变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在运动变化着;社会的更替、进步,人类社会也在运动变化。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着。
今天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事物的运动变化。
【推进新课】1、列举一些我们现实生活中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现象。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学生回答)归纳: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的含义)2、探究一:指出下列两组观点的错误: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2)飞矢不动。
天不变,道亦不变。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些事物是静止的,试举例说明。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什么?(学生回答)归纳: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秦晓鹏一、教材分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二框题第一目的内容。
论证分析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全面把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同时,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哲学的基本观点,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对哲学知识的深化认识,缺乏应对高考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本节课的任务在于着重对知识的深化和对学生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运动、静止的含义。
2、掌握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树立科学的运动观,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运动与物质、静止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师生合作,探究知识与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
六、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新课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成语“刻舟求剑”中体楚人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二)知识精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主体虽各不相同,但都以物质作为其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K12学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_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知识,所以这一框是对前一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下一框运动是有规律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然后着重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怎样认识、利用规律。
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世界是物质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什么是物质、世界都是物质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识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常见的生活哲学问题;⑶结合提供的资源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指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
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识记○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⑵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⑶运用○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
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法教法分析
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情境诱思导入】音频资料“光阴的故事”及各方面运动变化的图片
伴随着罗大佑经典的歌声,时间在流逝,我们细细体味着生命的成长、甚至衰老,是的,生命在运动;日月星辰、雨露风霜、春花秋实更替变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在运动变化着;社会的更替、进步,人类社会也在运动变化。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着。
今天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事物的运动变化。
【推进新课】
1、列举一些我们现实生活中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现象。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哲学上所讲的
运动是什么?
(学生回答)
归纳: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的含义)
2、探究一:指出下列两组观点的错误:
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2)飞矢不动。
天不变,道亦不变。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些事物是静止的,试举例说明。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辩证唯物主
义所讲的静止是什么?
(学生回答)
归纳: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的含义)4、探究二:辨析下列观点:
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归纳: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及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课堂有效练习】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3、30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改变。
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4、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板书设计】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变化、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承担者
运动---物质:存在方式
3、静止:性质不变、位置不变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作业布置】
《学法大视野》P263、4、9、10、11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展示与探究、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几个课堂环节,从课堂反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学生关于运动、静止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等基本知识把握较好;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还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具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要提高。
老师还要结合《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课堂讲析。
这节课的设计整体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导学案、展示与探究、归纳与总结甚至课堂总结都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探究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只是由于我刚接触新教材,各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加之参加教学比武的次数比较多,好像很难再有以前的那种激情。
今后,我还需要加强学习,寻找快被时间所吞噬的那种对教学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