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素:话语者、话语对象、话语主题、话语语言和话语情境。
话语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流派与文学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因素而形成的文学群体。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
文学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对文学史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流派:文学理论流派是指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由于某些共同的观点、方法、理论体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学派。
常见的文学理论流派有新批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文学理论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文学理论研究的不同方向和方法,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方法1、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解读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阐释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强调的方面不同,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技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
形式主义批评的优点是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立性,但也有忽视作品内在内容和社会背景的缺点。
3、历史批评: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价值观等。
历史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但也有忽视作品本身艺术性和独立性的缺点。
4、阐释批评:阐释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认为文学作品是多义的,需要通过阐释来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阐释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但也有过于主观和片面的缺点。
5、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性别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压迫,需要通过批评来揭示和反对。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九章1.文学有三大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2.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
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
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应是“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
3.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世界的文学形态。
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4.象征性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5.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
6.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二是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三是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可分为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小说、自由小说等。
7.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有三: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剧本从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类,从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戏曲、多幕剧、独幕剧等。
8.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
9.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第七章第七章文学创作名词解释:1、艺术灵感:艺术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2、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3、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4、感物说: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受到外在事物的感发、刺激而后产生的精神创造活动。
5、养气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认为决定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是“养气”,即进行主体内在精神的自我修养。
6、胸有成竹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动手创作之前要先使描写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7、创作动机:这是文学创作活动主体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观目的。
8、艺术概括:这是艺术构思的具体方式,是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所选定的材料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9、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是指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自觉遵守的诸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示,具体包括艺术真实性追求、社会价值追求、形式美追求。
10、细节真实:属于艺术创作真实性原则中的一个方面,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看上去象真的一样。
文学概论第八章第八章文学接受名词解释:1、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3、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术语辞典1 .文学四要素;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2 .摹仿说;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3 .观物取象说;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4 .表现说;这是西方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5 .言志说;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6 .文学本体论;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7 .劳动说;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8 .不平衡说;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9 .循环说;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10 .文学三义;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是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等;这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观念、审美的文学观念和惯例的文学观念;11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12 .审美无功利性;这是由德国美学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认为审美具有不指向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中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13 .直觉;直觉,这里指审美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14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这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15 .文学的双重性质;这是指文学同时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性质;这表明,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16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具体地说,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特质;17 .含蓄与含混;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则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空间,令读者回味无穷;比较而言,两者的不同在于: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则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但两者在实质上又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本文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18 .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9 .文学创造材料;这是指储备在作家内心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具体地说,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获得的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0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得的一种独特感知;21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22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23 .回忆与沉思;回忆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指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沉思则是在寂静和独处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加以深沉思索的心理过程;24 .想象与联想;想象是构想意象的心理过程;它有三种形态:一是再现想象,指在内心复现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二是比拟想象,指将某种难以言状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三是虚构想象,指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无物想成有物、或常物想成异物的过程;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想象之一种;联想有三条规律:一是接近联想,这是将两种以上在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二是类似联想,这是把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三是对比联想,这是把两种以上相关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25 .灵感与直觉;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结果;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心理现象;直觉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家对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二是作家从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直觉与灵感有不同: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和艰苦劳动之后的的成果,而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而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26 .理智与情感;理智是指作家有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思维;情感则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则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节制动力的规范,两者都不可缺少;要使艺术构思顺利进行,需要很好地调节情感与理智的关系;27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但暗中对排列和组合材料发生作用的深层心理能力;这两种心理能力共存于艺术构思过程之中;意识对无意识起着指导作用;意识对于无意识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二是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28 .综合;这是指艺术综合,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中心意念去加工和改造现有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形象的过程;29 .突出和简化;突出是作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并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清晰和特别的过程;简化则是作家有意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以便传达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简化与突出的区别主要在于:突出是以浓墨重彩或淡化背景来吸引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或意念身上的所有遮蔽物都全部剥掉而只抽离出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30 .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违反常规或事理中创造意象的方式;陌生化是指作家构想艺术形象的反常或奇特方式,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新奇感受;陌生化与变形有密切的联系,即都是将习见的事物以别种奇异方式呈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的通常形状,而陌生化则倾向于用不习见的方式来描写事物,使人产生奇特的新鲜感;31 .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是物化阶段的两种不同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不同手段;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推敲是作家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和妥贴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作品的文字操作情形;即兴与推敲其实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不可绝对地分开;3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33 .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34 .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35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8 世纪末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表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济慈、雪莱和拜伦,法国的雨果等;浪漫主义突出主观表现性和虚幻性,强调情感、理想、想象和幻想的作用,崇尚自我表现,将理想型文学伸展到极致;36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 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对客观现实加以再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斯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的狄更斯等;现实主义突出客观再现性和逼真性,强调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忠实地再现现实,描绘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画卷,揭示其真实性,成为现实型文学的典范形态;37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 世纪70 年代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或理智的间接暗示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等;象征主义突出暗示性和朦胧性,主张以主观意识的客观对应物来暗示主观意识,建造一个寓意深长的符号世界,成为象征型文学的典范形态;38 .现代主义文学;这是西方在20 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的文学思潮,包含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众多文学流派或思潮;这一思潮主张运用变形、荒诞或象征等手法去表现人的不确定的或变幻莫测的心理现实,带有浓烈的非理性、无意识或荒诞色彩;3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40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41 .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42 .散文;散文有两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及非文学的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和应用文等的统称;狭义散文则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的统称,是与诗、小说和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和游记等;这里主要谈论狭义散文即文学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题材广泛多样;第二,结构自由灵活;第三,抒写真实感受;43 .报告文学;这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44 .文学本文三层次;这是指文学本文有三层次组成:一是文学话语层面,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二是文学形象层面,这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生活图景;三是文学意蕴层面,这是文学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层面,属于本文结构的纵层深层次;45 .文学话语的特征;文学话语有三个特征:一是内指性, 这是说文学话语并不直接指向语言以外的外部世界, 而是往往返身指向语言的内在世界本身;二是心理蕴含性, 与普通话语侧重于运用语言的内在职功能而削弱其表现功能不同, 文学话语则突出其表现功能,从而蕴含着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心理体验,正是这样,文学话语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三是阻拒性, 这是说文学话语应是那种打破语言常规、有着扭曲或变形效果、为人所陌生但又能引起审美注意和兴趣的新的话语形态;46 .文学形象及其特征;文学形象是读者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感人的动人生活图景;它有如下四组特征: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三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四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47 .文学意蕴及其层次;文学意蕴层面是文学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层面,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这一层面本身又是多层次的:包含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三个层次;第一,历史内容层,是说文学形象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内容;第二,哲学意味层,由于联想的作用,人对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抽象思索与对其个别现象的具体感知,在文学形象的深层意蕴中形成了有机结合,这就形成哲学意味层;第三,审美意蕴层,是说文学形象蕴含着独特而深长的审美意味;48 .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特征性和艺术魅力;49 .文学意境;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有三个基本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50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表现类型:一是景中藏情式,二是情中见景式,三是情景并藏式;51 .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是文学形象中逼真的实体空间与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之间相互生成的状况;52 .韵味无穷;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文学形象中蕴含的那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韵味”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效果,它在意境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和集中,以致富于韵味、余韵无穷就当然地成为意境的审美特征;53 .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它有四种基本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54 .叙事;这里指文学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叙事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二是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55 .叙事的构成;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动作是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56 .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次序,本文时间则是叙述本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57 .时序;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进行的叙述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出现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包括插叙和倒叙;58 .时长;时长是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往往呈现为五种关系形态:①省略是对故事的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时长无穷地大于本文时长;②概括是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长明显地大于本文时长;③场景是主要由行动和对话描写构成的有关故事发生的实际场面的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间与本文讲述的事件时长大体上相等;④减缓是故事时长小于本文时长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发生所持续的时间明显地小于本文叙述所花去的时间;⑤停顿是故事延续的时间为零的叙述,着重于事件发生的特定状态、环境或背景的刻画,特点为故事时长远远小于本文时长;在这五种形态中,第一和第五种分别处在叙事速度快慢的两个极端,而第二、三、四种则处在居中位置;由此可见出叙事节奏的丰富与多样性;59 .频率;频率是本文叙述与故事内容之间形成的重复关系;这种重复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的重复,二是叙述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而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件被反复叙述;60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即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或聚焦,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61 .叙述动作;叙述动作是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动作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讲”的人,这是叙述者;二是“听”的人,这是叙述接受者;62 .叙述者;叙述者是作者在叙事时虚构出来的代替自己讲述故事的角色;63 .拟想接受者;拟想接受者是由叙述者拟想出来的潜在的叙述接受者;64 .抒情及其特征;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抒情Lyric 一词是由古希腊竖琴lyre ,或译七弦琴演变而来的;“ lyre ”原指由竖琴伴奏的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类型,与用合唱方式抒发团体情感的合唱诗相对应;抒情诗,就是指一种以一定话语形式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作品类型;而相应地,抒情性或称抒情,则是指作品所具有的在一定话语形式中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性质;抒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与叙事侧重于再现外在客观世界不同,抒情侧重于表现个人的内在主观世界;二是与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去讲述故事不同,抒情偏于以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组织去象征性地表现情感;三是与叙事注重事件的进程不同,抒情重视情感的流动;65 .宣泄;宣泄是把内心积压的情感或渴望借助合适的方式表现于外部世界的行为;文学抒情正是一种情感宣泄形式;66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内容是抒情性作品所表现的主体情感及其意义;抒情话语是抒情性作品中表现和创造主体情感及其意义的话语系统;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之间构成一种直接融合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需要从抒情内容的来源和构成谈起;作为抒情内容的来源,主体情感在现实中往往丰富多样,需要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即抒情话语去加以组织;从而抒情话语并不是主体情感的简单外壳或装饰,而是其存在方式,而作为抒情内容的主体情感也已不等于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情感,而成为由抒情话语创造出来并只是在其中存在的主体情感了;所以,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无法分离开来;67 .声与情;声与情的关系集中体现出抒情性作品的音乐性;抒情性作品的音乐性正是指抒情性作品的声音语音系统具有基本的情感表现性质;第一,诗与音乐具有同源关系,这表明诗原初地具有不容置疑的音乐性;第二,由于如此,即便是脱离了音乐伴奏而独立存在的诗如现代诗,也必然地尤其注重语音运动本身的音乐效果;第三,汉语的声调是汉语词句在语音上体现的能区别词汇或语法意义的高低升降状况,它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基调即情调具有内在联系;情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与语言的声调曲线密切融合的情感表现曲线;情调与声调紧密结合有助于形成音乐。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1-7 章复习重点一、名词阐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关于文学的基础课程,涉及到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从客观完整的角度出发,对文学概论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概论的相关知识。
1. 文学: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形式,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
它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 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品、作家和流派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通过研究文学史,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思潮变迁。
3.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批评方法和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的定义、功能、分类等问题,涉及到形式美学、意义美学、接受美学等多个理论分支。
5.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域或文学风格上具有相似特征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6. 文学传统:文学传统是指一代作家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风格和思潮。
每个文学传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如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美国现代派文学传统等。
7.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它们反映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读者。
8.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作家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文学语言追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9. 文学意义:文学意义是指作品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它可以是关于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是对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批判。
10. 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它包括对作品艺术形式、内涵意义的欣赏和理解,旨在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考启示。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3.隐含的读者: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
读者不是要等作品正式出版之后才登场,而是从创作开始就一直处于在场状态。
4.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5.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6、文学: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行为艺术和作品,包括进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7、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8、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9、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0、散文:有广义的散文和侠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模仿: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由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者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
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
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语象:语象本是符号语义学的一个术语,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文学形象或意象,以避免形象概念所引起的种种混乱。
维姆萨特认为,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于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关,因此用语象更切合文学实际。
本书所说的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结构: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等。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文学的科学,包括三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3.文学批评:又称文学评论,是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研究评论对象的实践科学。
4.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5.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和请感性。
6.文学: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必须通过种种中介才能与基础发生联系的,以感性的形式对社会生活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反映的审美意识形态。
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7.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是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加工提炼、变形想象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效应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态,它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意蕴和规律,包含着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个方面。
8.生活真实:指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它是创造的产物,带着作家的主观色彩,因而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只是一种纯客观的存在。
9.文学的语言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前面,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也可称为言语层。
10.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使用的,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
11.故事:是指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物。
12.情节:是作者讲述的过程,是作品的事情发展变化的结构。
情节的构成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3.细节:是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环境,构成情节的最小组成部分。
14.环境: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心态,并促成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5.意蕴:是说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属于文学文本结构的纵深层面。
16.体裁:指文体明显可变的种类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于审视生活的角度、塑造形象的方式、语言表现的形态、体制篇幅的规模等方面。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研究文学及其主题、风格、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文学概论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2. 文学性(Literariness):指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性。
文学性包含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性、符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活动。
文学批评通过探究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阐释(Exegesis):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阐释的目的是揭示作品中隐藏的主题、象征和意义,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提供深层次的理解。
5.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内部的辩证和矛盾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的结构。
6.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文本间的关系来构建的。
7. 符号(Symbol):指在文学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对象、动作或事物。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如鸽子代表和平;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黑暗象征恐惧。
8. 史诗(Epic):一种叙事诗的形式,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
史诗通常具有庄严、宏大的风格,以叙述长篇故事为特点。
9. 戏剧(Drama):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对话和演员的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和角色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主题。
10. 小说(Novel):一种抒发想象力和叙述技巧的故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11. 诗歌(Poetry):通过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手法组织的文学形式。
诗歌以紧凑、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特定时期或地区的传统上流传的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0、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总结过去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状况,经验和规律。
文学批评:不按历史的顺序,研究、分析、评论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像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去具体的分析、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一个个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而是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文学理论要完成的五个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
再现说(模仿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者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就是再现说。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者抬高到高于一切和重于一切的地位,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关。
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体验说:它是一种读者在作品中的意向性体验:非实际的,非亲身的体验,强调得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他们认为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之外,在读者的意向性体验之外,不存在文学,文学只存在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
折中义文学:是指某些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的现象,往往难以按确切标准分类,而只能按某种惯例去加以模糊的或相对的界说,这样就有了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
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
语言系统: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包括语法、句法、词汇等。
它是一种代码。
言语:具体的说话,人说的话,包括方言、口语、俚语、俗语、成语等。
它是一种信息。
话语: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规范化的书面语,通常与口语、主语相对。
可以看做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文学:以语言为媒介,以艺术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体验
的创作。
文学包括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剧本等。
拓展:文学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展示人性、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提供娱乐和美的享受。
2.文学体裁:文学作品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而分为不同的
类别,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拓展: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特点,小说以故事
情节为核心,诗歌以抒发情感、表达意象为重点,散文以自由的写作
方式呈现作者的思考和观点,戏剧以对话和舞台表演为核心。
3.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还
具有艺术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节奏、韵律等,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化和感染力强。
拓展:语言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通过精确的词语选择、句子结构的变化和修饰手法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美妙的语言画面,使读者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4.主题: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中心议题。
主题可能涉及人类的生死、爱情、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
拓展: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主题的呈现,作家可以传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和观点。
不同的作品可能探讨相同的主题,但每个作家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
5.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解读和评价的学科。
文学批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揭示其中的艺术手法、主题和文化背景。
拓展:文学批评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理论框架来解读文学作品,包括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古典批评等。
通过文学批评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形式和发展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文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文学:文学是指人类创作的以语言文字表现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作品的总称,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它具有审美功能,能够给人以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2. 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
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着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戏剧以舞台表演为特点,散文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目的等。
3. 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规律和评价标准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审美效果和文艺创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4. 题材:题材是指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或写作对象。
常见的文学题材有爱情、友情、亲情、历史、社会、人生等。
不同的题材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风格: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作风。
它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结合体,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手法。
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
6.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是指古代文学的总称,包括古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
传统文学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神和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7.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文学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8.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通过剖析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批评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是文学概论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1-7 章复习重点一、名词阐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主体:创作阶段,文学主体是指文学创作者;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文学主体则是指的欣赏主体,即文学作品的读者。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审美意识对于文学的意义: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是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一种主体条和能力;审美意识构成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条,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和动力。
文学审美意识是文学活动的枢纽。
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从动态上看,整个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过程。
2.从静态上看,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语言符号化了的对象性存在,语言符号成为文学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言显现是文学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1)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2)在文艺美学的层面上,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体现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3)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表明了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地位。
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谐的和自由的关系活动就在于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形象化地把握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艺术中的“化丑为美”要通过。
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人们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展开驰骋的想象,在一种意象的幻境、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体察、对个性的张扬,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等。
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就是这样体现人与对象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文学的性质也就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美学基点。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言之于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地位,是由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和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上看,它对于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生存交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学审美特征是什么( 1 )哲理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作为“表意之象”,即表达某种哲理和观念。
在文学上,是使用形象来表达文学艺术作品。
因此,被称为文学象征意象艺术,具有哲理性。
( 2 )象征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认为对于一种外在事物,不能以它的表面现象来看,应该以它所暗示出来的另一面来分析。
象征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层是是“ 意义”,另外一个是“意义的表现”。
第一层可以理解为外在的感性存在物,而“意义的表现”就是对这种外在感性存在物的某种意义的载体。
3 荒诞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另一种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 3 )求解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读者通过思考和求解,希望能够了解对作品意象所附载的意义或哲理,类似于猜谜。
读者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探索的、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过程。
读者在这个审美过程中,既有可能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完全忘却了自己”,成为了艺术的痴迷者。
2、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春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3、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眼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4、典型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5、典型人物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士什么的回答。
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属于历史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学观念是永恒不变的文学四要素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是构成文学活动的必备要素文学活动不仅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再现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表现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的自然流露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感和娱乐但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和功利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叫话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二艺术是主要的口号强调文学士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观念来源于德国美学特别是康德和席勒后英法也出现了唯美主义客观说把文本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既不与原作家想干也不予读者相干认为学学已经冲外界的参照物中鼓励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所谓客观化走向读者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包含着人类的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他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符号论文学概念从符号学的意义看文学士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卡西尔提出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的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包括重音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汉语中的品质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再进一步深入到情景人物情节价值阅读是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的描述出他再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关照感悟判断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他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与功利的统一经验是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经历性的另一种是不但要由这个经历性而且在这经历中见出深刻的意义和诗意的情感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准真理的世界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移情说就是把握的情感移置于物使物也获得像人一样的情感和生命使事物更接近于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接受由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创立距离说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距离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出入说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的作家观察和体验人生的方法作家的体验一方面要与对象共同这生命这就是入另一方面作家的体验又要求反刍对体验进行自审这就是出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对于作品和对于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来源教化说儒家的思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把克己复礼作为人的一切行动与行动的规范因此在儒家的典籍以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的理论家作家的著作中,文学都被纳入到维护礼仪的思想轨迹中寓教于乐说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在《诗艺》中提出在教与乐这两者中他把教作为目标根本把乐作为手段工具开西方实用说之先河童心说明代学者李哲提出的一种学说强调是人应该有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在《童心说》中指出人从儿童到成人是一个不断吸收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人所积累的见闻道理越多其童心的丧失就越多作为成人的艺术家作家来说要保持童心最初一念之本视界融合是一个阐释学术语是说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世界融合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学更正确的名称应该叫做文学学文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美学的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文本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译法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形态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文学文本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如用语言写成的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文学文本四层面说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包括1字音及高一级语言组合是基本层面2意义单元是核心层面3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额大致略图4再现的客体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是指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语言特性这种特性是其他一切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础文学语言组织是指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文学语言是加工过得规范化了的书面语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语言结构是瑞士现代预言家索绪尔区分语言的两个方面之一是指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言语是瑞士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区分语言的;两个方面之一是指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者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里呈现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有规律和音律的两种状态节奏是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态有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音律也叫声律音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和谐状态声调也叫字调是语言的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分词汇或语法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状态古汉语中有平上去入现代汉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语调是整句话或整句话中的某个片段在语言的高低升降状态韵律来自于对音节的声韵调的合理运用这种合理运用使得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反复出现并且巨魔或行末同韵同调的音造成的效果双生是两个字母相同的语音状况例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叠韵是两个字韵母相同的语音状况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是指平声字与仄声字之间相互有规律的调配造成的节奏与和谐状态叠字是指单音节字的重叠造成的语音状况叠音是由单纯词内德两音相叠的词造成的语音状况押韵是相邻或者相间的诗行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押韵的字叫做韵脚字文法层面文法一词戒子中国古典诗学指的不是现代汉语意义上的语法而是作文和作诗之法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篇章方面的构成规则有此法句法篇法词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词法要求用词贴切生动传神不可移易句法是文法层面的基本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比喻是借他物来表现某相似之物的语言形式统称为打比方三要素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是指被比的事物喻体是指用来作比的事物比喻词是用来作比的词语明喻是明确的运用甲比乙的比喻样式其特征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全出现常用比喻词有如像好似暗喻又叫隐喻是不明确表示打比方二将本体直接说成喻体的比喻样式比喻词往往是系词是代替如像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连本体也不出现二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方式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称或语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称或语句的语言方式借代辞格由本体和借体构成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符相等结构相同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形式从形式上看有句对邻句对隔句对从上下句语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倒装是通过颠倒惯常词语顺序来表意的语言方式反讽又称倒反反语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没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特征是文学语言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文学语言组织的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性效果的特性不仅要追求意还要追求音文学语言组织的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与自动化相对立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感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觉文学形象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和人生艺术至境根据艺术形象体现审美理想的程度把艺术形象分为高级形象和一般形象一般把充分体现什么理想的达到最高什么境界的艺术形象成为高级艺术形象中国古典文论称这种境界为艺术至境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指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审美理想是指人们把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分为离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泛型模式观念尺度是人在自觉不自觉的审美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的设定的关于没的种种标准范型模式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典型是指写实性作品中呈现的现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义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特征化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典型环境是指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是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是由若干形象构思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又称为神境情境灵境实景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状采生命律动是意境的本质特征有我之境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的一种意境类型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象征意象是指表意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以表达观念或哲理的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心声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又称胸有成竹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象征一般式直接呈现与感性关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的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荒诞是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并不合理不和常态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是象征文学的形象特征意象应和是我国明代学者何景明提出用来强调象征意象构成中的两个部分即应且合的统一性象征意象化是指作家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意象包括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即更高级形态心理意象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国内心理学界一般译为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叙述时间是指故事事件与文本时间按相互对照所形成的事件关系主要包括时距次序频率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指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其特征通常是由叙述者决定的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识作用的叙述手段是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志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等种种形式记忆和传播者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者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是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事件是由故事中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的构成一个故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事件大小必须要与人物行为有关主要分为两个类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塑造生动形象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些列事件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的沿着事件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是要求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境况就是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组成的具体情景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性格人物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感觉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种模式叙述功能研究和叙述逻辑研究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清洁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普洛普例举31中功能分布在7个领域后来法国学者格雷马斯提出有6个行动要素组成的三对范畴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行动在逻辑上的可能性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法国学者布雷蒙德把故事行动逻辑基本形态表述为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的三段式系列叙述动作是指将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如果所叙述的内容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真实事件那么叙述的意义就在于把这些时间本身叙述清楚如果内容是虚构的那么如何讲述便非常重要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隐含的作者当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被称为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叙述声音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从叙事的一般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达内容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也只是为了更准确生动的表达内容的情感意蕴显在叙事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的倾听到叙述声音的情形显在叙述者的极端表现是通过干扰故事叙述实现的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典型例子是戏剧文学抒情作品是指简要的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新型的文学作品广义狭义情感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德一切方面狭义的情感则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艺术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和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抒情原则是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有意与无意遵循的原则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四种意象隐喻典故挬论意象是抒情文学的第一构成要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可粗略的将其理解为心理画面它丰富曲折复杂多变含混朦胧直接影响着诗人对诗的意象的选择隐喻是再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典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隐喻他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中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挬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源于理查兹的拟叙述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成长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抒情诗是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和典型形态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化产生初期与乐舞合为一体颂诗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明思的诗即能表现集体情感又能书法个人感受哀诗也称悲诗挽歌是用来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为死者安魂令败者止悲的作用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抒发的情感最为强烈真挚和细腻也最具有个人色彩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具有特点1内容上高度自由题材广泛主题多样2形式上灵活多样文体丰富表现方式不拘一格抒情策略创作抒情作品是作者总是在语法或者修辞上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牵挂抒情效果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微机或指纹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观念在创作过程中即以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并然世界观艺术观艺术才能人格精神审美追求等主管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不同的文采构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情调主要是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是由情感的品质所决定的它虽然最终呈现于语言的形式层气势指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态加强了情调的生动性和流动性并呈现出多样性风格氛围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景是对环境的情感渲染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时代风格风格的概念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风格是作家个人独创的风格另一方面风格优势时代的风格是某一时代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语言民族风格不同的名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变现出民族性地域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