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2019年江苏省城市声环境质量

2019年江苏省城市声环境质量

2019年江苏省城市声环境质量2019年,江苏省13个设区市及其所辖县(市)级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从监测结果来看,全省声环境质量总体尚好,县(市)级城市声环境质量好于设区市。

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2019年,全省设区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达标率为93.3%,夜间平均达标率为81.2%;其中,1~4(4a、4b)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85.9%、91.8%、98.5%、97.0%和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70.5%、84.5%、92.7%、74.9%和100%。

与2018年相比,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达标率下降3.9个百分点,夜间平均达标率下降6.0个百分点。

全省设区市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表现出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和作息规律相似的变化特征,昼间8~18时平均等效声级维持在较高水平,19~22时平均等效声级逐步减弱,夜间1~3时降至谷底,早晨5~7时噪声声级又逐步攀升。

二、区域声环境质量2019年,全省设区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一般,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2分贝。

13个设区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3.4~58.8分贝,南京、常州、苏州、连云港、泰州5市昼间区域声环境为二级(较好)水平,其余8市为三级(一般)水平。

与2018年相比,全省昼间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0.3分贝。

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占比为52.0%;其余依次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和3.0%。

三、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2019年,全省设区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0分贝。

13个设区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64.4~69.0分贝,有10市达到一级(好)水平,其余3市处于二级(较好)水平。

监测的路段中,声强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昼间限值70分贝的路段占监测总路长的16.7%。

与2018年相比,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上升0.8分贝,超标路段比例上升3.0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引言 •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存
在的问题 •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存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
查水平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基础
生态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监测数据可以了解环境状况,评估环境 问题,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数据不准确
仪器设备误差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存在误差,导致数据不准确 。
采样方法不规范
采样过程中未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导致样品代表性不 足,影响数据准确性。
数据分析错误
监测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错误,如数据筛选、计 算和统计方法不正确等,导致数据不准确。
科学决策的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反映环境变化的敏感指标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和趋势,为评估环境治理措施的 效果提供敏感指标。
质量监督检查的意义
确保监测数据的质

质量监督检查是保证生态环境监 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 段,通过对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 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
提高监测机构的责
任感
通过质量监督检查,促使监测机 构更加重视监测数据的质量,提 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 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促进监测技术的提

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和不足,可以促使监测机构不断 改进和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推动 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数据在评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提高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数据来源不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数据的来源经常不明确。

有些数据可能来自于不规范的监测站点,或者是没有认证的实验室。

这样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 监测手段不完善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有些环境参数无法准确监测。

对于某些微小颗粒物的监测可能就存在一定难度,无法达到对环境影响的精准评估。

3. 数据处理不规范在数据采集后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数据的记录不准确或者处理程序出现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度受到影响。

4. 监测周期不合理有些监测项目可能未能按时进行监测,或者监测周期不合理。

这样会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二、质量提高建议1. 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体系应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数据采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靠。

监测站点和实验室需要通过相关的资质认证,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2. 引入先进监测技术应加强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更新,以提高监测参数的准确性。

可以引入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等手段,以增强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估。

3.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在数据处理环节,需要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要加强对数据的规范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

应建立起完善的监测周期规范,确保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全面有效。

监测周期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和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行合理设置。

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数据的质量,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数据处理机制。

只有经过规范的数据采集、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严格的数据质量管理,才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与现状分析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与现状分析

及存在 问题 。
【 关键词 】 声环境 ; 质量 ; 监测 ; 现状
噪声污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 的感觉污染 , 它 不像大气污染 、 水污 染那样 明显 . 常常被人们忽视 。 加强声污染 防治工作 , 改善城市和 乡村 的声 环境质量是 “ 十二五 ” 时期重点推进的一项环保 工作 。 江苏省地处 东部经济发 达地 区。 人E 1 密度大 . 城市化水平高 , 机动车保有量大 , 二、 三产业 发达 . 同时 . 城市各类噪声源数量和强度也随之增 加 , 不仅影响 人们 的工作 、 学 习和生活 . 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危 害。
和5 5 . 7 d b ( A 1 . 均处强度等级一级 . 全省昼问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状况 评价为好 1 3个 省辖城 市中分别有 1 个和 3个城市处于道路交通 二 级水平 . 其余城市昼 、 夜道 路交通 噪声均处一级 。监测路段 中, 分别 有 1 4 %和 2 0 . 5 %的路段 平均等效声 级超 出道路交通 噪声强度 二级 限值 与昼间相 比. 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 噪声夜 间平均等效声级强 度明显下 降. 但对人 民正常生产生活影 响却 大于昼间 . 有 3市夜间强度等 级仅 处于二级 ( 昼间仅 1市) . 超二级路段 比例亦高于昼 间 6 . 5个百分点 。 2 . 3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2 0 1 3年 .全省各类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 问平均达标率为 9 8 7 %, 夜间平 均达标率为 8 8 . 9 %.各类声 环境功能 区质量昼 间明显优 于夜 间. 尤以 4 a 类功能 区最为 明显 全省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表现 出与 城市 日常生产 、 生活 和作息规律相似 的变化特征 , 昼间 8 - 9时和 1 6 — 1 8时平均等效声级升至峰值 . 夜间2 — 3时降至谷底 . 各类 功能区各时 间段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对应标 准限制要求 3 结 语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环境监测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系统地监测和评价,旨在发现环境变化趋势、揭示环境变化规律、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和监测环境污染等信息。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企业环保和公众健康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对策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提高环境质量的监管水平。

一、现状问题1. 技术手段滞后目前,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技术手段与环境监测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不断涌现,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新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

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实验室分析和定点监测,监测周期长、数据采集不及时、监测范围窄等问题较为突出。

2. 数据分析不准确环境监测分析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监测中,存在着数据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监测设备的质量问题,导致数据采集不精准;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数据分析方法不够科学有效,无法很好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真实情况,导致了监测数据的失真和滞后。

3. 监测范围狭窄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局限于固定监测点和有限的监测范围,无法全面覆盖环境污染源和受污染区域,部分受污染地区的环境监测盲区较大,无法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4. 监测成本高昂环境监测成本主要包括仪器设备采购费用、人力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等。

由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需要借助于昂贵的实验室仪器和高成本的人力,导致环境监测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地区和企业而言,环境监测难以负担。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技术创新针对环境监测现状问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开发小型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仪器,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摘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挑战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原理、常见的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以及对策建议的制定。

其中包括了传统和现代监测技术的比较、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在线传输等现代化手段。

结合专家意见和案例分析,提出了针对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建议,如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公开透明度等方面。

最后强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对策建议、重要性、现状、挑战、分类、原理、技术、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制定、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及时有效地监测和分析环境数据,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显得至关重要。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以及排放来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实时化,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针对监测数据的不同处理与分析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环境问题,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对策建议的制定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环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加强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环境监测的现状和挑战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和监测点位不足,导致存在盲区和漏洞,无法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各项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与可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其质量,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数据的标准和方法多种多样,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差。

2. 监测技术水平不高: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监测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监测设备老化严重,无法精确测量环境指标,因此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

3. 数据篡改风险较大:在一些地方和项目中,由于相关单位利益驱使或监测人员素质较低,存在着监测数据被篡改或造假的现象,使得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挑战。

4. 数据共享和透明度不足: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公开披露不够,导致监测数据的透明度不足,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数据的质量难以进行客观评价。

二、质量提高建议1. 加强监测标准的统一化: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数据标准和方法,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监测技术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2. 推动监测技术升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监测技术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推动监测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和审查: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数据的不合格情况,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提高数据共享和透明度: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公开披露,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信息发布制度,增强公众对监测数据的了解和参与,提高监测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5. 强化监测数据安全保护: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安全管理和保护,防范监测数据被篡改和泄露的风险,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全面剖析了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为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建议一、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环境监测数据是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编制规划的基础,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

是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管理决策和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依据,是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信息来源。

因此,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是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几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管理工作贯穿从布点到报告报出的整个过程。

质量管理要求监测工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的要求,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环境监测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二是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

具体实施过程又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和质量改进等工作内容。

三、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内卓有成效的开展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级环境监测站在监测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得到了迅速改善,监测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但比较硬件基础设施进步程度,在质量管理等软实力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和运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编制了体系文件,在形式上满足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及《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中提出的各项要素要求,但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可操作性差,与实际工作脱钩。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及污染防治措施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及污染防治措施
图 5 】9 9 1~ 2 1 江苏省道 路交通 噪 声平 均等 效声 级变 化趋势 00年
2 环 境噪声 污 染治理 措施
21 加 强 环 境 噪 声 立 法 工 作 . 20 年 ,江苏 省第 十届 人 民代 表 大 会常务 委 员会第 十 九次 会 05 议通 过 《 江苏 省环境 噪 声污 染防治 条例 》 ,并 于 20 年 3 1日 06 月 起 施行 。该 条 例共设 4 6条 ,对 环境 噪声 污染 防治 的 监督管 理 、社 会生 活 噪声 污染 防 治 、交通 运输 噪 声 污染 防 治 、建 筑施 工 噪声 污 染 防治 、工业 噪 声 污 染防 治及 其法 律 责任 等 6 方 面分 别做 了详 个 细描 述 和规定 。全 省各 地 依据 此条 例 ,结 合 自身 经 济发 展 特点 . 声 扰 民问题 制定 了具 有地 方特 色 的声环境 污染管 理办 法 , 如南京 市制 定了 《 南 参 考文献 京 市 噪声 污染 防治 条例 》 ;全省各 县级 以上人 民政府 按照该 条例 , 【 《 1 声环境 质量标 准 》环境保 护部 2 0. . 】 0 81 0 将 环境 噪声 污染 防治工 作纳入 环境保 护规 划 。 【 范元 中 . 2 】 江苏 省辖 市声环境 污染 趋势 分析 [ 环境科 学 与 J ]《 22 合理规划工业布局 ,加强道路建设规划和交通管理 . 技 术 》20 . 056 . 十年 间 ,全省 各 地进 一步 合理 规 划工 业 布局 ,在对 工业 发展 [ 《 3 江苏省 环境 噪声 污染 防治条例 》,20 年 3 . ] 06 月 前 景 进行 规 划时 ,充 分 考虑 企业 造 成 的各 种 污染 对 周 围环境 的 影 [ 邹 飞 . 国城 市噪声 污 染及 其 防控对策探 讨 [ 《 方环境 》 4 】 我 J 北 】 响 ,积极 发展 电子制 造 、仪 器仪 表 制造 、光纤 光 缆 、生 物工 程 等 无污 染或 微 污染 项 目。在进 行 工业 园 区规 划 布局 时 ,在 合理 规 划 的基础 上 , 在道 路两 侧 以及园 区各部分 种植 绿 化带 , 少噪声 污染 。 减 对于 老企 业 的 噪声 污 染源 ,如 发 电机 、水 泵 、风机 、冲床 、锅 炉 等设 施 ,要求 安 装 噪声 防治 设备 或 采取 噪 声 防 治措 施 ,厂家 要 定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对规划、建设项目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进行提前评估和预测的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反映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结果。

目前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评价工作的质量。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质量提高的建议。

1. 数据采集不规范: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存在着采样点选择不当、监测频次不足、监测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和客观。

一些监测工作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真正反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 数据处理不规范:监测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些数据可能经过人为操作而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监测结果。

3. 监测机构缺乏独立性:一些监测机构缺乏独立性,受到项目建设方或政府部门的影响,导致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

4. 监测设备不完善:一些监测设备可能存在老化、损坏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5. 数据公开透明度不高: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度不高,监测结果和报告可能仅限于少数人的知晓范围,缺乏对公众的披露和沟通,不能达到公众参与、监督和治理的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评价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也不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提高,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质量提高的建议:1. 规范监测流程和标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测流程和标准,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明确采样点和频次、监测手段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强化监测数据管理和处理: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人为的干扰和操作,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环境空气质量是评估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江苏省空气质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1.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其中,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

1.2 空气质量指数(AQI)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江苏省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呈现较大的地域差异。

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兴化、宝应等地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大部分时间处于良好水平;而中、北部地区,尤其是淮北平原地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频繁出现污染事件。

1.3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江苏省的空气质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大,工业和交通业的污染排放较多;(2)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3)频繁发生的沙尘暴;(4)季节性气象条件及气候影响。

二、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方向2.1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对于工业企业,要强化环保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染治理,加大对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整治力度。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提升燃煤电厂和钢铁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

2.2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车辆更新换代,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交通。

完善车辆尾气排放检测和治理技术,提高车辆排放标准要求。

2.3 强化都市空气质量管理加大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对绿地、景观带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推进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减少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发展趋势3.1 逐渐改善的空气质量随着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进行,江苏省的环境空气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进行定期、定点、定量的监测和分析,以获取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环境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和隐患,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1.采样方法:使采样时间、采样点位、采样方式、采样容器、采样数量等达到规范要求,保证样品代表性和准确性。

2.分析方法:根据环境污染物质的特性以及所需分析的指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多种方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方法:在收集到的样品数据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重要信息和提出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制定不同的环境监测方案。

建立健全的环境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标准,加强对监测情况的反馈和分析研究。

2.强化对重点区域的监控:根据企业排放情况和环境敏感性,选取重点区域加强监控,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环境污染持续扩散。

3.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推动企业全面履行环保责任,落实环境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和行政责任。

同时,加强环境请求公众的参与,库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保相关行动,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

4.借助新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集中化、高效化,提高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

5.创新监督体系:积极推动环境监督制度苗头,形成对环境状况的全面监督体系,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强大合力,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以上就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环保行业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在管理学中,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控制产品达到指定的标准,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管理策划、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管理控制以及质量管理改进等。

环境监测工作一般包括现场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几个环节。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指要求监测工作必须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科学组织与规范化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从现场调查到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以及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等都是衡量监测质量的指标。

影响监测工作质量因素有很多,其中,显性因素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隐形因素包括实验室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监测团队的凝聚力等。

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是对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的管理,还是对管理水平的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引言环境监测主要指环境监测相关机构使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可能影响或者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视、测定活动。

通过环境监测所得结果有助于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来了解被监测环境受污染情况,明确环境质量情况的优劣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对现行环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治理以及防污染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但是目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监测工作特点分析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能够对区域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设备,如生物、化学等,对监测区域的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还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以及样本选择的合理性。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下述两大特点:首先,具有目标明确的特点。

环境监测工作并不是漫无目的展开的。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的方法及其对策建议。

一、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 地面监测地面监测是最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地点安装监测仪器和设备,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采样。

地面监测通常使用气体检测仪、水质监测仪、土壤采样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 卫星遥感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遥感监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的数据支持。

卫星遥感监测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重要手段。

3. 移动监测二、环境监测对策建议1.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为了更好地监测环境变化,需要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可以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

还可以加强对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监测效率和范围,并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2. 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加强地面监测站点的建设和运行,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深度;还可以加强卫星遥感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通过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可以实现环境监测的全面、精准和即时,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3.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和分析各类监测数据,发现环境变化和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还可以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让更多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参与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中,共同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4. 完善监测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新时期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新时期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保意识。

争取做到从个人入手,做好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工作。

此外,还需要确保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正规化。

通过明确各个员工的责权来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工作能力。

4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前景(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的破坏,使得周围的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种现象,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环境工程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加强环境的治理工作。

即便我国的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同样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了相关的政策之后,环境设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

我国不断加强的环保意识,使得环境工程中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现象逐渐被淘汰,因此,市场结构也应该不断加以优化,以此来推动我国生态化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2)对环境工程设计体制不断加以完善。

目前,我国环境工程的体系仍然有待加强,环境工程设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约束,因此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在质量以及进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此可见,面对我国环境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出对应的政策,并且要不断顺应变化的市场环境,确保环境工程的内部体制更加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5结束语环境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国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环境工程项目任重道远。

面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的开展环境工程工作,不仅需要国防部正确的指导,同时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以此来给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郭瑾,李佳珏.当前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J].企业导报,2015 (21):51~52.[2]曾洪学,屈兴红,黄灿.论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途径[J].文教资料,2012(08):113~114.[3]石玉敏,胡成.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9(06):80~83.收稿日期:2018-9-17新时期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钟睿,张晓燕,戴肖云(苏州市吴江区环境监测站,江苏苏州215200)【摘要】环境保护是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是环境保护的核心部分。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与现状分析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与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噪声污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觉污染,它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

加强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和乡村的声环境质量是“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的一项环保工作。

江苏省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机动车保有量大,二、三产业发达,同时,城市各类噪声源数量和强度也随之增加,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危害。

1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1.1点位调整情况2011年,江苏省开展了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要求点位布设即适应新标准新规范又适应环境管理要求,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调整后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4348个,点位数量较原来增加11.7%,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772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401个、功能区噪声点位175个。

各市调整后的点位覆盖面积均大于现有建成区面积,部分城市兼顾了城乡结合处,有效监测点位数也符合和超出规范要求,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对监测点位的影响。

1.2监测情况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要求,江苏省规定县级以上城市需开展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相对固定时段监测一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展一次监测。

在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开展一次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十二五”期间,于2013年开展)。

1.3噪声评价方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和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功能区噪声标准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2013年,江苏省开展了区域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以及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工作,并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的夜间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是指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

2.生物分析法生物分析法是指利用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来检测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生物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

生物分析法主要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指示器等。

二、对策建议针对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有以下对策建议。

1.强化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大气、水及土壤等环境的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推广环保科技环保科技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高效等特点,政府应积极支持和推广环保科技的应用,推动生产方式转型。

3.加强污染源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那些环保意识薄弱、污染排放偏高且拒不整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监管”。

4.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环保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环保,才能够留给我们后代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及污染防治措施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及污染防治措施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及污染防治措施
江苏省的外界声环境质量一直处于比较不可控制的状态中。

近二十年来,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外界声环境质量的恶化。

外界声环境污染的恶化,给江苏省的居民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无论是噪声污染还是机动车尾气污染,都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和压力。

随着近二十年环保意识的普及,江苏省在防治外界声环境污染方面开始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噪声管制”,禁止在法定禁止时间内施工、拉秧、放炮等活动,以有效减少大气噪声污染。

此外,江苏省还制定了一些及时有效的汽车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加强汽车超标的查处,大大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同时,江苏省还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民族范围内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示范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外界声环境污染。

总之,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宣传和努力带动下,江苏省的外界声环境质量比过去几年有了明显改善,而改善现状,净化环境。

不仅大大减少了人们的疾病和不适,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2年第30期(总第45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噪声污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觉污染,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噪声污染纠纷频发,扰民投诉居高不下,噪声问题已发展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问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环境监测部门虽对城市声环境质量开展了长期的监测和监控,但与其他环境要素监测相比,仍显落后与不足。

1监测现状和点位布设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方案》、《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和《关于按季报送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的通知》要求,江苏省规定县级以上城市需开展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相对固定时段监测一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展一次监测。

2011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市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892个,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660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137个、功能区噪声点位95个,上述点位基本是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3-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2个已废止标准为依据,在“十五”初期划定并开展监测。

十多年间,全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未进行过系统调整,仅个别地区进行过局部调整。

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环境质量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具有点位多、频次低和集中监测的特点,并且无论是常规评价,还是考核评价(如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监测、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等),声环境质量必为考核要素之一。

2存在问题随着环境管理和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更新,当前声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影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_1

影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_1

影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发布时间:2023-03-03T08:30:41.97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20期作者:马柳绪[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检测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环境检测的现场采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马柳绪江苏正远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检测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环境检测的现场采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监测机构及监测人员通过开展现场采样活动,准确把握潜在的环境污染、元素聚集等问题,协助相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就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采样质量;解决措施引言水资源的环保监控项目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因此水资源环保监控项目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从流程上可分为三个关键步骤:样本的采集、样本的分析及数据评价。

为了真实反映水环境监测成果,要求检测资料具备影响力、准确度、完善和科学的依据。

要做好取样质量保证和样本管理工作,使所有技术人员都切实地认识到样本收集管理和质量保证对整个环境监测事业的重要意义。

1影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质量的问题分析1.1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是保证环境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在正式开展环境检测工作之前,采样人员需要首先对检测点进行环境分析,根据检测点的具体情况,对采样方法进行调整。

为保证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选择多个采样点进行数据采集。

以土壤检测为例,可基于土壤不同的分布情况选择多个采样点,再结合环境分析的结果,便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1.2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是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有些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基层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工作能力还不够强。

而在现场取样的管理工作中,有关的知识也不多见,因而难以充分理解取样质量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董圆媛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30期
【摘要】本文从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范围、监测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声环境;监测状况;对策
噪声污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觉污染,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噪声污染纠纷频发,扰民投诉居高不下,噪声问题已发展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问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环境监测部门虽对城市声环境质量开展了长期的监测和监控,但与其他环境要素监测相比,仍显落后与不足。

1 监测现状和点位布设
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方案》、《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和《关于按季报送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的通知》要求,江苏省规定县级以上城市需开展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相对固定时段监测一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展一次监测。

2011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市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892个,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660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137个、功能区噪声点位95个,上述点位基本是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3-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2个已废止标准为依据,在“十五”初期划定并开展监测。

十多年间,全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未进行过系统调整,仅个别地区进行过局部调整。

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环境质量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具有点位多、频次低和集中监测的特点,并且无论是常规评价,还是考核评价(如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监测、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等),声环境质量必为考核要素之一。

2 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管理和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更新,当前声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2.1 监测点位和布局有待完善
受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激增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出现覆盖面不全、代表性不强和规范性不够等问题。

全省大部分地区监测点位覆盖面积小于建成区面积,有些城市甚至达不到覆盖建成区面积85%的基本要求;部分监测点位失去原有监测意义,声源结构发生变化;部分点位已不具备实际监测条件,与标准规范要求不符。

2.2 监测范围有待扩大
长期以来,声环境质量监测仅要求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开展监测,声源统计代表性不全,缺乏夜间噪声总体水平监测,不足以反映全省的平均噪声水平,也不能客观反映声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同时监测范围仅局限于城市,与其他环境要素相比,监测范围相对较窄;并且噪声监测与评价侧重于常规监测,针对性噪声监测特别是监督性监测相对薄弱,且尚未纳入统计与评价内容。

2.3 监测要素有待扩充
目前,声环境质量监测仍仅局限于监测等效声级,环境振动监测有所涉及,而对人体伤害较大的低频噪声以及噪声频谱分析监测则基本未开展,或仅处于研究性监测阶段。

国家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开展的重点道路、铁路及机场等重点噪声源的监测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2.4 监测能力有待强化
由于声环境质量监测频次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自动采样的积分声级计”以手工方式开展监测,部分地区虽建有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及显示屏,但未实现联网,监测数据未参与实际评价,噪声监测能力建设总体薄弱,自动化程度低。

3 对策与建议
2010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务院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指出要提升噪声污染防治和声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要求各地强化监管支撑能力建设,完善噪声监测网络,将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

3.1 加强监测点位调整与城市发展联动性
以《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等文件为依据,江苏省于2011年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要求点位布设即适应新标准新规范又适应环境管理要求,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调整后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4348个,点位数量较原来增加11.7%,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772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401个、功能区噪声点位175个。

各市调整后的点位覆盖面积均大于现有建成区面积,部分城市兼顾了城乡结合处,有效监测点位数也符合和超出规范要求,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对监测点位的影响。

长期以来,江苏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城市化率以每年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逐年提高,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应对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开展动态管理,建立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性,才可使监测数据更具有效性,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才可为领导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加强噪声监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噪声监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和评价体系,开展噪声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指标、仪器要求、传输要求、评价方法等;开展道路交通监测与评价新方法研究,使监测结果与老百姓实际感受更接近;研究声环境质量监测质量保证技术,开展城市噪声地图制作工作,推动噪声监测由人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辅向自动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的方向转变,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开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加强噪声污染执法监测能力。

3.3 拓展监测要素和范围
应逐步由重宏观总体性监测、轻针对性噪声监测向两者并重监测转变,加强噪声源、噪声防治效果监测;监测范围由侧重城市向乡镇发展,进一步改善乡村声环境质量;监测要素由监测等效声级向低频噪声监测、噪声频谱分析监测、环境振动监测扩展。

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重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周边噪声监测,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有效监督监测,建立噪声重点源企业名单,并开展监督监测。

严格管控城镇化过程中噪声污染,防止噪声污染从城市向乡村转移。

4 结语
“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将依据《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原则和目标开展,使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减轻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洪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