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简单的数学活动,感受随机现象,了解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形状、长度等,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认识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概率的意义,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概率的意义,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受概率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卡片、骰子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概率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内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验和事件,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数据的表示和解读。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
2. 学习制作统计表,能准确记录信息,分析数据,提炼信息。
3. 掌握数据的分类比较与表示解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
2. 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3. 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的实际应用。
2. 数据的表达、解读和应用。
三、教学策略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实验的概念。
2. 通过展示、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3. 通过多种图表的设计和绘制,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特点、规律及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举手介绍自己的身高来引出概率这个概念:我们谈到的可能性就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今天是晴天的可能性,小明考试得A的可能性等等。
二、感性认识概率1. 提出问题:如果下雨的可能性为0.6,那么不下雨的可能性是多少?2. 组织实验:在班级学生中抽出15人,让他们拿着一把去收集草莓,在场上数草莓,统计收回草莓数。
3. 分析实验结果:做出柱状图和饼图,找规律和结论。
4. 问题深化:如果我们再进行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5. 发现本质:进一步探究公正、随机这些概念,并做出相关图表。
三、概率的计算1.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班里15人中,有12人喜欢吃面,概率是多少?2. 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进一步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实验,计算其概率。
四、制作统计表1. 导入知识:通过展示各种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基准,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
2. 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统计表,收集信息和完成分析并向同学汇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2. 概率的初步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3. 掷硬币和掷骰子:实验探究可能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硬币、骰子、卡片等2. 学具:每组一份硬币、骰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 新课展开: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事件的可能性。
a. 掷硬币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然后计算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
b. 掷骰子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每个数字的可能性。
4. 工作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可能性的概念。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验探究可能性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关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计算。
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掷硬币实验的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每组需要准备一枚硬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有所了解。
但在表示事件可能性和大小的方法、计算可能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以及计算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素材、游戏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事件可能性,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概率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可能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尝试用可能性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特别是“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可能性的关键,也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在数学中,不确定事件指的是在一次试验中,其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且在试验前无法预知具体结果的事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概念和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生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确定的事件?这种事件的可能性是如何描述的?”让学生意识到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实验、掷骰子实验等,然后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解答,以此检验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认识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估计和判断事件的概率。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可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随机现象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这需要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此外,学生可能对随机现象和概率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认识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估计和判断事件的概率。
2.培养学生的随机现象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认识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估计和判断事件的概率。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可能性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可能性的问题,如抛硬币两次,求正面向上的概率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的概念,体验“可能”和“不可能”的情境;2.能够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3.能够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二、教学重点•掌握“可能”的概念;•理解“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三、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四、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1.用图片或物品让学生感知存在“可能”的情况;2.让学生描述图片或物品中的有可能存在的情况;2. 新课学习1.带领学生讨论“可能”的概念;2.通过多种具体的情境或实验让学生体验“可能”和“不可能”;3.学生理解并能准确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这三个概念;4.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让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判断卡片上所描述的情况是“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通过贴纸、抽签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描述其中可能存在的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哪些可能的事情?”2. 新课学习1.老师提问:“什么是可能?”;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可能”这一概念。
2.展示场景或实验,增加学生对“可能”和“不可能”的体验;3.引导学生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进行描述;4.针对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性。
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明一个场景或情况,让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是否“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贴纸游戏,让学生在场景中贴上“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三种贴纸。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主要教授了“可能”的概念和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种情景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内容紧凑,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掌握概率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知道可能性的大小是0到1之间。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猜一猜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中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掷骰子、抽卡片等,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是不可能的。
学生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让学生在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研究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具准备:彩色球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学生理解“可能”的含义,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基础。
2.探究新知教师通过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
学生轮流摸球,记录每次摸出的颜色。
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摸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
3.拓展应用教师通过扑克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大小。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的概念。
5.课堂练教师布置相关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到结果的不确定性。
同时,学生也能初步应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讨论:各小组摸球结果不完全相同,但都摸出了红球和黄球,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摸球游戏,我体会到每次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每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摸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估计、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呈现一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抽签出现不同号码的概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并尝试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建立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2.学会初步判断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仪,因特网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多媒体展示:情节:同学们在开联欢会,老师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莉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停)2.置疑:同学们,你们说,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偿吗?生发表意见:继续放情景:(两个结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签;小莉没有抽到。
师:我们不能确定这类的事情,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3.情景2:过年了,放鞭炮,小刚又蹦又跳,还大声叫着:我又长大一岁喽。
画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会长大吗?生发表意见:小结,媒体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例如,太阳肯定会发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转,月亮不可能从东方升起。
我们称这类事件叫做“确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我们称这类事情叫做“不确定事件”二.探索:1.初步判断:(利用电脑选题系统来选择)(1)人只要活着,总会变老。
(2)三天后会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转。
(4)一个人从出生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抛一块石头,它必然会向下落。
(8)抛一枚硬币,它出现正面。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
2.反馈: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词语来汇报完成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学探索: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片断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种,有的花有浓郁的香气,有的花没有香味,还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片断二)天文知识记录片,太阳系中的卫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识。
(片断三)人们在广场上放风筝。
银幕显示选择牌:一定不可能可能事项:花是香的月亮绕着地球转石狮子在天上飞师;用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来定义事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
2.能辨别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会将事件的可能性用词语“肯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几乎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3.能按照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率算法的计算。
4.能够将概率论中常见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可能性”的概念2.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辨认和用词语描述3.概率算法的计算方法4.实际问题中概率论概念和方法的应用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热身,引导学生概率意识的提高,2.学习“可能性”的概念。
授课内容1.以班级集体活动为背景,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活动和可能性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可能性”概念,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概率问题,加深对概率的认知。
3.实际操作:通过投骰子、抽卡片等方法,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故事情境引导法2.讨论导引法3.实际操作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词语“肯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几乎不可能发生”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学习如何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讨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决策的影响。
授课内容1.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借助实例,指导学生进行描述,通过讨论,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可能性”这个概念。
2.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比较完整的理解课本中所描述的“可能性”,使学生更好地明白概率本质,从而为接下来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方法1.探究合作法2.讨论导引法3.情景模拟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费马问题和排列组合的概念2.启发学生自主感知概率算法计算中的排列与组合思想3.学习如何计算概率4.应用概率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授课内容1.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概率公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进一步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可能性,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教学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可能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验不确定现象。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日常生活物品、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如抛硬币、抽奖、猜谜语等,引导学生关注不确定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并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这些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这些现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认识随机现象,并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随机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区分不明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认识随机现象。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认识随机现象。
2.难点: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采用归纳总结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教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随机现象,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关注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如抛硬币、抽签、骰子等,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抛硬币、抽签等,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是按照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分类和判断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概率的理解和计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的可能性是介于0和1之间的数。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概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概率教学道具、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抽奖活动中的可能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可能性是多少?”让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概率教学道具,展示两个事件:抛硬币和抽签。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这两个事件的结果,并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学生根据卡片上的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简单事件的概率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日常生活的事物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但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还需通过具体、直观的实例来进行。
此外,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也将影响到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确定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确定事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分析简单事件的概率。
2.难点: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概率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概率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概率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实例和游戏材料。
3.分组标签: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时标识小组。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不确定事件,并提出问题:“这些事件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如何来描述它们?”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来感受和理解不确定事件。
同时,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概率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是学生对概率初步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难点: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卡片、球等,用于活动和示例。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概率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实际物品,如卡片、球等,让学生进行抽签或者投掷,引导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吗?它们有没有可能发生?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如抛硬币、抽签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有没有可能性?如何描述这个可能性?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抛硬币、抽签等,并记录下每次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引导学生计算每次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交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
中所有可能性发生的结果。
2、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发展随机意识,增强数据分析的观念。
3、感受游戏、操作等活动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
2、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老师手上有一枚硬币,如果我把它抛上去,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生:可能花朝上,也可能字朝上。
师:在硬币没有落下之前你能确定哪个面朝上吗?——只是有这个可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和可能性有关知识。
(板书可能性)
游戏1(引出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其实,在游戏之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要玩一个摸球游戏。
出:师:盒子里面装有一些颜色不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球
1、(强调里面装有一些球,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都相同)
2、游戏规则(视频演示)(每组分发一个盒子,一张记录纸)
如右:
师:4个盒子中装有一些红球和黄球,从盒子中任意摸1球摸后放回,共摸球10次。
A、每组派2名代表分别负责拿盒子和记录,其余10个同学每人摸1次
C、哪组摸到的红球多,哪组就赢。
3、汇总数据
宣布结果:1号赢了!!!
师:在刚才的摸球活动中,你有什么要说的?
鼓励他们透过数据分析缘由,从而猜测盒子里的球的颜色。
1、首先分析3号(10次都是黄球,口袋里估计都是黄球)
2、师:是这样吗?我们打开袋子看看!发现里面有2个黄球。
对袋子里的球分析。
在透明袋子里演示(从中任意摸一球,是黄色的,再摸一球呢,在摸一球呢?请学生明天原因。
可能会摸到黄1 ,也可能摸到黄2,(确定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不管摸到黄1还是黄2,(板书:黄1、黄2)结果可以确定:师:摸出的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红球(板书:不可能)
3、再分析1号(同上)
4、接着分析3号,(10次都是红球,口袋里估计都是红球)
5、师:是这样吗?我们打开袋子看看!发现里面有2个红球。
对袋子里的球分析。
在透明袋子里演示可能会摸到红 1 ,也可能摸到红2,不管摸到红1还是红2,(板书:红1、红2)结果可以确定:师: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板书:一定)
师:像刚才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他们的结果都是可以确定的,(板书:可以确定)
4、分析2号和4号
师:看2号袋子和4号袋子有时摸到了红球,有时摸到了黄球,看来——学生接上2号袋子里应该有红球和黄球。
打开看一下。
师演示从2号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红色,如果再摸一个,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小结: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它的结果不能确定。
(板书:可能不能确定)
师:那4号袋子呢?(同上)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的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而有些事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
巩固练习“一定,可能、不可能”
分析
5、师:如果请同学们选一个盒子进行游戏,从中任意摸一球,摸到红球女生得1分,摸到黄球男生得1分,摸20 次,谁的分数高谁就赢。
你会选哪个盒子进行游戏,请说明理由。
请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2号盒子从中任意摸一球,——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黄球
师:摸出的结果现在可以确定吗?
师:可以把可能出现的结果写出来吗?(相等)
师:你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估计摸球的结果吗?
师:说说这样估计的理由。
4号盒子从中任意摸一球——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看来摸球的结果也是不能确定的,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写出来吗?
红1 红2 红3 黄由此可见摸出红球的可能性要大。
6、再次游戏验证学生的想法。
7、师:板书可能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数量相等——可能性相等
巩固练习:
1、牌
2、转盘
3、筛子
4、放铅笔
5、砸金蛋游戏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形容自己中奖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