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精编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杠杆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杠杆青岛版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也是机械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杠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知识点被介绍给学生。
本文将根据任务名称,分享一份关于杠杆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原理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原理,包括力臂和力的平衡。
3. 理解杠杆的应用,并能够举例说明。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杠杆的示例和实物(如剪刀、秋千等)。
3. 实验材料:木棒、书本、砝码等。
4. 实验工具:测量尺、天平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你见过杠杆吗?在哪些日常生活中使用了杠杆?- 杠杆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吗?2. 概念讲解(约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教师向学生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并引导学生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进行思考。
- 什么是杠杆?它是如何工作的?- 根据支点的位置,杠杆分为哪几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杠杆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杠杆实验(约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探究杠杆原理。
- 实验1:用两本书和一根木棒制作杠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2:用秋千或剪刀等示例,让学生尝试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对平衡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分析(约15分钟):让学生归纳整理实验结果,并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改变力臂的长度会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改变力的大小会对平衡有什么影响?5. 杠杆的应用(约1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例子和观察结果。
- 杠杆在哪些工具中被使用了?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6. 总结(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检查学生对杠杆的理解程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杠杆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杠杆》教学设计诸城市实验小学齐丙丽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上的三点,会利用杠杆尺探究杠杆的作用。
2、能够收集数据、利用数据并能作出解释。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字典(当重物)、尺子、小木块、杠杆尺、支架、钩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投影:这块大石头很重很重,几个人都搬不动,但是正挡在路中央,交通很不方便,你们能想个办法把它移动到路边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
2、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根木棍。
(投影:撬棍撬石头)此时这根木棍已经不是普通的木棍,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杠杆,揭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
二、认识杠杆上的三点1、游戏体验: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的装置。
2、学生利用字典、小木块、尺子等材料制作杠杆,模拟撬石头。
师巡回指导,肯定性评价。
3、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制作的杠杆装置,体验杠杆上的三点。
3、教师提问:撬重物时,有没有发现杠杆上有几个点在起作用?4、学生答,并结合自己的杠杆演示解说。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结合课件解释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并强调这三点都作用在杠杆上。
6、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杠杆,在组内分别指出杠杆上三点的位置。
三、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一)猜测杠杆的作用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猜一猜杠杆有什么作用?生:省力师: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呢?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师: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学生讨论师: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用杠杆尺来做定量实验。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1、教师出示杠杆尺。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并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给常用的杠杆类工具分类。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认识,借助学生的经验,以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科学探究: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准备:学生:杠杆尺、钩码、测力计、记录纸;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相关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导新课:师:老师遇到了点小困难,想请咱们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出示铁皮饼干箱)谁能打开?(学生用手打不开,用扁铁条作为工具撬开了。
)师:假如你在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把石头挪开吗?(学生设想、交流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
)师:这种方法可行吗?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
(学生利用尺子撬动铅笔盒,请一个学生到台前演示。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杠杆》说课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杠杆》说课稿第一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杠杆》说课稿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杠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我说课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杠杆》。
说教材:这是《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我们的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分为五大部分,本课属于。
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斜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
对下一步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着重要意义。
教科书中设计了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活动准备——利用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跷跷板》中,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初步认识,提出“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你有什么想法?”唤起学生对杠杆平衡有关知识的回忆,为开始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活动过程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文字说明和图片指示,直接提出了杠杆的定义和杠杆的三个要点。
第二步——通过设计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汇报我的发现来研究杠杆的原理。
资料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已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第三个环节:自由活动——教科书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其中有的是是费力杠杆,有的是费力杠杆,有的是平衡杠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意识。
第四个环节:拓展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杠杆原理做一个艺术品,给学生渗透将科学和艺术结合的理念,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第二个活动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关注技术与关注人类自身结合。
说教学目标:俗话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下面我来说一说这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使用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杠杆》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滑轮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主要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
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二、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
杠杆现象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去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同时,对杠杆的认识延伸拓展到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跳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杠杆的结构,能使用简单的杠杆,知道杠杆省力的条件与动力点、阻力点、支点的位置有关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与初步感受杠杆的作用,对“怎样使杠杆省力”这个问题提出猜想;能设计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
3、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活动,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在了解杠杆原理的基础上,乐于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STSE理解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培养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理解省力与费力杠杆的原理,知道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五、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单、课件资料六、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木板要用,但是上边被钉入了一枚钉子,你们谁力气大一点能帮我把这枚钉子拔出来吗?什么感受?(拔不出来,要用很大的力)拔不出来没关系,人类聪明在于我们会使用工具,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样工具,出示羊角锤,学生尝试用羊角锤取出钉子。
小学科学课程----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杠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课程----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认识杠杆省力费力规律,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实验记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演示器材:重物、竹杠、方凳、老虎钳、裁纸刀、镊子、杆秤、天平、玩具跷跷板等2、学生实验器材:杠杆尺、铅笔、铅笔盒、螺帽若干、剪刀、白纸三、教学活动设计(一)问题情景引入我们每个人的力气有大,有小。
即使是大力士,遇到很重的物体也有很难搬动的时候。
比如,学校买来一箱实验材料。
哇,好重呀。
你们谁能帮助老师搬动它?请班上的大力士来。
师:为什么搬不动?太重了。
师:谁有办法?生:老师,如果能利用工具,我可以把它搬起来。
老师: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想到用工具,很聪明。
你来试试。
(女生利用一根竹杠和一只凳子,把重物撬离了地面。
)师:成功了。
是这位女生的力气比刚才的几位男生都大吗?生:不是。
师:谁帮了她的忙?(二)研究杠杆的特点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杠杆师:杠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简单机械,像刚才这位同学撬重物的竹杠就是杠杆。
别看它简单,里面蕴含着的科学道理还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看谁能发现更多的科学道理。
2、提出研究问题。
师:研究之前,应该带着问题来研究才有收获。
你想研究杠杆的一些什么问题?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3、分组实验研究。
师:我们先来研究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
方法:是实验、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拿出一只铅笔盒、一根尺和一支铅笔,按刚才这位女同学撬重物的方法,用尺撬一撬铅笔盒。
(生用尺撬铅笔盒活动)4、交流、整理。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研究,你认为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生:(边演示边说)把尺垫在铅笔盒下,再把铅笔垫在尺下,在尺的另一端往下按,就能把铅笔盒撬起来。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案(2)精编版
生的学习兴 一说什么是杠杆?
趣
谁能画一画哪种杠杆省力?哪种杠杆费
力?
二、新授
1、 动手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到了什么
一试,了解 样的杠杆是省力的,什么样的杠杆是费力
更多的杠杆 的,不过我发现大家制作的杠杆都是支点
种类
位于力点和重点的中间,那如果支点位于
力点和重点的一侧时,杠杆如何平衡呢?
哪种省力?哪种费力呢?大家可以先猜一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一、情景导 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国外大赛的超 强技能表演,请大家仔细欣赏。 (师播放平衡大师的表演视频)
S:欣赏表演视频
看到后你对这么大师的表演有什么感受或 疑问?
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的问
二、新授
题。这节课,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入手,
研究生活中常见的此类现象吧精选档课题 19 、杠杆科学 学科教案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 第 周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课本中《跷跷板》一课,就已经研究过简单的杠杆原理,本课是对杠杆的 进一步研究。 通过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在生活中的 应用, 并能分析省力与费力杠杆的设计原理。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 引导 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以及这种科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S:我发现我们可以用一本 书将文具盒撬起来 S:我发现我们可以用一支 笔将几只笔撬起来 S:…… S:省力 S:费力
1
2
三、课堂总 结,回顾本 节重点知识 四、课后拓 展,为下节
3 ……
通过实验,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
精选文档
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常被运用在各种工具和机器中。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我们可以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杠杆的定义、种类、原理、应用以及与杠杆相关的实验等内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由一个支点(或叫做“轴”)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它利用力臂的长度的不同来增加或减少应用力的效果。
杠杆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二、杠杆的种类在杠杆的基本形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一侧。
例如,我们常见的钳子、剪刀等都是一类杠杆的例子。
2.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一侧,但是距离力的作用方向更远。
人体关节如膝盖、肘关节等都是二类杠杆的例子。
3.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另一侧。
例如,我们用来举起鱼竿的手臂就是一个三类杠杆的例子。
三、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力矩原理,也称为扭矩原理。
力矩的定义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臂的乘积。
在杠杆中,力矩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1. 平衡力矩原理:当一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总和为零。
也就是说,支点左侧的力矩之和等于支点右侧的力矩之和。
这就是平衡力矩原理。
2. 杠杆的乘积关系:在杠杆的运用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个公式计算杠杆的乘积关系。
该公式是: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其中,力1和力臂1是在杠杆上方的作用力和力臂,力2和力臂2则是在杠杆下方的作用力和力臂。
四、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看到杠杆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利用杠杆实现力的增大:当我们用一根杠杆挤压物体时,由于杠杆可以实现力的增大,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实现目标。
例如,使用钳子夹住东西、使用敲锤敲打物体等都是利用杠杆实现力的增大的例子。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从“父子压跷跷板”情景切入,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力点、重点的概念;知道杠杆原理。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杠杆技术原理可以提高效率,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发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作用,经历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出结论。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通过创造发明技术,提高效率、效能。
四、教学准备教师(视频、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等教具);学生(小组分工,分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认识这个美丽星球吗?在古希腊有位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他是怎样想到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杠杆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疑问,建立积极学习探究的品质。
】(一)进入第一站:Th活智慧1.山坡上滚落下一些石块,一块巨石好几个人都无法移动它,你能想办法移动它吗?生活中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呢?请看视频!刚才工人用棍子撬动大石块,这时棍子就不是普通的棍子,它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2.请同学们观察:在杠杆上,有几处关键位置?(有三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共5页文档
《杠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比一比,看谁有力气:请两位同学分别握住拖把的不同位置,看谁轻松举起。
2、老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轻松?生:因为手放的位置不一样。
(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师:为什么位置关系决定了效果?生:…….师:想知道什么原因吗?生:想…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请出我的小搭档——木棍。
(从袖子里面抽出一根小木棍)师:这是什么?——小木棍。
师:同学们别看它是一根小木棍,不起眼,可它的作用却不小,关键时刻见神奇。
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用木棍撬地球。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地球被撬起来了….师:大家见识到它的威力了吧?二、认识杠杆,初步研究杠杆师: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课题:杠杆)当用杠杆撬物体时有几个点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件出示:支点,重点,力点。
)让我们一起熟悉它们的名字。
(师生共读)一个杠杆上只有一个支点,一个重点,一个力点。
三、设计实验,研究杠杆作用(一)组装杠杆:师:想自己做一个杠杆么?生:想。
师:好的。
同学们,让我们用手中的材料来组装一个杠杆吧。
首先来认识手中的材料——杠杆尺,支架,底座。
看老师的操作,然后各小组组装,看哪个小组组装的既快又好,注意杠杆的平衡。
(教师巡视指导,装好以后,请坐好)(二)观察杠杆: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杠杆上的三个点:——老师用手指向固定点;——生:支点——那么其他两个点(重点、力点)在什么地方呢?谁能上台给大家指一指?(找同学上台演示)(——老师在杠杆一端挂上一个钩码:——生:重点——用手压向另一端:——生:力点)师:请同学们观察,你组装的杠杆上有什么?生:刻度,挂钩….师:你知道这些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师:刻度,表示力点或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这些小挂钩,表示的是力点或重点。
(注意强调,钩码只能挂在一个挂钩上:一个重点,一个力点)(三)制定方案,实验探究师:我们知道了杠杆的三个点,请小组讨论,我想让杠杆平衡应该怎么办?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杠杆尺一端挂钩码做重物,另一端为力(也用钩码);一个钩码重0.5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四)展示交流,得出结论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停止实验,坐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杠杆的知识,从而从平动深化为转动。
既是力学知识的延续,又为简单机械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平衡等知识,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对杠杆的识是粗浅的,并存在错误的前概念,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入地认识杠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的定义,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定义,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通过实验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三类杠杆的特点,知道他们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活动了解影响杠杆的力的大小是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从而引出力臂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杠杆的观察和分析,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具象到抽象的物理模型建立过程,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定义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类杠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杠杆平衡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杠杆,与理论相联系,将杠杆平衡条件运用于生产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力臂的作图,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五、教学材料:杆秤模型、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钩码、棉线、课件、红萝卜、天平、大石头、戒尺……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小猴和小兔分萝卜,小兔认为自己胜利了,而小猴却认为小兔中计了,我们用绳子吊起一个萝卜模拟分萝卜,你会选择哪一端呢?生:选择右端的,因为它长生:选择左端的,因为它粗听起来都很有道理,谁说的是正确的呢?放天平上一看究竟。
原来短粗的一端更重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被绳子吊起的萝卜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分萝卜要用到杠杆平衡的知识,学了这节课,大家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进行新课:古人使用杠杆:人类很早以前就使用杠杆了,右图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利用木棒搬动巨大木料的情景。
第11课《杠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谈话:你现在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用螺丝刀就能够轻松的打开桶盖呢?相信同学们都能答出来,是因为这时,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它是一个省力杠杆,我们在生活中撬开油漆桶盖也是同样的道理。
拓展与应用
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简单机械,下面就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下面这些工具用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杠杆。
学生用三个作用点的距离关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的杠杆,胡桃钳、羊角锤、切纸机、镊子、起子、垃圾钳、天平,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
思考: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及它的作用规律,请你回去之后认真思考,当我们用剪刀的不同部位剪东西的时候,它分别呈现出了哪种类型的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
动力点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杠杆》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杠杆》教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杠杆》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青岛版小学科学《杠杆》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体验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是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1、支架、杠杆尺、钩码盒、木块、橡皮、羊角锤、镊子等。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果碰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从学生的描述中相机引出)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二、认识杠杆并初步研究杠杆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木块一个做重物、杠杆尺一个、橡皮一块)。
出示课件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好!开始玩吧1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同学们已经玩完了,请先坐好。
师:在玩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上前边演示并说出)生:橡皮靠近木块手用力小,橡皮远离木块手用力大。
师:手用力小说明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生:省力手用力大说明使用它怎么样呢?生:费力师:当用杠杆撬重物时,杠杆上有那几个点起到了关键作用?课件出示师演示、分析生:手用力的地方、橡皮的地方、承受重物的地方。
师:手用力的地方叫力点,橡皮的地方叫支点,承受重物的地方叫重点。
课件出示并板书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比一比,看谁有力气:请两位同学分别握住拖把的不同位置,看谁轻松举起。
2、老师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轻松?
生:因为手放的位置不一样。
(有的靠前,有的靠后)
师:为什么位置关系决定了效果?
生:…….
师: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想…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请出我的小搭档——木棍。
(从袖子里面抽出一根小木棍)
师:这是什么?——小木棍。
师:同学们别看它是一根小木棍,不起眼,可它的作用却不小,关键时刻见神奇。
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用木棍撬地球。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地球被撬起来了….
师:大家见识到它的威力了吧?
二、认识杠杆,初步研究杠杆
师: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课题:杠杆)
当用杠杆撬物体时有几个点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件出示:支点,重点,力点。
)让我们一起熟悉它们的名字。
(师生共读)一个杠杆上只有一个支点,一个重点,一个力点。
三、设计实验,研究杠杆作用
(一)组装杠杆:
师:想自己做一个杠杆么?
生:想。
师:好的。
同学们,让我们用手中的材料来组装一个杠杆吧。
首先来认识手中的材料——杠杆尺,支架,底座。
看老师的操作,然后各小组组装,看哪个小组组装的既快又好,注意杠杆的平衡。
(教师巡视指导,装好以后,请坐好)
(二)观察杠杆: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杠杆上的三个点:
——老师用手指向固定点;
——生:支点
——那么其他两个点(重点、力点)在什么地方呢?谁能上台给大家指一指?(找同学上台演示)
(——老师在杠杆一端挂上一个钩码:——生:重点
——用手压向另一端:——生:力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组装的杠杆上有什么?
生:刻度,挂钩….
师:你知道这些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
师:刻度,表示力点或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这些小挂钩,表示的是力点或重点。
(注意强调,钩码只能挂在一个挂钩上:一个重点,一个力点)
(三)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师:我们知道了杠杆的三个点,请小组讨论,我想让杠杆平衡应该怎么办?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杠杆尺一端挂钩码做重物,另一端为力(也用钩码);一个钩码重0.5牛
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
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
(四)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停止实验,坐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的实验汇报一下。
(小组汇报实验,每个小组汇报一组数据,不得重复)师:我们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出了什么结论,哪个小组上来总结一下?
得出结论: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学科学,用科学。
谁能解释一下我们在刚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力气小的同学反而比力气大的同学更轻松举起拖把。
(让学生上台演示,边操作边分析说明。
)
生:拖把头是重点,手的位置是支点,支点离重点越近,越省力。
如果手的位置离拖把头越远,我们就会感到越费力。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的确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小科学家。
(学生鼓掌)四、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生:举例子。
(跷跷板,小推车,夹子,天平,……)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镊子……(课件出示)谁能告诉老师哪些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省力杠杆——钳子、羊角锤、瓶起子、小推车。
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划桨、人体杠杆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课件出示)五、拓展研究
在我们的身体中,许多活动也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课下找一找人身体里的杠杆。
《杠杆》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杠杆尺(一副),钩码(若干)
实验步骤:
1.在杠杆尺的左端任意位置挂上钩码当做重物;
2.在杠杆尺的右端任意位置挂上最少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尺左右平衡。
注意事项:
1、杠杆尺一端挂钩码做重物,另一端为力(也用钩码);一个钩码重0.5牛
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
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