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自测一至五
刑法练习题集最新版
刑法练习题集最新版一、选择题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A. 甲在自家院内种植罂粟B. 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C. 丙在道路上无证驾驶D. 丁在家中饲养宠物A.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犯罪主体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D. 盲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填空题1. 刑法规定,已满____周岁不满____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____,主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
三、判断题1. 犯罪行为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能构成犯罪。
()2. 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感化和改造犯罪分子。
()3.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四、简答题1. 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2. 简述教唆犯的处罚原则。
3. 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1. 甲某晚潜入乙家,意图盗窃。
在翻找财物过程中,甲被乙发现。
甲持刀将乙逼至墙角,乙无奈交出家中现金。
甲在逃离现场时,被巡逻民警抓获。
(1)甲的行为构成何罪?(2)甲的行为具有哪些犯罪构成要件?(3)请分析甲的犯罪形态。
2. 丙(15周岁)与丁(17周岁)共同实施抢劫。
在抢劫过程中,丙持刀将被害人砍伤,丁则负责搜刮财物。
事后,两人将抢劫所得财物平分。
(1)丙、丁的行为构成何罪?(2)请分析丙、丁的刑事责任。
(3)请论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六、名词解释题1. 犯罪故意2. 犯罪过失3. 犯罪预备4. 共同犯罪5. 累犯七、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
2. 论述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3. 论述刑法中对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及其刑事责任。
八、案例分析与应用题1. 张某因与李某有仇,某日趁李某不备,将其打伤。
社区服刑人员测试题
社区服刑人员测试题一、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狱时间:服刑期限:当前狱内职务:二、法律知识测试:1. 什么是反贪污犯罪?答案:2. 什么是盗窃罪?答案:3. 什么是故意伤害罪?答案:4. 什么是贩卖毒品罪?5. 什么是走私罪?答案:6. 什么是强奸罪?答案:7. 什么是贪污罪?答案:8. 什么是抢劫罪?答案:9. 什么是行贿罪?答案:10. 什么是故意杀人罪?答案:三、心理测试:以下是一些心理测试题,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答案。
1.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属于:a) 外向型c) 平衡型2. 你面对困难时会选择:a) 主动寻求帮助b) 独自面对c) 逃避3. 在社区服刑期间,你的期望目标是:a) 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b) 学习新的技能c) 寻找工作机会4. 当别人对你不公平对待时,你的反应是:a) 冷静交涉b) 忍气吞声c) 发脾气5. 对于过去的错误行为,你的态度是:a) 忏悔并学习不重犯b) 掩盖过去的错误c) 没有明确态度四、专业知识测试:请回答以下问题,进行专业知识测试。
1.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答案:2. 请简要介绍一下社区矫正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答案:3.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答案:4.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五、个人发展规划:1. 请列举你认为自己需要改进或发展的能力和技能:答案:2. 你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答案:3. 你将如何利用社区矫正期间的资源和机会来提升自己?答案:4. 你对社会的期望是什么?答案:六、总结与展望:根据你在测试中的表现和回答,整理出你在法律知识、心理状态、专业知识和个人发展规划方面的情况。
在社区矫正期间,希望你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祝你能够成功回归社会,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章结束)。
刑法试题(带参考答案)
《刑法》知识测试试题单位名称:姓名:得分: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1.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2.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3.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4.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被教唆的未成年人一律不承担刑事责任。
(×)5.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必须责令他的父母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从宽处理。
(√)7.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可以免除处罚。
(×)8.行为人吸毒后因神智异常而实施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9.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
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也属于特殊身份。
(√)10.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11.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是避险过当。
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3.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14.法律允许任何人在发生危险的时候进行紧急避险,因此而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6.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对于中止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共同犯罪仅指共同故意犯罪。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而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2.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开始,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结束B.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C.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计划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没有区别答案:B二、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制止李某的盗窃行为,用手中的钥匙链击打李某,导致李某轻伤。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其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状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未遂可能构成犯罪,但犯罪中止一般不构成犯罪,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学自检自测1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75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已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4周岁D.已满16周岁(第八章第三节;较难)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真实确定性 B.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具有刑事违法性D.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第四章第二节;较易)3.主观罪过可以分为()。
A.故意B.过失 C.作为D.不作为(第三章第一节;较易)4.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精神病人C.不满14周岁的人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第八章第三节;较易)5.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有 A.故意B.过失 C.作为D.不作为(第七章第二节;较易) 6.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外国人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聋哑人和盲人(第十六章第二节;较易)7.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章第六节;较易) 8.下列刑罚中,属于附加刑刑种的有()。
A、管制B.驱逐出境C.罚金D.没收财产(第十六章第三节;较易)9、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第十一章第四节;较难)10、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分为()。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第十二章第三节;较易)1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应当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第八章第三节;较易)12.划分犯罪类型的依据是()A、犯罪对象 B.犯罪主体C.犯罪客体D.犯罪行为(第六章第一节;较难)13、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
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刑法测试题
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刑法测试题第一题某人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
警察在该人的身上搜出一部手机,经询问得知,该手机系他人赠送,当时并无购买凭证。
请分析该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并给出理由。
解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在该案例中,被抓获的某人在没有购买凭证的情况下搜出他人赠送的手机,但并未发生非法占有行为。
因此,根据刑法的定义,该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第二题甲在与乙发生口角后,使用刀具将乙刺伤致重伤。
乙因受伤住院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因其他原因去世。
请分析甲的行为应该以什么罪名定性,并给出理由。
解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实施暴力行为,致使他人受伤或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
在该案例中,甲使用刀具将乙刺伤致重伤,导致乙住院治疗。
虽然乙在治疗过程中因其他原因去世,但此前的伤害行为对乙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可以以故意伤害罪定性甲的行为。
第三题某人因交通违法行为被警方抓获,经调查发现其驾驶证已过期。
请分析该人的行为应该以什么罪名定性,并给出理由。
解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驾驶证过期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在该案例中,某人因驾驶证过期而被警方抓获,虽然该行为涉及交通违法,但并没有直接危及他人生命或财产安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以刑法罪名来定性该人的行为,而应由交通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题某人使用假币在商场购买商品,被商家发现并报警。
请分析该行为是否构成假币罪,并给出理由。
解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假币罪是指以假币进行交易或者在货币流通领域内散布假币的行为。
在该案例中,某人使用假币购买商品,构成以假币进行交易的行为。
因此,根据刑法的定义,该行为构成假币罪。
第五题某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警方抓获。
经调查,发现该人是在参加个人生日宴会时与其他人发生争执并引发了斗殴事件。
请分析该行为是否构成聚众斗殴罪,并给出理由。
解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聚众斗殴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场所,有三人以上共同实施暴力行为,致使他人受伤的行为。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刑法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学科,它涉及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图B.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C. 行为人年龄在14岁以下D.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免除刑事责任?A.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及其条件。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侵害;(3)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相适应;(4)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 什么是犯罪未遂?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行为。
例如,甲计划盗窃乙的财物,已经潜入乙的家中,但在实施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并制止,甲未能得逞,这就是犯罪未遂。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决定报复李某。
张某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了毒药,但李某因外出未饮用该饮料,毒药被李某的家人误食,导致李某的家人死亡。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投放毒药的行为,虽然其目标是李某,但毒药被李某家人误食并导致死亡,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2. 王某在驾驶汽车时,因超速行驶导致撞伤行人赵某。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3. 以下哪项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过失犯罪”?A. 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B. 故意杀人C. 故意放火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4. 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所有以上情况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7.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8.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9.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在完成之前自行停止。
()10.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刑法中“共同犯罪”的定义及其特点。
12. 简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条件。
13. 简述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条件。
14. 简述刑法中“自首”的定义及其法律效果。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张三在一次聚会中,因酒后失控,殴打了李四,造成李四轻伤。
请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16. 王五是一名公司会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公司资金10万元用于个人投资。
后因投资失败,无法归还。
请分析王五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
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
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
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对象错误2.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两个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
晚上,某乙因腹部疼痛难忍,未到现场。
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万元。
事后,某甲分30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
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3.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4.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
服刑12年后(一直未获减刑),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
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
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A.应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B.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C.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D.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5.居住在广州的林某伪造了大量的人民币,偷运至北京出售牟利。
林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A.伪造货币罪B.运输伪造货币罪C.出售伪造货币罪D.伪造货币罪、运输伪造的货币罪、出售伪造的货币罪6.被告人李某,出租汽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
刑法测试题及其答案
2010年法大司考上海基地测试题——刑法科目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王某欲杀死其妻子。
李某对他说:“你可以将你老婆的姓名写在黄纸上,然后烧掉,将纸灰投进她要喝的水里,她一定会死。
”王某听从李某的办法,依计实施,其妻并未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B. 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实行犯C. 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D. 王某属于迷信犯2.方某外表俊朗但游手好闲,喜欢沾花惹草,得知吴某(女)是位富家小姐,便追求吴某,自称自己是某高官的儿子。
吴某很快喜欢上方某,并给方某送了许多贵重礼物。
两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方某感到厌烦便离吴某而去。
方某的行为属于()A. 诈骗罪B. 招摇撞骗罪C. 侵占罪D. 无罪3.孙某(男,15周岁)与李某(女,12周岁)谈恋爱。
在恋爱期间两人发生了性行为,双方家长得知后杜绝了两人来往。
对孙某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A. 构成强奸罪,属于奸淫幼女B. 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双方是自愿的C. 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孙某的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D. 构成强奸罪,但不需刑罚处罚4.甲男与乙女恋爱7年,甲男提出分手,乙女坚决不同意。
某日在同居屋内,乙女对甲男说:“你要真的抛弃我,我就上吊自杀!”甲男:“你总是这么吓我!我倒要看看!”乙女无奈便上吊。
甲男不予抢救反而锁门外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男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 甲男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 甲男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甲男构成遗弃罪5.赵男与林女结婚,但对林女与前夫所生男孩小明心生厌恶,认为小明是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便有心除掉。
某日赵男带小明来到山中游玩,在一人迹罕见的山谷,赵男对小明说:“我去上个厕所,你在这不要动!”然后悄然下山。
小明后被山中野狼吃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赵男构成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 赵男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 赵男构成遗弃罪D. 小明的死亡是一起意外事件,因为小明是被狼吃掉的6.王某与李某表面是朋友,但暗地里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刑法小知识测试题答案
刑法小知识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执而推搡他人,导致对方摔倒受伤B. 在体育比赛中,按照规则进行的正常身体接触C.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技术失误导致患者受伤D.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适度使用体罚答案:A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B. 有意图将财物据为己有C. 使用暴力手段取得财物D. 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答案:C3. 下列关于贪污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B. 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C. 贪污罪的对象可以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物D. 贪污罪的处罚可以是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形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A. 驾驶人员因疏忽大意,导致车辆轻微刮蹭B. 驾驶人员酒后驾车,但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C. 驾驶人员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D. 驾驶人员在停车场内倒车时,不慎撞到障碍物答案:C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条件?A. 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权利和利益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立即采取行动以制止不法侵害答案:C二、判断题1.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正确)2. 盗窃信用卡并不构成盗窃罪,因为信用卡本身没有经济价值。
(错误)3. 故意杀人罪的处罚可以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正确)4. 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
(错误)5.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及其构成要件。
答: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主观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身体损害的结果。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A、轻重有别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民代表裁定D、法官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4、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必须是(C)的有机统一A、主观要件B、客观要件C、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5、人们常说的思想犯是不是犯罪(B).A、是B、不是C、根据情况而定D、法官裁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犯罪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有(ABC)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刑事违法性C、具有应受惩罚性D、具有反道德性2、抢劫罪必须是包括(ABCD)A、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抢了公私财务C、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3、任何一个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有(ABCD)构成要件.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4、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有(ABC)A、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B、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C、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D、为法官办案难提供方便5、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ABC)A、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B、有助于准确定罪C、有助于正确量刑D、有助于惩治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2、犯罪分子的侵害社会的犯罪一定是物质的.错误3、思想无罪,言论可以有罪.正确4、犯罪是一种作为,不作为当然不能是犯罪.错误5、对被胁迫实施犯罪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错误《刑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对年龄的规定(A)A、14周岁以下B、已满14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8周岁以下2、不适用死刑的年龄限制(C).A、不满14周岁B、不满16周岁C、不满18周岁D、没有限制3、我国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C).A、客观标准说B、主观标准说C、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参考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想伤害乙,持刀向乙大腿扎了一刀,随即逃走,不料扎中乙的动脉血管,又因当时无人到场抢救,乙流血过多而死亡.甲负(C)A、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B、故意伤人罪刑事责任C、故意伤人致死罪刑事责任D、故意杀人既遂的罪刑事责任5、可能具备正当防卫的是(D)A、防卫挑拨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制止不法侵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有关我国犯罪主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C)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可以不是自然人C、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D、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2、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是单位犯罪(ABCDE).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套汇罪E、投机倒把罪3、有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ABC)A、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B、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C、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D、损害不同4、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认为不是犯罪的有(AB)A、不可抗力事件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不适用于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的人群或职业(ABCD)A、参加战斗中的军人B、面对可能烧伤的消防队员C、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发生故障时的机组人员D、治疗疾病时的医生和护士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正确2、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正确3、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则构成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正确4、聋哑人、盲人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但又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5、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毒杀人,应以犯罪未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正确《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有可能的是(C)A、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疏忽大意犯罪2、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是(C)A、犯罪未遂B、犯罪终止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3、对从犯的刑事责任认定,我们通常采用(C)A、同等处罚说B、必减说C、得减说D、加重说4、自己伪造信用卡诈骗财务(C)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联络犯和组织犯是共同犯,帮助犯不是共同犯B、联络犯是共同犯,组织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C、联络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组织犯是共同犯D、联络犯组织犯和帮助犯都是共同犯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共同犯罪行为可以是(ABC)A、共同的作为B、共同的不作为C、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D、二人以上过失犯罪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ABCDEF)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B、同时犯C、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罪过形式不同的D、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E、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F、事后同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3、不构成教唆犯的是(ABCD)A、被教唆人犯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B、被教唆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犯罪活动C、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D、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4、连续犯的要件有(ABCD)A、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B、数个行为必须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C、性质相同、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必须具有连续性D、数个性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5、牵连犯的要件有(ABCD)A、牵连犯是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B、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行为C、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D、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客关原因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错误2、犯罪既邃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正确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正确4、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正确5、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正确《刑法学》第05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罚的制定是由(D)指定的.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司法部D、全国人大2、判处罚金,应当根据(C)决定罚金数额.A、损坏金额B、物品价值C、犯罪情节D、犯罪认识态度3、罚金数额不多或者虽然较多但交纳不困难的,应(C).A、强制交纳B、随时交纳C、一次或者分期交纳D、减少或者免除交纳4、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关系(D).A、都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B、都是行政机关给予的C、刑事处罚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给予的D、刑事处罚是由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是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5、什么是量刑适当的首要根据(D).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D、犯罪的事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管制的特点(ACD)A、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C、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D、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2、拘役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剥夺自由的期限较短C、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D、享受一定的待遇3、有期徒刑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具有一定的期限C、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D、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4、罚金和行政罚款区别正确的有(ABCD)A、罚金实行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B、罚金适用于犯罪分子,罚款适用于一般违法分子C、适用机关不同D、适用法律根据不同5、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有可能适用于剥夺政治权利(ABCD).A、严重犯罪B、较轻犯罪C、危害国家安全罪D、普通刑事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正确2、拘役和有期徒刑执行的机关不同.正确3、只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错误4、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正确5、当犯罪人被法院一审依法判决后,应立即执行.错误《刑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A)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A)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自然人D、共同主体3、重大责任事故罪是(A)A、结果犯B、行为犯C、举动犯D、危险犯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受贿财物,是指(A)A、财产性利益B、财产C、利益D、实物5、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有几个量刑档次(C)A、1B、2C、3D、4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交通肇事罪按照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分为(ABC)A、普通肇事B、肇事逃逸C、逃逸致人死亡D、酒驾重罚2、刑法理论将罪状划分为(ABCD)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有(AB)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单位D、自然人4、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ABC)A、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B、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C、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直接财产损失无力赔偿数额3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D、酒后开车的5、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AB)A、间谍罪B、分裂国家罪C、恐怖活动罪D、爆炸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反革命罪后来演变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正确2、重大责任事故罪只能是过失正确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特别指国家工作人员之外的人员正确4、14周岁的王某能否是交通肇事罪主体?错误5、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不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正确。
刑法测试题
刑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D. 因疏忽大意导致公共设施损坏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犯罪”,指的是:A. 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但轻信能够避免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C. 行为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触犯法律D. 行为人受到他人胁迫,不得不触犯法律3. 以下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反击的行为B.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D. 对于正在进行的严重暴力犯罪,可以采取无限制的防卫行为4. 根据刑法的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亲友的规劝下,通过亲友向司法机关投案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D.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已经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5. 以下关于累犯的规定,哪一项是错误的?A. 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B.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C. 累犯不适用于过失犯罪D. 无论前罪与后罪是否相同,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再次犯罪,都构成累犯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司财物D. 私营企业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个人财物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犯罪的可能性较小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三、案例分析题李某,男,45岁,某市国有企业经理。
刑法小测试
YY名师专辅班刑法小测试一单项选择:1 甲在野外探险,遇到野兽,慌不择路闯入乙家,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C )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B.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D.甲的行为属于避险过当,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答案解析: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正对不正。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 .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
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
甲构成累犯B.乙因盗窃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
乙构成累犯C.丙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
丙不构成累犯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月14日。
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
丁构成累犯答案解析: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六条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自考刑法学1-5章练习题与答案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称为( )A.单行刑法B。
附属刑法C。
刑法典D。
刑法通则【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称为刑法典。
(2页)2。
因果关系的错误不包括()A。
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B。
事前故意C.事后故意D.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因果关系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即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事前故意与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
(79页)3。
不满( )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A.12周岁B。
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67页)4.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是()A。
历史解释B.比较解释C。
补正解释D。
当然解释【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补正解释,即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11页)5。
某动物园的一位饲养员某甲,一天清晨起来给老虎窝打扫卫生,由于马上就开馆了,时间比较紧,他匆匆忙忙打扫完后就走了,出门时忘了关门,结果老虎窜了出来,将一名游客咬成重伤.那么对于该游客的重伤,管理员某甲的主观心态是()A.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因为当时由于时间比较紧,一时疏忽忘记了锁门。
但根据他的工作要求和业务能力,他应该有这个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但是由于过于疏忽没有预见到,所以应当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70页)6。
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称为()A.一般客体B.直接客体C。
同类客体D.间接客体【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51页)7.关于刑法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A。
专科刑法自测题及答案
专科—刑法自测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 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同样的犯罪行为必须处以相同的刑罚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2.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未遂或者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诈骗何某,被其识破。
但他见甲实在可怜,仍给了甲3000元钱。
甲的诈骗罪既遂B.乙蓄谋杀害张某。
一天,乙见张某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张某是在熬药给猪治病,结果猪吃药后中毒而死,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C.丙在枪里装了5颗子弹,躲在树丛中向仇人刘某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目标。
刘某因害怕而求饶,丙见其实在可怜,就不再开枪,迅速离去。
丙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D.丁在赵某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赵,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丁以为事情败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
实际上,根本没人来,而是大风猛烈拍打田家大门弄出的声响。
丁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3. 甲因侮辱罪被判1年管制刑,乙因诽谤罪被判1年有期徒刑,丙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依法被假释。
则下列哪项不属于甲乙丙三人在监外执行的期间应共同遵循的规定?(C )A.按照有关机关(即执行机关或考察机关或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B.遵守有关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C.未经批准,不得行使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D.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报有关机关批准5、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件的发生的主观方面是(B)。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6、甲意图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孀拌入乙所在的食物内,乙吃了该食物后平安无事,甲的行为是(A)。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准备C、意外事件D、故意杀人既遂7.甲犯某罪,该罪的法定刑最高期限为7年,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的追诉时效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2题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第3题
甲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约乙去望风。
乙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第4题
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尾随过程中甲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为避免罪
行暴露,甲匆匆离去。
其实甲是作贼心虚,他身后根本没有人。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犯罪中止)
D、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第5题
甲用刀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
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
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D、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具体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第2题
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第3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
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犯罪集团
B、必要的共同犯罪
C、简单的共同犯罪
D、复杂的共同犯罪
第4题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第5题
甲、乙、丙三人系某厂工人,由于赌博被厂长开除。
三人遂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厂长。
甲提供菜刀、砍刀各一把,届时甲因腹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厂长杀死。
在此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第1题
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
正确
错误
第2题
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
正确
错误
第3题
某甲与某乙为琐事发生争吵,某乙气急之下朝某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屋内,某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某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
某甲的行为在刑法罪数理论上属于结果加重犯。
()
正确
错误
第4题
刘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刘某中断了关系,刘某怀恨在心。
一天下午,刘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
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
刘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
正确
错误
第5题
某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罚执行完毕后3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被判处罚金。
对甲应当从重处罚。
()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