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物质领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我们身边的物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我们身边的物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入手。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了活动内容,突出本
课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
变化。
确立难点的依据:物质是指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
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
物质学生接受起来会有难度,物质都在变化,而且变化
存在着相同和不同,学生很难分清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
物质,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
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 学生学习能
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力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很容易理
解,但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
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很难分清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 新的物质。
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对学科核 心素养的理解,采用“听、看、摸”教学实施策略,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身边的物质》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物质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
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
分,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
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
的实际存在的物体。(板书:间接观察。) 6、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课件) 7、小结: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三、物质在变化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物质在变化。 1、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物质 (1)、(出示压扁的易拉罐)观察压扁的易拉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建设中心小学校赵军
本节课我教学的课程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
内容《我们周围的材料》,对于这节教学内容,我的理解是围绕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让学生充分认可各种材料的广泛应用,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对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讲,会感到非常新奇,我也预感到当组织活动后会出现局面失控的情况,因此力求简单、直接。

就上课情况来看,主要有一下反思:
一、优点: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强;教学中本人教态自然、亲切,也比较好地反映出我上课的特点:突出主题,随意中渗透学科精神。

二、缺点:对部分学生调动的不够准确。

导致时间把握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也导致第二项调查没能按照预设完成;学生的实验室规程教学没有做好,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感到新奇是正常的,小学阶段的科学课重要的一点不是学到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习惯,同时,从小帮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三、思考:科学课知识内容丰富,一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80%的知识就非常完美了。

科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新奇的、有趣的,对于老师而言却是困难的、艰巨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清晰、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同时,我也一直在想,科学课是否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教学来进行,科学是实践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感知、体会是第一位的。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 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 用语言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1.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用几种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出示袋子,描述袋内物品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根据描述猜测物品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材料。

)2. 揭示课题师:金属、木头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

(板书课题)二、观察探究1. 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1)请同学们观察小组其他同学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试着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1)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并完成记录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3.观察描述一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征,生猜测是什么材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伸,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三、巩固发展1. 观察教室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

2. 师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继续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人们要用这样的材料制成这些物品?可不可以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呢?附:板书设计我们周围的材料(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金属纤维玻璃纸塑料木头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平等、轻松地探究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活动,获得“身边的物品都是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等科学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课题: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科学探究能力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手段】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教学策略】对于学生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要求学生作出标记,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请教,师生交流与质疑的同时共同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了解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广泛应用着。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选一种材料,并研究这种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第一手关于材料特点的资料,尝试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某种材料的特性。

【教学资源】学生的书包及学习、活动用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一、导入1.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形形色色的材料构筑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你们身边的物品呢?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特性与它们的用途有什么关系?本单元,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去认识研究我们周围的材料。

2.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46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材料》。

(板书课题)(通过问题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导入课题。

)二、说说我们周围的材料1.师:同学们今天都坐的特别端正,老师非常高兴,现在老师要提问了,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听完之后认真思考,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材料呢?生:汇报2.师:同学们真棒!说了好多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材料你都知道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幻2,师指读)3.师:这么多材料,有哪些是最常用的呢?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找出最常见的六种材料,找出来后请举手示意。

生:汇报。

(金属、塑料、木头、玻璃、纸、纤维)(衣服是由棉花或者化学纤维经过纺织加工制成。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种类和性质,认识常见的物质。

2. 能力目标:观察、记录、归纳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物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种类等问题。

1.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水、石头、铁、盐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猜测它们的性质。

2.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表对物质性质的猜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

比如,观察不同物质的外貌、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并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测试其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物质的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是物质的表观性质,溶解性、导电性等是物质的内在性质。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更多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再引入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的物质。

6. 心理启发:通过讲解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和珍惜物质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2. 实验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在总结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理解。

4. 教学反思不仅限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也可以向学生征求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科学“我们四周的资料”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资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种类的资料。

2.我们四周的常有资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检查资料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察看和辨识不一样的资料。

3.用语言描绘常有资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资料的兴趣和梦想。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培育学生对不一样资料认真察看的习惯。

【教课要点】察看和辨识身旁不一样的资料。

【教课难点】用适合的词语描绘常有资料。

【教课准备】用几种最常有的资料做成的物件;记录表。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袋子,描绘袋内物件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依据描绘猜想物件的名称,并谈谈它们分别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

(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资料。

)2.揭露课题师:金属、木优等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资料,生活中的资料还有好多。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四周的资料”。

(板书课题)二、察看研究1.察看我们身上的物件(1)请同学们察看小组其余同学穿的、佩带的、携带的物件都是什么资料制成的,试着把察看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疏组察看,教师巡视指导。

(3)报告沟通。

2.察看书包里的物件(1)察看书包里的物件,猜想它们是什么资料制成的,并达成记录单。

(2)生察看记录,师巡视指导。

(3)报告沟通。

3.察看描绘一种常有资料的主要特色(1)师描绘一种资料的特色,生猜想是什么资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长,认识到每种资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色。

三、稳固发展1.察看教室里的其余物件,说出制成这些物件的资料。

2.师生疏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持续察看教室或家里的物件,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它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为何人们要用这样的资料制成这些物件?可不可以够用其余资料来取代呢?附:板书设计我们四周的资料(依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金属纤维玻璃纸塑料木头教课反省:在本课教课中,我本着以研究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理念,努力创建同等、轻松地研究气氛,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指引学生经历察看活动,获取“身旁的物件都是资料做成的”、“我们四周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种类的资料”等科学观点,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 大家对他们小组 的调查还有什 么看 起始课 ,其 目标是要让 学生知道 我们生 活 中的各种材料 和物 品都是 由一种材 料和儿 法吗 ?
性 》 它们 吸水吗 》 材 料在 水 中的沉 浮》 《 《 等 做 成 的? ( ) 程 与方 法 二 过 通 过 我 们 调 查 身 上 的物 品 ,义 发 现 了 都 是 专 一 研 究 各 种 材 料 的 特 性 。 如 果 说 是 通 过 调 查 身 边 的 物 品 ,认 识 各 种 不 同 儿种材料 ,而且我 还发现 同学们找材料 的 为 了 对 下 面 的 几 节 课 有 个 铺 垫 的话 ,为 什 的材 料 。 这 种 情 趣 非 常 高 ,接 下 来 我 们 就 来 观 察 一 么不 把 这 一 块 内 容 放 在 教 材 的 最 后 ,如 果 ( ) 感 目标 三 情 下 书 包 里 的 物 品 , 它 们 义 是 r什 么材 料 做 这 样 的 话 , 仅 可 以 承 上 启 下 , 可 以 培 养 h 培养 学 生学 习材 料 的兴 趣 。 不 还
二 、 学 准 备 教 成 的 呢 ?大 家 可 以把 调 查 记 录在 书 本 4 7页 学 生 学 习 材 料 的兴 趣 , 举 两 得 。 一 六 种 常 见 的材 料 、 子 、 镜 、 块 、 的 表 格 中 。 尺 眼 木 玻 其 二 :生 活 中 常见 的 材 料 有 哪 些 ? 一 璃 、 片、 、 铁 纸 记录纸 。 1活动 开 始 。 . 2{报 交 流 。 . L
2 报交 流。 .

下 记号 。
同一 物 品 名 称 不 要重 复 。 问 去研 究这 些 材 料 的 特 点 , 信 同学 们 通 过 相 生 所 说 的铁 改 成 金 属 材 料 的 话也 同 样 失 去 碰 到 不 认 识 的 材 料 J ( ) 2 ( ) 做 自己的研究能顺利地找到你们想要 的答案。 r 1 ( )3 来 f j 了科学课 的真实性 。教 师只有通 过在接下

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开篇课,起到的是为后面的内容铺垫的作用,在教学这节课我认为就不应该像后面的其它课,把物质的具体变化研究的那么细,而是在引导孩子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树立一种哲学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于降段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备课与教学时我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由浅入深,逐步渗透,但这种思想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对于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扮演一种旁听者并适时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的“说起来”,“动起来”,为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言简意赅,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我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有待加强,教学中还要让时间更紧凑些,,虽说每一个提问设计的都很精心,能做到层层推进,但是在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由于“放”的过多,被学生“牵”的时间太多,引导的还不够,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造成后面的环节的时间比较紧,也感到了一节课40分钟对我来说不够用了。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教师要充分的关注细节,先让每个细节都尽量做到有效。

关注实验的数据:实验数据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针对性强的记录单,从记录单中的数据从容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效果较好。

本课一共三个大环节,在中间的环节和最后环节的总结部分还需再强调些,比如第二环节结束后,我做了一个对第二环节的板书,对两组观察活动进行了梳理,如果在语言上再强调一下,并引伸到世界上所有物质的变化情况就有这两种:一种是只改变了形态等等,还是原来的物质,另一种是产生了新物质。

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这样这个概念在孩子的头脑中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在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总结处处理的还不够好,也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全课以及和下一课衔接的语言没说,显得整节课总觉得没有结束。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一部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用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称之为是物质,这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对于空气、光、声音、电等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来说,他们就有些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

为了让他们明白,我采用了演示的方法,比如用塑料带在空中一兜,塑料带会鼓起来,它占据了空间,所以它也是物质;又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声音也是物质等。

这样学生就理解了。

由此让学生感悟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在变化这一部分,我为了让学生弄明白物质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观察易拉罐被压扁,纸的撕碎,水变气体,每一个实验后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明白了有些物质在变化中只是形态、形状、大小变了,但实质没变。

然后我演示实验打火机的点燃,纸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铁与铁锈。

学生发现有这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不同于原物质的物质。

之后重点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关注“一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和“纸的燃烧”,在让他们经历探究---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以往不曾关注到的现象。

即蜡烛燃烧时不但有形态、长短的变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质产生,如灯芯变黑,纸灰,有难闻的气味等,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物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这样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第二篇:《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物质在变化这一环节,是本人上课过程中的重点,重在分析两组照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组照片,把易拉罐压扁与水结冰。

“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没?”回答我的是学生长时间的沉默,然后才有学生小声的回答,“没有”。

“没有?是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张照片各自说的是什么现象?”“第一张照片说的是易拉罐变形了。

”学生回答。

师:“易拉罐变形了,它还是易拉罐吗?”生:“是的”师:“是外部力量使它改变还是内部力量使它改变的?”生:“外部”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张照片,水结冰了,水结冰后是什么?它还是水吗?”在此,学生再度出现沉默,并有所分歧,有的认为水结冰之后不是水,而是冰。

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两套)

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两套)

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一)这是我农村科学骨干培训班的汇报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一课,一般单元开篇内容都比较简单,以初步了解为主,与这次汇报活动的主题——长时探究不太吻合。

但我还是选择这一课,主要是想尝试通过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大胆整合,特别是结构性材料选择上的整合,来进行长时探究的研究。

《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课由三部分组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会变化的,使物质发生变化。

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吃的食物是物质,教室是许多物质组成的,再发展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三个层次,当中贯穿了对物质的通俗的界定——那就是各种感官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

这当中,为了高效地利用时间,我采用语文阅读短文的形式,让学生对物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也不知道是否合适,只是希望表达自己的一种创新理念。

教材中用了四组材料(易拉罐变形,水结冰,铁生锈,火柴燃烧)的对比,来让学生认识物质是会变化的。

教材中用弯折铁丝,烧水,折纸,点燃蜡烛四种活动来使物质发生变化,并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变化的不同之处,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只是发生形态、大小的改变。

设计时,我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选择了橡皮泥、纸、火柴、铁钉四组材料,既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发生了哪些改变,还让学生体验到它们的改变。

同时贯穿了物质变化速度的区别,和物质变化的情况的不同,为学习物理还是化学变化做铺垫。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比较到位,对物质的变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变化有了体验。

对如何观察的指导还不是非常到位,主要问题是对产生新物质的指导,虽然在观察前提示了b物质和a物质相比,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产生的物质。

但是在学生实际观察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写出产生了什么,需要教师在现场问,B物质比A物质多出哪部分?这部分是什么物质?学生才能准确地说出,产生了炭和锈。

这部分的指导,自己感觉要是在认识记录表时,用例子加以说明,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2024年《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2024年《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2024年《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土壤、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二、师生互动学新课(一)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把课前准备的`泥土袋子拿出来,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可以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怎样的变化。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教材第62页)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三、全课总结(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许多小动物,同时,知道植物与土壤的亲密关系。

四、板书设计小草土壤动物五、随堂练习(一)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二)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执教:古田县第二小学 倪金樱【教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并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3、培养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最常见的材料,两份记录单。

一、谈话导入1、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台灯)它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呢?(板书塑料、金属、玻璃)。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材料呢?(板书纸、纤维、木头)黑板上的这六种材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描述材料的特点1、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近距离观察这些材料的机会,请各小组同学认真、仔细地观察,看看这些材料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请各小组组长来讲台领材料。

六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交流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完成记录单。

第( )小组 描述材料的特性记录单3、小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结果。

(金属:有金属光泽,硬,可以传热。

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浮在水上。

塑料:白色,很轻。

容易变形。

玻璃:是透明的,反光,易碎,一材料:特性:材料:特性:般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

纸:白色,很薄,易吸水,用于书写。

纤维:弹性大,易吸水,可以用来做衣服。

)5、小结:每种材料都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才能够被我们广泛的使用。

三、寻找身边的材料1、我们每位同学的身边就藏满了材料。

你们想去寻找它们吗?2、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找一找藏在你们身上、书包里、教室里的物品吧,看看它们都用到了哪些材料,完成记录单。

第( ) 小组调查身边的材料记录单物品名称观察身边的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在相应的栏内画“√”。

可能使用的材料塑料纸布金属木材玻璃书本桌子3、小组开展调查活动。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科学教学反思在三年级上科学课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我认为有一些材料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这些材料可以被分类为实物材料、图片材料和多媒体材料。

实物材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到这些实物材料,通过观察、摸索和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我教授有关植物的课程时,我会带一些真实的植物样本给学生们观察,并让他们触摸各种植物的根、茎和叶子。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

此外,我还会引入一些实验材料,帮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现象。

例如,当我讲解有关力的概念时,我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各种物体,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并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通过这些实物材料的使用,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并且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材料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对多媒体材料的喜爱和接受程度较高,通过使用多媒体材料,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当我讲解有关动物的适应性时,我可以使用一段视频来展示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并从中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此外,通过使用多媒体材料,我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亲自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综上所述,实物材料、图片材料和多媒体材料是三年级上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材料。

它们分别通过亲身接触、视觉观察和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材料,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和反思《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能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铁钉、玻璃、纸、布、木块、塑料块、夹子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2.我们把像木头和金属这样能制作成物体的叫做材料。

3.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调查身边的材料1.我们自己和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2.分组完成观察活动3.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遇到了哪些问题?4.我们周围许许多多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那我们书包里的物品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5.分组完成观察活动6.汇报:你们观察了哪些物品?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7.我们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8.观察了这么多材料,哪些材料使用最多?为什么要大量使用它们?三、观察描述材料1.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呢?2.分组观察3.谁来描述一下这六种材料的特征?4.为什么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是呀,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性,大多数的物品并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做成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观察研究,你有什么发现与收获?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些常见的材料。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执教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反思如下:一、教材单元理解: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日标。

二、教材本课分析:1.教材背景目标: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

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2.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部分的内容,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教学准备】:六种常见的材料、尺子、眼镜、玻璃杯、铅笔、记录纸。

【教学活动过程】: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会经常使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板书)出示:勺子、碗(金属)尺子(塑料)剪刀(金属,塑料)课本、报纸(纸)铅笔(木头)红领巾(纤维)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二、新授1.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材料?预设:皮鞋用的皮革、砖、水泥、陶瓷等。

2.你能说出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东西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记录到笔记本上。

3.你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这些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吗?预设:金属:有光泽、比较硬、导热、导电、易沉入水中。

塑料:比较透明、轻、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中、轻紙:薄、轻、可以书写、易燃、可折叠、吸水玻璃:透明、用于建筑物上、隔风纤维:可以做衣服三、调查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上的物品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来做成我们需要的物品。

其实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

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自己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

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记录到书中表一中,在活动之前,先看要求。

出示课件要求:(请学生读)(1)先观察再记录(强调必须要先观察)(2)分工合作,四人一组(前后两桌同学),边观察边记录到表一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VANGJSIH GYAUYUZ 课堂参考·教学反思小学科学物质领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教学为例□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黄贤群【摘要】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教学为例,思考如何使学习过程更有“科学味”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探究学习的评价效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物质领域教学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04-03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所发生的物质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内在的规律性,而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物质科学领域方面的材料内容,包括水、空气、岩石、物质的变化、沉浮、机械及工具、运动、声、光、电、热、磁等重要学习内容。

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增加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养成细心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笔者在实践、听课、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物质领域的教学中,都能够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也能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课堂上依然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教师反思:如学生对探究目的不明晰;探究过程过于模式化;形成假设等探究的流程。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因材指导”,针对性不强;学生对概念及标准界定不清晰,造成实验数据有误;教师的提问过于细碎,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填写的表格设计不实用,不利于进行分析和汇报工作;学生汇报交流时间及空间不充分,走过场的情况普遍;科学概念的形成不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而是教师“包办”总结所得……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思考。

下面,笔者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为例,谈谈教学收获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概念定义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探究任务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用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授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的不同材料。

难点:学生会使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学生特点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一、小游戏——“猜物激趣”1.教师拿出袋子,袋子内放置不同材料的物品。

教师讲出其中两种物品的用途与特点,请学生猜物品的名字,同时展示课件及板书。

2.请两位学生说出其他四种物品的用途与特点,由其他学生猜答案,同时展示课件及板书(课件显示金属、纤维、玻璃、木头、塑料的特性)。

3.小结,板书。

4.展示课题。

三年级,性格开朗,有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表述能力比较强。

刚刚接触科学课程的学习,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1)教师需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生活物品,《调查身边的材料》表格;(2)学生需准备:学习用具。

GVANGJSIH GYAUYUZ教学反思·课堂参考一、问题思考问题1:为什么在猜物环节,师生已了解了材料的特性,还要又一次利用课件展示金属、纤维、玻璃、纸、木头、塑料等物品的特性?解答1:在猜物环节,学生只是描述物体所属材料的部分性质,学生在生活中较少见过这六种材料,展示六种材料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一阶段辨认材料做准备。

问题2:为什么允许学生使用拼音?解答2:三年级学生书写速度慢,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增加课件的展示时间,便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及记录。

问题3:为什么需要对有疑义的材料打问号?解答3:有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疑义,允许学生在判断不清物品材料时,保留个人观点。

问题4:为什么将教材中查看“书包里的物品”内容调整为“观察周围的材料”?解答4:书包里的物品也属于观察周围的材料所涉及的范围,而教材中也包含观察教室物品的内容,将两个内容整合为一个环节,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接触及认识更多的材料。

问题5:学习成果汇报结束后,教师为什么要留给学生重新修正表格内容的时间?解答5:修改答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各小组的成员首先应倾听别的小组的汇报内容,然后比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修改填写事项。

若在上一阶段对材料判断有疑义,到了现阶段可以把“?”清除掉,写上思考后的答案。

这一过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问题6:教师开始教学“观察周围材料”内容时,为什么要先介绍活动规则?解答6:课堂教学要有时间和节奏的观念,同时也需要保障学生的探究时间。

教师需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原则,需要掌握课堂的调控技巧。

问题7:教师在最后一环节中为何要展示有关“新型材料”的内容?解答7:引导学生了解新事物,了解新型材料对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为后续对材料的探索及学习做好铺垫。

增加展示新材料的环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更有“科学味”?(一)注重了解学情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课堂上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获取科学证据,并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情感。

续表二、小调查——“调查身边的材料”1.实物投影出教材中的表格2.向学生说明填表要求:先观察后填表,观察要有顺序,不懂的字可以用拼音,对“可能使用的材料”有疑义的可打“?”。

3.学生观察填表,老师巡视课堂并提供指导。

4.汇报学习成果,全班进行评议。

5.学生重新修正表格内容。

6.小结。

三、调查周围的材料1.活动规则:四人一组,在六分钟内又快又好完成任务。

2.课件展示表格:先观察后填表,观察要有顺序,不懂的字可以用拼音,对“可能使用的材料”有疑义的话可打“?”。

“观察周围的材料”记录表班级:填表人:年月日3.学生需要进行调查和填表,老师巡视课堂并提供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全班评议。

5.教师表扬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总结活动表现。

6.教师表扬表现优秀的前三名小组。

7.学生重新修改表格内容。

四、总结五、课外扩展延伸展示新型材料的课件,激起学生探究材料的兴趣(课件展现新型材料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名称校服拉链钥匙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扣子发夹可能使用的材料序号12物品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GVANGJSIH GYAUYUZ 课堂参考·教学反思(二)注重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同、教学资源也不同,那么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四个课程目标在一堂课中应有机整合起来。

教师同时还需要明确探究不是科学教学的唯一方式,它应该与其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相结合。

教师应不断接受并掌握新技术,边学边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注重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下已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及提高教学效率的好策略。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交流合作。

(四)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常话说:“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教师应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科学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无法兼顾各地区的特点及资源。

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意图,理解探究活动的目的,又要考量校情、学情及当地资源,以便学习活动能顺利开展。

(五)注重评价效度评价不仅仅是个“筛子”,而应该是个“泵子”,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进程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差异性也依赖于评价所反馈的信息,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显得尤其重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开展激励性评价,在学习小组中渗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理念,在课堂中常使用“鼓励+反思”的评价模式。

(六)注重紧密结合课内外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搭建对应的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如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科普活动及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社区活动中心及各类科技宫、博物馆等校外场馆,教授学生运用多媒体等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

三、注意事项(一)教师在开展实验前,需要明确评判的标准,以便学生实施有效的探究。

待学生明确这些标准后才能实施后续的观察和记录,否则不利于实验的推进,得出的数据也无法进行比对及寻找规律。

(二)加强实验设计的指导及训练。

低、中年段的很多小学实验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按步骤依次开展。

教师在该阶段提供细致的引导工作是必要的,但到高年段的小学实验要求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针对预设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案,并会设计包含有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三)要预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

其中包括实验结果的展示与交流时间,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忽略该环节。

(四)表格的设计要精巧简明,便于实际操作。

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表格,培训学生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四、教师需重视的问题(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技巧急需提高。

在现实中,部分教师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研究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研究不深入,无法理解编排教材的意图,授课只是依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担任科学课程的专任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教师群体的流动性大,难以做到接受长期稳定的研训培训。

(二)教师对评价工作不重视。

课堂教学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但目前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对提问过程中对话质量、观察角度、学生思维的考察等方面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评价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三)教师常会忽略后进生。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在课堂上享受的教学资源丰富,得到的锻炼机会多,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所享受的资源就相对有限。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进步,是教师的一大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