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方案一、背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及个别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病原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强,传播机制极易实现。
2008年3月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同时全国其他部分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口病疫情。
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及《杭州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0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内容(一)病原学监测(1)监测点设臵(2)监测内容3、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粪便、咽、肛拭子标本为主,亦可按要求采集其它标本,需妥善保存标本运送至区疾控中心,要求每月22日前上送当月采集标本。
附表1 市医院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采样/送检登记表采样单位: 填表人:填报日期:联系方式:2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注意用油性标识笔,下同),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标本采样及上送要求
血管,在室温放臵2 h,待凝固后分离血清。
注意事项
1.粪便:发病一周内,量要足、密闭螺 旋盖容器内 2.咽拭子:发病3日内、有力度、不要触及 舌头 3.疱疹液:皮肤消毒 4.血清:双份,血清析出后臵2ml冻存管内 上送,勿溶血,急性期(发病0-5 天),恢复期(发病14-28天)。
标本量:不可过少 时 间:送检要及时 粪便盒:螺旋盖 标本的质量:失水、长霉 新登记表:普通、聚集或暴发、重症、死亡 两份表格:采样登记表(新),个案调查表 血 清:臵2ml冻存管内(螺旋盖),双份。 全血标本不能冷冻。
第一层容器
第二层容器
第三层容器
谢 谢
手足口标本采集 上送要求
病原学简介
实验室诊断方法 标本采集
标本上送
一、病原学特点
1、形态结构
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单链RNA
2、分型
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型 B组2、5型 埃可病毒肠道病毒A组
3、抵抗力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在4℃可存活 1年,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尤其适合 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耐酸,在 PH3.5仍然稳定 75%酒精、5%来苏尔、乙醚无效
4、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的粪便、唾 液、咽部分泌物、 污染的食物、水泡内容物 多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 口鼻内分泌物在发病后一周内最强 肠道排出病毒,时间可达8—12周之久 肠内感染、肠外症状
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 应臵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 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和采 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 料,以免碰碎。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 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装多个第一层容 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 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 应易于消毒。外面要粘贴B类传染性物质 UN3373标记。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保 w 记号笔:油性,防水
藏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 中分 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如维 持液或生理盐水,以防干燥。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 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
RNA的提取
可使用商业化试剂盒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病毒RNA 简化操作、规范方法、条件一致、排除干扰
QIAGEN Viral RNA Mini Extraction Kit(CAT:52904)适合临床标本和 病毒培养物标本 QIAGEN Rneasy Mini Kit(CAT: 74104) 适合组织和咽拭子标本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器械要求
w 注射器: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 w 棉拭子:塑料杆 w 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w 血清保存管:2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w 粪便保存管:5-2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反应体系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RT-PCR反应体系
配下列试剂主溶液: 10×PCR Buffer(含Mg2+)·················································5.0μl dNTPs(2.5mM each)······················································· 2.0μl 上游引物(0.1μg/μl)························································1.0μl 下游引物(0.1μg/μl)························································1.0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40U/μl)······································ 0.5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μl AMV逆转录酶(10U/μl)·················································· 1.0μl 模板 RNA·········································································· 3.0μl RNase Free dH2O··························································· 36.0μl
手足口病
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
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14
14
皮疹表现特点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膝部、肘部、甚至躯干四肢)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 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个别 患者皮疹可以有痒感) 。
10
病理改变
死亡病例尸检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以胃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为主; 神经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干和脊髓上段有不同程度
的炎性反应、嗜神经现象、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单核细胞
及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血管套形成、脑水肿、小脑扁 桃体疝;
肺部主要表现为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伴少量的炎细胞 浸润;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7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季节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温带地区 夏秋季5--7月可有一明显的感染高峰,冬季感染较少。 流行特点:由于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型别众多,传染性强, 感染者排毒期较长,传播途径复杂,控制难度大,所以在流 行期间,常常发生幼儿园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有时, 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流行。
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
键。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31
31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 表现: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 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 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 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
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其诊断
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
> 粪-口途径传播: 唾液与粪便 > 呼吸道传播: 空气飞沫 ➢接触传 ➢播:
环境因素影响经水传播的病原体
针对 脊灰病毒、NPEV、水轮状病毒、诺如 Nhomakorabea毒,甲肝
洗
直接、间接接触(院内) 盘子 门把手
EV71毒株各个基因型/亚型流行的地理和年代分布
基因型 A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流行地区
美国 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匈牙利、保加
利亚、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 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
马来西亚 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
、泰国、日本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
•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主要 在肠道内复制, 但可感染各个系统和器官。
• 单正链的无包膜RNA病毒,RNA有感染性。 • 小球形病毒(~ 30 nm), 20面体对称结构。 • 衣壳有VP1-VP4四种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
VP4与内部RNA结合。 • 与鼻病毒不同的是,它们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CPE,破胞释放。 • 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
• EV71感染中枢 神经系统引起的 心肺衰竭
阜阳<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原学鉴 定
4月18,中国CDC组织专家组
流行病学
分析判定病原和实验室检测方向为=HEV71
实验室检测
临床资料
证实4月23日
EV71是此次疾病的主要致病原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对于手足口病的准确和迅速的诊断以及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可以准确、敏感地确定手足口病的存在与否,并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
目前,我国对手足口病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人粪便和咽拭子样本中C4亚型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如CA2、4、5、、7、9、10、和CB1、2、3、4、5等)肠道病毒鉴别检测。
一、我国手足口病原谱现状在我国手足口病(HFMD)的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HFMD病原谱可能存在差异,这部分是由于肠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年EV71疫苗应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HFMD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曾经,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HFMD危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然而,随着肠道病毒的不断变化,非EV71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的比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HFMD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除EV71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也开始成为引起HFMD的重要病原体。
这一变化可能对疫苗的研发和防控策略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来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HFMD的流行和控制。
二、手足口病PCR检测的原理手足口病PCR检测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旨在检测手足口病毒的核酸序列。
该方法通过扩增病毒的特定DNA或RNA片段,从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PCR检测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它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延伸。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4 3例 患儿均 有发 热 ( 0 % ) 均 为 中等度热 10 ,
或高热 , 热程 < 3天 2例 , 5天 3 ~ 5例 , >5天 6例 。全 部患儿均 有皮疹 (0 % ) 为分 布于手 、 、 10 , 足 口腔和 ( ) 或 臀部 的斑 丘疹或疱
疹 。其 中皮 疹 不 典 型 者 4例 ( . % ) 这 4例 患 儿 皮 疹 小 且 数 目 93 ,
少, 病情 更重 , 且进展快 , 中 2例于入 院后迅 速 出现呼吸衰 竭 , 其 另外 2例转上级医院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2 12 并发症 .. 出现 中枢 神 经 系统并 发症 ( N C) 共 3 CS 者 8例 (8 4 )其 中病 毒性脑炎 2 8.% , 7例 , 脑膜炎 8例 , 脑干脑炎 2例 , 脑 脊髓炎 1例 , 神经源性肺水肿 2例 ; 其相应 临床表 现如下 : 神差 精
Cl ia e tr sa d eilg n lsso e e e e sso a d —f o i c lfa u e n t o y a ay i fsv r a e fh n n o o t—mo t ie s . A ig— h a Do g a o ny P ol' uh d sae ZH NG Jn u . n h iC u t epe s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未研制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一、聚集性病例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三、停课的标准①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
③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停课10天。
④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症状体征: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步骤:1、卫生消毒。
清洗消毒: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各一次。
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
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
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186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及临床分析
186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及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为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实验室及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对该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ev71、coxa16检测,并对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186份标本检测,146例肠道病毒通用核酸阳性(78.49%),78例肠道ev71病毒核酸阳性(41.94%),42例 coxa16核酸阳性(22.58%),26例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3.98%)118份咽拭子标本中104份为阳性,检出率为88.14%,68份粪便标本阳性42份,检出率为61.76%,咽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粪便标本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采用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法有助于对手足口病进行早期病原学诊断,对相关流行病学调研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治疗、预防手足口病,降低其病死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查;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51;r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028-02手足口病是近几年很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16)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人群主要为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某些免疫力极低的成年人也会感染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7 d,感染者没有十分明显的前驱临床表现和体征,一般表现为骤然起病,主要侵犯部位为口、手、足、臀[1]。
感染者最先出现口腔粘膜疹,起初表现为周围有红晕的水疱或粟米样斑丘疹,主要位于两颊侧和舌以及唇齿侧。
手足等远端的部位会出现或凹或平的疱疹或者斑丘疹,皮疹不发痒,5 d左右斑丘疹就会由红变暗,逐渐消退;疱疹内含混浊液体,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且扁平凸起,皮纹和长径的走向相同,大小如黄豆一般,一般不会出现痒和痛感,愈合之后不会有瘢痕[2],为了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为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实验室及临床依据,现对该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6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玉溪市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近 年 来 , 我 国 一 些 省 份 先 后 出 现 手 足 口病 (adfo admot i ae F ) 的 暴 发 和 流 hn t n uhds s,H MD o e 行 ,尤其 有些 地 区 出现 严 重 的死 亡病 例 .玉 溪市 手 足 口病 自 2 0 开 始 流行 以来 ,每 年 发病 数 有 明 0 8年 显增 加 的 趋 势 .本 研 究 采集 2 1 00年 1 月 1 玉 2月 溪市 ( 括八 县一 区 )手 足 口病 流行 时期 的患者 标 包 本进 行病 原学 调查 ,进 一 步 了解 手 足 口病 流 行 的病
刘 泽 ,刘红 雁 ,杨 汝松 ,曾丽萍 ( 玉溪 市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云 南 玉溪 630 5 10)
[ 要] 目的 摘 对玉溪市 2 1 0 0年 1 2月手足 口病流行时期该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 ,了解导致 流行 的肠道 ~1 采用逆转录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 (loecneR — C )方法 ,对 2 8例临床诊断为手足 口 Furse c T P R 3 检测结果 7 3份标 本为 阳性 ,
HF MD. Re ut 7 ai n s w r d n i e s p s i e b h a e o 0 6 % . 3 ai n s we e i fce y s l s 3 p t t e e i e t d a o i v y t e r t f 3 . 7 e i f t 2pt t e r ne td b
Co A n x 1 a d EV71 EV71C U e hes v r a e . h a allCo A 6 c u e h e e a a e . 6 . a S St e e ec s s 0n t ep r le x 1 a s st eg n r lc s s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第11页/共18页
• (三)血清标本 • 采集急性期(发病0-3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静脉采集3~5ml全血,
第5页/共18页
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
下列之一, 1.病毒分离
即
为
实
验二室、诊
断实病验例室:
诊
断
病
例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 毒。
第6页/共18页
• 2.血清学检验 •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
第3页/共18页
•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第4页/共18页
一、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 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 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 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 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 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 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 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手足口病检测
确性和可靠性。
开展培训与交流
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 与交流,提高检测水平
。
05
手足口病检测挑战与 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早期识别困难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 与其他疾病混淆,给早期诊断带
来挑战。
病原体多样性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众 多,不同病毒类型之间临床症状 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增加了检
04
手足口病检测策略与 建议
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
01
02
03
临床症状观察
对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如发 热、手足口部皮疹等进行 早期识别和观察。
流行病学史调查
了解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 是否有类似病例接触史, 以及近期是否到过疫情高 发区。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儿咽拭子、疱疹液 或粪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 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类型 。
其他新技术应用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手足口病 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信号转换元件紧密结合的分析技术。利用生物传 感器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毒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上操控流体的技术。该技术可集成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于 一体,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检测,有望用于手足口病的快速筛查和诊断。
测难度。
缺乏特效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 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
求更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检测技术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手 足口病检测将更加快速、准确、便捷。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 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 病患儿的双份血清。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 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 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 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 ,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
中国肠道病毒三级实验室网络
1
国家实验室
肠道病毒分离物基因分型,血清流行病学检测,诊 断方法建立 质量控制 对省级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31个省级实验室
肠道病毒分离和鉴定 (PCR, ICA, PCR-RFLP, real time PCR) 对地级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进入途径 口腔/呼吸道 咽喉及下肠胃道 传播 飞沫、接触、饮食
扁桃体、深层淋巴结、肠道淋巴结 先天性感染
微病毒血症
肝脏、 胰脏、 肾上腺 神经系统
心脏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及黏膜 肌肉
病毒血症
抗体产生、病毒血症消失,病毒感染症状改善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 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 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 成传播 流行: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 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一般5-7月为发病高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 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 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 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 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 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 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 ,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 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并在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 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3种不同方法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
3种不同方法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分别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检测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市发生的手足口病患者216例,采集咽拭子、血清、排泄物样本,分别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所采集样本,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采用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检测咽拭子与排泄物样本,排泄物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咽拭子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PCR检测两种样本的阳性率比普通PCR检测阳性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血清的阳性率比实时荧光PCR、普通PCR检查咽拭子、排泄物样本的阳性率较高。
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阳性率比普通PCR高,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检测,利用ELISA对手足口病患者血清样本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关键词:ELISA法;普通PCR法;实时荧光PCR法;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3]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以手、足、口腔疱疹或溃疡,并伴发厌食、乏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
相关研究表明,CA16和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致病病毒[4,5]。
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感染,提高对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手段,本研究分析了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样本采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市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的216例患者的咽拭子、血清、排泄物样本各134份、210份、44份。
其中咽拭子样本在患者发病后3日内采集;排泄物样本、血清样本均在患者发病7日内采集。
1.2 试剂与设备核酸提取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柯萨奇病毒A16(CA16)、肠道病毒71(EV71)PCR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武汉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公司7300型),普通PCR仪(美国BIO-RAD公司PTC-200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