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照壁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然很美。
一字影壁
八字影壁
撇山照壁
座山照壁
.
6
照壁的艺术价值
照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载体和风水文化,要从其蕴含的传统艺术文化比如礼学文化、风水文 化和艺术内涵方面等。所以不管从地域、等级、思想等各角度分析,可以将照壁分为皇宫照壁、寺庙 照壁和居民照壁来体现照壁整体的艺术价值。经典案例有北京的四合院、故宫的九龙壁和白族照壁。
不失功能性。

随着朝代和文化信仰的更替,壁座的纹样内容也逐渐丰
富,
• 如莲瓣、卷草、力神等。

壁身是整体墙面的视觉焦点,即重点装饰的部分。不同
的装饰内容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有的寓意吉祥,有的寓
意兴旺,有的寓 意富贵。

壁顶的造型与屋顶的造型相似,也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按照社会等级从高到低的划分为:庑殿顶、歇山顶 、悬山
寺庙的照壁一般设置在山门之外,作为建筑的起点或者终 点,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古代君王用寺庙来统治百姓思想, 因此,寺庙的照壁总体给人安静、庄严的感觉。
.
9
民居照壁(附图:白族建筑)

西北民居中白族民居照壁的形式独具特色 ,
一般采 用 “ 三坊一照壁”的布局 ,即照壁与正 房相对,其余的两坊厢房相对,三坊厢房和一 面照壁构成一个整体的院落。
• 关于“萧墙”,有祸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 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
.
3





.
4
照壁的结构与形式 •
照壁由三部分组成 ,即壁座、壁身和壁顶 。壁座的形
式大多为须弥座 。作为整体墙面的承重,中间窄,既对比又

水墨古壁——山西王家大院照壁浮雕的古朴温润

水墨古壁——山西王家大院照壁浮雕的古朴温润

山西地狭人稠,是物资交换的重要地区,许多人外出经商。

诚信、勤俭、团结的作风结合经营管理体系的科学、严密,将晋商的事业推向极度的繁荣。

晋商讲究“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是一个人在外苦心经营,家眷留在原籍。

于是便有了许多奇迹一般豪华气派的晋商大院。

一、晋商文化与王家大院的文化概况被称作“三晋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是清代的民居建筑,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

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

王家大院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别具一格。

体现了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

这些艺术品称得苑中的璀璨明珠。

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一座体量奢华,耗时耗工较大。

其中一面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大的麒麟。

还有一座照壁壁心是完全由石料满雕的透雕,内容是“鲤鱼跳龙门”。

商人们凡是有财力的,便不惜工本,在修造院落时,重点先放在门面上。

如大门、照壁,都属最重要的门面活儿。

二、大院照壁浮雕的艺术内涵、特点及分类为了装饰点缀院落,都会在院落大门之内或大门以外,修建一堵砖墙,也就是照壁、影壁、屏风墙。

主要作用在于美化大门的出入口,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使人们在进出宅门时,感觉到整洁、宽阔,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同时也表明了大院的内外有别。

这种照壁的形式在明朝时特别流行。

影壁在民居中的意义

影壁在民居中的意义

线、 运动 的导 向线 、 场地 线或建筑边缘 线。当要在 空间环境 中实 [] 4 鲍鹏玲 , 杨锦伟 , 生态住 宅及其发展 趋 势[] 山西建筑 ,0 5 J. 20 , 现增减或变化时 , 这些基线 就会综 合发生作 用 , 表现 为一个稳定 3 ( ) 2 —7 1 9 : 62 .
而正 确 的 了解 。
关键词 : 影壁 , 民居 , 院落形 式, 统观念 传 中图分类号 : U 4 . T 2 15 文献标识码 : A
影壁 , 又称照壁 、 照墙 、 、 , 中国古代庭 院的一种附属建 面和壁顶 三部分组成 , 屏 树 是 多为砖石垒砌。在用料 、 造型 、 结构 等方面
1 影壁 的渊源
影 壁 早 在 我 国 西周 时 即 已 出现 。
古代豪门贵族 等大户人家宅院及寺庙等 , 均设置有影 壁。影 壁所处 的位置显要 , 除规模 大小不 同外 , 它的结构基本 由底座 、 壁
维平面抽象。
43 场 所理论 .
场所理论是把 对人 的需 求 、 文化 、 社会和 自然 的研究加入 到 体系统 。建筑群 的覆盖率 比外部空间密集 , 塑造了公共空 间的具 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理论 中。通过对 这些影 响城市 形体环境 因素 体形状 , 将空 间作为实体设计 。在 以外部 空间为“ 的城市 形态 的分析 , 图” 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 因素 。相 比图底理论 和联系理 中, 虚体空 间比周围实体更具有实 际意义 。 论而 言 , 场所理 论前进 了一大步 。场所理 论认 为, 间是 一个约 空
影 壁 在 民 居 中 的 意 义
王振宏 陈芊宇
摘 要: 简述 了影壁的渊源及其功能和意义 , 照位置 的不 同, 绍 了大门两侧 的撇 山一封书影壁及撇 山影壁 , 按 介 大门外对

照壁艺术设计

照壁艺术设计

琉璃 辽宁沈阳故宫琉璃照壁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 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占地面积 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 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镒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 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 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建筑布局形成 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 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 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 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 璃社 照旗 壁山 陕 会 馆 琉
山西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被誉为“九龙壁之首”,位于 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 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 1.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被 誉为“九龙壁之首”,在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为明代 太祖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它是我国规模最大、建 造最早的九龙壁,比北京北海九龙壁约长一倍,建造时间早 300年;比故宫九龙壁长1/3、早400年。该壁长45.5米, 高8米,厚2.02米,由426块特制琉璃构件砌拼而成,分为 须弥座、壁身和庑壁顶三部分。壁身为主体部分,上有九条 巨龙腾飞于惊涛骇浪之中,又有奇山异石相通,画面构图独 具匠心,富于想象力。
内雕“二龙戏珠”及“鲤鱼跳龙门”。龙门呈阁楼状,楼右为鱼尾, 楼左现龙身,过龙门之鱼化为龙体,升腾而上,共戏一巨大之金黄 色蜘蛛,谐音为珍珠之“珠”。此图暗喻人们应逆流向前,奋发向 上,终会有飞黄腾达之日。“龙门”也是古代科举之门的代名词, 表达了当时商人亦希望科举入仁光耀门庭的吉祥祝愿。图案之两下 角饰以两个巨大的蝙蝠造型,寓“遍地是福”之意。

山西民居介绍

山西民居介绍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 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 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 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 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 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 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 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 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 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 效仿。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 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 尊卑有序。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 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 垂花门分隔。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 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 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 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 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 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 外人田”。 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 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 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 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 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 格。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 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 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 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 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 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 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 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 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 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 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山西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其传统民居建筑凝聚了丰富的艺术特征。

在山西的村庄和城市中,可以看到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当地居民的居所,更是文化传承与展示的载体。

装饰艺术是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木雕艺术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木雕艺术可谓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门楣、窗棂、梁枋、天花板等部分。

这些木雕雕刻精湛,形象生动,常常以动植物、人物故事、传统文化为题材,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宗教神话等内容融入其中。

木雕雕刻的图案和图案纹饰丰富多样,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山西的木雕工艺还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许多建筑中出现了佛像和佛教故事的木雕,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山西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也十分精湛,主要表现在墙体、门洞、窗棂等处。

砖雕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花草鸟兽、人物故事等,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山西的砖雕工艺还体现了对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的高度整合,砖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装饰性,更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文化氛围。

3. 彩画艺术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彩画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形式。

彩画通常出现在门楣、墙壁、梁枋等位置,内容主题涵盖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乡村生活、传统节日,还有许多经典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统。

山西的民居彩画以线条流畅、色彩灿烂、图案简练为特点,展现出丰富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彩画艺术也是山西传统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1. 传承文化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雕刻、绘画等形式将历史传统、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等内容传承下来。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当地民众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为后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装饰研究

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装饰研究

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装饰研究作者:程文君来源:《大观》2024年第03期摘要:琉璃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彩绘、木雕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独特鲜明的装饰风格。

山西现存古建筑中有大量的琉璃装饰物,这些琉璃装饰物的显著特征为创作题材丰富、艺术造型多样以及色彩缤纷等。

通过对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装饰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向人们展现其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装饰艺术美感。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琉璃装饰琉璃是一种陶胎铅釉制品。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出土实物来看,我国的琉璃制品自西周就已出现。

北魏时期,琉璃被用于建筑装饰,大同北魏古都遗址中曾经发现琉璃碎瓦片。

在古建筑中,琉璃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材料,其主要装饰方式为将各种琉璃构件、表面有高浮雕或浅浮雕的琉璃砖镶砌于建筑表面,最终形成富丽堂皇、绚丽多彩的装饰艺术效果。

山西琉璃艺术源远流长,当地从建筑脊饰到琉璃塔、牌坊以及照壁等,都有琉璃装饰的影子,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地域装饰风格。

一、山西古建筑中琉璃装饰的主要形式(一)琉璃脊饰脊饰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装饰部位,其最初的修建功能是压住屋顶瓦片和屋脊收口的结构构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构件,用来彰显屋主的身份和地位。

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脊饰有着色彩斑斓、造型精美等显著特点,以正脊为例,其处于琉璃脊饰的核心部位,通常指的是脊梁正中和脊的正背两个侧面[1]。

我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的地藏殿和毗卢殿的正脊正中雕饰了佛教故事,并配以活灵活现的蟠龙、龙头艺术图案,正脊雕花之上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该麒麟背上还顶着数层琉璃宝珠,给人一种流光溢彩的视觉享受。

早在宋朝时,山西当地人民就开始在宗教建筑的正脊侧面使用琉璃装饰。

比如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玉皇庙,其作为古代泽州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道教庙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價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玉皇庙的正脊装饰汇集了自金代以来历代的琉璃构件,其中最具观赏性的当属琉璃二十八星宿神像。

王家大院的照壁艺术探析

王家大院的照壁艺术探析

王家大院的照壁艺术探析作者:李芳来源:《大观》2020年第01期摘要:王家大院被称作“山西的紫禁城”,是山西众多大院中规模最大的院落。

其中照壁以“体量宏大、照刻精美”而独具特色,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文章通过对王家大院照壁资料的整理和实地考察,对王家大院的照壁艺术进行分析。

首先,对照壁的起源以及王家大院的照壁做了简单的分析。

其次,着重分析了王家大院照壁的题材与内容,壁心的内容主要通过动物、植物、汉字、情节故事等来表现住宅主人祈福、祝寿、升迁、镇宅避邪等愿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将民众意识中的各种美好的期望和情感,用石雕、砖雕等具体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再次,分析了王家大院照壁的功能和实用性。

最后,分析了王家大院照壁的发展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王家大院;照壁;题材;实用性;装饰性一、王家大院照壁的概述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总面积2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共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总面积4.5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既已形成的前堂后寝庭院风格。

它的三雕艺术称的上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尤以照壁艺术较为突出。

(一)照壁的概说照壁又稱为影壁、照墙,一般设在门外正对大门处,或院内正对大门处,是古代建筑中大门内外用作屏障的特有装置。

入门时,内外照壁形成建筑物的第一道空间,作为屏障,使人无法看见宅院内部,又给人以空间变换之感,以增加建筑本身的层次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照壁,成为中国庭院建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照壁它所处的位置显要,除了规模大小不同外,它的结构由底座、壁面、壁顶三部分组成,在用料、造型、结构等方面都很讲究,特别重视壁面的装饰效果。

王家大院的照壁,依然流露出很强的等级观念。

显示地位的祥云、瑞兽等题材的照壁占具了重要的位置,在构图上特别讲究,在视觉上也达到了审美的效果,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民间雕刻艺术。

(二)王家大院的照壁王家当时属于官宦之家,因为宅院的规模也能体现等级地位,所以王家人在外赚了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房屋,整理院落。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照壁砖雕艺术赏析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照壁砖雕艺术赏析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照壁砖雕艺术赏析作者:张素英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5期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城堡式的民居建筑,外观威严高大,气势宏伟,内视精雕细刻,富丽堂皇,虽已历经了近两百年岁月的磨砺,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风貌,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民居建筑群。

该院落设计精巧,布局严整,工艺精湛,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1年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具有独特的遗产价值,现已与其他三个晋商大院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于封建营建制度等级森严,对住宅的修建规模、用材等有许多严格规定,但对装饰工艺却没有具体限制,因而雕刻、彩绘等成为当时富家宅院盛行的建筑装饰手法。

乔家大院中精美的砖、木、石雕和彩绘艺术品俯仰可见,造型独特,寓意吉祥,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商人和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记录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轨迹。

照壁是北方传统民居中常见的附属建筑,一般建于正对门之内外,既可遮蔽视线,美化建筑,又合“曲则有情”的风水理论,让迎门而来的冲煞气流趋于缓和,使院内外之气和谐畅通。

乔家大院的砖雕照壁可谓院内一大特色景观,全院共有照壁十几处,其形制或高大、或庄重、或精制、或简洁,并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平雕等多种不同的手法精雕细刻。

这些照壁砖雕主要采用了堆塑法,先用手或模具在黏土泥坯上雕出各种造型,再入窑烧制而成。

且院内多数照壁是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独立成形的砖雕小件拼接组合而成的,共同构成一个蕴含有特殊意义的整体画面。

这些照壁把宅院装点得更为美观富丽的同时,也充分表达出其主人崇尚道德修养,追求幸福人生的传统理念。

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构件,既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又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运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法,采用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或谐音,或明示,或暗喻,以景寄情,庄重典雅,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体现了宅院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展现了晋商传统民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民间艺术。

山西民俗建筑

山西民俗建筑

一、山西的主要民居形式(一)窑洞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

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离石吕梁、晋中地区都比较普遍。

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

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

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又可分为几种:有的是挖进去后只在墙壁上抹灰就住的;有的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灰;还有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

再一种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用砖石砌成。

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又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

这些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门口爬一两串南瓜葫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

打窑洞最隆重的一道程序是合龙口,也是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窑顶中间留下一个缺口,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合龙石往里面一放,整座新窑就算砌好了。

以前讲迷信,怕有“邪气”冲犯新居,要用小动物的心脏(有鸡、兔子等)放入合龙口事先凿就的小洞内,祭祀神明,以驱邪辟崇,保佑平安。

合龙口也等于庆祝新窑落成。

要在合龙石旁悬挂有关信物,比如一个装有五谷(小麦、谷子、高粱、玉米、黍子)的红布袋,及五色布条、五色彩线,意在祈求福星高照、家庭和睦、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衣食丰足。

合龙口,一般选在正午十二点,时刻一到,专门安排好的老石匠和窑洞主人登上窑顶,庄重地把预先备好的合龙石嵌进龙口,挂上筷子等物,放鞭炮,鼓乐吹打,人们叫着“合龙了”,主人家把米斗里的粮馍、硬币、针包、糖块,五谷杂粮撒向人群,让人们争着去拾,称之为“撒粮馍”。

新窑门上,一般要贴对联,比如:“合龙大吉”、“四季平安”等等。

(二)平房平房呈后高前低形状,老百姓称之为“一出水”。

前面采用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

泥皮土房建筑结构简单、省钱,屋顶用碱地淤土和麦秸和泥而抹成。

淤土抹房逢雨不漏,并可利用泥的下渗特点将干裂的缝子自然淤合。

晋城古民居中的小品建筑——照壁

晋城古民居中的小品建筑——照壁

晋城古民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规模不等。

大到皇城相府、柳氏民居这样的达官商贾巨宅,小到普通的乡村老院。

从平面布局上看,都是以三合院、四合院为最基本的布局形式,其他如四大八小式、四大四小式、两进或多进式、棋盘式等等,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改进或延伸。

但不论是何种布局,也不论是官宅、商宅还是普通民宅,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照壁,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小品建筑,照壁被广泛地应用于晋城的古民居中,其中不乏雕刻精美且内容丰富的照壁。

它们不仅体现了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而且凝聚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照壁的位置晋城现存的古民居照壁,均为明清时期遗存,以清代居多。

坐落的位置大概分三种。

一种位于大门外侧,与大门正对,平面呈“一”字形,叫一字照壁,多数与大门之间以街道相隔;一种位于大门内侧,进入大门在厢房山墙上直接砌成照壁,使照壁与山墙连为一体,称为座山照壁,也叫随墙照壁;还有一种是与院墙连为一体,这种照壁常见于三合院。

大门开于院落正中,进入大门,两侧院墙之上分别建照壁。

照壁与大门如影随形,互相陪衬、互相烘托。

它虽然表面看来只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构思独特,做工精细,对整个院落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照壁的用材及结构民居照壁均为砖照壁,部分照壁下碱等部位。

从整体结构上看,一、瓦顶三部分。

下碱也就是照壁的须弥座或须弥座的变异形式,上有案,当然也有普通的砖下碱,无任何装饰。

壁身是照壁的主体,它占据整座照壁的绝大部分,是照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分,壁身的中心称做“盒子”,也叫“壁心”,四角称做“岔角”,壁心四周仿照木构件做出边框装饰,称为“线枋子”。

瓦顶部分的作用和房屋的顶部一样,一是作为墙体上面的结束,二是伸出檐口以保护壁身。

它们的形式多与普通古建筑屋顶一样,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四种形式。

晋城古民居照壁屋顶多采用硬山式,壁身与瓦顶之间多做冰盘檐,而且带砖椽。

屋面用筒、板瓦覆顶,有的也用瓦当和滴水,正脊上雕花卉,两端安装鸱吻。

晋城古民居中的小品建筑——照壁

晋城古民居中的小品建筑——照壁

四小 式 、 两进或 多进 式 、 棋 盘式等等 , 都是 这两种 基 作用 和房屋的顶部一样 , 一是作 为墙 体上面 的结束 ,
本形式 的改进或延伸 。 但不论是何 种布局 , 也不论是 二是伸 出檐 口以保护壁身 。它们 的形 式多与普通古 官宅 、 商 宅还是普 通 民宅 , 不 同类 型 、 不 同档次 的照 建 筑屋 顶一样 , 有庑殿顶 、 歇 山顶 、 悬 山顶 、 硬 山顶 四
历经百年而 不腐 ; 其二 , 内容特殊 方元焕行 雄伟
有力 ¨ i i 疏野 粗放 。“ 父子箴 ” 、 “ 夫妇箴 ” 、 “ 兄 弟箴 ” 、
“ 朋友箴”教导世人如何维持 家庭礼会的稳定 和谐 ,
图一 原 村 照 壁
极具现实意 义?世代腾住 这里 的柳氏族人不但 与
位于高平市原村一 民居门外 , 止时宅院大 r 】 , 硬 山一 字照壁 , 清代建筑 . 壁心雕“ 福” 宁? 一个简
晋城古民居中的小品建筑

照壁
口 马 艳 芳
要: 照壁作为传统小品建筑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晋城 的古民居 中。这些照壁或独立于大门之外,
或拱翼于大门两侧 , 或靠坐于正对大门的山墙之上。形式各异 、 雕刻精美、 内涵丰富, 大大提升 了晋城古民
居 的艺术价 值 。
关 键 词 :民居 小 品建 筑 照壁
案, 板 瓦覆顶 。 笔者认 为, 这座照壁特殊之处有二 砖雕均有涉 及 , 是一个组
合体 一般. 『 ! { { 壁檐 下均 为砖 雕斗棋 , 主要 是因为小料 经过常年风 吹雨淋 容易腐朽。而这座照 壁位 过楼

层, 自身屋顶加 上过楼 屋顶的双重保护 , 使得 斗棋
局部使用石活 , 女

大同琉璃九龙壁的空间艺术

大同琉璃九龙壁的空间艺术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果。

壁身九条巨龙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在画面中体积感最为突出,空间感最为强烈,气势磅礴、形象生动,好似要破壁而出;起到隔离空间作用的山石采用竖式排列,空间感稍弱一些;背景使用浅浮雕的塑造手法,包括海浪、流云、远山等,和九条巨龙形成强烈的空间层次效果,给人呈现出明显的三层立体空间,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壁身的九龙画面犹如一幅精彩的画卷成为整个建筑物的焦点中心,为整个建筑物增色不少。

壁身的整体布局上,浮雕的手法使得有限的画面表现出无限的立体空间,使得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得以体现。

龙壁正对着王府的大门,正中心的坐龙位于王府的中轴线中心的位置,也是主龙的位置。

其左右两侧为两条米黄色降龙,头部朝左,身体相背;依次往外为两条棕黄色升龙,样式基本相同,首尾都朝向左前方;再次为两条紫色的降龙,头部朝左,尾部相背;最外两侧为两条棕黄色升龙,头部相背,尾部朝左。

从左向右前八条龙两两组合,组成四组二龙戏珠的画面,第九条龙单独为一组,在构图上和左侧第一条龙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将画外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心,起到凝神聚气的作用。

(3)九龙壁中九条巨龙采用大的曲线造型,主要采用了U形、S形、O形和8形,这些造型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九条巨龙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变化多姿。

根据龙的形体构造和运动规律,龙的胸部造型一般呈现U形,胸部往后至尾部多以S造型出现,前紧后松,既符合了运动力学的规律,也体现了美学的特性。

无论是升龙还是降龙都显得张弛有度、富有美感。

九龙所嬉戏的火球如同一个个小点,点缀其间,既起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又使得九龙相互之间起到联系的作用。

在背景的处理上运用民间工艺手法,海水采用了传统雕塑的水波纹样和卷曲的浪头纹样,大量的重复排列;背景上部分天空中的流云使用传统的卷云纹样,同样大量重复排列;起到间隔画面空间作用的竖式山石,也采用重复排列的手法,这几部分形成了画面中三个大的体面,和九条巨龙形成的大的曲线与大的点线面对比关系,体现了大同九龙壁的美学价值。

我国北方农村庭院中的照壁浅析

我国北方农村庭院中的照壁浅析

我国北方农村庭院中的照壁浅析作者:尹国峰韩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2期[摘要]本篇文章简述了我国北方农村中照壁的建造形式、在农村庭院中的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照壁的历史渊源,并将我国传统照壁与之分析对比,使人们对北方农村庭院中的照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照壁庭院功能建造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65-01照壁,又称影壁,是我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

通俗的说法,就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故又称之为“萧墙”,因而有萧墙之说。

照壁流行于明朝时期,由于深受传统风俗影响,照壁在农村庭院中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

当我们进入农村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必是照壁。

受古时住宅的建造方式影响,农村在建造庭院时分为院内与院外,为了保持院内建筑环境的安静与私密性,院内讲究“隐”,院外讲究“避”,院内外之间隔一道小墙即能达到隐避的效果,而这道小墙壁,则被称为“照壁”。

1、北方农村庭院中照壁的产生背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庭院功能由于区域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南方庭院注重观赏与休闲;而北方庭院更注重院子在农业上的实用功能。

现在北方农村庭院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北方庭院的功能。

当然,广泛存在于庭院当中的影壁,在我国南北方也有很大的区别。

我国北方关于农村庭院中照壁的产生原因有好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由于人们受封建迷信影响,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所以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

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

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而从实用性方面来看,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一般都做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增加美感。

由于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北方农村庭院中人们比较注重风水学的运用。

所以,照壁成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

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探访山西古村镇(95):落阵营村——晋北首屈晚清民居,百年风雨吕家大院

探访山西古村镇(95):落阵营村——晋北首屈晚清民居,百年风雨吕家大院

探访山西古村镇(95):落阵营村——晋北首屈晚清民居,百年风雨吕家大院在山西晋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历史民居大多是古堡土房形式,鲜有晋中晋南那样的砖瓦深宅大院。

而今天我们要探访的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乡的落阵营村却是个例外。

落阵营村位于山西晋北的大同城外东南方向25公里,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

村庄的名称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受伤的凤凰飞临此地,曾在此停歇过一阵,故取名“落阵”; 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

这个村子也因此得名——落阵营。

这个村庄本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为一个家族留存至今的晚清民居大院而非同寻常,也因此在2006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于2017年被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列入2016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这个非同寻常的民居大院就是吕家大院。

吕家大院保存至今的房舍有102间,大院融合了云南、河南、天津的建筑风格,这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一座大院之一。

根据相关记载,吕天平带着一营人马在落阵营村解甲归田,落脚谋生。

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经过数代努力,逐渐发展。

吕氏家族真正的兴起,应该从乾隆末年的吕庆说起,此人勤劳吃苦,精明能干,又精通诗书。

他有三个儿子,取名维仁、维礼、维信,吕氏家业到了这一代人手里有了相当的发展。

弟兄仨共生了七个男孩。

除老六吕瑭步入政界,其余六人都涉猎商业,其中吕宝是吕家崛起的关键人物。

他虽然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不少土地,却没有被土地束缚住手脚。

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经营油坊上,由于管理得法,经营有方,吕家油坊很快就发展成为大同地区食用油的名牌产品。

据说吕家油坊门前常年车水马龙,购货者络绎不绝。

照壁和影壁是否一回事,二者的区别、种类有哪些

照壁和影壁是否一回事,二者的区别、种类有哪些

照壁和影壁是否一回事,二者的区别、种类有哪些在介绍影壁和照壁的文章中,普遍认为影壁即照壁、照壁即影壁,把二者等同,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也有人认为,大门外的叫影壁,大门里面的叫照壁。

照壁和影壁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为什么有两个称呼?如果不是一回事,二者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疑问,小编对二者的区别、联系及种类进行了一番研究。

一、照壁与影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本质上具有联系和形式上的明显区别。

因而,可以在宏观上把二者混为一谈,但必须在微观上区别对待。

(一)照壁与影壁的联系。

二者的根本联系在于建筑属性基本一致,即都是受风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都属于小品类或附属类建筑。

同时,二者也都是传统吉祥文化、家风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也是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

郏县山陕会馆一字外照壁(二)照壁和影壁的区别。

照壁和影壁的区别虽然都在形式上,但区别点很多很大,其根本的区别是照壁的独立性和影壁的附属性。

表现为:1、附属物不同。

照壁和影壁虽然总体上都是附属性建筑,但附属的程度不同,附属物也不同。

照壁附属于整个建筑群,相对独立,而影壁则附属于一道门或一面墙,不具有独立性。

2、位置不同。

照壁一般建在处于中轴线上门的内外两侧,门外侧的叫外照壁,门内侧的叫内照壁。

白族民居照壁位置比较特殊,一般建在大门一侧且正对正房,权且称之为正照壁。

外照壁附属在大门里面山墙上的影壁叫内影壁,也叫“座墙影壁”、“倚墙影壁”。

附属建在院内垂花门两侧的院墙,也是内影壁;附属于大门并建在门两侧的叫外影壁。

座墙影壁3、照壁的作用全面,影壁的作用有限。

二者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发挥作用上的区别。

影壁的作用更多是装饰性、文化性,而照壁的作用则是综合性的。

如:可以满足祈吉避邪求平安的心理需要。

古时,传说住宅的门前会有鬼魂经过,而鬼魂只走直线,不会拐弯,于是便在院门口修起一堵墙来,这样可以将鬼魂阻挡在门外。

建造照壁可以得到心理安慰。

山西大院中的照壁文化

山西大院中的照壁文化

山西大院中的照壁文化
展开全文
照壁是传统四合院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美化院落的作用。

一直到现在,不少北方的民居院落中仍旧会建一个照壁,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这种传统形式的肯定。

我国现存最著名的照壁是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分别坐落在山西大同、北京北海和北京故宫。

这三座九龙壁都是中国明清时代的珍贵建筑,都建在院落的前面,既是整个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显示了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

照壁的发展与演变,与山西的晋商文化息息相关。

现存山西多座大院内,都建有精美绝伦的照壁。

山西晋商雄厚的财力让砖雕匠师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使更多的民间匠人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照壁。

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不忘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建造一个好的归宿,于是各家大院欣然而起,不管是名噪一时的乔家大院,还是颇有威名的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和常家庄园.......每一个大院都刻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讲述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这几座晋商大院深邃富丽,不仅将汉族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精华,同时,它也是晋商五百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而带有精美砖雕的照壁也是这些晋商大院内不可多得的风景。

山西大院内的照壁做工奢侈,图案精美,气势恢宏,堪称经典。

其中,尤以王家大院内的透雕照壁——鲤鱼跳龙门最为震撼。

【民俗】一看照壁,便知姓氏——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姓氏文化

【民俗】一看照壁,便知姓氏——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姓氏文化

【民俗】一看照壁,便知姓氏——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姓氏文化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部分,历史久远,久传不衰。

照壁又称‘影壁’,‘影壁’二字由‘隐避’变换而来,在门内为‘隐’,门外为‘避’。

在古代,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

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

另一说法为照壁是受到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称“影壁”或“屏风墙”。

是中国古代院落大门内(或大门前)的一种屏障,其建筑材料包括砖、木、石等不同的类型。

大理白族著名学者杜乙简题写的喜洲董家大院照壁‘大理神韵’,现为旅游景点中国的影壁至迟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时期就有了。

据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在陕西省的西周一建筑遗址中,有一座影壁残迹,东西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影壁。

影壁的设置在中国古代是分成等级的。

据古代西周礼制规定,只有宫殿、诸侯宝那、寺庙建筑等方可建筑影壁。

它作为一组建筑物的屏障,故又称“屏”。

行人路过,因此不能窥见院内,如乘车、轿来访,客人也可在影壁前稍停,整理衣冠,然后入院拜访主人。

至于一般民房的影壁,大多都是明代以后才有的。

背山靠海照壁题书“苍洱毓秀”白族建筑中的照壁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重新塑造出本民族特点的照壁文化,并成为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走进白族村寨,进入白族人家,人们会发现白族照壁除了外观优美、造型精致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只要看到写在照壁上的题字,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姓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白族照壁的姓氏文化吧▼赵姓一般题书“琴鹤家风”杨姓题书‘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张姓题书“张公百忍”(或“百忍家声”)李姓题书“青莲遗风”(或“诗酒家声”“陇西世第”)王姓题书“三槐及第”何姓题书“水部家声”(或“山高之亭”“瑞蔼卢江”)杜姓题书“工部家声”施姓题书“文带家声”(或“石渠世泽”)高姓题书“龙翔凤裳”(或“龙凤呈祥”)尹姓人家‘尹浴渊源’苏姓题“赤壁家声”姜姓题书“钓渭家风”许姓题书“太岳寂声”代姓题书“注礼家声”尹姓题书“莘野遗风”(或“耕读传家”)董姓题书“南诏宰辅”(或“九隆后裔”)段姓题书“持苟家声”(或“京兆世第”)倪姓在照壁上书“邾封鲁绪”取“世承鲁绪、系衍邾封”之意白族人家根据院落的方位,院落之东的照壁一般题书“紫气东来”,南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背山靠海者题书“苍洱毓秀”,仕宦人家多题书“科甲联芳”,“世人书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