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解析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
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 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 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 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是山西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采用石头修筑,洞穴形状,集居和生产于一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石头窑洞已经废弃或面临拆除的命运。
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传统建筑,需要进行修缮设计。
修缮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石头窑洞的原始风貌。
石头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修缮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不改变其基本形态和特点。
修缮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修复石头墙体、木构件等原有的建筑要素,使其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修缮设计应注重提升石头窑洞的功能和舒适性。
传统石头窑洞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可以进行一定的功能改造,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室内空间的重新划分和布局,增加卫生间、厨房等现代设施。
加强保温和隔音等措施,提升居住的舒适性。
修缮设计应注重石头窑洞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石头窑洞多建在山区或农村,自然环境优美。
修缮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可以设置庭院、花园等,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增强居住环境的美感和舒适度。
修缮设计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石头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修缮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以弘扬传统文化。
也可以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石头窑洞。
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应注重保护原始风貌、提升功能和舒适性、融入自然环境,同时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只有在多方面的考虑和综合平衡下,才能实现石头窑洞修缮设计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修缮设计,能够保护和传承山西传统民居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特别的居住体验。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因其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而闻名于世。
这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建筑艺术的珍品。
本文将就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作一综合评析。
一、建筑特点1.1 结构布局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结构布局多呈“四合五天”、“四合六院”等形式。
“四合五天”是指四面围合、中部为天井,房屋分布在围合之中;“四合六院”则是指四边为围墙,中部为中院,分布有六个小院。
这种布局既能满足家庭生活对私密性的要求,又具备一定的通风采光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人文关怀。
1.2 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瓦砾为覆盖,多为典型的仿木结构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木结构的“挑檐飞檐”和“斗拱”结构。
这些建筑在雨雪天气中可以有效地排水防潮,适应了山西省的气候特点。
1.3 装饰手法在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中,装饰手法的运用十分讲究,主要表现为雕刻、彩绘、砖雕、窗棂等。
这些装饰手法在保持建筑整体风貌的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韵味。
山西的窗棂也十分有特色,多为木质或砖石制作,造型精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二、装饰艺术2.1 木雕木雕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装饰艺术中最为精湛的一种形式。
木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大多采用木雕工艺,这些木雕包括了房梁、门楣、窗棂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题材以花草鸟虫、人物题材为主,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地木工匠人的高超技艺。
2.2 彩绘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彩绘艺术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墙面、梁柱、门窗都被精美的彩绘所点缀,这些彩绘主题多为吉祥图案、古代传说、人物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彩绘艺术通过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为建筑增添了不少活力和韵味。
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砖雕装饰也颇具特色。
砖雕从屋檐到地面,从门窗到庭院,无处不在,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功底。
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房、 厢房 、 门房各 3间 , 较大宅也有 5间 。一般 山西大户人家宅院
山西的民居从 北到南 , 太原 民居、 太谷 民居 、 平遥 民居 、 师家 沟 民居 、 丁村 民居 、 刘氏 民居 、 新疆 民居 、 芮城 民居 等等 , 都是具 有代表性 的民居 , 对研究 古代 历史 、 文化 以及 民俗 民风 、 教信 宗
甚强 , 游人至此 , 无不驻足感叹。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 , 中 是 华 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 ,现在 已成为新 的经济文化的载体—— 晋商文化博物馆 。
乔家 、 家以及 曹家都 曾走 过西 口, 渠 塞外 的风沙磨炼 了他们 不甘贫穷 的意志与毅力 , 们用 自己饱含着汗水 的业绩 , 他 衣锦荣 归之后 , 给后人 留下 了这些 雕梁 画栋 的宅院 , 和古 色古 香 、 风韵 犹存 、 布城 乡、 以千计的庭院建筑 , 遍 数 而且给建筑学 、 晋商文化 的教学与研究提供 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一
大院 , 是清末 民初 显赫一时的名 门望族 、 商渠 源浈的宅 院。渠 晋 家大 院占地 53 7m , 8幢大 院 ,9幢小 院 ,4 1 共 1 2 0问房屋 , 迈人 大门 , 一连五进 , 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 的“ 十一彩” 牌楼 , 戏 台院 , 杆院 , 栏 木雕 、 雕 、 砖 石雕 , 或圆雕 、 浮雕 , 多处镂空 , 立体感
定程度上揭示 出不 同民族在 不 同时代 和不 同环境 中生存 、 发 展的规律 , 也反 映 了当时 、 当地 的经济 、 文化 、 生产 、 生活 、 伦理 、
习俗 、 宗教信仰 以及哲学 、 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 。因此 , 传统 民 居建筑既有重要 的历史 、 文化科学价值 , 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和技 术参考价值 , 从来都是建筑历史研究 中的重大课题 。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位于华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色而备受世人称赞。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主要包括了山西府第、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既反映了明清时代山西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居了。
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其建筑风格、布局和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智慧。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了青砖黑瓦的传统古建筑材料,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古朴、粗犷,讲究线条的简练和形式的对称,给人一种宁静、端庄的美感。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结构安排合理。
庭院式的建筑格局是平遥民居的典型特征,它将主体建筑、耳房、墙面、庭院融为一体,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建筑格局规整、采光通风良好,适宜居住和生活。
在四合院中,前后左右呈四面封闭的构造保证了家庭成员的私密生活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团聚。
四合院的庭院部分则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四季如春,适宜居住。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宗祠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
宗祠是中国古代宗族信仰的场所,也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建筑风格和风格更显雄伟壮观、神圣肃穆。
山西的宗祠建筑多数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多样,有的是仿古宫殿式的建筑,有的是仿园林式的建筑,还有的是仿佛寺式的建筑,但宗祠建筑无论风格如何变化,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明清时代的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赏析。
首先是山西民居的地理特点。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在明清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了政治经济中心,相应地也催生了众多的豪门世家。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严谨。
一般而言,民居的庭院前后有序,前院作为接待客人、开展商业交易的地方,一般比较宽敞;中院用于堆放柴草、作物等物品;后院为家庭居住的地方,包括主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
其次是山西民居的建筑特点。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以“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为主,即四边有墙围合的中空庭院,中心是一个天井。
四合院一般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功能,比如前院是进出客人的地方,后院是家庭起居的地方。
四合院的建筑构造精细,因而充满了一种庄重、古朴的气息。
山西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非常讲究。
山西盛产青砖和灰瓦,因此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青砖和灰瓦。
青砖砌筑的墙体厚实坚固,能耐受酷暑和严寒;灰瓦则具有出色的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山西常见的大风和降雨。
这些建筑材料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于修缮,因此成为山西民居常用的建材。
山西民居在装饰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山西豪门世家常以民居装饰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他们常常在民居中雕刻精美的门楣、窗户和梁柱等,这些木雕和石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影响了后来的传统建筑风格。
山西的民居也常常使用彩绘和窗花等来装饰外墙和室内,使整个民居更加华丽和精致。
山西民居的设计理念也十分独特。
在明清时期,山西的民居设计除了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外,还非常讲究功能分区,比如前院一般用于商业交流,中院则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后院则是家庭起居和休闲的地方。
这种设计理念的表现就是使整个民居既能满足家庭居住的需求,又能顺应时代潮流。
浅谈山西民居PPT课件
地理位置
• 位于山西中部,地处汾 河冲积平原与山地相交 地带,西距汾河约6公里, 中都河分两支绕过城南 和城东而注入汾河。
• 远方有麓台山和超山
乔家大院还有更
迷人处,那就是随
处可见的精致的板
绘工艺和巧夺天工 .
11
山西平遥古城
.
12
山西省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莫过于平 遥古城,这座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 “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 国唯一以一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 成功的古县城。环绕古城的城墙还是中国现 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
.
16
城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四 门大街为主干组成不规则 方格网系统。
其中南大街在明代是主 要的商业街道,在清代由 于票号的出现,金融中心 转向西大街。
大街约宽10m,小街 3~4m,小巷不足2m。
南大街和东大街的交汇 处附近设置市楼。
城周边道路
干字形商业街
.
主动脉道路道路
17
县衙及察院等行政 中心位于城中偏南。
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
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
呈喇叭形。常见的单间窑洞宽3.5米左右,
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结构、带门和
格子窗的外壁。内部墙面上抹泥、熟石灰
或掺石灰的泥,还可以贴纸和窗花进一步
装饰。窑洞前的地面平整后,在周围围以
土墙。
.
5
窑洞的修建,庄面
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
山西民居文化的特点
1. 山西民居文化的特点?
2. 山西山区村庄的形成是怎样的?
1.平遥特点:
平遥普通的居民住宅较大,用料讲究。住宅平面 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 称,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目 “字型基本形式。院落间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 作为分隔。 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 窑洞。平遥民居的外墙都用砖砌,对外不开窗户,外 观坚实雄壮,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院子里地面均用 砖满铺,没有泥土,便于清扫。平遥民居内外装饰华 丽,有木雕精细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曲替都有花 饰,都有一定的样式。沿街巷的宅门都特别讲究,门 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不等 长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 大门门扇上有门匾的,还立有上马石、栓马柱,石雕 精美,反映出当时这些人家住户的富庶。它也体现了 当地居民的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角 色。
谷的 山 窑,窗按保人里种 山 。方部
物平 西 洞它。上持家面是 西 式、
。房 西 冬本另一原在把在 北 大西
。北 暖不一些来墙墙土部 体北
在部 夏是种门的壁壁山, 可部
房主 凉窑是框样上整上主 以、
顶要 的洞用或貌铺平向要 分中
上是 特,砖用。上、里是 为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用 但石砖再一摸挖窑 几农
转
洞
山西村落
选定具体的动土时间。乔迁进 入新房时,要贴对联、放炮, 以示庆贺,迁居时,往往要请 贺喜的人来吃饭,并且要放炮, 并且贴上一些适合迁居时的吉 祥对联。
结论与评价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山西的人文地
理有了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非常简 朴,住宅带有一些封建文化色彩,山 西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许多 名人都出身在山西,山西今天的光辉 成就不是天地之造化,而是山西人们 用自己的汗水和自己的智慧筑成的。
民居艺术论文
浅谈山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山西民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例如著名的乔家大院,就是山西民居的主要代表。
山西民居的建筑依靠独特的地理,经济,政治等条件,对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山西民居代表了山西独特的地域特色,体现出由黄土高原的特定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特定建筑形态。
山西冬天严寒,所以防寒与保暖是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
院落布局坐北朝南,向南的窗户开口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照,有利于冬季取暖。
由于山西风沙较多,平原土地少,所以院落较窄,以便抵御风沙,又能节省土地资源。
山西民居主要分梁架式和窑洞式,窑洞式主要分布在黄土层较厚,气候干燥的区域,节省建筑材料,施工简单方便,冬暖夏凉,经济实用。
梁架式的坡顶上又一个空气隔离层,夏天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冬天可以抵御寒冷的空气,外墙和屋顶都比较厚重,满足山西人民保暖的需求。
山西民居的院落基础构架多为长方形,平面布局以合院形式为主,形式多样,主要有串联型,并联型。
串联型通过院落的串联扩展成几进院落,并通过轴线上院落尺度比例表达了建筑空间的主次关系和内外关系,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并联型通过院落的并联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体,同年各国各个院落尺度,比例和建筑形制体量的差异形成对比,暗示院落的主从关系。
像乔家大院这样的大型宅院群体组合,既有院落的并联又有院落的串联,空间层次丰富。
山西传统民居虽以合院为主,但其组合形式都与北京四合院,南方四合院都不同,独具特色。
山西民居合院主要有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主要分布在山西的晋东南地区,一般大门居中,大门对面设有照壁和左右厢房各3间,堂房位于横向的中央,多为3间或5间,堂房不住人,用于祭祀和储存粮食。
堂房后设有后院,厕所设在西南角。
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分布在晋中地区,大门可以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区别在于有无门屋,大门临街的一面设影壁,前院与内院以中门院墙隔开,前院外人可入,内院非请莫入。
前院较浅,用作门房,客房,客厅。
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二、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格式
山西明清时期的城镇较多的采用棋盘式的格式,民居建筑 多采用四合院,集中设在街坊内,院落一进到三进,也有带偏院 的,或纵横拼接成多重院落。各户之间并列布置,互不干扰。太 谷、平遥等地,在封建社会后期因商业、金融业的发达而繁荣起 来,而这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对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引起根本性 的变化,当然也不会突破一般封建城镇的格局。 山西民居村落的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地势 平坦的地区较多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布局紧凑、整齐。山区、 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民居建筑多应地势而建,大多集中布置在山 或坡的阳面,形成台阶式的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定。
’民族文化研究
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张俊伟’粱涛2 (河北石家庄东方美术学院050700) 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 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几种窑洞, 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 2.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 明清时商业繁盛,富人很多,因此在木构架外围多砌有厚重 砖墙,房舍多高大,形成森严气势。有用木构架作承重结构的住 宅,也有用砖墙代替柱子作承重构件。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 山西民居青瓦苫背坡顶屋面厚重、荷载较大的特点。 平面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诸多由大门倒座、 过厅或垂花门,正w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 倒座山墙齐平。故形成较窄长院落。较大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 成。院子入口结合在倒座中,多在中央辟门,显示官署建筑的特 点。也有将门设于院的东南角的。较小规模的院落多用三三制, 即正房、厢房、倒座都是三间构成的四合院。 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 以砖石独立结构与木构架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的构造体系。砖石 独立结构实际上是砖石窑洞。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构架插廊或窑洞 顶部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系。其窑洞 冬颐夏凉的特点与优美的木构架建筑体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舒适 优美的居住环境。这种体系以平遥的建筑形式较为典型。 摘要:民居作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表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
山西民居类型
山西民居类型
山西民居的类型主要包括窑洞式、木构架结构体系和砖木混合结构体系。
这些类型并非单独存在,而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和融合。
1. 窑洞式民居:在山西,无论山区还是平原地区,洞穴分布非常广泛。
窑洞主要在黄土高原挖进去的洞穴,尤其是在山区,通常是一明两暗的结构。
另一种是用砖砌石砌成的窑洞,分为全砖、全石、全土坯和砖石混合坯几种,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分布。
2. 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使用木结构或砖做承重结构,在木架结构外围多砌有厚重的砖墙,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屋面厚重载荷较大的特点。
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
3. 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以砖石独立结构(砖石窑洞)与木架结构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结构插廊或窑洞顶部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民居,如晋西窑洞和晋北窑洞。
晋西窑洞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区,这里的居民普遍贫困,因此选择经济实用的土窑洞为生活形式。
晋北窑洞则是另一种选择,它更适应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资源条件。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的类型丰富多样,既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也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浅谈山西民居PPT课件
原型,有“龟城”之
称。街道格局为“土”
字形,建筑布局则遵
从八卦的方位,体现
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
理念和形制分布。城
内外有各类遗址、古
建筑300多处,有保
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
4000座,街道商铺都
体现历史原貌,被称
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 .
19
小结:
• 在山西民居中,不论是窑洞还是砖瓦房, 都还具有另外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土炕与 炕围。
窑洞的起源: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 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 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 要形式。
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
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
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
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
寇戎过。”
.
4
窑洞主要特点:
南门内大街上建市 楼称“金井楼”,是全 市商业中心。这种弃钟 鼓楼而设市楼的做法为 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 个个案,与该城曾为明 清金融中心有关。
儒学、文庙、城隍 庙分布于县前东侧,武 庙在西侧,仓库与驿站 靠近东门。山川、社稷、 邑厉三坛分别在城外东 南、西北、东北三方。
.
18
平遥目前基本保
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
.
16
城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四 门大街为主干组成不规则 方格网系统。
其中南大街在明代是主 要的商业街道,在清代由 于票号的出现,金融中心 转向西大街。
大街约宽10m,小街 3~4m,小巷不足2m。
南大街和东大街的交汇 处附近设置市楼。
城周边道路
干字形商业街
.
主动脉道路道路
17
县衙及察院等行政 中心位于城中偏南。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一、引言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独特的民居建筑也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山西民居建筑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山西民居建筑的独特文化价值,本文进行了专业调研和分析,探讨如何对山西民居建筑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背景山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与特色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许多传统的山西民居建筑面临着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山西民居建筑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其功能的升级与改造。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搜集、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以全面了解山西民居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山西民居建筑进行系统地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升级改造方案。
四、分析现状在山西地区,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面临着多种问题,如结构老化、功能单一、保护意识淡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本身的传统价值,也限制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对山西民居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发展中去。
五、升级改造方案1.结构加固与改造:对于存在结构老化问题的建筑,可以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震抗风等能力。
2.功能拓展与提升:在保留建筑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功能,如咖啡厅、书店等,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参观和体验。
3.环境美化与景观设计:通过优化周边环境和景观设计,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民居建筑空间,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保护意识提升:加强对山西民居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
山西传统民居的石头窑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住宅形式,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缮传统的石头窑洞,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缮设计,以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首先,对石头窑洞进行全面的勘测,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状况。
通过勘测,可以确定石头窑洞的主要问题,如房屋结构、水电设施、根基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修缮方案,包括房屋的加固、改造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改进。
其次,在修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环境要求。
山西石头窑洞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如气候、地质、人文、社会等,设计师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修缮设计方案的实效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保留传统文化的衔接,保护石头窑洞的文化内涵。
再次,对于石头窑洞的材料选择和工艺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注意选择环保、可重复利用等性质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工艺处理方面,需要注意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性,以保证修缮效果。
最后,修缮之后的石头窑洞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
在维护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注重对房屋进行防盗和防火的措施,如加装电子警铃和安装灭火器等。
同时,在平时的使用和维护中,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等方面,将石头窑洞永久地保留下来。
总之,石头窑洞是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缮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保证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以实现有效的保护和维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 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 呈喇叭形。常见的单间窑洞宽3.5米左右, 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结构、带门和 格子窗的外壁。内部墙面上抹泥、熟石灰 或掺石灰的泥,还可以贴纸和窗花进一步 装饰。窑洞前的地面平整后,在周围围以 土墙。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 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 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 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 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 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 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 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 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 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 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 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 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 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 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 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 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 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 避阴就阳。
城周边道路
干字形商业街
主动脉道路道路
县衙及察院等行政 中心位于城中偏南。 南门内大街上建市 楼称“金井楼”,是全 市商业中心。这种弃钟 鼓楼而设市楼的做法为 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 个个案,与该城曾为明 清金融中心有关。 儒学、文庙、城隍 庙分布于县前东侧,武 庙在西侧,仓库与驿站 靠近东门。山川、社稷、 邑厉三坛分别在城外东 南、西北、东北三方。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属于全封闭式的城 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积达4175平方米。乔家大院全院 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 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 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 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小组成员:杨晨、黄康明、赵宸、徐建欣
简介:
•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 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
• 山西民居中,最有特色的当首推窑洞,这 是一种颇有古风的居住形式。 • 山西民居另一特色就是砖瓦四合院,大多 存在于汾河平原。
山西特色建筑——窑洞
挖掘土窑作为居室,是一种穴居形式,其渊源十分 古老,《礼记· 礼运》说:“昔者先王宋有宫室,冬 则居营窟,夏则居(木曾)巢。”《孟子· 滕文公下》 也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 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里所 说的“营窟”,就是挖成的穴居住室,它是古人类 在学会构筑地面上的土木结构的房屋之前所住的居 室。
• 在山西民居中,不论是窑洞还是砖瓦房, 都还具有另外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土炕与 炕围。 • 山西民居的特色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分,它显示出历史上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 中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也洋溢着浓郁的 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
•
城门六个:东西各 二(太和门、亲翰 门,永定门、凤仪 门),南北各一, 门内均有瓮城。 瓮城外城门均朝南 开,与二道城门成 直角,便于对来犯 之敌进行瓮中捉鳖 式攻击。 下东门瓮城两道城 门呈直线。
城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四 门大街为主干组成不规则 方格网系统。 其中南大街在明代是主 要的商业街道,在清代由 于票号的出现,金融中心 转向西大街。 大街约宽10m,小街 3~4m,小巷不足2m。 南大街和东大街的交汇 处附近设置市楼。
进入乔家院大门 是一条长80米笔直 的石铺甬道,把六 个大院分为南北两 排,甬道两侧靠墙 有护坡。西尽头处 是乔家祠堂,与大 门遥相对应。大院 有主楼四座,门楼、 更楼、眺阁六座。 各院房顶上有走道 相通,用于巡更护 院。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 的叫法,北面三个大 院,从东往西依次叫 老院、西北院、书房 院。南面三个大院依 次为东南院、西南院、 新院。 乔家大院还有更 迷人处,那就是随处 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 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 石雕和砖雕艺术,雕 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 寓意。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 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 型,有“龟城”之称。 街道格局为“土”字 形,建筑布局则遵从 八卦的方位,体现了 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 念和形制分布。城内 外有各类遗址、古建 筑300多处,有保存完 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 座,街道商铺都体现 历史原貌,被称作研 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 样本。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山西特色建筑——砖瓦四合院
山西四合院的产生
山西的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 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 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 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 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 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 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 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 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 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 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 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 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 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 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 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 顶”。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 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 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 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 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 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
地理位置
•
位于山西中部,地处汾 河冲积平原与山地相交 地带,西距汾河约6公里, 中都河分两支绕过城南 和城东而注入汾河。
•
远方有麓台山和超山
城市地位
• 地方行政中心 府、县城
城市特点
城的平面成方形,南城墙 随中都河走向调整作屈曲状。 城墙周长6.9公里 (6162.68m),占地约3平方 公里。四角建角楼,东南角另 建一座魁星楼,地台(楼)71 座,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 3000弟子和72贤人。 龟城 全城坐北朝南,偏东15度,顺 应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限度的 保证阳光照射。 城市迎山接水,后有“龟前戏 水,山水朝阳,城之攸间,依 山为胜”之说。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省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莫过于平遥古城,这座 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 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 前我国唯一以一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 古县城。环绕古城的城墙还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 城墙之一。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走进这座曾经富 丽繁华的古城,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熏陶的气息。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是在平遥 诞生的,“日升昌”所处的这条街后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华尔街”。 古城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城墙、 衙门、寺庙、道观、钱庄、镖局、当铺等应有尽有,同 时这些古建筑还各自伴随着不少流传下来的有趣的民间 故事。
窑洞的起源: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 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 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 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 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 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
窑洞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