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借款人虚假验资
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情况及对策
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情况及对策以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情况及对策为标题在现实生活中,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行为时有发生,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骗取财政资金和信用贷款两个方面,探讨相关情况以及对策。
一、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1. 假冒单位或个人:骗子通过冒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形式,编造各种借口,进行虚假财政资金申请,以此牟取私利。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核与管理,加强对单位和个人身份的核实,建立完善的申请机制和审查制度,提高审核的严格性,确保资金的合法使用。
2. 虚假项目投资:骗子通过虚构的项目,夸大项目效益,吸引投资者,骗取财政资金。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项目的审查与监管,建立健全的项目评估机制,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二、骗取信用贷款的情况1. 虚假资产抵押:骗子伪造虚假资产证明文件,通过抵押虚假资产来获得信用贷款。
对策: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资产的核实,建立完善的贷款审批流程,加强对资产证明文件的真实性的审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2. 信用信息造假:骗子通过篡改个人信用记录、提供虚假收入证明等手段,获取信用贷款。
对策: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核实,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确保客户的信用记录真实可靠,同时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的行为定义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威慑力。
2. 加强监管与审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财政资金和信用贷款的监管与审查,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资金和贷款的安全性。
3. 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行为的风险认知,增强防范意识。
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骗取财政资金、信用贷款等违法行为。
如何预防贷款欺诈行为
如何预防贷款欺诈行为贷款欺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防贷款欺诈行为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探讨如何预防贷款欺诈行为,以保护自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一、加强贷款审查贷款审查是防范贷款欺诈的第一道防线。
金融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审查标准,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核实借款人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如联系借款人的雇主确认收入情况,查验抵押物的真实价值等。
审查过程应规范化、透明化,确保每个借款申请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
二、加强借款人教育借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教育,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借款人应了解贷款的基本知识和流程,明确自己的还款能力,并对贷款合同的条款和细则进行充分的了解。
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理性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防范贷款欺诈的风险。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贷款欺诈往往涉及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借款人也要增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
在网络贷款时,要选择正规的、有良好信誉的平台,并注意保持个人账号的安全。
四、加强执法和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贷款市场的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贷款欺诈行为。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要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各项规则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兴贷款模式的引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
五、加强社会宣传与合作预防贷款欺诈行为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媒体应加大对贷款欺诈案例的曝光力度,提高公众对贷款欺诈的认识和警惕。
同时,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开展与相关行业、机构的合作,共同防范贷款欺诈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贷款欺诈行为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贷款审查、借款人教育、信息安全保障、执法和监管、社会宣传与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贷款欺诈行为的发生,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贷款诈骗如何防范措施
贷款诈骗如何防范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骗局花样繁多,而且“与时俱进”,稍不注意就容易掉进骗子设好的陷阱里,损失了钱财。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贷款诈骗防范措施。
贷款诈骗防范措施(一)个人小额借贷,尽可能选择正规银行途径贷款。
若不符合贷款条件而选择民间借贷的,应到正规的信贷公司、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实地洽谈贷款事宜,不可盲目轻信手机或互联网信息;(二)条件过于宽松的低息无抵押贷款,往往暗藏玄机,款未贷到手需先支付利息,极有可能是骗局,贷款人需谨慎行事;(三)对自称是某某银行工作人员和银行办公电话的,要尽可能回访核对,核实其真伪;(四)一旦上当受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贷款诈骗的特点(一)以虚假的信贷公司、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名义,或假冒某信贷公司、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名义对外发布假信息;(二)以提供小额、低息、无抵押贷款为诱饵;(三)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四)利用贷款人贷款心切的心理,以先行收取利息等手段设局进行诈骗;(五)用假身份证或盗用他人身份资料进行诈骗。
(六)贷款前收取手续费用及利息费用;(七)在工商部门的网站上无法查得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八)承诺可以全国各城市放款;(九)自称与银行合作放款,但与银行沟通后实际无此合作客户;(十)要求客户汇钱至个人银行帐户;(十一)利息和手续费还可以讨价还价。
银行卡诈骗方法1.冒充银行客服,骗取验证码这是骗子的常见手法,以“信用卡冻结”、“提供信用卡额度”等幌子,向用户索取验证码。
一旦用户将验证码告知,其信用卡就可能被盗刷。
支招: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一定要妥善保管,不可泄露给他人。
银行客服是绝不会索取验证码的。
2.发送包含钓鱼网站的链接不法分子仿冒银行网站,通过伪基站短信群发的方式向区域内的用户发送。
如果用户误以为是银行网页,点开后不法分子就可获取你的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导致银行卡内资金被转走。
支招:仔细甄别短信中的网站链接,是否为银行网站链接。
对借款人的限制条例
对借款人的限制条例
①借款人不得同时向同一辖区的贷款人的不同分支机构分别借款。
②告知义务。
借款人不得向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生产经营的情况,以防止借款人利用虚假的生产经营资料借得与自己的偿还能力不相称的借款,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③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的投资,除了国家另有规定的少数情况之外,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企业法和企业登记制度都明确规定,当事人成立公司或其他企业(包括作为公司企业的股东),必须要有法定最低限额的注册资金,在登记时,这些资金须附上有关银行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
④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方面进行投机性的经营活动。
⑤除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之外。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业务;依法取得房地产经营业务资格的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
⑥借款人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贷谋取非法收入,《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不得作为中间商在原贷款价格(利率)上再加价转让,抬高融资市场利率,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⑦借款人不得违反国家外?[管理的规定,使用外汇贷款,在我国的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前,国家仍然要对外汇资金实行监管及对从业(外汇)机构进行资格限制,用来保证国家外汇资金流向有序和安全。
信贷业务中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
风险点: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2、借款时借款人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过年检或身份证明过期;3、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4、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防控措施: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案例分析:借款人夫妇俩人经常到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上学,父母以孩子名义在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法院以借款人虽满16周岁,但在家上学,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为由驳回诉讼请求;风险点: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顶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自己亲友来贷款时,因对象不符合条件,不能按正常手续办理贷款;经过有贷款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同意,以其名义申请贷款,交由亲友使用的行为;搭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因自己或亲友要使用贷款,但又无法贷出时,在正常贷款户贷款时,要求贷款者多申请一部分贷款,将多贷出的部分借自己或亲友使用的行为;盗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人或单位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其名义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假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假人名或单位进行贷款,然后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防控措施:1、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信贷员实行A、B制;2、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3、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案例分析:1、顶名:某信贷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以村民王某、张某等人名义贷款36万元,为其亲属买车搞个体运输;2、搭名:某信贷员在某贷户申请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多申请10万元,自己亲属使用;3、盗名:某信贷人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使用已搬迁、死亡的农户冯某、韩某、张某名义贷款9万元,为自己养猪使用;4、假名:某信用社主任采取编造假名,私刻名章,伪造假身份证件等手段,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发放贷款50万元,为自己使用;风险点: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单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2、最大十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0%;防控措施:1、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2、采取社团放款的方式降低比例;案例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信用社对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280万元,贷款手续齐全,但是该联社资本金净额为2,700万元,该笔贷款的发放超过了资本金的10%,违反了单户大额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10%的监管比例要求;风险点:对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消耗资源型行业以及五小企业发放贷款,如遇国家政策调整,企业易发生关停、倒闭,导致贷款无法收回;风险表现:对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消耗资源型行业以及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国家限控行业发放贷款;防控措施:1、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为国家限控行业;2、借款用途是否用于限控行业;3、实地调查,核实提供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的真伪;案例分析:信用社向某小水泥厂发放贷款50万元,由于该水泥厂污染严重,被有关部门责令关停,贷款到期后无法收回,形成风险;风险点:1、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物权属不清、难变现、不易保管;2、超规定抵押率放款;3、未按规定登记和办理他项产权证明会出现抵押无效;风险表现及识别:1、担保法、物权法中禁止抵质押的财产进行抵质押发放贷款;2、抵质押物不符合易保管、易变现的条件;3、抵质押登记期限与抵质押合同期限不一致;4、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明显不一致;5、定期存单质押的贷款到期日超过存单到期日;6、低保对象房产作为抵押的贷款;7、农民耕地抵押的贷款;8、农民宅基地、农民住宅等小产权抵押的贷款;9、未成年人的财产抵质押;防控措施:1、在办理抵质押贷款时严格按照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发放贷款;2、执行二人以上现象调查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并全程参与办理抵质押登记、止付手续;案例分析:某信用社向客户发放贷款100万元,用商业用房抵押,但是没有到房屋产权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其抵押房产被借款人私自变卖,贷款无法收回;风险点:借款人还款意愿不强,给贷款清收带来难度、增加清收费用等;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或担保人采取搬迁、拖延、长期外出等形式故意躲避债务清偿责任;2、借款人或担保人采取破产、倒闭、重组等形式逃避清偿责任;3、借款人有意转移资金、逃债、赖债、贷款到期,有钱不予偿还;防控措施:1、到工商部门核查企业的登记记录、年检记录及其他相关信息;2、向员工和客户了解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品行状况;3、查询央行征信系统和信用社的信用往来记录,查看有无不良记录;4、向社区、村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或人员调查有无劣迹;案例分析:某公司信用社申请贷款100万元,经调查该公司经营正常、抵押物足值,信用社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发现该公司有在其他金融机构有到期贷款未还的不良记录,信用社据此没有向该公司发放贷款,避免了信贷风险;风险点:对现金流量不充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导致贷款逾期形成不良或依靠第二还款来源实现债权;风险表现及识别: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量过小;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过大;3、依靠筹资维持生产经营;防控措施:1、重点调查借款人产商品销售是否正常,对销售收入采取定期结算或不定期结算的要作深层了解,查看应收账款是否过大;2、调查借款人投资活动现金投入是否过大,导致流动资金逐步减少;3、借款人有无股东抽走投资行为;案例分析:某信用社向某公司贷款8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信用社认为该企业经营正常,抵押物足值,就向该企业投放了贷款;但是核查该公司现金流量表,该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26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万元,该公司现金流量为负值,且固定资产投入过大,贷款到期很可能还款来源不充足;风险点:发放贷款时工作人员向客户吃、拿、卡、要,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影响客户按期偿还贷款,甚至拒绝偿还,滋生信贷人员犯罪;风险表现及识别:借发放贷款之际,索要、收受客户礼金,发放不符合贷款条件贷款,或提高贷款授信额度;防控措施:1、严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制度;2、加强信贷业务的宣传,实行阳光放贷;3、建立健全信贷人员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案例分析:某信贷员在办客户贷款过程中,收受客户好处,为客户违规办理贷款,擅自提高客户的授信额度,超出客户承债能力;由于经营亏损,造成贷款无法收回;风险点:1、借款人不到柜台领款可能出现冒名贷款或债务不清,影响到期回收;2、可能出现贷款被截留、转借他人、偿还其他贷款或个人欠款;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贷款由其他人代取;2、信用社内勤未按规定审查;3、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亲自到信用社还款,而交给信用社信贷人员代替偿还;防控措施:1、严格执行贷款柜台领取和还款制度;2、加强对客户贷款、还款等规章制度的宣传、引导和风险提示;案例分析:贷户甲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贷款到期前将贷款本息交给包片信贷员,信贷员没有归还贷款而是私自将贷款转借给农户乙使用,现在农户乙下落不明,贷款没有归还;风险点:1、恶化信用环境;2、导致信贷业务经营信息失真,虚假盈利;3、掩盖信贷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回收计划,采取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等方式,赢取政绩;2、为掩盖已经形成的信贷风险,采取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等方式蒙骗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防控措施:1、调阅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看是否存在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的违规行为;2、到户核对,了解贷户的还款及贷款情况,看是否存在以贷还贷、以贷还息或变相转贷行为;3、按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4、对经营正常、担保合法有效的贷款,应采取展期或实行贷款重组,完善手续,化解风险;5、查看是否存在贷款约期不合理的情况;案例分析:信用社向张某发放贷款3万元,其中用于偿还张某妻子名下贷款本金2万元,利息2千元;风险点:对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可能会出现冒名贷款、虚假抵押担保贷款、借款人或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条件等问题,导致信贷资金形成风险或损失;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符合规定,如借款人或担保人提供虚假的身份证明;2、借款人或担保人提供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他项权利证明、财务资料、股份制企业章程、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及虚假的婚姻证明;防控措施:1、营业单位应该设立身份证识别仪;2、同借款人或抵押人全程办理抵押担保的有关事项;3、到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验证其资料的真伪;案例分析:信用社向个体户李某发放贷款10万元,贷款方式为房产抵押,信贷员未一同到房产部门办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发现该房产早已变卖,他项权证为伪造,贷款出现风险;风险点:发放多户贷一户用贷款,可能出现超承债能力贷款或借款人以非本人用款为由拒绝或拖延还款,使贷款形成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农户符合贷款条件,但事实上没有资金需求;2、贷款额度超出经营项目资金和贷款用途的需求;3、贷款用途和经营项目不符;防控措施:1、对贷款转借他人的,除按规定加罚利息之外,给予相应信贷制裁;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法律意识、风险理念和维权意识;案例分析:信用社向村民邓某等18名农户发放联保贷款50万元,农户贷出后转借给陈某购汽车搞运输,汽车肇事报废,损失较大,无力偿还贷款,贷款形成风险;风险点:发放超权限贷款或化整为零变相超权限贷款,无法使上级信贷管理部门正确判断、识别和计量信贷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超过上级联社规定的审批权限发放贷款;2、以企业的股东或以家庭成员等相关的人员分别贷款;3、关联企业贷款;防控措施:1、严格按照贷款的审批权限的相关规定办理业务;2、调阅信贷档案、贷后检查,看是否为一人使用贷款;案例分析:信用社向某公司三位股东分别发放贷款20万元,60万元贷款全部用于公司购买原料,联社规定信用社审批权限20万元,属于变相超权限发放贷款;风险点:1、收回手续不齐全;2、资产不足值;3、擅自自用;4、账务核算不规范;5、处置出售不透明;6、保管不力形成损失;风险表现及识别:1、收回的抵债资产无产权证明文件;2、收回的抵债资产接收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3、对抵债物保管职责不明,造成抵债物被盗、毁损或严重自然贬值;4、擅自使用抵债物造成严重损失;5、收售抵债资产未进行抵债账务处理;6、处置抵债资产未按权限上报审批、咨询或未经集体研究进行处置;7、未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处置抵债资产;防控措施:1、严格按规定程序收售抵债资产;2、明确抵债资产管理责任;3、完善抵债资产的收售手续;4、加大处置力度,减少资金损失;案例分析:某信用社在借款企业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前提下,未经上级审批,擅自收回企业轿车一辆,抵偿贷款利息58万元,此车收回后信用社未进账内核算,未经批准用于单位办公用车;6年后此车处理仅售3.5万元,损失54.5万元;风险点:向关联企业分别发放贷款、或有负债较大,贷款使用无法监控,潜在风险较大;风险表现及识别:1、向关联企业多头贷款,贷款规模难以控制;2、无法确切掌握关联企业贷款的真实用途;3、关联企业之间资金调拨频繁,贷款用途难以监督;4、关联企业互保、联保致使担保责任难以落实;5、或有负债过大超承债能力;6、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资产债务重组或改制逃避债务;防控措施:1、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对集团客户实行统一授信;2、通过征信系统了解、掌握企业关联交易信息;3、在贷前调查中多渠道搜集关联企业信息,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在担保方式上强化物权担保,防止担保虚化;4、严密监控企业集团间大额资金往来,防止资产利润非正常转移;案例分析:某集团公司下属甲公司在信用社贷款200万元,由乙公司提供保证担保,集团公司将甲、乙公司的财产转移到丙公司,贷款到期后甲公司无力偿还,乙公司没有担保代偿能力,贷款形成风险;风险点:违反相关法律,使信用社承担赔偿责任;风险表现及识别:由于企业或自然人自有资金不足,未达到工商注册的验资标准,采取在信用社贷款用于注册验资的方式;防控措施:1、调阅企业或个人验资账户资金信息,看是否存在以企业或个人验资账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名义贷款,看两笔资金是否存在联系,有无信用社用信贷资金为企业或个人设立公司提供虚假验资;2、在贷款调查过程中严格审查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合理性;3、加强贷后检查监督,严格审查贷款的用途;案例分析:吴某欲设立有限公司,由于自有资金仅为20万元,经与信用社沟通后,在信用社取得贷款80万元存入其注册验资账户,验资成功后贷款收回,有限公司开始正常经营,1年后由于其经营不善,公司倒闭,有限公司以其实有资金偿还债务,不足部分由信用社在提供贷款额度内根据过错大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风险点:对用途不明确、有挪用贷款倾向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可能导致无法按期收回;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无合法的生产经营项目或资金需求;2、有申请贷款挪用或转借他人的倾向;3、贷款后有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赌博、吸毒倾向;防控措施:1、贷款调查、审查详细了解借款人贷款用途是否合理;2、生产经营项目是否真实;3、还款来源是否可靠;4、有无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案例分析:贷户张某向信用社申请贷款2万元,经调查了解,此人没有生产经营项目,贷款是为了偿还赌博债务,所以信用社没有向其发放贷款,避免了贷款风险的产生;风险点:授信额度超过其偿债能力,导致贷款不能按期偿还;风险表现及识别:1、借款人自有资金比例低于30%;2、贷款额度超出借款人资产的承债能力;防控措施:1、审查借款人自由资金的真实性是否低于要求的比例;2、调查借款人财产,判断其承债能力;案例分析:农户张某自有资金1万元,资产评估5万元,在信用社贷款10万元,用途养猪,贷款约期12个月,由于当年猪肉市场价格大跌,损失严重,使其无法偿还贷款;风险点:保证人不具备保证资格保证无效或超出保证能力给信贷资产造成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法律禁止的担保人担保;2、担保人有效资产小于担保额度;3、保证人代偿意愿较差;防控措施:1、贷前调查时,对保证人视同借款人一样进行详细的调查;2、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和保证意愿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3、要明确保证人的还款来源;案例分析:甲公司在信用社贷款300万元,由乙公司提供保证担保,贷款到期后甲公司无力还款,信用社要求乙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乙公司以无力偿还为由拒绝偿还,起诉后法院调查发现乙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已有多家单位起诉乙公司,现在根本无偿还能力,信贷资金形成风险;风险点:领导指令放贷、逆操作程序办理贷款、贷前调查不实将导致贷款手续不全,使信贷资金出现风险;风险表现及识别:1、无担保手续;2、抵押没有办理抵押登记;3、担保人不具备担保资格;4、逆程序发放贷款;防控措施:1、严格按照贷款操作流程办理贷款;2、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案例分析:某联社主任通知营业部当日向某个体户发放贷款50万元,没有担保手续,说是朋友没有问题,几天就还,营业部主任指令信贷员发放了此笔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偿还,现在联社主任退休,借款人不知下落,营业部主任和信贷员下岗收贷;风险点:贷款到期未归还,未及时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人为原因造成超诉讼时效和担保时效;风险表现及识别:贷款逾期2年以内,未与借款人签订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保证贷款逾期6个月以内,未与保证人签订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防控措施:逾期后及时签发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的签字,对担保贷款向担保人进行催收,及时办理债权保全手续或依据法律程序追偿贷款;案例分析:某企业以房产抵押贷款100万元,已经逾期2年零1个月,信用社在此期间未向借款人、抵押人签发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信用社在贷款逾期2年零1个月后向法院依法起诉,法院认定此笔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予立案;。
违规借贷风险防控措施
违规借贷风险防控措施借贷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
在金融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违规借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防范违规借贷风险的基础。
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并加强对各类借贷机构的监管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贷市场的行为。
对于那些从事非法借贷活动的机构,要严厉打击,予以法律制裁。
二、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借贷市场的信息披露是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借贷机构应该按照规定,向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借贷产品信息。
借款人应该对借贷产品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对借贷合同的条款和细则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市场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提示机制,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向借款人提供相应的风险提示。
三、完善借贷合同借贷合同作为借贷双方权益的保障,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借贷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利率、还款方式、逾期违约等事项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借款人和借贷机构的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借贷合同应该采用简明的语言,便于借款人理解和认可。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风险管理是借贷市场的重要环节。
借贷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评估。
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模型,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同时,加强对借贷资金流向的监测,减少洗钱和其他非法资金流入。
五、加强教育和宣传在防控违规借贷风险中,教育和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借款人应该加强自身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盲目参与借贷活动。
同时,借贷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教育和引导,让借款人充分了解借贷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违规借贷风险的认知度,形成共同抵制违规借贷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防范违规借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各借贷机构之间应该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还款情况等数据。
防止贷款诈骗的六个关键技巧
防止贷款诈骗的六个关键技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贷款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防止贷款诈骗的关键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个关键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贷款诈骗的受害者。
首先,保持警惕是防止贷款诈骗的第一要素。
贷款诈骗分子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和急于解决财务问题的心态进行诈骗。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所谓的“高额贷款”、“低息贷款”等诱惑所迷惑。
如果一个贷款条件看起来过于优惠,那么很可能是一个陷阱。
其次,核实贷款机构的合法性是防止贷款诈骗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贷款机构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信誉良好的背景。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核实。
只有选择合法可靠的贷款机构,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第三,保护个人信息是防止贷款诈骗的关键措施之一。
贷款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来进行诈骗活动,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意下载不明软件。
此外,定期更改密码,加强账户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谨慎对待贷款广告和推销电话。
贷款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销,包括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
我们要谨慎对待这些广告和推销电话,不要轻易相信其中的承诺。
如果接到可疑电话,可以主动挂断并报警,以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第五,了解贷款合同的内容是防止贷款诈骗的重要一环。
在签署贷款合同之前,我们要仔细阅读合同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条款和细则。
如果对合同内容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请律师进行解释。
只有确保自己了解并同意合同的内容,我们才能避免因为合同漏洞而被骗。
最后,与他人交流是防止贷款诈骗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贷款诈骗的陷阱,应该及时向亲友、警方或者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贷款诈骗的手段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防范贷款中介诈骗的防范措施
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04
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制定严格的贷款中介 行业准入标准,提高 行业整体素质。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 有效保障。
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 机制,对违规行为进 行及时纠正和处罚。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行为
对涉嫌诈骗的贷款中介进行调 查和处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任。
详细描述
这些合同可能没有明确的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关键信息 ,或者包含一些对受害者不利的条款,如高额违约金、提前 还款罚金等。诈骗者可能会威胁受害者如果不签署合同,将 无法获得贷款。
02
识别贷款中介诈骗的常见套
路
制造虚假低息贷款
总结词
不法贷款中介常常以低息作为诱饵,吸引借款人注意,但实际上可能隐藏了高额 的手续费或其他费用。
。
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 等的合作,共同打击贷款中介诈
骗行为。
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挥 积极作用,推动信息交流和协作
。
建立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
制定应对贷款中介诈骗的应急预案, 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置。
对涉嫌诈骗的贷款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和处理,及时追回被骗资金。
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等司法部门的 合作,依法打击贷款中介诈骗行为。
制造虚假快速审批贷款
总结词
不法贷款中介常常承诺快速审批,但实际上审批过程可能非常缓慢或根本无法实现。
详细描述
这些中介可能会声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批,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如资质不足、资料不全等) 导致审批过程非常缓慢或无法通过。借款人应了解审批流程和时间,避免被不实宣传所误导。
制造虚假零风险贷款
仔细阅读贷款合同条款
认真阅读合同条款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借款风险排查方案
借款风险排查方案背景与意义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个人和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
这些借款人可能因生意失败、收入不稳定或其他原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导致许多非法催收行为的出现。
因此,借款风险排查成为了一个必要的措施。
借款风险排查是一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贷款机构防止借款人欺诈和逃避债务,保护他们自己的信贷资产。
贷款机构妥善实施借款风险排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贷款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背景,充分评估潜在风险,降低不良债务率,提高贷款收益率。
借款风险排查方案第一步:风险评估评估借款人的风险是借款风险排查的第一步。
该过程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借款人的各种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按时偿还借款。
以下是评估借款人风险的主要步骤:1.获取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2.确认借款人的年龄、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3.收集借款人的现有收入来源和资产情况;4.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历史还款记录;5.确认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和偿还计划;6.评估抵押品的价值与借款额度的比例;7.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得出风险等级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第二步: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银行可以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银行可以选择放贷或拒绝放贷,或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保证金。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1.选择适当的贷款产品;2.确定贷款金额和利率;3.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保证金;4.规定严格的违约处罚措施;5.实施严格的还款监督和管理制度。
第三步:风险监控在贷款期间,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状况进行监控,尽早发现可能的违约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风险监控的主要步骤:1.定期检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记录;2.尽早发现可能的违约风险;3.规定有效的追偿程序;4.对违约借款人采取法律行动;5.记录和分析不良贷款状况的趋势。
第四步: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是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而向借款人收取的额外费用,包括利率、存款保证金、担保金等。
处理验资业务时应规避的风险及建议
对账户信息的掌握 基本上来源于人民币单位结算账户
管 理系统 , 如果相关单位或个人故意利用验资账 户隐 匿财产, 则难以被发现 , 更难以进行强制措施。 3 . 难以确定待验资资金 的性质 。 在现行 的管理模
式下, 验 资成 功后当 日即可转 为基本账 户并 转出注册
权代表 人出具 验资失败的说 明并签署承诺书后 即可退
实务 ・ 行业治理
栏 目编辑 -梁丽雯 E — ma i l : l i v e n 一 0 1 @1 6 3 c o m
处理验资业务时应规避的风险及建议
■ 中国人民银行恩施州中心支行 罗 星
一
,
存在的问题
( 一) 银行机构层面 1 . 验资不成 功后资金退 回的处理要求不一。 如果
回出资款 ; 另一部分银 行机构坚持待名称预核准通知
书有效期届满后才允许退 回出资款。
资本 , 无 意 中让专业 的注册公 司有机可乘 , 最低 注册 资本制度形 同虚设 , 相关部 门无法判断其真实 的资金
实 力
2 . 开立验资账户后, 验资人主动放弃验资, 则无法 及时退 回出资款。 由于相关制度中对验资人 主动放弃验 资后如何进行账户处理没有规定, 导致银行机构无章可 循, 只能参照验 资不成功的相关情况进行处理 , 以规避 风险, 这将导致验资人无法正常退 回出资款, 影响其资 金使用。 3 . 对预留印鉴的要求不一。 部分银行机构允许以个
9 8 l 2 0 1 3 年 ・ 第7 期 投稿 邮箱 h n f c @2 l c n . n e t
人签名作为预留印鉴; 另一部分 银行机构考虑到个人签
二. 相关建议
( 一) 将验资账户纳人报备内容 建议上级部 门将验资账户纳入报备内容, —方面可
验资业务风险防范案例分析
验资业务风险防范案例分析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怀化会计资格考试网上公布相关验资业务风险防范案例分析等内容总结如下:在验资实务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被重视但又可能给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带来风险的问题。
笔者将在验资业务中接触或收集到的几起验资案例整理出来,希望对注册会计师防范验资风险有所警示和启发。
委托人伪造身份证明骗取验资和公司登记的案例1.案情简介:2001年9月,F贸易有限公司股东以货币出资50万元申请验资。
负责审验的注册会计师审核全面资料后出具了验资报告。
2002年F贸易有限公司因利用伪造的身份证明骗取公司登记后抽逃注册资本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查,F公司向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登记机关提供的三份股东身份证明中有两份系伪造,其中股东乙的假身份证标注的出生日期为1959年6月21日,而身份证编号中的出生日期为590612.F公司股东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的股东情况表上的公安派出所户籍专用章均系伪造。
2.风险分析: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行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下称《验资公告》)规定,设立验资的审验范围包括被审验单位的出资者等事项。
按照《验资公告》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出资者履行审验程序,在获取出资者的身份证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审核、验证。
当然,注册会计师受能力和手段限制,不可能发现所有的出资者舞弊行为,对出资者审验的要求仅限于注册会计师在保持应有职业谨慎和非技术手段下所能判断、鉴别的情形。
本案中,股东乙的身份证标注出生日期与身份证编号出生日期不符,明显违背了我国身份证的编号规则,注册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士在对身份证审验时,应当能够发现伪造嫌疑而没能指出,显然存在过失。
3.风险防范:新修订的《验资公告》实施后,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一步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出资者的审验,以判断、鉴别出资者身份的真伪:(1)在获取自然人身份证明同时,应尽可能获取由出资人户籍地派出所签章并粘贴股东身份证复印件的自然人股东情况表。
银行非法集资专项检查要点
银行非法集资专项检查要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非法集资现象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保护广大储户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对银行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
本文将对银行非法集资的检查要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
一、银行非法集资的定义和背景银行非法集资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违反国家金融法规,以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不特定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
这类行为往往侵害了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因此,加强对银行非法集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至关重要。
二、银行非法集资的检查要点1.融资渠道检查:检查银行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融资渠道,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发行理财产品等。
2.资金用途检查:重点关注银行筹集到的资金是否用于合法合规的业务,是否存在挪用、占用等情况。
3.利率合规性检查:检查银行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利率政策的行为,如高额回报、利诱等。
4.客户信息真实性检查:核实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收集的客户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投资等情况。
5.合同文本合规性检查:检查银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协议等文本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存在霸王条款、违法违规内容等。
6.风险防控措施检查:评估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是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
三、如何防范银行非法集资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法律意识。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强化合规意识,同时加强对业务过程的监控,确保业务合规开展。
3.提高客户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银行应积极向客户传递风险防范知识,帮助客户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4.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银行应主动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自觉接受监管,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
四、总结与建议银行非法集资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借名、假冒名贷款风险防范
借名、假冒名贷款的防范措施(一)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学习,防范操作风险1、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使其树立敬业爱岗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
经常开展案例分析,加深员工对法律、监管规定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风险的警觉性和抵御能力。
2、强化信贷人员业务培训,对所有信贷人员及拟从事信贷岗位的员工进行基本制度、信贷业务流程等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业务素质。
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创新科技手段,变人防为机防1、通过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系统获取较全面的有关农户的信息,识别个人信用,从而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
2、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中客户及保证人信用信息,提高信贷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确保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并建立“黑名单客户”管理制度,将不守信客户及时录入信贷管理系统,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严格控制对已列入“黑名单”客户的撤销权,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以此降低信用社在农户贷款中的风险。
3、开发运用信贷指纹管理系统。
一方面利用系统识别客户身份,很大程度上防止借名、假冒名贷款的出现,并且在提高办贷效率,防止资金被挪用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对信贷员采用指纹仪登陆操作管理,是采用指纹的唯一性来取代用户代码、密码方式的登陆方式来严格分清贷款经办人、复核人责任,能从源头上解决密码通用、密码不密和职责不清等问题,有效避免部分违规贷款出现责任认定困难。
(三)分类处置、责任追究1、打击借名、假冒名贷款,遏制新增是关键,避免出现借名、假冒名贷款前清后增问题。
将“新增借名、假冒名贷款”作为一条高压线,加大对新增借名、假冒名贷款责任人的惩处力度,长久保持打击借名、假冒名贷款的高压态势。
对新增的借名、假冒名贷款,不论金额大小、有无形成损失、涉及到谁,都一律按照相关规定和已经明确的纪律要求严格责任追究,绝不姑息。
2、对存量借名、假冒名贷款按成因、形式及特点,区别对待。
违规举债虚假化债自查自纠
违规举债虚假化债自查自纠一、违规举债违规举债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没有取得相关资格或权限的情况下,通过变相方式借款。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违规举债行为。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虚构购销合同、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向金融机构获取融资;个人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伪造资产证明等手段,获取银行贷款等。
违规举债不仅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也使借款人陷入了恶性循环。
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不仅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资产,还会陷入法律纠纷。
因此,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都应加强自查自纠,避免违规举债行为的发生。
二、虚假化债虚假化债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夸大或虚构财务数据、资产状况等手段,误导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获取融资或投资。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虚假化债的行为较为常见。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操纵财务报表等手段,掩盖自身经营风险,获取融资。
虚假化债不仅会误导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还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一旦虚假化债被揭露,不仅会对企业形象和信用造成毁灭性打击,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因此,企业和个人在融资或投资过程中要坚持诚信原则,避免虚假化债行为的发生。
三、自查自纠为了避免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的发生,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都应加强自查自纠。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
2.加强对借款人的尽职调查。
金融机构在给借款人提供融资前,应对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确保借款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健康的财务状况。
3.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4.加强合规意识。
金融机构和企业要提高合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严禁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
审计防范农村消费贷款诈骗
审计防范农村消费贷款诈骗作者:张恩勇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36期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是关键。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农商行积极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在消费信贷上持续发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消费信贷产品具有小额、分散、面广的特征,农商行一般选择线上智能风控模式办理,具有批量、高效等优势,但也为不法分子实施农村消费信贷诈骗提供了操作空间。
本文结合审计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审计手段防范消费信贷诈骗,助力消费信贷健康发展。
一、农村消费信贷诈骗的含义农村消费信贷诈骗是指在农村地区发生的一种以消费信贷为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
通常,诈骗者会利用农村地区缺乏金融知识和信息透明度的特点,以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吸引农村居民申请消费信贷。
在申请时,诈骗者可能会向受害者承诺支付高额的佣金或其他费用,剩余的信贷资金被诈骗分子挪用,并以各种方式拖延还款期限,最终导致银行向受害者追偿,致使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诈骗行为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利益和合法权益,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防范农村消费信贷诈骗,需要加强农民的金融素养,提高他们对信贷的认知和警惕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监管,打击、惩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防范农村消费信贷诈骗的普遍措施为解决农村消费信贷诈骗问题,政府监管部门、银行综合了多种措施:一是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农民了解信贷合同、利息计算、常见诈骗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
二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打击非法放贷和诈骗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建立农村信贷的信用体系,记录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还款记录、借款记录等,以便农民在借贷时能够更好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借款中的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
借款中的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在借款过程中,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问题。
虽然借贷双方都希望能够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但如果一方故意夸大或隐瞒了重要信息,将会给对方造成财务损失和信任危机。
因此,借款中的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亟待解决和预防。
一、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在借款合同中一方故意提供不准确或错误的信息,以蒙骗对方并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常见的虚假陈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资产情况的夸大或隐瞒:当借款人借款时,可能故意夸大自己的资产情况,让出借人误以为借款人有更高的还款能力。
相反,借款人也可能隐瞒自己的负债情况,使得出借人无法全面评估借款风险。
2. 收入证明的虚假:借款人可能伪造或篡改收入证明文件,以显示自己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这样一来,出借人会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生错误的判断。
3. 贷款目的的虚构:有时候借款人为了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或更低的利率,可能会故意虚构贷款用途。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还可能导致违约责任的产生。
二、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在借款过程中,一方采取欺骗手段获得对方同意,并通过此种手段造成对方损失的行为。
常见的欺诈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虚假借款目的:借款人可能利用虚假事实或信息欺骗出借人,达到借款的目的。
例如,借款人声称借款是为了创办一家有望盈利的公司,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计划。
2. 虚构假冒担保方:借款人可能通过虚构或假冒的方式制造并提供一个看似可靠的担保方,以增加出借人的信任度。
然而,一旦发现担保方是虚假的,出借人将会面临经济损失和信用损害。
3. 虚构还款来源:借款人在贷款过程中可能虚构还款来源,使得出借人误以为借款人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和意愿。
三、预防和解决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针对借款中的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解决:1. 增强信用管理:出借人在借款前应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确保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可信。
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审查。
虚增存款防范措施
虚增存款防范措施引言虚增存款是指银行在业务操作中通过捏造账号、虚构贷款等手段,人为制造存款的增加现象,从而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虚增存款不仅给银行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也可能损害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虚增存款防范措施,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虚增存款防范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系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有序。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审慎的人员招聘和管理:银行应对员工进行充分背景调查,确保招聘到的员工信誉良好。
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
•分离金融业务和会计业务:通过分离金融业务和会计业务,实现互相制约和监督,减少虚增存款的可能性。
2.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银行可以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存款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银行能够在业务操作中更加警惕虚增存款风险。
•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银行应对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例如,对于开立账户、贷款审批等重要业务环节,可以采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减少虚增存款的可能性。
3. 加强信息技术安全防护•完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机制: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机制,确保客户的账户信息和交易记录的安全性。
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技术手段,防止黑客入侵和信息泄露。
•强化对内部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银行应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操作权限进行分类和控制。
限制员工对客户账户的操作权限,减少虚增存款的可能性。
4. 完善反欺诈机制•建立反欺诈团队: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反欺诈团队,负责发现和应对虚增存款等欺诈行为。
反欺诈团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手段,识别可疑账户和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银行应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分享欺诈信息和防范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范借款人虚假验资
一、操作手法
(一)通过“抽逃—回流—再验资”虚增资本。
如甲公司1亿元注册资金于2008年5-6月期间分六次在其他银行逐步到位,并由同一家会计师事物所出具验资报告。
经查,该公司实际到位资金仅1,800万元,在获得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后,即以“股东借款”的形式抽逃资本金、然后将抽逃资金再次回流验资账户进行重复验资,如此循环共计六次,以达到虚增资本金目的,于2009年11月30日成功获取A银行2,000万元贷款。
(二)通过直接篡改会计凭证虚假验资。
如乙公司张某、陈某两位股东于2007年2月6日分别转账2,550万元、2,450万元到该公司在异地某农村信用社开立的账户,以此作为公司注册资金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5,000万元验资报告。
经查,该公司提供给B银行的验资报告所附的两张进账单复印件与原件核对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金额被篡改,真实进账凭证仅分别为255万元和245万元;二是日期被篡改,真实进账凭证日期为2009年2月6日;三是付款人户名被篡改,真实进账凭证付款人户名非张某、陈某。
通过虚假验资,该公司于2010年1月4日获得B银行1亿元贷款。
(三)通过“借入资金—验资—抽逃”虚假增资。
如丙公司为获得B银行相应授信评级,于2009年3月3日增资1,500万元,将原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变更为2,000万元。
经查,该公司采取借入资金进行虚报注册资本的方式提高公司账面注册资本,其具体操作方式
为:公司主要股东张某某通过多次分笔转账,分别从赵某、丁某借入资金1,500万元并从个人账户转入丙公司在其他银行开立的验资账户,完成验资后的次日,丙公司以预付款名义分16笔将1,500万元多次转账转回赵某账户,以完成借入资金—验资—抽逃过程。
该公司虚假增资后,于2009年4月获得B银行AA级评级及6,000万元贷款。
上述虚假验资行为,直接导致借款人在获取银行授信的过程中从中受益。
以B银行为例,其对借款企业授信控制量测算公式为CL=L+1/3×(K×V-P)×E,其中P为客户的负债与权益之比,E为客户有效净资产,虚假验资直接影响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授信控制总量的测算。
此外,虽然A银行对借款企业授信控制量测算与注册资本没有直接关系,但虚增资本影响到财务报表平衡关系调整,也间接影响到授信控制量的测算。
同时,也正是基于上述不诚信行为,使银行信贷资金面临风险。
如甲公司获得A银行2,000万元贷款后,部分被刷卡套现;乙公司获得B银行1亿元贷款后,即依据各种涉嫌伪造的贸易合同转入关联企业和个人,且没有任何正常的货款回笼,仅有少量资金回流用于支付贷款利息;丙公司在B银行获得6,000万元贷款后被挪用于房地产投资。
二、原因分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有意配合企业完成虚假验资。
以乙公司为例,该公司直接篡改会计凭证复印件以达到虚假验资目的,从中可以得出假设性结论:会计师事务所略过会计凭证原件的核对流程,并有选择
地认可会计凭证复印件作为验资入账凭证;否则,若没有会计师事务所上述配合,乙公司不可能获得其出具的验资报告。
又如甲公司,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在一个半月内分六次进行“抽逃—回流—再验资”重复循环也是采取默认态度。
(二)银行缺乏有效手段进行识别。
上述三家公司虚假验资过程均在授信银行之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基于“为本行客户信息保密”的原则,授信银行无从**和掌握借款人在其他银行的账户资金往来信息,对借款人虚假验资难以识别和防范。
上述三家公司虚假验资以及贷后挪用资金行为,均为监管部门利用外部延伸检查发现并进行风险提示后,授信银行才采取措施提前收回或进行资产保全。
(三)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疏于防范。
基于缺乏有效手段对虚假验资进行识别的原因,银行对注册资金真实到位情况的认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在授信调查和审查过程中,一般能出具验资报告的都视同认可而不做进一步深究。
如A银行在贷前调查及尽职审查中,均没有对甲公司1亿元注册资金存在虚假出资嫌疑进行风险识别和提示,对借款人注册资金在一个半月内分六次逐步到位,并由同一家会计师事物所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形没有提出疑义。
三、范防对策
(一)建立银行业不诚信中介的黑名单制度。
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针对资信、房地产、土地、工程等评估公司在内的各种中介机构,建立不良中介黑名单制度,如果其采取不诚信手段危害任何一家
银行的合法权益,如:协助借款人提供虚假收入、资产、资本、财务报表等证明资料,提供虚假的房地产评估报告或估价单等就会被银行集体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金融系统的开展业务,或对其出具的资信证明不予采信。
(二)构建借款人违规信息共享平台。
建议银行业协会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平台,采集金融机构内外部监管部门在审计中的发现问题,及时定期公布借款人的虚假验资、伪造虚假材料、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等不良行为,在金融系统中限制或取消造假者的信贷准入资格,同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通报,进一步对其造假行为进行惩处。
(三)银行建立企业验资专户,从源头杜绝虚假验资。
银行可应参照信贷资金管理模式,采取开立验资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的方法,对验资户的资金进出严密监控,要求企业提供依据进行资金收付,从源头上防范企业虚假验资行为。
(四)银行严格授信准入审查,严防虚假验资骗取授信。
一是深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加强实收资本核查:一查实收资本与注册资金是否一致,应投的是否投足;二查是否有抽逃资金的现象,重点核查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
二是加强中介验资报告的核查,具体应要认真审查银行进账单和询征函原件,询征函要关注进账日期和银行账号,做到三看:一看是否有涂改的痕迹;二看是否注明是投资款;三看存款人与投资人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