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07级动物分类学-05

合集下载

动物的分类学

动物的分类学

动物的分类学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

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 ,进行综合研究 ,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 ,给它们命名 ,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分为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柱动物门。

种类的鉴别和编目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 ,给予其适当的名称 ,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 ,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

目前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 ,即自然分类法 ,把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

即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八个主要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要单位。

每一种动物 ,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

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大熊猫 ,属于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 ,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

在上述分类等级中 ,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 ,还把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 ,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参加另外一些阶元 ,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rder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Familys亚科Subfamily属Genus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域分为以下三大类:1.细菌2.古细菌3.原生生物在动物界之下 ,共42个门如下: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 ,是最原始的动物 ,其中大家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菱形虫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 ,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直泳虫门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4.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32
• 变形虫属(Amoeba Ehrenberg,1838) • 多伪足运动,伪足基部不融合。伪足略
呈嵴状;单核。 • 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Leidy,1879) • 大小:圆形时100-150微米;多个伪足时
300-500微米;单个伪足时300-600微米。 伪足圆柱形,颗粒状,有透明帽。
• 不同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 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18
• 眼虫目(Euglenida)
• 绝大多数是单细胞浮游种类,辐射对称 或两侧对称,呈纺锤形、卵形、球形等, 大多数具叶绿体。
• 眼虫科(Euglenaceae)
• 具1条鞭毛,在裸藻泡内还有1条残留的 副鞭毛,主要营光合营养。是眼虫目中 最常见、种类最多的科。
• 本门的所有种类都是寄生的,大部分是 寄生在细胞内,并有复杂的生活史。
• 大多数种类能产生内含对宿主有感染性 子孢子的孢子,有别于其它原生动物。 但亦有相当一部分种类并无此特征。
• 现代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揭示,本门的 种类具有一称作顶复器的特征性结构。
43
• 顶复器结构大多见于生活史的感染阶段, 如子孢子和裂殖子的前端,有时也可见于 滋养体。
• 传统的孢子纲内有些种类生活史中没有 孢子,其顶端有一复杂的亚显微结构 — —顶复体,将这些种类独立为顶复门, 与微孢子门、囊孢子门、粘虫门并列。
16
肉鞭门(Sarcomastogophora)
一、鞭毛亚门(Mastigophora)
I.植鞭毛纲(Phytomastigophorea)
• 植鞭毛纲是一群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鞭毛虫。贮藏物质主要是多糖类。
• 杜氏利什曼虫(Leishmania donovani Ross,1903)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红腹锦鸡
94脊椎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
四川野鸡
94脊椎动物门鸟纲鹃形目杜鹃科
鹰鹃
俗称阳雀、李贵阳、李姑娘
94脊椎动物门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
杜鹃
布谷鸟,,有二声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
94脊椎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鹰属
雀鹰
俗名鹞子
重庆四川有分布
94脊椎动物门鸟纲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
普通鸬鹚
俗称水老鸹(鸦)、鱼老鸹,鱼鹰大型水鸟,
暗纹东方鲀
别称河豚、气泡鱼,俗称河鲀。分布于沿海及通海的江河中下游,俗称为河鲀,其肉味鲜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高。
但其皮肤、生殖腺、肝、血液中含有毒素,特别是繁殖期间毒性最大
91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
白鲟
又称象鱼、巨骨舌鱼。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鳞淡水鱼之一,可以长到6米长
91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
盛产在石炭岩地区的暗河溶洞之中。渠江。起源于第三纪晚期
91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青鱼属
青鱼
俗称
91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鲹属
白条鱼
别称餐子鱼、俗称白翎子(雌)、红翎子(雄)初级淡水鱼。是低海拔常见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特别喜食河中的小虾类,繁殖力及适应性强,能容忍较污浊之水域
中华鲟
四川俗称大腊子、鳇鱼、鲟鲨。
长江流域
91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
达氏鲟
俗称小腊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流域
9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隐蛙科蛙属
虎纹蛙
俗称田鸡、虾蟆
9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隐蛙科蛙属
黑斑蛙
俗称青蛙、田鸡
9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隐蛙科蛙属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动物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对动物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进化关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遗传信息。

本文将介绍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常见分类群,以及动物分类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动物分类学基本概念动物分类学是对动物群体进行系统学分类和命名的科学,其目的是建立分类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动物分类学通过对动物的形态、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进行综合研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群,并为每个群体赋予一个名称。

二、动物分类方法1. 形态分类法:动物分类学的早期分类方法主要基于形态特征,如体型、骨骼结构、内外器官等。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比较动物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其分类位置。

2. 系统发育分类法:系统发育分类法是现代动物分类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它以进化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动物的基因组信息和进化树分析,确定不同动物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系统发育分类法更加精确和科学,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动物之间的进化历程。

三、常见分类群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分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类群,它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脊椎骨,这是一种保护脊髓的骨骼结构。

2. 節肢動物:節肢動物是动物界中一个种类丰富的分类群,包括昆虫、蜘蛛、螃蟹等。

它们的特点是身体由一系列的节构成,每个体节上都有一对附肢。

3.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是动物分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群,包括蜗牛、蛞蝓、蛤蜊等。

它们的特点是没有内骨骼,外部通常有软而柔韧的体壳。

4. 刺胞动物:刺胞动物是一类水生动物,包括水螅、水母等。

它们的特点是体表有刺细胞,可以释放出刺网捕捉猎物。

四、动物分类学的应用动物分类学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对动物的分类和命名,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分类群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taxonomic zoology)研究动物分类、识别动物种类、探讨动物系统的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动物学分支学科。

研究的内容是根据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判定其相互类似的差异程度,而确定动物界中各个物种。

并依各物种间的异同,规定其所属的分类阶元,列成分类系统,以阐明其演化过程,故动物分类学又称系统动物学(Systematic Zoology)。

动物分类是认识动物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而分类系统则可显示动物类群的发展进化和彼此间亲疏的类缘关系。

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西方,古希腊动物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许多著作中已有不少分类论述。

他记述了480种动物,使用了种(eidos)和属(genos)的术语,分动物为有血动物(Enaimata)和无血动物(Anaimata)两大类,前者计356种,分为:胎生四足类、鸟类、卵生四足类、鱼类;后者124种,分为软体类、软甲类、虫类、有介类。

瑞典学者林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10版(1758)为动物分类建立了基础。

他描述了4236种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蠕虫类、昆虫类、建立了纲、目、属、种4个分类阶元,创立了二名法。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开始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脊椎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分为滴虫类、螅形类、辐射类、蠕虫类、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环虫类、蔓足类、软体类、被囊类、有壳类等12类。

并将动物自低等到高等依梯形顺序排列,后于1809年改为树状排列,用以说明各类动物的类缘关系及演化趋向。

法国居维叶于1829年分动物为4部门(Embranchement),即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软体动物(蔓足类、软体类);节体动物(Articulata)(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环虫类);辐射动物(Radiata)(水母类、棘皮类、蠕虫类、螅型类、滴虫类)。

德国学者西菩尔特(K.T.E.Siebold)始用原生动物名称,分动物为7类: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形动物、蠕形动物、植虫类(Zoophyta)、原生动物。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 生活在室外潮湿处或室内干燥处,危害 书籍和衣物。是真正的无翅昆虫,它的 祖先型演化发展为有翅昆虫。
• 全世界500多种,我国记录20余种。
衣鱼
衣鱼
石蛃
有翅亚纲 Pterygota
• 原生有翅,有的次生无翅。腹部除尾须 和产卵器外,无其他附肢。气管复杂 (随着昆虫的进化,各体节间出现连接 的侧纵干,可使呼吸通风更为有效)。 胚后发育有明显变态现象,性成熟后不 再蜕皮。分为29个目。
• 无复眼和单眼,无触角,前足长而前伸, 代替触角的作用;腹部12节,第1-3节 有腹足遗迹;无尾;跗节1节。
• 该目昆虫生活在阴暗潮湿而富有有机质 的地方,食菌类和有机质。无经济意义。 但在研究昆虫纲的起源、演化发展方面 有重要意义。
• 全世界649种,我国164种(1995年)。
• 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尹文英
• 稚虫水生,下唇特化成面罩,以致成虫 和幼虫口器截然不同,故有异口类 Heterognatha之称;稚虫以直肠鳃或尾鳃 呼吸,属寡足型。
• 全世界5000种,我国记录400种。
• 如蜻蜓、豆娘。
红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红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蜻蜓稚虫——水虿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 原生无翅,体型小。腹部除尾须和产卵 器外,常有退化的附肢。气管无或简单 (原始昆虫每一体节都具有一对气门和 分布在本节的独立气管系)。胚后发育 无明显变态现象,性成熟后继续蜕皮。 分为4个目。
1.原尾目 Protura
• 内口式(头部后颊向下延伸包住上下颚 及下唇基部),增节变态(最原始的变 态类型,幼期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和 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部节数还 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初孵化幼 体腹节为9节,至性成熟时增加到12节, 所增加的3节均由第8腹节增生而来)。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类繁多而又各具特征。

为了对动物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动物学家们划分了各种动物类别,并建立了动物分类学这一学科。

动物分类学旨在通过对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其分类并构建分类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动物的进化、生态和行为。

一、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和意义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对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分类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动物研究的深入,现代动物分类学逐渐形成。

动物分类学的意义在于能够系统地描述和分类动物,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有序的研究工具。

通过对动物分类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揭示物种演化的路径,推断共同的祖先,同时也有助于人类保护和管理动植物资源。

例如,通过对昆虫分类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它们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在动物分类学中,科学家们依据一些基本原则对动物进行分类。

1. 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最常见的分类依据。

包括动物的外部形状、大小、颜色、鳞片、羽毛等方面的特征。

2. 解剖学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可以发现一些相似性,从而进行分类。

3. 生理学特征:对于某些功能特征相似的动物,可以根据其生理学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动物的呼吸方式(肺呼吸、鳃呼吸等)进行分类。

4. 遗传学特征:现代动物分类学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比较动物之间的基因序列,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三、动物分类的等级和分类系统动物分类学中,动物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其中,界是最高的分类单位,种是最低的分类单位。

动物的分类系统是一个架构良好、层次分明的体系。

在现代分类系统中,动物界被划分为不同的门,每个门下面又有不同的纲,纲下面则可以继续细分为不同的目、科和属。

动物分类知识点

动物分类知识点

动物分类知识点动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本文将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等级和常见的动物门类。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形态学原则、系统发育原则和综合分类原则。

1. 形态学原则形态学原则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动物的体型、体壁结构、器官形态等。

通过对这些形态特征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动物的分类位置。

2. 系统发育原则系统发育原则是根据动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历史的研究,可以确定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而进行分类。

3. 综合分类原则综合分类原则是将形态学原则和系统发育原则相结合,综合考虑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更加准确和科学。

二、动物的分类等级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等级的含义和特点。

1. 界界是动物分类的最高等级,用来划分不同的生物群体。

常见的动物界包括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ntae)。

2. 门门是界下面的一个分类等级,用来划分不同的动物群体。

不同的门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包括形态、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

常见的动物门包括脊索动物门(Chordat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等。

3. 纲纲是门下面的一个分类等级,用来划分不同的动物类群。

同一纲的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鸟纲(Aves)的动物具有羽毛和前肢变成翅膀等特征。

4. 目目是纲下面的一个分类等级,用来划分不同的动物目。

同一目的动物具有更为相似的特征,例如鸟目(Passeriformes)的动物具有喙状嘴和足部适应性等特征。

5. 科科是目下面的一个分类等级,用来划分不同的动物科。

同一科的动物具有更为相似的特征,例如鸟科(Corvidae)的动物具有黑色的羽毛和善于学习的特点。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答案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答案

动物学1.意义:●包孢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制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使动物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这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体前部形成脑开辟了道路。

(2)两侧对称体制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3)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大大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扩大了动物空间移动范围,为动物进入新的环境——陆地创造了条件。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门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更换宿主的意义①一方面和寄主的进化有关②另一方面,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分节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分节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动物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

(2)分节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特别是脑的发达,头部感觉器官的发达。

这种既分散又集中的结构形式是动物的一大进化发展。

(3)环节动物分节的特点,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

高等动物的结构以分节为基础,人的脊椎骨就是分节现象的残迹。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运动加快。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次生体腔的形成为心脏的跳动,消化管的蠕动提供了空间,促进了运动、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等功能的完善。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动物,科学家们对动物进行了系统分类。

动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分类、命名和分类阶层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主要动物门类。

一、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动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分类是将相似的物种分组的过程,而命名则是为每个物种赋予一个特定且唯一的学名。

动物分类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体系,使得所有动物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归属。

动物分类学还研究物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物种是指具有共同遗传特征并可繁殖后代的个体群体。

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等。

分类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形态学、细胞学、生殖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

二、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原则和方法,动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按照体格特征分类:根据动物的体型、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

2. 按照生态习性分类:根据动物的生活方式、食性和栖息环境进行分类,如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

3. 按照遗传关系分类:根据动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区分。

4. 按照进化历史分类:根据动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的原始类群和真兽类的划分。

5. 按照分子遗传学分类:根据动物的基因序列和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如DNA测序和等位基因分析。

三、主要的动物门类动物种类繁多,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和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门类。

下面是按照传统分类方法列举的一些主要动物门类,供参考:1. 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包括了我们最为熟知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2. 篮球爱好者毛毛虫(Insecta):是昆虫动物门的代表,包括了蝴蝶、蚂蚁、蜜蜂等。

3.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包括了蜗牛、贻贝、章鱼等。

4.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如蚯蚓等。

动物分类学百科

动物分类学百科

百科名片动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起源和演化等。

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分为脊椎动物门与无脊柱动物门。

目录展开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种类的鉴别和编目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

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

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

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gossypiiGlover;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界Kingdom门Phylum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Subclass总目Superoder目Order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FamilySubfamily属GenusSubgenus种SpeciesSubspecies在动物界之下,共42个门如下:1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4 又称海绵动物门。

海绵是原始的动物5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6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7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8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9 有涡虫、吸虫、绦虫,后两者是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10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11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2 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3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14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15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16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17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18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19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20 和鳃曳动物类似21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22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23 苔藓状的小动物24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25 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26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27 包含有大量,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28 已灭绝29 门寒武纪的奇虾等30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31 身体呈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32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33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34 曾经与为同一门合称,现已分开35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36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37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38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39 仅2种,在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40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41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42 所有的脊椎动物在上述所有的分类阶元中,只有种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仅是中最基本的单元,而且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相区别,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动物分类学百科

动物分类学百科

动物分类学百科————————————————————————————————作者:————————————————————————————————日期:百科名片动物分类学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

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分为脊椎动物门与无脊柱动物门。

目录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动物分类学研究的历史进展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动物分类学研究的历史进展展开编辑本段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种类的鉴别和编目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

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

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

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gossypiiGlover;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类等级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der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Family亚科Subfamily属Genus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在动物界之下,共42个门如下:1 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 菱形虫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 直泳虫门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4 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

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一、名词解释genetic drift:遗传漂变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这种波动变化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结构。

这种漂变与群体大小有关,群体越小,漂变速度越快,甚至1-2代就造成某个基因的固定和另一基因的消失而改变其遗传结构,而大群体漂变则慢,可随机达到遗传平衡。

一些异常基因频率在小隔离群体中特别高,可能是由于该群体中中少数始祖所具有的基因,由于遗传漂变而逐渐达到较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

cryptic species:姐妹种,某些近缘种外表几乎不能分辨,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但有完善的生殖隔离的一群物种,在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等方面均有不同。

形态上包括各个发育阶段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law of homonymy:同名律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分类阶元,如果又用于其它阶元(如属、种),先采用者为有效名称,在同名关系中,任何原同名的次同名均严格被弃用,并命以新名。

junior synonym:次异名异名关系中,除首异名作为有效名被采用外,其余的异名均不能被采用,这些异名可有多个,也可能只有一个。

新组合:一个种发生属的转移,确定后应在文章中加以记载,需在已更换了属名的学名中命名人姓氏上加上括号,并在后名加上“新组合”(“comb.nov.”,或“comb.n.”,或“b.”字样。

reduces area claogram:精简地域分支图,各分类群的分布型式基本一致,但又不尽相符,因此可根据各类群分支图绘出各自的地域分支图,并作比较,只取其共同点。

将所有相互不同的分支全部剔除,剩下各类群相互之间完全一致的分支图。

它所显示的分支型式为该地区生物地理过程。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的基础
01 基本知识
03 历史进展 05 不平衡现象
目录
02 研究内容 04 四大学派
动物分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 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 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动物界包括脊索动物门与无脊 椎动物门(无脊椎动物门分为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门)。
2.支序分类学派
支序分类学派的理论由德国昆虫分类学家亨尼希(Hennig·W·)创立。60年代,Hennig代表著作出版后, 在动物分类学界引起广泛注意,并由于方法论的严谨,其理论中的许多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分类工作者接受。
不平衡现象
动物分类学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以上所论,均指整个分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而言,具体到不同的动物门类或不同地区和国家,则存在着很大 的不平衡现象。
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它与其它分类阶元不同,纯粹是客观性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 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关于物种的概念、对于物种的认识,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 的不断深入而加深。在林奈时代,种的概念远比现在简单,18世纪时认为物种是固定不变的。当进化的概念被广 泛接受以来,人们逐渐公认当前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是物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 的结果。种与种间在历史上是连续的,但种又是生物连续进化中一个间断的单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具有共同 的遗传组成,能生殖出与自身基本相似的后代。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变是绝对的,是 物种发展的根据,不变是相对的,是物种存在的根据。形态相似(特征分明、特征固定)和生殖隔离(杂交不育) 是其不变的一面,为藉以鉴定物种的依据。因而物种的定义可以表达如下: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是一门比较宽泛的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系统,其中包括对动物类群和种类的分类,分析动物形态学,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动物起源,以及探究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多种多样,也涉及到其它许多学科,如生理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对于动物的分类,一般分为六大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细菌。

哺乳动物是指那些在乳汁中受到营养的动物,包括人类,灵长类动物,哺乳类和其他类。

鸟类是指一类有翅膀的动物,能够空中飞行,包括鹰、鸽子等。

爬行动物是指一类有腿和节肢结构的动物,可以在地面行走,如蜥蜴、蛇等。

鱼类是指一类有鳃和鳍,在水中活动的动物,包括鲫鱼、鲤鱼等。

两栖动物是指一类既可以在水中活动,也可以到陆地上活动的动物,如鳄鱼、青蛙等。

细菌是指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的生物,有的能够在人体内引起疾病,如结核杆菌等。

在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中,科学家运用形态学来检测动物的种的分类,因此,动物分类学成为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

形态学是主要的研究手段,以描述和比较动物体结构为主。

它研究动物外形及体组织的结构,以及这些组织的发育。

形态学不仅关注动物的形态,还注重动物发育的伴随变化,以便研究动物的进化路径。

此外,动物的分类还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来研究。

生物信息学是指以多种统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从大量的生物信息中探究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信息学可以以发育多样性、形态多样性以及行为多样性三者并重的方式,比较动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此来探索动物形态和分类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动物分类学研究中,遗传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传学是指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基因的继承和变异机制,以及生物体表现的遗传规律,来研究遗传机制和遗传病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动物的相似性,以及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遗传基因,从而描绘动物间的进化路径。

从上面可以看出,动物分类学是一门多 disciplinary学科,涉及到形态学、生物信息学及遗传学等方面,它是探究动物分类系统及其起源、发展、进化等问题的研究学科。

动物篇(一)动物的分类(Animal Classification).

动物篇(一)动物的分类(Animal Classification).
擬人類的譜系,依化石記錄有東非猿人、天南猿人可
能出現於370萬年前,以及北京人和最後出現的真人 (Homo),演化上的主要趨勢;逐漸趨向直立姿態,雙 足運動,草原生活,變大的腦部,文化明顯演化,且可 適應較廣泛的生活環境。
動物的生存 (Animals Survival)
感官 (Senses):動物能否生存取決於對周遭環境的適應力有關。動 物能用牠們的感官收集或回應周圍的訊息。
內部寄生蟲
4.
帶行動物門 (Aschelminthes)~如線蟲、圓蟲、蛔蟲等,牠有自由生活的、也有寄生的、牠具有假體腔(pseudocoelom)
5.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Soft-bodies Animal)~約10萬
種,為動物界鐘第二大的動物門,具有有觸手與貝殼,
如蝸牛、蚌、蛤、蠔、牧蠣、章魚及烏賊等。
不論是植物或動物,每種生命形成都是由環 境造成。
動物的族群 (Animal community)
生態學 (Ecology) 就是研究動物和生存環境之間 關係的一門學問,而生態學家 (Ecologist) 就是研 究兩者之間關係的科學家。如水瀨家庭、沼澤溼 地、蘆草同時也有無生命的東西,比如溪流、陽 光、水瀨的水霸。
4. 帶行動物門 (Aschelminthes)~牠有自由生活的、也有 寄生的、牠具有假體腔(pseudocoelom),如線蟲、圓 蟲、蛔蟲等。
無脊椎動物 (Invertebrates)
1.
海棉動物門 (porifera)~ 如海棉
2.
腔腸動物門 (Cnidaria)~如水母、珊瑚
3.
扁行動物門 (Platyhelminthes)~如扁蟲、渦蟲、吸蟲、條蟲等,牠具有兩側對稱的身體架構,有器官系統,雌雄同體、是其他動物的

动物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方法概述动物分类是对动物界中各种不同种类动物进行归类、命名和分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

通过动物分类,我们可以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动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

传统分类方法以前,人们通常是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性和解剖结构等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这些特征包括体形大小、体毛颜色、面部特征等。

传统分类方法包括人工分类和形态分类两种。

人工分类是按照人类的主观标准进行分类,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认知和日常使用;而形态分类是通过对动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和归纳,以确定动物的分类关系。

现代分类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类方法基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准确、更科学的动物分类方案。

现代分类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类学和进化分类学两种。

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以物种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依据动物的遗传和形态相似性,将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物种,然后进一步根据亲缘关系将不同物种进行分类。

系统分类学的优点是建立了更准确的分类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同时,系统分类学还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比较DNA序列和构建进化树等,来辅助分类。

进化分类学进化分类学是以进化过程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动物的进化历史和物种的共同祖先,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群。

进化分类学主要依赖化石记录、地质学和分子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它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揭示动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为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应用与意义动物分类对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教育普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方面,准确的动物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态性、繁殖方式、分布范围等,为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在环境保护方面,了解动物的分类信息可以帮助保护员工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及研究,进而保护生态平衡。

在教育普及方面,通过动物分类,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动物世界,增加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

动物分类学习动物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归类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演化关系,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并为生态学、农业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动物分类学的概念动物分类学是对动物群体进行分类和系统整理的学科。

它以动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特征、遗传关系和发育过程等多方面的观察和比较为基础,通过确定共同特征和差异来进行分类。

动物的分类还可以以其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态位等方面进行分类。

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界中的动物,它们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脊椎动物则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动物分类的方法动物分类的方法可以分为形态学分类和系统发育分类两种。

形态学分类是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大多数生物学研究领域,因为形态特征相对容易观察和比较。

比如,无脊椎动物可以通过身体分段、附肢的形态和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而脊椎动物则以骨骼、肌肉结构、器官形态等为依据。

形态学分类通过描述和命名生物群体的各种特征,从而建立起分类系统。

系统发育分类则根据动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基于动物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发展,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来表示各个物种的共同祖先和演化分支。

系统发育分类利用D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生物分子的比较,以及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生态位等信息,来推断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三、动物分类学的应用1.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分类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导。

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各个类群的分布、数量和生态需求,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和措施。

2.生物医学研究:动物分类学对于生物医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群的动物在生理结构、发育过程、疾病模型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对一些相关类群的动物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发表原生动物分类学论文24篇,原生 动物生理、生态、形态学论文5篇。共发 现原生动物3新属,58新种,12新亚种。 他于1950年发表《壁累枝虫之纤维系统》 论文,采用蛋白银染色法,最先发现缘 毛类纤毛虫虽然虫体纤毛退化,但膜下 纤维系统仍然存在,这对研究原生动物 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成就受 到国际原生动物学界高度评价。
• 包括7个门:肉鞭门、盘蜷门、顶复门、 微孢子门、囊孢子门、粘体门和纤毛门, 与传统原生动物分类相比有重大变动。 • 首先,许多鞭毛虫生活史中有变形虫期, 而许多肉足虫的生活史中又有鞭毛虫期, 有些种类鞭毛与伪足兼而有之,因此把 传统观点的鞭毛纲和肉足纲合在一起, 构成肉鞭门。
• 盘蜷虫传统上认为属于肉足纲。但其个 体是纺锤状,不是变形虫状,没有伪足, 而有一个生网体分泌的丝,并结成网, 虫体在网上滑动,因而独立为盘蜷虫门。
王家楫(1898~1976)
• 我国著名原生动物学家——沈韫芬 • 沈韫芬,上海人,1933年生。1953年毕 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60年获苏联科 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 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持我国22 个省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研究,已 鉴定近2000种,含35个新种。在《西藏 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描述原生动物458种, 80%为新记录,含12个新种,被国内外 同行誉为该领域经典。
• 多数种类细胞的表质柔软,形状易变, 以纺锤形为主。表质表面具螺旋形排列 的线纹或颗粒。绝大多数种类具叶绿体 和副淀粉粒。鞭毛1条,具1个眼点。大 多数淡水产,少数海产。 • 绿眼虫( Euglena. viridis Ehrenberg): 叶绿体星状,具蛋白核,长30-90微米, 宽11-22微米。
沈韫芬(1933- )
• 原生动物的分类系统 • 电子显微镜的普遍采用,使原生动物学 家们得以观察原生动物的微观构造,对 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 以 Levine为首的16名国际原生动物分类 学家组成的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进化 分类学委员会1980年发布的原生动物分 类系统方案被正式采用。这一系统将原 生动物定为亚界,隶属于原生生物界。
II .动鞭毛纲(Zoomastigophorea)
• 单个或群体,无叶绿体,虫体除鞭毛外, 有的种还有壳、领、鞘、柄、棘和伪足。 有1个泡状的胞核,多数具有1个伸缩泡。
• 动物性营养或腐生性营养。 • 自由生活和寄生,为世界性广布的种类。
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
• 动基体含大量DNA,Feulgen反应阳性, 是核外唯一有基因物质的场所。有的种 类动基体内含物消失,称异常动基体或 无动基体。从生毛体长出,或2条鞭毛, 两条时则一条向前,另一条后拖。生毛 体靠近或嵌入线粒体膜。在脑膜凹陷处 与鞭毛形成鞭毛袋。高尔基体就在其附 近,但不与生毛体或鞭毛相连。
• 眼虫目(Euglenida)
• 绝大多数是单细胞浮游种类,辐射对称 或两侧对称,呈纺锤形、卵形、球形等, 大多数具叶绿体。
• 眼虫科(Euglenaceae) • 具1条鞭毛,在裸藻泡内还有1条残留的 副鞭毛,主要营光合营养。是眼虫目中 最常见、种类最多的科。
• 眼虫属(Euglena Ehrenberg)
• 杜氏利什曼虫(Leishmania donovani Ross,1903) • 为人类黑热病或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体。 无鞭毛期卵形或圆形,大小约为2.9微米 x1.8微米;前鞭毛期为桃叶状,长约12微 米,宽4.5微米。非常活泼,其鞭毛常扭 结在一起,形成菊花状团块。 • 中华白蛉、吴氏白蛉等为传播媒介。
• 传统的孢子纲内有些种类生活史中没有 孢子,其顶端有一复杂的亚显微结构 — —顶复体,将这些种类独立为顶复门, 与微孢子门、囊孢子门、粘虫门并列。
肉鞭门(Sarcomastogophora) 一、鞭毛亚门(Mastigophora) I.植鞭毛纲(Phytomastigophorea)
• 植鞭毛纲是一群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鞭毛虫。贮藏物质主要是多糖类。
太阳虫 Actinophrys sp.
盘蜷门(Labyrinthomorpha) • 因其运动和亚显微结构特殊而上升为门。 我国还未见本门种类的报道。 • 营养阶段的细胞呈纺锤形或球形,非变 形虫形。细胞由一层特殊的外质(粘路) 联合成网状群体,细胞在粘路中可滑动。
• 大多数种类产生不等鞭毛的动孢子。寄 生或腐生在海产藻类上。
• 主要特征:粘变形体常呈蛞蝓状,细胞 核具有单一中位核仁,伪足瓣片状,集 合时不形成群流,粘变形体可形成小孢 囊。孢子与小孢囊无明显区别。有性阶 段未知。
III.真胶丝菌虫纲(Eumycetozoea)
• 也称真菌虫纲,根据营养阶段的形态, 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中有性阶段 的情况,分为3个亚纲:原星菌虫亚纲、 网星菌虫亚纲和胶胚菌虫亚纲。
二、蛙片亚门(Opalinata)
• 本亚门绝大多数种类共生在蛙类及其蝌 蚪和蝾螈等两栖动物肠内,少数在爬虫 和鱼类肠内寄生。
蛙片纲(Opalinatea) • 虫体柔软,体表具纵向皮褶,全身被鞭 毛,常具多个同类型的细胞核,无性生 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子结合。
三、肉足亚门(Sarcodina)
• 原生动物学研究历史
• 国外原生动物学研究历史
•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1677年用自制的 放大270倍的显微镜在池塘水中和青蛙肠 内首次观察到自由生活的和寄生的原生 动物。他观察十分仔细,后人可以根据 他的图和描述以及生境鉴定到种。后世 尊称列文虎克为原生动物学之父。
Antony von Leeuwenhoek,(1632~1723)
• 有伪足,或无明显伪足的运动性原生质 流;如有鞭毛,只限于一定发育阶段; 体裸露或有外壳或内骨骼。
• 以分裂作无性生殖,如有有性生殖,则 形成有鞭毛的或偶呈阿米巴样的配子。 • 多数营自由生活。
(一)根足总纲(Rhizopoda) • 以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或网状伪足运动, 或者不形成明显伪足而以原生质流运动。 I.叶足纲(Lobosea) • 伪足叶状至略呈丝状,从较宽的透明叶上 产生;常为单核;多核型种类既不是扁平 的也不是多枝的原质团;无子实体。
顶复门(Apicomplexa) • 本门的所有种类都是寄生的,大部分是 寄生在细胞内,并有复杂的生活史。 • 大多数种类能产生内含对宿主有感染性 子孢子的孢子,有别于其它原生动物。 但亦有相当一部分种类并无此特征。
• 现代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揭示,本门的 种类具有一称作顶复器的特征性结构。
• 顶复器结构大多见于生活史的感染阶段, 如子孢子和裂殖子的前端,有时也可见于 滋养体。 •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顶复器由多个胞器组成。
• 多伪足运动,伪足基部不融合。伪足略 呈嵴状;单核。 • 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Leidy,1879)
• 大小:圆形时100-150微米;多个伪足时 300-500微米;单个伪足时300-600微米。 伪足圆柱形,颗粒状,有透明帽。
II.混胶丝菌虫纲(Acrasea) • 真菌学家称之为集胞菌,传统上与网星 菌虫亚纲(网柄菌)合称为细胞粘菌, 直至70年代才将其分立。
I. 拍琴纲(Perkinasida) • 目前记录l属4种,寄生于海产贝类体内。 主要特征:线粒体嵴呈管状;类锥体为 一个不完整的锥体结构;具1-2个微孔。 游动孢子有一对鞭毛;无孢囊或子孢子; 单宿主寄生;未见有性生殖。 • 由于游动孢子具鞭毛,有学者认为拍琴纲 应属于鞭毛虫,但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介于 孢子虫和异型鞭毛虫之间的过渡类群。
• 绝大多数具鞭毛,基本数目一般为2条, 少数1条或多条,有的鞭毛退化或仅在生 活史的某一阶段暂时性地出现。
• 大多数植鞭毛虫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内 的光合色素比较复杂,主要有四大类: 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 由于各种植鞭毛虫所含色素种类和比例 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颜色上也有显著 差异,有绿色、黄绿色、蓝绿色、黄褐 色或红褐色等。 • 不同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 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V.丝足纲(Filosea) • 本纲种类的伪足称丝足,瘦长、明亮, 有时具微弱的颗粒,能分枝,但吻合不 规则。若干种类的丝足有原纤维轴丝, 沿着轴丝有薄的、流动的原生质层。原 生质流到丝足的末端折回。当丝足收缩 时可以折叠成数段并迸裂合成为细胞质。
(二)辐足总纲(Actinopodea) • 具有放射状硬的轴足和长而精细的丝足。 轴足由一薄的细胞质层包绕,有硬的轴 杆,由一束微管构成,微管自细胞核中 发出,各微管之间以桥联络成为独特的 模式,不同类群有不同的模式。 • 对辐足虫的细胞学和生物学还未完全了 解,许多种类仍有存疑,因为许多现有 的鉴定纪录仅系根据它们的骨骼。
• 变形目(Amoebida)
• 裸露,常为单核,少数种多核,核分裂 为核内有丝分裂。有线粒体,无鞭毛期。 常行无性生殖。
• 变形虫科(Amoe柱形,尖端透明半球状;如有尾囊,常 呈桑椹形,极少呈绒毛状;核颗粒状。
• 变形虫属(Amoeba Ehrenberg,1838)
原生动物分类
• 原生动物(Protozoa)是一类在起源、形 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相去甚远的单细胞 生物,尚无统一的分类系统,分类地位也 一直处在争议中。 • 在Margulis和Wittaker于1974年提出生物 五界系统学说中,原生动物是原生生物界 (Protista)中的一个亚界。
• 全世界已报道的原生动物约有6. 8万种, 50%以上是化石种类,其余不足50%为 现存种类,分配如下:
• 经30余年长期观察,揭示武汉东湖富营 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 演变过程。对水生微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不断改进和推广,使之成为一种准确、 经济、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1991年由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首先 颁布为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 群落监测-PFU法》(GB/T12990-91)。 •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