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东进与ARM的西征5

合集下载

ARM 处理器最新开发平台现状介绍

ARM 处理器最新开发平台现状介绍

ARM 处理器最新开发平台现状介绍-开发软件ARM 的开发环境这块现在常用的有ADS1.2 、RVDS(RealView Developer Suite)、MDK、IAR、DS-5 和一些开源的开发环境。

其中ADS1.2、RVDS(RealView Developer Suite)、DS-5 属ARM 公司的开发环境,ADS1.2 是ARM 公司较早推出的一款集成开发开发软件,虽然在2003 年已经停止更新,但再国能仍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用来开发一些ARM 较早的处理器,ARM7 ARM9 ARM10(XSCAL)等,在他之前还有ADS1.0 ADS1.1 STD 等,现在已经很少见到。

ADS 现在ARM 公司还在单独销售。

ADS1.2 国内只有亿道电子代理. RVDS(RealView Developer Suite)是ARM 公司继ADS1.2 之后推出的一款全新开发环境,现在仍在更新,支持ARM 所有的处理器,包括最新的CORTEX-A8 CORTEX-A9,以及ARM 的旗舰处理器内核CORTEX-A15。

RVDS 在经历了2.1 2.2 3.0 3.1 4.0 这几个版本之后,现在的最新版为4.1。

RVDS 现在还是开发ARM 处理器最高端的一款开发环境。

IDE 已由ADS 的Code Warrior 变为Eclipse,其中的编译器RVCT 的编译效率更是其他编译器望尘莫及的(毕竟ARM 内核是自己产的,哈哈)!以下是它编译器和调试器的一些特点:(1 )高度优化的ARM 、Thumb C 和C++ 编译器armcc ,支持ISO C90、ISO C99、ISO C++,编译遵循ARM ABI (2)支持ARM7 、ARM9 、ARM10 、Xscale 、ARM11 、Cortex 系列(3)支持ARM 、Thumb 、Thumb2 、VFP 和NEON 指令(4)独特的Linker Feedback 机制,自动删除冗余代码(5)支持汇编语言和C/C++的源代码调试;单步、全速运行;条件、数据断点设置;寄存器、内存和堆栈察看等(6)支持芯片外设描述文件在RVD 中可以通过文件的方式来描述、关联和显示外设寄存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历代记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历代记

十载寒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历代记 2011-04-11 佚名 IT168 摘要:回顾至强处理器发展的历程,面向双路的产品从最初的至强5000系列到5400系列到最新的至强E7,算下来Intel在双路及四路以上服务器处理器中已经整整更新了10代产品。

2011年4月6日,Intel在北京发布了采用全新命名的至强E7系列,回顾至强处理器发展的历程,面向双路的产品从最初的至强5000系列到5400系列,到Nehalem架构的至强5500、Westmere架构的至强5600;而四路及多路处理器方面,最初的至强7100、六核心的Dunnington至强7400、上一代的Westmere至强7500再到最新的至强E7,算下来Intel在双路及四路以上服务器处理器中已经整整更新了10代产品。

这些产品见证了至强这个品牌一步步走向辉煌,同时这些产品也帮助数以万计的企业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最近几年Intel至强的10代产品,为了那些曾经忘却的纪念。

一代、Dempsey核心至强5000系列英特尔公司的“Bensley”平台包括代号为“Dempsey”的双核Xeon DP处理器和代号为“Blackford”的Intel 5000系列芯片组,另外还有一系列的新技术,比如I/O AT技术、FBD内存技术、更新的安全特性等等。

英特尔当时一共发布了8款基于“Dempsey”核心的处理器:Xeon 5080、Xeon 5070、Xeon 5060、Xeon 5063、Xeon 5050、Xeon 5040、Xeon 5030和Xeon 5020。

这些处理器依然采用了NetBurest微架构,它们将会是最后一个采用该微架构的Xeon系列产品。

在Xeon 5000系列处理器中整合了两个完整的NetBurst微架构处理器,并且对于NetBurst 微架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主要涉及到超管线技术(Hyper Pipelined Technology)和执行追踪缓存(Execution Trace Cache)。

cpu发展历程

cpu发展历程

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

作为电脑之“芯”的CPU也不例外,本文让我们进入时间不长却风云激荡的CPU发展历程中去。

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叙述了目前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的产品发展历程。

一、X86时代的CPU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

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

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Intel 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

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I n t e l公司的C P U发展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41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

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公司的CPU演进史几乎就等于计算机演进史。

就Intel而言,经历过8086(第一代)、80286(第二代)、80386(第三代)、80486计算机(第四代)、Pentium(第五代)、Pentium Pro(第六代)到现今的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Ⅳ,到现今主流的多核心CPU,期间虽有AMD、Cyrix、IBM等都陆续有跟上计算机世代的交替,除了AMD的K7、K8曾经稍微威胁到Intel的霸主地位之外,可以说是Intel公司的天下。

Intel 4004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

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

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

X86系列Intel x86处理器成为IBM PC的大脑。

这个历史的选择也将英特尔公司日后带入了财富500强大公司的行列。

Intel 8086?/8088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

这就是第三代微处理器的起点。

?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

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

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88,8088工作频率为6.66MHz、7.16MHz或8MHz,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

ARM与intel之战

ARM与intel之战

ARM与INTEL芯片之战一直以来intel都以桌面处理器以绝对的优势在世界以销售第一而成为业界龙头老大,x86架构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相继灭掉了不少与之竞争的世界各大生产桌面处理器的厂商,一路披荆斩棘过来intel市场只有越来越大。

加之inter与microsoft的之间的紧密合作,几十年来在通用计算机这一块,很多行业标准被他们制定,成了我说了就这样你们照做就行的局面。

而作为现目前唯一能与intel死缠烂打的AMD也只是能分得极少的市场份额,当是美国不会允许一家做大、一家垄断的局面,要是允许可能早就没了AMD(就像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一样在移动通信上虽说移动占着绝对优势地位,可国家也不会让联通垮。

总之不能出现垄断要让消费者有得选择,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是移动还是联通他们都是没得技术的国企)。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智能手机出现后有所转变且在今后还会是大转变,我们都知道我们用的计算机主机箱是如此的庞大之物(与手机比起来),而机箱里的几个风扇在开机时叽叽呜呜的咆啸,让夜间使用电脑的你定然感到烦燥不安。

Intel芯片的发展在近二十年来一直遵循着摩尔定理发展,既18个月芯片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性能也随之增加,不过增加归增加,他总是被自己的盟友micorsoft以新的操作系统、新的应用软件来消灭掉这些性能。

这就是我们买来的电脑一般只能用两三年就当换新的了,不然你原先用来玩网游的机子三年后再玩同样的游戏有可能就不能流畅运行了,像单位用的办公电脑要是有个五、六年的机子那就是装个系统都要搞半天,开个机要卡许久进入操作界面的现象经常见。

没办法系统软件、游戏、应用软件在不断更新升级,不变的只有你一直没有换新主机的老电脑。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intel确是CPU行业老大要想超越这个巨头那是难于登青天,他若想霸占某个市场凭着自己完备的CPU技术当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我个人的认为还是错了。

ARM公司以另辟蹊径的营销之路正成为intel强有力的竞争对,而且是以优于intel的优势面对。

Intel和AMD发展历程及移动处理器发展史

Intel和AMD发展历程及移动处理器发展史

1979年――英特尔推出8088微处理器(8060的低价版本),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

――英特尔发布2920信号处理器,这是首款能对模拟型号进行实时数字处理的微处理器。

1980年――英特尔发布8087数字协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历史上销售成绩最佳的8051和8751微控制器。

1981年――IBM选择了8088作为IBM PC的微处理器,从此开创了PC时代。

――英特尔发布32位的iAPX 432微处理器。

1982年――英特尔推出80286的微处理器,内含13.4万个晶体管,PC产业真正开始腾飞。

――英特尔发布首款网络控制器82586,从主处理器剥离出网络功能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英特尔的首款16位微控制器8096进入市场。

1983年――英特尔发布CHMOS技术,在推动芯片性能增长的同时减少了能耗。

――英特尔开始用6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1984年――IBM发布采用Intel 286处理器的PC-AT,采用开放的系统,奠定了X86系统结构在PC市场的统治地位。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CHMOS动态随机存储器,容量为256K。

1985年――英特尔推出32位的386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iPSC/1,进入超级计算机业务。

1986年――英特尔发布容量1M的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7010、27011和27210。

1987年――公司推出第二代iPSC/2超级计算机,它基于大量的英特尔386处理器和80387数字协处理器。

1988年――公司发布ETOX(EPROM Tunnel Oxide)技术,进入闪存领域。

1989年――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处理器i860,内含超过1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80486微处理器,内含120万个晶体管。

1990年――英特尔发布首款NetPort打印服务器。

1991年――英特尔在一个月之内发布了包括EtherExpress配适卡在内23款网络产品。

Intel的芯片组发展史

Intel的芯片组发展史

Intel的芯片组发展史Intel的主板芯片组经过多年发展,型号繁多有810、820、845、865、915、945、965等许多型号以及最新的P35,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使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在人群中占有比较普遍的比率,我就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因本人水平有限,出现错误希望大家指正。

这里所说的只是主板的北桥芯片组,它决定了主板对CPU、内存、显卡等配件的支持,我们平时所说的“845”主板就是指使用845北桥芯片组的主板,另外、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所能支持的硬盘和外部设备(如USB设备),每个北桥芯片都有相应规格的南桥芯片与其对应,南桥的功能需要北桥支持,因此正规厂商出品的主板都将同一时期的南北桥搭配在一起,而一些杂牌的主板为节省资金会出现高等的北桥搭配低等南桥的现象发生。

更确切的说,从810开始,Intel放弃了以往的南桥和北桥的概念,用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内存控制中心)取代了以往的北桥芯片,用ICH(I/O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取代了南桥芯片。

810:810芯片支持主频为133MHz的P3,但最关键的是它提供了对PC 100 SDRAM的支持,支持硬盘的ATA66模式(理论传输速度66MB/S),加上第一次实现了声卡、显卡全部集成,使得它在品牌机市场占据了非常巨大的份额,当时2000年初满天飞的“9999,P3电脑搬回家”、联想天僖系列机都使用810主板,迄今仍有很多在使用。

当时甚至有媒体认为PC从此走向全整合时代,恐怕是因为没有预计到显卡迅速发展所致。

815:因为810不支持外接显卡,限制了它在DIY市场的发展,Intel又推出了最初的815芯片,与810主板相比,815主板支持PC133 SDRAM,配有AGP 4X显示接口,但依然集成显示核心。

810E/815E:为了配合ATA100技术使硬盘的理论传输速度上升到100MB/S,相应的810E/815E增加了对ATA100的支持,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国防科大ARM构架处理器:打败Intel顶级芯片?

国防科大ARM构架处理器:打败Intel顶级芯片?

国防科大ARM构架处理器:打败Intel顶级芯片?在刚刚结束的Hotchips 2015会议上,一家成立不久的中国企业公布了一颗代号”火星”的ARM指令集64核心处理器。

令人震惊的是,这颗由中国团队开发的CPU拥有媲美Intel公司最顶级服务器芯片的性能,毫无疑问是目前ARM 阵营最强大的处理器。

PhyTIum,中文名飞腾,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年轻CPU研发企业。

然而光是从公司名称和所在地——广州,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家企业的真实身份。

飞腾公司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处理器研究团队建立的企业,而国防科大在IT 界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天河2A超级计算机——连续五届夺得世界超算排行榜性能冠军。

天河2A 的部分芯片采用了国防科大自主开发的Sparc指令集CPU,飞腾1500。

显然,飞腾公司的名称就是取自这款产品。

公司选址在广州也是为了靠近广州超级计算中心,也就是天河2A的所在地。

与中科院计算所知名的龙芯处理器团队不同,国防科大的CPU研发机构在公众眼中没什么名气。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业内就有传闻指国防科大正在逆向山寨Intel的IA64体系处理器安腾。

后来安腾CPU在市场上举步维艰,NUDT(国防科大英文缩写)也停止了对其模仿的工作,转而开发采用Sparc指令集的高性能芯片。

经过数年的努力,NUDT先后研制出飞腾1000、飞腾1500两款服务器处理器,开始逐渐为业界所知。

天河系列超算开始在全球超算领域崭露头角后,国防科大将眼光放到了更远的未来。

天河2A和之前的一系列国产超级计算机均采用Intel、NVIDIA、AMD等美国企业生产的处理器,其计算能力、软件编写严重依赖这些外国公司。

若想自己掌控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节奏,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处理器是必经之路。

此时,学校的CPU团队经过几代产品的研发已经颇具实力,他们便担负起了设计有着世界一流水平的CPU的重任。

如今,NUDT的努力结出了硕果。

Hotchips 2015大会上,飞腾公司介绍了他们的”火星”,一颗兼容ARMv8指令集,四发射乱序执行,拥有多达64个核心,主频达到2GHZ 的服务器CPU。

处理器发展史

处理器发展史

处理器开展史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局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心脏,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INTEL处理器开展史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0多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一、Intel桌面处理器开展史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块个人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

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运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 C。

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集成晶体管2300只,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这一突破性的创造最先应用于Busicom 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Busicom最初方案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

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

起初,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

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

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每个售价为200美元。

编号为4004,第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后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

英特尔服务器级别CPU发展历程全解析

英特尔服务器级别CPU发展历程全解析

英特尔服务器级别CPU发展历程全解析CNET中国·ZOL06年11月14日【原创】作者:中关村在线蔺晓峰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在197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

英特尔公司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英特尔公司提出了Pentium商标注册,英特尔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

1995年推出第一款PC服务器和工作站专用处理器Pentium Pro,自此之后的11年中,处理器从16位到32位再到64位,从单核到双核、四核乃至未来的多核,从150MHz到3GHz以上主频,从X86架构到IA64架构,从奔腾时代到崭新的酷睿时代,从intel inside到Leap ahead,我们领略到了英特尔领导服务器处理器发展潮流的雄姿与伟略,在英特尔“偏执”推动下,全球计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着。

1995年秋天Pentium Pro处理器1995年秋天,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Pro处理器。

已经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英特尔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 P6。

P6只是它的核心架构代号,上市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Pentimu Pro。

此款处理器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PENTIUM的2倍。

Pentium Pro等于是介于Pentium跟Pentium II之间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其架构等于是没有MMX的Pentium II。

Pentium Pro除了内建L2 Cache 以外,也支持多处理器架构,唯一缺点就是必须要用同一制程的Pentium Pro才能使用多处理器架构。

英特尔AMD发展史

英特尔AMD发展史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裁员计划。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1987--amd与sony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cmos技术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诉讼。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达口
CPU发展史
1.速度挂帅,万变不离其宗
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其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本文后面会提到许多比较艰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我会努力把他们讲得生动浅显,但我确实没有办法让它象《还珠格格》那样有趣,不过你一定要把握住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围绕突破速度极限而设立的,这是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顺着这条路思索下去,你一定马上会问提高速度到底都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科学家想到的地方,我们要留心也一定能发现得了。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优化指令集、提高处理器每个工作单元的效率、配置更多的工作单元或新的运行方式来增加并行处理能力、缩短运行的时钟周期以及增加字长等等。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52.5万股。
1973年1月--amd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intel_CPU核心类型

intel_CPU核心类型

【Intel CPU 核心代号含义揭秘】提起Prescott Prescott、、Northwood Northwood、、Coppermine Coppermine、这些名字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处理器的代号就、这些名字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处理器的代号就像是核心的名称一样,是人们分辨核心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会有核心代号呢?这个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处理器厂商就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核心的,一个固定的名字有助于人们的交流。

如果我们观察,处理器中的核心代号也非常有意思,它们很多情况下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处理器中的名字。

在1997年之前,Intel 的处理器采用的核心代号都是字母和数字的混合体,例如,P5P5,,P54P54,,P55等等,采用这种名字会让人感到很乏味,缺乏新鲜感。

采用这种名字会让人感到很乏味,缺乏新鲜感。

Intel Intel 在1997年推出Pentium II 的时候采用了具有意义的单词来作为核心的代号,第一款就是采用了Klamath 核心的Pentium II 处理器,处理器,Klamath Klamath 直译过来是克拉马斯河,这条河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南部。

拉马斯河,这条河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南部。

处理器型号处理器型号: :Intel® Pentium® II Intel® Pentium® II 核心代号核心代号: :Klamath 接口类型接口类型: :Slot 1 指令集指令集: :IA32 (x86), MMX 频率频率: :233MHz-300MHz 系统前端总线速度系统前端总线速度: :66MHz 晶体管数目晶体管数目: :7.5 Million L1 Cache:32KB L2 Cache:512KB 制程工艺制程工艺: :0.35微米微米 生产日期生产日期: : 1997CPU 的研发代号(核心类型)、微架构、正式命名之间的区别:、微架构、正式命名之间的区别:研发代号(核心类型):很多IT 产品包括CPU 在研发过程中,还没有正式的命名,此时厂商就会给它们一个研发代号用于称呼。

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

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

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服务器处理器的发展比普通PC处理器要晚一些,服务器CPU和普通CPU 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早期的服务器CPU为了能够减少发热量,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在主频和总线上要比普通CPU低很多。

除了在稳定性上的区别,服务器CPU在二级缓存上要大于普通CPU,部分服务器CPU很早就开始应用了三级缓存。

此外在内部指令集、接口以及支持多路级联方面,服务器CPU和普通CPU 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早期的服务器处理器基本采用RISC构架,如IBM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公司的SPARC和UltraSparc处理器、HP的PA-RISC 以及收购康柏后的Alpha处理器等。

这些RISC处理器被应用高端Unix服务器,虽然性能高、稳定而安全,但是由于高成本和技术的封闭性,在近年来辉煌的Unix服务器有了下滑的趋势。

自2000年开始,基于IA构架的Intel和基于x86指令架构的AMD服务器处理器进入了市场,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应用的广泛性逐步站稳了脚跟,随着近年来处理器技术和性能的提高,x86架构处理器在一步步蚕食着RISC处理器的市场,RISC虽然仍旧是高端市场的霸主,但也掩饰不掉下滑的趋势。

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在x86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多核技术的迅速发展,英特尔确立了在x86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霸主地位,除了在双路、四路服务器市场的优秀表现外,在高端市场也表现出强大的表现力。

在08年最新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榜单中,有75%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

自涉足服务器处理器领域以来,在取得佳绩的背后,英特尔服务器CPU都有哪些功臣呢,下面,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的“芯”路历程。

Pentium Pro处理器Intel Pentium Pro处理器在1995年11月正式推出,这款采用32位数据结构设计的处理器在当时令人吃惊的性能,因而Pentium Pro一度成为高端处理器的代名词。

芯片设计比较:ARM与Intel

芯片设计比较:ARM与Intel

芯片设计比较:ARM与Intel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性能需求也不断提高。

在计算机中,芯片是最基本的部件之一,也是实现计算机硬件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芯片设计的发展,对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芯片设计领域,ARM和Intel是最著名的两个品牌之一。

ARM是一家专门从事芯片设计的公司,Intel是一家以计算机处理器而闻名的公司。

两者均在这个领域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ARM与Intel的芯片设计呢?首先,从应用领域来看,ARM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实时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

与之相对,Intel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台式机、游戏本和个人笔记本电脑等大型计算机和桌面设备中。

两者的应用领域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设计目标和特点不一样。

其次,从性能方面来看,ARM芯片通常采用更小、更低功耗的架构,以满足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和物联网设备需求,而Intel芯片则通常采用更强大的架构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这也导致ARM芯片在功耗消耗、体积小、散热少等方面具有优势,而Intel芯片在处理速度、内存容量、图形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从成本方面来看,ARM芯片在设计和制造成本方面通常低于Intel 芯片。

这是因为ARM芯片通常采用更简单的指令集,更小的芯片面积和更少的组件数,从而降低了成本。

而Intel芯片则通常采用更复杂的指令集、更大的面积和更多的组件,从而提高了成本。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ARM芯片通常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ARM芯片的生态系统非常广泛,拥有更多的第三方安全软件和硬件支持。

而Intel的芯片安全性较差,需要通过添加更多的硬件和软件保护。

综上所述,虽然ARM和Intel都是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导者,但两者在应用领域、性能、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选择哪种芯片,取决于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

如果要在移动设备和物联网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功耗,ARM芯片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高性能处理和更大容量内存功能的计算机应用,Intel芯片可能更适合。

Intel vs ARM, CPU 、SoC之战?

Intel vs ARM, CPU 、SoC之战?

Intel vs ARM,CPU 、SoC 之战?
电子发烧友讯:Intel 与ARM,代表着两大竞争阵营,他们均抢先进入新的技术领域,硝烟正弥漫着整个新战场的每个角落。

作为硅工艺技术的
行业领先者,众所周知,Intel 使用的是x86 计算架构。

倾向于非垂直整合的Intel 采用的是横向生态模式。

作为低成本、低
功耗架构的领先者,ARM 则推行垂直整合式商业模式。

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
模式相碰撞,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火花。

与Intel 主导的CPU 时代相比,ARM
通过授权芯片铸造生态系统生产芯片,从而引领移动SoC (system-on-a- chip,片上系统)。

在CPU 领域,芯片的功能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核
(如PenTIum,Athlon)和晶体管的性能。

而在SoC 领域,核只是众多具有独立传送功能的IP 块结构中的一个
逻辑单元。

其实,Intel 的SoC 技术已在其成熟的主流技术下运用过一两年(这里主流技术指的是专注于晶体管延展性和性能的技术)。

铸造生态转而专
注于在芯片上集成不同功能的IP 块,最大限度的缩小内联密度。

当市场受到
低成本、低功耗消费电子的快速推动和SoC 出货量在硅总量中逐渐处于支配。

英特尔策动反攻 Quark处理器掰倒ARM的N个理由

英特尔策动反攻 Quark处理器掰倒ARM的N个理由

英特尔策动反攻Quark处理器掰倒ARM的N个理

半导体领域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是什幺?必须是英特尔和ARM的大PK,如果说双方在智能手机处理器和服务器处理器端的竞争是各自在对方固有的阵地里撕开一个缺口的话,那幺嵌入式领域的较量,则是实打实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006 年的告别,让英特尔虽然保留了X86的尊严却在智能手机市场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已经很完善之后再用X86杀回去需要走的路不是两三个五年能弥补的。

而嵌入式系统则是英特尔多年从未放弃过的市场,并且一直有着自己的应用空间和生态链伙伴,从起点上并没有落后对手太多。

如果说Atom是为了延续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的既有市场,那幺Quark则是真真正正向ARM宣战的一款设计,这款曾经命名为Clanton的设计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基于X86架构的模仿ARM商业模式的嫁接种子,为的是将来能孵化出一颗击中ARM在嵌入式软肋的银色子弹!
最小的X86处理器Quark,至少从尺寸上有了跟ARM产品PK的样子。

CPU关键技术未来演进路线

CPU关键技术未来演进路线

CPU关键技术未来演进路线后摩尔定律时代,单靠制程工艺的提升带来的性能受益已经十分有限,Dennard Scaling规律约束,芯片功耗急剧上升,晶体管成本不降反升;单核的性能已经趋近极限,多核架构的性能提升亦在放缓。

AIoT时代来临,下游算力需求呈现多样化及碎片化,通用处理器难以应对。

1)从通用到专用:面向不同的场景特点定制芯片,XPU、FPGA、DSA、ASIC应运而生。

2)从底层到顶层:软件、算法、硬件架构。

架构的优化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处理器性能,例如AMD Zen3将分离的两块16MB L3 Cache 合并成一块32MB L3 Cache,再叠加改进的分支预测、更宽的浮点unit 等,便使其单核心性能较Zen2提升19%。

3)异构与集成:苹果M1 Ultra芯片的推出带来启迪,利用逐步成熟的3D封装、片间互联等技术,使多芯片有效集成,似乎是延续摩尔定律的最佳实现路径。

主流芯片厂商已开始全面布局:Intel已拥有CPU、FPGA、IPU产品线,正加大投入GPU产品线,推出最新的Falcon Shores架构,打磨异构封装技术;NvDIA则接连发布多芯片模组(MCM,Multi-Chip Module)Grace系列产品,预计即将投入量产;AMD则于近日完成对塞灵思的收购,预计未来走向CPU+FPGA的异构整合。

此外,英特尔、AMD、Arm、高通、台积电、三星、日月光、Google 云、Meta、微软等十大行业主要参与者联合成立了Chiplet标准联盟,正式推出通用Chiplet的高速互联标准“Universal ChipletInterconnectExpress”(通用小芯片互连,简称“UCIe”)。

在UCIe的框架下,互联接口标准得到统一。

各类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的Chiplet芯片,有望通过2D、2.5D、3D等各种封装方式整合在一起,多种形态的处理引擎共同组成超大规模的复杂芯片系统,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经济节能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l的东进与ARM的西征(五)
——智慧的大窗口,我们都在画里面硅谷寒发表于2012/12/14/ 03:29
转载自:/p/200168.html
繁华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星尘的崩碎,那一抹青青的灰。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已然兴盛了600年的庞贝古城被完全湮没[1]。

历史只在瞬间,便把那无尽的繁华刻入了冷峭的火山岩石里。

现如今,发展了近20年的数字电视也正处在繁华的巅峰,然而在这繁华的底部,却有一个被称作“智慧电视”(SmartTV)的“火山”蓄势待发。

我们倒不必过于惊讶,就像庞贝古城的覆灭一样,或许只在明天,数字电视就会被彻底崩碎,湮灭于智慧电视的青灰之下。

近日,苹果CEO库克接受NBC专访,大谈电视业务,这无疑笃定了人们关于苹果智慧电视(iTV)的猜想,甚至于更乐观地估计在2013年10月就能一睹真容。

姑且不去谈论智慧电视如何改进交互技术,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又怎样构建,我只想先从智慧电视的内核芯片处说
起。

智慧电视的系统芯片里包含有CPU与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这一点与智慧手机和平板电脑是相同的。

然而不同的是,除了CPU与GPU,智慧电视里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处理单元,叫做VPU(Video Processing Unit,视频处理单元)。

在电视芯片里,VPU的复杂程度丝毫不逊于GPU,甚至在整个芯片里占有更大的面积。

VPU的功能主要包括:视频解码,三维处理,画质增强,图像内容识别,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频转换。

GPU负责在内存里画出菜单或游戏画面,最终则由VPU把它们与视频信号融合,并显示出来。

如果从软件编程的角度看,GPU较为“通用”,VPU则更像是个固化了特定功能的专用模块,留给程序员的余地并不多。

当然,我不知道在未来,会不会有哪个大牛横空出世,把VPU完全“通用化”,从而给予程序员足够多的编程自由度。

电视芯片里的CPU部分,也至关重要。

CPU负责对整个系统资源的调度,既要满足GPU与VPU的巨大带宽需求,又要提供游戏、网络、文字处理等所需的计算任务。

Intel虽然也曾在电视领域里努力地扑腾了一阵,甚至联合谷歌与索尼推出第一代的GoogleTV,但最终它还是选择了战略性放弃。

而当另一个处理器厂商MIPS也萎靡不振的时候,ARM再次把握住了机会,将自己在移动领域里的优势肆无忌惮地蔓延到智慧电视里来。

时光虽不能倒流,但历史随时准备重演。

一年前,在Intel宣布退出智慧电视市场的同时,高通却砸出六千万美元收购了IDT公司的电视芯片部门。

两大巨头的一出一进会不会重演六年前移动领域的戏份[2]?这不仅要看高通是否能把视频处理单元与骁龙(Snapdragon Processor)完美结合起来,还要看智慧电视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喷薄而出?而这后一点,则完全取决于苹果何时可以推出那改变世界的iTV了。

在线高清,无限回放,语音控制,体感交互,分享影片,虚拟现实,等等,你尽管把所能想到的一切都加到智慧电视里来。

总之,当智慧真正降临到电视上的时候,我们将会获得无以复加的完美体验。

这一切的体验都是基于天衣无缝的交互方式:你或许会全身心地沉浸在虚拟世界里,自己担当着男主角,而与社群里另一个并不认识的女主角,共同欣赏完一部多线索多结局的影片。

智慧电视就像是一个大窗口,我们推窗而望,便立刻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

这里动静相宜,风景如画,只有当触感信号从外部传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离开了窗口,正身处于亚伦的LC神画里[3]。

[1]. 庞贝城(Pompeii),古罗马城市,于公元79年8月24日被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发时的火山灰覆盖。

1599年被重
新发掘出来,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 2006年,Intel自断经脉,把移动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Marvell,而高通却开始大力发展基于ARM的移动应用处理器。

[3]. 亚伦的LC神画:出自于车田正美的《圣斗士冥王神话之消失的神画》(The Lost Canvas),简称LC。

亚伦所画的油画,其实就是真实的世界。

这里隐喻,虚拟与现实难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