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文化
学习通中国茶道第二章
学习通中国茶道第二章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学习通中国茶道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茶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品鉴技巧。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茶的种类中国茶因其种类繁多而享誉世界,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出了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种。
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五大类。
其中,绿茶是指未经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鲜绿色和清香味;红茶是指完全发酵的茶叶,具有红褐色的汤色和浓郁的香气;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带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甜醇;白茶则是指利用嫩叶或芽尖制成的低温烘焙茶叶,有着独特的花香和淡雅口感;黄茶是指在烘焙过程中出现黄汤色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韵味。
二、中国茶的制作方法中国茶的制作过程繁复而精细,需要讲究时间、温度和技巧。
一般而言,制茶分为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炒青、烘焙和包装等几个阶段。
采摘时需要选用嫩叶或芽尖,确保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杀青是指将新鲜茶叶加热,以停止茶叶内部的酶促反应,保持茶叶的原始特性。
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搓揉等处理,以改变茶叶的形态和密度。
发酵/炒青是指将茶叶暴露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或炒制,以调节茶叶的鲜味和香气。
最后,茶叶经过烘焙和包装等环节,成为市售的茶叶产品。
三、中国茶的品鉴技巧品鉴中国茶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品鉴方法:1. 外观品鉴: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如形状、色泽、整齐度等。
好的茶叶应具有外形美观、索气凝韵的特点。
2. 气味品鉴:闻茶叶的香气,留意香气的浓淡和持久感。
香气清香而持久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3. 口感品鉴:品尝茶叶的口感,包括滋味、滑润度、甜度等。
好的茶叶口感醇和、口感舒适。
4. 茶液品鉴:观察茶叶冲泡后的茶液颜色和透明度。
茶液应明亮透彻,色泽鲜艳。
5. 回甘品鉴:品尝完茶后,留意口腔中的余味和回甘感受。
优质茶叶常常会有持久的回甘。
茶文化总结课文PPT课件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数千年的发 展历程中,茶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传统茶艺的传承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叶的采摘、制作、泡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艺。在传 承过程中,茶艺师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和理论体系。
茶在社交礼仪中的作用
01
02
03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 文化和仪式,通过泡茶、 品茗等环节来体现礼仪和 修养。
商务洽谈
在商务活动中,饮茶是一 种常见的交流方式,有助 于缓解紧张气氛,促进双 方沟通。
家庭聚会
在家庭聚会中,泡一壶好 茶能够增进亲情和友情, 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06 总结与展望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茶与音乐、舞蹈
茶与音乐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以茶为主题的曲目,如古筝独奏 《采茶歌》、笛子独奏《龙井谣》等。这些音乐作品以优美 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茶叶的韵味和采茶的场景,给人以美 的享受。
茶与舞蹈
在中国的传统舞蹈中,也有很多以茶为主题的舞蹈节目,如 古典舞《采茶舞》、民族舞《龙井舞》等。这些舞蹈通过优 美的动作和舞姿,表现了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和人们对茶 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一种生活艺术,它融合了茶 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冲泡和品饮 等各个环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系。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内涵,它追 求的是清净、淡泊、高雅的境界,体 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茶文化的特点
茶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它追求的是一种简约、 自然、清雅的美学风格。
茶的传播与发展
茶的传播
第二章 茶文化
四、茶文化的传播
(二)在外国的传播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 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 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 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 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 传至美洲。
• 黑茶原料较粗老,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 、堆积发酵、干燥四道工序,由于堆积发 酵时间较长叶色油黑,普洱茶 。
• 二、再加工茶:花茶、 紧压茶、萃取茶、果味 茶、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
• 花茶: 以烘青绿茶为原料, 与香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充 分吸收花香制成花茶,有茉 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 茶、桂花茶等。
四、茶文化的传 播
(一)在我国的传播 (2)三国西晋:长江中游 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
四、茶文化的传播
(一)在我国的传播 (3)东晋南朝: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 (4)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和技 术中心
四、茶文化的传播
(一)在我国的传播 (5)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四、茶文化的传播
(二)在外国的传播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 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 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 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 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 械化制茶厂。 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 但未形成生产规模。
四、茶文化的传播
(二)在外国的传播 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 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 辛的引种实验,取得了成功。1965 年应该国总统的请求,我国政府分 批派遣了茶农场专家帮助考察设计 与建设附有的自流灌溉设施的锡加 索茶农场和经过热源改革具有国际 水平的年产100吨的绿茶厂。此项目 农业部认定为我国援助亚非拉及南 太平洋地区一百多个农业工程项目 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茶文化资料
茶文化资料概述茶文化,是指以茶为媒介,包括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饮等环节,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思考、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
本文档将介绍茶文化的历史、茶叶的分类、茶具的使用以及茶道的礼仪。
历史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的古代祖先就开始烹饪茶水。
茶叶的分类茶叶是茶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茶叶的发酵程度,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种。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
•绿茶:绿茶是一种不发酵的茶叶,具有清新爽口的特点。
常见的绿茶有龙井茶、碧螺春等。
•红茶:红茶是一种完全发酵的茶叶,具有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
常见的红茶有红茶、普洱茶等。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口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常见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
•黑茶:黑茶是一种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的茶叶,有助于消食、提神等功效。
常见的黑茶有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叶,冲泡后茶汤清亮,具有淡雅的香气。
常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寿眉等。
茶具的使用茶具是品饮茶叶不可缺少的工具。
茶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茶文化中的一环。
常用的茶具有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
茶壶是沏茶的重要工具,它的设计和材质会影响茶的味道。
茶杯是品尝茶汤的容器,它的大小和材质也会影响茶的口感。
茶道的礼仪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品茶的仪式感和内涵。
茶道讲究的是从内心深处体会茶的美妙,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礼节来展现出对茶的尊重和敬意。
茶道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茶具、烧水、沏茶、品茶和清洗茶具等。
茶道还注重和谐、平和、自然的心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内心的宁静。
在茶道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品饮茶叶和交流茶道知识,深度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班会的教案
茶文化班会的教案第一章: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茶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1.2 讲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唐朝的陆羽《茶经》到宋朝的茶道、茶具的发展,再到明朝的茶叶加工方法及清朝的茶馆文化。
1.3 分析茶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影响和特点。
第二章:茶叶的种类与品质2.1 介绍茶叶的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2 讲解各类茶叶的制作工艺、品质特点和饮用方法。
2.3 分析茶叶的品质评价标准,学会辨别茶叶的好坏。
第三章:茶道与茶艺3.1 介绍茶道的概念:茶道是一种追求和谐、尊重自然、强调内心的修养和美感的表现。
3.2 讲解茶艺的基本步骤:泡茶、品茶、奉茶、赏茶等。
3.3 练习茶艺,感受茶道的精神内涵。
第四章:茶叶与健康4.1 介绍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
4.2 讲解茶叶的保健功能:提神醒脑、抗氧化、降血压、护肝、抗疲劳等。
4.3 分析茶叶在现代生活中的健康作用及正确饮用茶叶的方法。
第五章:茶馆与茶艺表演5.1 介绍茶馆的历史与文化:茶馆是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5.2 讲解茶艺表演的艺术特点:茶艺表演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诗词等元素的舞台艺术。
5.3 欣赏茶艺表演,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第六章:茶叶的品鉴与饮用6.1 介绍茶叶品鉴的基本原则:观形、闻香、品味、观色。
6.2 讲解如何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来辨别茶叶的品种和品质。
6.3 练习闻茶香、品茶味,培养对茶叶的品鉴能力。
第七章:茶具的选择与使用7.1 介绍茶具的种类与功能: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托等。
7.2 讲解茶具的选择原则:质地、色泽、造型、大小等。
7.3 练习使用茶具进行泡茶,掌握正确的茶具使用方法。
第八章:茶叶的储存与保鲜8.1 介绍茶叶的储存方法:干燥、阴凉、密封、避光等。
8.2 讲解茶叶保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第一章茶文化一、关于茶的起源1、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2、茶起源于哪个时代至今无定论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但茶具体起源于哪个时期到现在依然是人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一般认为: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历史上较为广泛的茶起源时间说:【源于神农】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较为普遍的说法之一。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源于唐】唐代以前没有“茶”这个字,只有“荼(tu)”字的记载。
直到唐代作者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荼”字减一画才有了“茶”这个字。
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源于秦汉】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荼”即今“茶”。
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茶文化第一第二章
茶圣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学习茶文化有何意义?
中国古代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学习它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 个深入了解; 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眼界,提高精神修养, 为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奠定一定的文化基 础。
“茶艺”与“茶道”
“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 ‘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 的‘道’,是指艺茶的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王玲: 《中国茶文化》) “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 成一门艺术。”“茶艺是茶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丁文: 《中国茶道》) “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 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 理念,就是‘茶道’。”(蔡荣章:《现代茶思想集》)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 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第四节、品茗艺术欣赏 (一)品茗的环境 (二)“斗茶”与“功夫茶”
第五节、文学作品中的茶
第一章 茶史概述
第一节 茶的故乡 茶的故乡在中国 (一)祖先用茶的最早记录和传说: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故事, 是有关茶的最早记录。 司马迁《史记· 三皇本纪》:“神农以赫鞭鞭草木, 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 巴志》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 的周武王伐纣时期,茶就作为贡品出现在巴蜀一带。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 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 理类),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衒之所 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 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 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 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 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历来被认为是 北朝文学的双璧。
茶文化班会的教案
茶文化班会的教案第一章:茶文化的起源与历史1.1 介绍茶文化的定义和起源1.2 讲解茶的种类和特点1.3 探讨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1.4 分享一些著名的茶文化和故事第二章:茶叶的种类与品鉴2.1 介绍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2.2 讲解茶叶的产地和特点2.3 介绍如何品鉴茶叶的品质和口感2.4 进行茶叶品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第三章:茶艺的基本技巧与步骤3.1 介绍茶艺的定义和重要性3.2 讲解泡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3 介绍如何品茶和欣赏茶的艺术3.4 进行茶艺表演或让学生亲自尝试泡茶第四章:茶与健康的关系4.1 介绍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功效4.2 探讨茶叶对身体的益处,如提神醒脑、抗氧化等4.3 讲解茶叶的适宜饮用量和注意事项4.4 分享一些茶叶的保健知识和茶疗方第五章:茶道的理念与实践5.1 介绍茶道的定义和起源5.2 讲解茶道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5.3 介绍茶道的基本动作和仪式5.4 进行茶道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茶道的魅力第六章:茶馆文化与茶礼6.1 介绍茶馆的历史和文化意义6.2 讲解茶馆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6.3 探讨茶馆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6.4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茶馆,体验茶馆文化第七章:茶与文学艺术7.1 介绍茶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表现7.2 分析一些著名的茶诗、茶词和茶画7.3 探讨茶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7.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茶相关的文学或艺术作品第八章:茶与生活的融合8.1 介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茶饮、茶食等8.2 讲解茶在生活中的保健作用和适宜饮用时间8.3 分享一些茶与生活的有趣故事和经验8.4 组织学生进行茶饮茶食的制作和品尝活动第九章: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9.1 介绍茶文化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9.2 分析茶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9.3 探讨茶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9.4 邀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分享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知识第十章:茶文化主题班会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整个茶文化班会的内容和活动10.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班会中的收获和感受10.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10.4 总结茶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茶文化的魅力这是茶文化班会的教案后五章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1)干茶:呈青褐色 (2)茶汤:橙黄或褐色 (3)原料:多为大叶种茶 (4)香型:具有陈香 (5)滋味:醇厚回甘 ( 6 )代表茶: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湖北老边茶、四川 边茶、广西六堡散茶等。其中以云南的普洱茶享有盛名。 (7)加工: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 宋朝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 从元到明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 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气节。 •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源流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 社会性:茶都是生活必需品,不同的人只是喝茶方式和品味有所不 同,但对茶的需要和推崇却是一致的。 • 群众性:茶文化雅俗共赏,不同人群从茶中各得其所。茶文化成为 精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饮茶风俗,并通过各个 • 民族的特有生活、心理、习惯加以表现。 • 区域性: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的 • 影响,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区域性。
(5)香型:具有花香果味
(6)滋味:醇厚回甘,微苦有回味 (7)代表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闽北水仙等
(8)加工: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9)概念解释:摇青—茶叶经过摇动后檫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轻度 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1)特点:红汤红叶 (2)干茶:颜色为深红色 (3)茶汤:呈朱红色 (4)原料:大、中、小叶都有, 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 (5)香型: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 (6)滋味:浓厚略带涩味 (7)代表茶:祁红、滇红、宁红、宜红等 (8)加工:鲜叶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茶文化-第一二三章
一、茶艺文化是中国一种国粹1、茶源自于中国(1)中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2)世界茶字的读音来自中国:“CHA”、“TE”。
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2、茶艺最早产生和发展于中国:曾有传言说中国有艺无道,茶道源自于日本的“千利休”3、茶艺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儒家以德起论,崇尚礼乐、仁义;道家的养生、出世;佛家的内省、禅修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二、茶叶是一种最健康的饮料(一)生理因素1、春喝花茶--中医上说:调气理经,发表生气.特别适合女性2、夏喝绿茶--中医认为绿茶的药性偏凉,故有清火、止渴、去火降暑和利尿消炎等疗效。
适合阳盛热体和阴虚有火之人饮用3、秋喝乌龙--性和而不寒,性温而不助火,故老少皆宜,是适合各种体质的大众饮料,腻降脂、减肥效果甚佳。
故被誉为“美貌与健康的妙药”4、冬喝红茶--红茶性温热,且有温胃健脾,升温降浊之功效,适合脾胃虚寒之人饮用。
亦有止泻、治痢、消食等功效,非常适合冬季及老弱体虚者饮用.5、保健要常喝普洱--普洱茶的药性平和、味醇和,性温,对脾胃寒凉及老弱体虚者更为适合,实践证明普洱茶有消滞、开胃、去腻、减肥等作用。
并且在降脂、降胆固醇、抗癌等方面似乎优于其他茶。
故在东南亚、港澳地区有“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茶”等称号.(二)心理因素举止有度,心生美感礼节周到,心涌敬意陶冶性情,心起愉悦由内到外,形成一种和谐之美三、茶艺是一种美感的培育方式茶艺美的形式(一)茶艺表演的形式美—茶与形体、动作、音乐、舞台结合的综合艺术。
(二)茶艺的文学—茶的语言艺术美。
(三)茶艺的音乐—茶韵与旋律、节奏结合的听觉艺术。
(四)茶艺的书画—茶的意境与线条、色彩结合的视觉艺术。
四、茶艺是一种谋生技艺1、茶叶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全国茶园面积从1950年的21.15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近120万公顷;茶叶产量从1950年7.19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近90万吨;茶叶出口从1950年的2.6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近30万吨。
茶文化 茶的起源与发展
❖ 《三国史记》载: “新罗第四十二代兴德王 三年(公元828年)遣使赴唐。唐文宗皇帝设宴 于麟德殿,酬香茗。我使大廉于唐得茶籽回 国。王命植于智异山。前于新罗第二十七代 善德女王时,已有茶。唯此时方得盛行。” 新罗使者大廉姓金氏,于唐土得茶籽,植于 智异山。韩国饮茶始兴于九世纪初的兴德王 时期,这时的饮茶风气主要在上层社会和僧 侣及文士之间传播,民间还不太流行。
❖ 斗茶之前,往往需先鉴别一下茶饼,其方法 有三:一是以色辨,“色莹彻而不驳”是为 上品;二以质辨,要求茶饼“缜绎而不浮”、 “举之凝结”;三以声辨,要求茶饼“辗之 则铿然”。达到以上要求,就是“真品”。
❖ 点茶是先将茶粉加入少量开水调成膏状,然后 用茶筅击拂,使汤花显现,以汤花色泽鲜白、 茶面细碎均匀为佳,而且汤花与盏咬紧,保持 时间长为胜。整个过程深入细致、适情适意、 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
❖ 《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 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 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 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 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 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 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 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馀,而 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 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2 制茶技术改进
(2 )宋代团茶 团茶是饼茶的一种,但制作更加精美。
北宋初年的大龙、凤团茶八饼一斤。小龙团二十饼一斤。密 云 龙二十饼一斤,分装为两袋,称为“双角团茶”。
茶文化(讲课课件)
2015/11/11
茶的内容
2015/11/11
第二章 茶文化概念及演变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 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 造的与茶5/11/11
茶文化概念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 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 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 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 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2015/11/11
下层社会,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有人迁 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 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 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带来了采制等工艺流程 的一系列变化。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 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 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 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宋代茶文化
2015/11/11
7.茶叶产量第一是印度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最近几年才得到国际认 同),但不是我们的专利。目前,世界上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和生产茶叶。而且, 就产量而言,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
2015/11/11
你真的会喝茶吗? 健康成年人一日饮茶多少为宜? 四季喝什么茶更为合适? 一杯茶冲泡几次比较合适,哪一泡最有营养? 孕妇能喝茶吗? ……喝茶,有人当作生活方式,有人为了健康; 有人一个玻璃杯包打天下,也有人热爱功夫茶 细细品尝。 不管你是哪一种,关于喝茶的最实用常识,值 得了解!
2015/11/11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 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 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等学科与行业, 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 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 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 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 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 览方面。
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国用茶的源流“在我国,饮茶之始,是食饮同宗”,茶在作为饮料之前,它是被食而用之的。
语言学者研究认为:在原始人的语素中,“茶”的发音意为“一切可以用来吃的植物”。
我们的祖先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来加水煮成羹汤,服而食之。
又古人有“药食同源”之说,人们在长期食用茶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它的药用功能。
可见茶的药用阶段与食用阶段是交织在一起的,只不过,人们把茶从其它的食物中分离出来,是从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
所以最早记载饮茶的既不是“诸子之言”,也不是史书,而是本草一类的“药书”,例如《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书中均有关于“茶”之条目。
茶经历了从食用、药用到饮用的演变,三者之间有先后承启的关系,但是又不可能进行绝对划分,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
哪怕是到了我们今天,茶以品饮为主,同时也是一种保健药品,云南的基诺族至今仍把茶叶凉拌了做菜吃。
一、食用早期的茶,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食物被人们用来吃的。
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经从西南地区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已出现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晏子是春秋时人,卒年在公元前500年,也就是说,茶在这个时候还是作为下饭的菜食用的。
今天,仍有一些食茶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世世代代生活在云南茶山上的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基诺族布朗族等,都有把新鲜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做菜吃的习惯。
此外,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自古以来有浓郁的吃擂茶的风习。
南宋时,《都城纪胜》、《梦粱录》等史书记载,杭州“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并记杭州人非常热衷于吃擂茶,由于打擂茶时很费棒杵,故而当时还留下如此俗谚:“杭州人—日吃三十丈木头。
”每天擂损的木棒竟然达30丈之多!这当然是夸张,但从中正可看出古时杭州人吃擂茶的风盛。
现在,被认为是汉族后裔的一支的客家人,还流传着吃擂茶的习俗。
茶文化讲解
茶文化讲解第一篇:茶文化讲解民族茶文化与婚俗习惯趣闻1.以茶为礼是我们中国人婚礼上一项隆重的礼节,过去在结婚的时候有定亲茶、和合茶、感恩茶、交杯茶等等,现代婚礼中,“敬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让新郎新娘欢乐的是敬完茶叫过爸妈后的“改口费”,关于“敬茶”,在中国传统婚俗中其实是大有讲究的。
为什么婚礼上少不得“茶”呢? “茶不移本,植必生子。
”古人以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发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
故民间男女订亲,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方式。
茶成了男人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
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
”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
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
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
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
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
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如女子再受聘别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尘俗所不齿。
2.传统婚俗中,“茶事”一般分成三个部分。
纳征茶(放定)也叫聘定,即男方来女方家下聘礼。
聘礼品种繁多,首饰礼品、瓜果点心、猪羊美酒都可,自然是少不得茶叶。
茶以瓶或者筒计,多则一、二十筒,至少也要有四筒。
因此,行聘礼又称“茶礼”,女子受聘称为“吃茶”。
婚事进行到这一步时,女方因已收受聘礼,故不得悔婚。
茶文化讲义
茶文化P1P2: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从茶叶的栽培、采茶、制茶,到品茶都有很多文化内涵的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以茶作为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则是茶艺或是茶道,是茶的一种艺术文化。
P5: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P6: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
尝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 “由祭品,而菜食,而药 用”,最终成为饮料。 食物说:“古者民茹草 饮水”,“民以食为 天”,食在先符合人类 社会的进化规律。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 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 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
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
四、茶道
1.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
/u/vw/4099330 茶艺表演 1’
“道”指艺茶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茶艺是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悟识,它是 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
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
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 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 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 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道、文人茶道。
二、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 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 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
4.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
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 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 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 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 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
阳第一”。
8.五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
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 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 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 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
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
冠”、“水仙”、“乌龙”、“肉桂” 等。
9.安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音
(一)食用
1.茶主食:茶粥、茶饭、茶糕点、茶馒头、 茶饺子、茶饼干、茶面条。主要是作为配料, 添加量约为3-5%。
2.茶菜:主要用作为去腥、膻的配料,添加 量约为3-5%。 例如:碧螺炸虾仁、红茶东坡菠萝煲、龙井 清蒸鲫鱼。
3.茶羹:以茶点缀羹饮。
(二)茶饮
1.液体茶饮料:用纯净水提取茶叶,并采用现代消毒灭菌 技术,灌装上市。饮用方便、快捷,消费面较广,男女老少 皆有。 2.速溶茶:用纯净水提取茶叶固溶物,经浓缩、提纯、干 燥等工艺,制成细粉末,即冲即饮。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 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 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
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 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 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
/programs/view/soledWWWQCE(西湖龙井)7’
2.苏州洞庭碧螺春
3.黄山毛峰
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
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 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 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 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
一、茶的起源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 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
问题。因为作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
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
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 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
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 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 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
茶筅
茶糊糊
日本茶道用具
3.明泡:
过程:茶→加入沸水→冲泡→饮茶水(留 渣)。 做法: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
再强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
一开二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 而讲开头。 “明泡”特点: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 ——“粉改叶”、“饮茶留渣”,可观可赏。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
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
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 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 是生机活泼,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 化。
6.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 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
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
岛屿。
7.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 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
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
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 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
(五)防治病虫害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 的作用,在植物的生物防治中,常用作抑菌 剂、防虫剂,防霉剂,效果好。
四、饮茶烹制的三个发展进程
唐煮 → → 宋点 → 明泡
↓
煮茶
↓ ↓
吃茶
↓ ↓
喝茶
点茶 → 泡茶
↓
吃茶
1.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
茶饼,焙干、收藏备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
成茶文化。
二、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
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
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二、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茶粉
撒人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
道喝下去————谓之“吃茶” 。
煮茶:
旧时“煮茶” :烧水开→调味盐→撒茶粉入
锅→煮沸→舀入茶碗→连汤带茶粉→“吃茶”。 现代煮茶:水开→投茶→煮沸→喝茶去渣。
2.宋点: ——“点茶”。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用沸水 冲泡茶粉、饮用。 用汤瓶烧水,瓶有柄有流,先冲少量开水调匀, 谓之“击沸”,再冲至满,饮用。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chasen用力击打 →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头苦二甜三回味。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萝卜就热茶,闲得大夫腿发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 有道。
法国,认为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英国,被视为美容、养颜饮料,“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原子时代的饮 料”。 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可以富琴 思、晓棋妙、增书香、添画韵、醒诗魂、解酒困、品花香,是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 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 读音统一: Cha,至今 1200多年。
茶字的象形含义
• 茶字是象形文字
•
•
字形构成:
上部为サ,像茶的芽叶;
•
•
中部是人,像树冠;
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郁郁葱葱。
•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
茶字的生命寓意
•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 茶字分解三部分 • • 上部为廿nian,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
2. 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总体基调 是高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
①和谐与宁静
②淡泊与旷达 ③礼仪与养生、清思
中国乃“礼仪之邦”。中国人主张礼仪,便是主张互相
节制、有秩序。茶能使人清醒,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 收了“礼”的精神。 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便是“克己复礼”,提倡克制和约 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讲究君臣、父子、夫妻之情义与礼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
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
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
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
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主产 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 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 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
的绿色饮品。
哮喘,消炎止咳。
丰富的药用价值成分 茶多酚 茶多糖 咖啡碱 茶叶色素等
600多 种
茶多酚的生理活性
1.抗衰老和清除自由基; 2.抗癌及抗辐射作用;
3.抗炎活性、抗菌及抗过敏作用; 4.降血脂、降血糖等。
(四)抗氧化、防腐
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化妆品、食品中 的。尤其是腊制品的防腐、保鲜、保质, 无毒、无副作用,安全卫生。
二、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
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
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
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二、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