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重点突破综合测试题3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2011届全国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综合题(一)
12. ( 2011江苏高考10 ,15分)高氯酸铵(NH 4CIO 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 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NaClO +(aq) + NH 4Cl(;aq) = NH 4CIO< (aq)+NaCl(aq)(1)若NH 4CI 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 其原因是 ________ (2 )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 NH 4CIO 4和NaCI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30和0.I5 (相关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9)。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 NH 4CIO 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 _________ 、干燥。
(3 )样品中NH 4CIO 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 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 (约0.5g )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 约0.1 moI • L -1H 2SO 4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标准溶液V 1mL 。
一 120mL3 mol • L NaOH 溶液。
100mL 溶液。
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用c mol • L _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NaOH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IWH細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4CI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高考理综化学部分(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A.正确,化学反应遵守三大守恒规律。
B.正确,原子吸收光谱仪也叫元素分析仪,能测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红外光谱仪测定有机物基团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光谱。
C.错误,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氢键),也能影响物质溶解度。
D.正确,如模拟生物固氮,细菌法炼铜。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2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A【解析】A.错误,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
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
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
D.正确,利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
9.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X、Y、Z、M、W依次为C、N、O、H、Na。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卷(0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4 Fe-56 Cu-64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 2H2O = Na++ 2OH-+ H2↑ B.Ag2S 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Ag2S 2Ag+ + S2- C.Fe3O4与稀硝酸溶液反应:2Fe3O4 + 18H+ = 6Fe3++ H2↑+8H2O D.Na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 BaCO3↓+H2O 2. 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液体,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溴水、新制的Cu(OH)2 B.FeCl3溶液、金属钠、溴水、石蕊试液 C.石蕊试液、溴水 D.KMnO4酸性溶液、石蕊试液 3.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重水(2H2O)含有10NA个电子 B.常温常压下,1摩氦气含有2NA个原子 C.100mL1mol/L NaHCO3 溶液含有0.1NA个HCO3- D.5.6g金属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完全反应时,失去 0.3NA个电子 4.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2+、Fe2+、NO3-、Cl- B. Ba2+、Na+ 、I-、NO3- C.Na+、K+、SO42-、SO32- D. K+、Mg2+、HCO3-、PO43- 5.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B.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 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6.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目的 A 取4gNaOH加入96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配制4%NaOH溶液 B 配制摩尔溶液实验中,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避免造成误差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D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7. 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11.2 g B.16.8 g C.19.6 g D.22.4 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3化学
A .铜锌原电池B .检验火柴头 燃烧产生的SO 2C .分液操作D .制取氨气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3化学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1. “十二五”(2011-2015年)末期,随着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本上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铁路勘探时常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太阳能电池是原电池C 、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应,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铁熔化D 、工业上铁、铝的冶炼均采用热还原法 备注:本题为原创题2.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A .A. 1mol Cl 2与足量Fe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N AB .标准状况下,22.4LNO 和HCl 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2N AC .标态下,11.2L 三氧化硫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1.5N AD .0.2mol/L 500mL 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数小于N A 备注:本题为原创题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少量NaHCO3溶液与过量的Ba(OH)2溶液:HCO3-+Ba2++OH -=BaCO3↓+H2OB .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 +=Ca2++CO2↑+H2OC .Fe3O4溶于过量的稀HNO3:Fe3O4+8H +=2Fe3++Fe2++4H2OD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 2反应制Cl 2: MnO 2+2H ++2Cl -=Cl 2↑+Mn 2++H 2O 备注:本题为原创题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备注:本题为原创题5.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有关上述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 .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pH 的变化C .曲线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时的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D .曲线图④可以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备注:本题根据上海市闵行区2010届调研考试改编6.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省考试中心提供)
2011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A卷一、单选题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来源:学科网ZXXK]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8.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H+、I―、NO3―、SiO32-B. Ag+、Fe3+、Cl―、SO42―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CCl4分子D、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来源:学科网]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11、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c(Na+)=2c(SO32―)+ c(HSO3―)+ c(H2SO3)C、c(Na+)+c(H+)=2 c(SO32―)+ 2c(HSO3―)+ 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来源:Z§xx§]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 1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011届高考化学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化学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测试题3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1.(2010·南昌市调研)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C.臭氧消毒餐具D.食醋清洗水垢解析:明矾净水利用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纯碱除去油污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食醋清洗水垢,利用食醋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
答案:C2.(2010·四川省“一诊”考试)水与下列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水只作还原剂的是()A.Na B.F2C.Na2O2D.C解析:选项A、D中,H2O为氧化剂;选项B,F2与H2O反应生成HF和O2,H2O为还原剂;选项C,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B3.(2010·江西省联考)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 电子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反应后有Cu、SO2、Cu2+生成,因此该反应为:2NH4CuSO3+2H2SO4===(NH4)2SO4+CuSO4+Cu+2SO2↑+2H2O,反应中Cu+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硫酸作为介质,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B错;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C错;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D对。
答案: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SO2-3、S2-、I-。
答案:A6.(2010·云南省高三摸底考试)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XO-3+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A.+7 B.+4C.+5 D.+1解析:由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X-+XO-3+6H+===3X2+3H2O,因X能形成-1价阴离子,故其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选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 正确;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 正确。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2.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3.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B. BaCl2和NaClC. HClO3和K2SO4D. Na2SO3和BaCO34.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5.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 H2O的还原B. NiO(OH)的还原C. H2的氧化D. NiO(OH) 2的氧化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 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 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011年山东化学高考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7 题, 共计 28 分)1、(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BaSO4在医学上用做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2、(4分)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3、(4分)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4、(4分)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5、(4分)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6、(4分)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7、(4分)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6 题, 共计 66 分)1、(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1届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
2011届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2011届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u 64 Mg24 Ti48Cl 35.5 Na23【试题】第Ⅰ卷(选择题42分)选择题:化学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
6.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C6H14含原子总数为2NAB.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质子总数为8 NAC.将2molSO2与1molO2混合,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一定是4NAD.1L0.1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分子总数为0.1NA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 将溴水加入KIO3溶液中比较碘与溴单质氧化性的强弱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9.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X Y ZA.X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C.Y、R形成化合物的化合物YR2能使KMnO4溶液褪色12.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kJ·mol -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 N2、3mol H22mol NH32mol N2、6mol H2NH3的浓度(mol·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 kJ 吸收b kJ 放出c kJ 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c1=c3 B.a=b<92.4 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25、(15分)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2011届高考化学第二三轮重点突破总复习3
性:Fe3+>Fe2+、Cu2+>Cu+、SO3>SO2、CO2>CO、
H2SO4>H2SO3。 5.根据方程式判断 用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是最常用也是最 重要的方法。
6.根据反应程度(变价程度)判断 (1)同一还原剂,用不同的氧化剂来氧化,把还原剂的化合价升 高得多者,氧化性强。
可知还原性H2O2>Mn2+,由第④组反应可知还原性HCl(Cl)>Mn2+,选项C错误;第③组的化学反应为:KClO3+6HCl= KCl+3Cl2↑+3H2O,则第③组反应的产物还有KCl和H2O。
【变式训练2】 (2009·上海高考)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有:AsH3、H2SO4、H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 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sH3 __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 Br2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 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答案] C
[解析] 首先标出题给第二个化学方程式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然后根据有关概念确定选项的正误。其中标出HNCO中元 素的化合价是关键。
10.根据浓度判断 物质越浓,其能力越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浓
H2SO4>稀H2SO4;
还原性:浓HCl>稀HCl(用MnO2制Cl2,盐酸必须用浓的)。 11.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亦有影响。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高考作为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照顾一些以前用全国卷II的省份,化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比2010年全国卷I简单些,延续了2010年全国卷1的整体风格,起到平稳过渡作用,向导性和权威性尤为凸显,反押题功效显著。
有机部分考查有些偏离主干知识,无机元素推断摒弃以前的呈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查力度加大,在选择和非选择均考查,化学实验题难度较大,考生得高分不容易。
其他热点内容不回避,拼盘组合,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变成一道新题,能够有效地抵制平时猜题押题。
【点评】此题是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11题的一个延续,特别是B选项改编于该题;关于本题的D选项有人认为不加热是可以区分的,认为甲酸甲酯不溶于水,分层,但是甲酸甲酯是溶于水的(/view/51327be9b8f67c1cfad6b8de.html),故不加热也不能区分;那么到底怎么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当然可以用含酚酞NaOH溶液共热,甲酸甲酯中颜色会变浅,乙醛只发生羟醛缩合,不影响NaOH,颜色几乎不变;另外也可以用饱和的Na2CO3溶液,甲酸甲酯会分层,乙醛不分层。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D.若V1=V2, C1=C2,则 C(CH3COO-)+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2011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解析版)
推荐网站: 灵魂家园— 豆浆机网— 化学家—第 1 页 共 11 页版权声明:此文档为本站(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转载! 合作联系:suifengpiaoguo@ 化学家视频教学网址:2011山东理综化学试题解析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 BaSO 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SO 4对人体无毒C. 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 与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解析】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a 2+是有毒的,BaSO 4之所以能做钡餐,是因为BaSO 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故B 错;12C 、14C 是两种原子,其关系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的关系,故C 错;葡萄糖是小分子,粒子的小于1nm ,故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现象产生,故D 正确。
【答案】D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解析】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有Li : 和Si :,属于非金属的是硅。
硅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A 正确;做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硅,故B 错;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 错;非金属性C >Si ,故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CH 4>SiH 4,D 错。
【答案】A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CO 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解析】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A 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 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 正确;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D 正确。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和乙醇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这两种物质的酸性很弱;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只能与钠反应,所以四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乙醇。
酸性越强,pH 越小。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 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 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 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大于水,溴苯的密度小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 项正确。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5%=2mol ,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mol N 2 + 3H 2 2NH 3初 2 8 0转 32 2 34 平34 6 34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1003463434≈⨯++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D.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答案】A【解析】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及答案
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新课标卷)1.(2011全国新课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10×6.02×1023C.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水中D.电解 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 22.4L氯气(标准状况)、 23.0g金属钠2.(2011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3.(2011全国新课标)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 3 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11全国新课标)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H+)B. K a(HF)C.D.5.(2011全国新课标)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6.(2011全国新课标)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 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7.(2011全国新课标)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及答案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 .在酸性条件下,18325CH CO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3CH CO OH 和25C H OHD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 2+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4e —=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Hg 2++S 2-=HgS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NO −−−→催化剂C+NO 2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3H 2OAl(OH)3(胶体)+3H + 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4y x +O 2−−−→催化剂高温xCO 2+2y H 2O 10.25℃、101kPa 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C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CH 3COCH 2COH (CH 3)2(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三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基础等级评价]1.(2010·海南高考)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 (W)=3v (Z)B .2v (X)=3v (Z)C .2v (X)=v (Y)D .3v (W)=2v (X)解析: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A 项,v (W)=v (Z);B 项,3v (X)=2v (Z);C 项,2v (X)=v (Y);D 项,2v (W)=3v (X).答案:C2.(2010·唐山模拟)右图中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X(g)+Y(g) Z(g)+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B .加大X 的投入量C .使用催化剂D .缩小体积解析:升高温度,X 的转化率降低,A 不可取;加大X 的投入量,则X 的转化率降低,B 不可取;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A 的转化率不变,C 措施可取;缩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 的转化率提高,D 措施不可取.答案:C3.(2010·安徽高考,有改动)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 3(g)+NO(g)+NO 2(g) 180 ℃催化剂2N 2(g)+3H 2O(g) ΔH <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和N 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解析: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A 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不正确;B 项,增大NH 3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使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不正确;C 项NO ,N 2的消耗分别代表正反应和逆反应,正确;D 项,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不正确. 答案:C4.(2010·湘潭模拟)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右移B .化学方程式中m +n >e +fC .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D .达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解析:由图象可知,同一温度下随着压强的增大,C 的百分含量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n >e +f ,则m +n >e +f ,B 正确;同一压强下,温度越低,C 的百分含量越大,则升温,平衡左移,A 错误;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C%不变,C 错误;A 是固体,增加A 的量平衡不移动,D 错误.答案:B5.(2010·上海高考)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 2(g)+O 2(g) 2SO 3(g),ΔH =-190 kJ/mol(1)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a .v (O 2)正=2v (SO 3)逆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2)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 2和0.10 mol O 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 3 0.18 mol ,则v (O 2)=________ mol·L -1·min -1;若继续通入0.20 mol SO 2和0.10 mol O 2,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 <n (SO 3)<______ mol.解析:(1)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故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即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处于平衡状态.(2)v (SO 3)=0.18 mol/5L 0.5 min =0.072 mol/(L·min) v (O 2)=12v (SO 3)=0.036 mol/(L·min) 第一次平衡时:2SO 2(g)+O 2(g) 2SO 3(g)起始: 0.2 mol 0.10 mol 0变化: 0.18 mol 0.09 mol 0.18 mol平衡: 0.02 mol 0.01 mol 0.18 mol再往容器中充入0.2 mol SO2和0.1 mol.若保持恒压,则可建立等效平衡,此时n(SO3)=0.18 mol×2=0.36 mol现保持恒温恒容,则需要将气体增压,上述平衡正向移动,n(SO3)>0.36 mol.答案:(1)bd (2)0.036 向正反应方向0.36 0.40[发展等级评价](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反应2A(g)+B(g)2C(g);ΔH>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解析:2A(g)+B(g)2C(g);ΔH>0,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答案:C2.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 存在于(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3、SO2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解析:化学平衡是一动态平衡,18O从O2中进入平衡体系,由于v正、v逆的存在,使得SO3中含有18O,逆反应又会使18O从SO3中转移到SO2中.答案:D3.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0.4 mol/(L·s)B.v(C)=0.5 mol/(L·s)C.v(B)=0.6 mol/(L·s)D.v(A)=0.15 mol/(L·s)解析:比较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快慢,应选用一种物质作标准,然后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不同情况下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可得:v(C)>v(D)=v(B)>v(A).答案:B4.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A.X(g)+3Y(g)2Z(g);ΔH>0B.X(g)+3Y(g)2Z(g);ΔH<0C.X(g)+2Y(g)3Z(g);ΔH<0D.5X(g)+3Y(g)4Z(g);ΔH<0解析:由图1中X、Y、Z浓度的改变量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结合图2知T2>T1(T2先到达平衡),又因平衡时Z%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B选项正确.答案:B5.(2010·石家庄模拟)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C.m+n<p+qD.m+n>p+q解析:A项,升高温度,由图象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正确;B项,由A项判断,逆反应应该是吸热反应,不正确;C项,增大压强,由图象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正确;D项,不正确.答案:C6.已知:H2(g)+I2(g)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g)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D.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解析:相同温度下,甲、乙两容器达到的平衡状态相同,c(HI)相同;若甲中降低温度,上述平衡正移,c(HI)增大.答案:C7.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s) ΔH=Q kJ/mol,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Ⅰ所示,反应速率(v)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Ⅱ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T2,Q>0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a+b>c+d解析:A项,根据图象Ⅰ,T2时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故温度:T2>T1,从T1到T2,升温,C%降低,表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Q<0,故不正确;B项,由图象Ⅱ可知,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B的转化率增大,故不正确;由上述可知,a+b>c,D物质是固体,故不能确定a+b是否大于c+d,不正确.答案:C8.(2010·蚌埠模拟)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X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解析:反应开始时Y为10 mol,X为2 mol,达到平衡时Y减少了7 mol,X增多了3 mol,因此反应方程式是7Y3X,A不正确;t1时,Y为6 mol、X为4 mol,其物质的量比为3∶2,即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B正确.从图象可以看出,t2时刻X、Y两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不是反应速率相等,C不正确;t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 不正确.答案:B9.在一个容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L A(g)和1 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B(g) n C(g)+2D(g).达到平衡后,A 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 的值是( ) A .1 B .2C .3D .4解析: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 总n 总,在密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n 总减小,即n +2<3+1,n <2,则n =1.答案:A10.(2010·四川高考)反应a M(g)+b N(g) c P(g)+d 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 (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同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D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 错;由两个图象可知,M 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即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故平衡时生成物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正确;同为650℃、z =2.0,压强为1.4 MPa 时,y (M)=30%,而压强为2.1 MPa 时,y (M)=35%,即增大压强,平衡左移,故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减小,C 错;由图象可知,同温、同压时,若N 的物质的量增加,而M 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尽管z 越大,y (M)减小,平衡右移,但Q 增加的物质的量远小于加入的N 的物质的量,此时Q 的体积分数减小,D 错.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8分)(2010·山东高考,有改动)一定温度下,向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2HI(g) H 2(g)+I 2(g),H 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HI)=________.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___是原来的2倍. a .HI 的平衡浓度 b .达到平衡的时间c .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解析:从图中可知:v (H 2)=0.1 mol/L 2 min=0.05 mol/(L·min) v (HI)=2v (H 2)=0.05 mol/(L·min)×2=0.1 mol/(L·min)HI(g)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改变条件后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故a 正确,c 错误,HI 的浓度是原来的2倍,由于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b 错误.答案:0.1 mol/(L·min) a12.(10分)(2010·唐山模拟)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 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 2和6 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3H 2(g) CH 3OH(g)+H 2O(g);ΔH =-49.0 kJ·mol -1,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 2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2)=________ mol/(L·s).(2)下列措施中能使CO 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填写字母代号)________.A .加入催化剂B .升高温度C .恒容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D .再充入1 mol CO 2和3 mol H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________.A.反应进行到3 s时达到平衡B.只有平衡时有v(CO2)/v(H2)=1∶3C.反应进行到3 s时浓度关系为c(CH3OH)=c(CO2)D.2 mol CO2和6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热73.5 kJ解析:(1)10 s时,反应达到平衡,CO2的浓度变化为:1.00 mol/L-0.25 mol/L=0.75 mol/L,故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v(CO2)=0.75 mol/L÷10 s=0.075 mol/(L·s).(2)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导致的压强增大不能改变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所以不能改变转化率;再充入相同比例的反应物时,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3)反应进行到3 s时,二氧化碳和甲醇的浓度相同,但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即反应过程中v(CO2)∶v(H2)=1∶3;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75%,故放出的热量为 2 mol×75%×49.0 kJ/mol=73.5 kJ.答案:(1)0.075 (2)D (3)CD13.(14分)(2010·郑州模拟)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 kJ/mol,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合成氨反应,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1)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占平衡混合气体体积的1/3,则平衡混合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L,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3)平衡时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则N2的转化率α(N2)=________.(4)实验测得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有以下关系:v=kc(N2)·c1.5(H2)·c-1(NH3)(k为常数),请根据此速率方程式,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如何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提出三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c(NH3)的变化量为0.10 mol/L,故c(N2)的变化量为0.05 mol/L,则v(N2)=0.05 mol/L÷4 min=0.012 5 mol/(L·min).(2)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L×2 L=0.20 mol ,则平衡混合气体为0.60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60 mol×22.4 L/mol=13.44 L ,反应过程中放热为9.2 kJ.(3)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的N 2为0.05 mol/L×2 L=0.10 mol ,若平衡混合气体中还存在N 2 0.10 mol ,则说明原有N 2为0.20 mol ,其转化率为50%.(4)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氮气的浓度、⑤增大氢气的浓度等.答案:(1)0.012 5 mol/(L·min) (2)13.44 9.2(3)50% (4)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氮气的浓度、⑤增大氢气的浓度(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14.(18分)(2010·全国卷Ⅱ)向2 L 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气体A 和b mol 气体B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 A(g)+y B(g) p C(g)+q 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 =12v A ;反应2 min 时,A 的浓度减少了13,B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 2mol ,有a mol D 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 min 内,v A =________________,v B =________________;(2)化学方程式中,x =________、y =________、p =________、q =________;(3)反应平衡时,D 为2a mol ,则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 为 1.5a mol ,则该反应的ΔH ________0(填“>”、“<”或“=”);(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 ,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义:v (A)=Δ c (A)/Δt =13a /(2×2)=112a mol/(L·min),v (B)=Δ c (B)/Δt =12a /(2×2)=18a mol/(L·min).(2)可以求出 v (C)=124a mol/(L·min),v (D)=14a 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x ∶y ∶p ∶q =112∶18∶124∶14,则x =2;y =3;p =1;q =6.(3) 2A(g)+3B(g) C(g)+6D(g)起始/mol a b 0变化/mol a 2a平衡/mol 2aB 的转化率=a b ×100%.(4)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D 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5)其他条件不变缩小体积,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体积,平衡将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答案:(1)a 12 mol/(L·min) a 8mol/(L·min) (2)2 3 1 6 (3)a b×100% (4)<(5)①增大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减小 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 (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1.对于平衡CO 2(g) CO 2(aq);ΔH =-19.75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升温增压B .降温减压C .升温减压D .降温增压解析:该过程的特点是:①正向是放热反应,②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过程.因此,加压和降温都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D2.(2010·海淀模拟)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X(g)+n Y(s) p Z(g);ΔH<0.达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B .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C .增加X 或Y 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解析:选项A ,当m =p 时加压平衡不移动;选项B ,若容器容积一定,充入氦气,化学平衡不移动,若容积可变,充入氦气,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平衡移动;选项C ,Y 为固体,增加Y 的量平衡不移动;选项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3.(2009·重庆高考)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解析:A 项,加入CH 3COONa ,使CH 3COOH 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 (H +)减小,pH 增大;B 项,加入KCl ,对平衡没有影响,c (Fe 3+)不变;C 项,加入Ar 气,压强不变,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H 2转化率减小.答案:D 4.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3 mol M 和1 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 )A .<60%B .=40%C .<40%D .>60%解析:2 mol M 和1 mol N 的混合气体与2 mol E 等效,达到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60%,当充入3 mol M 和1 mol N 的混合气体时,M 的转化率小于60%.答案:A5.(2010·广东高考)硼酸(H 3BO 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1)请完成B 2H 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2H 6+6H 2O===2H 3BO 3+________.(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 3+3CH 3OH B(OCH 3)3+3H 2O 中,H 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②该反应的ΔH ________0(填“<”、“=”或“>”).解析:(1)B2H6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B2H6+6H2O===2H3BO3+6H2↑;(2)从图中分析可得,333 K下t=20 min时达到平衡,313 K下t=40 min时达到平衡,而303 K下t=50 min 时达到平衡,即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体系的温度越高,H3BO3的转化率越大,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0.答案:(1)6H2(2)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