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专业 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及分流专业

合集下载

诊断学(五年制)

诊断学(五年制)

《诊断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0010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108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实践、讨论学时:48学时)学分:4.0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养)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药理学(0701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诊断学》第七版,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学科,是在学习了基础医学课程之后,为过渡到临床学科而开设的课程。

它论述疾病发生时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学习如何用科学的逻辑程序和方法去识别、判断疾病,以揭示其本质、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是通向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

通过课堂教授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强烈的爱伤观念,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为医学生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总学时数108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4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一)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2.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3.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时安排:1学时(三)教学内容:1.学习临床诊断的意义。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体检是人们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的方式之一,它往往能及早发现疾病,进行诊断并治疗,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而体检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因此,在医学专业领域中,诊断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使其能熟练掌握以下技能:1.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2.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能够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

3.能够根据病例资料,制定合理的诊断处理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疾病诊断的定义和基本原则;2.医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临床辅助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处理1.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常用辅助检查;–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和分型;–脑中风的临床特征和处理。

2.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的病因和诊断;–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部分:病例分析本部分将制定各种实际病例,由学生对患者进行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制定诊断处理方案,并分享讨论病例分析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为主,达到实战型教学的目的。

要求学生参与和互动,渗透实际实验、演示等方面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各占50%。

学生的表现将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课堂出勤率;2.实验报告品质;3.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材1.《实用诊断学》;2.《全科医生手册》;3.《现代医院临床诊断与治疗》。

七、诊断学是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基本医疗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研究领域。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使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重要医学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诊断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

技能性强、实践操作多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原理,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以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

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竞争需要的总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及其重要阳性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

5.了解常用X线、CT、MRI及超声检查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X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X 线表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

6.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变的意义。

7.熟悉胃、肠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

《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

《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

诊断学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

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

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应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典型体征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实验诊断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学会问诊技巧,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相关临床各学科要齐抓共管,在见习和实习中随时注意临床思维和检查技术的训练,施行续贯性教学才能使基本理论知识扎实,体检操作基本技能过关,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程,更好地为临床防治疾病和科研工作服务。

二、理论教学内容(一)问诊问诊是采取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问诊的重要性了解内容:了解问诊的定义、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内容掌握内容:掌握问诊的内容即住院病历所要求的内容学会询问和书写。

3.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内容:问诊的方法。

了解内容:问诊的技巧。

4.常见症状讲授症状以及症状学的定义、重点讲授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1)发热掌握内容:发热的分度,5 种热型、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了解内容:发生机制,临床过程及特点,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2)水肿掌握内容:不同病因的水肿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本科各专业用)前言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课程,其基本理论就是研究病情、体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在多种情况下识别和诊断疾病。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病因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不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掌握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及应用指标。

4.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并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5.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绪论【目的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

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努力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1.诊断学的概念。

2.简述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主要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病历缮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4.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见习0学时常见症状【目的要求】症状是指患病时病人主观感到的异常感觉或不适感觉。

重点讲授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及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发热1.发热的定义。

2.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

3.讲解发热原因与机理: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

4.重点叙述临床表现:①体温上升的两种方式;②高热持续期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用)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学实验则在诊断课中占很大比重,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实验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全身体格检查、心电机使用及心电图讲解,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实验考试成绩为20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中医学、医学影像本科专业诊断学实验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体格检查18学时等,技能考核4学时,心电图实习8学时,临床见习6学时。

实验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表注:实习内容遵着《诊断学实习指导》执行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通过观看《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录像片和老师讲解示教使学生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1.一般检查:观察发育、营养、面容、意识等;2.一般状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头颈部检查:头部视诊、触诊;眼、耳、鼻、口检查;4.浅表淋巴结的检查;甲状腺的视、触、听诊。

第二次实习胸廓、肺和胸膜目的要求掌握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手法。

实习内容1.胸廓外形、皮肤、呼吸运动;2.乳房视诊、触诊手法;有包块时注意事项;3.肺部叩诊手法及正常叩诊音;4.肺上界、前界、下界叩诊方法;5.肺部听诊顺序及正常听诊音。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诊断学》教学大纲ⅱ模块)

《诊断学》教学大纲ⅱ模块)

《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学时讲课学时:75学时实习学时:32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眼视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法医学专业诊断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是为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诊断、器械检查、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诊断学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75学时,见习及实验学习32学时。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部分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

其中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归入检体诊断学,为77学时(理论课45学时,见习课32学时);实验诊断学为31学时。

诊断学中未列入大纲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本大纲根据第6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以便同学学习。

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临床医学的专业基础课。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主要及重要部分,包括: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检体诊断总学时为77学时,其中安排45学时理论讲授和32学时见习学习。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90学时(理论课54学时,见习课36学时),5.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适应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适应21世纪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医学建设研究会的要求,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和心电图检查。

针对五年制预防、口腔医学专业特点,本大纲仅要求选择讲授部分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实验操作或临床实习48学时,但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验,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验,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检查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并在临床各科教学和临床实习中不断强化。

(四)诊断学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2.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掌握体检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查体的顺序与手法)。

3.掌握实验诊断内容的基本理论、正常值、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

4.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初步掌握心电图各波图形特点及测量方法。

5.学会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书写完整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教学时数分配表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的方法学;是临床各科的共同基础,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检查基本技能非常重要的课程。

教育部医学定向生招生政策

教育部医学定向生招生政策

教育部XX年医学定向生招生政策近日教育部官网《关于做好xx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就xx年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做出部署。

以下是搜集并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医学定向是国家从xx年起,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程,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该专业将采取全科型模式培养,除完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外,将增加全科医学和农村常见病诊疗技术等课程。

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全科型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是根据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xx] 1198号)文件精神,自xx年起,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培养的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经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从xx 年起,在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四川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4所普通高校招收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定向生,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同时培养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医学定向生。

订单定向培养方案作为定向就业招生方案,在有关普通高校招生方案中单列编制,由省教育院在当年《招生考试报》“普通高校招生方案合订本”上向社会公布。

医学定向招生生源范围为全省。

凡参加我省当年普通高考、投档成绩到达我省本科第二批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愿意就读医学定向专业的理科考生均可报考。

医学定向招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地(县)生源(我市九县(市、区)均在列)。

报考医学定向招生的考生须在本科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填报定向招生学校志愿,且填报该校定向招生专业或勾选“定向调配”栏。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农村基层定向)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农村基层定向)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农村基层定向)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1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要求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农村基层定向)培养具备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工作能力,能在农村基层从事预防保健、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检验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实用型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各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要适应农村基层疾病谱特点及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实际,扎实掌握方法学和卫生学等知识并具备相应技能,使培养的学生既有丰富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又具备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预防保健、城乡生活饮用水监测与干预、食源性疾病监测与干预、城乡居民营养和健康监测与干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监测与干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青少年学生健康素质与常见病的监测与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等能力。

2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属于方法学。

《流行病学》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主干学科和主要技术支撑,教学中侧重将理论知识与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实际结合起来,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内容的讲解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课程以流行病方法案例讨论为主,辅以方法学的综合性应用;《卫生统计学》主要任务是健康相关因素的信息管理与统计分析及评价,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基层公共卫生数据的特点,安排SPSS统计学软件教学和案例讨论内容,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应当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牢固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尤其在食品营养与食品检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技术训练并重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倡导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把握程度直截了当阻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

《诊断学》课程的差不多任务是研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进展规律、机制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疾病。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对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的评判、分析和推理,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把握的,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诊断学》与其他医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内容是建立在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上的,是把基础学科的差不多理论和知识具体地结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专门强的课程,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对指定教材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解,结合CAI课件、VCD、录象、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把握诊断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专门强的课程,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专门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占80%)与实验考试(占20%)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依照教务处下发的教学打算、诊断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症状、问诊、理学检查等40学时(理论30,实习10),心电图20学时(理论12,实习8),内镜4学时(理论2,实习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把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00067◆英文名称:Diagnostics◆适用专业:五年制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专业◆总学时: 100学时◆选用教材:《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诊断学是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一门科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采集和诊断疾病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本大纲所安排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深度,需要“掌握”的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需要“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要求学生理解和牢记;需要“了解”的内容则概括地讲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概述绪论(一)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一门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学习掌握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概要介绍近代诊断方法的进展, 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

2.重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

3.难点: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2、了解临床诊断的意义, 掌握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四)思考题1.简述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问诊(一)教学要求阐述问诊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既往健康情况的重要方法,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

要求学生熟悉问诊的重要性,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问诊的重要意义,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重点:问诊的内容。

3.难点: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2.熟悉: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四)思考题1.简述问诊的内容.2.简述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第四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一)教学要求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掌握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掌握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了解发热的定义及发热的发生机制的分类。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发热概念、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发病机制、病因与分类、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2.重点:发热的病因与分类,发热的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3.难点:发热的病因(三)教学内容1.掌握⑴发热的病因与分类;⑵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⑶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2.了解⑴发热的定义、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及发热的发生机制;⑵了解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四)思考题1. 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有哪些?2. 发热的热型有哪些及其相应临床意义?3. 发热如何分度?(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三节水肿(一)教学要求掌握水肿的定义、发生机制、常见病因;掌握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熟悉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

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

3.难点: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水肿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

2).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

2.熟悉1)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

3.了解1)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水肿的发病机制?2. 水肿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第四节咳嗽、咳痰(一)教学要求熟悉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掌握咳嗽的病因;掌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了解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咳嗽咳痰的概念、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2.重点:咳嗽的病因和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

3.难点: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掌握咳嗽咳痰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熟悉: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3.了解⑴咳嗽咳痰的的定义;⑵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及及问诊要点。

(四)思考题1. 咳嗽咳痰的病因有哪些?2.痰的性质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五节咯血(一)教学要求掌握咯血的定义及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重点;掌握咯血的病因与机制和临床表现;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咯血的定义,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鉴别\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重点、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咯血的病因与机制。

3.难点: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1.掌握⑴咯血的定义,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⑵病因与机制;⑶临床表现;2.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四)思考题1. 咯血与呕血如何鉴别?2. 咯血的病因有哪些?3. 咯血的大小如何界定?(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六节胸痛(一)教学要求掌握胸痛病因诊断的重要性;熟悉常见病因。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2.重点: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3.难点: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特点。

2.熟悉1)伴随症状。

(四)思考题1.简述胸痛的发病机制?2.胸痛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第七节紫绀(一)教学要求熟悉紫绀的发生机制;掌握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了解紫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紫绀的定义、发病机制、病因和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重点: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3.难点:紫绀的发生机制、紫绀的分类与临床特点。

(三)教学内容1. 掌握:紫绀的分类与临床特点;2.熟悉:紫绀的定义及发生机制;3. 了解:紫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四)思考题1. 中心性紫绀的特点及其病因?2. 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及其病因?3. 紫绀的发生机制?(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八节呼吸困难(一)教学要求掌握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熟悉呼吸困难病因;了解呼吸困难的定义及表现(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呼吸困难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重点:呼吸困难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难点: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教学内容1.掌握:呼吸困难的分类及各类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2. 熟悉:呼吸困难病因;3. 了解:呼吸困难的定义、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

(四)思考题1.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是什么?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什么?3.呼吸困难如何分类?(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九节心悸(一)教学要求掌握心悸的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熟悉发病机理(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熟悉发病机理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3.难点: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定义、病因。

2).伴随症状。

2.熟悉1)发病机理。

3.了解1)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简述心悸的常见病因?2.心悸的伴随症状?第十一节呕血(一)教学要求掌握呕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呕血的病因、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呕血诊断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呕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

重点:呕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呕血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

1.呕血的概念。

2.呕血的病因。

3.呕血的临床表现。

4.呕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

(四)思考题1.试述呕血的常见病因。

2.试述呕血的临床表现。

第十二节便血(一)教学要求掌握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便血的病因、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便血诊断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

重点:便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便血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

(三)教学内容1.便血的概念。

2.便血的病因。

3.便血的临床表现。

4.便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

(四)思考题1.试述便血的常见病因。

2.试述便血的临床表现。

第十三节腹痛(一)教学要求掌握腹痛的临床表现;熟悉腹痛的病因、发生机制、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腹痛的诊断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腹痛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生机制、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

重点:腹痛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腹痛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

(三)教学内容1.腹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2.腹痛的临床表现。

3.腹痛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

(四)思考题1.腹痛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有些什么特点?2.腹痛问诊的要点包括哪些内容?第十四节腹泻掌握急慢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腹泻的问诊要点;了解腹泻的临床表现。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腹泻的临床表现;腹泻的问诊要点。

重点:腹泻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腹泻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

(三)教学内容一.病因l、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2)急性中毒(3)全身性疾病(4)其他2、慢性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2)全身性疾病二.发病机制1、分泌性腹泻2、渗透性腹泻3、渗出性腹泻4、动力性腹泻5、吸收不良性腹泻三.临床表现、病程、腹泻次数与粪便性状、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四.腹泻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试述急慢性腹泻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