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检测试卷 专题十一文学作品散文阅读
湖南省岳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1:名著导读
湖南省岳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1: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著导读 (共30题;共238分)1. (10分) (2017八下·高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这些都要靠运气了!并且,希望在人心里又是这么的坚不可摧!而且,我们还是俩人在一块儿。
最后,我要再说一遍——尽管这好像不怎么可能——就算我要让心里的所有幻想消失,就算我要“绝望”,我都无法做到了!林肯号和那个鲸类动物冲撞发生于夜里大约十一点钟左右。
这么说,我们还必须在水中游八个钟头才可以挨到日出。
我们轮换着向前游,是绝对能够游到太阳出来的。
海面非常平静,我们没有感觉到劳累。
有时候,我还试图让自己的眼神可以刺破那黑黝黝的夜幕呢。
然而在这样的黑暗当中,我却仅能看到我们游泳的时候自己动作所激起来的一点儿闪光。
我看见明朗而洁净的水波在我手下碎裂,如同镜子一样反光的水面上泛起很多银白色的点缀碎块。
我们好像浸泡于水银当中。
(《海底两万里》节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从选段中,你能看出“我们”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3)请从备选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完善“鹦鹉螺”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的路线太平洋→________→印度洋→红海→________→________→挪威海岸(备选内容:地中海、大西洋、珊瑚岛)2. (5分)阅读下面名著(节选),完成文后两个小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
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1 名著阅读(原卷版)
专题11名著阅读(原卷版)【2019年题组】1.【2019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名著阅读。
这时是上午十点。
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
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康塞尔也为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停下了脚步。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选段下边方框内是小海同学阅读时做的两处批注,请结合选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①中感叹的具体内容,再根据你对康塞尔的了解对②作出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名著阅读(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________文学奖。
(2)关于这部小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专题十一散文(散文诗)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十一散文(散文诗)阅读一、了解文章类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它包括杂文、报告文学、小品文、随笔、传记、游记等。
有时也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
二、抓住阅读关键第一、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无论是散文还是现代诗,它们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
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关注标题,通过标题来了解基本信息,之后再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思。
第二、结合背景,体察作者情感。
诗歌、散文通常会反映社会生活,因此阅读这两类文章,我们不能忽略其写作背景。
除此之外,在阅读时我们还要善于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中心句,了解作者借作品抒发的情感。
第三、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散文和现代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象征,以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我们平时多积累各类手法的相关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提高答题效率。
三、把握常考重点第一、常考题型之概括总结。
1.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
2.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解决技巧:1.我们再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把作品中提到的事情和作者抒发的感情、说明的道理都写清楚。
2.现代诗与散文形式比较灵活,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后再进行中心思想的概括。
我们在体会作者情感时,可以简单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先确定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二、常考题型之具体分析。
1.赏析句子。
2.分析某处的写作手法。
解决技巧:1.赏析句子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子在段落或全文中的作用入手。
2.这类题目考查我们对写作手法相关知识的积累,需要我们结合原文分析。
第三、常考题型之感想感悟。
1.说说作品给你带来的启示或感悟。
2.就作品中的某事或某种观点发表看法。
3.联想与作品内容有关的古诗词。
解决技巧:1.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先弄清作品的主要思想、作者的写作目的,再在不与之偏离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答。
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一、基础运用(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4分)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bīng)纷和谐、相得益章的局面。
B.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chĕn),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本不仁。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mĭ)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wù),便是敬。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
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_____;拿愚昧当坚忍……A.如果删除聪明B.即使剔除聪明C.如果剔除智慧D.即使删除智慧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2分)A.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方式。
B.2019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所有权属于国务院新闻办。
C.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地勘察,使科学家认为裂缝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4.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的问题。
(3分)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
②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湖南省部分地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名著阅读专题衡阳5.名著阅读一到夏季,睡觉时她又张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______》,文中描绘的人物是 _______。
( 2)对于这部文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A.《(狗 ?猫?鼠)表现了对微小者的怜悯和对残忍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忍。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期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迫、喜悦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嬉戏时的无穷乐趣和在三味书屋念书的无聊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土到南京、日本修业和归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找寻真谛的踪迹。
【答案】 (1).( 1)朝花夕拾(2).阿长(长妈妈)(3).(2)B【分析】试题剖析:本题对名著《朝花夕拾》阅读的考察。
在阅读名著时要要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1)本题解答依照文本内容推测有名著——《朝花夕拾》,再依照识记的知识知识作答即可。
(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期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迫、喜悦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作者激烈斥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本性的抹杀。
《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据此,答案为 B.邵阳市7.名著阅读。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因为他,全部全部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亲母亲、爱人、儿女他们全死亡了!全部我愤恨的全部,就在那边!”船长不肯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荣耀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
次日,可怕的打击开始了!(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 __________ (人物)。
2019年中考语文(湖南省10市)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长沙拴在琴凳上的十年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
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
家里的存款有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被搬回家时的场景我还记得。
当时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的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楼。
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被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漆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在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
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④“恩!”我怯弱的回答。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
可是,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被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的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个小时中途只能上一次厕所,喝一次水……⑦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钢琴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在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
可是小镇上会弹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
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程不见人烟。
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她就一路抱着我。
中午将近12点到位于银川南门的老汽车站,下车后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4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时早已天黑。
在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学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指仍像冻坏的胡萝卜。
湖南省部分地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古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革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种采飞扬,衣服也干干,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笑说:“你连一毛钱部没挣到,还乐得像检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艺是金钱能衡量的?”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
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开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2019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
2019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试卷预览】:孩子的。
”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
”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
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 了身子……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
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
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
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
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祥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摘自《辽宁青年》2019年第2期,有删改)20.阅读,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情节“我们”的感情变化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①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②③同情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④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路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2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6分)长安的风韦昕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
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
人们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
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
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
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给前方战士捐款。
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
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
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
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喊几声。
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点绿色的嫩芽。
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
前几年,一次我晨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
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
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了。
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
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
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
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
【中考语文专题】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
第11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六则(《论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常,常常)(愉快,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怨恨)(3)温故.而知.新(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4)可以为.师矣(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惘”,迷惑)(疑惑)(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7)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成就,意即有所成就)(疑惑)(9)不逾矩..(超越法度)2.【A+层级】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做;C.可以凭借;D.构成“不亦……乎”,表示反问。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之所以强调“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识、新体会、新发现的人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学习要谦虚,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C.“四十而不惑”,说明人在成年后就不会感到困惑。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要辩证地对待学与思之间的关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2021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3.(2021云南昆明)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料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学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们不仅要从书籍记载(zǎi)中了解那段历史,更要领悟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激励自己奋勇向前。
B.中国智能制造产品高端大气,引领科技潮流,备受世人推(cóng),客商纷至沓来,让厂商应接不遐。
C.特朗普一意孤行地以霸凌行径开启贸易战,这是一种狭障(yì)的“美国优先”思想的体现,将损害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D.《神奇的汉字》节目通过妙趣横生的汉字游戏和详细生动的汉字讲解,对汉字追本朔源,演绎了中国文化的精饰(suí)。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五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颇丰:炭河里遗址前,屏气凝神,体味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岳荒山顶峰上,极目远眺....,初尝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感叹长沙新城的蓬勃发展;田间地头,摩肩接踵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有同学禁不住欢快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内心不再喧哗,又在憧憬..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A.远跳B.摩肩接踵C.心旷神怡D.憧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巩固(十一)文学作品·散文阅读一、[2017·安顺]阅读《与草化敌为友》,完成问题.与草化敌为友陈立明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⑪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⑯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⑰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1.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言品析.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1)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时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先概括原因,再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淮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地的恩典杜怀超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于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至于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它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神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旋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根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7·安徽]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下面的问题.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②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③______________.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7·青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父亲性格:勤劳、淳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一个问题,考查父亲心态的变化,注意要写出变化的过程.在乡下时“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可见父亲在乡下自在、自信;来到城市后,父亲“有些坐卧不安”“他怕迷路,走丢了”,可以看出父亲的孤寂、迷茫.第二个问题,父亲的性格,可以从父亲对土地、庄稼的念念不忘,以及和草的“和解”概括出来.2.①为后文做铺垫.种花的经历迫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做了铺垫.②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解析] 本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理解,从结构上看,有了种花的失败,才有野草的疯长,是一种铺垫关系.从内容上看,种花的过程表现的是父亲与城市生活的磨合过程,也是他的心理变化过程,种花失败,也暗示父亲对于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引出主题,表达了父亲对农村生活的思念.3.(1)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2)动作特点:快、准、狠(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等).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表述不同,意思相近亦可)[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并能够准确区分;接下来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就可以了.“像个将军”“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都是对父亲神态的刻画;“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一气呵成的动作,则是明显的行为描写.4.示例: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分析:①城市的硬冷让父亲感到孤寂、迷茫,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整篇文章写了父亲由农村到城市的心理变化过程.其次,分析原因,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父亲自身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农村的生活已经完全进入生命;外部原因主要是城市的环境不像农村那么淳朴亲切,它是冷漠的、闭塞的.父亲和草之间的关系的转变应该说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抓住这两点答题应该就没有问题了.二、1.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有“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养活了一家人”“在生活的旋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从这些语句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勤劳与对家庭的主宰和责任.从“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等语句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勤劳、挺拔与坚强.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对父亲的侧面描写,如“父亲不懂竹简……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文化的渺茫和对文字的向往.另外,父亲对竹子十分虔诚,对“我”的耐心教诲和引导都能从文字中看到;“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根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和对“我”寄给他的有竹子味道的衣物喜爱,都可以看出父亲对竹子、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