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部分2003-2007高考题

合集下载

2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2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M“大气”部分高考真题汇编一、选择题(2008四川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予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2009天津)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3-4题。

图6 (符号表示台风)105°85°125°145°10°30°50°1005100510151015101010201015102010001010101510051010ab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3.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B气温气压风速云量a bAa bBa bCa bD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4. 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2009全国1)图1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2完成5—7题5.N 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6.M 、N 、P 、Q 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 地B .N 地C .P 地D .Q 地 7.当M 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2009全国2)图2中,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历届高考题——大气

历届高考题——大气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08·广东)35.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

(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

(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5分)(2008·北京)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2,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008·广东)45.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08·广东)46.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

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 海拔高,降水多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2008·天津)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图5),回答9-10题。

图59.专家认为,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 C. 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10.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A. 地表水分蒸发B. 近地面空气对流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2009·全国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3.则 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009·广东)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甲、乙两地均位于30°N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B.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C.甲地温和湿润D.乙地炎热干燥2.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最可以确定的原因是( )A.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B.甲地纬度位置低于乙地C.甲地海拔高于乙地D.甲地的热容量小于乙地解析:第1题,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呈现图示状况时说明其被割裂,应为夏季,我国盛行偏南风;此时,甲地为低压,由热力原因所致;乙地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第2题,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甲、乙的经纬度位置,因而无法判断选项A、B、C 的正误,热容量小则气温变化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大则其热容量小。

答案: 1.D 2.D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下图是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3~4题。

3.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A.12月至次年5月B.7月底至8月中下旬C.10月底至11月底D.1月中上旬至3月底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以南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第4题,7月底至8月中下旬②受信风控制降水少,野生食草动物迁往③地。

答案: 3.D 4.B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5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答题模板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答题模板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原因①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不会上下颠簸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对高空飞行有利。

3.逆温造成的影响①对环境:抑制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易产生大雾、冻雨天气;抑制沙尘暴(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的发生。

③对交通:降低能见度,地面湿滑。

4.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①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射地面辐射,近地面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的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从而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后,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射向地面,补充了地面能量的损失,称为大气逆辐射。

正是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才使地面能量损失减少,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实例:说明玻璃温室的原理太阳短波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进入温室,使温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温室内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塑料),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内气温高于温室外。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②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6.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②天气:阴天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晴天,地面辐射强。

③下垫面:指与大气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的比例也不同。

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

反之,地面辐射越强。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7.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①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②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后附答案)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

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13课标Ⅰ)图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2013课标Ⅰ)图中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2013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植被覆盖区 山峰 高原荒漠区0 10 20km N(2013课标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

10.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11.夏季,S 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2014课标Ⅱ)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22 24 时 0 5101520图1 253035790792 794 796 798 气温/℃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2017课标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部分)地球大气高考真题至

(部分)地球大气高考真题至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训练(一)(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D.Q2、Q3、Q1、Q4 (2014福建卷)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2014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第3-4题。

3.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4.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于2012年10月14日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成功落地。

回答下列小题。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将达到D.先降低后升高答案:B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根据大气分层可知,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所以距地面39044米的高空为平流层。

有材料可知其起跳时位于平流层,其下降过程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结合大气各层气温特点可以推断,气温是先降低后升高。

2、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D.城市绿地面积大(2)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A.5~6kmB.12~13kmC.16~18kmD.100~150km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距城市的距离。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由于市区人类活动量比较大,各种废热的排放量比较大,市区温度较高,郊区温度较低,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圈即城市热岛。

地球上的大气 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地球上的大气  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答案】1.A 2.D【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2题,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

据此完成第3~4题。

3.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A.① B.② C.③ D.④4.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6~18时 B.8~16时C.18时~次日6时 D.16时~次日8时【答案】3.D 4.B【解析】第3题,根据海洋的气温日较差比邻近的大陆小,可以判断虚线代表海洋气温日变化曲线,所以④是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第4题,根据乙图中吹海风可知此时为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再结合图示即可确定出现海风的时刻是8~16时。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气温分布。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地点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海陆 D.植被【答案】5.D 6.B【解析】第5题,结合气温年较差的概念和图示数据可以判断出④地的气温年较差最小。

第6题,根据①②两地所处位置可看出,②位于准噶尔盆地,而①处于天山山脉,二者地形差异明显,使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

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大气运动部分典型高考真题精练1剖析

大气运动部分典型高考真题精练1剖析

大气运动部分典型高考真题精练、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右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 8月某日22时等温 线图。

回答1〜3题。

4、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

下图所示 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1、 O P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A 、4 CB 、3C C 、2 CD、1 C2、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 N 点的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3、 图6中与M P 、N 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 相符合的示意图为262728流5 kmA 、①B 、② C③ D 、④右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

完成5〜6题。

5 •推测P 地属于A. 草原区 B .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6.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美国 B .法国C.澳大利亚D.巴西10.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7•如果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新鲜的时段出现在A.清晨B.傍晚 C .中午 D .夜晚右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下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 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8.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B .西南方C .东南方D .西北方9. 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L%\映‘ \\130ISO \(\朋IM〉 1D0 17 // /»(901UC*4A . 50 米D. 150 米SAft Cm3B . 75 米 C. 100 米某城由三监测対各J1平均混浊犬咒H 数图O9 8_76543i lo甲 (陋』滋二肝底熠骥翌呼 图u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图乙某城帀主要区城污染源排枚比例图见图甲资料三:见图乙(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 月,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_ 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中数字代号表示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4个城市。

根据图示资料,判断2~4题。

2.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城市②是()A.高雄B.开普敦C.淮北D.芝加哥4.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一月气温影响较大的是()A.附近有寒流经过B.附近有暖流经过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D.受赤道低压控制 2.C 3.C 4.C14.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A.①B.②C.③D.④15.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A.600N附近海域B.150N附近海域C.150S附近海域D.600S附近海域14.D 15.C31.图10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2)简述上海市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

温分布,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②。

补充答案:第一空格答“南风”,第二空格答“北风”31.答案要点:(14分)(1)(2) 城区高,四周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补充答案:自中心向四周降低或自市区向郊区降低。

(3) 偏南风(东南风);偏北风(西北风)32.图11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③、④。

⑤说明造成A 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补充答案:地形因素,如答“西高东低”、“地处背风坡”给2分风带因素:如答“处在西风带”、“吹离岸风”给 2 分;洋流因素:如答“受洋流影响”、“受寒流影响”给 2 分。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补充参考答案:第一个给分点,出现“气温西低、东高”这一结论性意见的,算对,给 1 分;第二个给分点,答成“地势西高东低”或“西部地势高,气温较低”算对,给 2 分;第三个给分点,答“东岸受温暖海洋气流影响”算对,给 2 分;第四个给分点,答“西岸受寒流影响”算对,给 2 分。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温19.8℃,7月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mm。

简述B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因素。

解析:本题是2003年广东高考题。

本题所给图形是截取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拉丁美洲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的一部分。

全面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据图分析能力。

第(1)小题,从图中可看出,南美洲南段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影响,阻挡了西风气流,使安第斯山脉西部降水多,东部处于雨影区,降水少。

第(2)小题,南回归线附近西部地区地势高,再加上受寒流的影响;而东部地区地势较低,受到暖流的影响,使东西部年均温差异较大。

第(3)小题,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该地区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夏温较低,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32.答案要点:(18分)(1)200~500mm,>2000mm。

造成A地降水较少的因素有: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

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入大陆。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

(2) 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

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3) 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读图6,回答18—19题。

18.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18.D 19.CA ①B ②C ③D ④19.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A 60°N附近海域B 15°N附近海域C 15°S附近海域D 60°S附近海域31.图10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在图中初绘35.0℃、35.5℃的两条等温线。

(2)简述上海市上时气温的分布规律。

(3)简述上海市在长江、沿海水运中的区位优势。

32.图11是图12中两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

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反映图12中甲地区气候状况的是图11中的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是:。

(2)依据图11中属于乙地区的气候资料,简述影响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该地最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发生的月份。

解析:本题是2003年江苏高考题。

本题涉及到伊拉克这一热点地区,但是考查的内容却不是石油、战争等热点内容,而是集中在水资源和沙尘暴两个生态环境方面。

在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中考出新意,考查学科主干的、重点知识和内容,将是今后常见的考查方式。

从图中经纬网数值和海陆轮廓来看,甲地区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应该是地中海气候。

乙地区位于波斯湾沿岸,是伊拉克周围地区,该地区距离海洋稍远,降水少,是沙漠气候,容易引发一系列气象灾害,如沙尘暴、干旱等。

在读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图a要注意降水量的数值大小,从图中分析,该气候类型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是沙漠气候,不要误判为地中海气候;b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约500毫米,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31.(14分)(1)(2)城区高,四周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3)上海市位于长江航运出海的河运终点(河口);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32.(18分)(1)b;为地中海气候;最高温出现在7月,少雨,冬季温凉多雨(冬雨夏干)。

(2)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沙尘暴、干旱;发生时间约为5(6)~10(9)月。

3.地球大气的各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高层大气9.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CA 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 海洋污染、生态破坏C 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 电磁污染、白色污染39.(12分)(1)读右图,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⑨、⑩(填写代表的英文字母)的存在。

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

(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答:⑾。

(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⑿和⒀。

39.⑨e ⑩f(⑨⑩共2分)⑾吸收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升温。

(2分)减少热量向宇宙散失,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减小。

(2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保温,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

或: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若无此效应则地表较寒冷(2分)⑿增加绿色植物(2分)⒀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2分)读图2,结合所掌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沙漠带D 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 ②地降水最多B 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 ①地年均温最低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5.C6.A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40.(1)西风(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37.(37分)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4分)(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

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16分)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的示意图37.(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

(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洋流的加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四)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3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6 C 3005.3(一月平均气温):A -2.3 B 3.6 C 5.6(年均降水量): A 453.9 B 976 C 1400.7(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A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B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C 草地(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油菜等 C 水稻、茶叶等3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甲:丙:(四)3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 ACB ABC CAB BAC3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农牧业发展。

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3、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从气候条件考虑,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B )A、9—10月B、7—8月C、5—6月D、3—4月20、地中海气候区的雨季通常在:( D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7、在利用风力航行的年代,从中国到东非行走图中的航线,冬季最易航行的路线是:( A )A、中国闽南至中南半岛东侧B、新加坡出马六甲海峡C、爪哇岛东侧至印度半岛西侧D、印度半岛西侧至阿拉伯半岛东侧14、黄山云海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冬季或夏季?(冬季)2004(04年新课程卷辽宁)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免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1并回答1—4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2.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波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04年全国三)图1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