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应用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1. 引言1.1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地貌是指地表上的自然形态,包括山脉、河流、丘陵、平原等地形特征,而地形则指地表的凹凸起伏、高低起伏等形态。
这些地貌和地形的特征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起到了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建筑师必须在考虑建筑规划和布局时充分考虑周围的地形地貌,以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影响着建筑的结构设计。
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基稳定性、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形地貌还影响着建筑外观设计和功能设计,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建筑师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结构、功能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地形地貌对建筑外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会影响建筑在视觉上的表现,建筑师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山地地形中,建筑可以利用山体轮廓的线条,融入周围的山景中,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地形地貌也影响建筑的结构设计。
不同地形地貌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不同,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以确保建筑在地形环境中能够稳定地存在。
在土地不平坦的地形中,建筑师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地形地貌也会对建筑的功能设计产生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方式。
建筑师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功能设计,以保证建筑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在湿地地形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水的影响,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以确保建筑的功能正常运行。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师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能够在环境中更好地融合和存在。
浅谈在建筑设计中地形及景观的利用与营造策略
谈 在处理此类项 目时 的一些 心得体会 。
世业洲度假酒店位 于江苏 省镇江 市世业 洲西端 , 世业 洲 是 以“ 生态 、 旅游 、 度假 、 运动” 为主题 的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 拥 有 独特 的长江资源 和 良好 的生态环境 , 土地目标 , 同时考 虑到建 筑与周边 环
。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 来所做 的三个 实际工 程案 例 , 要谈 浅
1工 程 案例 一 、 业 洲 度 假 酒 店 世
境 的协调 , 我们将大体量 的度假酒店建筑 进行 体量 分解 , 将其
设计 为分散 的园林式建 筑 , 客房 楼层数控 制在五 、 六层 , 其余
e i ig t r i a d l d c p n l o sr c tr i a d l d cp e l gwi o lxtranp oe t. xs n ran n n sa ea d as c n tu t er n n n sa ei d ai t c mpe eri rjcs t e a o a a n n h
底 。同时重视建筑庭院 内部的空 间形态及 景观 营造 , 过高 通
低错 落 、 虚实对 比、 间分 隔 、 空 景观 渗透 等多 种手 法 , 营造 生
动、 宜人 、 富有情 趣和特 色的建筑空 间 , 到建筑与 内外 景观 达 的完美 融合 。
复杂 , 在一定程度 上对景观 资源 的利 用产 生 了较 大 的制 约作 用 。如何在这类项 目中处理好地 形 , 使建筑与地形 完美 结合 , 并 使项 目的景观 资源 得 以充分 利用 成 了项 目成 败 的关键 之
路, 通过局部抬高地面形 成半 圆形入 口广场从 而很好 的化解 了地块 因防洪堤 的存 在而形成的南高北低的不利 因素 。巧妙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表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自然形成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的不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当中。
本文将探讨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地形地貌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地形地貌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选址、风格、结构和材料等方面。
在建筑物选址方面,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和坡度大小,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在山地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山势的起伏、岩石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地形地貌的建筑风格,同时要考虑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而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但也需要考虑到水系、湿地等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山地地区,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高,建筑师需要选择能够抵御地震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湖泊地区,建筑师需要选择防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以应对水域的湿润气候。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确保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建筑师可以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设计出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在山地地区,建筑师可以选择采用山地民居、藏式建筑等特色建筑风格,使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风景相得益彰;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着重考虑灯具建筑的永恒性和稳定性,以强调与平原地貌相适应的建筑特色。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建筑位置、结构和材料,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相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影响对建筑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建筑设计的地形与景观利用
创新设计
建筑设计应创新设计方法,将景观 利用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 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04
案例分析
地形利用案例
某山区小学
该小学位于山区,设计师利用山势地形 ,将建筑主体部分嵌入山体,不仅减轻 了对山体的破坏,还节省了建筑成本。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利用山体走势进 行分割,实现了流线型设计。
景观对建筑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景观的形态、大小、位置等都会影响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 。
空间功能
景观对建筑空间功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景观的美丽、舒适、安全等都会影响建筑空间的使用和功 能。
景观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尊重景观
建筑设计应尊重景观,不破坏 景观的整体性和美感,使建筑
与景观相协调。
最大化景观
合理利用地形和景观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度,还可以提升建筑的 品质和价值,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和景观进行建筑设计, 提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同时为建筑设计提供理论和 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对 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地形与景观在建筑设计 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建筑设计的地形与景观 利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地形利用 • 景观利用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如何在设计中充 分利用地形和景观,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应用研究【摘要】每个建筑,只有它和当地环境场地融合、契入和创造性地综合在一起,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情趣保持某种内在的关联之时,才能有效和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探讨建筑对地形的适应关系、设计策略和建筑形式将有助于自觉地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建筑地形地貌地形适应1引言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
特殊的地形结构不仅影响地势、地质、地貌以及具有表现特点的植被、生物、沟坎等具体因素,也影响当地的气候条件(区域性气候及地形形成的小气候)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
任何建筑都依靠一个已存在环境而建立起来,一旦建成之后,建筑本身也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使它更能和谐生动或使它失去原来的光彩甚至完全破坏。
建筑与地形结构的关系,即可以将建筑看成是环境中的空间的一部分。
2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人类的建筑活动必然根植于大地,地形是建筑场地的形态基础,建筑活动所依据的自然要素之一。
地形以场地的坡度、地势情况等为基本特征,地形对于建筑设计的制约作用的强弱与其自身变化的程度有关,建筑与地形的适应关系是一种双向适应。
一方面建筑应适应地形,基地的地形结构对建筑形态产生作用,建筑应尊重基地地形所提供的基本格调、大致轮廓、植被覆盖物等已有环境。
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和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都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张尽量顺应自然环境。
建筑从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到形体造型尽可能不改变原有环境的形态,强调对地形和自然的适应关系。
中国很多山地传统民居常沿坡地等高线阶梯状布局,利用过街楼、吊脚楼、通廊、吊层处理等手法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巧妙运用踏步、楼梯、空廊、平台与地形自然协调。
满足生产、生活、交通等功能的同时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既适应环境又美化环境的独特村寨风貌。
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追求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关系。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地形条件”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地形条件”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利用好基地的“地形条件”将决定设计方案成败的观点。
同时指出,采用“剖面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关键词:地形条件基地环境剖面策略众所周知,建筑师在进行方案构思之初,都应是从分析基地环境入手。
基地环境包括地形、植被等多方面要素,这些要素本是建筑创作的启发性因素,但在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简单的抄袭和快速的复制已经成为有效适应市场的方法,同类型的建筑逐渐形成了某种固定僵化的模式,建在不同基地上的建筑很可能采用的是同样的平面模式。
这反映出了很多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对基地环境的忽视。
谈到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关系,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到现代建筑的杰作——f·l·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如图1)。
它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地。
当时赖特在实地考察完之后就说,熊跑溪的基址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是那条涓涓溪水。
他要把别墅与流水的音乐感结合起来,并急切地索要一份标有每一块大石头和直径6英寸以上树木的地形图。
按照赖特的想法,“流水别墅”背靠陡崖,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
流水别墅建成之后即名扬四海,后来别墅的主人——德裔富商考夫曼将它献给当地政府,永远供人参观。
交接仪式上,考夫曼的致辞是对赖特这一杰作的感人总结。
他说:“流水别墅的美依然像它所配合的自然那样新鲜,它曾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处,但又不仅如此,它是一件艺术品,超越了一般含义,住宅和基地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现如今,也有很多建筑师模仿赖特的这一杰作,但单纯的模仿根本就达不到那种传神的效果,因为它脱离了原本的自然环境条件。
笔者不惜笔墨分析“流水别墅”这一经典之作,其目的就在于强调分析基地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设计中的地形处理对建筑场地的适应性
设计中的地形处理对建筑场地的适应性地形处理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建筑场地的基础,还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美观以及使用功能。
本文将探讨设计中的地形处理对建筑场地的适应性,并探讨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
1. 地形处理与建筑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地形处理涉及到对场地自然地形的改变和调整,以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
地形处理对于建筑适应性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1 基础稳定性:地形处理能够改变场地的地貌特征,如填土、挖土或者平整地面等,以提供建筑物所需的基础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处理,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1.2 美观与环境融合:合理的地形处理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形成美观的景观。
例如,在山区建筑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地形起伏来打造独特的建筑造型,与周围的山脉相互呼应;在海滨建筑中,可以通过地形处理与海浪、沙滩等元素相协调,营造出浪漫的海滨氛围。
1.3 使用功能:地形处理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更多的使用功能。
例如,在山区建筑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地势差异来创造不同楼层之间的空间联系,增加建筑的可用面积;在市区建筑中,通过改变场地高低差,可以开发地下空间,增加空间利用效率。
2. 设计中的地形处理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处理实践案例,展示了地形处理对于建筑场地适应性的影响:2.1 Fallingwater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Fallingwater是美国著名的住宅建筑,它是在一片多瀑布的山脉地形上建造而成的。
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周围地形的起伏,将建筑与瀑布融为一体。
建筑物被嵌入悬崖上,与瀑布相互交融,形成一幅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的画面。
2.2 卢浮宫位于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形处理的因素。
卢浮宫周围的地面被打造成了一个宽阔的广场,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
此外,卢浮宫下方还有一个地下入口和大厅,这种地下空间的设计使得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得到了扩大,更好地适应了游客的需求。
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的探讨
热彼 海提 ・乌斯满江 新疆建筑科学研宽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建筑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 生产 行
业, 由于建筑 业的特 殊性, 全和 健康状 况 其安 直不能令人 满意, 建筑地形在其 中起 羞至 关 重要的作 用,它会影响建筑业产品的质量, 这 关系到建筑业的声誉。而且建 筑在一般情况 下 不能像 汽车、时装等那些时尚品可以随意
要 的 意 叉。
关键 词 :建筑 ,地形,合理设 计;现代
挂 术
建筑设计 中地形勘察存在的问题 良好 的地 形条件 ,不但 是建 筑设计 中的 成功保豇 ,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费用和 人力。陡 E 峭的地形是建筑 设计与施工最 不利的 ;反之 , 如果 地形较 为平 缓 ,则有利 于建筑 设计 与施 工。所以在建筑 设计之前 , 需要相关 人员对地 形进行较 为准确的勘察 ,但是在现代地 形勘查 中常常会有以下问题影响建筑 _计例如 : I 殳 建筑 设计概念不清 ,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 对性 不 强 ,方法不当 ,手段落后 ;建筑 设计地形与地 质分析 工作 中所选择的理论 、方法 、计算公式 等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其适应条件的物理 意义混淆不清 ;地形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 楚 。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 ,有问题遗漏 甚 至结论性错误 ;有些地形报告没有地质结论 , 也 有些建筑设计没 有做 多少地 质工作就先下结 论 ,极不严肃 。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 建筑设计方案审 查不能一次性通过 ,可能延误 施 工时机 ;或者尽管通过 了审查 ,但却给建筑 工程留下 了隐患 ,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而 且也有 建筑 设计勘 测 周期不 合理 的问题 ,从 建 筑 工程地 质勘察 到地 质报 告的提 交需 要一 定的 工作 周期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然而 有些 工程 却没有进 行基础性的前期投 入。比如 旦需要 申报项 目,立 即就要求提交建筑 设计 方案;今 天刚刚提 交可研报 告,明天就要求提 交初设报 告。此 类情况 多为地方性建筑工程 , 股国家投 资的 大型建筑 工程 出现这种 局面的 不多。没有足够的地形勘测时 间所造成的后果 是严重的 ,由于地形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 资控 制不住,施 工后修改 设计等情况 。更可怕 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 成重大的工程事 故。建筑设计地形勘察工作的质量,对建筑 方 案的决策和建筑施工的顺利进 行至关 重要。
分析地形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以青岛大学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为例
J IAN SHE YAN JIU规划设计分析地形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策略Fen xi di xing ying xiang xia de jian zhu she ji ce lüe邵冰地形的种类千变万化,坡地作为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地形类别,对它的处理远比平地地形更为复杂。
本文以青岛大学的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为例,在设计初期以地形为切入点,试图探索在坡地地形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下,如何发掘坡地地形的限制下蕴藏的各类积极因素,激发建筑设计和方案构思的灵感,并试图优化地形环境,丰富建筑空间,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建筑外部空间。
地形全面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建筑活动,分析探讨特殊地形环境下建筑的设计策略,对于实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坡地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对于建筑设计有着独特的影响。
在坡地地形中的建筑设计中建筑体量的加入,会对坡地独特的环境形态和竖向产生影响,如何能够利用这种复杂的地理条件创造出满足人们行为活动的室内外建筑空间,如何能在自然的高度变化中合理地组织建筑室内外的交通流线等等,都是我们在坡地地形下的建筑设计中要面对的问题。
青岛大学文化艺术中心这一项目,为坡地建筑的设计策略提供了实践案例实例。
一、项目概括1.项目基本情况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坐落于青岛市中心的香港路与宁夏路交汇处,背依浮山面朝大海,是青岛大学的中心校区。
与青岛城市的丘陵地形相一致,校内地形也多有高低起伏。
校园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启动,意为校内师生及校外参观人员提供交流及展示的场所。
项目基地位于该校区宁夏路主入口的西侧,基地内地形起伏湖景优美植被茂盛。
其定位不仅是一栋校内的服务综合体,更是向城市展示青岛大学风采的标志建筑。
2.区位及地形特点基地位于校区西南角,宁夏路入口的西侧,北接学校会议中心,是校园内形象控制的核心地段,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基地位于校园内外交界处,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大学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基地内现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湖水,环绕有连通的步道,环境宜人。
浅析城市建设中地形的合理利用
浅析城市建设中地形的合理利用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用地的费用将在不断增加,如何才能既省资金,又使城市的建设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平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毕竟是少数,2/3的土地是山区,在设计者的手中,利用智慧会使土地利用的面积增大,建设起来会变得更加有层次感。
标签:城市建设;合理利用;地形在城市原有的分布上进行城市建设时,没有很好的平坦地形提供给设计者,地形上多数都有一定的坡度,如何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原有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自然与人文两者更加协调统一,充满自然的气息,达到更加适合人类的居住条件。
1、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上往往是将不平的土地变成平的土地,平原会节省这部分费用,而且平原也会节约建筑材料,便于城市建设构成中的交通运输成本的节约。
山地地形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如在我国由断层形成的两大谷地,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孕育着中国两大百万以上上人口的大城市,太原和西安,而且西安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因此,山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里。
地形是城市的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类型又表现出不同的城市风格。
典型的五大地形只是影响城市的分布形态,如平原地区主要是集中式,如成都平原;山区主要是条带式、组团式、放射式等,如兰州;决定着城市的基本形态。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地形建设生存的环境。
2、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对地形的利用2.1 利用地形影响建筑的密度,合理布局建筑物。
城市建设区域的坡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有坡度的区域来说首先,是阳坡和阴坡之分,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选择阳坡建设,便于提高温度和光照条件,两地的建筑会出现密度差异。
其次,坡度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密度的大小。
我国不仅纬度决定着城市中建筑的密度,而且地形的起伏程度影响到城市建筑物的密度。
南北楼的楼距决定着北侧楼的日照情况,tanα=h/d(h 为南楼的高度,d为南楼的阴影长度,α在北半球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建筑中的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
建筑中的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度,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策略。
一、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性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并通过相应的设计策略来适应和利用这些环境因素。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其舒适度,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1. 提高能源效益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因素调整建筑的朝向、窗户布局、遮阳等措施。
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可以朝向阳光最充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在炎热地区,建筑可以采用遮阳板、窗帘等遮阳措施,降低室内温度,减少使用空调的能源消耗。
2. 提高舒适度合理的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例如,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自然通风通道,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动,改善人们的舒适感。
合适的遮阳措施可以使室内光线柔和均匀,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3. 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用于植物浇水、冲厕所等非饮用水场合,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合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植被、湿地等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洪水的发生,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二、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1. 考虑气候条件在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中,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例如,在寒冷地区,可以增加建筑的保温层厚度,采用双层窗户和隔热材料等措施,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在炎热地区,可以采用遮阳板、外挑阳台等措施,降低室内温度。
2. 优化建筑朝向建筑的朝向决定了建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建筑中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设计
建筑中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设计建筑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建造物,更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适应性设计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它强调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讨论建筑中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应用。
1. 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包含了气候、地形、植被等元素。
这些元素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形态、材料选择、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隔热保温的措施,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注重通风和降温措施,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地形和植被也会对建筑的位置和布局产生影响,例如,山坡地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土地的稳定性和地形的起伏,而临近森林的建筑则可能需要保护树木和自然生态。
2. 建筑的适应性设计原则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环境,建筑师需要遵循一些适应性设计原则:2.1 结合自然光线和景观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将室内与室外相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置和采光设计,室内可以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同时,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该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地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
2.2 灵活的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使用方式。
例如,可以设计可移动的隔断,以便根据需要分隔或合并空间。
这种灵活性不仅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还可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3 良好的通风与隔热设计通风与隔热是建筑适应地理环境的重要方面。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如何实现良好的通风和隔热效果,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例如,采用适当的建筑外墙材料和隔热层,以减少热量传导;并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以实现空气流通和热量的自然散发。
3. 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设计案例以下列举一些成功的建筑与地理环境适应性设计案例:3.1 挪威北角鹿特丹等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地势高低、起伏和形态等自然地貌要素的总和。
它直接影响
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如建筑选址、形式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
对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打造与环境相
协调的建筑,以及如何解决因地形地貌限制而可能产生的问题。
地形地貌对建筑选址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不同特点,如山地、丘陵、平原等,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水土条件、景观视野、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
在山地地形中,建筑选
址应考虑到地势的稳定性和坡度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位置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平
原地形中,建筑选址则可以更加灵活,但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排水情况等因素,以保证
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
地形地貌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可以提供建筑与周围自然
环境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使建筑具有更好的景观效果和环境适应性。
在山地地形中,建筑
可以利用山体的延伸和高差,设计出具有独特景观效果的建筑,形成独特的景观节点。
而
在平原地形中,建筑可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绿化、水域等景观元素作为连接,打
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地形地貌特点,并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确保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还需要通过建筑材料的选择、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的改进来解决因地形地貌限制而可能
产生的问题,推动建筑设计在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创新发展。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它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还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选择、通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对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建筑设计质量、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和布局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选址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会影响到建筑物的选址,比如在山地地形中,选择合适的坡度和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平原地区,要考虑到水文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场地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形地貌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布局,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形状和结构风格等方面。
2. 结构和材料选择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建筑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比如在地震活跃地区,建筑物需要采用抗震设计的结构形式和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而在高寒地区,建筑物需要考虑到低温和雪压等因素,采用能够御寒和承受压力的建筑材料。
地形地貌可以指导建筑师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 通风和采光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会影响到周围的气流和光照条件,这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如何利用地形地貌来改善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
比如在山地地貌区,建筑师可以利用山间的气流和阳光照射角度来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系统,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4. 生态环境保护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设计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问题。
地面的高差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环境特征,会对植被的合理种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地地貌区,建筑师需要保护山地植被和水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特定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平原等。
这些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相关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有着多方面的表现。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选址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地点,并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测和工程设计。
而在平原地区,可能面临洪水和地质沉降等问题,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形地貌对建筑风格和造型也产生了影响。
在山地地区,建筑可能会采用多层次的建筑结构,利用地形的高差来进行设计,而在平原地区,可能会更注重建筑的水平展开与分布。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以满足节能和环保要求。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这种影响也得到了一些实例的验证。
例如位于山地地区的建筑,通常会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稳定性,建筑结构可能会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稳固性和耐久性。
又如位于平原地区的建筑,可能会考虑到洪水和地质沉降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筑的设计来预防和减轻这些影响。
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形地貌研究的加深,对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特点的建筑设计方案,以及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地形地貌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将更加凸显在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广泛涉及了选址、风格和造型、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实现建筑的稳固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地形地貌是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布局、外观和结构等方面。
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地形地貌影响着建筑物的布局。
不同地形地貌会影响到选址和建筑物的摆放方式。
如果地势平坦,可以灵活选择建筑物的布局。
而如果地形起伏较大,需要考虑地形对建筑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位置和高低差来布置建筑物。
不同地貌还会影响到建筑物周围的景观和环境。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利用地势特点,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外观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貌的起伏和形状,会对建筑物的外形和立面造型产生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物的外观可能会与周围的山脉、山丘相呼应,形成独特的风景。
而在平原地区,建筑物的外观可能更加简洁、规整。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地貌特点,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地形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结构设计产生影响。
在土壤松软的地区,需要考虑土壤承载力,采取相应的基础处理措施。
而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需要设计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地区的地质特点,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布局、外观和结构等方面。
对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对于合理的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使建筑物更加符合自然环境,更加美观、实用和稳定。
巧妙适应地形的建筑案例
巧妙适应地形的建筑案例引言建筑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的产物,而地形则是一个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巧妙地适应地形,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尊重自然生态,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探讨巧妙适应地形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
一、课题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地形多样化的城市已经成为常态。
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来适应不同的地形,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
1.1 地形与建筑设计地形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重要自然特征之一,不同的地形特点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陡坡、峡谷、海滩等特殊地形,都需要建筑师进行精确的勘测和规划,以确定最佳的建筑设计方案。
1.2 巧妙适应地形的意义巧妙适应地形的建筑设计目标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形的优势,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通过巧妙适应地形,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和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二、案例分析下面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展示它们是如何巧妙地适应地形的。
2.1 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弗兰克·洛伊·赖特纪念馆(Frank Lloyd Wright Foundation)该建筑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山区地形上,地势起伏,景色壮丽。
弗兰克·盖里在设计该纪念馆时充分利用了山坡的高差,将建筑融入地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2.1.1 建筑与地形的融合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沿着山坡铺展开来,呈层叠状,与地形形成一体。
建筑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墙,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远处的美景,同时也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营造出舒适的空间氛围。
2.1.2 利用高差创造多层空间纪念馆内部利用山坡的高差巧妙地创造了多个楼层。
游客可以沿着楼梯逐层参观,不仅可以欣赏到室内的展品,还可以俯瞰到室外的美景。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使建筑与地形更加融为一体。
2.2 翠贝卡商业中心(Torre Cuajimalpa)这座商业中心位于墨西哥墨西哥城的山区,地势复杂,地形陡峭。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可能需要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来适应其特征,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需要研究的内容。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考虑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比如在山区、沙漠等地区,建筑物可能要面对地壳运动、地质灾害、风沙等自然因素的挑战,因此需要用更加牢固的建筑材料和更加合理的建筑结构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地形地貌也会对建筑物的风格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区,建筑物的外观通常会采用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设计风格,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而在平原地区,可能更多的采用现代化、多功能化的建筑设计风格。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节能和环保同样产生影响。
在山区或贫瘠地区,物资维持不易,建筑物需要考虑节约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同时,又要满足基本的人居条件。
二、需要研究的内容1、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大自然环境、地势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灾害等因素。
这些特征将有助于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基本的依据。
2、建筑物适应性研究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环境因素,需要研究出不同的建筑物适应性方案。
在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功能及选材等方面,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征灵活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
3、环保节能研究地形地貌不同,也会对建筑物的环保节能产生不同的挑战。
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展开研究,提出合适的节能环保方案,如利用降雨量丰富的山区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利用海风冷却等等。
结论:。
探究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 陈加亮
探究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陈加亮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建筑设计的适应性。
北方地区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严寒天气之下,四季明显,而且冬季相对较长。
北方一些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北方地区北端的大部分地域常年气温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即是当地环境特征,同时也为地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建设。
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建筑工程设计的同时需要建筑工程师对北方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在内,使设计内容能满足当地的环境特征。
强化对北方地区的这种气候因素的适应能力,正是实现北方地区经济腾飞重要手段之一,是打破北方地区建筑水平局限性的有力武器。
本文章阐述了北方寒地区域的建筑设计相关的内容。
分析了它的限制内容和具体状态。
关键词:北方寒地;建筑设计;适应性技术;策略0引言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天气严寒是由北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所致,北方天气四季分明,冬季很漫长,比如东北的漠河地区,它位于东北的最北端,每年每月的平均气温都极低,这种特殊的条件也已经成为了当地建筑设计的制约条件,同时建筑师们在进行创作时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
北方地区的经济水平一直相对其他地区呈落后趋势,产生这种经济落后的原因,从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地理位置偏僻,再者是因为地区对外交流闭塞的关系,同时也是因为北方地区的建筑技术水平受到的局限性。
1 关于此类区域的建设设计内容我们国家的北方区域的气候以寒冷为最主要的特点,其季节性很明显,冬天的时间很久。
独特的天气是干扰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素。
此时就导致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受到非常大的干扰。
位置太偏,交通不合理导致这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能力不是很高,技术性较差。
和我们国家的南方区域比对来看,很多优秀的设计思想和建设工艺等在北方区域之中无法有效的使用。
最近几年,经济高速前进,此时导致北方区域不断的突破了地区和经济性的干扰,建设氛围的不断完善使得建筑体开始变化和发展。
谈建筑设计中地貌的利用
浅谈建筑设计中地貌的利用【提要】自然地貌条件是地球长期发育演变而成的,建筑设计应充分地分析、利用地貌条件,遵循自然规律,发掘地貌优势。
本文探讨了地貌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建筑设计合理利用地貌的方法及景观设计中地貌的空间效应、空间意境的利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貌空间设计意境前言: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山岳文化。
山的多姿多彩的形态及其丰富的内涵常会激发建筑师设计的灵感,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做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而又不破坏生态环境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
自然地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动态平衡的产物,是自然界所赋予的最适合的形态。
建筑师在设计时应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对建筑场地的地貌、水文、气候等要素的研究来合理确定场地的合理用途,并在施工时对自然环境予以保护。
另外,设计师应善于理解与把握地貌的美学特征及空间意境,使形体设计与意境创造相融合,建造出比自然环境更出色的人工景观。
1、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对地貌的利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巧妙利用天然的洞穴地貌,以山洞为遮风避雨的天然“建筑”。
在人们利用原始材料建造房屋早期,聚落环境中山体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还常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山为图腾崇拜),人们也常把对山体的向往用诗词、绘画、游记等表现出来,如奇、秀、俊、险的姿态及雄浑的气势等。
崇尚自然的情怀启蒙了人们在小尺度的居住空间里以假山等模拟自然山水环境,从而积淀了古代东方园林文化。
除此之外,风水学说也反映了人们在建设住所时对地貌的利用,由地形、坡向、通风、水文、光照等地貌要素的分析,人们确定建筑物的吉祥地点,选择优良的地势和朝向,并总结出了背山面水、山凹护卫等经验,说明了古人对建筑科学原理的深层次把握。
2、地貌条件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地貌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地貌是建筑施工的支撑,是建筑环境的下垫面。
地貌条件对建筑工程的选址、施工技术的选择等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建筑师只有基于对地貌要素的深入分析及整体环境的准确把握,才能够合理确定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决策施工的技术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地形适应策略应用研究
【摘要】每个建筑,只有它和当地环境场地融合、契入和创造性地综合在一起,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情趣保持某种内在的关联之时,才能有效和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探讨建筑对地形的适应关系、设计策略和建筑形式将有助于自觉地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建筑地形地貌地形适应
1引言
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
特殊的地形结构不仅影响地势、地质、地貌以及具有表现特点的植被、生物、沟坎等具体因素,也影响当地的气候条件(区域性气候及地形形成的小气候)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
任何建筑都依靠一个已存在环境而建立起来,一旦建成之后,建筑本身也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使它更能和谐生动或使它失去原来的光彩甚至完全破坏。
建筑与地形结构的关系,即可以将建筑看成是环境中的空间的一部分。
2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
人类的建筑活动必然根植于大地,地形是建筑场地的形态基础,建筑活动所依据的自然要素之一。
地形以场地的坡度、地势情况等为基本特征,地形对于建筑设计的制约作用的强弱与其自身变化的程度有关,建筑与地形的适应关系是一种双向适应。
一方面建筑应适应地形,基地的地形结构对建筑形态产生作用,建筑应尊重基地地形所提供的基本格调、大致轮廓、植被覆盖物等已有环境。
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和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都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张尽量顺应自然环境。
建筑从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到形体造型尽可能不改变原有环境的形态,强调对地形和自然的适应关系。
中国很多山地传统民居常沿坡地等高线阶梯状布局,利用过街楼、吊脚楼、通廊、吊层处理等手法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巧妙运用踏步、楼梯、空廊、平台与地形自然协调。
满足生产、生活、交通等功能的同时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既适应环境又美化环境的独特村寨风貌。
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追求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关系。
如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的北京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利用燕山余脉瓮山(万寿山)和山前洼地瓮山泊(昆明湖)这一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自然天成的佳境,通过疏浚湖泊,扩大水面,挖湖堆山,筑堤,填岛,在瓮山北坡开挖蜿蜒幽深的后湖河道等人工改造,并使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建筑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幽静的曲溪景观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不仅满足了帝王起居游憩处理朝政的功能要求,还运用象征手法寓意了福山寿海、神仙境界以实现统治者的精神追
求。
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如蝙蝠两翼,寓意多福,而形似寿桃的昆明湖中所筑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一分为三,大小各异的每个水域各填有一个湖心岛这“一池三岛”的古典理水模式,象征着中国古代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颐和园利用并改造了自然山水地貌,巧妙构思,创造了既富丽恢弘、又充满自然之趣的中国皇家园林杰作。
3地形适应的设计策略和形式
3.1建筑主导
在处理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时存在着不同的设计取向:一种是建筑主导,也就是将地形作为场景,建筑呈现为在这个场景之中展现不同于自然的人工特质的主体。
这种建筑主体化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对地形的背景化控制以及与自然地形在形态、材质、肌理上的差异对比,表现或强调建筑在建成环境中的主体作用。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性,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其更简洁的几何体型、更纯净没有装饰的材料表现、倡导底层架空的建筑接地方式进一步突出了建筑的主体性和作为人类理性产物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
3.2地形主导
另一种设计取向是地形主导,将建筑尽量融入大地地貌,从形态、材料与肌理上避免和消除人工建筑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巨大差异,挖掘场地地貌的肌理形式、文本意义和场所精神并建立其与建筑之间的知觉联系,恢复人与大地的亲密感,在漫长的建筑与地形互相适应的演变过程中,地形主导设计的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和地形建筑等。
(1)穴居建筑(Cave Architecture)
第一种地形主导的建筑形式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的穴居,人类早期利用天然洞穴地貌居住,后来开挖洞穴即在自然地貌上嵌入建筑空间,笔者称这种主要以周围土壤层为建筑空间的支承结构和界面的建筑形式为“穴居建筑”。
这种潜藏于自然地形中的建筑形态都曾存在并发展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如突尼斯、土耳其、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地的穴居或崖居,以及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等。
传统的“穴居建筑”不仅可有效利用坡地、保持当地地貌完整、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土壤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节省能源,使建筑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台阶建筑(Stairs Architecture)
地形主导型设计的第二种基本形式是台阶建筑,早期台阶建筑应是人类在山地地貌上顺山势开垦小片平地从事农业耕作和适应自然坡体逐层筑台开展建筑活动的结果。
山地台阶建筑根据地面坡度情况,可平行、斜交、垂直于等高线布置,采用跌落、错层、底层架空等方式适应地形,形成由较小单元层叠起来台阶
状的形态,获得与山地自然起伏地貌的协调和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但当建筑群体规模过大以致形成了人工化的山丘时,将削弱建筑的自然和谐感。
(3)覆土建筑(Earth-Sheltered Architecture)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建筑观的确立,古老的“穴居建筑”形式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并积极应用,演化出很多掩土建筑或覆土建筑,即在空间支承和围护均不依赖周围土壤层的建筑屋顶上覆盖一定深度的土层,并使其与周围自然原生地表融合形成“次生地面”,在自然环境中或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均可应用,达到节约用地、恢复生态和保护文脉的目的。
意大利巴罗洛山谷的建筑与景观设计项目“大地之歌”(The EarthSong)就是当今新型覆土建筑的实例之一,设计需要解决位于狭窄街道及巴罗洛山谷之间的葡萄园的扩建问题,基地周围的丘陵和自然语境建议设计者开发完全由绿地覆盖的建筑空间,因此巴罗洛葡萄园扩建工程被构想为自然地形的另一个褶痕,从原有的场地背景生长出并与之联系在一起,绿草覆盖的屋顶“次生地面”通过斜坡延伸到自然地面,将新的建筑空间和原有自然地形融合在一起。
(4)地形建筑(Landform Architecture)
地形主导性设计取向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地形建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地形建筑是在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在地貌学、景观学、生态学、大地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支撑和新的理论指导下,地形学从对象、方法和策略等多方面深刻影响建筑设计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背景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互相融合的结果。
正因如此,当代地形建筑具有更丰富和更复杂的建筑形态,地形建筑运用“折叠、变形、平滑”等操作手段,构成“隆起、切割、楔入、掀起、翻转、扭曲”等与大地呼应的各种形式,形成“拟态的、簇状物结构的、取消图底关系的、路径渗透的和地形编码的”等各类地形建筑。
尽管形态多样,地形建筑的核心是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模糊性,尝试使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4结语
地形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各种建筑活动,反之建筑活动也逐渐改变并深刻影响着地形,地形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和设计基础。
在处理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上,存在着建筑主导和地形主导的两种设计策略。
随着建筑的技术进步和对自然及地貌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入,地形主导式设计的建筑形式主要表现为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地形建筑等,并朝着建立一种建筑与大地之间的更为和谐的关系不断发展演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