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系统集成组织特征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层次划分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层次划分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层次划分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一、基础配套层;二、核心部件层;三、系统集成层;四、综合应用层。
1.基础配套层
基础配套层是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最基础部分,其包括了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等基础配套件的制造。
这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具有高精度、高强度、高品质等特征的原材料和标准件的生产和加工。
2.核心部件层
核心部件层是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部分,其包括了机械、液压、电子、光学等各种核心部件的制造。
这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具有核心技术、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等特征的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加工。
3.系统集成层
系统集成层是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中枢部分,其包括了各种核心部件的组装、调试、测试和系统集成。
这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等特征的综合系统的生产和加工。
4.综合应用层
综合应用层是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终端部分,其包括了各种高端装备的应用和服务。
这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具有高度定制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征的高端装备的应用和服务。
- 1 -。
制造业工业与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方案
制造业工业与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二章工业与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3)2.1 工业发展概况 (3)2.2 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构成 (4)第三章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4)3.1 制造业发展需求 (5)3.2 系统集成目标与任务 (5)3.3 技术指标与功能要求 (5)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 (6)4.1 系统总体架构 (6)4.2 硬件系统设计 (6)4.3 软件系统设计 (7)第五章工业选型与配置 (7)5.1 类型与特点 (7)5.2 选型原则 (8)5.3 配置与应用 (8)第六章自动化生产线关键设备集成 (8)6.1 传感器与执行器集成 (8)6.1.1 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8)6.1.2 执行器选型与控制 (9)6.1.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协同工作 (9)6.2 机器视觉系统集成 (9)6.2.1 视觉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9)6.2.2 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 (9)6.2.3 视觉系统与生产线的协同工作 (9)6.3 控制器与编程 (9)6.3.1 控制器选型与功能 (10)6.3.2 编程语言与工具 (10)6.3.3 控制器与生产线的协同工作 (10)第七章系统集成调试与优化 (10)7.1 调试方法与流程 (10)7.1.1 调试方法 (10)7.1.2 调试流程 (10)7.2 功能测试与评价 (11)7.2.1 功能测试 (11)7.2.2 功能评价 (11)7.3 系统优化策略 (11)7.3.1 设备优化 (11)7.3.2 控制程序优化 (11)7.3.3 生产线调度优化 (11)7.3.4 信息化管理优化 (12)第八章安全防护与维护 (12)8.1 安全防护措施 (12)8.1.1 安全防护原则 (12)8.1.2 安全防护措施 (12)8.2 维护与故障排除 (12)8.2.1 维护策略 (12)8.2.2 故障排除 (13)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3)9.1 项目策划与管理 (13)9.1.1 项目目标设定 (13)9.1.2 项目范围界定 (13)9.1.3 项目组织结构 (13)9.1.4 项目进度计划 (13)9.1.5 项目预算管理 (14)9.2 风险评估与控制 (14)9.2.1 风险识别 (14)9.2.2 风险评估 (14)9.2.3 风险控制 (14)9.2.4 风险监控 (14)9.3 项目验收与交付 (14)9.3.1 验收标准制定 (14)9.3.2 验收流程设计 (14)9.3.3 验收实施 (14)9.3.4 验收结果处理 (14)9.3.5 项目交付 (14)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工业与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发展趋势 (15)10.2 系统集成领域创新与拓展 (15)10.3 行业应用前景与挑战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制造业工业系统集成方案
制造业工业系统集成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系统集成概述 (3)2.1 系统集成概念 (3)2.2 系统集成流程 (3)2.2.1 需求分析 (3)2.2.2 方案设计 (4)2.2.3 设备选型与采购 (4)2.2.4 设备安装与调试 (4)2.2.5 系统集成与优化 (4)2.2.6 系统验收与交付 (4)2.3 系统集成关键因素 (4)2.3.1 技术水平 (4)2.3.2 经验丰富 (4)2.3.3 资源整合能力 (4)2.3.4 项目管理能力 (4)2.3.5 用户体验 (5)第三章选型与配置 (5)3.1 类型选择 (5)3.2 功能参数配置 (5)3.3 安全防护 (6)第四章生产线布局与优化 (6)4.1 生产线布局原则 (6)4.2 生产线优化策略 (6)4.3 生产线平衡与调整 (7)第五章控制系统设计 (7)5.1 控制系统架构 (7)5.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8)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8)第六章传感器与执行器集成 (9)6.1 传感器选型与安装 (9)6.1.1 传感器选型 (9)6.1.2 传感器安装 (9)6.2 执行器选型与安装 (9)6.2.1 执行器选型 (10)6.2.2 执行器安装 (10)6.3 传感器与执行器协同控制 (10)第七章通信网络搭建与优化 (10)7.1 通信网络设计 (10)7.1.1 网络架构设计 (10)7.1.2 网络协议选择 (11)7.1.3 网络拓扑设计 (11)7.2 网络设备选型 (11)7.2.1 网络交换机选型 (11)7.2.2 网络通信模块选型 (12)7.2.3 无线通信设备选型 (12)7.3 网络功能优化 (12)7.3.1 数据传输优化 (12)7.3.2 网络延迟优化 (12)7.3.3 网络安全性优化 (12)第八章安全防护与故障诊断 (13)8.1 安全防护措施 (13)8.1.1 物理安全防护 (13)8.1.2 电气安全防护 (13)8.1.3 软件安全防护 (13)8.2 故障诊断方法 (13)8.2.1 信号监测法 (13)8.2.2 故障树分析 (14)8.2.3 人工智能方法 (14)8.3 故障预警与处理 (14)8.3.1 故障预警 (14)8.3.2 故障处理 (14)第九章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 (15)9.1 测试方案制定 (15)9.2 测试过程执行 (15)9.3 验收标准与流程 (15)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售后服务 (16)10.1 项目管理方法 (16)10.2 项目进度控制 (16)10.3 售后服务与维护 (17)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压力与挑战。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解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系统集成项目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成为了企业成功完成项目的关键。
本文将对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进行解析。
一、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概念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组件整合到一个完整、可运行的系统中,并通过项目管理方法来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这一过程的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实现不同子系统或组件的互联互通,使得这些独立的部分能够协调工作,实现高效的业务运作。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整体规划、资源管理、进度控制、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协调,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特点1. 多学科交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等。
项目管理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协调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和资源,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2. 高度定制化:每个系统集成项目都是独特的,因此项目管理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项目管理者需要了解和分析项目中的各种需求和约束条件,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和管理策略。
3. 强调整体性: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与整体性密切相关。
项目管理者需要关注项目的整体目标和业务流程,确保各个子系统或组件之间的协作和兼容性,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4. 风险和变更管理:系统集成项目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变更频率。
项目管理者需要及时识别和评估项目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同时,对于项目中的变更,需要进行及时的变更管理,确保项目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5. 长周期运维:系统集成项目通常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从项目规划到项目交付,甚至到项目运维和后续升级,需要持续的管理和支持。
项目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合作,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稳定运行。
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
否
调整评估
调整评估
评估通过
是
数据字典调整执 行单
执行调整
数据字典调整
信息系统调整
主数据字典的形式和内容
以某房产公司为例:主 数据字典由七个表格文 件构成。
在字典的首签,对本篇, 定义,以及使用作了说 明; 在字典的第二签是对更 新情况的记录和大的变 动的解释。
组织
项目 产品
合同
供应商
客户
人员
主数据分布远景
一座座相互隔离的自动化孤岛
DSS CAQ
<2> 信息资源需要尽快综合和集成(Integrate)
•,避免过分强调系统分解的倾向, 还系统本来面貌:
“系统”本来就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多组成要素有机综合而形 成的整体,现在的隔离是人为孤立地开发而造成 •信息流和信息共享: (以制造型企业为例)
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信息
系统集成的实例:
供应链(SC):从供应商和顾客往两头延伸 所组成的链状网络系统,其功能在于获取材 料、生产产品,并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
系统集成的实例:虚拟企业
4. 集成也是信息化的核心概念
<1> 目前信息化的现状和自动化孤岛
零星开发、各自为战、缺乏规范、无法共享、 信息失真、短缺、滞后、浪费、不畅、不安 全,已经形成了一座座自动化信息孤岛. 以制造型企业为例: CAD CAPP ERP CAM OA
新产品开发信息 CAD
产品 销售 信息
CAPP
CAM ERP BOM
CRM
•信息的分离造成了冗余的人员、冗余的流程、低下的效率、不准确的信息
反之,信息化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地推进系统集成
5. 几个错误的提法: 集成 = 集合(Assembling)
什么是系统集成
所谓系统集成,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技术集成,功能集成,数据集成,模式集成,业务集成等技术手段,分离设备,软件和信息数据将元素集成到一个互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中,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实现资源的完全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捷的管理。
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是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
它是适用于各种应用程序的多供应商,多协议和体系结构。
这需要解决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构造协调,组织管理以及各种类型的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的人员配置相关的所有面向集成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系统集成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系统集成的本质是优化的集成规划设计,大规模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以及产品选择和匹配不同的制造商。
系统集成的目标- 整体性能最佳,即所有组件和组件不仅可以工作,而且整个系统成本低,效率高,比例均匀,可扩展和可维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集成商的优势和劣势至关重要。
系统集成具有以下显着特征:1:系统集成的基本出发点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2: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佳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选择最适合用户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设备供应,它反映了设计,调试和开发的更多技术和功能。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业务,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
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
管理和业务活动是成功实施系统集成项目的可靠保证。
5:性能和性价比是评估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而言之,系统集成是一种业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行为。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目录1.7.1天分审批(息产业部同一颁布证书《计算机息体系集成天分证书》)15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3体系集成工程管理师研究笔记4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6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7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8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第一章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1.1国际息化体系要素(六大要素):1)息技术应用2)息资源3)息网络(三网融合:电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4)息技术和产业5)息化人才6)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0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1.2电子政务的模式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当局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4)政务与公务员(G2E)1.3企业息化与电子商务英文缩写:1)企业资源打算(ERP)2)物料需求打算(MRP)3)能力需求打算(CRP)4)制造资源计划(MRP II)5)客户关系管理(CRM)6)企业关系管理(ERM)1.4 ERP1.4.1 ERP体系特征1)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ERP是开放的体系1.4.2 ERP体系的功能1)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生成控制管理(主生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1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3)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1.5 CRM的三个要点1)客户2)关系3)管理1.6商业智能(简称:BI)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级别:a)操纵级b)战术级c)战略级OLAP:联机分析处理1.6.1商业智能的首要功能:1)数据仓库2)数据ETL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4)分析功能1.6.2商业智能的三个条理:1)数据报表2)多位数据分析3)数据挖掘1.8电子商务的模式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3)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4)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1.8.1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1)法律法规12体系集成工程管理师研究笔记2)标准规范3)安全认证4)用5)在线支付6)现代物流7)技术装备8)服务9)运行监控第二章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大概会考)1.1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体系质量不克不及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需求管理、范围管理)2)工程进度拖后延期(进度管理)3)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成本管理)4)工程文档不全甚至严峻缺失(文档管理、配置管理)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需求管理、变更管理)6)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相同管理)7)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安全管理)8)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1.2产生问题的原因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系统集成市场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3)息体系集成企业自身扶植有待加强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1.3我国息体系服务管理的首要内容(如何处理)(分两类)1.3.1第一类:对单元的管理1)计算机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系统集成单位)2)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单位)1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研究笔记1.3.2第二类:对人员的管理1)息体系工程司理天分管理(高级工程司理)2)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监理人员)1.4计算机息体系集成单元天分管理(从高到低)综合条件从事系统集成四年以上,二级资质一年以上第一级注册资金2000W以上从事系统集成三年以上,三级资质一年以上第二级注册资金1000W以上处置体系集成两年以上第三级注册资金200W以上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第四级注册资金30W以上人才实力集成人员不少于150人,本科不低于80%工程司理很多于25人,高级工程司理不少于8人。
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与解决方案(参考)
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与解决方案XXXX公司2019年1月目录行业概述 (6)行业监管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 (6)2.1行业监管机构 (6)2.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7)2.2.1法律法规 (7)2.2.2行业资质管理 (8)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8)3.1行业发展概况 (8)3.2市场现状 (9)3.3行业规模 (12)3.4行业壁垒 (14)3.4.1行业经验壁垒 (14)3.4.2客户忠诚度壁垒 (14)3.4.3核心技术壁垒 (15)3.4.4人才壁垒 (15)3.4.5资金壁垒 (15)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15)4.1市场总体概况 (15)4.2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 (16)4.3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 (16)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7)5.1有利因素 (17)5.1.1国家政策的支持 (17)5.1.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18)5.1.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 (18)5.2不利因素 (18)5.2.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18)5.2.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 (19)行业风险特征 (19)6.1行业竞争风险 (19)6.2知识产权风险 (19)6.3人员波动风险 (19)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19)7.1网络化 (20)7.2服务化 (20)7.3体系化 (20)7.4融合化 (20)建设原则及规范标准 (21)8.1建设原则和策略 (21)8.2建设标准 (22)8.2.1 总体标准及其建设重点 (22)8.2.2 信息资源标准及其建设重点 (23)8.2.3 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24)8.2.4 应用系统标准及其建设重点 (24)8.2.5 应用支撑平台标准 (24)8.2.6 网络及通信标准 (24)8.2.7 信息安全标准及其建设重点 (24)8.2.8 项目管理标准及其建设重点 (25)8.3标准规范体系 (26)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26)9.1需求概述 (26)9.1.1 决策层 (26)9.1.2 管理层 (26)9.1.4 控制层 (27)9.2总体解决方案 (27)9.3云平台架构 (27)9.4方案特点 (28)9.4.1 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28)9.4.2 快速部署,弹性扩容 (29)9.4.3 数据集中,信息安全 (29)9.4.4 自动调度,节能减排 (29)9.4.5 降温去噪,绿色办公 (29)9.4.6 高效维护,降低成本 (29)9.4.7 无缝切换,移动办公 (30)系统集成建设方案 (30)10.1绿色数据中心机房 (30)10.1.1 建设原则 (30)10.1.2 机房规划 (30)10.1.3 机房包括的子系统 (31)10.2基础网络平台 (32)10.2.1 网络规划 (32)10.2.2 网络架构 (33)10.2.3 Wifi网络拓扑图 (33)10.2.4 网络安全 (34)10.3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35)10.3.1 系统架构 (35)10.3.2 系统功能 (36)10.3.3 系统管理 (38)10.4智能系统-城市一卡通 (38)10.4.1 系统简介 (38)10.4.2 系统架构 (39)安全保障方案 (42)11.1建设需求 (42)11.2安全保障建设实施标准 (42)11.2.1 物理安全 (42)11.2.2 操作系统安全 (43)行业概述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划分,行业划属“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的依据
作者简介:姚苏秦(1983-),男,河南信阳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孙锐,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知识管理。
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的依据姚苏秦 孙 锐摘 要:模块化理论的兴起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是采取模块化升级道路的集群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模块化的升级思路也并非适合于所有的产业集群,盲目升级只会带来南辕北辙的效果。
只有满足了产品的模块化要求,能够顺应模块化浪潮的地方产业集群才可以考虑把模块化作为升级路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 产业集群是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
在借鉴国外产业组织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我国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在大江南北涌现。
然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僵化的地产业政策使得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在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模块化理论为我国产业集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益思路,而目前我国学者将此理论与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相结合的论述尚不多见。
希望本文的观点为研究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开启有益的思路。
一、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的内涵作为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卓越贡献的亚洲学者,青木昌彦先生在他的著作———《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当今‘模块化’的概念不仅是经济学家、经营学专家之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它还有可能改变现存产业组织、企业组织的结构,具有十分强大的冲击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模块化理论的出现使得对产业集群的理解出现了许多变化。
传统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瓶颈在于要素数量、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已变为次要因素。
如果还是仅仅从这些制约因素考虑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潮流的背景下就明显脱离实际。
这就要求产业集群的升级要突破传统思路,进行理论创新。
从广义上理解的产业集群可以划分为两个形式,一是组织集群模式,二是地理集群模式。
系统集成的概述
华为 3Com Quidway AR28-80 路由 器
路由器类型:模块化路由器 路由器网管:Console, RMON... 广域网接口:同/异步串口 局域网接口:以太网口 传输速率:10/100Mbps 防火墙功能:内置 端口结构:模块化 路由器包转发率:110-120KP...
楼宇自控占76%、综合布线占 8%、楼宇对讲 占10%、其它安防 6%
2009年安防系统集成(工程)市场
2009年中国安防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是来自平安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和军 队等领域的旺盛需求
分类 安防设备 安防系统集成(工程) 安防服务和维护 总计(安防行业)
2009年市场规模(亿元) 835 960 95 1900
十、系统集成的主要阶段
系统集成第一阶段
1、网络规划(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用户需求 系统性能 经费额度 分布地域 工期限定 可扩展性 外接方式 其他要求 安全性/验收标准等
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规划方案(规划书)
系统集成第二阶段
2、网络设计
带宽选择 网络选型(以太网/令牌环网/ATM等) 服务器选型 传输媒体选型(光缆/双绞线/同轴等) 网络连接设备选型(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网络操作系统选型(Windows NT/2000、Unix/Linux等) 机房设计
系统集成的概述
一、系统集成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千家品牌传媒最新市场研究报告,2010 年中国系统集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 十年。标志性的事件包括国家《鼓励软件 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即软件业“18号文件”)的替代文件正在 国务院接受审核,年底前肯定会出台;物 联网强势启动,而物联网的技术已经存在, 只是缺少一个整合,这种整合就是广义意 义上的系统集成,因此物联网产业崛起必 将为系统集成行业带来新的热点和增长点
2024年智慧系统集成企业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商业模式行业现状
智慧系统集成企业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服务,为企业和公共机构提供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企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慧系统集成企业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智慧系统集成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商业模式和行业现状如下所述:一、组织结构智慧系统集成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分为总经理办公室、技术研发部门、项目实施部门、市场销售部门、运营服务部门等几个重要部门。
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决策执行、人员管理等工作。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不断升级和优化。
3.项目实施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项目规划、实施、验收等工作。
4.市场销售部门:负责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和销售工作,确保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5.运营服务部门:负责客户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优化等工作。
二、部门职能1.技术研发部门:不断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市场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开发新客户并维护老客户,保持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
4.运营服务部门: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优化,确保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三、商业模式智慧系统集成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产品销售、项目实施和服务收费三种模式:1.产品销售模式:企业通过开发各类智能化产品(如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并销售给客户。
2.项目实施模式: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并实施各类智慧系统项目,包括软件定制、硬件设备搭建等。
3.服务收费模式:企业提供项目实施后的运营服务和维护,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2024年,智慧系统集成企业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智能家居为例,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如智能灯具、智能家电等,来提高生活质量。
在制造业领域,智慧系统集成企业通过智慧工厂、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系统集成项目总结报告
系统集成项目总结报告软件工程师完成一个系统后,需要写一份系统集成项目总结报告,那么这份报告该怎么写呢?下面为你带来一篇系统集成项目总结报告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系统集成项目中常见问题及总结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中,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I T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只有搞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化。
一、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实施,使各项目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实施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
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
具体执行要包含以下三要素:首先是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费用和资源的限制条件下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其次是必须确保计划得以执行,并监督项目进展,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计划;最后是项目管理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
这里拿本人参与的项目“浙江玉环人民医院机房改造及防雷接地项目”为例说明一下这三要素:因为医院早已投入使用,不能随便断电和断网络,故造成机房内部施工实施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利用晚上医院下班后的时间进行施工,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制定一个周全可行的计划是最关键的环节。
系统集成的概述
管理挑战
组织结构不匹配
不同部门或组织间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可能 存在差异,影响系统集成的实施。
缺乏统一规划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导致资源分配和进度控制出现问题。
沟通障碍
各部门间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协作的进行。
人员挑战
1 2
人员技能不足
实施系统集成的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和 规划。
提高人员技能和配合度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团队配合度 和执行力。
05
系统集成的应用案例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案例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集成
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在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下进行测试,验证系统 是否符合用户期望。
性能测试
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吞吐量 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缺陷管理
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 修复,确保系统质量。
系统维护与升级
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解决突发性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版本控制
对系统进行版本控制,记录每次变更的内容和影响范围,便于回溯 和管理。
系统集成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技术、业 务、安全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系统集成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提高系统效率
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提高系统的运行
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信息共享
系统集成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 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信
系统集成概述(计算机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主要内容: 硬件集成: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 软件集成:解决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数据与信息集成:系统集成的核心,对数据与信息合理规划;减少冗余;实现共享;确保安全保密。 技术与管理集成: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 人与组织机构集成:提高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一. 信息科技的发展 ·1746年英国工程师沃森(Watson),在两英里电线上传递电信号和1876年贝尔(Graham Bell)发明电话。 ·1924年尼奎斯特(Nyquist,H.)发表论文“影响电报速率因素的确定”和1928年哈特莱(Hartlay,L.V.R)发表的“信息传输”一文,给出信息度量的方法,并研究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能力。 一般信息量与事物发生的概率成反比,与事物发生的意外性和新鲜性成正比。即司空见惯的事,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越是反常的事或极少发生的事情,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E·Shannon)发表著名“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讨论信息源和信道的特性,给出信息度量的数学公式,系统研究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与噪声的关系,香农成为信息理论的奠基人。
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
三.系统集成的概念 ·系统(system):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质在于描述事物的组织构架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e.g.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 ·网络(network):由若干部件单元连接而成的整体系统。 e.g.配电网,电话网和计算机网。 两者关系:网络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并不一定是网络。(网络是系统的子集)。e.g.办公自动化系统。 ·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系统的过程。
浅析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
浅析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是指在复杂系统集成项目中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各项活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定义、特点和关键要素入手,对此进行浅析。
一、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定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指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组件、软件、硬件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以达到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的项目管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需求,包括技术需求、商业需求、用户需求等,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集成和交付。
1. 复杂性:系统集成项目通常包括多个子系统、软硬件组件和不同的技术平台,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 跨领域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需要跨越多个领域,包括技术、商业、人力资源等,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 风险性:系统集成项目通常涉及较高的风险,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不兼容、系统功能不完善、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4. 项目周期长:系统集成项目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来进行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因此项目周期长是其特点之一。
1. 项目规划: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成本等重要方面的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需求管理:有效管理并满足用户、业务、技术等多方面的需求,确保系统集成项目能够满足各方的期望。
3. 组织管理: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项目的实施。
4. 风险管理: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尽力减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5. 质量管理:确保项目交付的成果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6. 交付管理: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交付的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项目交付。
7. 沟通管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方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沟通意见。
1. 技术复杂性:系统集成项目往往涉及多种不同技术的整合,涉及多种不同平台的对接,对项目团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方面的不足
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方面的不足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这一领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技术研发、产业协同、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的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这一领域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在技术研发方面,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缺乏核心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领域仍然受制于外国先进技术,核心技术仍然没有突破。
这使得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响了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在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领域,我国的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这影响了我国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也制约了产业链系统集成的进步。
二、产业协同方面的不足在产业协同方面,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产业链分工不清。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分工不清、协同不畅的问题,这导致了产业链系统集成的效率低下,也限制了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2. 产业链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产业协同方面,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协作,这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系统集成的水平。
三、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在人才培养方面,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领域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这使得人才在产业链系统集成中的发挥受到限制,也阻碍了产业链系统集成的进步。
2.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产业链系统集成的需求。
四、政策支持方面的不足在政策支持方面,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集成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小,无法有效激发产业链系统集成的活力,也无法推动产业的升级。
信息系统集成产业政策
信息系统集成产业政策一、背景介绍信息系统集成产业是指通过对各类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网络等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产业。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集成产业的作用,需要制定相应政策予以支持和规范。
二、政策目标1. 促进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健康发展。
2. 提高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质量和水平。
3. 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三、政策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应遵守的规范和标准。
(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
(3)建立行业协会或组织,推动行业自律管理。
2. 完善市场机制(1)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服务商进行评估和排名,并公示结果。
(2)推动市场化竞争,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多元化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 提高服务质量(1)建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服务商的监督和管理。
(2)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培育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
4. 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1)鼓励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2)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提高信息系统集成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推广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四、政策保障1.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4. 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会展活动。
五、政策实施1. 政府部门要牵头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与协作。
2. 相关企业要积极响应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
3. 行业协会或组织要加强自律管理,规范行业发展。
4. 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六、总结信息系统集成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芯片系统集成及产业链分析
芯片系统集成及产业链分析芯片系统集成及产业链分析芯片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芯片系统进行整合和组合,使得它们能够有机地相互合作,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和先进的终端系统。
在一个终端系统中,芯片是最关键的组件之一,负责控制和执行各种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芯片系统集成越来越成为了终端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将对芯片系统集成及其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
一、芯片系统集成的发展芯片系统集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包括电子、通讯、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几年中,芯片系统集成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和进步。
一方面,芯片的个数和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另一方面,各种应用领域对芯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在芯片系统集成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
这些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推广,对芯片系统集成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人们对AI芯片和5G芯片系统集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使得芯片系统集成的市场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二、芯片系统集成的产业链芯片系统集成的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包括芯片设计、生产、测试和销售等环节。
其中,芯片设计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础,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为不同应用场景设计和优化芯片系统。
随后,芯片生产公司将设计好的芯片进行生产,测试公司则对芯片进行检测、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芯片系统的质量。
最后,芯片销售公司则负责将芯片产品销售给最终客户。
在芯片系统集成产业链中,常见的企业包括Intel、Qualcomm、Nvidia、Samsung等大型跨国芯片设计和生产企业,以及中兴通讯、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国内芯片设计公司。
此外,还有瑞萨电子、万国数据、中电远达等国内芯片生产企业以及广州粤科、上海迈瑞、深圳中电亿城等芯片测试公司。
此外,在芯片系统集成产业链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各企业之间可通过战略合作、共享技术、开放平台和生态联盟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系统集成组织特征摘要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的过程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这个历程在演化动力上,表现为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在演化路径上,遵循了系统深化、系统广化的规律;在演化趋势上,反映出产业系统集成的组织特征,关键词创意经济消费转型技术革新产业系统集成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1月29日圆满落幕。
文博会上,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行业以大量的创新成果。
突出体现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化过程中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持续壮大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继技术、管理和资本后又一新的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要素,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产生经济奇迹的机会”。
本文拟使用系统理论与方法,综合产业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探讨和揭示如何使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促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
一、创意经济的演化动力从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看,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
1需求增长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通过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持续推动着创意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当前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持续提升,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也将明显变化,其中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减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渐增加。
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为6325.34亿元,人均文化消费478.72元,占收入比重5.65%,占总消费比重7.64%。
据估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突破7000亿元。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文化消费并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萎缩,反而因为文化产品消费“不消耗物质形态”的特有优势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文化创新水平和创新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2,消费转型长久以来,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潜移默化下的中国文化消费中,消费者表现出顺从、保守和趋同的特点。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著作《新消费者理念》中指出,“旧消费者更可能成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们会较晚地接受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因为他们觉得追随市场主流购买比独自做出购买决定更令人轻松和放心。
”而新消费者则更倾向主动尝试新产品和服务,他们会试着去发现。
文化消费向个性化趋势转型促动了创意经济的涌现。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推广,则在一定水准上适合了社会发展特征和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在消费品——节目内容的个性化。
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对节目内容实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发表意见且与传者实行信息交流,必然要求相关文化业态具有庞大的节目内容库,这个功能当前在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中均已实现。
其次,表现在消费时机——时空的个性化。
不但能够自主选择节目内容,还能自由选择消费的时间地点,是人们对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
从当前涌现的业态看,手机电视将电视移动化,网络电视将电视双向化、智能化,移动电视也在无限地填塞人们消费中的时间与空间缝隙。
再次,表现在消费手段——媒介形式的个性化。
人们能够根据自身对媒体的熟悉水准和偏好选择媒介形式,无疑将大大增加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兴趣。
创意产业通常所具备的多媒体融合功能,即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则在很多水准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个需求。
3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历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都曾给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深刻变化。
而现代传播科技如通讯卫星、激光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采用,更使文化产业获得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人2l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创意业态持续涌现。
回顾近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技术革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
通过梳理出版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网络文化产业等发展过程中相关产品产生的时间脉络,结合熊彼特等人的技术长波论,尤芬、胡惠林(2007)指出文化产业产品发明、创新涌现的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类文化产业逐渐发端;第二个和第三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及70~80年代,文化产业各行业出现关键性的技术、产品突破与创新。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长波周期受经济长波推动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受科学技术的推动形成。
也就是说,科技不但推动经济波动起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
”创意经济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
当前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创意业态,主要显现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上年增长133%。
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科学技术使用到文化生产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持续提升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持续创新的过程。
技术革新不但改变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带来文化产品形式的持续更新和丰富。
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新型创意业态还将持续涌现。
二、创意经济的演化路径“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是系统经济学中“系统化”概念的延伸与推广,分别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及其关系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
所谓系统化,是指趋向形成经济系统的过程。
具体地,系统深化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持续增强的过程;而系统广化则是指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持续拓宽的过程。
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在演化路径上,遵循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的内在规律。
1系统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系统深化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持续增强的过程。
系统深化的自然结果就是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持续强化而形成的。
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现象,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变动情况看,反映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首先,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数量持续增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持续细化,经济主体持续丰富的过程。
以广播电视业为例。
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促使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持续分化出制作、播出、广告、衍生服务等多个节点和环节,并且随着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的发展,这些节点和环节产生进一步的派生和细化,从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连续、复合价值链条。
在这个价值链条上,新节点或新环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新行业(子系统)的产生或生产迂回水准的增强,也即“新的中间产品的出现,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拉长”。
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延伸或拉长必然导致经济系统内部构成元素的复杂化,从而增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
由此来看,创意产业系统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丰富和细化过程,也就对应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次,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持续加耦,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关系持续增强的过程。
一般来说,经济元之间相互关系的加耦和解耦是系统深化的两个相反方向。
简单地说,加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增强;解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减弱。
对创意产业系统来说,形成的过程必然导致经济主体即参与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增强,这也正是系统深化的题中之义。
2系统广化: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系统广化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持续拓宽的过程。
从本质上说,系统广化促动了经济系统潜在关系的显化以及与经济系统具有联系的外部环境范围的持续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经济系统规模的扩大。
在系统广化过程中。
相关的经济元通过借用或整合外部资源,持续地提升自身的资源位水平。
在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跨业型业态也即创意产业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或创意部门与其他部门展开合作竞争形成的新型业态,或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资源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也即系统广化过程。
在该过程中,创意产业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范围持续拓宽,内部子系统或创意产业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潜在经济关系持续显化,创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参与其中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价值链接、资源互补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
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1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
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
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
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