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观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

八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观潮》的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观潮》的基本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幅沙滩上人们观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观潮的想象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观潮经历,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引入】1.让学生观察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通过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词汇的理解,介绍小说《观潮》的主要内容,并分发《观潮》的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观潮》,理解基本情节。

2.分组讨论,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讲解】1.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讲解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解读人物形象的价值观和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道德和心理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梳理】1.通过师生互动,整理小说的基本情节,确定各个环节的关联和逻辑脉络,提高学生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认识。

2.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场景进行赏析,发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道德观念、环境保护等,并提醒学生多角度思考和集思广益。

2.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归纳】1.与学生一起总结《观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与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得出一些普遍规律和人生道理。

2.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观潮》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布置作业】1.布置学生完成《观潮》的读后感,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观潮的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方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分析和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潮汐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观察过潮汐? - 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2. 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潮汐? -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和时间?3. 实验与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潮汐实验和观察。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潮汐的特点和规律。

4. 延伸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潮汐的时间表和潮汐的高度图表,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潮汐的高度和时间会有规律? - 这种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5. 小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潮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潮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这节课上,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潮汐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体地观察潮汐的变化。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观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教师自制网络软件。

(基于WEB)3、准备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声音、视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

(2)描写心情:“潮来了”。

(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

(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

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

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

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

二、范读,正音。

重点读好文中比较陌生的字的读音。

尹艨艟骑倏舸泅溯仞江干三、个读、齐读,辨明节奏。

重点读好文中几个长句的节奏。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吴儿善泅者/数百而旗尾/略不沾湿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虽/席地/不容闲也四、练读,读注释,做练习。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艨艟数百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则一舸无迹随波而逝皆披发文身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五、译读,重点翻译第三段。

通过翻译,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六、研读1。

初步感知。

齐读后,提问:__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

细部研读。

(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

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声朗读,尽量读出体悟到的情味;若对这一文段兴趣不大,可小声读或凝神静听。

(2)具体分析课文。

第1段海潮图找出表现海潮雄豪景象的关键词:“伟观”、“势极雄豪”。

听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试将听到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

品读,体味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特别欣赏、喜爱的语句,并简单加以评点。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⑴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材:语文教材《观潮》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借观潮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感悟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主要通过观潮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具体的语言材料描述大自然景物的细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的艺术表达。

2.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1.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3.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以观潮的景象作为导入,向学生展示一段观潮的视频或图片,并请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景象。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自然中感受到的东西。

二、呈现与感受(10分钟)1.介绍诗歌《观潮》,简要介绍诗人以观潮的景象为话题进行创作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学生阅读诗歌《观潮》,感受诗歌中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三、剖析与解读(20分钟)1.展示相关的诗歌分析材料,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

2.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并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a.诗中的观潮景象和情感暗示有何关联?b.诗中的哪些描写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c.诗中的寓意对我们有何启示?四、运用与写作(20分钟)1.组织学生围绕观察自然景物的主题,集体讨论并列举具体的自然景物,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思考。

2.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自然景物的细节,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方式,写下对一个具体自然景物的描述。

4.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自然景物描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会观察并描写自然景物的细节,发现其中的美和情感。

3.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观潮》教案范文

《观潮》教案范文

《观潮》教案范文教学目标:2.理解并解读诗歌《观潮》的主题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诗歌《观潮》的内容和内涵。

2.理解并解读诗歌《观潮》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观潮》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对潮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引发他们对潮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导读(10分钟)三、朗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观潮》,让学生跟读,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四、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共同讨论《观潮》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让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诗歌赏析(1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观潮》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进行赏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潮汐和大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诗歌《观潮》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激励学生热爱文学,提高文学修养。

拓展延伸: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首关于这个景观的诗歌,并和同学分享。

2.组织观看一个与潮汐有关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潮汐的形成和变化。

3.鼓励学生到海边亲身感受潮汐的魅力,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形成一篇游记或随笔。

4.阅读其他现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诗歌《观潮》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大全、计划总结、说课评课、观察记录、特殊课程、毕业课件、班务材料、主题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plan summaries, lesson commentary, observation records, special courses, graduation coursewares, class management materials, theme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文《观潮》,黑板、粉笔、学生课本、教师课件等。

2. 材料准备:课文理解题、讨论题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在海边或者海洋中看到过什么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观潮》,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潮汐是怎么形成的?(3)潮水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

3.课文理解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潮汐的周期是多长时间?(2)潮汐的高潮和低潮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3)潮差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潮汐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影响?(2)如果你是一位海岸防护工程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潮汐侵蚀海滩?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5.小结与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展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体验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阅读相关资料并写一篇与潮汐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教学难点】1,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2.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激趣导入1.我们欣赏过千姿百态的黄山奇石,游览过景色宜人的小兴安岭,领略过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观察、感受过瑰丽神奇的火烧云,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自然之美,共同走进观赏气势恢宏的钱塘江大潮!2.板书课题一一观潮,学生书空课题。

3.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4.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观潮的时间、观潮的地点、大潮的类型。

那么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三、品读释疑(一)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I)中心句。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二)小组合作学习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来学习?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一一小组汇报预设:组一: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可按照这三部分进行学习。

组二:潮来前①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②“横卧”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观潮》,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2. 潮汐成因的自然科学解释。

教学准备:1. 课文《观潮》的文本。

2. 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潮汐成因的科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潮汐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包括潮汐的定义、成因、周期等。

2. 学生通过科普资料,了解潮汐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洋捕捞、能源开发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培养(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同时,学生应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鼎、沸、贯”等生字词,理解“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以教材中的描写为例,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横贯”一词,教材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里的“横贯”生动地写出了潮水涌来时的气势,从江的这一边迅速延伸到江的那一边,体现出潮水的宽阔和汹涌的态势。

2. 教学难点体会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例如,在描写潮来时的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要深刻理解这些比喻句所营造出的壮观景象,并在朗读中体现出这种气势比较困难。

三、教学方法1. 预习法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其读音和意思。

同时,让学生尝试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

检查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例如认识了哪些生字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2. 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要准确地传授字音、字形和字义。

初中观潮优秀教案

初中观潮优秀教案

初中观潮优秀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了解观潮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重点:潮汐的基本知识,观潮的来历和习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潮汐知识资料,观潮视频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观察天气、时间等,准备参加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潮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学生分享对潮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潮汐的基本知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观潮的来历和习俗。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观潮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对观潮活动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观潮计划。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潮汐,记录潮汐变化。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观潮心得体会。

2. 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潮汐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潮汐,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观潮》语文教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学习之旅

《观潮》语文教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学习之旅

《观潮》语文教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学习之旅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观潮》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观潮》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二章:自主学习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2.2 教学内容学生独立阅读《观潮》文章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进行思考和笔记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第三章:合作学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和问题解决3.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合作成果第四章:探究学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学生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深层思想4.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学生进行探究展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5.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第六章:创意表达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6.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与《观潮》主题相关的短文、绘画或其他形式的创作。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6.3 教学方法学生自由选择创作形式,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第七章:思维导图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整理和思维导图绘制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对文章的理解。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探究潮汐观测手段和技术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探究潮汐观测手段和技术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探究潮汐观测手段和技术潮汐是地球上一种普遍现象,对于海洋和海岸线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渔业和石油开采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潮汐的观测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地理中的潮汐观测教案,重点探究潮汐观测的手段和技术。

一、课程目标1.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影响;2.理解潮汐与地球引力、月亮运动的关系;3.掌握潮汐观测的手段和技术,如潮汐站的建设、水准仪的使用、数值模拟等;4.了解潮汐预报的原理和应用,如介绍潮汐预报表和各种预报方法。

二、教学内容1.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材料,了解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月亮、太阳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决定的。

同时,也了解了潮汐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影响。

例如,在渔业方面,潮汐的规律性让渔民可以预测最佳的捕鱼时间,提高了渔业效益。

2.潮汐观测的手段和技术学生将了解潮汐站的建设和使用,潮汐站通常建立在海岸线附近,采用水准仪对潮汐高度进行不间断监测。

除此之外,还会介绍一些数值模拟等现代化手段,这些手段从物理角度模拟了潮汐的行为。

3.潮汐预报的原理和应用在了解潮汐的形成以及观测手段和技术后,我们将介绍潮汐预报的原理和应用。

潮汐预报经过多年的累积,已经形成多种各具特点的预报方法,例如调和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统计法等。

其中,调和分析法是最为传统和常用的预报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观测手段和潮汐预报的原理。

通过理论讲解,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潮汐,为接下来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2.实践授课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生们掌握了潮汐的理论之后,需要进行实践授课。

例如,学生可以实地观测潮汐站的建设和使用,了解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潮汐的观测原理。

3.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观测的实践和数据的分析来验证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八上《观潮》教学设计

八上《观潮》教学设计
景物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探究兴趣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 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作者的 写作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钱塘 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 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 的语言技能。
指导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使用预测、略读和寻读的阅读策 略,以及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提 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 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感谢观看
THANKS
拓展延伸
总结词:知识应用
详细描述: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作练习、 口头表达、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潮 汐和钱塘江大潮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 他们进入课文。
06
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01
02
03
作业一
阅读《观潮》全文,完成 课后习题。
作业二
写一篇关于《观潮》的读 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
作业三
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 料,整理后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 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观潮教案_精品文档

观潮教案_精品文档

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能够:1.了解潮汐的形成原理;2.掌握潮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理解潮汐对海洋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能够运用潮汐表等工具进行潮汐预测。

二、教学重点•潮汐的形成原理;•潮汐对海洋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潮汐预测的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潮汐表等潮汐预测工具;•海洋地理图;•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潮汐的形成原理(2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潮汐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重点强调引力、离心力和地球自转对潮汐的影响;•通过展示海洋地理图,向学生展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潮汐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分布规律。

2. 潮汐对海洋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0分钟)•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潮汐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如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潮汐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海岸工程建设、航海和渔业等领域;•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在不同潮汐条件下的海洋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并总结潮汐带来的利与弊。

3. 潮汐预测的方法和工具(40分钟)•向学生介绍潮汐预测的方法,包括潮汐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在教学课件中演示如何使用潮汐表进行潮汐预测,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操作方法;•给学生分发潮汐表或利用多媒体设备,由学生自己实践使用潮汐表进行潮汐预测,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讨论潮汐预测的局限性,如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可能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并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学习成果;•提出拓展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潮汐的相关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课堂作业1.阅读与潮汐相关的科普文章,写下你的思考和收获;2.使用潮汐表或其他潮汐预测工具,预测你所在地区未来一周的潮汐情况,并记录下来;3.调查你身边的人对潮汐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8《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目标①[教学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赏读。

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课堂练习]1.读,背。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观潮周密涨潮(状)情水战(威)景弄潮(技)交观潮(盛)融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8 观潮28 观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

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二、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1)读准字音: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2)辨明词义: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则玉城雪岭(城墙)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第二课时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1.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六、课堂练习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

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

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

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多媒体显示:翻译下列句子: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活动与探究一、说话训练二、写作训练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三、开放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以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荒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增添,补助)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徊铭彰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悉皆怪石③植松与桂④遂命之曰“右溪”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两层,如何划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段):。

第二层(段):。

参考答案:篇三:八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