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扶贫性捐赠行为的制度激励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

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

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外捐赠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

为了规范企业对外捐赠活动,保证捐赠的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规范行为: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的捐赠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避免违法和不合理的捐赠行为。

2. 提升形象:通过遵循捐赠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树立公正、透明的形象,增加社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利益平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捐赠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证企业与受捐赠方的利益得到平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 推动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对外捐赠的有序进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捐赠目标和原则:明确企业对外捐赠的目标,如教育、灾害救助、扶贫等,并制定捐赠的原则,如公平、透明、可追溯等。

2. 捐赠范围和方式:明确企业对外捐赠的范围和方式,包括捐赠的对象、捐赠的形式(资金、物品或服务)、捐赠的数量等。

3. 捐赠程序和流程:规定企业对外捐赠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捐赠的申请、审批、执行和审核等环节,确保捐赠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4. 目标评估和效果反馈:建立捐赠目标的评估机制,对捐赠活动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反馈结果。

5. 监督与问责: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对外捐赠活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捐赠资金的有效使用,并追究不当行为的责任。

四、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目标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规性:确保企业对外捐赠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的要求,避免违反法律、道德或商业伦理的行为发生。

2. 公正性:保证企业对外捐赠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避免利益输送,确保捐赠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和对象。

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研究

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研究

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研究【摘要】我国慈善捐赠在近年来逐渐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捐赠方式单一、激励机制不足等。

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并借鉴国际上的税收激励制度经验。

同时指出我国税收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建立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在建议部分,提出了设立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监督管理等具体措施。

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提出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为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高捐赠意识,推动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国际应用、问题存在、必要性、建议、总结、展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几年,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捐赠行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目前我国的慈善捐赠总额相对于国民经济总量来说仍然较低,捐赠人数和捐赠金额均有待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实行了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以鼓励更多民众参与慈善事业。

这些国家的税收政策对慈善捐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税收激励制度,来吸引更多人参与慈善捐赠活动,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对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分析其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比较国际上税收激励制度的应用情况,找出我国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增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度。

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管理制度

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管理制度

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管理制度一、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管理,并规范相关流程和操作。

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乐观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乐观贡献,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本制度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进行认真规定,以确保捐赠的公正、透亮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司全体员工,旨在规范我司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管理。

三、定义和原则1.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努力探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自动承当应对社会、环境、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2.慈善捐赠:指企业为公益事业供应的无偿捐赠行为,包含物质资助、金钱捐赠、志愿服务等。

3.公正、透亮和有效: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应当公平、公开、透亮,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目标的有效实施。

四、社会责任管理1.社会责任目标的订立:企业应订立明确的社会责任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

2.社会责任履行的主体: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的社会责任管理团队负责。

3.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应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公布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4.社会责任宣传与培训:企业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社会责任理念,提高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得和意识。

五、慈善捐赠管理1.慈善捐赠决策机制:企业应建立慈善捐赠决策机制,确定捐赠的项目、金额和对象,确保捐赠的公正与透亮。

2.捐赠申请和审批:员工可以提出慈善捐赠申请,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请人。

3.捐赠资金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捐赠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捐赠资金的使用合规、安全和高效。

4.捐赠效益和回报评估:企业应定期对捐赠项目进行效益和回报评估,确保捐赠的有效性和可连续性。

5.捐赠公示和报告:企业应及时公示捐赠项目和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报告。

捐赠报告应包含捐赠金额、受益对象、捐赠方式以及实施效果等内容。

六、激励机制与嘉奖措施1.激励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予以表扬和嘉奖。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通知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国资发评价[2009]317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国家救灾、扶危济困等救助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捐赠行为,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引导中央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对外捐赠行为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对外捐赠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救助捐赠活动,规范对外捐赠行为,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集团总部应当制订和完善对外捐赠管理制度,对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行为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规范内部审批程序,细化对外捐赠审核流程;要根据自身经营实力和承受能力,明确规定对外捐赠支出范围,合理确定集团总部及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支出限额和权限;应将日常对外捐赠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细化捐赠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预算外捐赠支出,确保对外捐赠行为规范操作。

二、规范界定对外捐赠范围。

企业对外捐赠范围为:向受灾地区、定点扶贫地区、定点援助地区或者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性捐赠,向教科文卫体事业和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性捐赠,以及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其他捐赠等。

各中央企业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责明确,应为企业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包括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等,不具处分权的财产或者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对外捐赠。

中央企业经营者或者其他职工不得将企业拥有的资产以个人名义对外捐赠。

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捐赠项目之外,中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通过依法成立的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

对于有关社会机构、团体的摊派性捐赠,企业应当依法拒绝。

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分析

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分析

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分析慈善捐赠是一种社会行为,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然而,对于慈善捐赠者来说,他们为什么会捐赠?捐赠后又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从慈善捐赠者的激励和回报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慈善捐赠者的激励机制慈善捐赠者的激励机制可以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个角度来分析。

内在激励是指捐赠者内心深处的动机和价值观。

有些捐赠者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相信通过捐赠,可以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使更多人受益。

此外,捐赠者可能还会因为捐赠行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外在激励是指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回报。

这些回报可以是社会声誉、荣誉和认可。

当一个捐赠者的善举为社会所知,并受到广泛赞扬和嘉奖时,他们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此外,一些慈善机构也会为捐赠者提供一些特殊待遇,比如邀请参加慈善活动、颁发荣誉证书等,这些也可以作为捐赠者的激励。

二、慈善捐赠者的回报机制慈善捐赠者的回报机制主要包括精神回报和物质回报两个方面。

精神回报是指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心理满足。

通过捐赠,捐赠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捐赠者还可以与被捐赠者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看到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从而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物质回报是指慈善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实际利益。

虽然慈善捐赠是一种无偿的行为,但捐赠者也可以通过捐赠获得一些实际的回报。

比如,一些慈善机构会为捐赠者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使他们在捐赠后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此外,捐赠者可能还会因为捐赠行为带来的社会联系和人脉关系而获得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是相互关联的。

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捐赠者产生捐赠行为,而回报机制则可以满足捐赠者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利益。

慈善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得到的激励和回报,既有精神层面的满足,也有物质层面的利益。

企业捐赠案例研究报告

企业捐赠案例研究报告

企业捐赠案例研究报告企业捐赠案例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企业捐赠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造价值的目标,通过资金、物品、服务或其他资源向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的行为。

本报告将从一个企业的捐赠案例入手,探讨企业捐赠的意义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某企业是一家大型电子科技公司,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在某次自然灾害发生后,该企业决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灾救灾工作。

1. 意义捐赠案例展示了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一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心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捐赠行为,企业向社会传递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2. 影响捐赠案例对企业自身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捐赠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树立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其次,捐赠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捐赠在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援助,减轻了灾区人民的痛苦,提升了灾区社会的稳定和恢复能力。

三、启示与建议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1.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树立起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并将之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自主捐赠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信任和认同的对象。

2. 加强公众沟通和品牌建设企业捐赠应对外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播,以增强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信任。

同时,企业应以捐赠案例为契机,加强品牌建设,形成积极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3. 精进内部管理和员工培养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并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员工的公益意识和参与热情。

只有员工在深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践行企业的社会价值观。

四、结论企业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企业应树立起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通过捐赠行为来实践和践行社会价值观,以此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展开研究,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分析、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展示和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探讨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结论部分提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给予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行为分析,慈善捐赠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也日渐增强。

企业不仅仅要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揭示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不同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总结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展望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最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探讨

关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探讨

第16卷第2期2009年6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 l Work Colleg e Vol 116No 12Jun 12009关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探讨银样军 王 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在此之前,我国的企业很少参与慈善捐赠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今后如何建立企业慈善捐赠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慈善捐赠,文中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企业慈善捐赠;社会责任;慈善捐赠理念;捐赠模式[中图分类号] D91317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9)02-0007-03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银样军(6),男,湖南隆回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王 芬(),女,湖南常宁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会计师、硕士。

企业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

是企业以扶贫、帮困、助人、利他为主要内容实施的行为,是企业慈善的具体表现。

不管企业捐赠的目的如何,只要它的内容被界定为慈善行为,那么对社会就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从微观来讲,一方面,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比较集中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推广起到了正面作用。

从宏观来讲,企业捐助因其资金流向单向性的特征构成了第三次分配,而且是财富直接转移到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有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一、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现状及其原因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享受低保,有75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

扶贫捐赠管理制度

扶贫捐赠管理制度

扶贫捐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扶贫捐赠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扶贫捐赠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旨在加强对扶贫捐赠项目的规范管理,提高扶贫捐赠的效益和透明度。

第三条扶贫捐赠是指团体、个人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捐赠物资、资金等形式的资助活动。

第四条扶贫捐赠的目的是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经济发展,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第五条扶贫捐赠应坚持慈善原则,尊重受助群体的意愿和尊严,保障受助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六条扶贫捐赠项目应当与扶贫政策相衔接,符合受助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目标。

第七条扶贫捐赠项目的资金来源应当合法有效,资金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扶贫捐赠项目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九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扶贫捐赠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障扶贫捐赠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扶贫捐赠项目的实施涉及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多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第二章扶贫捐赠项目的申报和审核第十一条扶贫捐赠项目的申报应当由具有扶贫捐赠资格的机构或个人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附带项目的详细规划和预算。

第十二条扶贫捐赠项目的审核应当由专门组织成立的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对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

第十三条审核委员会应当秉持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认真审查每个项目的申报材料,并及时出具审核意见。

第十四条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的项目,应当及时向扶贫捐赠机构或个人发放扶助资金或物资,并签订项目合同。

第十五条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应当及时通知扶贫捐赠机构或个人,并说明未通过的理由。

第十六条扶贫捐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审核委员会,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扶贫捐赠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第十七条扶贫捐赠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项目合同的约定,履行扶助义务,确保捐赠资金或物资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扶贫捐赠资金管理制度范本

扶贫捐赠资金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扶贫捐赠资金的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扶贫捐赠资金的募集、管理、使用和监督。

第三条扶贫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扶贫捐赠资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情况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专款专用原则:扶贫捐赠资金只能用于扶贫项目,不得挪作他用。

(三)科学合理原则: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提高使用效益。

(四)民主决策原则: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决策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资金募集第四条扶贫捐赠资金的来源包括:(一)政府财政拨款;(二)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三)国内外援助资金;(四)其他合法来源。

第五条扶贫捐赠资金的募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制定扶贫捐赠资金募集方案;(二)向社会公开募集信息;(三)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资金的使用范围、用途和期限;(四)办理捐赠手续,确保资金安全。

三、资金管理第六条扶贫捐赠资金的管理应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第七条扶贫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执行;(二)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应坚持公开透明,定期向捐赠者和社会公布使用情况;(三)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应定期进行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合规。

四、资金使用第八条扶贫捐赠资金的使用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制定扶贫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实施期限和资金预算;(二)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扶贫项目;(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和总结评估。

五、监督与责任第九条扶贫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以下监督:(一)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三)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

企业慈善捐赠不仅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公众认可度。

但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存在许多影响因素,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分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因素1.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

资金充裕的企业,往往更愿意参与慈善捐赠活动。

缺乏资金的企业则可能因为其他经济压力而无法进行慈善捐赠。

2.文化背景。

不同企业的文化背景不同,会对慈善捐赠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些企业对于慈善捐赠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更能够体现出慷慨和善良的品牌形象,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美誉度。

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也是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政策会给企业慈善捐赠带来优惠,例如税收减免等政策,这将对企业的捐赠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一些政策限制或限制企业为慈善捐赠提供的资源或开支,也会对企业的捐赠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

4.慈善项目透明度和合理性。

企业在选择慈善项目时,一定要对项目的透明度和合理性进行评估。

如果慈善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缺乏透明度或值得怀疑的项目,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在慈善捐赠上投入更少的资金。

5.公众的态度和反应。

公众的态度和反应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

如果公众对企业的慈善捐赠持正面态度,企业可能会更积极参与捐赠活动,否则,企业可能会减少捐赠资金。

二、对策1.建立良好的慈善捐赠文化。

企业应该从文化和价值观角度开始,鼓励员工和员工家属参与慈善捐赠活动。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资助教育等途径,响应社会呼声。

通过此种途径,可以培养企业的慈善文化,并在内外部间创建更好的互信关系。

2.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捐赠、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会公益等方式,展示自己真正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坚持遵循商业原则,弘扬传统文化,重视消费者对企业实施的“文化审查”,充分展现企业的品牌形象。

健全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

健全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

健全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健全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旨在鼓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慈善捐赠,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完善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1.提高捐赠税前扣除比例:1.增加企业和个人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比例,使捐赠者能够享受更大的税收减免。

2.允许捐赠者在一定年限内结转扣除捐赠支出,以鼓励长期捐赠行为。

2.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1.将更多的捐赠类型和捐赠对象纳入税收优惠政策的范畴,包括向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等的捐赠。

2.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受益群体,包括低收入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社会群体。

3.简化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和审批流程:1.简化捐赠者申请税收优惠的程序,降低申请门槛,减少繁琐的手续。

2.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确保捐赠者能够及时获得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4.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普及:1.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

2.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帮助捐赠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5.建立捐赠信息公示制度:1.要求慈善组织定期公示捐赠收入和使用情况,增加透明度,提高捐赠者的信心。

2.建立捐赠信息共享平台,方便捐赠者查询和监督捐赠资金的流向。

6.强化税收监管和执法力度:1.加强对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防止滥用和逃税行为的发生。

2.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税收公平和正义。

7.借鉴国际经验:1.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的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机制。

2.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之,健全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慈善组织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政策、简化流程、加强监管和宣传普及等措施,我们可以激发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热情,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何鼓励企业家参与公益捐赠

如何鼓励企业家参与公益捐赠

如何鼓励企业家参与公益捐赠在当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企业家作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公益事业的推动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然而,如何鼓励更多的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捐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让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参与公益捐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通过参与公益捐赠,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和信任,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一个积极参与公益的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往往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某些知名企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慷慨解囊,不仅为受灾地区提供了急需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和忠诚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家参与公益捐赠提供激励和保障。

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对于企业的公益捐赠支出,在一定范围内给予税收减免,降低企业捐赠的成本,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表彰机制,对在公益捐赠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授予荣誉称号等,让他们的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为企业家提供便捷、透明的捐赠渠道和平台也至关重要。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益捐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建立专业、规范的网络公益平台,让企业家能够方便地了解公益项目的需求和进展情况,实现捐赠资金的精准投放。

同时,要确保捐赠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向企业家反馈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善款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加强对公益事业的宣传和推广,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企业家的公益事迹,传递正能量,激发更多企业家的参与热情。

在社会舆论中,倡导公益文化,让公益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当参与公益捐赠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行为时,企业家们也会更愿意投身其中。

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起公益文化,让员工们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公益事业。

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

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

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因此制定慈善捐赠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司员工参与慈善捐赠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做出社会影响,并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本文将就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展开讨论,包括政策原则、激励措施和实施方式。

政策原则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应该以社会责任为原则,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和激励机制。

以下是一些原则建议:1. 鼓励员工参与:政策应该鼓励所有员工参与捐赠,而不是限定少数高管或领导层才有资格参与。

2. 透明度:政策需要透明,包括捐赠的实际用途、资金去向以及捐赠行为的公开程度等。

3. 公平性:政策应该遵循公平原则,不歧视或偏袒某个员工或部门。

4. 可度量性:政策需要有清晰的量化指标,才能衡量捐赠行为的实际效果,同时这也能增强员工对政策的信任感。

5. 安全性:政策需要确保员工的个人信息和捐赠资金的安全性,避免有人将捐赠用于个人目的。

激励措施为了激发员工参与慈善捐赠,公司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 奖励制度:公司可以通过奖励鼓励员工参与,例如比赛奖金、发放个人荣誉证书或给予额外的休假时间等等。

2. 集体参与:公司也可以号召更多员工集体参与,例如开展志愿活动或创建员工慈善团队等,这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集体力量。

3. 匹配捐赠:公司可以匹配员工捐赠的资金,例如公司与员工1:1配对捐赠,这样能让员工感觉到公司也支持和认可他们的慈善行为。

实施方式在实施公司员工慈善捐赠政策时,公司需要清楚地定义实施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条件:定义员工参与该计划的条件,例如员工须至少工作一年且表现良好等。

2. 政策范围:明确定义政策的范围,例如该政策只适用于慈善基金会或慈善机构等。

3. 捐赠方式:说明员工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捐赠,例如直接捐赠现金、物品或时间等。

4. 捐赠周期:政策应该明确捐赠的周期,例如每年、每季度或者员工在公司特定年份工作时参与等。

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在当前社会中,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捐赠。

为此,需要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捐赠事业。

以下是几个针对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一、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是各大公益组织鼓励捐赠的一大利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对公益捐赠者实行一些税收减免措施,如允许公益捐赠者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中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抵扣。

这样,就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二、荣誉榜和感谢信
很多人在进行公益捐赠时,希望自己所做的善事能够得到一些认可和支持,而荣誉榜和感谢信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公益组织可以设立荣誉榜,记录并公示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金额,并向每一位捐赠者发放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其善意行为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益捐赠者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进而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

三、专项基金设立
专项基金是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鼓励捐赠者加入公益事业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公益组织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面向特定的公益领域或对象,如教育、医疗、环保等等,并给予捐赠者相关的信任和授权,让他们决定基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社会力量加入公益事业,而且可以确保专项基金的使用效果得到最大化运用。

总之,公益捐赠事业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荣誉榜和感谢信、专项基金设立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公益捐赠者的加入和参与,从而推动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

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

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义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企业社会形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发起的所有慈善捐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金钱捐赠、物资捐赠、劳务捐赠等形式。

第三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遵循诚实守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确保捐赠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是公司负责机构,负责制定慈善捐赠政策、编制年度捐赠计划、审批捐赠项目、监督捐赠执行情况等工作。

第二章捐赠政策第五条公司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教育、扶贫、环保等领域的相关项目,鼓励员工参与慈善活动,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六条公司对捐赠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捐赠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公开透明。

第七条公司鼓励员工参与公司慈善捐赠活动,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捐赠程序第八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年度捐赠计划,明确捐赠目标、金额、用途、时间等具体细节,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第九条公司根据年度捐赠计划开展捐赠项目的征集工作,接受员工、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各方面的提名和建议。

第十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对提名的捐赠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最终的捐赠项目,并制定具体的捐赠方案。

第十一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受捐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金额、用途、时间等具体细节,保障捐赠资金的有效使用。

第四章捐赠监督第十二条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捐赠项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捐赠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公开透明。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向社会公开公司的捐赠情况,包括捐赠金额、受捐赠单位、捐赠用途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公司鼓励员工参与捐赠项目的监督,接受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捐赠活动的规范和有效。

第五章惩罚规定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对违规行为者给予相应处罚。

企业慈善捐赠制度

企业慈善捐赠制度

企业慈善捐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规范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部员工和相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公司进行慈善捐赠活动相关的人员。

第三条定义1.慈善捐赠:指企业依据自己乐意原则,以物质或者精神帮忙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

2.慈善捐赠活动:指企业组织或参加的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包含但不限于物资捐赠、公益义卖、志愿者服务等。

第二章慈善捐赠申请和审核第四条申请条件1.申请方需为合法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公益组织或社会团体。

2.申请方需在企业捐赠范围内,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慈善捐赠目标和方向。

第五条申请流程1.慈善捐赠申请方依照公司订立的申请表格填写相关信息。

2.申请方将填写好的申请表格提交至企业慈善委员会。

3.企业慈善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并进行前期调研和评估。

4.若审核通过,企业慈善委员会将申请转交给公司决策层进行最终审批。

第六条审批流程1.公司决策层对慈善捐赠申请进行审批,包含评估申请方的合法性、申请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

2.若审批通过,企业慈善委员会将通知申请方,并协商具体的捐赠事宜。

3.若审批不通过,企业慈善委员会将向申请方解释理由,并供应改进看法。

第七条捐赠金额和物资1.捐赠金额和物资的数额由企业决策层依据申请方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捐赠金额和物资的具体数额及调配原则应在申请批准后与申请方进行协商确定。

第三章捐赠的实施和监督第八条捐赠实施1.申请方在收到企业慈善委员会通知后,应依照协商确定的具体事项进行捐赠的实施。

2.申请方在捐赠过程中应保证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透亮、合法、高效。

第九条监督和评估1.企业慈善委员会有权对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定期回访、实地考察、索要相关证明文件等。

2.申请方应乐观搭配企业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供应相关资料和情况说明。

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慈善捐赠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慈善捐赠行为,加强慈善捐赠管理,提高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公司慈善捐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捐赠行为的合法性;(二)自愿性原则:捐赠行为应基于公司自愿,不得强制;(三)公益性原则: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教育、扶贫、环保、医疗等公益事业;(四)公开透明原则:捐赠活动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五)实效性原则:确保捐赠资金用于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第二章捐赠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审批捐赠项目,监督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五条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一)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代表;(二)公司董事会秘书或其授权代表;(三)公司财务负责人;(四)公司社会责任部门负责人;(五)公司工会主席或其授权代表;(六)其他相关管理人员。

第六条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职责:(一)制定、修订本制度;(二)审批捐赠项目;(三)监督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四)定期向公司董事会报告慈善捐赠工作;(五)处理捐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捐赠项目及资金管理第七条捐赠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具有明确的公益目标;(三)捐赠资金的使用具有可行性;(四)捐赠资金的使用具有透明度。

第八条捐赠资金的管理:(一)捐赠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二)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定期向捐赠者公开;(三)捐赠资金的使用应接受捐赠者、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九条捐赠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第四章捐赠活动宣传第十条公司应积极宣传慈善捐赠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成败的主要因素是资金 的来源 问题。就我 国的情况看 ,
2 我 国企业扶 贫性 捐赠存 在 的制度性 障碍
21 非正式制度阻滞 : . 企业扶贫性捐赠的意识较为淡薄
非正 式制度 则是指 在漫 长的社会 历史 和人们 长期交 往 中逐 渐形 成 的 ,是一 系列具有 持久生 命力 的社会 文化传 统 和行 为规 范 。一般 包 括 意识 形 态 、道德 伦 理 、价值 观 念 、
( a o1 C  ̄ l)的金 字塔 型层 次 理论 。在 这 一 理论 下 ,企 业 的
社会 责任 囊括 了经济 责任 、 律责 任 、伦 理责任 和 自由决 法
定的责任。其中处于金字塔最顶尖的责任即自由决定之责 任 ,其主要内容即为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 任中非强制性的自愿选择,其实最具显性和社会反应性 , 即企 业一 旦进行 了捐赠 ,在适 当的宣传下 会得到 公众对 该
宗教观念 、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非正式制度能够 从 意识形 态方 面 ,或 促进 、或 阻滞 正 式 制度 变 迁 的进 程 。 良好的非正式制度能够降低制度移植和创新的成本,具有 提高制度绩效之作用。 从促进我国企业捐赠的正式制度变迁过程看 ,效果并 不显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非正式制度的错位造成企业家
公共 意识 淡薄 。从 总 体看 ,据 慈 善公 益 组织 的调查 显 示 , 国内工商 注册登 记 的企 业超 过 1 0 0万家 ,有过 捐 助记 录 0 的不 超 过 l 家 ,即 9 % 的企 业 从 来 没有 参 与过 捐 助 , 0万 9 个人 捐助行 为也 主要 是 通过 单 位 进行 。在 2o 年 上 半年 05
占到 了美 国 G P的 9 ,而我 国 只 占 0 1 D % %。虽 然 如前 所
述 ,企业的慈善捐赠是一种 自愿性行为,我们不应干涉企
业是 否捐 赠和指 责其 捐赠 的多寡 。然 而 ,冰冷 的数 字多 少 折射 出 了我 国存 在 比较严 重 的慈善捐 赠主体 缺失 的问题 。
《 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 布的 “04年中国慈善榜 ”中 20 可以发现 ,中国富豪们的捐赠仅是其资产 总额的百分之 几。与美国相比,美国贫富差距虽然也十分严重 , 但美国 的企业和富裕阶层的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 善公益捐助达 60 多亿美元 ,即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 , 70
1 资本 的 自由与责 任—— 企业 捐赠在 企业社 会
责 任 中的地位 及 与扶贫 的关 系
按传统经济学的理解 , 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仅限于实现
经 济利润 的最 大化 。但 事实上 ,企业 作为 资本增值 的最 主 要 的工具 和最 一般性 的代 表 ,在 世 界性 的工业 化 进 程 中 , 对经 济 系统 的影 响逐 渐增大并 已然 成为经 济活 动最重要 的 主体 ,资 本 的强势 性 对包 括 股 东 、员工 、消 费 者 、社 区 、 政府 、环 境在 内的所 有利 益 相关 者产 生 了颠 覆 性 的 影 响。
括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阻碍。本文先分析企业捐赠在企业社会责任 中的地位及与扶贫的关பைடு நூலகம்,然后分析我国企业扶
贫性捐 赠存在 的制度 性 障碍 ,最后 提 出企业扶 贫性 捐赠的 制度 改进 措施 。 [ 关键词 ]企 业扶 贫性 捐赠 ;企业 社会 责任 ;非 正式制 度 ;契约性 捐赠 [ 中图分 类号 ] 7. 23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o — 42 (0 1 2 0 2 — 2 0 5 6 3 2 1)5 — 17 0 会 责任从 而树立 公众形 象之举 。
张秀利 :企业扶 贫性捐赠行为的制 度激励研 究
制 度 建 设
企 业 扶 贫 性 捐赠 行 为 的 制度 激 励 研 究
张 秀 利
(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重庆 4 0 1 ) 07 5
[ 摘 要 ]消 除贫 困是 当今世 界共 同关 注的课题 ,扶 贫资金 是否 充足和 到位 是影 响扶 贫 事业 成败 的主要 因素 。除政 府 的扶 贫 资金 外 ,应 倡导 企业增加 对扶 贫性捐 赠 的投 入 以缓 解扶 贫 资金 短缺 的压 力。然 而我 国企业 的扶 贫性 捐赠 面临 包
贫 困是 人类 社会 面临 的最 严峻 挑战之 一 ,影 响扶贫 工
22 捐赠主体与扶贫对象间缺乏有效的契约约束 .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17— 98 20 年 ,农村绝对贫困人 口从 25 07 . 亿人减少到 17 49万人 , 贫困发生率从 3 .%下降到 16 07 .%。然而进入 2 世纪以 1 来, 农村扶贫投入绩效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地区扶贫陷 入 “ 制度性陷阱” ,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 :一些地 区的贫困户常采用出工不 出力 、拖欠贷款、不使用 良种等 行为保持贫困状态 ,出现 了贫困农民从对土地的依赖转向
企业 履行社 会责 任的快 速认 同 。在 目前贫 富差距 比较严 重 和社 会矛 盾 日 突 出的情况下 ,企业 的慈 善捐赠 是均衡 利 益 益 的要求 ,是社会 自我 调节 的一种 机制 ,起 着第 三次分 配 的作 用 ,它在缩 小收入 差距 、促进社 会分 配公平 方面发 挥
着 “ 次分 配” 和 “ 初 二次分 配 ”无 法替代 的补充 效应 。
越来越多的学术大家们开始质疑从古典经济学延续至今的 经济人命题,提出经济主体具有利他性的设想 , 并从经济 伦理学、社会学 、演化博弈论等理论 中找到了支撑。更有
越来 越多 的学者 开始思 考资本 的 自由与责 任的 关系 ,并 关 注企 业社 会责任 继而 认 同 了企业 应 承 担社 会 责任 的 论 断 。 在对 企业社 会 责任的界 定 中 ,具有 显著影 响力 的是卡 洛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