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理性审视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中国东北是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曾经成为我国重工业、煤炭和化工行业的中心,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变得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如何促进其振兴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机制、外部环境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分析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振兴的策略研究。
一、历史遗留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腾飞。
首先是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东北地区已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这种产业结构在目前发展趋势下已经不再适用。
其次是人口分布问题。
由于曾经的工业红利,东北地区人口飞速增长。
但随着各大城市建设的完成,吸引力逐渐下降,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发展,造成地区人口红利流失,并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的开发历程使得东北地区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大量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放射性核废物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经济转型时期更加突显。
二、政策机制政策机制的制定有重大作用。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早在2011年就有了《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规划启动以来,给该地区的振兴带来了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对东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区域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的制定,吸引和扶持东北地区产业发展。
政策补贴是工业基地重要的去产能途径之一,政策性资金又是政策性债务复利的源头,如何科学制定政策,防止政策金融化问题,也是东北地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外部环境时代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化与互联网信息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
例如,区位跨度巨大,货运成本较高,这鼓励企业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形成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升级的商业模式。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内容提要: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把东北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要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和外部资本在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浮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央和各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债转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行政策性破产和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显著地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
目前,东北地区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主辅分离、下岗分流、资产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改革任务,一些资源性城市和地区也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始扭转长时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增长。
但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相当突出。
主要表现在:煤炭、石油、木材、铁矿等资源日趋枯竭,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新的市场压力在逐步增强;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投资能力严重不足,更新改造资金缺乏保障;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新增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数量多,社会保障压力大;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欠账仍然较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温家宝总理2003年三次到东北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路径浅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路径浅析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曾经繁荣的工业基地逐渐走向衰落。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径进行浅析。
一、制定有利于振兴的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一是要制定出有利于振兴的政策。
政策的推动是振兴工业基地的命脉所在,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才能够为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必要的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继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政策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若干优惠政策》等文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
还通过减税减费、优惠贷款、引进人才等方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支持,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提高工业基地的竞争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度以重工业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重工业已经显现出了发展瓶颈。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将传统的重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
还可以大力发展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工业基地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迈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一。
传统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在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引进各类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等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基地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关注,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这些优势被淹没掩盖,东北老工业基地变得黯然失色。
如今,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点,也成为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中国的“煤铁之乡”和“骨干工业基地”。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东北工业呈现出了滞涨的状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人口、资金、人才向沿海和大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大量外流。
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掉队明显,尤其是经济领域发展缓慢、就业形势严峻。
据统计,目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增加值仍然在1万亿元以下,制造业在全国占比也仅为14%,而且东北三省的申请专利数量也相对较少。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原因1. 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很难避免,一方面与物资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有关,另一方面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内部要素成本的增长有关。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资源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东北地区必须实现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物质和人力等方面的提升,转型成为更加先进的制造业,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也能满足市场需求。
2. 人口红利的补偿与其它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人口老化、人口减少,市场规模小,资本积累不足等问题已经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促进人口补偿,扩大市场,吸引更多的人口与资源进入东北地区。
对在东北地区投资的企业或个人,在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他们增加投资资本和人力资源。
3. 利润的拓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除了与振兴前的工业基础和资产结构相关外,还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利益息息相关。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黄迎兰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
但是这个众人皆知的口号提出七年以来,成效却并不大,东北三省工业依旧没能迅速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假期里,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都知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存量巨大,战略地位突出,但其调整改造的过程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国家从全局战略上进行整体规划。
1、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可以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方向。
2、从发展态势看,东北可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翻两番做出重要贡献。
3、适应WTO需要,东北地区将为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
4、解决东北国有企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可以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重大贡献。
东北地区工业目前的现状是,自从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祖国东北角,异常振奋。
东北憧憬,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但是,目前的东北老工业,重工业是主体,10大行业合计占东北工业的7成以上,而且,国有经济仍然是东北工业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工业中占支配地位。
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有:1、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 2、债务包袱比较沉重。
3、近4成的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问题比较突出 4、效益较好的企业比重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东北新工业之路步履艰辛。
东北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其实是体制上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发育不良、甚至不发育,是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太小。
东北能否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
仅靠政策扶持,或者单靠资金扶持,难以让东北老工业实现复兴。
目前国家采取的扶持政策有:债转股、清理三角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考提要把东北称作老工业基地,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个地方企业密集,而且这些企业在国家计划的组织下有着相对稳定的产业联系。
要把这样一个“基地”转换成新的工业基地,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重建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实现产业集聚。
一、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1、产业集聚的概念。
产业集聚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群体。
产业集聚之所以成为发展地域经济的一种成功组织模式,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较之竞争对手能提供更紧密的相关性支持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作为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配套体系,企业间的分工已经细密到部件生产及其各个环节上。
在这里,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一个环节。
这使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一种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同时,由于企业高度密集,这类专精于一种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既近距离相互竞争,又近距离相互协作。
一个主机厂有若干家零部件厂商就近为其配套,一个零部件厂商也就近为多个主机厂配套。
这样的产业网络具有接近市场的便利,也具有了技术创新的便利和强劲动力,从而把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降得很低,也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
2、产业集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振兴,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战略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振兴东北制造业不是投资、上新项目就可以见效的。
它有赖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形成充满活力、分工细密的产业群。
温州小商品制造业发展起始阶段,并没有技术和资本投入的优势。
他们走的是一条产业群集聚、在集聚中形成竞争优势,再以竞争优势强化产业群的道路。
东北制造业虽然已经有了较高的起点,但不走产业群道路,也是长不大的。
尽管老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但振兴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十分艰巨的,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要求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除了采取传统的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外,还需要采取符合老工业基地经济与社会特征的特殊发展思路,产业的高度集聚战略模式应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国以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都是以搞活国有企业为出发点,而没能注意到把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量。
我们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需要加快国有经济存量的改革,更需要有效地扩大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国有体制之外的经济增量,形成以“增量发展”促“存量改革”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民营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量,而且对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换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东北地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使得东北经济产权结构单一(国有产权),产权界定不清晰(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且雷同(机械制造及重化工业为主),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状态。
发展民营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打破东北地区“国有产权”统治的格局,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而且民营经济自身产权界定清晰,通过民营经济产权制度界定对东北国有经济重构的“外部示范效应”,甚至直接介入国有经济产权改革,推动东北地区国有经济产权得到有效实现。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能够有效地提升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民营经济成长初期适宜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加以正确的扶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东北地区工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农业技术,深化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从而实现东北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
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
民营经济与市场的联系紧密,始终保持着竞争的本性。
大力发展本地区民营经济,积极引进外部民营资本参与到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中来,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有的垄断型市场结构,建立起竞争型市场结构,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2.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路径浅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路径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工业基地之一,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状况却日益严峻。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东北地区是我国四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支柱。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多重困境。
首先是产业结构老化,大量的传统重工业企业存在技术陈旧、产品陈旧、市场萎缩等问题,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资源枯竭,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导致了资源供给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再者是人口外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大量的人才外流加剧了地区经济的困境。
最后是经济增长乏力,由于产业结构老化和资源枯竭,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GDP增速一直处于低位。
为了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需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找到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路径。
在当前形势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规划。
1. 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当前,东北地区需要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机制,同时积极拓展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和创新驱动转型。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
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3. 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关键。
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兼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进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格局,推动产业密码升级和优化。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1. 引言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东北地区承载着我国许多传统产业和重要资源,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产业结构陈旧、企业效率低下、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等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聚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有助于提升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在于其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只有通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1.2 民营经济在振兴中的作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民营经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民营经济在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营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在振兴中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民营企业在振兴中的创新和突破也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民营经济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不能被忽视,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鼓励。
2. 正文2.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之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东北地区却是一个例外。
作为中国经济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经一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经济却陷入了低谷。
很多人认为,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老鼠仓”,但是实际上,这里也有很多的机遇和潜力,只是需要挖掘和发掘。
为了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我们需要探讨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人才引进等等。
一、产业转型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而且这里也拥有很多产业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这里的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在传统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加快促进煤炭、钢铁和其他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
其次,在新兴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重视机器人、新能源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加快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建设。
最后,在金融、医疗和旅游等服务领域,东北地区也应该加大投入和力度,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潜力,实现自身的振兴和发展。
二、智能制造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抓住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
智能制造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制造,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和培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这里,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人才引进人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引才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发展。
为此,东北地区应该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加大人才补贴力度、优化人才评审机制等。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优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需要我们探讨很多重要的问题,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和人才引进等等。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却因历史原因而缓慢的发展、停滞不前。
尽管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历史原因解放前,东北地区就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特别是辽宁锦州和鞍山、吉林和黑龙江的许多城市,如沈阳、哈尔滨、大连等,都是非常繁荣的城市。
因此,这里也是许多人口和企业的聚集地。
然而,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了缩小和停滞的地区。
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政策,东北工业基地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现状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政策下,东北工业基地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
例如东北部分地区的黄金和石油资源都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在东北部分城市,如辽宁省的盘锦和葫芦岛、吉林省的通化和松原,还有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等,经济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这些城市,人口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企业倒闭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三、振兴策略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振兴策略包括振兴地方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化经济结构等。
首先,地方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产业。
例如,政府对私营企业开放了大门,使得一些当地企业可以发展成为全球竞争者。
其次,政策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包括电子商务、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钢铁和石油能源是东北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但现在这些产业已经达到过热点并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创造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到来。
最后,东北地区必须优化经济结构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这个地区的传统经济模式是劳动密集型,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将重点关注技术更新和创新,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一样,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就此,笔者对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标签:区域协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同西部大开发一样,都是民族振兴、促进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战略举措。
同时,中央在指导思想上同以往对东北的支持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是强调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即市场化运作。
少上新项目、少铺新摊子,在改组、改造现有企业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
本文对相关问题探索如下:一、由于转换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必要投入,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要靠市场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东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东北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的缺陷和改革速度缓慢,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应该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北的改革努力并没有停息过,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的力度也不小,东北人为了重振老工业基地也作了大量探索,不少改革措施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辽宁曾经创造了100个第一,吉林省的吉化、化纤曾经都是全国的典型),但由于受计划体制这种深层次因素制约,东北的问题并非东北自身所能解决,也并非中央政府一两个政策所能奏效。
因此,这些年来,东北的改革发展总是显得力不从心,都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困境。
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政府转换职能、企业转变体制和机制的过程。
转入市场经济以后,国有企业缺的不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新的体制和机制。
体制和机制不变,即使国家给了投入,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困难,而且会形成新的包袱,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不良循环。
在新形势下,不是说国家不承担责任,不再花钱,而是要将钱花在解除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支付改革成本,为企业改制创造条件上。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观后感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资料和报道,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正被重新打磨得闪闪发光。
以前啊,提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感觉像是一个有点上了年纪的英雄,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好像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那些巨大的工厂、林立的烟囱,都是曾经的荣耀象征。
我就想啊,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以前打遍天下无敌手,可后来江湖规矩变了,他的那些绝世武功好像没那么好使了。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喽。
政府开始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就像是给这个英雄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那些报道里能看到,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就像春风一样吹进了东北的工厂里。
那些传统的重工业,开始变得智能起来了。
就好比以前打铁靠的是铁匠师傅的大力气,现在是机器人在那儿精准地操作,又快又好。
而且啊,东北的人才也开始回流了。
以前总听说东北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呢,有了新的机会,就像在外漂泊的孩子发现家里重新装修得又酷又有前途,都想着回来大展身手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年轻人带着新的想法,和老一辈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在车间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怎么让产品更好,怎么把东北的工业品牌再次打响。
还有那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前有点像守着金山却不知道怎么更好利用。
现在不一样了,在振兴的大旗下,资源被合理地开发利用,就像把宝藏一点点挖掘出来,然后精心打造,变成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的宝贝。
在文化方面,东北那独特的文化也成了振兴的助力。
东北人的豪爽、乐观,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二人转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东北。
这就像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穿上了一件漂亮又有特色的文化外衣,让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在文化领域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看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步步走向振兴,我心里就觉得特别振奋。
这就像是一场大型的逆袭剧,从有点落寞到重新崛起。
我相信啊,在不久的将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肯定会再次成为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那时候,东北又会是那个让所有人都竖起大拇指的工业强地,到处都是生机和活力,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这一地区在上世纪的工业发展中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转型压力,需要通过振兴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将对其进行浅析。
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创新是关键所在。
传统的国企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的发展,而民营经济则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和创新驱动。
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推动了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具有优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传统的重工业对劳动力需求较高,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企业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和创业就业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投资方面有活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传统的国企体制往往较为保守。
相比之下,民营经济更加灵活,对于风险投资更加敏感。
许多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开拓新的市场,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投资还促进了生产能力的增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提供了支撑。
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传统体制下,存在着许多系统性的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打破了垄断和行政干预,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效率。
这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环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营经济在创新能力、就业机会、投资活力和市场化改革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也应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实行城市工业化的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一度是全国的重要支柱。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高效率的竞争,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陷入了困境,一些大型企业的衰退和倒闭,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维护企业和保持发展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民营经济发展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
民营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也能够适应新市场的竞争。
随着市场日益成熟,民营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也逐渐得到提升,市场口碑也在不断升高。
基于此,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地方振兴中,民营企业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在注册证件和运营资金方面的灵活性,使得它们能够更迅速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这对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其次,政府需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中国,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地方政府应当注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
举个例子,吉林省依托现有优势,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扶持微型、小型、中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得以在当地发展和壮大。
最后,民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
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上相对较弱,所以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建设是他们在行业中和市民心中的重要方面。
民营企业应该加大品牌建设、加强企业形象管理,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引领市场发展。
总的来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民营经济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品牌形象、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等办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并在地方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二十一 对振兴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的理论思考 课件
在2003年的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就指出,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是 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 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 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经 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组改造。 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构调 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都应主要依靠市场来决 定。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 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保持了全国大体相 当的水平,但是,一方面经济效益相对较 差,一定的增长率未能带来较高的附加值; 另一方面,东北很多老工业城市,大量企 业开工不足,亏损面大,地方财政收支平 衡和社会保障与稳定的难度也大。
一、从哲学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是党中央根 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企业建设早,技术 设备落后,生产、创新能力差,经济效益低等客观 实际而作出的正确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 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坚持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十六大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体现 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科学理论对实 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全面地看问题,要 注意量的积累。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不仅需要党的正 确决策的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要 对外开放,更要大力发扬本地区的艰苦奋斗 精神,要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这些是上述道理的体现。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的回顾与重新审视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的回顾与重新审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地方政府为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经济活力,采取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装备制造业等一系列手段和政策,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目前,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廓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准确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践行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并重原则,是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难题的主要对策。
标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回顾与审视一、发展振兴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1.国有企业双重任务属性是体制转轨的重要障碍。
所谓“国有企业双重任务属性”,即指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即组织生产创造利润和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这种双重任务属性在两种经济体制下始终存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济任务从属于政治任务,一方面要按照计划组织生产,另一方面还承担了维护和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职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虽然逐渐剥离了诸多的非生产性工作,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政治任务属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还被进一步强化。
这是因为,政府总是希望国有企业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就业、增加国家税收、主导经济运行走向。
所以,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很难摆脱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的干预和影响,因而导致在经济活动的自主性、运营机制的灵活性、公平竞争的参与性和要素利用的高效性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
所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前提下,国有企业的双重任务属性自然成为体制转轨的阻碍因素。
2.运作机制僵化延缓了东北经济振兴步伐。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运作机制其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和政府机构在谋求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形成的微观制度、组建的一系列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国家、区际、各省谋求经济发展协同一致的政策和经济刺激手段;二是国有企业作为负有一定经济政治任务的生产经营部门在国家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地位形成的与国家、政府、政党、社会、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框架、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关系、企业为实现目标管理的相关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摘要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建设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光荣的历史。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改造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契机。
而旅游业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引擎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的最佳切入点,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
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东北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先行者作用,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内容。
发展旅游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明确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并从经济增长、旅游资源、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品牌和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同时也就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以讨论,并制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旅游业的策略。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业;发展策略一绪论(一)引言2003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举措,并专门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
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有之举,旅游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也必然会大有作为。
(二)研究框架和内容首先明确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理论思考
时政热点专项练习二2003/11/13对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理论思考背景材料:2003年10月11-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决定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早在2003年的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指出,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从哲学角度思考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是党中央根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企业建设早,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创新能力差,经济效益低等客观实际而作出的正确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办事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注重全局观点和整体思想。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道理。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体现了全局观点和整体思想道理的要求。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体现了发展的实质与创新精神。
5.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不仅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
这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作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浅析。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东北地区曾是中国早期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陷入了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企业技术更新滞后、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中。
由于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在东北地区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明确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民营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
民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涌现了一批在不同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传统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些地方政府还采取了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些外部资本和技术进入东北地区。
民营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态度不够积极,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市场竞争和环境经营的艰难程度较大。
一些民营企业自身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1. 减税降费。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的政策,减轻了民营企业的负担,提高了它们的盈利能力。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解决其融资难题。
3.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便利外商投资、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理性审视
李桂芹
〔摘 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抓住良机,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改造与振兴 建议
所谓老工业基地,是指建国后国家于“一五”、“二
五”期间为了建成国家工业化体系而集中人力、物力、
财力投入在特定地区而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产
业结构的经济基础。
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东北地区
以煤炭、钢铁、石油、机械制造以及森林采伐业为主要
内容的重工业地区,即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经济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明显落后于
其它沿海省市,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党的十六
大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即支持东北
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
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党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为东北老
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抓住机遇,重
塑辉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急迫而艰巨的战略任
务。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是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用20年时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后10年,如果缺少东北地区的作用与贡献,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后劲:其一,东北的自然环境与基础条件从整体上看好于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远远小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其二,开发大西北首要目的是实现我国政治战略利益,稳定边疆和促进中亚地区的安宁,进而使西部地区广大人民摆脱贫困。
而开发大东北的首要目的是振兴东北经济,用装备制造业等工业产品和农畜产品支援全国,进而巩固东北边疆。
因此,从经济效益看,开发大东北显然远远高于开发大西北。
其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经济增长极。
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必须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这既要继续依靠原有快速增长地区的支撑,又需要新的地区带动。
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条
件比较好,生态容量大,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和教育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并有效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扶持政策,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技术基地和财源基地。
所以,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是绝对必要和及时的,都会取得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都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必然。
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中国着手攻破东北这一“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使之真正融入全国市场经济大潮,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保证。
二是中国新领导人提出振兴东北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交相辉映,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施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印证。
(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比重过低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所占比重较高。
经过近20多年的改造调整,传统
—
2
—
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然未能有较大改变。
主要表现是,第一,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居高不下。
第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
(三)产业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总体环境的阶段性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都未能相应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技术水平也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竞争地位相对下降。
从东北工业制造业结构来看,在29个行业中,1998—2001年相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行业的只有10个,而相对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同行业的达19个。
相对衰退最大的行业除了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之外,都是作为东北重要支柱的传统产业。
从技术装备水平看,多数国有企业的设备、工艺严重老化,自主发展的产业基础有所削弱。
从产品结构来看,东北主要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多数在下降。
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大型企业数量多,而中小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配套水平较低,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
以上多方面的弱势状况导致产业竞争能力基础性下滑,从根本上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
(四)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缺乏后续替代产品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地区,由于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认识误区,长期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模式,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加,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许多企业的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濒临枯竭,浪费现象严重。
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建议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为此,提出以下思考以供借鉴。
(一)调整国民经济布局,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
坚持“有进有出”的原则,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重组。
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向大型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
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采取保障政策,主要是提高少数必保的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一般竞争性领域采取退出政策,将有限的、分散的国有资产向关键性领域转移与集中,以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控制力;对各类非国有经济采取放开政策,消除一系列体制障碍,争取在放开搞活私营经济与中小企业方面有大的突破。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首先,调整传统产业。
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要大力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努力使东北真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汽车、舰船以及飞机等军工制造业,力争使东北成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基地和军事工业基地;三是加快纺织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其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是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二是重点培育五类新型装备制造业;三是发展新材料工业。
(三)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比较集中。
综合分析和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替代和城市功能,实现资源主导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矿业城市,都要因地制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中实现劳动力战略性转移。
(四)做好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东北老工业基地近些年来,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这一地区,是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保对象和离退休人员最多的地区。
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宽松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相配合,各级地方政府,首先是省一级政府,要制定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步子要大一些,有些方面可以在全国先走一步。
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直接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上来,全面提高政府效率,形成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的条件,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更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立足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铮.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福建论坛,2003,(2)
2.林毅夫,刘培林.振兴东北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措施的若干建议.
4.宋大伟.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振雄风.望新闻周刊,2003,(19)
作者简介 李桂芹,中共哈尔滨市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生。
研究方向: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