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最新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作业答案全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至三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核心家庭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3.主干家庭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家庭功能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学习型家庭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二、简答(每小题7分,共42分)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过程?(1)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2)依托社区(3)创建学习型家庭3.家庭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残缺家庭(4)隔代家庭(5)联合家庭4.影响家庭关系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哪些?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5.家庭具有哪些功能?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6.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三、论述(13分)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参考书本61-68页,主观题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以下供参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
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对社会情境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中角色地位的认识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能力等。
二、选择题1、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B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D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还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等多方面的内容。
2、幼儿与同伴说:“我看到一条像牛那样大的狗。
”幼儿的这种说谎属于()A 玩笑式说谎B 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C 模仿式说谎D 夸耀式说谎答案:B解析:幼儿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有时会分不清事实与想象,从而出现类似的“说谎”现象。
3、儿童在 2~3 岁时,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A 自我评价的萌芽B 自我体验的萌芽C 自我控制的萌芽D 自我意识的萌芽答案:D解析:掌握“我”这个代名词,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包括()A 专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B 幼儿园、家庭、社区C 教师、家长、社会人士D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专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都是重要的途径。
2023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答案形成性考核三(第五单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3. 空间密度过大或过小不仅会导致安全问题,而且会影响到师幼的互动方式。
判断题(2.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4. 幼儿园在创设室内环境时应尽量运用灯光,以满足学前儿童的活动需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22. 高结构性材料的使用方法相对固定,低结构性材料或构造材料的使用方法具有开放性,这是遵循了( )。
单选题(3.0分)(难易度:中) A. 适宜原则 B. 弹性原则 C. 可控原则 D. 可视化原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23. 皮亚杰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幼儿主要处于( )。
判断题(2.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5. 在偶发事件发生后,幼儿教师应首先关注事件的起因和行为的对错问题。
判断题(2.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6. 在幼儿园活动转换环节,教师一定要让学前儿童统一行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28. 幼儿期的学前儿童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幼儿教师应规范自身的言行,发挥示范作用。这符合( )要求。
单选题(3.0分)(难易度:中) A. 提升师生气质拟合度 B. 平行加工原则 C. 树立适宜“教师权威” D. 可控性
判断题(2.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7. 在事件的处理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判断题(2.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是()A 0-3 岁儿童B 0-6 岁儿童C 3-6 岁儿童D 3-8 岁儿童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针对 3-6 岁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2、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点()A 随机性B 长期性C 系统性D 反复性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随机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它不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教育过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且需要长期反复地引导和培养。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包括()A 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B 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C 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D 引导儿童的社会行为答案:B解析: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主要是体育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侧重于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
4、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A 角色扮演B 讲授法C 参观法D 实验法答案:D解析:实验法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操作难度较大,不太适合用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而角色扮演、讲授法和参观法都是常见且有效的教育方法。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A 自我意识B 人际交往C 社会环境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涵盖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能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分享,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再者,帮助儿童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为其未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最后,良好的社会教育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同情心、爱心等积极情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就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与设备等内容。
(√)2、技术就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与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就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与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就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就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就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与方向,就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就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一、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指的是指导幼儿在生活、游戏、研究中,逐渐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帮助幼儿构建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和行为品质。
其次,为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和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1.目标:培养幼儿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促进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水平。
2.原则:以开发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启发式方法和差异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和交往中逐渐认知规律。
3.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而设计。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和社会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带着问题研究”、“对事物和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实验,获得研究体验和生活经验”是较为常见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1.幼儿三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意义。
2.规则游戏:教育幼儿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意义。
3.仿真游戏: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提高幼儿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4.拼图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前教育环节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避免过度竞争和压力。
2.多采用启示式方法,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3.注意引导幼儿尝试新事物,发掘潜能,鼓励幼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4.防范单纯的机械记忆式教育,加强观察、实验和探究,以启发思维。
以上就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性考核册作业的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一、一、单项选择题ACDCD CBCAB二、名词解释题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
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1.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
《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相关问题的答案。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培养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其意义在于:1、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让儿童了解社会规则、习俗和文化,学会与他人相处,为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2、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培养儿童的自信、自尊、合作精神等良好个性品质。
3、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让儿童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认知方面让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包括身体、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认知。
认识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生活环境。
了解常见的社会职业和社会角色。
2、社会情感方面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快乐、自信、同情等。
引导儿童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发展友爱、合作等情感。
3、社会行为技能方面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如倾听、表达、分享等。
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如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等。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1、自我意识教育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外貌、性格特点等。
引导儿童学会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人际交往教育教导儿童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合作、分享、互助。
培养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能力,如尊重长辈、听从教导等。
3、社会环境认知教育介绍家庭、幼儿园、社区的环境和功能。
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4、社会规范教育教导儿童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
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等。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1、专门的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教育课程,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
2、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引导儿童学习社会知识和技能,如进餐时的礼仪、游戏中的合作等。
2023年电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前小朋友健康教育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旳繁殖,增大、细胞间质旳增长。
体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旳大小、长短、重量旳增长;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旳变化,是质方面旳变化。
2.生长发育旳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旳多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旳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肩。
3.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旳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旳指标联络起来,以理解小朋友生长发育状况旳一种措施。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关键内容旳教育。
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旳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助于健康旳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原因,减少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学前小朋友新陈代谢旳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不小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3.2023年颁布并实行旳《幼稚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稚园健康领域总目旳,它表明了(身心友好)、(保护与锻炼并重)、(重视健康行为旳形成)三个方面旳价值取向。
4.学前小朋友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旳评价和(健康服务旳评价)、(健康环境旳评价)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
规定先判断正误,错误旳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小朋友健康旳一项标志。
(×)2.KAP包括三个方面,详细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
√3、学前小朋友旳肠管相对比成人短。
√4、机体在整个发育期间,先后长出两组牙齿,第一组是恒牙,第二组是乳牙。
×(第一组是乳牙,第二组是恒牙)5、小朋友健康教育评价中使用旳生长发育五等级评价法是定量评价法。
×(定性评价法)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学前小朋友循环系统旳卫生规定。
电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
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肩。
3.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前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毛发整洁有光泽”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2.KAP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儿童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4)预防传染病(5)注意体格锻炼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要求。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3)饭前饭后不作剧烈运动(4)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3.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岁的儿童。
答案:0-6 岁2、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点()A 潜移默化性B 长期性C 随机性D 系统性答案:D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包括()A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B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C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D 掌握复杂的数学运算答案:D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多元文化。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
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它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信、友善、合作等。
同时,有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答:(1)目标性原则: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2)渗透性原则:将社会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
(3)实践性原则: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体验。
(4)正面教育原则:多给予幼儿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5)一致性原则: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保持一致。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良好行为的榜样。
比如,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礼貌、友善、尊重和合作的态度,幼儿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其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进行教育。
例如,在进餐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食物,懂得等待和轮流;在整理玩具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秩序感。
再者,鼓励幼儿参与家庭和幼儿园的劳动,如帮忙摆放餐具、收拾玩具等,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对集体的贡献。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二答案试题1:相对于道德违规而言,4—6岁的儿童在习俗违规中表现出更高的权威依赖性。
标准答案1:对试题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增加,4岁以后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减少,逐步发展出观点采择能力。
标准答案2:对试题3:学前儿童行为的抑制速度明显比启动速度快。
标准答案3:错试题4:在个体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出适当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
标准答案4:对试题5:学前儿童的身体活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其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捣乱行为不存在相关性。
标准答案5:错试题6: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有显著的正相关。
标准答案6:错试题7:共同决定移情的性质、强度、方式和内容的两个因素是认知水平和意志努力。
标准答案7:错试题8:外在系统是指对学前儿童发展不直接起作用但间接起作用的环境。
标准答案8:对试题9:强烈的情感共鸣及共情能促进学前儿童主动产生亲社会行为,而在不良的情绪状态或情感氛围下,学前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破坏等不良行为。
标准答案9:对试题10:区域环境创设能为主题教学活动延伸学习的空间平台,但却不能支持学前儿童在区域中持续学习。
标准答案10:错试题11:如果个体总是没有机会和环境互动、展示自己成就,他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标准答案11:对试题12:移情指一个人(观察者)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感状态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感体验。
标准答案12:对试题13:根据霍夫曼的移情阶段理论,“同情性悲伤”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3岁。
标准答案13:错试题14:学前儿童早期一次只能关注他人的一种情感,还无法意识到他人正在体验复杂的混合的情感。
标准答案14:对试题15:2岁左右的学前儿童就能对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社会习俗和道德规则做出很好的区分。
标准答案15:错"试题16:个体社会品质形成的首要认知条件是()。
标准答案16:观点采择"试题17: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部分:社会常识知识问题1:什么是社会?社会是指由人类组成的集体,人们在其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综合体系。
问题2: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常识?学习社会常识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社会生活、社会规则和社会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技巧和道德意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问题3:列举三种社会交往方式。
1. 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直接的对话、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
2. 书信信函:通过书写信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社交媒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社交,如微信、QQ等社交平台。
问题4:什么是尊重?尊重是指对他人的权利、地位、意见和个性的理解、认同和尊重。
问题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常识问题1:为什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一环,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性格塑造、价值观念形成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问题2:列举三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1. 榜样引领: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2. 关心倾听:父母积极倾听、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3.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什么是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一种状态。
问题4:家庭和谐对儿童的成长有何影响?家庭和谐可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问题5:应如何处理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和争吵?1. 倾听并理解:了解矛盾的原因和双方的感受,多给予关心和理解。
2. 引导解决:帮助双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友好相处。
3. 公平公正:在处理矛盾时要公平公正对待兄弟姐妹,避免任何偏袒行为。
第三部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问题1: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智力、语言、社交、艺术等。
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形成性考核四答案
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形成性考核四答案第一题1.社会性别意识的形成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互动等方式逐渐认知到自己的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儿童的性角色认知、性别身份形成以及性别行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角色模型:为儿童提供不同性别的角色模型,让他们能够观察和模仿不同性别的行为和特征。
–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教师应该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不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性别偏见的评判。
–提供性别平等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和教材,向儿童传递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平等、尊重他人的性别观念。
通过以上的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性别,促进他们在性别身份和性别行为发展方面健康成长。
第二题2.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并获取各种社会知识和技能。
游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验和社会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游戏,儿童能够学习到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规则,培养交流、合作、分享的技能。
–语言和认知发展的促进: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用语言来描述、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培养: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体验到不同情绪和情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尝试新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游戏环境,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游戏活动。
第三题3.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特征、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6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4.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与不安全型或焦虑型两大类。
7.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9.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埃里克森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三对主要矛盾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
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
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首先婴儿的社会认知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即区分认识人类客体与非人类客体、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自我与非我的过程。
其次这一过程还表现在儿童不同情绪情感、行为意图及社会规则的认识上。
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2 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之后儿童才能逐渐理解人们在同一行为中可能有多种意图。
在此基础上儿童发现对于同一事件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反应也就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的认识并非同时开始发展也是非等速的。
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到相互关系从认知情绪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识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
而同一年龄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者也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
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儿童社会认知的对象既包括人及由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其生活的社会环境。
儿童不仅是认知者而且是积极的行为者他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知社会的。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其社会交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儿童同伴互动对社会认知有促进作用。
其次儿童交往的需要和动机与儿童社会认知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3.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
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
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
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
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
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
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3 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
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5.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
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
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
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
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将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息息相连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
不过在这一张网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人类的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4分这几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轴心的椎体来表示底面是健康教育椎体的三面分别是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椎体的轴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从这一图示可以发现几大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极大地依赖于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的中心与核心地位4分我们认为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地课程领域提出更多具有研究上的意义而不是实践上的意义。
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对儿童教育是自然应当是整体的。
不过对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也有它必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更多遵从幼儿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但生活与知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组织的教学中按照幼儿知识学习的特点组织教学也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因为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方法如品格、态度的学习与语言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就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教育者自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影响方式这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这种区分从教的角度看是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
不过在实践中教育者越是能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与实施那对儿童的发展就是越有益处的。
4 2.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
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4分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4分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
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
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
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4分四、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
涛涛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保姆到幼儿园接涛涛下学本能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