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P 8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P 12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进行管理的思想是一直发展的。
但是从科学管理到 X、Y理论,都受着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其出发点都认为处理管理问题,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
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3、案例分析的方法 P19案例分析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
第二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1、了解社会知觉的定义 P29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特征:①、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②、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③、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
④、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⑤、社会知觉具有选择性。
2、知觉错误的五种类型(PPT)找不到。
3、归因的定义 P 30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就叫做归因。
心理活动
注意和记忆两者关系密切,培养婴幼儿的记忆要注意:①要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和增强识记的积极性;②培养 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弄懂了就容易记忆,弄不懂的即使暂时记牢,也容易忘记;③帮助儿童采用 多种方法进行识记;④通过游戏或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帮助记忆。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属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智力活动的 核心。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界限。思维活动一般是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儿童的思维是在其与周围现实 世界之间相互交往和活动中逐渐发展的。思维过程的发展经过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及抽象逻辑思维三个 阶段。
人在睡眠时激活水平最低,觉醒时激活水平最高,在兴奋的情绪状态下,可达到高度激活水平。故心理活动 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指人的内心活动。有人把这种内心活动的静态表现称为心理现象,而把它的动 态过程称为心理活动。实际上内心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系统,没有必要再作此严格的区分。
特点
根据心理活动受主观控制情况,可分为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后者又称自动的心理活动。 意识的心理活动有三个特点: (1)能用言语的形式将完成活动的过程描述出来; (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3)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一般来说,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是有意识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在正常情况下觉 察不到,也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有效控制。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与动物相区 别的重要标志。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
2.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3.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4.动机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
这些动机同时并存,但不可能同时满足,特别是当这些动机在 性质上又相互排斥时,那么个体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放弃
其他的动机。这样,动机斗争便产生,并引起心理冲突
间接兴趣
不需要
直接兴趣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 到的事物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
性,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指标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 意,或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 指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感觉对比
联觉
2.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们能够 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以事物的整体特征来反映所知觉的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觉的对象, 而是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例如,曲调感、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
少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智力
智力是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 的整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4.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的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个体心理
心理学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
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包括能力和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
个体心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的经验等。
遗传因素提供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但环境和经验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都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个体心理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心理学家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个体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成长。
总的来说,个体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涵盖了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对个体心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个体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个体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个体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即知、情、意。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情感过程包括情绪、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意志过程则包括动机。
个性心理则包括能力、人格等方面,如行为动机、行为方式、行为习惯等。
此外,人际关系也是个体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交技能、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等。
在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
首先,个体心理学的研究需要结合个体的背景和环境,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其次,个体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案例研究等,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个体心理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促进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和指导。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思维•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一)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如:•1、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
•2、医学上的猩红热,流脑、SARS可用细菌性传染病来概括。
•3、幽门梗阻病人,右上腹有拍水音。
无论是进行概括的反映,还是间接的反映,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思维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思维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现实。
实践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实践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课题任务。
而且,思维的活动是否正确。
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二)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如:1、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
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病人心脏是否增大。
医生根据体温、血化验、胸部x线透视结果诊断肺炎等。
二、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抽象化等过程。
•(一)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的部分或区分为不同的特征。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分析,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组合成为整体。
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
•(二)比较:是对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的特征在(人和动物)头脑中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就无法认识事物。
•分类:是大脑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
•(三)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1.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个体心理简介 关于人的理论
需要、 需要、动机与行为
价值观与行为 知觉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 个性与行为 意志与行为 情感与行为
1
§2.1 个体心理简介
个体心理是每个人的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是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 理倾向和心理构成等. 理倾向和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 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 稳态维度,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 稳态维度,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 状态和心理特征;从个体心理能否被觉知到, 状态和心理特征;从个体心理能否被觉知到,可以区分出意识 和潜意识;此外还可以区分为心理与行为。 和潜意识;此外还可以区分为心理与行为。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 process) 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往往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与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往往 认知、 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交替使用。通常把认知 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交替使用。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 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 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 等。 。
3
表:2-1
认知过程
个体心理构成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
心理过程
个 体 心 理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是个人稳定 兴奋、沉醉; 愉悦、沮丧; 情绪过程 兴奋、沉醉 愉悦、沮丧 喜、怒、哀、惧; 的特征,那 的特征, 美感、理智感、自豪感、 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 么心理状态 则是相对可 意志过程 意志果断、坚忍不拔;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意志果断、坚忍不拔;优柔寡断、 变的、 变的、流动 等。 的。心理状 认知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 认知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 态是一种介 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 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 于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不决状态等 和心理特征 之间的相对 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 气质 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稳定状态。 稳定状态。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认 个人的心理 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特征也会随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内倾型、外倾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内倾型、外倾型; 情境的变化、 情境的变化、 顺从型、独立型;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 顺从型、独立型;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 时间的变化 性格 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和其他因素 的变化而发 生一定的变 化。 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愿望、理想、信念、 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愿望、理想、信念、 世界观、 世界观、自我意识 、人生观
(完整word版)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引言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我们要听,我们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水等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理解.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脑的机能只是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物质前提;脑只有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是因为物质具有“反映"这一普遍属性。
所谓反映是指物质受到处界的影响,并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作出回答的过程。
也就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之间总是以各种形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着,从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反映形式。
当地球上还未出现生物时,就有了无生命物质之间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如河水冲击石头,使石头变得圆滑;木材置于空气中会腐烂;摩擦生热、生电等等,都是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随着有生命物质的出现,便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形式叫感应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体对与维持生存直接相关的外界影响的反映.它主要是保证生物体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维持其生存。
比如:植物的向光性、生物的同化和异化、生物体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防御反应,都是生物体为了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形式,即感应性。
这种反映形式与无机物的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感应性表明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即生物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变化因素和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活动的感应性是一切有机物都有的,然而,感应性还不是心理。
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动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物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也在不断发展。
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动物机体不仅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无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不仅能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能对一些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产生了心理的反映形式。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尝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4、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9、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10、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1、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
12、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18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2
根据员工能力差异,科学合 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 C)
3
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 的互补性
( D)
4
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 训练
个性 2.2.3 气质
➢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
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方 面的特点。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或思 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力转移的难易,以及 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等,都是气质 的表现。一般讲的“脾气”“秉性”等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1)根据员工的
(3)从员工的气质
气质类型,安排合
类型出发,使用不同
适的工作岗位,发
的教育手段
挥员工专长
(2)在安排工作上
(4)引导不同Leabharlann ,注意不同气质类气质的人,促进
型员工的适当搭配
员工的身心健康
个性 2.2.4 性格
➢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具有 核心意义的部分。 ➢ 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 自身的认识和意志活动在个体身上保存并巩固下来,构成一定 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 体特有的行为方式。因此,性格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态度倾向性、社会制约性、稳定 性及可塑性等特点。
知觉 2.1.3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05
04
06
03
07
02
08
01
09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体心理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1.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1.3 意志活动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行为
1、识记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 容?
1、识记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1、识记
12、群体行为 及管理
4、领导行为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
01 1、跨 学科性
03 3、权 变性
05 5、科 学性
1、指 向性
4、潜 在性
1、识记
2、需要的特点
2、多 样性
5、可 变性
3、层 次性
6、社 会制约 性
1、识记
01 02 03 04 05
01
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 同的行为
02
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 动机
03
3、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 所引发
04
4、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 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1、识记
0 1
1、价值观的 含义
0 4
4、态度的构 成
0 2
2、价值观的 作用
0 5
5、态度的功 能
0 3
3、态度的概 念
0 6
6、工作满意 度的概念
1、识记
1、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 和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01
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
3、Y理论
1、识记
2、X理论
2、领会
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3、简单应用
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的管理措施及对管理学的贡献
4、综合应用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不同的人性假设高效 达成组织目标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 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知、情、意的关系
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认识对情绪的影响
知之深,爱之切 知识就是力量
认识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
情绪和意志影响认识活动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 意志可以控制、调节人的情绪
心理状态举例
思考问题时,“想不进去”(迟 疑状态)或“绕圈子”(刻板 状态)
听课时,聚精会神或注意涣散 (“灌不进去”)
二、性格类型与特征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 1927)依据人类社 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对人的性格类型进行的划分: 经济型:注重实效,以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为目的。 理论型: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的。 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的美为人生价值。 权力型: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为人生目标。 社会型:以奉献社会为人生最高目标。 宗教型:以信仰为人生最高价值
现在人们对气质类型的界定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对体液说的评价
虽然体液说对人的体液的划分并不合理,并且体液与 气质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它的气质类型划 分却对气质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人们对气质类型的界定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 质、抑郁质。 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 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 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 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模仿不但表现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立即做出相同的反应,而且表现 在某些延缓的行为反应中。 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第一节 什么是个体心理及个性心理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问题引出: 晚自习睡觉 好学的学生—— 连睡觉都在看书 调皮的学生—— 一看书就睡觉
归因理论的涵义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也称“认
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社会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常见的错觉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
来判断事物属性。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
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穿泳衣在沙滩上和在大街上给人的感受
敏感化: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的现象。
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感受性降低:由知觉的相互作用、人的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不 良嗜好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刺激等引起。
激励机制——概念
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思考:什么东西会让在座的同学产生积极性?
需要:生理的或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 鉴于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 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激励的模式见书上第三种模式(略) 。
激励机制
☺ 激励机制的含义:见书上P34。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激励变量、机体变量以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第四节 价值观与态度 第五节 学习 第六节 工作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圆圈在转吗?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8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2
知觉的整体性分析
在整体性知觉中,物体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是
不同的。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 决定对整体的知觉 在整体性知觉中,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刺激物的个别部分改变了,各部分 的关系不变,仍能保持整体的知觉。 如果感知的对象是个熟悉的东西,那么知觉就 更多依赖于感觉并根据其接近、相似、闭合、 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有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而这对行为又 十分重要。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
3.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验 •期望
情境因素 •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知觉
知觉对象因素 •新奇 •运动 •声音 •大小 •背景 •临近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2
八、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 的社会知觉或者对自己的归因的过程。 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 讨好 自我抬高 自我设障 联合 防御式的印象管理 辩解 道歉 划清界限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3
2.2个体的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特征:主要反映人的心理的独特性、 个别性。 包括: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行为风格)。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5
1.心理能力包括7个方面 计算能力: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适于会计工作。 言语理解:听说读写,理解表达能力,适应组织 领导管理工作。 知觉速度:迅速准确凭视觉辨认事物异同的能力, 现场工作。 归纳推理:由个别特殊到一般,凭经验作出推理 的能力,适应预测事物,市场调研。 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能力,适宜 于做出决策。 空间视知觉:方位辨视及空间关系判断的能力, 室内装饰。 记忆力: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数字、符 号、姓名等的记忆。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6
2.联系: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 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7
四、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 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触知觉。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4
六、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选择性知觉 对比效应 宽大效应 后视效应 投射效应 刻板印象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5
七、归因 1.归因的概念:归因是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进行 推断和寻求解释的一个过程。 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因素:客观刺激物(外 部归因)、行动者(内部归因)、所处关系或情 景(外部归因)。 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 区别性:行动者对其它同类刺激的反应; 一贯性:行动者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刺激的反 应; 一致性:其他行动者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
4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4.错觉:人对外界事物的特性所产生的不正确的、 歪曲的知觉。错觉是知觉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5
是弯曲还是平行?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6
在这幅图像中, 一 个大 个 子正 在 追赶 一个小个子,对不对? 其 实, 这 两个 人 完全 是 一模 一 样的 ! 这是 因 为, 在 水平 面 上 , 随着物体往后退, 不 仅 视角 变 小了 , 而且 它 们在 视 野中 相 对于 水 平线 的 位置 也 升高 了。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7
2.体质能力:三类基本体能 人们通过对上百种不同的工作 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确定了三 类基本体能,共包括9项: 第一类:力量因素 动态力量──持续运用肌肉力 量的能力。 躯干力量──腹部肌肉强度。 静态力量──对抗外力的能力。 爆发力──爆发活动中产生最 大能量的能力。 第二类:灵活性因素 广度灵活性──尽可能大的移动身体的能力。 动态灵活性──快速重复关节活动的能力。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8
1.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知 觉。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9
2.社会知觉 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 会知觉。 布鲁纳(美)提出,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 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
9
斑点狗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0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 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 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 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1
尽管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来,但仍 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5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区别: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 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 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第二章 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1社会知觉与归因 2.2能力与人格 2.3态度 2.4价值观 2.5学习与行为塑造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
2.1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概念分析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4
一、能力(Ability)
能力指的是什么?简单的说,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的 本领。例如,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叫做体能 或技能;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叫做社会能力或 者领导能力;表现在处理事物方面的能力,叫做才能; 表现在吸收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叫做智能等等。 同时,心理学中能力的涵义不仅包括人的实际能力,还 包括人的潜在能力。所谓实际能力就是个人在先天遗传 的基础上,加上在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所谓潜 在能力是指将来个人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可能表 现出来的能力。 能力包含多方面内容,即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 复杂的心理系统,人的各种能力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且,各种能力表现在个体间 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42
情绪智力
一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能力,例如如何控 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感受和影响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识 自我管理
社会意识
社会技能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43
1)自我意识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 例如,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 的个性和优缺点?你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 人?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总之,是对自己 一生的规划。 自我意识与心境的关系是相互的。正确的自 我意识可以培养积极的心境;反之,可能导 致消极的心境。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6
三种行为信息的协变与归因
行为信息 区别性 一贯性 一致性 低 高 低 高 高 高 高 低 低
归因类型 行动者 客观刺激物 情境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7
3.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三个维度: 内外维度 稳定性维度 控制点 一般来讲,员工本人在事业的追求上面,应在可 控的因素上多下功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 素上,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 会与外部环境,并客观地评价其成果。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8
4.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当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倾 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 因素的影响。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9
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行为者倾向于强调外部环 境等不可控因素,作出外部归因;而观察者则倾 向于强调行为者本身的特质因素,进行内部归因。
21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括自己 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际知觉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22
(3)自我知觉 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和 心理状况的知觉,称为自我知觉。
南通大学商学院 根据他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其在社会上 扮演的角色的知觉,称为角色知觉。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40
二、工作中的能力因素 1.情绪智力 2003年10月7日的《参考消息》第6版刊登一条埃 菲社伦敦发的消息,根据郁金香财政研究集团最 近的统计,在接受调查的300多名白手起家的百 万富翁中,一个共同点就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滞后 于常人,这个比率达到40%以上。他们在童年的 时候往往不出色,甚至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孩子, 通常不是学校中的优秀学生,因此他们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