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五册论求知(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论求知》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论求知》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学习“发问的精神”。

2.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的方法。

2.难点:学习本文在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谈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

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

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_是:对,正确。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

也泛指古代图书。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2.导语。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

课文标题揭示了全文议论的中心。

三、正课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2.提问: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讨论并归纳:把事物的道理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发问的精神比作钥匙。

3.提问:运用比喻来说理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来说理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弗朗西斯·培根的《论求知》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关于求知的观点和主张。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求知》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关于求知的观点和主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论求知》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求知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求知很重要?求知的方法有哪些?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论求知》,注意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a.弗朗西斯·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出了哪些关于求知的观点?b.作者认为求知的目的是什么?c.文章中提到的求知方法有哪些?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求知的感悟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二、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哪些观点对你产生了启发?三、课堂实践a.设计一个关于求知的主题演讲。

b.编写一个关于求知的情景剧。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求知的行动计划。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求知付诸实践?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a.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求知?b.如何克服求知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c.如何评价自己的求知成果?三、课堂实践a.设计一个关于求知的宣传海报。

b.编写一个关于求知的顺口溜。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知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

初中语文 教例品评100篇 60《论求知》教例评析(通用)

初中语文 教例品评100篇 60《论求知》教例评析(通用)

《论求知》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目的: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课型:语言能力训练课。

教学设计如下:第一个教学板块——识字词 (10分钟)落实字词,听写下面的20个雅词:消遣装潢运筹弛惰偏执轻鄙愚鲁羡慕挑剔吹嘘炫耀揣摩梗概蒸馏博学狡黠掩饰繁琐高谈阔论自欺欺人第二个教学板块——背名言 (10分钟)每人选择、背诵课文中的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析精段 (8分钟)从不同的角度精讲、品味下面的一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第四个教学板块——学表达 (17分钟)1.讲析:我们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

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

如:·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2.迁移:就“青春”(或“书”、“时间”、“学习”、“读书”)等内容,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如: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评析]这是一个具有崭新思路的课例。

从它的四个教学内容——识字词、背名言、析精段、学表达——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语言积累课。

它开门见山,线条清晰,目的明确。

这样的一节课,45分钟之内,学生进行了:1.20个雅词的听写,2.三五句名言的背诵,3.一个精段品析,4.一种常用的句式的学用。

有人说,如果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这样的收获,那还得了!从教学改革的意义上讲,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这样的收获”呢?这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精读课文,从对课文的揣摩品评之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的“点”和能力训练的“点”;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将精读课文所得化为简单明晰、操作性强、于平实之中又带有一点儿艺术性的教学思路;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运用科学而生动的教学方法,着眼于语言训练,巧妙地设计、安排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课中活动……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己。

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 教案

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 教案

初三语文求知篇一、教学目标1.粗读两篇文章,比较其选材范围与选材角度的异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求知如采金》一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理解其比喻义,分析明确比喻论证的特征和作用。

3.体味文章语言丰富、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

运用名句进行接句练习(多媒体屏幕显示)。

让学生接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吾生也有涯,(2)书山有路勤为径,(3)宝剑锋自磨砺出,(4)水滴石穿,(5)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自由答题后,明确(1)而知也无涯(2)学海无涯苦作舟(3)梅花香自苦寒来(4)绳锯木断(5)思而不学则殆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有关求知的名言的?明确:求知要勤奋努力;求知贵在有恒;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学会思考。

2.快速阅读《求知如采金》及《那一座“黄金屋”》,思考:(1)两篇文章的选材范围是什么?在对知识和求知的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两篇文章的文体各是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选材的?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学生自读后明确:(1)两篇文章都以“求知”作为选材范围,都将知识比作“金子”,都把求知喻为“采金”或“淘金”。

(2) 《求知如采金》是一篇议论文,《那一座“黄金屋”》是一篇散文。

前文论述“求知如采金”的道理,强调“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的意义,表达了“获得知识如同获得金子一样需要聪明才智”这一中心。

后文记述在改革开放激流中的人们到“黄金屋”去“淘金”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3.读析《求知如采金》。

精读课文,思考四个题目:(1)黄金与知识之间,求知与采金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分别利用文中语言材料回答)(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怎样才能采到黄金和求得知识。

(可利用文中词句,也可自拟) (3)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应注意些什么?(4)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学生读完课文后,由4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明确: (1)黄金与知识的相似点:都非常珍贵。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弛惰:松懈、懒惰炫耀:夸耀梗概:大略的内容狡黠(xia2):狡诈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2.朗读课文画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二、导入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十二岁入剑桥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2.导语“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三、正课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3.提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论述知识作用鼓励人们去求知4.提问:第一部分有些警句各告诉我们什么讨论并归纳:(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演也可以增长才干”三个排比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三个排比句紧承上文分别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这些目的重点放在第3句阐述了知识与才干的关系它使人联想到培根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推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三个排比句分析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5.提问:作者为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了两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2)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切的;“修剪移栽”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当“野生的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之间配合得恰当用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天性”也是很恰当的运用比喻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生动形象6.提问:第二部分写求知有几种方法讨论并归纳:(1)对粗糙的书只须浅尝、粗知、读别人的笔记摘要(2)对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做笔记、讨论7.提问:第二部分有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三个排比句分析了读书、讨论、做笔记的不同作用 8.提问:第三部分有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排比句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9.提问:第三部分用“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列举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列举四个例子说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同样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也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10.提问: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写使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四、小结本文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发表了对求知的种种看法主要论述了求知的目的、方法以及知识的作用等鼓励人们去求知本文运用排比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观点更加鲜明语气更加贯通强烈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这过运动来弥补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辨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法 1.第1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作用是2.第2段开头“不仅如此”“如此”指3.第2段举运动的例子证明了运用的的论证方法4.请模仿第1段的句式写一段文字.。

初中语文教案 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论求知<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执教人:董铁军<span lang=EN-US>教学目标:<span lang=EN-US>(1)课文内容分解表<span lang=EN-US>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solid;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solid; HEIGHT:15.2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267.7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vAlign=top width=357><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知识点colSpan=3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solid; HEIGHT: 15.2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147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196><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学习水平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47.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width=63>识记<span lang=EN-US>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5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70>理解<span lang=EN-US>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d4d0c8;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d4d0c8; HEIGHT: 14.8pt; PADDING-BOTTOM: 0cm;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47.2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63>运用<span lang=EN-US>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TOP: #d4d0c8; HEIGHT: 15.85pt; PADDING-BOTTOM: 0cm;PADDING-LEFT: 5.4pt; PADDING-RIGHT: 5.4pt; PADDING-TOP: 0cm; WIDTH: 267.75pt; mso-border-alt: solidwindowtext .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windowtext .5pt" vAlign=top width=357>1.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提纲。

第五册论求知(精选)-初三语文

第五册论求知(精选)-初三语文

第五册论求知(精选)-初三语文<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学习目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SPAN>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0pt"><?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SPAN><SPAN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0pt">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学习课文论述广泛、思路清晰的写作方法。

论求知 教案教学设计 _0

论求知 教案教学设计 _0

论求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

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弛惰:松懈、懒惰。

炫耀:夸耀。

梗概:大略的内容。

狡黠(xia2):狡诈。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

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

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

2.朗读课文,画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

二、导入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他十二岁入剑桥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

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

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

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

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

2.导语。

“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

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

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

三、正课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

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

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

3.提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求知》说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求知》说课教案

《论求知》说课教案华山中学张华《论求知》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篇议论文,编在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中,该单元仍突出训练议论文,让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区分文中观点与所运用的道理、事实等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方法的问题。

《论求知》一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是在以前系统学习几篇议论文的基础上出现的,学生此时已具备了较多的议论文知识,所以我认为,本文的教学,教师应适当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必烦琐,对文中重点分析的两句话用投影显示即可。

鉴于上述认识,我将本节课各环节设计如下:一、关于目标的确立,包含三方面内容:(一)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学习精练有力的语言。

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及制作卡片。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学,进一步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知识的重要性,立下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努力求知的决心。

二、重难点:教学本课需先从议论文特点入手,抓住“论证”这一关键,突破“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使用及其作用这个难点,也可以说是本文的重点。

三、学法指导与教法运用:学生主要采取圈点自学的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明、自我评圈,直接在课文上画出思索的轨迹,打上认识的烙印。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只起引导、重点把握的作用,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设计和教学程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复习导入。

复习有关议论文三要素、结构及论证方法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作知识的准备。

因为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的掌握具有阶梯性,只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学起新知识来才会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论求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A.学习课文运用归纳论证和比喻论证 B.理解求知目的、态度、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运用归纳论证和比喻论证。

四.媒体选择与组合五.教学过程:[page]1.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求知是进步,在求知中发展。

中国古人求知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刻苦求知;而现代,我们以如何看待求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是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彩屏显示:课题、作者和作者头像。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轻鄙炫耀狡黠掩饰挑剔(2)用投影出示词语,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提问:(1)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也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关系怎样?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本文前四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中间五段是论证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最后一段是解决问题部分。

三部分论述,完全符合议论结构规律,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分析第一部分提问:(1)这部分是怎样论述求知的正确目的的?(2)从二段中,找出一句名言。

(3)找出用比喻论证方法分析求知、实验的作用等相互关系的段落。

(4)分析比喻句(5)求知的目的从哪两方面论证的?5、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什么?提倡什么?6、分析第三部分(1)用列举具体学科的作用,最后归纳论证法在哪一段?(2)哪些段运用排比论述的写法?(3)这部分分两层论述怎样理解?。

九年级语文:《论求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论求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论求知》讲课稿 ( 教课方案 )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论求知》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写的一篇谈论文。

编在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

第四册主要突出训练谈论文,让学生掌握谈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而第六单元则要点训练“论证”这一因素。

依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变化规律表示:十二、三岁的初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的阶段,抽象思想发展水平低于形象思想,剖析、概括、推理能力较弱。

因此,学习谈论文广泛较为费劲。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一定先从谈论文的“特色”下手,抓住“论证”这一重点,打破“比喻论证”、“概括论证”的使用及其作用这个难点。

这也能够说是这一节课的教课目的。

语文教育的长辈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例子”、“教是为了不需教”。

详细到语文教课活动,联合此后语文教课改革的趋势,联系实质,我认为,本文没有必需精讲细读。

只要从整体上掌握,训练学生的“贯通融会”、“贯通融会”的能力。

讲堂设计及程序可按以下十个步骤进行:一、复习相关谈论文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作知识上的准备。

由于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知识的掌握拥有阶梯性,只有做好了必需的准备、铺垫。

学起新知识来才会有一种瓜熟蒂落之感。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要点、难点。

“目标教课”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课理论的中心。

其目的是抛弃传统教法的缺点,以目标分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让学生明确要求,踊跃配合教师,达到预期目标。

初中语文《论求知》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论求知》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讲课稿 /初中讲课稿/初中讲课稿范文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初中语文《论求知》讲课稿范文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讲课稿资料合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 xxx ,我讲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论求知教课目的:1、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培育求知的优秀习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3、学习编写纲要,做摘录,累积资料。

教课要点:1、本文的论证方法。

2、指导学生摘抄名言警语。

教课难点:从阐述性或结论性语句中找出论点。

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程序:一、导入新课自古到现在,人类都在求知中获得进步,获得发展。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是中国先人求知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女勤苦求知; 而现代,我们又怎样对待求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求知》是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二、简介作家作品由学生联合说明①先读,教师指导。

三、指导自读本文富裕真理,阐述宽泛,但思路清楚,有条有理,语言精粹,行文流利,可分为三部分阅读。

第一步:粗读要求:小声朗诵课文⑴掌握以下字词:轻鄙 b ǐ夸耀 xu àn 狡黠 xi á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掩盖 sh ì挑剔 t ī⑵给每段标好序号,谈谈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细读要求:高声朗诵课文⑴在本文名言警语下划线标志,制作名言警语卡片。

⑵梳理文章构造,编写本文写作纲要。

第三步:品读要求:仔细默读课文⑴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领会其作用。

⑵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领会其作用。

《论求知》说课稿 (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doc

《论求知》说课稿 (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doc

《论求知》说课稿(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论求知》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写的一篇议论文。

编在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

第四册主要突出训练议论文,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而第六单元则重点训练论证这一要素。

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变化规律表明:十二、三岁的初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于形象思维,分析、归纳、推理能力较弱。

因而,学习议论文普遍较为吃力。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节课必须先从议论文的特点入手,抓住论证这一重点,突破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使用及其作用这个难点。

这也可以说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需教。

具体到语文教学活动,结合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向,联系实际,我认为,本文没有必要精讲细读。

只需从整体上把握,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课堂设计及程序可按如下十个步骤进行:一、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作知识上的准备。

因为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的掌握具有阶梯性,只有做好了必要的准备、铺垫。

学起新知识来才会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理论的核心。

其目的是摈弃传统教法的弊端,以目标分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让学生明确要求,积极配合教师,达到预期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读提示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整体感知是语文新大纲较为突出的提法,亦是语文自身规律的体现,是知识熏陶的一个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提高语文素质、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符合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可以避免把语文教学搞成支离破碎的文字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第五册论求知(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第五册论求知(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论述广泛、思路清晰的写作方法。

(2)领会求知的目的、求知的方法,以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

(3)体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4)学会在阅读中选摘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教学建议
这篇文章分段很细,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但没有大段的严密的论证,读来让人感到条理清楚,如果能从“正确对待求知”,“怎样对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头绪与结构,本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论证方法
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畅达地发表对求知(读书)的各种看法。

比喻论证,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

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问好比修剪移栽”一组比喻,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归纳论证,如第十段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结论因为有了前面列举的丰富而翔实的内容作依据,所以很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

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

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

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等等。

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课文,摘抄名句,做知识卡片。

1、读标题,作诠释。

主要阐述标题表明了议论的范围。

2、谈求知,说名句。

让学生交流课外积累的有关求知、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后在积累本上整理为“求知篇”。

3、读课文,找名句。

先让学生借助“自读提示”,各自朗读全文,然后按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本文语言精练有力,警句较多,把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划上句号,之后小组交流,简要分析谈谈喜欢的理由。

(句句蘊含丰富,深沉,给人以启迪)
4、诵名句,品含义,做卡片。

好的名言警句如何变成自己的?做知识卡片,如何做知识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应做到:摘抄对自己有教育、启迪的句子;注意语句的相对完整,字词标点要准确无误;要注明作者和出处。

卡片的格式有两种:
A、格式一:不列标题。

例: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英]培根
《论求知》
B、格式二、自拟标题。

例:
培根论求知的目的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英]培根
明确以上两种格式之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卡片实际操作。

三、探讨文章,学习论证方法。

1、人类为什么求知?
A、求知可以改进的的天性;
B、知识能塑造人的天性;
C、求知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2.针对这三个论点,作者分别展开了论述,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的方法,找出来,说明其作用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人的天性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等,论证了“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如第10段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后归纳论点:“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这样,使论述的语言更为鲜明有力。

3.学习运用:
A、说明下列比喻可论证什么内容
人生不是一只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进合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

B、用下列这句话作为结论,写一段归纳论证的句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基本训练。

C、把文章最后一段改写成用归纳论证的段落。

四、小结全文,质疑问难:(老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完成)
1、这篇短文用很细的分段,较多的警句,精辟地论述对求知(读书)的种种看法,论述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谈了求知的正确的目的、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等等,蕴含哲理,促人奋进,鼓舞人去求知;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

2、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持。

五、作业:
课外完成“求知篇”名言警句的积累。

微格反思:
本堂课学习完后,最大的收获是学生对名言警句的感悟与积累比较好,既能积累本课文中的名句,也懂得了如何从课外去收集相关联的句子。

更重要是有了一种背记名言警句的兴趣,当堂课中已完成本课文中名句的背诵。

另外,最大的缺憾是本课中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太少,对论证方法的了解不透彻,不能通过学习知识并加
以运用,这是下一堂必须补救的。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