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失业率2016.5.24
主要内容: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如何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最低工资法 失业
对于十几岁的青年人来说,情况还要糟得多。就业
市场原本就对年轻人不甚友好,现在的情况可想而
知。官方提供的十几岁的劳动力的失业率目前为 26%,与一年前创纪录的27%相去不远。
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十几岁的年轻人,即便是无所事事, 现在也不愿意出来找工作,因此他们也就没有被计入失业 人口。截至九月底,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中只有25%的人拥 有一份工作,为历史最低水平。要知道,一代人的时间之 前,有接近50%的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在工作,在大约十年 前的1999年,这一比例也还超过45%。
5. Economists have found evidence that receiving unemployment-insurance benefits
a. decreases the job-search effort of the unemployed.
b. has no effect on the job-search effort of the unemployed.
Cyclical unemployment refers to the year-to-year fluctuations in unemployment around its natural rate.
The government places each adult in each household into one of three groups.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找不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因此也就无法获得学习必要技能的机会,而后者 对于他们的第二份工作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缺乏经验这一重大缺陷可以让人在未来的许多年当 中都遭受影响,让他们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当 中的收入缩水。
国际劳动组织表示,年轻人口中的高失业率是 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导致这一局面发生 的原因并非美国所独有。
宏观经济学——失业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 失业
5
失业与就业的转变
s E
就业者
失业者
f U
第六章 失业
6
稳定状态的条件
▪ 定义: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那么就说劳动
市场处于稳定状态或者说长期均衡状态
▪ 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s E = f U
就业人群中失 去或离开其工 作岗位的人数
找到工作的失业 人数
第六章 失业
7
求解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12
部门性变动
▪ 定义:不同产业或地区间对工人需求构成的变动。 ▪ 例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增加了对计算机维修人员的
需求,但减少了对打字机维修人员的需求。
▪ 再如: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协议会造成出口部门对工
人的巨大需求,但可能会导致进口部门对工人需求 的减少。
▪ 工人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需要花费时间,因此,部
f U = s E
= s (L –U )
= s L – s U
为求解 U/L,有:
(f + s)U = s L
因此,
U s L s f
第六章 失业
8
举例:
▪ 每月有 1% 的就业工人失去他们的工作
(s = 0.01)
▪ 每月有 19% 的失业工人正在寻找工作
(f = 0.19)
▪ 找出自然失业率:
工资刚性的原因
1. 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线 2. 劳动工会组织 3. 效率工资
第六章 失业
23
最低工资法
▪ 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最低工资线大大低于
均衡工资水平,因此,它不能解释大多数的 自然失业。
▪ 然而,最低工资线可能超过非熟练工人的均
结合隐性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
1 9 97 19 98 1 9 99
2 0 00
31 31
4 2
1 9 2 45 35 1 2 8 42 0
0 B 6
1 9 2 76 3 5 1 .2 8 73 0
4 2 0
15 8 3 2 3 1 — 8 9 08 7 9 — 84 42 12 4
28 29 30
2 0叭 1 7 2
1 8 7 81 9 2 1 6 1 63 2 5 1 73 7 49 9
2 12 26 1 7
2 89 2 09 7 1 6 5 92 21 1 7 9 93 7 7
1 7 5 51 7 3
2 06 1 5 2 3 1 0 47 37 3 64 8 8 . 21 8
化 。
l、斜 率 为负 的 菲利 普斯 曲线
( )1 8 —1 9 :针对 1 8 年出现的 1 9 8 90 98 经济过热 和严重通 货膨胀 ,l 9年 实行财 8 9 政 政策 和 货 币政 策 上采 取 了严 厉 的 紧缩 措 施 ,减 少 固 定资 产 投资 和现 金 投 放 ,通 货 膨 胀 率 明 显 降 了下 来 。
维普资讯
团圈臣 巡
结合 隐性 失业 率的菲利普斯 曲线
文 0 陈 文哲 ( 南财 经 大 学经 济 学 院 成 都) 西
摘 要 菲利 普斯 曲 线作 为反映 失 业率 、 经 济 增 长率 和 通 货 膨胀 率 之 间 关 系 的 曲
线 ,一 直 为政 策制 订 者提 供 重要 的分 析 工
2 0 45 45
本 人 认 为 失 业 率 和 通货 膨 胀 不 可
能 同 时 存 在 ;而 新 古 典 综 合 派 认 为 失 业 率 与 通 货 膨 胀 是 存 在 替 代
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风险
2023-11-04•毕业生失业现状分析•毕业生失业的派生风险•应对毕业生失业风险的策略目录•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毕业生失业现状分析失业率统计统计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官方数据,大学毕业生失业率统计显示出整体居高不下的趋势。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大学生失业率存在差异,通常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失业率较高。
失业原因分析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不足,就业期望过高,难以找到符合期望的职位。
行业发展和经济形势影响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面临挑战,同时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导致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面临较大的压力。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大学生在校园中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进入职场后难以快速适应。
长期失业会导致毕业生个人发展停滞,甚至出现能力退化、自信心下降等问题。
个人发展受阻社会负担增加人才资源浪费大量毕业生失业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社保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等。
人才的浪费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03毕业生失业的影响020102毕业生失业的派生风险毕业生失业后,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收入减少长期失业容易引发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毕业生失业后,职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影响未来的事业发展。
职业发展受阻个人风险1家庭风险23毕业生失业后,家庭需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如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
家庭负担增加长期失业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睦。
家庭关系紧张毕业生失业可能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恶化,面临经济困境。
家庭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社会风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大量毕业生失业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社会安全。
人才流失长期失业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资源浪费大量毕业生失业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进步。
03应对毕业生失业风险的策略03推行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可以推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和创业指导服务等支持。
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
2023-11-07•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概述•失业预警系统概述•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的构建•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的应用•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的挑战与对策目•研究展望录01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概述高校毕业生失业现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就业难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问题各有差异。
010203高校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某些职业或到某些地区工作。
学科专业不匹配某些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失业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对教育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失业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未来发展。
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失业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2失业预警系统概述失业预警系统的定义与功能定义失业预警系统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数据,对失业状况进行预测、预警和对策建议的综合性系统。
功能失业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预测失业率、发出预警信号、提供政策建议以及指导就业服务等。
失业预警系统的建立流程收集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数据,包括就业、失业、薪酬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者提供针对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对策建议运用统计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失业状况和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定预警阈值,即失业率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触发预警。
预警阈值设定一旦失业率达到预警阈值,系统将自动或手动发布预警信号,以提醒决策者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大学失业率最高最忽悠考生的15个专业
中国大学失业率最高最忽悠考生的15个专业
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称,15个专业成为中国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谨慎选择。
法学。
专业。
调查称,从2007年-2009年,法学专业连续三年成为大学本科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失业率连续三年最高的专业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英语。
在中国大学的众多专业中,英语也成为高失业率的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汉语言文学。
电子信息工程。
会计学。
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从2007年-2009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专业还有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子商务。
也是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会计电算化。
物流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高失业率的高职高专专业,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谨慎选择。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美国历年失业率
非农数据日期:2012年5月22日摘要失业率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西方各国政府每到选举换届的时候,他们的候选人都会拿出自己关于控制失业的目标。
可见失业率在各国政府心目中的重要性。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可以获得民众的好感,而且失业率还会间接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好坏,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所以此次我挑选了失业率为我研究的方向,而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形势的好坏可以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故我的研究重点就是美国的失业率。
本次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历史比较分析,了解美国的经济这情况。
第二,通过分析美国的失业,分析美国社会男女的竞争力。
第三,美国的相关失业保障。
关键词:政策效果,失业率,福利,失业原因2012年3月9日,世界各个投资者的目光都投向了美国的劳工统计局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好坏决定了全球经济的走向。
美国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晚公布,夏令时是北京时间晚8:30,冬令时是北京时间晚9:30公布非农数据。
非农数据就是指美国的非农业人口的失业率即美国城镇人口的失业率。
2012年3月9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非农数据报告,为8.3%,相比于一月份没有变化。
这个也说明了美国经济的逐渐回升,这一数据让人们对美国经济重新有了信心。
非农数据主要是由两方面的数据组成。
一,家庭统计数据:家庭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从那些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二,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办公室和商店,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
以这两个数据作为主要数据的原因是:•一,家庭统计数据相对于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有着更大的范围,它包括:个体户,无酬家庭工作人员,农业工人,私人家庭工作这些都是被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排除在外的,另外家庭调查还提供了就业人群的估计。
•二,家庭统计调查包括了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课件ppt课件
.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自 然灾害和种植结构调整
.
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的一份报告
目前无城市户口农民工已占据第二产业岗位57.6%, 商业和餐饮业52.6%,加工制造业68.2%,建筑业 79.8%,农村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已逐年降低,2011年左右 劳动人口就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出现负增长。
如果禁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话,最迟到2009年,我 国城市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构成我国的“比较优势”,限制 劳动力转移将使 “比较优势”源头缺水,同时会加 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
.
失业分类: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 求不足导致生产周期 性变动和生产规模下 降,社会不能提供足 够就业岗位而形成的 失业
日本在1997年经济衰退期间 自杀率上升18%。
1976-1990年失业问题,1百分点失 德国精神病学家认为,失业
业引起:谋杀升6.7%-年730起;中 1年后的焦虑和其他精神错
风死亡升3.1%-年1386人;致命心 乱会减少5年寿命。
脏病升5.6%-年17654人;暴力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
自
等存性 。用效这劳劳正性 放劳失 员,营性 业的寻者
方,失 、率种动动常失 弃动业 在从活失 失失找失
然
面主业 人的流力力流业 现力: 淡而动业 败业工业
与要: 尽提动资的动: 有不与 季使具: 等。作:
失
空由显 其高的源正过由 工满非 失得有由 。比但劳
缺于著 才。结配常程于 作足自 去在强于 如没动
在适龄劳动力人口中,有约6760万人游离在劳动大军之外, 即无职位也不寻求工作;愿意工作者13760万人。
大学生隐性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隐性失业调查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现实困扰。
除了明显的失业现象,我们也要重视那些属于隐性失业的大学生。
本报告将对大学生隐性失业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希望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计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0份,回收率为75%。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求职经历、就业状况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隐性失业的情况。
调查对象为毕业1-3年的大学生,覆盖不同专业和学校。
调查结果分析隐性失业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如下:1. 择业观念偏高:有3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就业要求高于市场对他们的需求。
他们更倾向于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并且薪资待遇较好的工作,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就业机会。
2. 缺乏实践经验:有42%的受访者表示缺乏实习或工作经验。
许多大学只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培养机会,导致毕业后无法满足职场对经验的需求。
3. 招聘渠道狭窄:有29%的受访者反映求职渠道相对狭窄。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招聘网站或校园招聘会了解到招聘信息,而这些渠道往往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竞争激烈。
4. 行业供需失衡:有21%的受访者认为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这些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有许多其他行业的招聘需求之人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隐性失业影响隐性失业给大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1. 影响心理健康:长时间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会增加大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影响经济状况:隐性失业导致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减少或不稳定,经济状况不佳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3. 影响社会和家庭关系:由于不能独立经济,大学生隐性失业可能给家庭带来压力,也可能影响社交互动能力和社会融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胀课件
3、政治影响
过高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和
政治稳定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案例:我国失业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 2、计划体制时期的普遍就业
与隐形失业 3、上山下乡 4、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 5、下岗现象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6、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 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②、惯性通货膨胀 … 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在预期和惯性的共同作用下,通货膨 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 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 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对付,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3)原材料推进通货膨胀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4、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给 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 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 而引发的。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形成过程
AS曲线水平:
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
AS线向右上倾斜 P
AD右移
P4
AD4
AS
AD3
→价格↑、产量↑
AD2
P3
半通胀: P2 瓶颈式通货膨胀 P1
隐蔽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失业,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词语。
可是,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词语打交道。
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其实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职业都不被人所知晓。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或许会碰到陌生人向你问好。
那么,也许这个陌生人就是一名正在失业中的人。
为了孩子,父母会努力工作,但同时也要兼顾自己的生活,所以才选择“隐蔽性失业”。
这种现象最普遍的发生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
一般来说,他们觉得工作并不难找,于是很容易就会陷入“隐蔽性失业”的境地。
为了避免受到老板的责骂和解雇,大部分大学生便对公司领导唯唯诺诺,任由摆布。
他们有可能会失去工作,而且很可能在此后一直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说到“隐蔽性失业”,我就想起了一位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工作的高中同学。
她当时为了不被人识破而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便做出了隐瞒自己真实年龄的决定。
她还担心: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情况,或许就没有办法继续工作下去了。
那样就必须得重新回到学校,回到课堂,而这又将花费更多的钱财和精力。
于是,她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
可是,当她考虑再三之后,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如果不主动回去工作,那么她就不可能像同龄人那样成熟起来。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到学校。
后来,她找到了一份文秘的工作。
或许她可以获得更多的尊严和收益,但也许也不会被人所知晓。
作为家长,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失业。
如果孩子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当然最好不过。
但如果孩子所找的工作并不合适,那么就只能让他们去寻找另一份相似的工作了。
这时候,家长的社会关系便派上用场了。
他们可以把孩子介绍给各行各业的人,也可以替孩子找一份更加合适的工作。
这时候,孩子的真实年龄、学历等等就都不重要了。
这种选择方式,通常都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的。
而结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或许一开始会觉得非常轻松,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极度疲劳,甚至是忍受不了。
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2024失业真的假的
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上升至5.2%左右,但这是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预测,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4年趋势》报告中预测,由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上升以及不充分就业的情况加剧,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从2023年的5.1%小幅上升至5.2%。
同时,全球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也将继续下降,2024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为64.7%,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然而,未来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调整、国际形势、技术进步等。
因此,对于未来的失业率预测还需要不断观察和调整。
世界各国失业率数据
失业率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数据库。
单位:% 国家和地区1990 1999 2000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2.53.1 3.1 中国香港1.3 1.3 6.24.9 4.9 4.1 中国澳门② 3.24.1 6.3 4.4 6.8 4.6 中国台湾省1.7 1.7 2.9 2.5 3.0 2.4 澳大利亚 6.9| 7.2 7.0 6.8 6.4 6.2 加拿大8.1 8.1 7.6 7.3 6.8 6.7 丹麦⑧ 5.5 6.5 4.6 5.2 埃及⑨ 8.6⑩ 17.9⑩ 8.1 19.4 9.0 22.7 芬兰⑦ 3.1 2.7 10.1 10.7 9.7 10.6 法国11.7 13.6 10.0 11.9 德国8.8 9.2 7.9 8.3 希腊7.0②11.7② 11.7 17.9 11.1 16.7 伊朗12.6 4.5 日本2.1 2.2 4.7 4.5 4.7 4.5 韩国2.4 1.8 6.3 5.1 4.1 3.3 新加坡1.7 1.3 4.6 4.6 4.4 5.1 俄罗斯⒁ 12.6 12.3 9.8 9.4 瑞士3.1 3.5 2.7 3.1 泰国⒄ 2.2 2.4 3.0 3.0 2.4 2.3 英国⒀ 6.8 6.5 6.0 5.1 5.5 4.8 美国⒀ 5.6 5.5 4.2 4.3 4.0 4.1 越南2.3 2.4 2.3 2.1 注:①城镇登记失业率。
②14 岁及以上。
③16 至60 岁。
④10 岁及以上。
⑤城镇失业率。
⑥12 岁及以上。
⑦15 至74 岁。
⑧15 至66 岁。
⑨15 岁至64 岁。
⑩12 至64 岁。
⑾15 至69 岁。
⑿16 至74 岁。
⒀16 岁及以上。
⒁15 至72 岁。
⒂16 至65 岁。
⒃16 至64 岁。
⒄ 13 岁及以上。
⒅15 至70 岁。
失业率(续1)单位:% 国家和地区2001 2002 2003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3.6 4.0 4.3 中国香港5.1 3.9 7.3 6.0 7.9 6.2 中国澳门② 6.4 4.4 6.3 4.5 6.0 4.7 澳大利亚6.9 6.6 6.4 6.2 6.0 6.2 加拿大7.2 6.8 7.7 7.1 7.6 7.2 丹麦⑧ 4.8 5.3 4.7 5.1 5.5 6.2 埃及⑨ 9.2 22.6 10.2 23.9 11.0 芬兰⑦ 9.1 9.7 9.1 9.1 9.0 8.9 法国8.8 10.7 8.9 10.1 9.7 10.9 德国7.9 7.9 8.7 8.5 10.0 9.5 希腊10.2 15.4 9.6 14.6 伊朗12.4 4.0 12.3 4.1 日本5.0 4.7 5.4 5.1 5.3 4.9 韩国3.8 3.1 3.1 2.5 3.4 3.1 新加坡3.4 3.4 5.2 5.0 5.4 5.3 俄罗斯⒁ 8.9 8.5 瑞士2.5 3.5 2.9 3.1 4.1 4.5 泰国⒄ 2.6 2.5 1.8 1.6 1.5 1.4 英国⒀ 4.8 4.2 5.1 4.4 4.8 4.1 美国⒀ 4.8 4.7 5.8 5.6 6.0 5.7 越南2.8 3.2 2.1 2.3 2.3 2.6。
警惕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失业现象
警惕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失业现象
王水珍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8(000)014
【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以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描述毕业生失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现象潜在的社会危害.
【总页数】1页(P207-207)
【作者】王水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49
【相关文献】
1.警惕知识性失业--关于高学历人才失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警惕知识性失业——关于高学历人才失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3.大学生失业现象的公众观调查研究
4.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解读——基于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5.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自愿失业现象的相关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国际家庭就业背景看中国结构性失业与家庭就业
从国际家庭就业背景看中国结构性失业与家庭就业
杨燕绥;秦晨;王蒲生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24()1
【摘要】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三难一缺”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企业职工转产就业难、城镇化农村人口安置就业难;另一方面,高龄老年人照护市场需
求大、招人难。
劳动力供需数量基本平衡,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突出的问题是
家庭照护需求大,劳动力供给不足,专业人才奇缺,亟待认识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新的就业形态进行研究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杨燕绥;秦晨;王蒲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研究
2.低收入家庭的失业与就业:人群、趋势及国际比较
3.金融危机背景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重要性
4.家庭背景与就
业机会——父母的职位特征为何介入了子女在首要部门的就业竞争?5.家庭背景对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诡异的失业率作者:蛮族勇士第一章人口拐点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大概属于一个研究禁区。
官方数据长年稳定在4%左右,完全无视经济波动。
按照我党的说法,无论经济增速是此前的20%还是目前的7%,反正失业率就不会变,就是4%。
对于像我这样的数据狂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我下面就用官方的数据,来狠狠的分析一把这个失业率问题,并且尝试探讨一下,中国真实的失业率是多少,有没有达到7%的国际警戒线。
考虑到有些读者是第一次看老蛮我的文字,所以我必须重新声明一次: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请有兴趣查验数据的同学去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验。
先从2014年的数据开始看。
2014年的经济当然是下行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困境,我党也隐瞒不住,开两会的时候总理都要长篇大论的讲述接下来会面临多少困难。
但是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注意,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只是指城镇户籍的居民,农民工不纳入失业统计。
)是多少呢?4.09%,失业人口总数约900万。
真是雷打不动的4%啊。
先不管了,把与就业有关的人口数据全都翻出来。
我们来好好整理一下这个事。
失业率数据造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得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数据庞大得像海一样,统计局的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孩纸根本不可能完成全面系统的造假。
所以一定有大量的漏洞可以给我们抓到。
先来看适龄劳动力总数,2014年,全国16-59周岁的人口数为9.16亿。
这些人不是去读书,就要去工作。
如果读不了书,也没有工作,那么他们当然就处于无业状态。
因此理论上,适龄劳动力-在校学生-全国就业人数,减出来的结果,就是无业人数。
2014年的在校学生总数6936万,其中高中生2401万,中职生1802万(老实说我之前真不知道原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这么多),本专科大学生共2548万,研究生185万。
而官方公布的全国就业人数为7.73亿。
注意,这个“全国就业人数”,包含了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因此这个数据会比我们后面会重点阐述的“城镇就业人数”要高。
现在结果出来了:9.16亿-6936万-7.73亿=7363万。
这算是使用官方数据简单推算出来的我国宏观上的失业总人数,是包含了农村和城镇所有人口的失业数。
这个算法简单易懂。
按这么算的话,我国2014年适龄劳动力的失业率为7363万÷9.16亿=8%,当然超出了7%的国际失业警戒线。
再使用这个简单的算法往前算几年,2010年16-59周岁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为9.4亿,在校学生数为7045万,全国就业人数为7.61亿,这么算下来,2010年的适龄劳动力的失业人口数为1.08亿,失业率为11.5%。
我这里顺带说一下,2010年和2011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均为9.4亿,是建国以来的峰值,从此之后计划生育的威力终于体现了出来,适龄劳动力总数开始下降。
2014年的9.16亿,较2010年已经下降了2400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的去研究一下这个适龄劳动力下降的拐点问题。
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学问。
当然,正是因为劳动力总数下降,2010年11.5%的失业率,到2014年会下降到8%。
再往前看,2006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为9.06亿,在校学生数为6173万,全国就业人数为7.5亿,由此算出来的失业人数为9427万,失业率为10.4%。
这种失业率规模和2010年差不多。
这大概算是我国在劳动力拐点出现前的常态,即我国长期维持着10%左右的失业率。
每10个壮健的劳动力里面,就有1个在田间地头或者城市的小巷子里苦闷的游荡,期待有一份工作。
正因为此,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再怎么薪水低廉,也总能找到穷苦的平民来打工。
2011年后国内开始出现普遍的招工难现象,不是别的原因,只不过是计划生育的效应,劳动力供应拐点出现了,劳动力减少了。
3年时间,劳动力就减少了2400万,这种减少的幅度真是触目惊心。
失业率从11%下降到目前的8%,每年都要降1个点,虽然还是高于国际警戒线,但是已经不算特别惊恐的数据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将会因为人口规模的缩减而自动解决似的。
每年下降1%,那么2015年失业率就会将到警戒线之下,2017年恨不得出现劳动力普遍短缺的现象。
这可真是会让我党在做梦的时候都能笑醒的美好未来。
然而事态真会如此演变吗?符合逻辑的未来之路,到底会通向何方?请期待第二章:城市贫民。
第二章城市贫民在讨论失业率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要理解一个概念:我国官方层面上,从来都不承认农民的失业问题。
所有的失业,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失业。
农民工被默认有田有地,可以回去耕地。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深入了解一下农村的现状,看看我国的农业,到底能容纳多少就业人口。
2014年的数据暂时还没全面公布,没关系,我们来看2013年的数据,与2014年不会有什么差距。
2013年乡村就业人口数为3.87亿,其中在乡村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4279万,干个体户的3193万,合起来7472万,这部分算是乡村里从事些挣钱营生,能干点加工和做点买卖的人,剩下3亿出头的人,就是纯粹的农民,从事基础农业,也就是种田种菜看天吃饭这类了。
以18亿亩耕地红线计算,3亿农民人均耕种6亩地。
基础农业这个东西,那是真不挣钱,尤其是种粮食,在经济学角度考虑基本上是一种自虐行为。
一亩地累死累活种下来,就算一年能种两季好了,风调雨顺,也没病虫害,撑死了也就是2000斤粮,卖个4000块钱。
扣掉化肥种子等等花销,劳动力本身不算成本,利润能有3000块已经顶天了。
现在人均种6亩地,那就意味着一个完全的劳动力,即便是在最好的年景,种着最肥沃的土地,年收益也才1万8。
如果稍微来点水旱病虫灾害,基本上一年就是白干。
就这,还是农村连续20多年往外输出劳动力的结果。
放到2000年的时候,纯粹的农民能有4.5亿人,那会人均耕地才4亩,壮劳力的年收入在最好的年景也就1万块钱出头,都不知道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按目前这种趋势,纯粹的农民还得继续减少,得减少到人均8到10亩地,一个壮劳力靠种田一年能挣到2.5万-3万块钱的时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流出的趋势才会停止。
年薪3万块钱,算是城镇流水线工人的最低收入水准了。
稍微有点技术,干活麻利一点,一年下来挣个5万块钱不是梦,而且无惧天气变幻,旱涝保收,一家企业倒闭了,了不起换一家企业打工就是了,不至于全年颗粒无收,一家老小抱在一起饿死。
这就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由来。
而这种农村人口迁出的趋势,至少在目前的农业盈利水平之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农村人口迁出的规模会放缓,毕竟现在好歹也是人均6亩耕地了,比4亩的时候好多了,但也还不够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迁出。
经济规律就是: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好的日子。
安贫乐道那是圣人扯的蛋,现实中是不会有这种人的。
在这种农民迁出的背景下,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在迅猛增长。
1997年农民工总数仅约7000万,到2000年约为1.2亿,2008年已经增加到2.25亿,2014年更是达到了2.74亿的规模。
(说明一下,我国到2008年才开始正式的农民工数量统计,此前的数据来源于各类研究报告,本文的数据主要采信了06年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对应“城镇就业人数”数据,1995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1.9亿,扣除当年度7000万农民工,有1.2亿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
2000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2.32亿,扣除当年度1.2亿的农民工,还有1.1亿的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
2008年城镇就业人数为3.21亿,扣除2.25亿的农民工,只剩下9600的工作岗位留给了城市居民。
这大概是城市户籍人口就业岗位最少的年份了。
此后城市居民开始和农民工展开了激烈的就业竞争,种种排外的言论不绝于耳。
城市普通老百姓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一步步的走向恶化,城市不再包容,不再对外地人充满热情。
这种排外情绪的产生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符合最基本的人性。
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损时,城市居民当然会起而反抗。
而要求城市居民放开怀抱欢迎竞争者,这简直是反人性的。
想想看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本地人的整体就业岗位居然还大幅度的减少了!这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08年之后城市本地户籍居民的就业人数逐渐上升,2010年为1.06亿人。
到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3.93亿,扣除2.74亿的农民工,城市本地人的就业人数已经恢复到了1.19亿的规模,这大概算是回归到了1995年的美好时光。
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各项产业蓬勃兴起,中国从经济破产的小农经济国家变成了工业大国。
城镇就业人数从1995年的1.9亿上升到2914年的3.9亿,这意味着城镇区域范围内,新增了2亿的就业岗位。
而城市本地居民在就业问题上取得最大成就,竟然就是一次轮回,毫无增长可言。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在这20年间,2亿新增的工作岗位,全被农民工抢走了。
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这2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其实非常低劣,只能为饥饿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而无法为要求更高的城市居民提供工作岗位。
当然我们有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可以提供一些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岗位,但是宏观和整体上,这个国家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面向农民工的,工作岗位的定位,就是为了解决长期陷于贫困的饥民的温饱问题的。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在明白这个国家的主要的就业人群,就是一群贫民之后,我们才能回过头来,仔细的梳理,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请期待第三章:失业陷阱。
第三章失业陷阱(之一)首先让我们的目光从国家级的数据上沉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城市级的人口和就业情况。
一线城市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因为人口和财富总是会涌入这些极富吸血性的城市,并将它周边的区域都吸成荒漠。
我们主要来看看重要的二线城市,一些典型的工业城市。
基于我个人的恶趣味,我首先选择的样本城市是佛山。
这座城市在国内并不出名,但它却是中国民营制造业的代表性城市,珠三角最强大的民营企业品牌集中地,没有之一。
2010年佛山的户籍人口371万,常住人口719万,常住人口数减去户籍人口数,就是外来长期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了,719-371=348万;到2014年,佛山户籍人口386万,常住人口735万,农民工数量计算一下是349万。
很明显四年下来,佛山的人口规模增长非常缓慢,户籍人口增长了15万,而农民工数量只增加了区区1万。
这样看起来,佛山在这四年内已经无法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或者可以这么说:佛山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无法吸引新的农民工的到来,它能勉强维持住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算不错了。
作为珠三角民营制造业最强大的城市,佛山居然沦落到了这样的惨境,这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2010年前佛山还是狠狠的辉煌过一把的。
再往前看四年,2006年佛山户籍人口358万,常住人口586万,586-358=228万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