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2)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优质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在中华民
族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精神力
量。
在今天,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延续文化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
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
精神家园。
板书设计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都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都是中华民族所铸就的智慧结晶。
自古竹子身上所代表的亦是高风亮节
的精神品质。
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和美德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的
中学生更应该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中华美德,高扬中国精神。
【板书设计示意图】
教学反思本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的视频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熟知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的过程,变抽象的教学知识为具体生动化,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延续文化血脉》
新,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新时期肩负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德万年长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________、高尚的________和远大的________,是世代相传的________,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________。
民族志向
民族品格
民族理想
民族智慧
精神力量
教材63页
教材62页
探究与分享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向他们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树立文化自信。
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语言文字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中华文化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4.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延续文化血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分析近些年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教材,其中包括了《延续文化血脉》。
这本教材旨在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本文将对《延续文化血脉》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起首,我们来看看《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本教材主要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孝道、礼仪、文学、音乐等。
通过讲述古代的故事和传说,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尽力。
其次,我们来谈谈《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方法。
这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讲解文化常识、讨论问题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进修中不息探索、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来评判一下《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培养了自己的文化自大心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材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认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延续文化血脉》教材是一本值得推广的教材,它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通过评判教材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它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引入这本教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
6.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要求 (1)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 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要求:①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 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 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第三单元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3.通过本框的学习,了解和学习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 修养,积极弘扬传统美德。
探究一 中华文化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 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 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 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传承的原因以及要求 (1)原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要求: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
(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 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 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公开课《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公开课《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相应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框题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重点落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目前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框题有助于学生奠定中华文化底色,树立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延续文化血脉》 (2)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导入《延续文化血脉》文化展览,介绍“学中华文化”、“立文化自信”、“扬传统美德”三个展厅。
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视频中华文化的魅力。
新授
(一)学中华文化
1.思考:
你了解的中华文化有哪些?
中华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图片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有必要吗?
总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很有必要。
2.探究分享
结合课本P61相关链接,如何让我们的文化更优秀,增强文化自信?
要求:前后6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一名同学做成果分享;时间为4分钟。
小结
学生谈文化之旅三个展厅的观后感,教师小结:学中华文化、立文化自信、扬传统美德、做当代智者。
提取本课关键信息,升华本课情感目标。
板书设计
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价值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
3.文字发展史:汉字“人”。
总结:中华文(二)立文化自信
1.播放视频:《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视频中哪个片段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曾子杀猪:诚信。
程门立雪:尊师。
总结: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第五课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延续文 化血脉
中华 文化
根
美德 万年
长
内容 特点 意义
文化自信
作用 特点 内涵
践行
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①说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②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④我们 要坚定文化自信,又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 我们的精神世界。 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
想一想:你能通过断句展 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话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不同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启示:在这几个不同的断句中,我们充分感 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屈原
包 拯 郭明义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 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