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筹城乡试验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经验探析——以重庆为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谢钢蒋世建摘要: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深入分析区域教育现状,从发展规划、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水平、经费保障、助学体系等方面探索了统筹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对策措施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涵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涉及诸多社会要素的系统工程,是隶属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专项改革。
深刻把握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应该自觉地把教育置于社会总系统中来思考,突破就教育论教育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
统筹,就是统一地、全面地筹划和安排。
也就是寻找不同事物、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这个联系,兼顾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以期收到综合的工作效益。
统筹城乡,实际上是多元统筹主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本行政区划内的城乡之间,科学合理地聚纳、配置和培育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性要素,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服务性资源,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则是涉教多元统筹主体根据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诉求和发展需要,在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乡之间,合理有效、科学持续地聚纳、配置和培育教育资源、要素,优化教育结构和内涵,促进城乡教育效率与公平的融合。
具体地讲,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不仅仅是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包括社会教育捐助机构、教育协会、公民办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教育者、学生等诸民间主体;二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体不仅仅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还包括聚纳和培育教育资源;三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不仅仅是本地教育内部的发展规划,还包括教育与社会其他相关要素的配套,既要从教育内部对教育要素进行改革,同时也要从社会总系统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四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手段不是简单的控制型管理模式,而是民主型治理模式;五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城乡教育协调均衡,还包括城乡教育的效率提升。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与中国重庆市的现实选择研究_姜松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在对美国、法国、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剖析其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示,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发展实际,认为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与农村金融、土地管理与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城乡统筹;国外经验;现实选择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与中国重庆市的现实选择研究笮姜松曹峥林王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亦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政策主题,这也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
以“三农”的内生性崛起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促使城乡差距缩小,以城乡差距缩小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同时,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清晰的演进轨迹,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央政府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演变的深刻认知以及持之以恒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愿景。
重庆市直辖以来在经济总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调整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城乡间、“一圈两翼”区域间、区县间的经济差距也日益拉大,且各种矛盾性问题交叉丛集,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如不能完美解决,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在新的战略机遇下,重庆市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创新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重庆经济迈向一个崭新的发展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文献述评国内学者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归结起来主要在城乡统筹概念界定、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城乡统筹发展突破口等方面:顾益康和陈锡文(2003)认为城乡统筹就是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重大经济政策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实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屏障和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选择———以重庆为例”(2007GXS3D094),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CSCT,2010CE0015),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重点项目“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研究”(cstc2013jccxB0022),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基金项目“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SWU12093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偏好及其对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SWU1209457)。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
分别是直辖前的 2 9 . 倍和 16倍 。全 市农民人均纯 收入 .
●
维普资讯
●
维普资讯
促j 专 08 《 『 ! 珥宪 考20 年第3 期( 2 总第26 期) 1 0
兼业 的“ 首选地 ” 是 带动 新 农村 建设 的 “ , 火车 头 ” 。加
城 市资本进入小 城镇 。同时 应 制定相 关政 策 措施 适 度 鼓励城 里一 部 分人 到 小城 镇 兴 办产 业 或 居住 , 聚集 人 气, 力争把小城 镇建设成 为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的聚集 区 和镇域 经济发展 的优势区 , 成为吸纳农村 劳动 力的第 一
快 小 城 镇建 设 , 善 基 础 设 施 , 善 投 资 环 境 , 以 吸 引 完筹城 乡发展 提供体
制保障。当前 , 影响科 学发 展和构建 和谐社 会 的主要 因
素之一是根深 蒂固的城 乡二 元结构 , 而二 元结构 的根源 又主要在于体 制的问题 。体制 问题 的核心 是政府 权力分 散, 部门职能交 叉, 行业 利益分 割 , 工作形 不成有 效的合
造中低产 田,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全市共改造 治
企业和农村 商贸流通业得 到快速发展 。
理土地 36 5 万亩 。基 本完成 农村 电网改 造 , 实现 了农村
( 推进城 乡劳动就业—体化。 三)
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 行
政村通电话率达 到 10 。 0%
势 , 出特色 , 突 做大产 业 , 全市初 步建成 了 30万 亩优 质 0
柑橘 、 年出栏 20 00万头商品猪等一批在全 国具有一定影 响的产业基地 , 全市 已经建成 优质 农产 品商品 基地 的总 规模 达到了 1 1 3 5万亩 。大力培育龙头 企业 , 市级 以上重 点龙头企 业数量 已达到 2 7家 , 中国家 重点龙头企 业 3 其 l 9家。着力打造 百个 区域性 中心城镇和 经济强镇 , 乡镇
城乡统筹过程中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探讨--以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
辜胜 阻认 为 , 镇化是 指在经济 发展过程 中 ,人 口不断由农村 不平衡现象较严 重。由表 1 以看出 ,2 0 年 ,城 镇化率最高 城 可 06 向城镇地 区集 中的过程 :陈锡 文认 为,城镇化 是由农业人 口占 的是渝 中区、江北 区、沙坪坝区、大渡 口区、南岸 区、九龙坡 很大 比重 的传 统农业社会 向非农业人 口占多数的现代文 明社会 区六个 区 ,其城镇化率达 到了 1 0 ,而最 低是酉 阳县 和巫 溪 % 0 2 7 转变 的历 史过程 姜爱林认 为 , 城镇化是 指农村人 口不 断向城 县 ,城镇化率仅 为 1 .%。城镇化率较低 的地方 ,都是 属于老 镇转移 , 第二 、三产 业不 断向城镇 聚集 ,从而使城 镇数 量不断 少边穷和交通不便 的 山区 ,由于受地理 条件 的限制 ,其经济 发
增加 . 城镇 人 口规模 与地域规 模不 断扩 大 的一种 自然 、社 会历 展滞后 ,二三产业 比重过低 .城市 辐射能力不 强 ,影响 了城镇
史 过 程 。他 认 为 ,城 镇 化 主 要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一 方 面 表 现 在 化 的 发 展 。
入 的地 理位置 的转移和 职业的改 变以及由此 引起 的生产 方式与 生活方式 的演 变;另一方 面则表现 为城 镇人 口和城市数 量的增
●
城 暑 口 事暑 都
垫 县 江 武 县 孽 云 县 阳
15 2
25 7 . 0 2t &
三是城镇化具有 明显的二元结构 ;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
推力而非拉 力;五是城镇居民主要 以小城镇居住 为主 ,但是有完
善 的基 础 设 施提 供 服务 。
26 &
[ 摘 要】本文以重庆市 全国统筹城 乡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为例 ,首先就新型城镇化 的含 义和重庆市及各个 区县 的城镇 化 发展情况进行 了论述 ,分析 结果显示 ,直辖 以来 ,从纵向比较 来看 ,重庆市及其各个 区县城镇化水平上升较快 ,但是与 东部横 向相比较 ,绝 大多数区县城镇化水平 仍然很低 。最后 ,结合 全 国统筹城 乡综合 配套 改革试验 区建设提 出 了城镇化发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初探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初探转载日期:2012-7-18 22:40:00 来源:人民网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我省“十二五”期间的一场攻坚战。
目前,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影响最深远、最值得关注和最需要突破的,是传统体制的瓶颈制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于我国意识形态和政策法规有着鲜明的统一性,而各地实际情况又有相当大的区域差异。
在谋划陕西统筹城乡发展时,研究总结省内外成功经验并加以借鉴和推广应用,将有利于少走弯路,从而缩短在实践中重新摸索规律的时间,加快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
本文重点考察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领域制度创新的前沿动态,以及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希望能为决策者、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界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我国三大“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进展1、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勇于改革创新,积极突破深层次的制度瓶颈。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20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思路,他们强调要从当前企业、产业发展转型中的实际问题、实际需求出发来选择改革的突破口,追求具体问题的逐个突破,积小胜为大胜,用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促进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成都、重庆试验区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重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主要是:通过“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体制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三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三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三提速”(城乡发展、农民转移和土地流转提速)和“两提高”(土地效率和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提高)的客观效果。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五年实践与思考
市情 , 锐意进取 , 初步探索 了一条符合重庆市实
际 的改革 发展 道路 。
一
分工低端 , 重化工特征 明显 , 传统产业 占比高 , 老 化 现象 突 出 ,技术 创 新能 力 和产 品竞争 力 不
强, 企业 布局 有待 调整 , 改革发 展 任务繁 重 。 三是 市域 内城 乡 、 区域和贫 富差 距大 。 庆 重 在 整体 经济 水平 不 高 的情况 下 ,存在 着较 大 的 贫 富差 距 ,00 反 映分 配 不 公 程 度 的基 尼 系 2 1年 数 04 8超 过 世 界银 行 的 警 戒 标 准 ; 乡 居 民 . , 3 城 收 入差 距 33 1经济 发 展 水平 较 高 的 主城 一 小 .: , 时经济 圈 与东北 库 区一 翼和 渝东 南 民族地 区一 翼 的人均 G P [22 1 不解决 贫 富差距 , 以 D 之 z .:。 L 难
族地 区并 存 。 0 0 , 2 1 年 主城 区常住 人 口约7 0 , 5万
建 成 区 面积 约 70 方公 里 ,未 来 1年 将 建 成 0平 0 10 平方 公里 、20 20 10 万人 口的特 大城市 。 村面 农 积 占 9% ,农 业 人 口 占6 %,农 业 增 加 值 占 5 4 86 .%。三峡 重庆 库 区涉 及 1个 区县 , 5 面积44 .万 平方 公 里 , 常住 人 口约 10 万 , 30 累计 完成 移 民搬
迁14 万。山地面积 占7%,喀斯特地貌广布 , 1 5 10 万人居住山区。 00 土家族 、 苗族为主的少数民
族人 口约 20 , 1万 主要 聚居 在 渝 东南 地 区 , 面积
1 万平 方公 里 。 . 7
态环境保护成本高 ; 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 产业发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初夏是枝繁叶茂、精耕细作的好时节。
重庆这块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田,同样需要培土施肥、精耕细作。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论坛,肯定又将是各位专家、学者深谋远虑的智慧涌泉,在两天的研讨中,各种思路的激荡,必将润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下面,我就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作一交流发言。
肩负起中央赋予重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使命,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它关系“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建设的高度和力度,与深层次体制问题相关。
二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它事关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全面小康的宽度和深度,事关公平正义、社会和谐。
与其他地区靠城市化、工业化“两个轮子”驱动不同,重庆要破解这“两大难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实行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一是以“五个重庆”为载体推动城市化。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使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个重庆”覆盖全市域的主城、区县城、集镇和村庄,形成主城千万人口特大城市、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5个远郊区县城和众多小城镇,像大中小“齿轮”咬合转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并带动农村发展。
二是依托“六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化。
包括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重化工、材料工业、电子信息、能源工业。
今后五年,工业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销售值超过2.5万亿元,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
三是借助“五项统筹”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
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流动,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并存,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与城乡二元体制运行惯性使然,我们深感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比建成增长极和经济中心,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重庆的启示
区域经济 与产业经济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重庆的启示
曾国平 罗 松 林
( 重庆 大学 贸 易与行 政 学院 , 重庆 4 0 4 ) 004
摘要 : 国 自改革开放 以 来 , 济建设 和社会 构 问题 变得 严峻 起 来 , 中 经 但 统筹城 乡发展 和统 筹经 济社 会发展 日益 显得 紧迫和 重要 。本 文借 鉴城 乡统 筹发展 的 国际经验 , 照重 庆统 筹城 乡发 对 展 的现 实市情 , 出统筹 重庆城 乡发展 的几点 启示 。 得 关键词 : 乡统 筹 ;国际经验 ;启 示 城
20 0 5年 , 国城镇 居 民入 均 可支 配 收 入 为 1 9 我 4 0 3元 , 农
民人均 可 支配 收入 35. 24 9元 , 乡 收入 差距 进 一步 扩 大 为 城
32 . 2倍 , 17 比 9 8年 扩 大 了 0 6 . 5倍 , 1 8 比 9 5年 扩 大 了 1 3 .6
一
、
前 言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 济建设 和社会 发展 取得 了举世 我 瞩 目的成就 。2 0 0 4年 中国 G P总量 位列 世 界第 六 ,9 9年 D 17 至 20 04年 G P年均 增 长率 为 9 6 ,0 5年 中国经 济 增长 D . % 20
99 . %。但在 经济 快速发展 的 同时 , 工农差 距 、 乡居 民收入 城
倍 , 19 年 扩大 了 0 5 倍 。 自 19 以来 , 乡居 民收 比 95 .1 96年 城
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见图一。 改革开放以来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 18 90至 18 9 5时期 在下降, 但从 18 96年到 19 年 , 94 差距在上升;95 19 年到 19 97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及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①姚洋 : 《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2 O l 1 。这里的衰 落有两层含义 , 其一 , 对农产品需求比例的下降将 导致农业产 出在 国民总产 出所 占比例的下降 以及农业在 国民经济 中地位的下 降; 其 二, 农业技 术进步 以及 工业部 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导致农业 劳 Nhomakorabea 一
5 3 万下 降:  ̄ 1 2 2 万, 减少3 1 万。 重庆统筹 城乡改革兼 顾效率 与公平 ,在经济与居 民收入 高速增长 的同 时 ,城 乡收入 与农村绝对贫 困人 口数量也收敛 到 个较低水平 。重庆市统筹城 乡配套改革 的成 功
一
主要源 于相应 的制度设计 :
、
( 一) 户籍制度 改革 传统 的户籍 制度被认为是 阻碍城 市化的最大 制度障碍 。 这也许是正 确的 , 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在 特定 的历史 背景下 , 它在控制人 口转 移 、 避 免 中国 出现拉美 国家 城市高失业率 和贫 民窟问题等方面 的积极意义 。如果 把户籍制度 比作 限制人 口流动 的一个 阀门 , 那 么重庆是采取一 系列政 策组 合 , 逐 渐放开这个 阀门 , 使 农村劳动力有序进人 了城市 。 重庆 的具体改 革措 施是 , 在 自愿 的基 础上 , 农 民必 须在城 市户 口 ( 被概 括 为包含社 会保 障体制 、 教 育、 就业和住 房安排的福利包 ) 以及农村 土地产权 之间做 出选择 。重庆市规定农 民转户后 即可参加 城镇 职工养老保 险 ,但 “ 补 建一定年 限的养 老保 险” 则 以放弃农村宅 基地 、 承包地和林地为 一定前 提② 。重庆通过这一 系列政策 , 有序地实现 了渐进 的改进 和社会公平 。 重庆 的户改 , 利用城市户 口所 享有 的福利 , 通过农 民完全 自愿 , 推动 了有利 于农 民福 利改进 的行动。 显然 , 它将使那些 已经和希望 迁移 到城市 ,具有一定人力 资本并 对 自己在城 市 生 活的未来具有相 当信 心的年轻人能够完全 市民 化 。这 些人 正好是城镇化进 程 中需要首先 吸纳 的 人员 。 由于转户必须以放弃土地为代 价 , 这就在准 人方 面设 定 了一定条件 , 防止了一下子打开 闸门 , 为享受城市福利包 而大量迁移人 口带来 的压力 。 ( 二) 农地 产权调整 发展 中国家或地 区通过改变投 资优先顺序增 加对农村部 门的投资 ,也可 以使农村 能够较好地 分享现代化 带来的福祉 。重庆若想 实现农 业现代 化, 大规模 的财政和金融投 资无 疑是至关重要 的。 但这面 临一 道难题 ,即使农业本身具有 相 当的比 较利益 , 若没 有抵 押物分散投 资风 险 , 资金也是难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姓名:赵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周文2011-05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瓶颈”。
由此,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也顺时而生。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在2007年初被选定为城乡统筹实验区之后,重庆市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协调本市城乡矛盾,以期进一步加快本市城镇化进程。
因此,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研究重庆市的城镇化道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带动重庆产业结构转换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有效解决重庆库区移民安置问题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站在城乡统筹的新视角,来研究重庆市的城镇化道路问题,在理清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相关理论和联系之后,分析了重庆市城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6部分,其基本框架如下:第1部分:绪论。
主要介绍本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研究目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第2部分: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介绍了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理论的提出、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问题,为论文的后续完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3部分:国内外城镇化模式借鉴。
国外选取了英美的日韩和拉美国家,国内主要介绍了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浙江模式等三种模式。
在对以上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总结其经验教训,为重庆市的城镇化道路提供参考。
第4部分:重庆市在城镇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论文指出重庆市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乡规划分离、城乡发展分离和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等各种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产业的现状以及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城乡产业分割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传统农业与工业同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特殊直辖市,是中国国情的缩影。
2007年6月,重庆被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提出了七项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就是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城乡产业配置得当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产业的转换升级和协调发展,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通过统筹城乡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互动,工农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者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
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推进,因此发展经济就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工作,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要依靠城乡经济的发展来解决。
而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各个产业部门发展的综合体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为例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庆作为我国城乡统筹试验区之一,其土地流转问题具有代表性,研究其土地流转问题对于理解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内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产权理论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产权理论,明确且可交易的产权是推动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背景下,农民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不完全的产权,这限制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使用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产权,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地租理论也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理论基础。
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经济报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租的存在是土地流转得以发生的重要动力。
土地流转的租金反映了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使用价值,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信号。
规模经济理论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另一个理论支撑。
规模经济理论指出,在一定范围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实践中,这些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试验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试验区还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1)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1)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
四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仍然在探索着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
时至20XX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
有人说重庆就是中国的缩影,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缩影。
的确是的,3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4:1,大于全国和西部的城乡落差;都市区,渝西区和三峡库区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3::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落差。
城乡二元化问题如此的严重,完全就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试验区成立伊始,各方对重庆寄予厚望,希望这个试验区的改革能给中国寻出一条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的出路。
时至一月余过去了,试验改革启动了没有?有何进展?有何创新?带着疑问,我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重庆的调研征程。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所以我们选择了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外经贸局,美心集团,铜梁县民政局,铜梁县养老院,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白市驿镇清河示范村,白市驿镇花圃实验基地,南岸区政府,南岸区新合医疗结算中心,社区卫生医院等地方作为调研地点。
并通过实地参观,座谈,咨询,与群众交谈,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并主要是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惊喜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1.基础设施建设。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重庆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高楼大厦和在建的高楼鳞次皆比,随处可见,高架桥飞天横架,无一不显示着重庆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描述道:“在重庆,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很多时候,新的景象倒不会让你感到惊奇,反而是很偶然地见到城市旧貌的痕迹时,你会吃惊。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初探
广 东土 地科 学 第 卷 � �
� 现代 工业部 门和 传统农 业部 门并存 的二元 经济 结构 � 二元经济状况的 测度可用二元 对比系数来 衡量 数理论最大 值为 通 常低于 � � � 该系
中国的二 元对比系数
在 % � � � � � � % 之间 重庆的二 元对比 系数在 % %
� � � 之间 二元经济结构突 出 �
第
期
杜军等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初探 � �
大 中小"� 齿轮" 咬合转 动 增 强城市 � 综合 服务功 能并 带 成立土交 所的作用在 于 一是实行"先 补后占" 能有效 动农 村发展 � � 确保耕地面积 不减少 质量 不降低 盘活农 村存量集体 依托"六大支柱产业 建设用地 有利于守住 耕地"红线" 二是推动城市反哺 � "推动工业化 重 庆市"六 大支 柱产业 "包括 汽车摩 托车 装备 制 农村 发达地区支持落 后地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 � 造 重化工 材料 工业 电子信息 能源工业 镇建设用地的 远距离 大范 围置换 利用级 差地租提升 � � 年 全市工 业投资将� 超过 万亿元 销 售值 超过 万 了农村 特别是 偏远地区 的土地 价格 一 般由 万 元 亩 � � 亿元 � 将打 造成为国家 重要的现代制 造业基地 长 江上 变为 万元 亩 游科 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 � 果产业化基 地 工业化 的快 建 立完善自上而下的农地 流转体系 速发 展有助于增强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的能力 土地流转经营主体 的财政和金 融支持力度 加强对农村 鼓励农业
� ( )城乡收入差距不 断扩大 尽管全市城乡居民收 � � 入 都 在 不断 增 长 但 两 者的 差 距 却 也 在 不 断 扩 大 � 年 全市城 镇居 民人 均可 支配收 入由
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5篇
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5篇第一篇: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及其对广州的启示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和户籍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创新,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目前,重庆市的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39.9%提高到48.3%。
一、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做法——推进“五个一体化”(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按照“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
十年来, 重点加大农村地区“五通”工程建设,解决了289.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2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7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93%。
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
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1428.6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469亿元,分别是直辖前的2.9倍和1.6倍。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直辖前净 1增加2030元,比上年增长22%。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以土地流转为突破,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性文件,通过放活流转形式、放宽承接土地经营对象、盘活农村多种土地资源、保障各方权益等措施,促进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了15.1%。
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立足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大产业,全市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基地,全市已经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的总规模达到了1315万亩。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重庆市为例
统 筹 城 乡 的改 革 和 发 展 是 一 项 长 期 艰 巨 的 战 年 , 重庆 市委 、 市政府整合全 市城乡公共客货运 输 略任务 , 使命光荣 , 责任重大。 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和公路 、水路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 管理职能 , 组 是 深 化 改革 和 扩 大 开放 的关 键 , 推进 统 筹 城 乡综 建 重 庆交 通 委 员会 。20 是 0 5年 , 建 重 庆市 交 通 行政 组 合 配 套改 革 的 重要 内容 和 主要 动力 。 19 9 7年 , 庆 执 法 总 队 , 重 形成 了“ 大交 通 ” 政 管理 格 局 。随后 , 行 先 直 辖 市 的设 立 就 内含 着 中 央在 统 筹 城 乡发 展 问 题 后 设 立 了 “ 执 法 ” “ 大 、大文 化 ” “ 、大水 务 ” “ 开发 、大 上 的先 期 预设 性 和 对重 庆 直 辖后 的殷 切期 望 。 辖 区” “ 直 和 大农 业 ” 市 级机 构 。 等 以来 , 庆 市 在 探 索 行 政 管 理 结 构 、 能 和 运 行 等 重 功 经 过 几 年 的 不 懈 改 革 , 庆 市 在 政 府 机构 设 置 重
化发展环 境 ; 善运行机 制 , 范治理结 构。 完 规 [ 键 词 ] 重 庆 , 筹 城 乡 , 政 管 理 体 制 , 府 结 构 , 府 职 能 关 统 行 政 政
[ 中图分类号 ] 6 0 [ D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4 4 7 ( 0 10 — 19 0 10 - 15 2 1 )1 0 0 — 3
难、 人员分流难 、 机制磨合难和运行监督难 的“ 四道 直辖 以后 , 重庆市先后进行 了两次大 的行政体 难题 ” ,使得被多方寄予厚望的大部制改革难 以在 制 调 整 , 现 了市 对 4 实 0个 区 县 的直 接 管 理 , 成 了 解决政府组织结构科学性战役 中毕其功于一役 。 形 如
浅析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构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例
浅析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构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例401120摘要:积极高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处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扩大中国发展空间的巨大力量。
实践中,重庆市以试点引路,大胆探索,积极革新,扎实推动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发展,进一步促进以区县域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关键词:城乡融合,新机制,重庆西部片区1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保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系机制和政策制度,真正将中国的城乡关系由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提升到融合发展阶段。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与城乡统筹更着重强调行政控制手段的“统”所不同的是,城乡融合更偏重市场经济方式在资源要素分配中的决定作用,让政府部门从主导主体中慢慢抽离,更为重视市民和社会的多方面介入,强调城乡人员、城乡空间、城乡产业等几方面的“融”,把乡村提高到与城市相对公平的经济主体地位,破除互相分离的障碍,并逐渐进行人力资源合理化分配,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配更加合理,双向互补。
2重庆西部片区城乡融合特色发展模式分析二零二零年一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十一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下称试验区),而重庆西部片区也位列当中,其具体试验区域包括重庆市潼南区、荣昌区、大足区、江津区、巴南区等九个区县。
2.1潼南、荣昌区聚焦人力要素,推进城乡双向流动与融合现阶段,中国城乡之间的主要人口流动方式仍然是农村居民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与融入,而城镇居民流入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员下乡、资本下乡等方面。
因此,推进城乡人群的自由流动与融入仍然重而道远。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无[1];王钟(执笔人)[2]
作者机构: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170-174页
主题词: 统筹城乡;配套改革;重庆实践
摘要:中央在重庆设立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是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和新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重庆城乡统筹的市情特征入手,分析了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主要思路与做法,对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地缘优势突出。近年来 , 重庆结合 自身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及现阶段特征 , 不断探索 , 大胆创新 , 尤
其 在成 为我 国统筹城 乡 综合 配套 改革试 验 区之 后 , 重庆 在多 个领 域拥 有更 多 的改革 先行 权 , 其 诸 多做法 为 我 国尤其 是 西部地 区城 乡一体 化 的推进 提供 了宝 贵 的经验 。
要: 城 乡一体 化是 构 建社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和 消 除城 乡差距 的重要 内容 。 重庆 市
作 为连接 东西部 地 区经 济的枢 纽 , 也作 为 2 0 0 7年 国家批 准的全 国统 筹城 乡综 合 配套 改革
试验 区, 加快推进城 乡一体化具有 引领和 实践的重要 意义。通过选取城 乡收入、 投 资储
蓄、 经 济结 构 、 基 础设 施等 四个方 面 1 5个指 标衡 量重 庆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水 平 , 应 用主 成分 分析 的 方 法计算 出重庆城 乡一体化 得 分 , 总结 重 庆 区域 城 乡一体 化 的 发展 经验 及 对我 国
其他 地 区的借鉴 。
关键 词 : 城 乡一体 化 ; 产业 结构 升级 ; 特 色农 业 ; 劳动 力转移 ; 城 乡差 距
促农 、 以城带 乡 、 工农 互 惠 、 城 乡一 体 的新 型城 乡关 系 , 让 广 大农 民平 等参 与现 代 化进 程 、 共 同分 享 现代 化 成果 。由于地 理 区位 、 资源 禀赋 条件 的差 异 , 各地 城 乡一 体 化 的发 展 思路 与方 法也 不尽 相 同 , 逐 渐形 成 了独 特 的发展 模式 。重庆作 为 我 国 中西 部 地 区唯 一 的 直辖 市 , 处 于 长 江上 游 经 济 带 、 成 渝 经 济 带核
水平的发展 , 城乡由分离走向融合 , 最终走 向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
也 是加 快改 变城 乡二 元 结构 、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重 要手 段 。党 的十八 大 报 告 中 明确 指 出要 加 大 统筹
城乡发展力度 , 缩小城乡差距 , 促进城乡共 同繁荣。十八届三 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 形成 以工
也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果。巴西是较早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 表现为片面追求工业化带
动 城市化 , 导 致市 化 发展速 度快 于农 村发展 速 度 的“ 过 度城 市化 ” 模式 J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 国各地 为促 进城 乡一 体化 也进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 先后 出现 “ 乡镇企 业 拉 动 ” 的“ 以 工 补农 , 以工 促农 ” 的苏 南模 式 , “ 城 市 为主 导 , 以城带 乡 ” 的“ 珠 江 三 角洲 模 式 ” _ 6 以及 “ 由 内 向外 辐射 式 发展 ” 进而 形成 “ 城郊 双 向互动 发展 ” 的上 海模式 和北 京模式 。2 0世 纪 9 O年 代起 , 苏南地 区与时俱 进, 同时对传 统苏 南模 式进 行扬 弃 , 发展 外 向型经 济 , 进 行企 业 改 制 和城 市 化 , 标志着“ 新 苏 南模 式 ” 的 诞 生 ] 。2 0 0 3年 , 湖北 武汉 市启 动“ 武 汉城市 圈 ” 的“ 1+ 8模式 ” , 即以武 汉 市 为 中心 , 与 周 边 8个 市 区 组 成 的城市 圈协 调发 展 , 推进 城 市群 的形成 。同年 , 成 都市 政府 为加 快城 乡 经 济发展 , 推行“ 三 个集 中 ” ( 农 民向城市 集 中 、 工业 向园 区集 中 、 农 用地 向规模 经 营 集 中 ) 模式 , 取 得 显 著成 效 , 为 西部 地 区城 乡一 体 化起 到示 范作 用 J 。2 0 0 8年 , 嘉 兴 在经 济社 会 发 展 到一 定 水 平 的基 础上 , 提 出“ 两 分两 换 ” ( 农 民的 宅 基地 与承 包地 分开 , 搬迁 和土 地流转 分 开 , 以农 村住 宅 置换 城 镇房 产 , 以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置换 社 会保 障) , 推行土 地使 用制度 改革 与配 套措施 相结 合 , 形 成 有特色 的嘉 兴模 式 L 1 。 我 国学 者对 重庆 市城 乡统筹 的研 究 是 一个 循 序 渐 进 的过 程 。蒋 华 林 、 雷 亨顺 等 对 开 县 作 为 “ 渝 东 北 区域 性 中心城 市 ” 进 行 功能定 位并 规 划 , 为 后来 提 出“ 一 圈 两翼 ” 发 展 战略 提 供重 要 的发 展 思 路 ¨ 。 杨长福、 王殿 鹏从 治理 城 乡结合 部环境 问题 的角 度 出发 , 认 为制 定并 实施好 城 乡结合 部环境 治 理和管 理
二、 国内外 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述评
2 0 世纪中叶 , 以英 、 美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渐进入高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时期 , 与此伴 随着城 乡收入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1 9 基金 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 金 一般 项 目 ( 1 1 B J L 0 3 3 ) 作者 简介 : 郭俊华 , 男, 陕 西武 功人 , 西北大学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 从事西方经济学 、 转型经济学研究 。
【 经济研究】
国家统筹城 乡试验 区经济 社会一体化 发 展经验 探析
— —
以重 庆 为 例
1 0 0 0 7 2 )
郭俊华 , 盛 梅 , 许佳瑜
( 1 . 西北大学 经济 管理学院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9 ; 2 . 中国人 民银 行 研究生部 , 北京
摘
西北 大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 0 1 5年 l 1月 , 第4 5卷第 6期 , N o v . , 2 0 1 5, V o 1 . 4 5 , N o . 6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1 0 4・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5年第 6期
差距 拉大 , 城 乡矛盾 加深 , 城乡 融合成 为必 然趋 势 。作为 最 早推 行城 乡一 体化 的 国家 , 英 国在 经历 严 重 的“ 城市病 “ 之后 , 开 始制 定宏 观 的城 乡规 划体 系 , 协 调大 、 中、 小城 市 发展 , 同时并 举 农业 发 展 与法律 法 规 的完善 , 被称 为英 国模 式 … 。美 国通过 交 通基 础 设 施 的改 善 以及 政 府 实施 有 利 于 郊 区 的政 策 , 形 成 了城 市 向郊 区扩散 的 “ 郊 区化 ” 模 式 J 。德 国采 取 发 展 中小 城 市 和 小 城镇 、 完 善 城 乡社 会 保 障体 系 的 “ 城 乡平 衡发 展模式 ” L 3 ] 。 日本 政府通 过 “ 工业 反哺农 业 ” 模 式对 农业 发展进 行政 策上 的大力 支 持 , 加速 实 现农业 现代 化 , 进 而促 进城 乡 发展 一 体 化 J 。此外 , 韩 国政府 主导 下 的 “ 新村运动” 模式 的城 乡统 筹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i 0 . 1 6 1 5 2 / j . c n k i . x d x b s k . 2 0 1 5 - 0 6 - 0 1 5
一
、
引
言
城 市 与乡村 是人 类 社会 发展 到一定 阶段 由于分 工深 化形 成 的两种 典 型 的聚集形 式 。 随着 经济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