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资料

合集下载

史上名人书斋名趣谈

史上名人书斋名趣谈

史上名人书斋名趣谈中国的名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

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

1、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

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2、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晚年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学习,写出不少着名的诗文。

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苦。

”刘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这篇文章,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3、七斋录:明代着名学者张溥的书斋。

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自抄写,抄好朗读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斋录”。

4、项脊轩: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

其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以地名作室名,有纪念先祖之意。

5、聊斋:相传,清初着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

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6、贼者居:清代戏曲家李渔的书斋。

他虽富有文采,但生活随便,不大讲究读书人的礼节,他寓居北京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贼者居”。

7、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

他在政治上保守,集古籍来寻求心理的安慰,故把自己在北京寓所的一间小屋命名为“抱残守缺斋”。

8、人境庐:清代学者黄遵宪的书斋名。

陶渊明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精炼,颇受黄遵宪推崇,进而提出“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黄遵宪尤其喜欢陶渊明诗中《饮酒·结庐在人境》一首,故以“人境庐”命名书斋。

9、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

“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

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0、缀玉轩:着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是诗人李释戡给起的,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

书斋名大全

书斋名大全

书斋名大全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

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老学庵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

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

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

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

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

书斋名

书斋名

陈寿.万卷楼陶渊明.归去来馆陈子昂.读书台杜甫.浣花草堂薛涛.吟诗楼刘禹锡.陋室白居易.庐山草堂欧阳修.非非堂曾巩.南轩司马光.读书堂王安石.昭文斋苏轼.谷林堂黄庭坚.滴翠轩米芾.宝晋斋周邦彦.倾曲堂陆游.老学庵范成大.石湖别墅朱熹.达观轩辛弃疾.稼轩赵孟?松雪斋王冕.梅花屋李东阳.怀麓堂唐寅.梦墨堂归有光.项脊轩徐渭.青藤书屋项元汴.天籁阁王世贞.尔雅楼董其昌.画禅室钱谦益.绛云楼傅山.霜红龛顾炎武.堡中书斋侯方域.壮悔堂吴嘉纪.陋轩朱彝尊.静志居张英.双溪草堂蒲松龄.聊斋石涛.大涤草堂查慎行.槐簃沈德潜.归愚斋郑燮.板桥书屋曹雪芹.悼红轩袁枚.所好轩纪昀.阅微草堂李调元.万卷楼邓石如.铁砚山房洪亮吉.更生斋林则徐.云左山房杨以增.海源阁龚自珍.羽陵山馆魏源.古微堂俞樾.春在堂翁同稣.瓶庐刘铭传.盘亭任伯年.颐颐草堂吴昌硕.缶庐黄遵宪.人境庐康有为.游存庐丘逢甲.念台精舍齐白石.百梅书屋谭嗣同.莽苍苍斋章太炎.膏兰室梁启超.饮冰室沈寿.天香阁沈钧儒.与石居于右任.鸳鸯七志斋黄炎培.非有斋何香凝.双清楼李叔同.晚晴山房陈垣.励耘书屋鲁迅.绿林书屋冯玉祥.抗倭楼苏局仙.水石居马一浮.蠲戏斋沈尹默.秋明室刘文嘉.契园周作人.苦茶庵黄侃.量守庐夏丐尊.平屋张钫.干唐志斋柳亚子.磨剑室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陈寅恪.不见为净之室陶行知.不除庭草斋胡适.藏晖室周叔弢.寒在堂朱屺瞻.梅花草堂毛泽东.菊香书屋梅兰芳.梅花诗屋徐悲鸿.八十七神仙馆张恨水.待漏斋周瘦鹃.紫罗兰庵林语堂.有不为斋郑逸梅.纸帐铜瓶室郁达夫.风雨茅庐刘海粟.存天阁徐志摩.眉轩潘天寿.听天阁张伯驹.平复堂张伯驹.展春园朱自清.犹贤博弈斋邓散木.厕简楼丰子恺.缘缘堂林散之.散木山房闻一多.何妨一下楼张大干.大风堂俞平伯.永安居冰心.力构小窗石评梅.荒斋胡风.四树斋梁实秋.雅舍沈从文.窄而霉斋聂绀弩.三红金水之斋费新我.行素簃台静农.龙坡丈室钟敬文.天风海涛室程砚秋.御霜移傅抱石.抱石斋胡絮青.双柿书屋李可染.师牛堂赵朴初.无尽意斋武中奇.四喜斋翁偶虹.六戏斋文怀沙.斯是陋室邓拓.苏画庐启功.小乘阁吴祖光.逸兴居田家英.小莽苍苍斋黄胄.伏枥堂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名人的书斋名

名人的书斋名

名人的书斋名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惜字阉--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春在堂--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

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

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

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

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

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

锲斋--现代文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

何妨一下楼--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书斋名。

犹贤博弈斋--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书斋名。

北望斋--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书斋名。

三松斋--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斋名。

磨剑室·羿楼--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书斋名。

菊香书屋--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斋名。

龙虫并雕斋--当代语言学家王力的书斋名。

励耘书屋--当代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名。

紫罗兰斋--当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书斋名。

积微斋--当代语言家杨树达的书斋名。

缘缘堂--当代画家丰子恺的书斋名。

百梅书屋--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居室名。

师牛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画室名。

双清楼--当代国画家何香凝的书斋名。

双柿斋--当代画家胡挈青的画室名。

艺海堂--当代画家刘海粟的书斋名。

樱榴居--当代著名作家鲁彦周的书斋名。

无止境斋--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书斋名。

桂叶草堂--当代著名作家杜宣的书斋名。

宽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的书斋名。

陈寿.万卷楼陶渊明.归去来馆陈子昂.读书台杜甫.浣花草堂薛涛.吟诗楼刘禹锡.陋室白居易.庐山草堂欧阳修.非非堂曾巩.南轩司马光.读书堂王安石.昭文斋苏轼.谷林堂黄庭坚.滴翠轩米芾.宝晋斋周邦彦.倾曲堂陆游.老学庵范成大.石湖别墅朱熹.达观轩辛弃疾.稼轩赵孟?松雪斋王冕.梅花屋李东阳.怀麓堂唐寅.梦墨堂归有光.项脊轩徐渭.青藤书屋项元汴.天籁阁王世贞.尔雅楼董其昌.画禅室钱谦益.绛云楼傅山.霜红龛顾炎武.堡中书斋侯方域.壮悔堂吴嘉纪.陋轩朱彝尊.静志居张英.双溪草堂蒲松龄.聊斋石涛.大涤草堂查慎行.槐簃沈德潜.归愚斋郑燮.板桥书屋曹雪芹.悼红轩袁枚.所好轩纪昀.阅微草堂李调元.万卷楼邓石如.铁砚山房洪亮吉.更生斋林则徐.云左山房杨以增.海源阁龚自珍.羽陵山馆魏源.古微堂俞樾.春在堂翁同稣.瓶庐刘铭传.盘亭任伯年.颐颐草堂吴昌硕.缶庐黄遵宪.人境庐康有为.游存庐丘逢甲.念台精舍齐白石.百梅书屋谭嗣同.莽苍苍斋章太炎.膏兰室梁启超.饮冰室沈寿.天香阁沈钧儒.与石居于右任.鸳鸯七志斋黄炎培.非有斋何香凝.双清楼李叔同.晚晴山房陈垣.励耘书屋鲁迅.绿林书屋冯玉祥.抗倭楼苏局仙.水石居马一浮.蠲戏斋沈尹默.秋明室刘文嘉.契园周作人.苦茶庵黄侃.量守庐夏丐尊.平屋张钫.干唐志斋柳亚子.磨剑室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陈寅恪.不见为净之室陶行知.不除庭草斋胡适.藏晖室周叔弢.寒在堂朱屺瞻.梅花草堂毛泽东.菊香书屋梅兰芳.梅花诗屋徐悲鸿.八十七神仙馆张恨水.待漏斋周瘦鹃.紫罗兰庵林语堂.有不为斋郑逸梅.纸帐铜瓶室郁达夫.风雨茅庐刘海粟.存天阁徐志摩.眉轩潘天寿.听天阁张伯驹.平复堂张伯驹.展春园朱自清.犹贤博弈斋邓散木.厕简楼丰子恺.缘缘堂林散之.散木山房闻一多.何妨一下楼张大干.大风堂俞平伯.永安居冰心.力构小窗石评梅.荒斋胡风.四树斋梁实秋.雅舍沈从文.窄而霉斋聂绀弩.三红金水之斋费新我.行素簃台静农.龙坡丈室钟敬文.天风海涛室程砚秋.御霜移傅抱石.抱石斋胡絮青.双柿书屋李可染.师牛堂赵朴初.无尽意斋武中奇.四喜斋翁偶虹.六戏斋文怀沙.斯是陋室邓拓.苏画庐启功.小乘阁吴祖光.逸兴居田家英.小莽苍苍斋。

名人书斋及意义

名人书斋及意义

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老学庵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

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

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

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

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

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此外,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名流在钻研学问、攀登事业高峰之余,还喜欢集藏以怡情悦目,调剂精神。

文人书斋知多少

文人书斋知多少

文人书斋知多少老学庵: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斋。

取“师旷老而学优秉烛夜行”之语,意思为活到老学到老。

七录(焚)斋:明代著名学者张溥的书斋。

他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录,抄完朗读一遍后,随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故以之取之。

项脊轩: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

据说,他的远祖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祖先之意。

贼者居:清代戏剧家李渔的书斋。

他虽富有文采,但生活随便,不大讲究读书人的礼节,寓居北京时,以此为书斋命名。

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

他在政治上保守,集古籍来寻求心理的安慰,故以之为自己在北京的寓所里的一间小室命名。

聊斋:清代小说家蒲松龄饮冰室:近代梁启超绿林书屋:现代文人鲁迅何妨一下楼:现代诗人闻一多未厌居:现代作家叶圣陶无止境斋:著名作家姚雪垠待漏斋:著名作家张恨水窄而霉斋:著名作家沈从文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

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名人书斋

名人书斋

名人书斋张雨◎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

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

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表现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老学庵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提名“老学庵”。

他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

他自幼好学且勤于手抄,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以达到“胸有成竹”,故此得名。

◎聊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所讲的奇闻异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因此他的书斋取名为“聊斋”。

《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叫“饮冰室”。

“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是比喻自己内心的忧虑。

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梁启超内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

◎何妨一下楼闻一多先生曾多年埋头于古代文学典籍《楚辞》与《诗经》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轻易不出门。

饭后大家都去散步,闻一多却不去,邻居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便得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他的书屋也从此得名“何妨一下楼”。

◎梅花诗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1930年左右曾得清代画家金农所绘《扫饭僧》真迹,后又得金农所书书“梅花诗屋”一幅,他均视为珍宝,挂于斋壁,朝夕揣摩,后来干脆将书斋命名为“梅花诗屋”。

◎龙虫并雕斋语言学家王力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

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所以他把书屋命名为“龙虫并雕斋”。

书斋名

书斋名

陈寿.万卷楼陶渊明.归去来馆陈子昂.读书台杜甫.浣花草堂薛涛.吟诗楼刘禹锡.陋室白居易.庐山草堂欧阳修.非非堂曾巩.南轩司马光.读书堂王安石.昭文斋苏轼.谷林堂黄庭坚.滴翠轩米芾.宝晋斋周邦彦.倾曲堂陆游.老学庵范成大.石湖别墅朱熹.达观轩辛弃疾.稼轩赵孟?松雪斋王冕.梅花屋1 / 9怀麓堂李东阳. 梦墨堂唐寅. 项脊轩归有光. 青藤书屋徐渭. 天籁阁项元汴. 尔雅楼王世贞. 画禅室董其昌. .绛云楼钱谦益.霜红龛傅山.堡中书斋顾炎武壮悔堂侯方域. 吴嘉纪.陋轩朱彝尊.静志居.双溪草堂张英.聊斋蒲松龄大涤草堂石涛. 槐簃查慎行. 沈德潜.归愚斋.板桥书屋郑燮悼红轩曹雪芹. 袁枚.所好轩92/阅微草堂纪昀. 万卷楼李调元. 铁砚山房邓石如. 更生斋洪亮吉. 云左山房林则徐. 海源阁杨以增. 羽陵山馆龚自珍. .古微堂魏源.春在堂俞樾.瓶庐翁同稣.盘亭刘铭传颐颐草堂任伯年. 缶庐吴昌硕. 人境庐黄遵宪. 游存庐康有为. .念台精舍丘逢甲.百梅书屋齐白石莽苍苍斋谭嗣同. 膏兰室章太炎. .饮冰室梁启超天香阁沈寿.3 / 9与石居沈钧儒. 鸳鸯七志斋于右任. 非有斋黄炎培. 双清楼何香凝. 晚晴山房李叔同. 励耘书屋陈垣. 绿林书屋鲁迅. .抗倭楼冯玉祥.水石居苏局仙.蠲戏斋马一浮.秋明室沈尹默契园刘文嘉. 苦茶庵周作人. 量守庐黄侃. 平屋夏丐尊. .干唐志斋张钫.磨剑室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柳亚子. .不见为净之室陈寅恪.陶行知不除庭草斋胡适.藏晖室/ 49寒在堂周叔弢. 梅花草堂朱屺瞻. 菊香书屋毛泽东. 梅花诗屋梅兰芳. 八十七神仙馆徐悲鸿. 待漏斋张恨水. 紫罗兰庵周瘦鹃. .有不为斋林语堂.纸帐铜瓶室郑逸梅.风雨茅庐郁达夫.存天阁刘海粟眉轩徐志摩. 听天阁潘天寿. 平复堂张伯驹. 展春园张伯驹. .犹贤博弈斋朱自清.厕简楼邓散木缘缘堂丰子恺. 散木山房林散之. .何妨一下楼闻一多大风堂张大干.5 / 9永安居俞平伯. 力构小窗冰心. 荒斋石评梅. 四树斋胡风. 雅舍梁实秋. 窄而霉斋沈从文. 三红金水之斋聂绀弩. 行素簃费新我. 龙坡丈室台静农. 天风海涛室钟敬文. 御霜移程砚秋. 傅抱石.抱石斋胡絮青.双柿书屋.师牛堂李可染.无尽意斋赵朴初四喜斋武中奇. 六戏斋翁偶虹. 文怀沙.斯是陋室.苏画庐邓拓小乘阁启功. 吴祖光.逸兴居96/田家英.小莽苍苍斋黄胄.伏枥堂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中国古代书斋文化

中国古代书斋文化

中国古代书斋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书斋文化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之一。

书斋不仅是文人雅士品味艺术、涵养情操的场所,也是传承文化、传世经典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书斋文化的文章。

一、书斋的起源书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的书房称为“书堂”,贵族阶层、士人都有这一种独树一帜的书斋。

书斋并不仅是积累书籍的场所,更是专事研究学问的地方。

书斋的兴起体现了当时学问传承和精神文化的重视。

二、书斋的布置书斋的布置和设计都有讲究。

首先是靠山面水,选取位置优美的房屋。

其次,书斋木料要选择优质的楠木、梧桐木,并蒸煮以增加韧性。

书柜、桌椅等具体家具用料也讲究,都要选取黄花梨、紫檀木等上等材料。

书斋内墙壁、扇子等衬边上则用上佳纸张,以表达书斋文化对材料良好、上乘的追求。

三、书斋的功能书斋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场所,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学问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书斋内,古人不仅能够独自研究经典、读书、品茶,还可以邀约一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组织宴会、诗会等文学活动,共同探讨文化和学问。

四、书斋的标志现在的书房除了被视为一种娱乐休闲的场所,很少有传统的书斋文化的堂皇气势。

古代书斋大都有书龛,书龛是挂书、摆置小玩意甚至是数码设备的重要位置。

书斋还可配备文房四宝、笔辊、硯台、砚炉等文化标志,匠人们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喜好、不同流派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文化倾向来设计,制作百花生辉的文化标志。

五、书斋的意义书斋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深厚的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书斋文化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和艺术表现,简约而不失高雅,深入人心。

书斋空间代表着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生活的有品位的空间,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现象。

总之,中国古代书斋文化是中国文明中的一部分,代表了无穷无尽的追求、耐力和创造力。

书斋文化让我们珍藏着一个豁然开朗的书斋,品味着未知的智慧和文化精髓,留给后人一个或先行或后来、或潇洒或幽雅的文化传承。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古代皇帝书斋大全古代中国皇帝们多有一座书斋,里面陈设着各种书籍与文物,非常讲究。

下面将介绍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1. 清华书院清华书院是唐朝时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学府”。

它成为唐代皇帝的书斋底蕴极深,里面珍藏了涵盖文史、艺术、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

2. 孔庙孔庙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每位皇帝都会来此拜谒祠堂,参加对经书的考试。

孔庙中的书斋收藏着众多孔子及其后辈的著作,这些书籍都是古代经典之前的完整版本。

3. 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豪华的代表之一,而它的书斋同样也是极为豪华、珍贵的。

其中更是收藏了整个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文献,数字化处理过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古典书斋之一。

4. 西太后书斋西太后书斋是康熙时期兴建的,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皇宫大藏书之一。

这里拥有的藏书数量十分庞大,其中不光包含历史学、经学、史料等国学典籍,还收藏了重要的兵法手稿、水利地理专著等藏书。

5. 内典库内典库同样是故宫中的特殊地方,曾是明、清皇帝们藏书的重要场所。

在内典库中,您可以找到众多皇帝手抄的文学、经典、笔记、评论,以及各种关于皇权渊源、宫廷实务、历代皇帝形象等丰富的华夏文化信息。

6. 龙庆峡书斋龙庆峡书斋位于圆明园内,是中国古代尤为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多位皇帝的陪读之处。

这里非常适合悠闲地阅读书籍,书斋中也藏有多种流传不易的珍贵文献。

7. 太和殿书库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里面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藏书。

太和殿书库不但收藏了诸多经典作品,还保存了许多现已失传的文献、碑帖和书法作品。

皇帝书斋大全中主要收录了一些较为著名的书斋,这些书斋收藏了中国历史及文化的精髓。

希望读者们能通过这些地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古代皇帝书斋大全
古代皇帝书斋是指一般位于皇宫或宫殿内的书房,其规模和装饰非常豪华,收藏和涵盖文化精髓的书籍和器物更是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皇帝书斋图谱》: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朝各代
的皇帝书斋。

内容包括书斋的结构、装饰、书籍种类以及各种器物等。

2.《明太祖御制书斋秘录》:该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制,收录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所有书籍。

其中既有经史子集,也有医学、天文、地理等各种领域的书籍。

3.《故宫博物院文物全集·书画精品集》:该书收录了故宫博
物院珍藏的一些宫廷书画和文物精品,其中不乏与皇帝书斋相关的内容。

4.《宫廷珍藏:古代文化精华》:该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些
具有代表性的宫廷珍藏,其中包括皇帝书斋的内容和意义。

这些珍藏涉及了诗书、金石、玉器等文化遗产。

5.《故宫建筑图谱》: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古代
宫廷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皇帝书斋的建筑、装饰、摆设等内容。

总之,皇帝书斋是中国古代皇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装饰豪华的特点,为今人所称道。

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

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

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明清时期是我国书斋史上的鼎盛期。

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这些都为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些“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在社会各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读书、藏书成了人们所尊崇的社会行为。

一大批文人学士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他们遵从儒家倡导的立身之道,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的书斋,为自己独善其身、潜心读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与此同时,朝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也使不少文人感到心灰意懒,他们退出官场,寄居书斋,整日里吟诗诵词,评阅史籍与书为伴。

书斋,作为一个文人的心灵空间,不论是典雅豪华的高堂,还是简陋窄小的斗室,都寄托着斋主的理想,始终营造着中国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片天地。

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思想风貌儒家倡导的处世立身之道是:一则兼济天下,二则独善其身。

官府是兼济天下之处,而书斋则为独善其身之所;朝廷是士人进阶谋位之处,书斋则为文人乐趣所在。

书斋文化与儒家这一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当时一些有关书斋的题记和议论中,常常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的流露。

清初浙东学者李邺嗣在《伏翠山房记》中写道:“余见从来士大夫,方其身居要津,名位已重,亦尝命家人豫造泉石,以为身退之计,然有园亭置久,而主人竟不一至者;亦有主人暂来即去,翻不若过客流连者,此虽其退在口,而身固未尝求退也;或不幸身遭废退,放归田里,犹且临清泉而叹若枯鱼,处丰林而怨如穷鸟,漏逼钟鸣,尚图一出,此虽其身退,而心终未尝乐退也。

”文中指出亭园主人虽做好了身退之计,但却“暂来即去”,“若过客流连者”,念念不忘“兼济天下”,建立功业,其心未退。

明清时期,以“淡”字命名的书斋颇多,明代学者薛�在为杨伯玉“淡庵”的题记中说:“淡者寡欲之谓也,……诚以士君子立心之要,莫要午淡而寡欲也,寡欲则世味焉以移易其志哉!”古之君子“不为富贵声色滋味所淫溺之,天理灭,人心泯,将无以自立于世矣”。

历代百位名家书斋堂号集赏,看文化人的风雅!

历代百位名家书斋堂号集赏,看文化人的风雅!

历代百位名家书斋堂号集赏,看文化人的风雅!“斋号”就是书斋的名字。

为斋号命名,也算是中国文人志士的雅趣。

最早的书斋是没有名字的,到底是谁一时兴起,最先给书斋添上“斋号”,而今已经无从考证。

但“斋号”文化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书斋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读书人可以忍受书斋简陋而狭窄,却不能容忍心灵的自由受到哪怕一点点拘束。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

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

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

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

”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

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

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

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

“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

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

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居,是居住的意思,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居”,如叶圣陶的“未厌居”、启功的“坚净居”等。

屋,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汉代起引申为房屋。

文人书房用“屋”“书屋”命名,平实朴素,自有韵味。

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夏丏尊的“平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簃、庋、牖、廛、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书斋资料——精选推荐

书斋资料——精选推荐

书斋资料《书斋·追古| 中国⽣活艺术展》将于明⽇在@国家⼤剧院开幕。

古⼈把书房称为“书斋”,它是⽂⼈雅⼠“外师造化、中得⼼源”的内在体现。

本次展览,以九间中国式书房与⼀间未来书房构成,并各选取⼀位古代⽂⼈墨客的书斋号,其中⽂征明“⽟磬⼭房”的构想,由李亚鹏以「上下」家具来进⾏表达,沉淀出⼀个书⾹盈袖、⼊韵⾝⼼之地。

古⼈把书房称为“书斋”,“斋”字有净化和静寂的象征,它是⽂⼈雅⼠“外师造化、中得⼼源”的内在体现。

近⼏年,“中国书房”这个名词传播⼴泛,反映了东⽅⽂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神⽂化空间“书房”对于⼈类⼼灵修复与提升的重要性。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唯⼀不变的是“书房因为有⼈才得以存在”,当我们关注空间中的每⼀本书、每⼀件器物时,仿佛会看到⼀位位充满品格与才情的⼈物,他们的⼼理能量让我们在这并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到⽣命的温暖和美的⼒量。

本次展览,以九间中国式书房与⼀间未来书房构成。

“九”在中国数字象征中有“⽆限”的意思。

九间中国式书房各选取⼀位古代⽂⼈墨客的书斋号,并由⼀位当代⽣活艺术家作为主⼈来进⾏设计。

呈现在空间中的书房场景,虽然没有⼈⽽⼜仿如有⼈在,是古与今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未来”是任⼈畅想的,但也决定于我们⽣活的每个当下之中。

当智能时代来临,如果⼀个⼩⼩芯⽚植⼊我们的脑神经中就可以让我们拥有⽆穷知识,那时,“书房”的意义⼜将产⽣什么转变?或者我们会追问“知识对于⼈的⽣命意识有多⼤的作⽤?”并重新站在智慧的⾼点审视当下的⽣活。

⽣活美学,是⼀个可以把⼈⼼导向良善境界的载体。

我们的⽣活通过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即可达到精神与物质的⼀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精神给予我们的启⽰。

我们将以有形的⽣活审美⽅式为载体,逐步⾛向浑然⼀体的⽣命本质:“当您忘记⾃⼰是⽣活着还是在艺术中时,才是⼈⽣最为美好的状态”。

对“书斋·追古”这⼀主题的探索,其实是由我在⽣活中逐渐从⼼底⾥腾升出来的⼀个疑问⽽引起的。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书斋》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书斋》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

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古代书房的雅称

古代书房的雅称

古代书房的雅称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

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

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

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

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

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扩展资料自古至今,我国好多名人往往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的书斋或居室题写雅致的名称,或示志向,或示节操,或示情趣,或示爱好,以自策自励。

现汇集一些斋名如下:1、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名家书斋名由来

名家书斋名由来

名家书斋名由来无止境斋著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

惜字庵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

“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

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学老庵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

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

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

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

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永州零凌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

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

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

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

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

二月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

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

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龙虫并雕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著作甚丰,有浩瀚的专著,有精美的小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

文人们的书斋及其寓意

文人们的书斋及其寓意

文人们的书斋及其寓意在我国,为书斋取名之风气,可上溯到曹魏时期。

最早见于记载的,大约是曹操之子曹衮的“遂志堂”。

唐宋以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种风气逐渐盛行。

这些书斋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主人的性情与志趣,它们往往或缘于某事,或由于某因,异彩纷呈,各有寓意。

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常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桂斋: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品格自勉,亲植桂花以明“蟾宫折桂”之志,他的书斋命名“桂斋”。

后来,政治家林则徐在李纲祠旁筑一读书处,也命名为“桂斋”。

梦溪: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自云晚年“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

”这便是他的名著《梦溪笔谈》的由来。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

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刘基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七焚斋:又名“七录斋”。

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他读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反复复达六七次之多。

天长日久,他的右手握笔处长出了老茧。

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焚斋”。

项脊轩: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

据说,他的远祖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祖先之意。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

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

七录书斋的故事

七录书斋的故事

七录书斋的故事【原创实用版1篇】篇1 目录1.引言:介绍七录书斋的背景和意义2.七录书斋的起源和发展3.七录书斋的藏书和特点4.七录书斋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5.七录书斋的传承和影响6.结论:总结七录书斋的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贡献篇1正文七录书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它的故事源远流长,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七录书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以丰富的藏书和严谨的校勘闻名于世。

七录书斋的创始人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热爱书法,勤于写作,收藏了大量的古籍。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决定建立一个私人藏书楼,这就是后来的七录书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录书斋的藏书不断丰富,规模逐渐扩大。

到了唐代,七录书斋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七录书斋的藏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

不仅如此,七录书斋还以严谨的校勘著称。

王羲之对藏书的整理和校勘极其认真,力求保持古籍的原貌。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

在中国文化史上,七录书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为古代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受益于七录书斋的藏书,他们在这里汲取营养,发挥才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七录书斋的传承和影响至今仍在。

它为中国古代藏书楼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后来的藏书家和学者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

在现代社会,七录书斋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珍视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总之,七录书斋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化事业的敬重与热爱。

高中语文涨知识:历代的文人雅士的书房,都是什么名?

高中语文涨知识:历代的文人雅士的书房,都是什么名?

高中语文涨知识:历代的文人雅士的书房,都是什么名?我国历代的文人雅士,不仅喜欢给自己取别称,而且喜欢给自己的居所、书房取斋名,比如王维的“竹里馆”、杜甫的“草堂”、刘禹锡的“陋室”等。

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文人书斋,这些书斋名称有哪些特点。

一起来了解——中国历代文人,往往都有一种雅趣,就是为自己的寓所、书斋起个斋名(或称“室名”),自我欣赏,自得其乐。

斋名约在两晋时期出现,如晋代王子良的“古斋”,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楼”、顾野王的“读书堆”等。

到了唐代,斋名增多,如王维的“竹里馆”、杜甫的“草堂”、刘禹锡的“陋室”等。

唐代以后,取斋名之风盛行,文人间多以斋名相称,赋诗行文也以斋名自署。

于是,斋名就成了和“别号”相似的一种称谓,如宋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人汤显祖的“玉茗堂”,清人秦荣光的“养真堂”等。

到了清代,人们把姓加在斋名之前来称呼文人,如称姚鼐为“姚惜抱”(姚鼐的斋名为“惜抱轩”),称王闿运为“王湘绮”(王闿运的斋名为“湘绮楼”),称卢文弨为"卢抱经"(卢文弨的斋名为“抱经堂”)等。

现代文学艺术家刘半农的“含辉堂”、丰子恺的“缘缘堂”、陈寅恪的“寒柳堂”、张大千的“大风堂”、刘海粟的“艺海堂”、李可染的“耕牛堂”等,也都是著名的斋名。

单字的斋名,在20世纪前期较为盛行,如王国维的“观堂”、鲁迅的“俟堂”、周作人的“知堂”、孙犁的“耕堂”、冯其庸的“宽堂”等,已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熟知。

古今文人雅士斋名大体有以下几种:以庭院所植花木为名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北京大学燕园的书斋,命名为“三松堂”,因其庭院有三棵松树而得名。

古典戏曲小说研究专家吴晓铃斋名“双棔书屋”,因其庭院有两棵棔树(学名合欢树)而得名。

红学家俞平伯20世纪40年代迁入北平时,因院内有一株古槐,遂以“古槐书屋”为斋名。

历史学家陈寅恪因酷爱柳树,为书斋命名为“寒柳堂”。

从诗文佳句中选取为了表明志向、抒发情怀,文人学者喜欢从古代诗文名篇佳句中选取词语为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斋·追古| 中国生活艺术展》将于明日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古人把书房称为“书斋”,它是文人雅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体现。

本次展览,以九间中国式书房与一间未来书房构成,并各选取一位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号,其中文征明“玉磬山房”的构想,由李亚鹏以「上下」家具来进行表达,沉淀出一个书香盈袖、入韵身心之地。

古人把书房称为“书斋”,“斋”字有净化和静寂的象征,它是文人雅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体现。

近几年,“中国书房”这个名词传播广泛,反映了东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神文化空间“书房”对于人类心灵修复与提升的重要性。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书房因为有人才得以存在”,当我们关注空间中的每一本书、每一件器物时,仿佛会看到一位位充满品格与才情的人物,他们的心理能量让我们在这并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的力量。

本次展览,以九间中国式书房与一间未来书房构成。

“九”在中国数字象征中有“无限”的意思。

九间中国式书房各选取一位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号,并由一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作为主人来进行设计。

呈现在空间中的书房场景,虽然没有人而又仿如有人在,是古与今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未来”是任人畅想的,但也决定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当下之中。

当智能时代来临,如果一个小小芯片植入我们的脑神经中就可以让我们拥有无穷知识,那时,“书房”的意义又将产生什么转变?或者我们会追问“知识对于人的生命意识有多大的作用?”并重新站在智慧的高点审视当下的生活。

生活美学,是一个可以把人心导向良善境界的载体。

我们的生活通过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即可达到精神与物质的一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

我们将以有形的生活审美方式为载体,逐步走向浑然一体的生命本质:“当您忘记自己是生活着还是在艺术中时,才是人生最为美好的状态”。

对“书斋·追古”这一主题的探索,其实是由我在生活中逐渐从心底里腾升出来的一个疑问而引起的。

从小到大,书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最喜欢买书,书买多了,自然会觉得书房在我的生活空间里很重要。

在家里,我特意留出80多平方米的空间用来做书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间书房表达了我的生活方式。

在书房里,我可以读书、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打坐、可以喝茶……然而几年之后,面对自己的书房,我突然发现虽然拥有那么多书,但我到底有多少精力与时间去看书,我又认真地读过几本书呢?我开始对我买书的行为产生了质疑。

再环视书房,最让我着迷的竟然是那面没有任何装饰的白墙,我想大概那面白墙代表着空灵与智慧吧。

策展人智吉(佘文涛)的书房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一个人一生到底需要读多少本书?一个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房?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书房这个空间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书以及书房与我们生活和生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便有了如今的展览《书斋·追古》,有了与大家一起的思考与探索……展览《书斋·追古》的九间书斋三十六度五:那么在您有了这一系列质疑与思考之后,为何是用十间书斋来呈现?又为何是通过九位当代文化名人与九位古代文化名人进行隔时空对话、交流的形式来探索?智吉(佘文涛):我觉得空间背后最重要的还是人,所以“书斋·追古”不仅仅是想跟大家一起思考与探索当代人生活中的书房应该是什么样,更重要的是想引起大家对自己生活方式以及生命状态的思考:我们如何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又如何将知识在生活中转化为我们的智慧,这份智慧又如何安顿我们的身心、生命……九位古代文人,是想通过探索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与人格,来获得与传承古人生命的本质与智慧;九位当代文化名人,在邀请上,我希望能更广泛与包容,所以,其中有艺术家、设计家、美学家、文化学者、文化推动者、禅修者等等,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想象与思考,来探索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相融合与相呼应的点;所以,“书斋·追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古、再现的展览,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想象与呼应中传承与探索……三十六度五:作为策展人,您在策展与布展中,收获是什么?智吉(佘文涛):最大的收获,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是与九位当代文化名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会感受到每一位老师超越自己的力量。

而整个策展的过程就象是画一幅画一样,边构思边延展,而每一次新的变化与发展,就象是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一样。

三十六度五:展览开幕后的这几天,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您的感受又是什么?智吉(佘文涛):观展的每一个人都会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不同职业、年龄段的人群会对书斋有不同的理解……思考。

就是想给大家带来一种思考。

思考自己跟书的关系,思考书房空间的意义,并借此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只要有这些就够了。

三十六度五:我们看到在这次展览的九间古代文人书斋里,田家青老师对话的书斋“画禅室”却放了八把手风琴,显得很特别,您如何看?智吉(佘文涛):在与田家青老师的互动中,他说自己是个极卖力的木匠,又喜欢音乐,所以他想做一个“木匠的音乐书房”。

他的这一提议,我很赞赏,这恰恰与我最初对书房的质疑与思考有了呼应,书房不一定非要有书,有音乐、有电影等等都好,与其说书房是一个藏书的空间,不如说,是安顿我们生命的一片净土与归属。

三十六度五:在这次展览中,第十间书斋被定义为未来书房,我们看到未来书房是一间白色的空屋子,关于这个创意设计您的初心是什么?智吉(佘文涛):这个问题还要回到策划这次展览的初心上面去,实际上,我把对自己书房的疑问具象成为一间未来的书房,放到了观众们的面前,期待着可以带给观众们不同的思考。

这间未来书房的造型,是一间空屋子卧倒在地方上的样子,四面的白墙以及空间代表空无,也代表着智慧;我希望观众们走到这间未来的书房后,可以放空自己,回到人类自身原本的智慧原点,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生活与生命的本质状态……我觉得人是有精神的高级动物,精神不仅可以超越肉身,还可以超越时空。

宇宙的本原存在是没有所谓的时间与空间的,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了感觉上的“时间”,以及以身体为主体感觉到的“空间”。

因此也就有了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过去的会怀念、现在的会纠结、未来的会有所期盼与希望,正是这些杂念反而妨碍了人本身的自在与快乐。

未来书房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在这间空白的房子里,有一片水,水中有金鱼在游动,其实就是代表了人在最当下的状态里,没有时空概念之后的自由自在与获得最为究竟的快乐,那是一种大智慧。

小的时候,我觉得书与我的关系是书可以给予我知识;长大成人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将这些从书里获取的知识转化成为我们自身的智慧;然而人到中年之后,我又突然觉得其实这种智慧更重要的是能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相融合,它是自我修持的一个过程。

于是,在这个过程里,我期待可以借助展览《书斋·追古》与大家一起思考、探索!古人的书斋,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刘禹锡的“陋室”和归有光的“项脊轩”。

前者有传颂千古的《陋室铭》为证,后者有感人至深的《项脊轩志》为证。

刘禹锡贬官和州(今安徽和县)时写下了《陋室铭》,其实后人并不知道刘禹锡在和州的这间简陋的书斋是不是以“陋室”为名,但文章实在写得太好,不以“陋室”为名反而令人觉得有些可惜。

《陋室铭》透露出一种潇洒豁达的名士之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名士之风不是魏晋的放浪形骸,仍以个人道德的精进为归宿。

房屋虽然简陋,但高尚的道德充盈于此而使芳香满室,因此这房屋就算不得是简陋了。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年轻时在“项脊轩”中苦读应考。

项脊轩是名副其实的“陋室”,简陋到“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归有光在科场屡遭失败,人于穷厄之时,对别人给予的温暖总是分外敏感、分外感动。

这间小小的书斋,给归有光的生命注入了大大的温暖。

在书斋苦读的日子,鼓励他读书上进的老妪、“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温柔妻子,都让重感情的归有光不能忘怀。

归有光晚年的书斋叫“世美堂”,这本是归有光亡妻先人的产业,出于对亡妻的思念,他借钱买下了宅子,斋名一仍其旧,而斯人已矣。

读书人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书斋叫什么?有学者说叫“玄斋”,玄斋的主人是西汉一位十分博学的学者扬雄。

他躲在玄斋中研究玄学,后来还仿照《易经》写成了一本《太玄》,可谓玄之又玄。

书斋之为书斋,纵使没有万卷之巨,也要有适量的藏书。

扬雄那个时代,书的载体还是以竹简、丝帛为主,直到魏晋南北朝,纸张才逐渐取代了简帛,因此扬雄能有一座书斋,实在不是普通读书人能梦寐以求的。

对于后世读书人来说,梦寐以求的是能拥有像“天一阁”那样的书斋。

“天一阁”的主人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他雅好藏书,遇见好书,常是倾囊而出。

这样一位经济基础雄厚的爱书人,自然应当有一座理想的书斋。

天一阁的名字应当来源于《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这句话也充分体现在了天一阁的建筑形制上,阁分两层,上层为一大间,下层为六小间。

令人钦佩的是,范钦后人对于天一阁藏书的管理十分严格,严格到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因此使得天一阁的藏书在历经沧桑后仍然蔚为大观,裨益后世学者良多。

如1998年历史学者戴建国在天一阁竟然寻出了佚失千年的北宋《天圣令》的后十卷,为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抛下了一颗震撼弹。

书斋无论大小,承载的是读书人对于知识与学问的向往,文化就在这一座座书斋间汩汩不绝地流淌着。

【归去来馆】东晋·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竹里馆】唐·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有“诗佛”之称的摩诘居士,所作诗画多表达山林幽寂情趣,意境高雅闲淡、超拔脱俗。

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然书堂】唐·白居易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雪浪斋】宋·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