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系 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经管学院遵循清华大学的基本方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
经管学院本科生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同时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学院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并由此确定本科培养方案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三部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掌握数字经济时代商务活动规律,能够有效驾驭信息通信技术以提升绩效、引领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会计学专业培养既掌握国际前沿的会计理论,通晓全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展趋势,又熟悉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高端会计研究和实践人才。
经济与金融专业(含保险方向)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和金融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中文、英语和数学三种基础技能课,通识教育核心课(即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以及新生研讨课等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三个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可跨越专业界限,选修任选课程。
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要求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
会计学专业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以及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毕业后应具备在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中运用现代会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研究型工作的能力。
经济与金融专业的特点是更好地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教学,将学生对金融学的分析技巧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建筑在更加全面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之上,使之更加深入和灵活;而金融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为经济学的学习提供用武之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2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二、专业培养目标木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木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专业知识,热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熟练地运用法语、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职业竞争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木专业学习和研究当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运行机制、特点、政策和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实务。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2、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讲行分析和研究;3、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4、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水能力;6、能从事涉外经贸实际工作。
、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学分,其中,必修课76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学分).五、学位授予符台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概论、地区国别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国际经济法。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3、中级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Microeconomics)4、中级幺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5、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6、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7、国际贸易实务(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8国际金融理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9、证券投资学(Securities Investment)。
经济专业培养方案
五、总结
本经济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经济专业人才。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将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将本方案落到实处,为培养优秀经济专业人才而努力。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4.学术交流与合作
(1)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2)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论文写作、学术竞赛等。
(3)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5.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措施
1.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三、培养措施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3.专业核心课程:涉及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等。
4.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如企业战略、投资学、金融市场、电子商务等课程。
(五)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强化能力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效果
经济管理大类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大类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为经济管理大类12个专业设置,由大类介绍、大类课程及进程计划、教学执行计划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大类介绍是关于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大类课程及进程计划、教学执行计划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总体课程安排。
一、大类介绍所含专业: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保密管理。
大类介绍:经济管理大类培养方案的特点是在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倡导研究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注重体现理论知识、研究方法论、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选择专业的注意事项:经济管理大类的学生一般在第3学期选择专业。
在分专业前2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注意对经济管理大类的12个专业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研讨课、与学业导师和德育导师沟通等方式了解12个专业的情况,然后再根据个人发展、就业意愿和人才市场需求,理智选择所学专业;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规模、学生志愿和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确定在本专业学习的学生。
二、大类课程及进程计划2017级经管学院英语三级起点和四级起点的学生第三学期必须修读实用英语口语与写作这门课程。
一级起点的学生修读:综合英语基础、初级综合英语和中级综合英语;二级起点的学生修读:初级综合英语、中级综合英语和高级综合英语;三级起点:中级综合英语、高级综合英语和实用英语口语与写作(第三学期必须修);四级起点:高级综合英语、实用英语口语与写作(第二学期必须修)和除“实用英语口语与写作”外任意一门拓展课。
从2018级开始经管学院英语一级起点的学生修读:综合英语基础、初级综合英语和中级综合英语;二级起点的学生修读:初级综合英语、中级综合英语和高级综合英语;三级起点:中级综合英语、高级综合英语和任意一门拓展课;四级起点:高级综合英语和任意两门拓展课(分两个学期)。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二十一世纪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兴起,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迫切需求。
为此,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农林经济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2.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思想和工具解决农林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计划、组织、调度和协调农林经济生产和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农林经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4.具备农林经济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5.具备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开展农林生态环境管理和问题解决;6.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担任农林经济管理相关的领导和管理职务;7.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林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学、农林政策与规划、农林企业管理、农林产业经济分析等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农业调研和实践课程等,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林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使其了解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农业调研:组织学生参与农业调研项目,了解农业领域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并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3)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如农业投资与经营、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二0一三年四月哈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主任:于渤副主任:薛小龙委员:艾文国王福胜姜明辉闫相斌李国峰孙成双秘书:王喆负责人(签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管理决策数据分析方法、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技术,能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数据分析与业务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能力:1.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2.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6.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应用统计、数据分析与管理建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IT项目管理。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1.修业年限:四年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3.毕业学分要求:169.5学分3 六、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实践环节专业核心课选修课七、学年教学进程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注:专业选修课列表仅作为选课参考,选课范围不限于此表中课程。
经济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本文旨在介绍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此方案可供学生参考,并帮助其了解此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一、专业简介经济学专业是培养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具备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
学生将学习经济学理论基础、应用经济学、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对经济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熟悉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领导和管理团队开展经济项目。
4.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经济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专业课程设置1.经济学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学等。
2.应用经济学课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
3.经济管理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4.其他相关课程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等。
四、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专业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和科研活动。
1.实习学生将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学习实际经济运作和管理经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研活动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经济学实证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经济数据分析技能。
五、评价与考核本专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课程论文、小组项目和实习科研等方面的表现。
其中,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的表现将占据重要的比重。
六、职业发展与未来学习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就职,或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深造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经济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代码:020201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一、专业简介本专业设立于2011年。
专任教师10余人中,教授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士4人,硕博比例为100%,高级职称比为67%。
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显著,3人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人评为校级教学名师,3人获校级讲课比赛奖项。
专业拥有金融等多个实验室,搭载了专业所需的各类软件及教学平台。
建有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十余个。
专业全面践行“以生为本、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育人模式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重视一二课堂贯通、教学科研互促、学校企业联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1/3的毕业生就业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一)基本素养1.具有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和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
2.了解国家社会发展要求,自我角色定位适当,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能辩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50分,军事训练达标;具备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专业知识1.系统掌握经济学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
2.掌握较扎实的经济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3.初步掌握科学创新的思想和方法。
(三)专业能力1.具有应用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课程
教育经济学
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如 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效
益等。
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
市场营销管理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价、促销等 。
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
社会实践
通过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了 解社会现状和问题,提高实践能
力。
学术研究
参与教师或自己的学术研究项目 ,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团队合作
通过课程项目、竞赛等形式,培 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03
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
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论文选题
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和学术方向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 值的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
学生需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流能力。
实践项目合作
02
与海外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
海外志愿者活动
03
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志愿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05
学生管理与职业发展
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
1 2 3
学生会
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参与学校治理,举 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业支持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 业梦想。
06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介绍
教授团队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 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团队,其中包括多名国家级杰出人才和 优秀学者。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含金融方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含金融方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急需大批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素质,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素养、包括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功底和分析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经济学第二学位通过对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接近于经济学本专业本科生的系统而严格的培养,使学生对其专业领域及其他广泛领域的经济问题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思考和严谨的分析,为将来从事本专业与经济学有关的工作、或者其他与经济学相关的职业奠定基础。
从2015年秋起,将开设金融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同时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及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复合型经济金融人才。
从2015年秋起,将开设金融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同时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及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复合型经济金融人才。
二、基本要求培养方案中先修课的要求为专业学习提供数理基础,包括微积分类、线性代数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类课程。
必修课包含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基础性课程。
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任选课程。
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涵盖了经管学院一学位学生可选经济学、金融学类课程。
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要求为:通过第二学位的学习,拓宽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视野,奠定全面而专业的经济学基础;培养学生尊重经济规律的思维习惯,在第一学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能与经济学学习结合,并为经济学提供用武之地;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金融方向的培养希望能更好地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教学,将学生对金融学的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建筑在更加全面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之上,使之更加深入和灵活;而金融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为经济学的学习提供用武之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课程设置上,既包括必修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也包括较多可供学生选择的经济、金融理论或应用性选修课。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从事经济预测、分析、规划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科研能力较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2.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具有经济学思维方法和习惯,具有求实与探索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4.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5.具有良好的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
四、主要专业实验、实训经济学沙盘实验、企业行为模拟实验、会计分录实训、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训(财政金融方向)、市场调查实训(贸易经济方向)、金融市场模拟交易实训、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实训、专业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或者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前期,将组织学生学习教育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为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做好铺垫。
2.专业课程(1)教育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财务与会计、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统筹与决策等。
(2)管理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3.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科研实践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科研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例如参与校内外教育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此外,学院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研究方向的引导。
5.毕业论文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三、培养方式1.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导师制度学校将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指导。
3.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考核评价方式1.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作业质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管理大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II、工商管理学科类一、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我院实行分大类培养,设有经济学类与管理学类。
工商管理学科类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五个本科专业。
(一)电子商务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经济学、管理学、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能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具有网站开发、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技术,并能提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组织实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应的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物流管理本专业培养培养具有较强物流规划和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物流企业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国际物流以及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和物流机构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的开放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四)会计学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职业化人才和后备高级专门人才。
(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培养能在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等企事业单位和信息产业、信息服务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利用,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复合性、应用性信息与系统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学生入学后,前4学期按照经济学类学习,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经济学类基础课程,第5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中南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在财政、金融、工商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会计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会计学专业培养要求: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会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获取、处理、报告的全流程。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5、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国际会计惯例。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经济与管理类: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数据库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商务统计与spss应用、会计报表分析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特色课程:会计学专题、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会计、循环经济与会计四、毕业合格标准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88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五、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6年学位:经济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三)会计学七、课程设置及学分(一)公共课程(二)大类课程(三)专业课程3、会计学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例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2.业务知识方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农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3.身体心理方面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农学。
2.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筹学、计算机应用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军事训练: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为期2周。
2.教学实验:在有关课程中安排,共3学分。
3.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共3学分。
4.社会实践:利用假期进行,计2学分。
5.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计4学分。
五、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1.修业年限:四年。
2.毕业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课(含军事训练、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48学分,学科基础课56学分,专业课36学分,实践环节12学分。
六、课程设置1.公共课(1)思想政治教育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等。
(2)外国语:英语A、B、C、D系列及日语、俄语等。
(3)数学系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4)体育类:体育A、B、C系列。
2.学科基础课(1)经济学类: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2)管理学类: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等。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经济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能够在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企业运营、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农村金融投资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时间和方式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专业,全日制正常学习时间为4年。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农业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
2.专业课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企业管理、农村金融、农业政策与规划、农村统计与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发展与计划、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
3.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农村综合实践、农村经济调研与案例分析等。
四、实践教学1.毕业实习在农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农村综合实践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生兴趣,在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农村调研、农业技术示范、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增加对农村实际问题的了解和解决能力。
3.农村经济调研与案例分析通过课堂教学、研究生论文等形式,对农村经济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五、实践环节1.农村调研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了解农业经济情况,掌握实际问题和需求。
2.农业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农业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运营和管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农村金融投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农村金融投资实践,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投融资策略。
六、专业实训设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农村经济管理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熟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七、毕业要求1.掌握扎实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
2.具备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适应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4.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专业高职专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掌握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登记理论和技能,掌握财务管理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筹划、资金筹集、资本运作,投资决策及财务分析能力,能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 素质结构: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热爱营销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③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知识结构:①财务管理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②具备从事财务工作必备的会计核算,投资决策分析及财务分析的专业技能。
③掌握财务管理应用软件。
④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
3.能力结构:①具有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具有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手工及电算化账务处理能力;综合财务分析能力。
④能够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置与进程(一)教学计划内容1.课程设置及进程表(见附表一)2.实践教学及活动安排(见附表二)3.选修课(见附表三)(二)教学计划说明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共计31门。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实训、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货币银行学、成本会计。
课程总学时约为14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约为1216学时,实践学时约为256学时。
以上教学内容安排在前五个学期完成,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践(8周)和毕业论文写作(8周)。
此外,在第二学期暑假安排为期三周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实践教学环节中,除了在一些课堂教学过程安排了实践教学部分外,还单独设置了实训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实训,银行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将以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公益劳动、军训、体育锻炼、社会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学习。
实践环节还包括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等。
附表三:注:学生应该选2-3门选修课程。
附表四:营销与策划专业高职专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营销与策划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具备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从事营销及策划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通过三年的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手段,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社交能力,具有营销与策划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营销观念,熟悉现代市场经济法律规则,毕业后能够进行营销与策划日常业务处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精神,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 素质结构: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热爱营销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③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知识结构:①掌握营销与策划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②掌握从事营销与策划专业必备的心理学知识。
③掌握市场营销与策划的专业知识。
④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
3.能力结构:①具有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具有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④具有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⑤具有营销和策划管理的能力。
⑥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进程(一)教学计划内容1.课程设置及进程表(见附表一)2.实践教学及活动安排(见附表二)3.选修课(见附表三)4.素质教育课(见附表四)(二)教学计划说明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共计33门。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现代推销学、营销渠道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物流管理、CIS策划等。
主要职业技能训练包括: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训,市场营销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模拟训练,广告策划实战训练,网络营销实务,营销师(资格证)专题培训等。
课程总学时约为172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1504学时,实践学时为224学时。
以上教学内容安排在前五个学期完成,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践(8周)和毕业论文写作(8周)。
此外,在第二学期暑假安排为期三周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注:学生应该选2-3门选修课程。
附表四:行政管理专业高职专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能够胜任国家机关、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及管理助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熟悉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步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素质结构: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热爱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③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知识结构:①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政府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②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
3.能力结构:①具有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具有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④具有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⑤具有应用电子政务工作的技能。
⑥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置与进程(一)教学计划内容1.课程设置及进程表(见附表一)2.实践教学及活动安排(见附表二)3.选修课(见附表三)(二)教学计划说明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共计30门。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市政学,政府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行政组织学,组织行为学,沟通管理,政府公共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政策,行政法等课程。
总学时约为16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约为1464学时,实践学时约为144学时。
以上教学内容安排在前五个学期完成,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践(8周)和毕业论文写作(8周)。
此外,在第二学期暑假安排为期三周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部分实践内容,同时单独设置了实训课程,包括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科技文化服务等。
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将以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公益劳动,军训,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及调查等方式进行,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学习。
实践环节还包括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等。
附表三:附表四: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高职专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适应企业资源计划管理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熟悉国家有关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掌握企业资源计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
毕业生可以在ERP软件开发企业、ERP软件应用企业和经济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小型ERP辅助开发、咨询和各种规模ERP的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经过三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素质结构: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热爱企业管理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③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知识结构:①。
企业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企业会计和营销管理知识,企业生产管理。
②信息系统管理知识,包括网络技术应用,企业信息化,数据库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
③ERP系统和ERP项目维护实施知识,包括业务流程知识ERP项目管理知识等。
3.能力结构:①具有互联网操作技能。
②具有熟练操作ERP软件的能力。
③有一定的ERP辅助开发能力。
④具有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的能力和基本的网站信息维护能力。
⑤能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
三、课程设置与进程(一)教学计划内容1.课程设置及进程表(见附表一)2.实践教学及活动安排(见附表二)3.选修课(见附表三)(二)教学计划说明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共计30门。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重组,数据库基础及应用,ERP解决方案,IT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课程总学时约为16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1344学时,实践学时为288学时。
以上教学内容安排在前五个学期完成,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践(8周)和毕业论文写作(8周)。
此外,在第二学期暑假安排为期三周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实践教学环节中,单独设置了实训课程,包括ERP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质量管理实训,物流与供应链实训等。
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将以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公益劳动,军训,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及调查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学习。
实践环节还包括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等。
附表三:附表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高职专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能够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管理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