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41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41

第九单元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 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3.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4. 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语 ] 地球上大部分表面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溶液都是纯净物 D.2.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A. 泥土B. 蔗糖C.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澄清的石灰水 4. 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植物油 D. 碳酸钙粉末)C. 泥浆D. 液氧A. 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B. 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C. 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1•问题讨论:(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 )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2. 媒体使用: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1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1

《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 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过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划、作笔记
设疑
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活动与
探究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提问
现象是什么?写在29页表格中
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归纳

总结
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听、记
设疑
把一种液体放入到另一种液体中能形成溶液吗?
活动与
探究
药品:酒精、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提高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
课本33页T2、T3、T5
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பைடு நூலகம்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3.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
4.溶液名称
5.用途:
二、乳浊液
汽油洗油物和洗涤剂洗油物原理相同吗?
1、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2、用汽油清洗油污
理论联系实际为课堂作业第5题准备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概念,会通过溶液的性质简单区分常见的溶液。

(2)了解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常见的几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和区分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实验明确物质的溶解和常见的乳化现象,让学生建立物质在水溶液中简单的行为变化。

(2)通过多媒体演示溶解和乳化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头脑里形象地形成溶液和乳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的形成和形成过程的微观展示,让学生形成溶液微观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3) 通过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液的形成。

2.溶剂、溶质、溶液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1.通过溶液的形成,在头脑里建立溶液的微观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溶解还是乳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红墨水,乙醇,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植物油,洗涤剂,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授课教案】续表11.总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2.学生自学溶解的应用。

【探究实验】用三个烧杯各注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并记录。

在分别将一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三个烧续表教师活动乳浊液: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

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续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共1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共1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特征以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溶液的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液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讲授法:讲解溶液的定义、特征和形成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溶液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溶质、溶剂等。

2.课件:溶液的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讲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溶液现象的理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溶液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溶于水?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的定义、特征和形成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溶液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这些题目涵盖了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解题技巧。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溶质+溶剂错误!溶液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一、新课导入1.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内容。

2.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生齐答:想!(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二、新课教学一、溶液【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温度几乎不变。
典例探究
【例4】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 使U形管左侧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C )
A.食盐 C.NH4NO3固体
B.浓硫酸 D.NaOH固体
【练习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 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发生 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D )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 + 溶剂 液
===

特别提醒: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
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2)m溶液= m溶质+ m溶剂 (3)V溶液≠V溶质+V溶剂
(4)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
【例2】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
处密度的大小( C )
A.A > B
C.A= B
B. A < B
D.不能确定
【例3】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1)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溶解过程 1.溶质的扩散
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1.溶质粒子的扩散过程吸热。 2.溶质粒子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即水合 过程)放热。 溶液温度的变化与吸热、放热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溶液以激发学生
……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1)
(还可以是气体,如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是溶质,水是溶剂)
[5屏幕展示]小结:逐一展示1、物质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性质有关。2、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形成溶液的状态
溶质
溶剂
气+液
气体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量少的
量多的
有水
其它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讨论后总结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活动:[2屏幕展示]
1、以上问题答案: 【小结概念】一、溶液 1、溶质:象蔗糖、氯化钠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糖水、盐水)
2、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3、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的魅力,感受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
试验用品:试管、药匙、滴管、碘、高锰酸钾、汽油、水
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实验
[交流]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发表观点。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液形成微观过程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题
9-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2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活动与探究(三):水、植物油、洗涤剂溶解情况探究
小组试验后展示:
现象
试管内加入
物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教师精讲:
1、乳浊液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现象:
四、点拨诱思、质疑释疑:
诱思1: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小结:①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②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诱思2: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副表1
副表2
副表3
副表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溶液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特征;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出具体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溶液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及其特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或食盐)溶解,得出结论:蔗糖(或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合作探究】
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
答: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蔗糖(或食盐)颗粒的大小、溶剂(水)温度的高低、是否
搅拌等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
1.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就不会分离。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3.由于粒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4.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算在其中。

【跟进训练】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A.高锰酸钾B.蔗糖
C.植物油D.面粉
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酒精B.食盐
C.氯化氢气体D.冰块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知识点二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完成下列填空:
1.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结论:由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由(1)(2)[或(3)(4)]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2.乙醇溶于水的实验报告: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2
2
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无论水量的多少,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合作探究】
汽油为什么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答:因为油渍能溶解在汽油中。

【教师点拨】
1.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有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则新物质为溶质;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去掉结晶水的那部分。

2.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为溶剂的溶液。

【跟进训练】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C )
A.医用酒精B.生理盐水
C.碘酒D.白醋
2.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C )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写化学式)。

(1)氯化钾溶液KCl。

(2)澄清石灰水Ca(OH)2。

(3)稀盐酸HCl。

(4)硫酸铝溶液Al2(SO4)3。

(5)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H2CO3。

知识点三溶液的用途
【自主学习】
观察教材第28页有关图片及文字,完成下列填空: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如:
(1)农业生产上,将化肥配制成溶液后对作物进行浇灌;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对果树或庄稼杀虫、灭菌时,将农药配制成溶液喷洒。

(2)化学实验室中,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由于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加快。

(3)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注射液、医用酒精、生理盐水以及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要求配制成的溶液,以便于人体吸收。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