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书下注释)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1bcd43fff00bed5b9f31d89.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2、示:给……看曰:说3、未:没有闻:听见三、(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5b2c3db4360cba1aa811daba.png)
文言文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越明年( ) 子何恃而往( )( ) 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 )(2分)A吾欲之南海B、其一贫,其一富C、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得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得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得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得重要性。
2、“以( )告富者”就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得内容就是。
3、选出下面加点得词解释不正确得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瞧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得就是问号,而第二处用得就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39e0984254b35eefd34e3.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jū shùshā mòfáng ài zhāo dàizhàn yìtuī cízhàn yìwǔ rǔ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晃.动(huàng huǎng)拨弄.(nòng lòng)翻箱倒.柜(dǎo dào)缥缈.(shāmiǎo)急遽.(jiùjù)消逝.(shìshī)三、我会辨字组词。
聊(_________)控(_________)贷(_________)剔(_________)柳(_________)空(_________)袋(_________)踢(__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突(____)森郁崇山(____)岭前(____)后继(____)为壮观(____)而不舍寒冬(____)月银(____)素裹风刀(____)剑(____)花飞舞1.这些成语中,__________都与冬季有关。
2.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__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之所以……是因为……既……就……因为……所以……只有……才……1.(___)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___)我要传达给大家。
2.(___)你们已经知道了,我(___)不再重复了。
3.(___)劳动(___)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5b2c3db4360cba1aa811daba.png)
文言文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越明年( ) 子何恃而往( )( ) 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 )(2分)A吾欲之南海B、其一贫,其一富C、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得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得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得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得重要性。
2、“以( )告富者”就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得内容就是。
3、选出下面加点得词解释不正确得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瞧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得就是问号,而第二处用得就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d209e287c24028905fc335.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mǎn yù bào nào zhōng jīng yíngzhuàng guān lì rútái xiǎn xiù tǒng二、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
镌.刻(juān juàn)抚摩.(mó mē)扁.舟(biān piān)阻挠.(náo ráo)塑.料(suò sù)挫.折(cuō cuò)归宿.(sù xiǔ)瘦削.(xiāo xuē)三、比一比,再组词。
梁(______)惠(______)诣(______)乃(______)禽(______)粱(______)慧(______)指(______)奶(______)离(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能歌(____)(____)日(____)不(____)(____)堂大(____)地广(____)(____)万(____)更(____)(____)面三(____)1.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个演员_______________,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3.他们的节目表演失败了,引发礼堂里一阵_______________。
4.西藏_______________,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五、选词填空。
剧烈猛烈强烈1.我的心(______)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2.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______)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3.晚上,我走在公路上,突然,一道(______)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为是其智________?曰: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76c4da0740be1e640e9a55.png)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duǒ cáng nuó yípái huái zhēng róng kōng xūtàn xīluǒlùxuán zhuǎn hén jìlíng lìfāng zhuān mǎyǐniàn dao bàn dǎo tǐ liàng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肆虐.(nüèlüè)耙.地(bàpá)铁锹.(qiāo qiū)排闼.(tātà)盘踞.(jùjū)滥.用(làn nàn)三、形近字组词。
思(______)指(______)假(______)神(______)箱(______)腮(______)脂(______)遐(______)伸(______)厢(______)四、下列词语中都缺少“shì”这个字,你能正确补充吗?随风而(____)不甘(____)弱实事求(____)(____)若无睹(____)不可挡爱不(____)手跃跃欲(____)一招一(____)五、选词填空。
敏捷敏感敏锐1.波义耳立即(_____)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2.谢皮罗教授(_____)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3.松鼠动作非常(_____),想抓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22e3281c3169a4517723a3f6.png)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越明年()子何恃而往()()以告富者()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鲁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言文复习(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言文复习(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19496625c52cc58bd6be71.png)
1.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重点字词:①欲②得兼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重点字词:①义 3.生亦我所欲,所义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重点字词:①故 ②苟得③恶(wù) ④患 ⑤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重点字词:①如使 ②何不用也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重点字词:①是故:由此,因此。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 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 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 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委而去之。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人恒过,然后能改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f91228762caaedc33d49e.png)
练习题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诲: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 _ 惟:_________________弈:____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二、辨字组词。
弈()诲()惧()汤()奕()悔()俱()扬()翌()莓()具()杨()矣()曰()援()沧()唉()日()缓()仓()挨()自()暖()苍()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2、一人虽听之.(②)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四、按原文填空。
1、弈秋,通国之_____________。
使弈秋______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____,惟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
虽与之_______,弗若之矣。
为是__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_____________,而日中_____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此不为___ _”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②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也。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49df1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5f.png)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
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ǎo暴涨。
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
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
字词解释:尝:______ 甚:______ 秣:______ 值:______潦:_______ 济:______ 覆:______ 骇:______2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
自午及薄暮,已酩mǐng酊dǐng醉矣。
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庸,吾尚可乘马返家。
”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
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
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
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
字词解释:延:_______ 薄:_________酩酊:______ 毋庸:______尚:______ 骤:______ 未几:______ 赞:______方:______ 俯:_______ 遽:________ 髻:________乃:_______ 纵:_______3“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án城,时荆jī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
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
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
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
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溺不能出。
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ǒng三丈,遂得以过水。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9ea80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8.png)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②舟中坠③于水,遽④契⑨其舟,日:“是吾剑之所⑥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⑦惑⑧乎⑨!——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涉:跋涉,这里指渡过江河的意思。
②自:从。
③坠:掉、落。
④遽(jù):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⑤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⑥所:……的地方,表处所。
⑦亦:也。
⑧惑(huò):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不理解的意思。
⑨乎:呢、嘛、吗,语气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_______(2)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_______(3)舟已行矣行:________(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________[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2)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 ②忘操之______________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 ④宁信度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练习文言文翻译与注释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练习文言文翻译与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3484d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e.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练习文言文翻译与注释古代文言文是我国浓厚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文言文的学习被强调为一项重点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翻译与注释技巧,本文将就此进行讲解和示范。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文言文的例子,并进行逐句翻译和注释:《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者,高祖孙嬴政也,父曰胡亥,母曰蒙恬。
胡亥亡立,立二十六年而薨,谥曰惠王。
惠王立十七年而卒,谥曰文王。
-翻译与注释-始皇帝者,高祖孙嬴政也:始皇帝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名字叫嬴政,是秦始皇的曾孙。
在高祖创立秦国之后,秦始皇继承了先祖的衣钵。
父曰胡亥,母曰蒙恬:秦始皇的父亲名叫胡亥,母亲名叫蒙恬。
胡亥继位后成为国王,并在位二十六年后逝世,被追尊为惠王。
胡亥亡立,立二十六年而薨,谥曰惠王:胡亥登基后的二十六年间,国家得以安定发展。
然而,胡亥在位期间,秦国的统治并不稳定,加之其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胡亥去世后,被追尊为惠王。
惠王立十七年而卒,谥曰文王:胡亥的儿子惠王继位后,在位十七年后去世。
由于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较为宽明的政策,国家得以繁荣,因此被追尊为文王。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翻译与注释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进行准确的翻译和逐词注释。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1. 祈使句的翻译与注释祈使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表达出一种命令、请求或建议的语气。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请”、“应该”、“不要”等这类能够准确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含义的词语。
例如,文言文中的“请”可以表示请求,如“请大家保持安静”;“不要”可以表示命令,如“不要张扬个人成就”。
2. 冠词与量词的补充在文言文中,冠词和量词的使用较为普遍。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句子中的数量和范围,并选择合适的冠词和量词进行补充。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df4bfaf1ffc4fff47ac0f.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①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②而截之。
【注释】①俄:一会儿。
②依:依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初竖执.之执:________②遂.依而截之遂: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无所出。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②今日用之________③工人削之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一处)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六下文言文两则复习题
![六下文言文两则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5c25560066f5335a8121fb.png)
两小儿辩日复习题第一部分:识记课下注释。
(背过,会写)第二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⑵孰为汝..()多知.()乎2《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游:游学。
东:向东。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离。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⑷问其故故:缘由。
⑸孰为汝多知乎汝:你。
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是。
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等到。
⑻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其:代词,他们。
⑵而日中时远也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⑶孰为汝多知乎孰:代词,谁⑷及日中则如盘盂则:就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离的远的(看着)小,而离的近的(看着)大吗?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不是离的近的(感觉)热,离的远的(感觉)凉吗?⑶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应从两个角度来回答)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知识是无穷尽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8观点(1)太阳刚出来离人很近,到正午离人远;依据:刚出来看起来很大,到正午看起来很小;观点(2)太阳刚出来离人远,到正午离人近。
依据:太阳刚出来让人感觉清凉,到正午感觉很热。
9.《两小儿辩日》一文给了我们哪些启迪?(至少写出两条)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第三部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天津市2020〖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文言文两则附答案
![天津市2020〖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文言文两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014e0de80d4d8d05a4f56.png)
天津市2020年〖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文言文两则附答案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1.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2.此不为.(wéi 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 ) 辩( ) 沧( ) 诲( )奕( ) 辨( ) 苍( ) 悔( )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劝其.努力学习。
( )之:①弈秋的教导;②天鹅;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 )5.思援弓缴而射之.。
(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3.孰.为汝.多知乎?孰:汝:五、朗读下面的句子,停顿不得当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六、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2.孰为汝多知乎?(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七、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一)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精品】12伤仲永(同步练习及解析)-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12伤仲永(同步练习及解析)-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a3a749fc4ffe473268ab1b.png)
【精品】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鲁教版12伤仲永一、给加点字的注音。
世隶.耕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参考答案:世隶耕lì或以钱币乞之qǐ日扳pān仲永环谒于邑人 yì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解析:考察学生的拼音掌握情况。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日扳仲永环谒.(yè yě)于邑人泯.(mǐn mīn)然众人矣今夫.(fū fú)不受之天而已邪.(yé yē)参考答案:日扳仲永环谒(yè)于邑人泯(mǐn )然众人矣今夫( fú)不受之天而已邪(yé)(解析:考察学生的拼音掌握情况。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参考答案:“扳”通“攀”,牵,引的意思。
(解析: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四、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②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④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⑤世.隶耕古义:今义:⑥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参考答案:①古义:代词,此,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②古义:有的,有的人。
今义:或许,或者。
③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④古义:渐渐。
今义:略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⑤古义:属于。
今义:奴隶,附属。
⑥古义:常人。
今义:许多人。
(解析: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古今意思的差别。
)五、词类活用。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父利.其然也:。
③邑人奇.之:。
④父异.焉:。
⑤伤.仲永:。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参考答案:①名词作动词,把……当做宾客。
②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③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④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⑤形容词作动词,哀伤,叹息。
⑥名词作状语,每天。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⑴曾经⑵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⑶文采和道理⑷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解析:主要掌握字意的含义。
金识源六年级语文下册24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鲁
![金识源六年级语文下册24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鲁](https://img.taocdn.com/s3/m/a5a9c2f60c22590102029ddb.png)
《两小儿辩日》基础过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⑵孰为汝.()多知.()乎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东: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⑷问其故故:⑸孰为汝多知乎汝: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⑻孔子不能决也决: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其:⑵而日中时远也而:⑶孰为汝多知乎孰:⑷及日中则如盘盂则: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⑴⑵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⑶孰为汝多知乎!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1):依据:观点(2):依据: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一、综合训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日中:⑵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1)(2)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二、拓展应用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83cdeeff9aef8951e0632.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g yàng róng héjiě sàn shùn jiān píng zǎotuì suōyān wùyù gào hūn chén zhòu rán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勒.(lè lēi)斜.阳(xué xié)静.寂(jìn jìng)渲.染(xuān xuàn)迁.回(yū yú)散.开(sàn sǎn)吟.唱(yín yíng)拨转.(zhuǎn zhuàn)三、辨字组词。
厉(______)渑(______)慢(______)即(______)堵(______)励(______)绳(______)漫(______)既(______)赌(______)四、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一(____)而入五(____)四海(____)(____)一息死得其(____)喜出(____)外精兵简(____)三(____)两(____)夜色(____)漫1.画横线的词语中“简”的意思是_____,画波浪线的词语中“得”的意思是_____。
2.含有近义词的成语是___,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是______。
3.表示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的意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词或关联词填入横线上安静幽静宁静平静1.风停了,雨住了,湖面又________下来了。
严格严厉严峻严肃2.老师________地对我说:“在学习和生活上要________要求自己。
”不但……而且……只有……才……因为……所以……3.我们________现在努力学习,将来________能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古文复习ppt课件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古文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200bb8e518964bce847cb2.png)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稍稍宾客其父:把… …当作宾客
名词活用为动词 5、父利其然也:认为… …有利可图
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
1 .恐前后受其敌 〔“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
2 .其一犬坐于前 (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3 .狼不敢前 (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4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
一词多义
• 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 止:一狼得骨止 〔停止〕 止增笑耳〔只〕
• 意:意将隧入 〔想〕
意暇甚〔神情〕
•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乃悟前狼假〔才〕 寐
几个用法特别的词
1、即书诗四句:
写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天天
名词活用为状语 3、邑人奇之:对… …感到惊奇
天下事:为之:难→→易
人之为学 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
不学,易→→难
(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 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 必需“为〞必需“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窘苫弛
眈
•
•瞑 尻 假 寐
黠
一般实词
实词
通假字
词
特别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虚词
词类活用
解释加红色的词
•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迄乎成( ) 3、屏弃而不用( ) 4、岂有常哉( ) 5、犹未能也( ) 6、人之立志,顾不如源自鄙之僧哉( )解释加红色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6《为学》课堂检测题
选自《》,为学: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资:逮:旦旦而学之:迄.()乎成:吾资之聪,倍人也:屏弃:常:鄙: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语.()于富者:语,之:何如:
何恃.()而往:恃,吾一瓶一钵.()足矣:下:犹:越明年:还:
以告富者:惭色:去:
顾:哉:自败者也:自力者也:
六年级下册12《伤仲永》课堂检测题
选自《》,伤:世隶耕:隶,尝:
异焉:旁近:自为其名:收族:
收,自是:立就:文理:
稍稍:宾客其父:利其然:
扳: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通悟:受之天:
贤于材人:材人,受于人:不至:
得为众人而已耶:
六年级下册24《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课堂检测题《夸父逐日》选自《》,逐日:逐走:入日:河、渭:道渴而死:
《两小儿辩日》选自《》。
辩斗:以:去人近:日中:及:盘盂:沧沧凉凉:
探汤:决:孰为汝多知乎:
六年级下册30《狼》课堂检测题(小括号内注音,加点字要解释)
选自《》,作者是: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投以骨:从: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积薪:苫.()蔽.成丘:弛.担持刀:
眈眈
..()相向:少时:径去:
犬.坐于前:久之:瞑():意暇甚:
意,暇,暴:毙:洞其中:
隧:尻():假寐:黠():
顷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
几何: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6《口技》课堂检测题
选自《》,作者是:会:施:团坐:少顷:但闻:满坐寂然:坐,欠伸:呓语:既而:乳:
絮絮:众秒毕备:侧目:
默叹:未几:齁():作作索索: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
曳()屋许许()声:凡所应用,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不能指其一端:几.欲先走:
不能名.其一处:奋袖出臂:股:战战:七年级上册12《孙权劝学》课堂检测题
选自《》,作者:北宋家,家。
卿:当涂:蒙辞.以军中多务.:
治经:博士:涉猎:
见.往事:乃:及:过.寻阳:
才略:非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