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学生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如软件操作问题、编程难题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改进,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编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编程语言来解决。
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步骤,并通过编程实现解决方案。
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独特的网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设计,并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和专长各不相同,因此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学习资源,如在线编程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例如,在编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编程平台,通过实践来提高编程技能。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参与编程竞赛,与其他学生交流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其学科特点,凭借教材和其特殊的教学媒体在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下面就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讲授知识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使学生水到渠成的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使这群充满幻想的“白鸽”得以在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里展翅翱翔、尽显风采,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
二、同一问题,多角度回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相同的问题,学可以使学生不被“陈规”所束缚,不人云亦云,从而从多技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通过不同角度来回答一个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发不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旦教师引导孩子们打开想象的闸门,他们的妙语连区珠,令人拍案叫绝,更令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望尘莫及!总之,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大大激活,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巨大发展,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百利而无一弊。
创新思维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激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习根据学科特点,凭借其优越的教学媒体,在学生掌握知学识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思维潜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曾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多媒体课件、电子书籍等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来获取知识。
通过这些资源,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软件来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图片设计、视频制作等各种创作活动,从而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些创作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解决。
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遇到了bug或者操作不熟练的情况,就需要通过查找资料、探索实验等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一些项目和任务,需要进行沟通协作、分工合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谈。
一、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产品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多的创新。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工具进行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数据处理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信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产品和应用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他们积极创新的态度与能力。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这将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包括在线学习、游戏化学习、社交化学习等。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设计和制作网页、动画、小程序等,这些实践活动将对他们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 提供创新项目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创新项目,包括科技发明、创意设计、应用开发等。
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
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创新意向如在进行鼠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游戏帮助学生掌握鼠标左右键、上下滚动键的基本操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
通过想和问,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表现为学生敢于大胆地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且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寻找新的答案。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进而探究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思维模式的问题与结论,这时,教师不应忽视这些问题与结论,而应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建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应根据校园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使教师能够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及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此外,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应将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使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有效转移学科之间的创新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如在学校举行幻灯片创意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并对学生进行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形成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校园氛围,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学校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创新思维方式,思考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和工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使用键盘、鼠标等工具进行操作,还需要运用各种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文字编辑等。
这些操作都需要学生动手去完成。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尝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这种动手能力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使用软件和工具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动脑筋,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软件和工具,还需要进行创作和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软件来制作PPT演示文稿、设计海报、制作视频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和工具,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的使用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价、筛选和利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利用,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中学开设计算机课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指导纲要》规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人们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这是教育的责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从人类在计算机械化和自动化漫长奋斗的历程角度来讲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从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到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就可讲述新知识的创新及产生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和其他课程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种思维的培养,以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一)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编程、电子制作等内容,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在编程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编写代码等步骤来完成任务,这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动脑筋。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动手制作电子产品、编写程序代码等,这样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耐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些项目或任务,这需要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学生们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更大范围的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项目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断地尝试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必备的素养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原理、图片处理等基本知识,并且有机会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基础作用,因为创新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二、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报纸、网络等。
这种信息获取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创新需要有丰富的信息素材和信息资源支持。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创新需要有系统的思维和逻辑的推理。
五、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信息技术教学通常会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作业。
这种合作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创新需要有多方面的合作和协同。
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为创新是一种自主、开放的心态和行为。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新兴课程,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谈谈我在教学中怎样实践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激学、竞赛激学、实例引趣、设疑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可见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这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设定目标、竞赛激学、实例引趣、设疑引导。
目标激学讲解frame by frame帧帧动画制作时,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3到0的倒计时动画,并结合这个例子讲解帧帧动画的原理和制作过程,然后给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一个帧帧动画形式的数字变化动画。
这个动画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几个连续的帧上分别使用文字工具写上不同的数字,然后在一定的速度下播放就行了。
简单明确的目标使得同学们立即开始动手尝试。
实例引趣竞赛激学大家知道练习flash中的画图和着色这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呢?我使用椭圆和铅笔工具设计了“微笑”、“吃惊”、“失望”三个表情的变化“变脸”动画,并且填以不同的颜色,学生们一下子被那些简单、抽象而夸张的面部表情吸引了,并且跃跃欲试,在操练过程中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们比赛看看谁设计的表情更多更细致。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满 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0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案例
案例一:编程竞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01
编程竞赛背景
编程竞赛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竞技活动,旨在通过解决复杂问题来展
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在编程竞赛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算法和编程技巧,通过反复试验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技术更新迅速
信息技术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速 度非常快,教学内容和方法需 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
学生基础差异大
学生计算机使用经验和技能水 平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 定的挑战。
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重 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缺乏创新教育
学习成绩
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成果 ,评估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和学习效果。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课堂观察记录
作品展示与评分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 论、小组项目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项目,并根据评估指标 进行评分和分析,以了解其实践能力和创 新水平。
学生自评与互评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未来社会需要具备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 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招聘市场的热门需求之一。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从中寻找到乐趣和动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比如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个人研究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技术企业、参加编程竞赛、实习等方式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研究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除了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谈兵是不能真正掌握技能的。
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团队完成。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团队项目中,不仅可以让他们领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创新思维培训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启发性的问题讨论、设计思维培训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将逐渐习得观察、分析、思考和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那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一、优化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和限制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陈旧、呆板,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滞后。
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总是过分强调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填鸭式”地满堂灌,要求学生按步骤按要求来进行学习,而没有创造机会给学生灵活、充分地操练及实践,故而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知识。
这种把学生作为教学客体的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很难形成创新能力。
这样就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高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意识。
因为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
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心理自由,克服心理障碍,打破思想顾虑,允许学生对教师、课本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大胆的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幻想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小学生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创新不仅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等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而项目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学习,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实验等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五,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让他们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接触到更多未知领域,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动手实践、项目学习、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鼓励探索未知领域等途径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进行创新设计和创意表达。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新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未来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创新设计,创意表达,资源,影响,思维,意识。
1. 引言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识世界、塑造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
数字素养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通过网络搜索、在线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获取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1.2 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价值的能力。
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创造的不竭动力。
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求知欲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学习境界中去,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能力得到开发。
例如,在教“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中,学习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我在课上通过“野外生存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通过思考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兴趣高涨,不仅总结出了人类社会的三大能源,也对信息的概念做了初步的认识。
又如,在教“电子表格的使用”一课中,我事先利用幻灯片制作好课件,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图形、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播放幻灯片课件,把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避免了老师的枯燥说教,学生的无心听讲。
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任务驱动教学,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为引导者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
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兴趣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我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获得了一些经验。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也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但是上好一节课,而且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1.创设学习新知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学生首次进入机房,我给他们放映介绍计算机应用的精美视频,展示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板报、幻灯片、动画片、电子游戏等,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求学欲。
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着重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其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产生创新想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主思考,认真分析,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2、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属于实践性强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来进行,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例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资源检索的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等。
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3、合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协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信息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会相互倾听,尊重别人的想法,互相协作,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知识结构的培养知识结构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丰富知识结构的人才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比较丰富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扩展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5、开发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实际能力,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和开发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学习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机遇。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此信息技术教学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识和接触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深入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学校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期对相关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他们认识到科技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芝村中心小学/沈方明【内容提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实施,素质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前提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但要让学生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好奇心。
教师必须从创设情景,选择内容,愉快结课入手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趣味性,通过图、文、声、像的有机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愿望。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深深的吸引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的萌芽,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往往是兴致很高。
一旦进入学习过程,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兴趣。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细心诱导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1、以精彩的开头引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是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课的技巧。
例如:教五年级Flash动画中的“过渡动画”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想学“过渡动画”的兴趣,我演示了事先做好的一幅动画:一只米老鼠变成一只唐老鸭的同时,唐老鸭也再变成米老鼠。
学生看时,惊奇、好奇,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学生们有了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兴奋愉悦的情绪就会使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学习起来就能主动,眼、耳、手、脑、口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的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想亲手制作一个更富幻想,想象而奇妙的动画的欲望。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教学情景的创设,果然能够吸引学生把思想投入到课堂当中来,但是,一旦接触到新的学习任务,如文字输入方法的学习,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良好的学习状态,老师又必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
一个好的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输入文字时,可以设计一个小任务,输入题目为“老师,我想对你说”或“妈妈,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小文章。
让学生把平时不敢对老师或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规范和要求,而且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
3、愉快地结课。
为了让学生延续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把握好一堂课的结尾,真像文学作品一样,读了结尾,让读者回味无穷。
如: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
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的良性循环,以此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注意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在计算机面前,他们所面对的是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
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应当在实践中以训练创造性思维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方案,而是要让学生多探讨,多开拓,力创其多向思维。
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思维意识的培养,以求不断创新。
(1)、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
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努力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六年级的机器人教学中,首次让学生编程了一个机器人直行的程序,问学生有什么想法。
这时,学生发言踊跃,说能不能让机器人转弯,能不能唱歌,能不能跳舞,更有的说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画画,救人等等。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
”可见“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
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
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如有一次课堂教学中,由于电脑有自动还原系统,因此五年级同学上次保存的文件夹被还原掉了。
有学生问我怎么没有了?我回答他们说是电脑还原了文件,把你们的资料删掉了。
又有学生问,能不能永久保存?这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如何保存资料。
我马上做了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保存资料的方法。
由电脑D、E盘到外部存储器U盘和刻录光盘,再到网络硬盘。
这里关系到学生自身的信息,也是他们迫切希望知道的问题,所以都听得仔细,听得认真。
(4)、鼓励学生大胆操作。
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
如果教师放下架子,创造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加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无论是文字处理还是表格处理以及网络使用,其表现方法都很多,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的引导和分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能参与,能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就说明学生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
(5)、注意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和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
同时,信息技术课又作为一种工具学科,在各课教学中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前提,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将其他各个学科所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比如:在教学绘画时,让学生结合美术课上学到的美术知识,画出了飞机、动物、花草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
由于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同时又是真真切切动脑思考,在绘画完成之后,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可以复制图形,或利用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
在教学文字处理时,我结合实际,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输入计算机中的Word文字处理系统,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的朗读和修改等。
这样使几门学科的知识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创新素质。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增长知识,开发潜能。
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陈晓萍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网络浅谈“任务驱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者/来源: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王勇(转自人教网)发布时间:2003-10-2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非传统的灌输者;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提高全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于个人来讲,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能否立足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前提。
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必须而且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