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
简述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简述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欧洲最著名的建筑风格之一,特点如下:
1. 夸张和奢华:巴洛克建筑注重富丽堂皇,强调装饰和装饰元素的夸张和奢华,建筑师借助雕塑、壁画、花纹等手法增加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2. 对称和比例:巴洛克建筑强调对称和比例的重要性,建筑物通常呈现对称的形状,并使用重复的图案和设计,为建筑带来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3. 动感和流动性:巴洛克建筑注重建筑形式的动感和流动性,建筑师使用曲线、飞翼、环绕式的立面等设计元素,赋予建筑以生命力和流动感。
4. 多层次的立面:巴洛克建筑通常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立面,通过凸起和凹陷、窗户和柱子等元素的组合,增加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5. 大胆的装饰:巴洛克建筑的装饰风格十分典雅且独特,常使用大胆的曲线、华丽的雕塑和浮雕来装饰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
6. 多彩的材料和颜色:巴洛克建筑采用各种多彩和富有质感的材料,如大理石、石膏、木材等,并使用丰富的色彩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总体而言,巴洛克建筑追求繁复、富丽和感官上的震撼力,注重建筑形式的动感、流动性以及装饰的细节和奢华。
它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许多欧洲宫殿、教堂和城市建筑的经典风格。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巴洛克建筑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4:33 浏览次数:902次我要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百度空间豆瓣文章导读: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它是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一。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1、炫耀财富。
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
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
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拜占庭式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3:40 浏览次数:994次我要分享“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
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探析中国近代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探析中国近代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由当时的传教士引入中国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明末清初的年代。
中国各地兴建了一些天主教堂,这些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早期的巴洛克风格。
清早期到清中叶,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巴洛克在中国的发展也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从乾隆皇帝开始,传教士大量来到清廷,巴洛克风格开始出现在中国皇家建筑、豪宅和公共建筑中。
一.北京的皇家风范近代北京的巴洛克建筑多出现在一些皇室的行宫和园林中。
一向对外来文化有所保留的雍正帝却巴洛克风格欣赏不已。
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圆明园里就有许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而他自己就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
“圆明园建于康熙晚期,其最早是由康熙帝赐予雍正帝的赐园,他即位后不出巡,所在之处除了紫荆城就是圆明园,甚至在圆明园内商议军国大事,最后又死在圆明园。
雍正帝与圆明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总设计就是雍正本人。
作为圆明园的主人,皇家画院所有的设计工作最后都得皇帝亲自审定。
”而且在清代的传世画作中还可以看到雍正在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下眺望雪后远景的画面。
雍正皇帝对巴洛克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据史料记载,雍正帝虽然尚素雅,但其对欧洲文化也有所欣赏,在当时的圆明园中,有许多建筑形式呈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及栏杆、扶手均为欧洲古典样式。
”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圆明园几乎毁灭殆尽,我们无从领略它的神采。
“今天,在西直门外圆明园东临长春园遗址最北狭长一条,仍然可以看到清高宗经营的当时曾是完美的西洋建筑群的斷垣残壁。
乾隆初年在北京长春园起造的西洋楼建筑群,标志着建筑与造园艺术于十八世纪首次引入中国皇居领域”在庭院设计中,欧洲的宫苑喜欢用裸体圆雕装饰喷泉,这种审美趣味,是被中国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的。
于是海晏堂的喷泉,巧妙地采用了十二个人身兽面像,效仿我国过去表示记年记时的十二地支,用以取而代之。
巴洛克建筑华丽与曲线
巴洛克建筑华丽与曲线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欧洲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在许多国家留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遗产。
巴洛克建筑以其华丽的装饰和曲线造型而闻名,通过对对称性和比例的精确追求,以及对繁复细节的注重,展示了建筑师的艺术天赋和建筑技术的巧妙运用。
一、巴洛克建筑的特点1. 外立面的华丽装饰巴洛克建筑以其极富装饰性的外立面而闻名。
建筑师通过使用浮雕、壁画、石膏雕塑等细节装饰,使建筑物呈现出一种华丽而富丽堂皇的感觉。
这些装饰元素通常表达着宗教或政治的象征意义,为建筑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2. 曲线造型的运用巴洛克建筑追求曲线的优雅和流畅,通过使用凹凸不平的曲线形状,创造出一种丰富而复杂的视觉效果。
这些弯曲的线条常常用于建筑物的拱门、圆顶和墙壁上,赋予了建筑以柔和的动感。
3. 对称性和比例的精确追求巴洛克建筑注重对称性和比例的精确运用,以实现对建筑整体的完美控制。
建筑师使用对称的立面布局、精确的比例关系和重复的装饰元素,创造出一种和谐而完美的整体效果。
二、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1. 凡尔赛宫(Palace of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市,是巴洛克建筑的典范之一。
宫殿的外立面以金碧辉煌的镀金装饰和华丽的雕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宫殿内部的大厅和宫廷也采用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让人们感受到了巴洛克建筑的极致华丽。
2. 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位于梵蒂冈城内,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之一。
该教堂的建筑采用了巴洛克建筑风格,充满了细腻的装饰和复杂的曲线形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广场上的巴洛克喷泉,其造型精美而华丽。
三、巴洛克建筑的影响巴洛克建筑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装饰和曲线造型激发了后来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对于整个建筑界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巴洛克建筑的华丽装饰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许多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运用巴洛克风格的元素,以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巴洛克风格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立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罗赫尔修道院教堂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 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洛可可风格装饰有: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区别:巴洛克可参考电影温莎情史,洛可可可参考电影绝代艳后;也有书籍巴洛克与洛可可作者:美米奈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装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纪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左图: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右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荷兰式巴洛克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荷兰时期主要特征是领子,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业可以看到;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紧绷的裤子延长到膝盖,下面是长袜;男装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 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内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女装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时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来,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女装: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绘画的区别: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盖兹、凡·戴克、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对比变化,富有戏剧性,宗教题材气息浓厚,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这个时期的艺术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圣母之死卡拉瓦乔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描述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体现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风景画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布歇、法戈纳等;发舟西地岛华托蓬帕杜夫人布歇文学:巴洛克文学17世纪意大利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风华丽浮夸,强调运动和变化,侧重表现幻想,因而特别有装饰美和形式美;巴洛克作家致力于描绘一种“乌托邦”式的世界,其作品中充满了天主教的思想;文学主题是“人生如梦”,提出了“人生舞台”的概念,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根本没有现实,人也不可能认识现实;巴洛克文学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等;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内容摘要: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新古典主义评论家们认为巴洛克建筑是无节制的低劣鉴赏力的。
巴洛克建筑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巴洛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罗马的圣卡罗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实力,第一位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大师是贝尔尼尼。
关键字:巴洛克建筑夸张自由正文内容:巴洛克一词出自中世纪逻辑学上的三段论法,在16世纪末被移植到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上,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法国达到顶点,进而推广到整个欧洲的艺术上。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新古典主义评论它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对巴洛克建筑有不同的看法:热尔曼·巴赞指出巴洛克收到美学家的赞赏,他们认为它是一种艺术观念,用以反对古典主义。
而帕瑞克·纽金斯认为,巴洛克更多的是和戏剧性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的。
他将巴洛克建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抛弃了对称与平衡,而转向对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块的试验。
第二是抛弃方形和圆形的静态形式,代之以漩涡和动态;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
第三是采取极端戏剧化的形式,并由此产生许多幻觉。
巴洛克建筑一方面冲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另一方面也常常和古典主义建筑相结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材,巴洛克建筑从罗马起源后,不久就传遍整个欧洲,而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前期的巴洛克风格倾向具有手法主义的特征,手法表现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式建筑
谢谢观赏
俄 夏 宫
螺旋形尖塔优雅、诡谲,对后 世建筑影响深远。
英诺森十世去世后,奇极家族(Chigi)的新教皇亚历山大 七世重新重用贝尼尼。他把令全意大利建筑家垂涎不已的 设计圣彼得广场的工作交给了贝尼尼。
圣彼得大教堂与广场
另一边,波洛米尼的好运到了头。 他大胆的想法不被人们理解,暴躁的脾气害他不断丢工作。 晚年的他看着对手一步步飞黄腾达,愈发忧郁,几度精神 崩溃,甚至烧毁了许多自己的手稿。 有一天,乘着看护不注意,波洛米尼将剑刺进了自己腹 中.....因为自杀的缘故,他只能葬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教堂。 他在圣卡洛为自己准备的墓地,将永远空着
左侧是贝尼尼设计的方形楼梯, 它宏伟、硬朗、华丽,阳刚之 气十足,楼梯转折处装饰有众 多古代雕塑,古典稳重。
右侧是波洛米尼设计的螺旋楼 梯,它小巧、精致、优雅,极 具流动性与女性的柔美气质, 不需要多余的装饰,楼梯本身 就是非凡想象力的体现。
可以说两人在建筑风格上的区别,通过这首次正面交锋, 已略显一二。
圣安德烈教堂的建 筑内饰繁复、充满 戏剧性,这是贝尼 尼的典型风格。 它与波洛米尼的圣 卡洛同为巴洛克建 筑的巅峰之作,在 风格上却南辕北辙。
然而就在几年后,乌尔班逝世,英诺森十世被选为新教皇。他的 潘菲利家族开始打压敌对势力。贝尼尼是前任教皇的最爱,在加 上他失败的圣彼得大教堂钟楼设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贝尼尼失 宠,波洛米尼开始接手重大工程。
在两人的巴洛克之争中,贝尼尼成为了最后赢家,他继续 着雕塑、建筑事业。 晚年的他极尽荣华,在去世时已是巴洛克艺术的代名词。 他被安葬在罗马一座主教堂中。
精神性的波洛米尼, 与感官性的贝尼尼, 一白一金,分别代表了 巴洛克艺术的阴阳两面, 他们的斗争, 也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经典。
巴洛克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
17至18世纪中叶流行于欧洲与拉丁美洲的建筑风格。 Baroque来源于葡 萄牙语,意思为“不平的珠子”,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不合规格、离经 叛道的的事物。对于巴洛克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艺术家完全凭自己的灵感随 心所欲进行创作,不拘泥于正规比例的艺术表现形式。巴洛克风格反映了艺 术家们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的追求。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来产生特殊效果。如利用 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的深远感等。在建筑的外部造型上,一反 文艺复兴的平整、优美与简洁,曲线成为巴洛克建筑的基本语言,无所不在。 在室内装饰上,构图繁复多变,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喜欢用大面积的壁画、 天顶画与姿态扭捏的雕塑来制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感觉,打破了建筑与雕刻、 绘画的界限,使他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且在不同国家 巴洛克建筑最杰出的两位大师是贝尼尼和波洛米尼。
• 1、它创造的复杂但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构成 了集中式教堂巨大的穹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 完整统一。 • 2、内部装饰斑斓繁复,教堂的墙面珠子和地面上 常采用各色大理石作装饰,色彩极为丰富。 • 3、外观装饰朴实无华。粗糙的墙面,仅仅是简单 的粉刷,没有任何附加装饰,这与室内富丽堂皇 的装饰,多变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拜占庭建筑是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它 的基本建筑风格也给以后的伊斯兰建筑以重大影 响。
征。 •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把雕刻、 绘画以及装饰艺术综合于一体。雕塑体型 修长、姿态拘谨、服饰程式化,整体效果 垂直静止。 • 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 堂等。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
• 文艺复兴建筑和室内空间形象比古罗马、哥特式 更豪华、壮丽、自由活泼。开阔的圆形大厅布满 了浮雕、壁画,墙面和天花板上壁灯、吊灯造型 优美,楼梯回廊形式多样,富丽堂皇。 • 这一时期的建筑考试注意到建筑群的完整性。并 且也是建筑理论大发展的时期,同时还产生了透 视技法,促进了建筑创作设计与技术的新发展。 主要著作有1485年出版的阿尔伯蒂的《论建筑》; 帕拉迪奥、维尼奥拉的《建筑四书》和《五种柱 式规范》等。
中华巴洛克建筑
老道外很多商市建筑将门开在街角,门上方屋檐配以高 耸的装饰,正立面开门也往往这样。这是欧洲建筑风格,不 是中国平平的女儿墙。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旧时道外最高档的大罗新酒店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第八医院的石“斗拱”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 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 直接集中到柱上,这样增加了屋檐的探出面积而保护墙体不受 雨淋,有富有美感。按中国古代的建筑规制,只允许礼制建筑 (宫殿庙宇等)装饰斗拱。
哈尔滨独有的 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 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 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哈尔滨有大量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 是中央大街的教育书店。
二十世纪初,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 哈尔滨出现了一批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新建筑——“中华 巴洛克”建筑,这种“前店后宅”的民居商市建筑,平面 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 和欧洲巴洛克风格不同的是,中华巴洛克的立面装饰材料 是成本低廉的石膏花,而不是昂贵的理石材料。而立面上 的装饰又以蝙蝠、石榴、盘长、金蟾、牡丹等具有吉祥意 义图案为特色,哈尔滨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 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极具价值、 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中—华—巴洛“克中建筑华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风格名词解释
巴洛克建筑风格名词解释
巴洛克建筑风格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
术风格,主要流行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区。
巴洛克
建筑的特点包括华丽的装饰、对称的结构、曲线和对比强烈的色彩。
这种风格追求感官上的震撼和宏伟的效果,常常被用于宗教和皇室
建筑。
巴洛克建筑的外观通常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的立面常常被装
饰着浮雕、壁柱、雕塑和壁画,以展现出豪华和华丽。
建筑物的平
面常常呈现对称的布局,而且常常采用曲线和椭圆形的设计,以营
造出动感和流畅的效果。
此外,巴洛克建筑也以其强烈的色彩对比
著称,常常运用明亮的颜色来突出建筑物的细节和装饰。
在宗教建筑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常常采用穹顶和穹顶上的
壁画来营造出宏伟的氛围,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雕塑和金色的装饰
来彰显神圣和庄严。
在宫殿和贵族住宅方面,巴洛克建筑也常常展
现出华丽和奢华,以彰显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总的来说,巴洛克建筑风格以其富丽堂皇、对称华丽、曲线流
畅和色彩鲜艳的特点而闻名,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巴洛克建筑代表
巴洛克建筑代表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并迅速在欧洲各地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性和运动感而闻名,以其饰面和细节的大胆和奢华而著称。
在巴洛克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息,它不仅在建筑物外表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风格。
巴洛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凡尔赛宫。
这座宫殿位于法国巴黎郊外,始建于17世纪,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主要居所。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高度奢华,以其精心设计的对称结构和质朴的立面而著称。
宫殿的正面有一个巨大的花园,被精心修剪的草地、喷泉和雕塑装饰着,体现了巴洛克艺术中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
内部装饰更是富丽堂皇,大厅墙壁上的壁画、天花板上的绘画、金色的雕塑,都展现出法国巴洛克艺术的极致之美。
巴洛克建筑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很多代表作。
例如,意大利的圣陆德维卡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
这座教堂位于罗马,由多位著名的建筑师参与了设计和建造。
教堂的外观饰以大量的雕塑和装饰物,犹如一座艺术品。
内部的装饰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天花板和墙壁上的壁画充满动感和细节,彰显出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也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之一。
这座宫殿建于13世纪的穆斯林统治时期,后来又进行了巴洛克式的扩建。
阿尔罕布拉宫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宫殿内部的壁画、木制天花板和瓷砖装饰充满了东方风情,展现了巴洛克建筑的多元文化的特点。
除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外,巴洛克建筑在欧洲各地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彩之作。
然而,无论在哪里,巴洛克建筑都共享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精细的细节和装饰,以及独特的对称结构。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外表的炫耀,更是对艺术的推崇和对人类的创造力的崇尚。
正因为如此,巴洛克建筑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建筑史上的一座瑰宝。
总之,巴洛克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性、运动感和对称结构而著称于世。
巴洛克建筑风格
圣• 卡③.罗趋向教自堂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
➢巴洛克风格
欧洲豪华、浮夸建筑艺术的创造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 由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从手法主义向 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
被人称之为的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是:
• ① .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 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
装饰花纹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
• 个人感觉: 1.巴洛克的花纹以大气为主,洛可可则以 小巧为主. 2.巴洛克的服饰比较宽松,洛可可的比较 紧身. 3.巴洛克的线条比较雍容膨胀,洛可可的 线条一眼看去就觉巴洛克时 期特有的乐器,很多 大键琴装饰华丽,是 巴洛克时代独特艺 术的最好体现.在巴 洛克时代,双键盘的 大键琴一般只有贵 族或者为贵族工作 的音乐家才能买得 起,所以说双键盘大 键琴装饰得很华丽, 除了作为乐器以外,
巴古洛大克键乐琴器本身也是
巴洛克灯饰
巴洛克室内装饰
•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 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
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Theatines与耶稣 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
• 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 上,首先在法国--如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
巴洛克建筑风格名词解释
巴洛克建筑风格名词解释巴洛克建筑风格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复杂精细的装饰和夸张的表达,强调豪华、奢华和壮丽。
在巴洛克建筑中,装饰和结构融为一体,建筑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戏剧性和动感。
巴洛克建筑的名词解释:1. 粉饰巴洛克建筑中的粉饰是指在建筑表面涂抹的一种装饰性材料。
粉饰通常由石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然后加入颜料进行着色。
这种装饰可以为建筑物增添细节和纹理,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在巴洛克建筑中,粉饰常常被用于墙面、天花板和装饰柱上。
2. 哥特式拱顶巴洛克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元素是哥特式拱顶。
哥特式拱顶是一种由多个尖顶组成的结构,它可以给建筑物增添高度和垂直感。
这种拱顶通常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大型建筑物,给人一种庄严而雄伟的感觉。
3. 美术壁画美术壁画是巴洛克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性元素。
它是在墙壁上绘制的一幅画,通常是用颜料在湿润的灰泥上绘制。
美术壁画可以用来描绘宗教故事、历史事件或风景等,它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艺术氛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4. 凸出的窗户巴洛克建筑中的窗户常常是凸出的。
这种设计可以为建筑物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丰富多样。
凸出的窗户通常会用雕塑、粉饰和玻璃等装饰物进行装饰,使其成为建筑物外观的一部分。
5. 石雕石雕是巴洛克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
巴洛克建筑中的石雕通常用于装饰柱子、门廊和墙面等部分。
石雕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动物、花卉等各种图案,它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雕塑艺术的氛围,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精致。
6. 翼楼巴洛克建筑中的翼楼是一种位于建筑物两侧的独立建筑物。
翼楼通常与主楼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翼楼可以用于增加建筑物的空间和功能,也可以用于强调建筑物的对称性和平衡感。
在巴洛克建筑中,翼楼通常被用于宫殿和大型府邸等建筑物。
巴洛克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装饰和表达方式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它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也为后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中外建筑史第22学时 巴洛克建筑
国
建
筑
第22学时:巴洛克建筑
史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 饰风格。其建筑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 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 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 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 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
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 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第四,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 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 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 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 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 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巴洛克建筑实例——教堂:
耶稣会教堂: 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这时的教堂,形制严格遵守特仑特宗教会议(1545~1563)的决定,以罗马的耶稣会 教堂为蓝本,一律用拉丁十字。
艺术综合: 巴洛克式教堂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璀灿缤纷,富丽堂皇。
壁画的第一个特点是喜欢玩弄透视法。它经常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空间。 例如,在顶棚上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画高远的天空, 游云舒卷,飞翔着天使。在墙上画几层柱廊或楼梯厅,仕女悠然来往。也常常在顶 棚上或墙上作有边框的壁画,画着辽阔的室外天地大景,仿佛是建筑物的窗子。甚 至在歌坛上方天花上画出穹顶,在教堂大厅内某个位置看去,可以乱真。第二个特 点是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第三个特点是构图动态剧烈。画中的形象拥挤着, 扭曲着,不安地骚动着。怒立的奔马似乎立刻要把前蹄踏进大厅。第四是绘画经常 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一、基本介绍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Figure 1罗马耶稣教堂的正面,巴洛克建筑的先驱二、兴起17世纪的意大利盛行巴洛克建筑,这种现象十分复杂,聚讼纷纭,毁誉交加。
这时期,建筑活动主要在教廷首都罗马城一地,整个意大利处于衰退之中,独有罗马教廷因为从残酷的掠夺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获得了巨额的贡赋而继续兴旺。
全国的艺术家、学者和建筑师又一次向罗马教廷集中。
为了对宗教改革运动发起反扑,1545至1563年,基督教世界在特伦特(Trent)召开了扩日持久的主教大会(Trent Couneil)。
会上天主教获得大胜,决定恢复中世纪式的信仰。
会后,各地的天主教更具有攻击性,竭力扩大对基督教世界的统治。
在这个向宗教改革反攻的浪潮中,天主教会大肆兴建教堂,尤其以教宗所在地的罗马城为最多。
建筑师们也在这股浪潮中,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掀起了一个新的建筑高潮,大量兴建了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花园别墅。
他们有新的、鲜明的特征,开始了建筑史上的新时期,即巴洛克(Baroque)时期。
随后巴洛克建筑流布到了欧洲各地,主要是西班牙、德国和奥地利这样的天主教国家。
但不久,得到巨额财富的天主教会便物欲化了,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具有强烈的精神力量。
巴洛克艺术也随之世俗化了,内涵变得十分复杂,它因此便渗透到抵制过它的新教国家中去了,并且被新的文化渗透。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梵蒂冈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
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
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
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
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
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巴洛克建筑名词解释
巴洛克建筑名词解释
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欧洲地区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起源于意大利,随后迅速传播到法国、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家。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奢华、富丽堂皇、装饰繁复,以及强调动态和运动感。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曲线形式。
建筑师们采用了大量的弯曲线条,包括拱形、卷曲、扭曲等,使建筑物的外观呈现出优雅而流畅的形态。
这些曲线形式凸显了建筑物的动态和运动感,给人一种奔放而热情的感觉。
在巴洛克建筑中,装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的雕塑、浮雕、壁画和装饰性的细节,以及金属镀饰和彩色玻璃等材料,来打造精细而华丽的外观。
这些装饰物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美感,还表达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和财富。
另一个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建筑物的尺寸和比例的夸张。
建筑师们倾向于使用大尺寸的建筑物,以及巨大的圆顶、高塔和巨大的门廊等特征,以显示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壮观。
巴洛克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方面也有显著的影响。
巴洛克城市规划强调对称性和序列,通过创建广场、街道和花园等景观来创造视
觉上的连续性和和谐。
室内设计方面,巴洛克建筑特别注重金属和木材的使用,以及华丽的家具和精致的壁挂饰品等。
总而言之,巴洛克建筑是一种富丽堂皇、装饰繁复的建筑风格,强调曲线形式、装饰和尺寸的夸张。
它在欧洲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后世建筑风格的重要影响之一。
【建筑知识】世界建筑风格大观——精编
世界建筑风格大观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功能主义建筑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
自古以来许多建筑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探求新建筑的道路,又把建筑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强调起来。
2.2 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欧洲建筑_水晶石技法3ds Max建筑模型实战手册_[共3页]
26第1篇 建筑学常识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如图2-8所示。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古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隆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隆组合而成。
现在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如图2-9所示。
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
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图2-8 罗马耶稣会教堂 图2-9 华西里·
伯拉仁内教堂
2.2 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欧洲建筑
欧洲建筑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古希腊三大柱式——柱子见证历史
欧式建筑的典型标志有喷泉、罗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等,特别是古希腊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柱式,如图2-10所示。
从左到右依次为:陶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了解相关的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国内欧洲建筑的风格及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功能主义建筑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
自古以来许多建筑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探求新建筑的道路,又把建筑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强调起来。
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沙利文根据功能特征把他设计的高层办公楼建筑外形分成三段:底层和二层功能相似为一段,上面各层是办公室为一段,顶部设备层为一段,这成了当时高层办公楼的典型。
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答案补充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答案补充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答案补充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后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答案补充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有机建筑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在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
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按照时期分类,首先是哥特式建筑,罗马风建筑,然后是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洛可可风格装饰,再下来是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中主义。
到了现代,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
按照不同的划分还有功能主义,有机建筑。
本人以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解构主义,当然,受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影响,现在很流行绿色建筑、生态建筑。
另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虽然不属于建筑范畴,但是物质遗产研究到了一定阶段,就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比较流行的概念建筑风格主要类别1.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2.按建筑物的类型分住宅建筑风格、别墅建筑风格、写字楼建筑风格、商业建筑风格、宗教建筑风格、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3.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1)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2)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3)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5)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曾三度出现,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
另一次出现在1900-1920年,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
第三次出现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6)现代评论风格,1960-1975。
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7)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
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4.按建筑方式来分(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众世纪1050-1550,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他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风格。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
(4)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5)园林风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这种风格在深圳场当作概念炒作,其特点是通过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栽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并围绕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6)概念式风格。
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模型建筑,它更多的来余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再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当今中国建筑风格分类解析1.欧陆风格“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陆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较多的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
2.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
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3.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
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4.异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