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练习含解析
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突破一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散文,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篇幅较小、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
一、散文特点1.形散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可以说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读懂散文的难度要远高于读懂小说。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阅读方法散文阅读,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课件
表示承前、启后或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
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等。
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
(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来说,句子的字 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 (2)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 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 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 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 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
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
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 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 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 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
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选自列夫·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密切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考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 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 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一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第五节鉴赏小说手法课件
【思路构建】 【试题情境】本题为应用性考查,文本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创设了幽默诙谐的 情境,引导思考作者为达到幽默的效果使用的手法。 【必备知识】①小说中有关“语言风格”的相关基础知识;②有关多角度描写 刻画人物语言的陈述性知识;③相关鉴赏术语的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①能获取小说中具有幽默效果的语句;②能透过幽默语句找到相 对应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审答题眼】“语言的幽默”“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
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写出三 处即可)
【提·关键能力】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 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 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题型二 小说的语言艺术 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 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 言风格)体现在高考题中往往有三大题型: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或赏析重 要语句和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讲·典例精析】 【例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6分)
【审答题眼】“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叙述方式”“哪些好处”
【思路分析】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 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近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 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提·关键能力】 鉴赏小说叙述艺术的“3抓”“1想”
有声电影 老舍
①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 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 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 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 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教衔接,现代文阅读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一、202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和2024年备考对策一、规律与对策1.老高考选择项55字左右,新高考第二个题选择项38字左右。
[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对策】新高考注意联考习题字数选择,选阅读量合理出题规范的联考题。
2.重视教材,重视比较阅读。
[如](2023全国乙卷)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人物形象比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自然环境比较)比较阅读+自然景物作用(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题型解析及练习
2023新课标I卷真题回顾(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
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
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
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
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
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
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
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
我曾写过它。
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
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
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
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
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29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 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 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30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 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 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34
3.结尾部分 ①小说再回到“我”的视角,回到现在,写烈士墓碑,写周围 的松树,写人们对赵一曼的铭记,暗示作品主题。 ②最后再回到“资料”中,写赵一曼女士赴刑前给儿子的信, 表现了烈士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1 题。
35
4.总说 这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情节结构。它没有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行文。而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 用“镜头式的片段”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3 题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
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 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 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 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 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
环境描 写手法
题
(2015· 湖 南 卷 ·T16) 分 析 文 中画波浪线段落 景物描写手法。
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
2.从试题考点上看 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 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命题人往往注重从小 说“3 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命题。命题角度的 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难度适当降低。
高考散文阅读之词意句意理解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 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要结合具体内容概括作答)
第1轮 ·语文
(《我们的裁缝店》) “含意”等表答题
(3)(2016·天津卷)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在母语的屋檐下》) 方向的名词。
(4)(安徽卷)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独木舟之道》)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三、怎样答理解句子的含意 “多看+多联”准解句子含意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篡改”出自文章第二段,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 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九段和第十段。 第二步:落实“3联”“1依”,理解词语的含义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可知所谓“篡改”主要是指人们对粮食的看法的改变。 再联系相关的第九段和第十段,找出“篡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机器对粮食的处 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二是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 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没有了敬意。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阅读
第5讲 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 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 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涵深意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 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 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 含意。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 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探究意蕴意图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 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 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 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 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 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 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 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 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 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 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 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 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 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 岂不像是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 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 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 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 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 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 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 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嗒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 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了。
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
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
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
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2.读题,明确题干要点和要求 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 得清楚,明晰,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这里需要注意有 一个“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 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会从文章主旨的角 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4.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特点 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 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 在于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述中灌注的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 5.探究散文句段的丰富意蕴 意蕴是散文的灵魂,一般指散文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 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探究意蕴可以讲 “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 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简答题型 × 8.鉴赏词语效果(6分) 8.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细节描写(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散文类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考查采用主、客观题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型为主,选文类型 和题型有所创新。2021年新高考Ⅱ卷分别节选了废名的散文《放猖》和 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选择题型分别对两个文本进行 考查。 2.散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 的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 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2.理解“形”“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 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 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 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要重视散文散的“形”和不散的 “神”的和谐统一,它们都从属于“思想”,是经过“思想”的选择并 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的;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思 想”的“线”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考语文(2021年)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考点3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考法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2015江苏,13,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典例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答此题,一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主要通过“闻”几家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几家的生活风格。
第⑤段中,作者正是通过闻第二家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第二家的生活风格——“孱弱”。
二要联系语境,与“孱弱”相对的词语为“充实”,这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词语,二者是在比较中存在的,结合第⑤段的具体语境来看也确实如此,第二家的生活风格正是在与第一家的比较中产生的。
联系具体内容可知,二者主要从油烟成分、气味浓淡、出现规律等方面进行比较。
这样“孱弱”的含义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三要注意答题顺序,先答表面意义,再答深层意义。
方法点拨解答词语含义的“三联一依”1.三联。
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
理解词语含义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多用来理解具有临时性意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般用来分析具有深层含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
③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背景。
2.(2020-2021学年学科教研组精选汇编)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
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法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6[2017全国卷Ⅲ,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一样”指代内容的理解。
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 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 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营 造出深远的意境。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 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 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 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 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 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 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 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 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 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 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 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 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 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 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 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 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 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 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 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 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 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目充 瞌睡呢。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小说类文本阅读 第2节人物形象课件(共53张)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 “我不能这么做,麦克。”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 他把琴盒交给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
出去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 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 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 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 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
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 老汪,这一 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
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外 )。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 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 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第1节 理解词句含义课件
有回过一条江,渡船是只老式两头翘大木船,安装了个马达。拎菜篮的,背书 包的,拿着篮子的老人家,一会儿站满了船舱船头。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裤 脚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枪一样一条空扁担,扁担头上缠着空口袋。大家好像都认 识,有人笑着说:“钞票赚着了。”女孩格格一笑,把头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闪电 一样。满船是多年思念的乡音,满船是思念里没有的说话“钞票,钞票”,“赚 着,赚不着”……四面的人声里,忽然有一个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着我不晓得哪 一条筋,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我冒叫一声,两声……一个白发苍苍,瘦脸黑黑的人 站在我面前。一分钟以后,两人都认出来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学。他的低音浑厚, 当年他的本事是从上衣兜里抓出一支笔,有时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挥我们唱起响 亮的“枪口对外,齐步向前!”
1.如何理解××一词的含义? 2.根据全文概括××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 例如:1.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2.(2014·福建卷)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方法点拨] 理解词语的含义
1.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包括有临时义和指代义的词语。 2.结合中心来推断 一般包括有深层意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 3.结合修辞手法来挖掘 为了表达需要,在散文写作中作者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等, 理解词语含义可以依据修辞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 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 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 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 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 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 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 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任务群三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10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任务突破练十分析散文结构思路(赋分34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重返乡下陈忠实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
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
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
我现在又站在这方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小的院里。
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
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儿叫龌龊。
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不尽的内蕴。
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爆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回到屋里,架在大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
沏上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20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
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的叫声。
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我竟然泪眼模糊起来。
傍晚时分,我走上灞河长堤。
河水清澈到令人不忍心却又忍不住用手撩拨。
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
对岸成片的白杨树林,在蒙蒙灰雾里依然不失其肃然和庄重。
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
那儿用三脚架撑着一张钢丝箩筛。
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常见考点的解题方法 课件
④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构思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 技巧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
考查方式2:句段结构作用
【2023·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 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
【答案】 (1)这是联想,由轮船上的机器联想到上海的建筑所用的机器,二者 都体现机器的力量,具有相似性。 (2)拓展文章的广度,丰富其内容。 (3)由“我”一个人的喜悦,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表明对机器 力量的欣赏是普遍存在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022·北京卷《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谢冕)】 18.作者在文章第六段中叙写了家乡的生活,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 用。
写了什么
内容
概括
怎么写
手法
分析
五个基本问题
表达了什么
情感
揣摩
为什么写
主旨
探究
我们怎么看
意蕴
鉴赏
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
1.找散文要素。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 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理散文顺序。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 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散文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 面,贯串情节。 4.品散文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 包含在字里行间。 5.析散文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 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种体验感的?请简
要分析。(6分)知 识 建 构 散文的特点高考命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五分析概括形象——由表及里,察情悟理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
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
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
(2017·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叶梅《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在窑洞安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
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
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
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多了,拿去山下卖掉。
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
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
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
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
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
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的疲惫、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
——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改动)2.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杏林掩映,破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
②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富有生机。
④与自然融为一体。
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抓住山村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田园趣味。
②文章先后用“杏林”“黄杏果”“腐烂的杏果”“杏树”“美味极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起到结构文章的线索作用。
③具有象征意味(或暗示文章主旨),说明留守村庄中的人们,与大地的关系亲密,默默无声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样,即使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
1.分析物象特点、作用的前提——圈点阅读圈点阅读是一种跳跃式、筛选式阅读,即只阅读与物象有关的文字。
对描写物象相对集中的文字,要细读,作圈点式阅读,即圈点勾画出那些点明物象特点的文字,以及与它有关的议论抒情性文字。
2.分析物象特点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物象作用(1)分析主体物象作用主体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穿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作用:①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②象征作用,它象征某种意蕴,隐含主旨;③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④寄托作者感情。
(2)分析次要物象作用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
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代表是渊博、儒雅、高贵和韵致。
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命诗歌吹的场所。
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
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
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
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
无诗可比颜光禄(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每忆登临却自回。
”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风雅。
(节选自谢冕《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1.请根据该段的诗句,简要分析程太守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喜独来”写出程太守的闲适、清雅;②“野僧题石作吟台”写出程太守有德政、受爱戴;③“无诗可比”“却自回”写出程太守的谦恭、睿智;④赋这首诗表现程太守风雅、善文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秋天的怀念林中洋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
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
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
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
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
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
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
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和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
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严重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
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
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陪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
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
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
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