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病人心理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0bd8c8359eef8c75ebfb37b.png)
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
向者
动及A型行为等
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 显应激源的人
及早通过心理指 导加强其健全个
性的培养
LOGO
利用心理学技术 指导其进行矫正
及时帮助其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 减少不必要的心
理刺激。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LOGO
实用文档
一、原发性高血压
❖综合因素所致。 ❖心理社会因素:
而心身疾病既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 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 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LOGO
实用文档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 强应对能力
消除生物学症状: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 器官症状。
迷走神经 哮喘、溃疡
心理冲突
LOGO
交感神经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实用文档
❖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 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
Cannon的“应急” 反应,巴甫洛夫的实 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 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 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 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癌症的防治。
LOGO
实用文档
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
确诊前 回避、不积极检查、焦虑、失眠
确诊后 否认 愤怒 接受现实 消极等待
第十章 患者心理
![第十章 患者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28aeb1284ac850ad0242fa.png)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常见急诊心理问题:
紧张恐惧,害怕死亡、害怕残疾、害怕失去功能等;出现“情绪休克”。急性 病由于急骤发病而表现极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慢性病恶化患者表现敏感、多疑、 易激动。
心理支持与指导 行为控制技术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心理支持与指导
听取患者对手术的意见和要求,以及手术后的病情反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 关手术的信息;术后要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及时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 服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功能恢复的自我锻炼知识, 饮食上的特殊要求等。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门诊患者求助过程中的表现有:
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住院患者要短的多。 患者的病因、病种、预后各有差异。 就诊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不同。 门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 么特效药。他们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 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行为控制技术
放松训练、示范法、分散注意法、催眠暗示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在临床实际工作 中,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多综合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增强社会支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患者知悉患恶性肿瘤后,心理反应经过四个时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十章 患者心理●本章小结
精神病学PPT课件: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
![精神病学PPT课件: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3ff6424693daef5ff73d43.png)
▪ 角色行为恐惧: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过多 考虑疾病的后果,对自身健康过度悲观而无法 摆脱,对治疗缺乏信心,有较多的担心、害怕 ,恐惧等消极情绪反应;“病急乱投医,滥用 药”。
▪ 角色行为减退:已进入病人角色,由于强烈的感
情需要,或因环境、家庭、工作等因素,或由于正常 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吸引,而从原有的病人角色 中撤退;
▪ 后者是为了获得某些权益或者避免遭受惩罚,本来没 有疾病却扮演成病人角色,即诈病。
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一、求医行为
1. 概念 ▪ 人发觉症状后指向健康的活动,一般是向医疗机
构或医务人员求助的行为,有主动求医、被动求 医、强制性求医。
2.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 动机 ▪ 对疾病的认知与评价 ▪ 经济因素 ▪ 求医条件 ▪ 心理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角色行为缺如:多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角色 转化时,或发生在疾病突然加重时
➢ 意识不到自己有病;否认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 ➢ 不愿意
▪ 角色行为冲突: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 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病人焦虑 不安、烦恼,甚至痛苦。
非病人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动机超过病人求医动 机时,心理冲突剧烈,患者进入病人角色会发生困难
▪ 角色行为强化:多发生于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
转化时。适应了病人角色、安心于病人的行为模式、 对原来承担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
▪ 角色保密与假冒:是病人角色转换过程中的特殊表
现形式;
▪ 前者指病人由于担心社会对某些疾病的偏见或疾病后 果的影响而有意保护自己,“淡化或隐瞒”病人角色 ,以此避免某些困境一的出现的行为。如,艾滋病患 者和心理障碍者对自己角色的保密。
▪ 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 要重新学会病人角色所应具备的行为模式,如休息、
医学心理学第10章 病人的心理问题
![医学心理学第10章 病人的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ae2f970975f46527d3e1b2.png)
• 5、自卑心理 • 6、恐惧心理
第二节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1、主观感觉异常 • 2、焦虑心理 • 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 • 3、恐惧心理 • 4、退化心理 • 5、孤独心理
• 6、抑郁心理 • 7、依赖心理 • 8、否认心理 • 9、愤怒心理 • 10、怀疑心理 • 11、期待心理
• 二、病人的一般心理需要 • 1、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对待 • 2、需要关心和被接纳,保持情感交流 • 3、需要提供信息 • 4、需要和谐的环境,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 5、需要安全和早日康复
• (三)濒死病人的心理特点 • 1、否认期 • 2、愤怒期 • 3、协议期 • 4、抑郁期 • 5、接受期
• (四)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支持 • 1、沉着稳重,分秒必争 • 2、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 3、做好心理支持和调适
• 四、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 1、发现阶段 • 2、确诊阶段 • (1)休克-恐惧期 • (2)否认-怀疑期 • (3)愤怒-沮丧期 • (4)接受-治疗期 • 3、治疗阶段
• 3、反抗 • 4、抑郁自卑 • (三)儿童病人的表现 • 1、发病阶段 • 2、治疗阶段 • 3、恢复阶段
•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问题 • (一)青年病人的特点 •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反应 • 1、否认和愤怒 • 2、悲观和焦虑 • 3、情绪不稳定
• 三、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 • (一)老年病人的特点 • (二)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 • 1、否认心理 • 2、焦虑心理 • 3、自尊心理 • 4、退化心理
• (三)某些残疾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 1、脑损伤病人 • 2、器官移植病人 • 3、肢残病人 • 4、听力残疾病人 • 5、老年病人
• 二、康复病人心理 • (一)康复心理的作用 • 1、康复心理在常见病和慢性病中的作用 • 2、康复心理在老年病人中的作用 • 3、康复心理在残疾病人中的社会干预 • (1)心理危机的处置 • (2)常见康复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
第10章 病人心理
![第10章 病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e23c44d4d8d15abf234ea0.png)
认知行为治疗 适应角色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康复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不良情绪:躯体病残的病 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 孤独、愤怒等负性情绪
自残、自杀、伤害别人
错误认知:丧失部分功能 和特性,失去生活自理能 力,悲观绝望,不愿与他 人交往接触,回避甚至拒
绝接受康复治疗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重点难点
掌握
病人角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影响求医行 为的因素;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和基本干 预方法。
熟悉
病人的心理需要;求医行为的原因、类型和影响因素;病人心理 干预的基本方法;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人格类型
A型 竞争性强 高成就取向 攻击性强急躁 缺耐性 觉时间不够用
B型 从容不迫 心胸开朗 与人为善 不过分争强好胜 随遇而安
C型 沉默寡言 抑郁内向 逆来顺受 忍气吞声 任人摆布 无助无望
第二节
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
第三节
饮食、锻炼与肥胖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
第十章
病人心理
作者:方建群 作者:杨小丽
对医师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急性病病人、重症病人和住院病人
遵
医
行
慢性病病人和轻症病人
为
病人的主观愿望和医师治疗措施的 吻合程度
服用的药物多、服用方法复杂、以 及治疗方式操作复杂
老年人、文化水平低、智力低下者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心理PPT课件
![病人心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85ebedba0d4a7302763a81.png)
自我概念紊乱
自我概念对个人心理心 理与行为起调控作用,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自我体验和自我 控制
主要原因: 疾病损害病人的自主感 疾病使病人丧失很多东 西 疾病大打消病人的自信 心
期待
是指病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的追求。一个 人生病后,不但躯体发生变化,心理上也备受 着折磨。因此不论急性或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 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急盼早 日康复。期待心理是一个人渴望生存的精神支 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是 有益的。那些期望水准较高的病人,往往把家 属的安慰、医护人员的鼓励视为病情好转,甚 至即将痊愈的征兆。但要预防一旦期待的目标 落空,病人会陷入迷惘之中,情绪消沉,甚至 精神崩溃。
患病、病感与病人
社会角色和病人角色
患病、病感与病人
患病 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 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但三者可同时或不 同时出现和具备。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 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病感 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 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 引起。 病人 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 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病人角色四要素
免除平日 社会角色
负有接受 协助义务
病人角色
负有恢复 健康责任
负有寻医 问药责任
病人角色的适应与调整
适应与调整
不良反应 调整
角色行为冲突
理解,安慰病人
角色行为强化
鼓励病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角色行为缺如
医学心理学10:病人心理课件
![医学心理学10:病人心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5f33c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7.png)
汇报人:日期:•病人心理概述•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应对•心理干预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目•医患沟通与病人心理•案例分析与实践录01病人心理概述病人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不良的心理反应则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病人心理的定义与重要性重要性定义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护士在照顾病人时,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压力。
与护理学的交叉与康复医学的交叉病人心理与其他医学领域的交叉点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病人心理的研究方法02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应对依赖与无助疾病可能使病人产生依赖心理,对医护人员和家属产生过度依赖,同时可能感到无助和自卑。
焦虑病人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不安、担忧、恐惧等。
焦虑可能来自于对疾病的担忧、治疗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恐惧。
抑郁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生活限制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病人出现抑郁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失去兴趣等。
否认与抵触有些病人在面对疾病时,会采取否认与抵触的心理防御机制,拒绝接受患病事实,以避免面对疾病的痛苦。
自我调节与放松积极参与治疗03心理干预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指导治疗心理评估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帮助医生选择更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
辅助诊断心理评估可以通过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监测病情变化心理评估可以用于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心理评估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增强自我调控能力030201心理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促进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关注病人需求心理护理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04医患沟通与病人心理定义重要性医患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心理学原理过沟通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增强信心。
与患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强社会认同感。
01020304策略•建立信任:医生应通过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
医学心理学10病人心理课件
![医学心理学10病人心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96bd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通过深入了解病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识,揭示其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缓解病人的心理问题。
心理动力学疗法
通过建立真诚、理解和接纳的治疗关系,帮助病人发现自身价值和潜能,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人本主义疗法
中期阶段
实施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重建、行为疗法、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训练等。
初期阶段
建立治疗关系、收集病史、了解病人需求和制定治疗计划。
病人的个人应对能力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包括应对方式和自我调节能力等。
病人心理问题
02
焦虑
病人常常因为对疾病的未知和无法确定的结果产生焦虑感。
恐惧
疾病和手术带来的恐惧感,以及对康复过程的恐惧。
焦虑与恐惧
挫折
病人可能因为疾病的限制和治疗的副作用感到挫折。
痛苦
身体上的痛苦以及与疾病斗争的心理痛苦。
挫折与痛苦
心理治疗定义
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帮助病人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过程。
心理治疗基本原则
包括保密性原则、中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等。
心理治疗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提高病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包括认知重建、应对技巧训练和行为疗法等。
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
病人心理评估
03
临床测验
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
症状测验
包括SCL-90、抑郁测验、焦虑测验等。
病人心理测验
调查表法
使用标准化调查表,让病人或家属填写。
观察法
观察病人的行为表现,包括情绪状态、社交能力等。
病人心理调查
观察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语、表情、动作等来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
最新医学心理学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
![最新医学心理学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474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4.png)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指导—合作型,其特征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 医生在医患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医患双方都是主动 的,尽管病人的主动是以执行医生的意志为基础,医生 的权威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可以向医 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医生及治疗 提出意见。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 因为此类病人神志清楚,但病情重,病程短,对疾病的 治疗及职业了解少,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以更好的配合 治疗。
病人有被尊重的权利,包括人格、隐私、病情等。 病人有了解有关医疗信息的权利。 病人有选择和监督医疗服务的权利,有权是否同意 即将实施的医疗方案,并有权监督医疗过程。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病人角色的义务
有义务寻求医护帮助,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
交谈是医患之间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交谈的原则: 尊重病人、有针对性、及时反馈。交谈技巧:注意倾 听、体会病人的感受、善用问句、引导话题、及时和 恰当的反应、抓住主要问题。
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观察病人获得病人变化的 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病人了解医生心灵的窗 口。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 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cae3eb10a6f524cdbf8511.png)
第二节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 干预方法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认知活动特征 1.感知觉异常:指向性、选择性、敏感性
及范围都发生了变化。 2.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 (二)情绪特征:焦虑;抑郁;愤怒 (三)意志行为特点:主动性下降和退行 (四)病人的个性改变
得了病,人就特别敏感。医生对我说, 你怕什么?就说是癌症吧,也是癌症里面最轻 的一种!我气的不行。这叫什么话?乳腺癌就 不是癌症了吗?看了我的X光片子,他又伸手 打开我的衬衣,不由分说地就摸起来,根本不 管旁边站着多少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几把之 后,他说,恶性的。我说,您这么肯定?他说, 如果不相信,就不用找我。我信不过他!看不 起他!以为有了病不要紧,我们还有医生。可 我看了这样的医生之后,我丧失了对医院的信 任,我变成了讳疾忌医。
(三)康复期病人பைடு நூலகம்理问题及干预
临床康复分:①功能训练:保存和恢复运动、 感知、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②整体康复:器官功能障碍得到恢复,而且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进行全面的、 整体的康复;
③重返社会:以健康的心理和改善的躯体功 能适应社会环境,履行社会职责。
其中心理行为的康复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有求医行为的个体≠病人。 病人: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包括生理功能障碍、
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个体,不论其求 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二) 病人角色
1.角色理论 (social role) 社会角色指的是与个体的社
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心理状 态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他人或自我对某社会 角色所应具有的一组心理行为特征的期望, 担当某一角色的人应该符合他人或社会对 该角色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恰当 的。
医学心理学第10章--病人心理
![医学心理学第10章--病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a1e3849ec3d5bbfd0a74e3.png)
病人角色的权利:
1.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 2.享有被尊重、被了解的权利; 3.享有对疾病诊治的知情同意权; 4.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5.享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6.享有免除病前社会责任的权利。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一、 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的义务:
1.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 2.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医嘱; 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支付医疗费用; 4.与医护人员合作,配合诊治护理工作。
1.忧虑型 2.依赖型 3.情感型 4.偏执型 5.分裂型
6个类型
(王肃生)
1.合理美容型 2.过高要求型 3.适应环境型 4.取悦他人型 5.畸形自卑型 6.思想波动型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六、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二)美容整形病人的干预
1.认知疗法 2.行为治疗 3.森田疗法 4.心理分析治疗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一、 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患病
器质性病变和生理功能损害 个体主观体验的病感 心理社会功能异常
病感(illness)是个体患病的主观体验。 病感可以源于躯体疾病,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 功能障碍引起。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一、 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patient role) : 又称病人身份,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
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 2.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3.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4.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干
急性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 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1)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怀疑 自我能力,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 惧不安。 (2)自我感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 情况。 (3)由于得病而“因祸得福”,期望 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
病人:是患有各种躯体疾病、 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个体, 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是指那些与医疗卫 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 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 人群。
一、病人角色
病
1.享受医疗服务
人
2.被尊重和了解
角 色 的
3.对病情的知情同意 4.保守个人秘密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1.许多疾病本身就是对安 全需要的威胁。
2.患病时,日常有规律的 生活秩序受到干扰,也 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 常体验到深深的孤独, 热切盼望亲人的呵护。
为
的
社会文化背景及关于疾病的教育和经验有关。
影 响 (3)医疗保健机构的可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
因 素
(4)社会经济状况也可影响一个人的求Hale Waihona Puke 行为。(二)病人的遵医行为
病人的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照医嘱进行检查、 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1.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
①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不同的人群特点对 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及不
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 ·攻击性行为指向医护人员。 ·病态固执,坚持不让改变行之无效的
治疗方案。 ·抑郁、厌世,直至自杀以求解脱痛楚。
二、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病人的求医行为
病人的遵医行为
自身保健的需要。
2.
病 主动求医型 :见于大多数病人。
人 被动求医型:儿童或昏迷病人等。
求 医
强制求医型:本人不愿求医,但对本人或社会人
类 群健康构成危害而由他人强行求医。这往往见于
型 精神性等病人。
3.
求 (1)取决于病人对症状的认识和评价。 医
行 (2)与病人的心理社会特征,如个性、心理状态、
测等。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1)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2)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3)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4)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5)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6)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吞咽障碍病人对食物的需 要呼吸困难病人对吸入氧 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需要等
病人可能体会不到对人 对己的价值,常感到在生 活中“落后”,成为别人 的负担或累赘。
现今社会中,身体健康 常成为被他人或自己看重 的一种财富,患病常使自 尊心降低,因而对尊重需 要会强于健康人。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3.丧失安全感常使病人害 怕独处,唯恐发生意外。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病前人们是生活在熟悉 的群体中,患病住院后 进入陌生环境,归属的 需要就特别迫切。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第十章 病人心理
有没有生病住院过,在医院的感受 如何?
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本 病人心理概述 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章
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要点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病人的心理需要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②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 ③治疗计划是否符合病人的条件,是否方便。 ④病人的社会行为特点,病人的顺从性等方面。
2.提高遵医率的方法
①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②纠正病人对检查及防治措施的错误认识和不
正确的态度。 ③对病人进行耐心解释,反复说明,提高其对
医嘱的理解和记忆。 ④采用必要的行为技术,如订立协议、自我监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感觉剥夺实验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寻求新鲜感、探索和动手操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作等需要也是人类不可缺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少的。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一)求医行为
1.病人的求医行为 2.病人求医类型 3.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1.病人的求医行为
(人们发现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①躯体原因 :自我感觉不适或病痛影响社会生活。
原 因
②心理原因 :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精神刺激,产 生心理反应。
③社会原因 :一些社会公害病、传染病等对社会
人群的保健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或出于
权
5.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
利
6.免除病前社会责任
一、病人角色
病
1.及时就医
人
2.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
角
色
3.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的
4.支付医疗费用
义 务
5.配合诊治
病人角色的转换和适应
角色适应 (做到与病人角色的期望基本符合)
适应不良 (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变过程)
角色行为缺失
适应不良类型: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即未能进入角色 在疾病的早期,虽然医生诊断 为患者,病人否认有病,根本 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识到自己 是个病人。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应该休息反而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