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两个时期: 1 先是物物直截了当交换2 然后是经过媒介的交换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时期?四个时期: 1 简单偶然的交换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3 普通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4 金属货币形态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3 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事情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算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4 贮藏手段: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宝普通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刻市场上发挥普通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基本上对差不多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确信。
XXX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分量与成群,即所代表的价值。
3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预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具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别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经济与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与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它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的演进形式: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货币的职能及其含义:价值尺度: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材料的价值所决定的。
货币数量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货币国定论:货币是由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的权威规定。
货币名目论:又叫货币工具论,是从货币的关键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角度认识货币,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和价值性,认为货币不是财富,主张货币只是一个符号,一种票证,是名目上的存在,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标准的: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我国的: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演变形式:含义:货币制度又称“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演变形式: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1.货币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2.货币的层次划分,依据和层次:货币的层次划分是依据他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
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L为流动性资产)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4中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①银本单位制②金本单位制③金银复本单位制④金单本位制⑤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
⑵由于商品交易中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4.金本单位制特点: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③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5.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①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
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③纸币不能兑现。
④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6.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区别:①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
②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的关系不同。
③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7.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支付利息2个特征。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角色。
- 货币的种类:现金、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职能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2. 银行体系的结构- 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等。
- 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
- 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3. 货币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中央银行政策、商业银行行为等。
- 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银行体系的监管等。
- 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 货币政策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5. 利率与债券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风险、通货膨胀预期等。
-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 债券市场的运作和债券定价。
6.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 金融工具的种类: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
-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7. 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 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等。
- 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巴塞尔协议等。
8.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等。
- 外汇市场的运作和汇率的决定因素。
-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储备管理。
9. 金融创新与电子支付-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影响: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
- 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电子转账、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
- 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10. 金融危机与监管- 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稳定等。
-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监管框架的改革。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1、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在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而价值尺度又先于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4)发行保证制度3、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3.金本位制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劣币驱逐良币: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4、信用的概念: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的特征: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5、利息与利息率:利息本质上是部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和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的计算: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100%利率的决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的作用:利率变动影响资金供求利率变动影响宏观经济利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渠道6、商业银行性质: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引言第八章中央银行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九章货币需求第三章信用第十章货币供给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十四章国际金融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Money)——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币材(Material Of Money)——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币材通常具有四个性质,即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3、铸币(Coin)——铸造成一定的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铸币克服了秤量货币在使用中的弊端,便利了商品交换。
4、纸币(Paper Money) ——即纸制的货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
纸币最初是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为克服金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便而发行的,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金属货币制度崩溃以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与存款货币一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5、银行券(Bank Notes)——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6、价格(Price)——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描述其外在表现,价格还可以解释为对商品和服务所应支付的货币金额。
价格还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
7、支付手段(Payment Methods)——货币作为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或货币在不伴随商品运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8、流通手段( Circulation Methods) ——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
9、货币贮藏(Money Storage)——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或代表被人们保存起来的功能。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汇总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的金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法律规定了金银币的比价,金币和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币。
6.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实行金银复本位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7.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评价体系。
8.牙买加体系:(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9.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它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10.信用: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指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11.利率: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12.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就是随供求关系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13.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和整个金融市场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基准利率是银行体系制定各种差别利率和加罚息利率的依据;二是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体系制定各种有价证劵利率的依据。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五、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
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银本位制银币本位制平行本位制货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币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制金汇兑本位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答:指货币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将实际价值高于货币价值的货币驱逐出货币流通领域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赶良币)(2)双本位制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别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浮现了“劣币驱赶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赶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具国家并且流通两种实际价值别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要紧形式、消费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普通来讲,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别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临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别是普通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信用产生的缘故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浮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终,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别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举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进展比例;☆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进展制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能够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3、信用能够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能够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答应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进展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截了当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银行招聘: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归纳
第⼀章1.国民⽣产总值(GDP):指的是⼀个国家在⼀年中所⽣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总收⼊:指在⼀年中⽣产要素(⼟地,劳动⼒,资本)在⽣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收⼊。
3.总收⼊与总产出被认为是相等的。
4.名义GDP: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以现⾏价格⽔平计算得到的GDP。
5.实际GDP:⽤确定的基年的价格计算得到的GDP(也可以说是:⽤不变价格衡量的GDP)6.衡量物价总⽔平的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个⼈消费⽀出平减指数(PCE),GDP平减指数。
7.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例如:2010年名义GDP为10万亿美元,但以2000年价格⽔平为基数计算的实际GDP为9万亿美元。
那么GDP平减指数=10万亿/9万亿=1.11GDP平减指数表明,⾃2000年以来,物价平均上涨了11%。
在通常情况下,物价⽔平的指标⽤物价指数的形式表⽰,它将基年的物价⽔平(本例是2000年为基年)表⽰为100,这样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应当为111。
8.个⼈消费⽀出平减指数(PCE)=名义个⼈消费⽀出/实际个⼈消费⽀出。
9.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通过给⼀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所购买的⼀揽⼦产品和服务定价,可以得到消费者物价指数。
如果在⼀年中,这⼀揽⼦产品和服务的⽀出有500美元上升到600美元,消费者物价指数就上升了20%。
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样是以基年为100的物价指数来表⽰的。
10.根据三⼤衡量物价总⽔平的PCE平减指数,CPI,GDP平减指数都可以将名义变量转化为实际变量。
由物价指数=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得实际变量=名义变量/物价指数。
根据第7的例题。
知道2010年的名义GDP为10万亿,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11(指数形式为111),则2010年的实际GDP=10万亿/1.11=9万亿。
11.媒体常常谈到的经济社会的增长率,尤其是实际GDP的增长率。
例如:如果实际GDP从2010年的9万亿上升到2011年的9.5万亿,那么2011年的GDP的增长率=(9.5-9)/9*100%=5.6%. 12.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物价总⽔平的增长率。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银行学的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货币的发行与循环、货币的种类与功能、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规律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经济金融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通用性、稀缺性和流通性。
货币的功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三、需求货币量的决定需求货币量是指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
影响需求货币量的因素有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预期等。
四、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可用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有货币乘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等。
五、银行的定义和功能银行是指依法成立,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机构。
银行的功能主要有金融中介、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
六、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商业银行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各种职能部门等。
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外汇业务等。
七、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外汇管理等。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稳定货币价值、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
八、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买卖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
九、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
十、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1. 货币:货币是一种用作交换媒介的通用支付工具,具有流通性、可保存性和价格可比性。
货币通常由政府发行,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2. 货币的功能:货币有三个基本功能,即价值尺度、媒介和存储。
3.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社会上所有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目标。
5. 货币创造: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创造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当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时,它们会将贷款金额计入借款人的账户,从而增加了总体货币供应量。
6. 货币供应者:货币供应者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
央行是货币的最初发行者和监管者,它可以通过开展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和支付服务来增加货币供应。
7.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留存的存款比例。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
8.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它反映了借款成本和债券收益率。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
9. 货币政策工具:央行通过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这些工具包括开展市场操作、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和正回购等。
10.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和金融稳定等方面。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效应,并寻找平衡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的固有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一系列规定。
其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币而产生的。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特征是:足值的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无限法偿:国家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商品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以本位币作为支付工具,也就是说,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1.概念: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内容: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3.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汇率的稳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4.奔溃原因:1)其稳定性是以黄金的充分供应为前提,然而黄金的供应量是有限的2)金本位制度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在没有贸易管制及外汇管制等制约为前提的,但后期货币的数量与黄金的增减失去了严格的联系,故各国纷纷出手干预。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
11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1. 自加入WTO时起,我国证券业承诺外国证券机构可以通过中方中介从事B股交易。
2. 加入 WTO后3年内,我国保险业承诺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允许设立全资子公司。
3. 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典型的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4.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
5.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表现。
6. 2005年前在我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贴现业务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
7.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
8. 欧洲中央银行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受欧元区各国政府的监督。
9. 2003年以后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10. 费雪方程式中的P值主要取决于V值的变化。
11. 剑桥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12. 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13. 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4. 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收入无法用实证方法得到证明。
15. 在弗里德曼看来,恒久收入相对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则相对不稳定。
16. 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正向变动的关系。
17. 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18. 准货币相当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19.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行为所决定。
20. 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 2 221. 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22. 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23. 当外汇市场上供给增加时,会产生外汇升值的压力也即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为保持外汇供求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将向市场投放按汇率计算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
24.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
25.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梳理(一)
1. 自加入WTO时起,我国证券业承诺外国证券机构可以通过中方中介从事B股交易。
2. 加入 WTO后3年内,我国保险业承诺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允许设立全资子公司。
3. 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典型的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4.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
5.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表现。
6. 2005年前在我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贴现业务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
7.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
8. 欧洲中央银行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受欧元区各国政府的监督。
9. 2003年以后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10. 费雪方程式中的P值主要取决于V值的变化。
11. 剑桥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12. 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13. 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4. 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收入无法用实证方法得到证明。
15. 在弗里德曼看来,恒久收入相对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则相对不稳定。
16. 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正向变动的关系。
17. 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18. 准货币相当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19.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行为所决定。
20. 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21. 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22. 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23. 当外汇市场上供给增加时,会产生外汇升值的压力也即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为保持外汇供求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将向市场投放按汇率计算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
24.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
25.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