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荣专家揭秘饮食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影响
赵凤荣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的水果和胰岛素问题
赵凤荣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的水果和胰岛素问题这段时间正是水果旺季,于是,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问:“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可以吃多少?”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其实还是不建议吃水果。
血糖控制较平稳的患者,则可在两餐间食用少量水果,比如吃菠萝、草莓、桃子等。
香蕉、柿子不适合吃,西瓜要吃靠近瓜皮的部分,甜度低。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好处,但是水果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如:果糖和葡萄糖。
这些糖类消化、吸收较快,升高血糖的作用比复合碳水化合物要快,所以吃水果,空腹血糖最好在7.8mol/L以下并稳定一段时间以后才可食用。
食用水果前后要自我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选择合适的水果品种。
食用水果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要有个定量的概念。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一天可以食用水果100克以内。
在选择水果时,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指含糖量在12%以上的水果)最好不吃。
糖尿病患者除了合理饮食和服药外,胰岛素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说服糖尿病人接受胰岛素治疗,是一件让很多医生头痛的事。
人们有种错误的观念,胰岛素打了之后就再也撤不下来。
其实,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并非一些患者认为的那样:会依赖、有害处。
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和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需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补充。
而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可以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过去,我们选择水果主要根据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低来决定。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问世使得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发现,苹果、梨、李子、桃、柚子等均属低GI水果,只要用量适宜,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当然,并不是GI较高的水果病友就绝对不能吃,只是在食用量上应控制更严格罢了;如人们夏季最常吃的西瓜,其GI为72,属高GI食物,假如你每次只食用50~100克,也不会对血糖产生较大的波动。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其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或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增高。
而饮食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包括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饮食。
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了解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饮食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来源。
患者应该尽量选择低糖指数的食物,例如全麦面包、糙米、糙米粥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过度饮食,以免血糖升高过快。
其次,糖尿病患者应该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蛋白质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同时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肪的动物蛋白,如瘦肉、鸡蛋、鱼类等。
脂肪的摄入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避免患者体重增加过快。
另外,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糖尿病患者选择适合的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1.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
2.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患者应该合理安排每餐的饮食结构,包括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建议在餐前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来调整食物的摄入量。
3. 均衡膳食:患者应该保持均衡的膳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选择。
4. 分餐制:患者可以尝试分餐制,每天分为五到六次小餐,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波动。
5. 限制食物的加工程度:糖尿病患者应该限制食物的加工程度,减少摄入过多的盐和糖分。
赵凤荣专家简述糖尿病人食谱有什么注意事项
赵凤荣专家简述糖尿病人食谱有什么注意事项得了糖尿病,饮食控制是关键,因为吃下去的东西都要经过消化变为可供身体消耗的能量,但是由于糖尿病人胰腺出了问题,无法消耗糖分,因此对于饮食一定要严格控制。
那么,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吧。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一、粮食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还要均匀地吃(即每顿饭都要有粮食、蔬菜、蛋白质)。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二、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有差异,一些数据只是框架、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要固定主食,用副食调节体重,超重时减少副食量,体重轻时增加副食量,当达到理想体重时,吃副食的量以体重不增不减为合适。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三、蔬菜中的土豆、白薯、山药、藕、荸荠、芋头、蚕豆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应算作主食,不应算作蔬菜。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四、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蔗糖食品"。
其中的甜味是甜味剂的味,不是糖,但制作食品所用的粮食、馅中的豆沙及奶中原有的乳糖仍可转变成葡萄糖。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五、甜味剂是非糖食品,一般不会升高血糖,但吃后也需测血糖来证实。
甜味剂不能作为低血糖时的急救食品。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六、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吃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七、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榛子)的主要成分是油(约占50%),并含有一定量的糖类,故应少吃或不吃。
如果用其充饥,不但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发胖,增加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人食谱的注意事项八、千万不要限制喝水,否则引起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水盐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排泄障碍等多种不良后果,要做到"渴了就喝"。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慢性疾病,它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人们一直以来都对饮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关注,因为饮食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饮食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非常明显。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饮食,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摄入大量糖分和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并增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科学研究表明,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单糖会迅速升高血糖水平,给胰岛素的分泌带来负荷,长时间超负荷的情况下,胰岛细胞逐渐失去正常功能。
然而,饮食不仅仅是糖尿病的诱因,也可以成为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合理的饮食管理对控制糖尿病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热量摄入,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的负荷,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在饮食管理中,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三大要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需要选择低GI (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红薯等食物,以缓慢释放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
同时,脂肪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尽量减少,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则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如鱼油、橄榄油等。
此外,蛋白质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及组织的正常功能。
除了营养素的选择,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的餐次分配和进食速度。
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多餐少量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营养物质导致血糖飙升。
此外,缓慢进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减少饱腹感的同时也减少胰岛素的负荷。
总的来说,饮食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健康的饮食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而合理的饮食管理则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轻病情。
赵凤荣教授简述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
赵凤荣教授简述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治疗专家指出糖尿病由于是一个慢性的代谢疾病,在病发初期,有很多的患者不易察觉,这就导致了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下面是专门针对女性糖尿病患者而言,进行的一些早期症状分析:女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女性生理特点的不同,在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中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阴部瘙痒、月经失调、尿路感染以及腰臀围比值过大等等。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1、阴道干涩。
因为糖尿病引起女性患者体内激素紊乱,女性性激素水平低下,导致性器官液体分泌急剧减少,就会经常出现引导干涩、做爱时疼痛不堪等情况。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2、尿路感染。
除因女性泌尿系统的解剖学特点易发生感染外,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是易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3、阴部瘙痒。
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女性的生殖结构的特殊性给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故常出现真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导致私密部位经常出现难以易忍受的瘙痒症状。
这种情况下,往往使用一般的妇科清洁用品,效果也不甚理想,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血糖检查了。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4、性冷漠、月经失调。
由于糖尿病的原因,患者会阴部的营养动脉出现硬化现象,盆腔狭窄,就会影响阴部的血液供应,神经末梢反应迟钝。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六、孕期胎儿巨大者。
研究发现,有糖尿病的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增高之后,就会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的体内,使胎儿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状态中,导致胎儿的胰岛素分泌过于活跃,促进胎儿体内的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加速合成,造成脂肪堆积,脏器增大,体重增加,出现巨大胎儿的现象。
综上所述是一些常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这需要女性朋友们注意,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后,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仔细检查,及时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浅谈营养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
浅谈营养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作者:刘毅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9期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营养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和干预。
主要从营养饮食对缓解糖尿病的意义、各种营养摄入对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人如何均衡营养、糖尿病的饮食干预疗法等四方面浅谈营养对预防糖尿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促使了我国人民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这也导致人们摄入越来越多的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同时由于对于运动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越来越多的人群患上糖尿病,对于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阻碍。
肥胖是糖尿病高危因素和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首要原因。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通过健康饮食及合理膳食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同时减缓糖尿病的进展及症状,因此,糖尿病营养饮食的研究势在必行,具体研究如下:一、营养饮食对缓解糖尿病的意义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统计,2017全球糖尿病糖尿病人人数已达4.25亿,比2015年增加了1000万,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1例患病,此外,还有3.5亿多糖尿病高危人群。
我国 2017 年糖尿病糖尿病人人数达1.14亿仍居全球首位。
2013年我国专家起草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指出MNT的目标是在保证糖尿病人正常生活和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从而延缓并减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新颁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人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且应将包括饮食疗法在内的糖尿病教育贯穿于糖尿病三级预防中。
有研究发现发现,低热量饮食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也可减少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减少人群心血管风险。
另外一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给予T2DM糖尿病人控制总能量的平衡膳食1周后,糖尿病人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该饮食疗法对T2DM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赵凤荣专家解析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赵凤荣专家解析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在吃过东西以后血糖会高,有时即使是空腹,血糖也居高不下。
那么,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就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来简单的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空腹血糖高原因一:清晨空腹高血糖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
第二,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称为“苏木杰反应”。
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
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而对于有“苏木杰反应”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减少作用于晚餐前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增加睡前小吃。
睡前小吃是晚餐的分餐,可以防止前半夜的低血糖。
空腹血糖高原因二: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足这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一种情况,其特点是晚餐后或晚睡后血糖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次日清晨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晚餐前或临睡前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等)剂量不足,不能有效地把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解决的方法是合理加大降糖药物的用量,重新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空腹血糖高原因三:运动量明显减少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远离糖尿病。
纽约布法罗大学的利萨·拉法尔森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高4.56倍,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所以这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种潜在因素。
赵凤荣专家介绍妊娠糖尿病勿拒胰岛素
赵凤荣专家介绍妊娠糖尿病勿拒胰岛素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合并妊娠症,或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的情况。
属高危妊娠,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统计表明,约有3%的孕妇都会发生妊娠糖尿病,并且常发生在妊娠的第24到28周;而90%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分娩后,血糖则会回复正常。
由于妊娠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及时加以控制,切不可坐视不理。
北京糖尿病专家赵凤荣指出,孕妇是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特殊人群,不同于普通的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普通糖尿病患者可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疗法或注射胰岛素疗法等基本方法。
但是对于孕妇而言,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疗效有限,不是主要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就是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或减轻体重,减轻各器官的代谢。
对于一人吃两人补的孕妇而言,虽不提倡多吃,但是过严的饮食疗法并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而运动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来改善新陈代谢,从而降低血糖、血脂,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怀孕后的妇女在运动方面有较多顾忌,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大多只能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因此难以看出运动疗法的疗效。
而胰岛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则受到医疗界的肯定。
因此,专家认为胰岛素疗法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而言,是一个最适合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而且越早实行胰岛素疗法,越有利于母子双方的健康。
“很多人都误解了胰岛素疗法,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属于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才需要长期定期注射胰岛素作代替治疗。
而妊娠合并糖尿病并不属于此类。
”她指出,虽然医生要求孕妇在妊娠期间每天注射胰岛素,但孕妇对胰岛素并不产生依赖性。
医生可根据孕妇的病情变化而作出改变,注射胰岛素后并不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为让更多人接受胰岛素疗法,现在已有非常方便携带和使用的一次性配注射液的注射器,根本不需要专门到医院打针,只需在就餐前自己在家里注射就可以了。
赵凤荣教授分享9个症状告诉你可能患上糖尿病
赵凤荣教授分享9个症状告诉你可能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是困扰我国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高发病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通常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常常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现象。
若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很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越早发现,治疗康复的几率也就越大,所以对一些可能昭示糖尿病的症状需要多加留意。
1、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多尿、口渴多饮或近期不敏原因的体重减轻。
3、女性有异常分娩史,曾出现过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4、女性外阴反复感染。
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疖痈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此外,反复的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创口不愈合者,也就怀疑是否患有糖尿病。
5、男性出现阳痿,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后,要怀疑有糖尿病可能。
6、反应性低血糖。
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在某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所表现。
7、偶有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也要怀疑是否有糖尿病,应作进一步检查。
8、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应怀疑有糖尿病。
9、当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体位性低血压,不明原因的尿潴留;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泔、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不明原因的昏迷等时都应怀疑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疾病、并发症的表现,另一类是与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尤其与高血糖的“三多一少”有关。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下糖尿病的症状。
胰岛细胞损害严重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
饮食的精准管理是糖尿病疾病管控核心
饮食的精准管理是糖尿病疾病管控核心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应进行合理的控制,从多方面帮助糖尿病患者减少体内糖分的升高,以缓解病情饮食治疗是现阶段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例如,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例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并合理配合药物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对饮食控制治疗的依从性是决定患者能否达到理想代谢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说到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不太理解或不能接受,认为生病了打针吃药不就可以了嘛,干嘛非得控制饮食呢?其实这种认识存在误区,糖尿病患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过量的饮食摄入体内,不能有效地被身体所利用,反而以高糖的形式存在于体内,对组织细胞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
所以此时患者吃进去的食物进到身体里可能变成“毒药”。
只有通过控制饮食,限制食物的摄入量,才可以减少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虽然已经使用药物降糖,但仍然需要进行饮食控制,从饮食量的角度,虽然过量饮食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平衡,但药物剂量的增加可能产生不良反,并促使治疗费用增高,如果饮食稍有减少,还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低血糖,危害很大,因此应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进餐规律,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二、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存在的误区现阶段,我国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管理过程中存大量的误区,导致其血糖难以得到合理的控制,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患者只吃素不吃荤,实际上动物性食物的营养是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患者如果长期不吃会出现营养缺乏情况,表现为全身乏力,尤以双下肢更为明显,同时降低抵抗力。
部分患者认为植物油与坚果类多吃无妨,但也不能随便多吃,容易引起肥胖和高血脂,部分患者为了少排尿而少饮水这是不对的,多尿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高所致,而改善多尿的根本办法是控制好血糖,以缓解病情。
由于糖尿病人由于中枢神经感受性减弱,很难感到口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出现高渗,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
赵凤荣专家讲如何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
赵凤荣专家讲如何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高患病率、高致死率及高额的医疗支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中国糖尿病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另外还有1.5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就是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处于临界状态,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如果放任不管,早晚有一天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目前,糖代谢水平正常与否是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数值来判定,糖尿病前期即指静脉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和(或)静脉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一般,临界糖尿病甚至早期糖尿病不伴有任何不适症状,故不易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到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时,比如视物不清、泡沫尿、冠心病及老烂脚等才去看病,此时往往医疗花费大,且治疗效果不理想。
因此,加强对糖尿病前期或临界糖尿病人群的管理,已成学界共识。
古语云“上医治未病”,如何才能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呢?赵凤荣专家为您讲解如下:近年来,国内外已进行了多个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即通过饮食加运动手段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且成果卓著。
闻名于世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六年前瞻性研究”(1986-1992),是国际上第一个随机分组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
它将糖尿病前期人群分为饮食干预组(脂肪占热量的25%-30%、减少糖摄入、限酒及鼓励蔬菜摄入),饮食与体力活动干预组。
在饮食与体力活动干预组中,非肥胖人群以改善饮食为主,肥胖人群则以进行规律体力活动减轻体重为主。
体力活动指每天1到2个单位的体力活动量,1单位指30分钟慢跑或5分钟游泳。
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任何体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率30%-50%。
此外,“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后续研究”发现,当初接受过为期仅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即便此后14年间停止干预,20年间的糖尿病发病率为43%,远低于从未接受干预人群92%的发病率。
赵凤荣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眼部病变
赵凤荣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眼部病变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致盲而努力是第八届全国爱眼日的主题,那么,对引起视网膜病变的一大元凶-糖尿病,我们是绝不可忽视的。
眼睛能充分反映人的喜、怒、衷、乐等各种内心活动,故称它为心灵的窗口,莫让糖尿病伤害你的心灵之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很多患者对血糖时时关注,却忽视了糖尿病与眼睛的关系。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早看到的并发症。
糖尿病病程在5~10年以上发生眼底病变的约占50%以上,特别是在血糖失控的情况下。
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一项最常见的原因。
糖尿病防治中心专家赵凤荣介绍: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是一旦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就要提高警惕了,这说明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任由发展则很快导致失明。
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眼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忽视眼部病变。
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早发现、早治疗,莫让糖尿病伤害你的眼睛。
致盲罪魁:可怕的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
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且致盲率最高。
国外有数据显示,在各类致盲疾病中,有15%~20%的人是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
糖尿病引起的眼睛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往往糖尿病患者并不重视,也不愿意去医院检查眼睛。
甚至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想到病情的发展会影响到眼睛。
如常见的以下两种情况:1.虽患糖尿病,却不积极治疗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发现了自己得了糖尿病的,身体往往没有特别不适的症状,因此就没多加注意,既不吃药,也不控制饮食运动,而这恰恰是导致日后患上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元凶”!因此,对于还没有发生糖尿病眼部病变的患者,应用适当的药物及控制饮食、运动等方法积极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认为眼病已到晚期,早早放弃治疗很多病人或家属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到晚期,就放弃了治疗,这是错误的。
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常 人相 似 。但 若 出现负 氮平 衡 ,应 适 当加大 蛋 白质 的摄 入 , 但 最大不应 超过 1 . 5 g / k g ・ 天体 重 。因蛋 白质摄入 过多 ,可引 起 肾小球滤 过压增 高 ,易致 糖尿病 肾病 的发生 。
6 调补维生素和无机盐
维 生素 和无 机盐是 人体 生 理活 动所 不可 缺少 的 营养素 。 糖 尿病 人 由于代 谢 紊乱 和 饮食 的 限制 ,易 造 成体 内维生 素 缺 乏 。再 加病 情 控 制不 好 , 出现持 续 性 高血 糖 ,造 成渗 透 性 利 尿 ,使大 量 的无 机 盐从 尿 中排 出 ,进 而 引起 体 内无 机
若并 发感染 或酮症 酸 中毒 时 ,则必 须注 意补充维 生素 和 无 机 盐 。不过 ,对 于糖 尿病 患 者 而言 ,低 盐 饮食 有 助 于预 防高 血压 的发生 。所 以 ,每 日钠 盐 的摄入 应 保持 在 5~ 6 g 或 更低 的水 平 。
2 多食粗粮杂粮
碳水化 合物是 机体能 量的 主要 来源 ,也是维 持人体 体温 的主要 物质 。此类物 质在肠 道极易 被吸收 而升高血 糖 ,且能 升 高血 浆 三 酰甘 油 等 的浓度 。但 低 碳水 化 合 物饮 食 可抑 制 内源性 胰 岛 素 的释 放 。所 以 ,应 当鼓励 患 者 多食 一些 升 糖 指数 低的碳水 化合物 , 如各种粗 粮及根 茎类 的食物等 。当然 , 也不 应该对碳 水化合 物 的摄 入量 限制得太低 。
7 药 膳
鲜 菠菜 根 1 0 0 g ,黑 木耳 9 . 5 g ,水煎 服 ,每 日 2 3次。 每 6次 为一疗程 ,连服 5 疗程。 冬瓜 l O O g ,老南瓜 5 0 g ,同切碎加 水炖熟 服 ,每 日 1剂 ; 或老南瓜 适量水 煮服 ,每天作膳 食 。 山药 2 0 g ,猪 胰 1 具 ,干地 黄 3 0 g 。用 瓦锅 加适 量 清水 煮 猪胰 ,再 入 山 药 和 干地 黄 同煎 。饮 汤 吃 肉 ,佐膳 亦 可 , 连 续 用 。 黄精 3 0 g ,山药 6 0 g ( 研粉 ) 。先 将 黄精 煮 汁 3 0 0 ml ,加 入 山 药 粉 搅 拌 成 粥 ,每 日服 1—2次 。 枸 杞 2 5 g , 兔 肉 2 5 0 g ,加 水 适 量 ,文 火 炖 烂 熟 后 ,加 盐 调 味 ,饮 汤食 肉 , 每 日 1次 ,每六次 为 l 疗 程 ,连 服 2疗 程 。猪 胰 1 具 ,加 薏 米5 0 g或黄芪 l O O g ,枸 杞 5 0 g ,水 煎服食 。每 日 1剂 ,连 用 l O天 。大 田螺 1 0 ~2 0个 ,养 于清水 盆 中,漂去泥 沙 ,取 出 田螺 肉加黄酒半 小杯 , 拌和, 再 以清水炖 熟 , 饮汤 , 每日1 次。 洗净 猪 肚 1具 ,葱 白数 根 ,豆 豉 2 5 g 。先 煮猪 肚 至 烂 , 入葱 、 豉调 味 , 再 取出猪肚 切片 。空腹渐 次食之 , 渴 即饮 汤 。 常 以蘑菇 为菜 或煮 汁饮 服 ,对 改善糖 尿病 症状 有利 ,每 天 1 次 ,连续 服 吃 。绿 豆 2 5 0 g ,加 水 适量 ,煮烂 熟频 饮 。绿 豆 性 寒 ,具有 良好 的延 缓血 糖 升高 的作 用 ,并 可 延 缓碳 水 化 合 物 的 吸收 ,降低 餐后 血 糖 水 平 。南瓜 1 0 0 0 g切 块 ,加 水 适 量 ,煮汤 熟 后 随饭 饮用 。南 瓜 富 含 维生 素 和矿 物 质 ,能 有效 地促进胰 岛素分 泌 ,降低 血糖 ,并能增 加饱腹感 。
认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血糖负荷
认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血糖负荷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赵鹏飞长期以来,我们对糖尿病传统宣传教育是,糖尿病病友绝对不能吃糖,也不能吃任何沾糖的甜食或菜肴,使广大糖尿病病友,含糖饮料不能喝,甜的菜肴食物不能吃,对参加社交活动、朋友家庭聚会受到诸多限制。
有人谈糖色变,对糖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对吃什么、喝什么都要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失去了生活乐趣,甚至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这样活着真没啥意思,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也有人产生逆反心理,整天胡吃海喝,你越说什么东西不能吃他就越去吃什么,我遇到过一个老年病友,尽管已经瘫痪在床,但每天要吃白砂糖,不给就骂人,真是拿他没办法。
经常碰到糖尿病病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大夫,请告诉我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似乎只要避免吃所谓糖尿病病友的禁忌食物,他的血糖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一样。
每当碰到这样的情形,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病友:“只要总热量控制好了,你几乎什么都能吃。
糖尿病饮食就是最健康的饮食,不光糖尿病人应该这样吃,每一个正常人也应该这样吃。
”很多病友总是半信半疑,希望能够找到控制血糖的捷径。
众所周知,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如何科学选择及合理搭配膳食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仅是一项保证血糖达标,防治心、脑、眼、肾等血管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尽情享受饮食文化,增添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
以往,我们一直沿用食物交换法指导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食物,很多医生和糖尿病病友对此又有一定认识,这种经典方法在糖控制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仅注意到化学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当,没有考虑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类型以及其它食物成分对血糖的影响,尤其是交换表没有反映出不同食物在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
此外对于糖尿病病友饮食限制过于苛刻,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使糖尿病病友饮食乏味,花样单调,营养缺乏,免疫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其实不要把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看得有多难,从营养学角度看来,只要懂得科学搭配和食物生成营养原理,有时候“懒”一点更容易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比如粗粮不要细作、蔬菜不要切、豆类整粒吃不要磨碎……这些饮食习惯上的“小窍门”都能大大减少身体降低血糖的生成。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效果评估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效果评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效果评估。
饮食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负担,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饮食治疗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减少胰岛素抵抗,达到保护胰岛功能的效果。
在饮食治疗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评估:1. 血糖控制水平:饮食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稳定血糖水平,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可以评估饮食治疗的效果。
正常的血糖控制水平能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体重管理:糖尿病常伴随患者的体重问题,往往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
饮食治疗中的减重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评估体重管理的效果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体脂率等指标来进行。
3. 膳食结构: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结构应该合理搭配,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并控制血糖的升高。
膳食结构的评估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膳食均衡情况、膳食纤维摄入量等指标来进行。
4. 血脂控制: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的问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情况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饮食治疗可以通过低脂饮食、限制胆固醇摄入等措施改善血脂情况。
评估血脂控制的效果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血压等指标来进行。
5. 胰岛素需求量:饮食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减轻胰岛负担。
评估胰岛素需求量的效果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来进行。
通过上述多个方面的评估,可以综合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疗程的不同,每个患者的饮食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评估饮食治疗效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其他治疗措施的配合来综合判断。
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应用
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应用【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管理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饮食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合理的饮食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接着从饮食教育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评估和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在糖尿病管理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疗养、重要性、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评估、持续性、研究背景、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6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5.55亿人。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避免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对饮食的不了解或不重视,导致饮食控制不当,进而加重疾病的进展。
针对这一问题,饮食教育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到哪些食物有益于控制血糖,哪些食物应尽量避免摄入,如何合理搭配饮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选择食物等知识。
饮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疗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疗养中的应用,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探讨和总结,提出饮食教育在疗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医疗负担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家赵凤荣回答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
专家赵凤荣回答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其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很快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享受生活。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
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赵凤荣专家教糖尿病病友熬冬秘诀
赵凤荣专家教糖尿病病友熬冬秘诀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
因此,糖尿病病友的冬天特别难熬。
为预防疾病复发或加重,应特别注意保健才行。
调节情绪冬季出门活动少,朋友很少聚会聊天,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情绪激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饮食糖尿病病友必须牢记,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令人食欲大增,这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
因此,糖尿病病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饮食方案,控制主食,忌食甜点。
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糖尿病病友还要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
及时保暖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机梗死、脑出血等。
因此,糖尿病病友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友应注意防寒,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及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预防感染北方气候多变,气温的降低造成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下降、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同时患有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患者,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
所以糖尿病病友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
合理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冬季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在冬季运动需控制好几大要素:第一,运动时间不能太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凤荣专家揭秘饮食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影响
毫无疑问,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重要的。
因为,不管患者能否学会与实际科学饮食,其都必须按时吃饭。
而吃饭便有两种后果:
其一是继续作为糖尿病病因,或在饮食过程中继续干扰与影响血糖、血脂等糖尿病并发症直接危险因素。
从而不仅导致糖尿病无法治愈,并且并发症无法阻止。
因为,病因不除,患者花费各种代价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自然无法维持,甚至转瞬即逝,犹如抽刀断水;干扰与影响血糖、血脂等糖尿病并发症直接危险因素,导致必须被动使用,并由于无法避免低血糖及其监测、反馈、药物调整等时间差的降糖治疗等整体无法有效进行。
否则,便会带给患者更大危害。
因此,尽管降糖、降脂等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但其唯一可取之处,实际上却只能缓解急难、部分解决问题,更不用说还要解除病因、纠正代谢紊乱、预防与阻止糖尿病并发症了。
因为,虽然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但却不止仅有血糖问题及其高血糖毒性并发症。
例如:占糖尿病死亡原因50%-80%的心脑等大血管并发症,以及可衍生众多其它疾病的伤口不长、感染难愈、免疫力低下等蛋白质缺乏类并发症等,便是由于糖类能量代谢障碍、转换不及时、不足等,从而导致蛋白与脂肪等为替代其缺位而出现的非高血糖毒性并发症。
然而,这样的并发症仅仅依靠处理与降低血糖、血脂等根本无法阻止。
因为,其既无法主动改变其所干预的能量及其构成科学性,同时也无法阻止与中断人体由于其构成不合理所进行的,导致患者并发症的相互影响及其部分相互转换。
例如:为代替糖类能量产出不足,脂肪在血管的运行成倍增长、蛋白被过多异化血糖、转换能量,过消耗而没有与无法补充等。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无法干预营养构成,实际上其本身也是糖尿病并发症重要诱发与导致因素。
这还不算其几乎无法避免的毒副作用。
诚然,以上营养代谢紊乱本身也可由于饮食所引起,并且患者未必一定出现糖尿病。
或糖尿病不过加速与恶化了患者本已存在的营养代谢紊乱,从而表达为
一种很多人有共性的状态罢了。
但患者的结局一样。
其二是直接将饮食化为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源的解除病因治疗方法。
而解除病因之后,自然逐渐恢复、逐渐血糖不再升高。
即:饮食兼具人类第一杀手与第一保护神的两面性。
因此,不管我们如何选择都会产生结果。
而缺失了饮食配合的糖尿病治疗,不管药物种类如何发展、给药方法如何先进等,永远也会无法治愈糖尿病,更无法有效阻止其并发症。
因为,其永远无法代替食物。
然而,调查显示,我国仅11%的胰岛素治疗患者每次都用新针头,近30%的患者每个针头使用10次以上。
不少患者因怕痛、担心有依赖症而抗拒使用胰岛素。
对此,陆菊明指出,目前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的注射针头在注射时几乎无疼痛感;而注射胰岛素会“上瘾”则是一个错误认识,短期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后仍可改为口服药治疗。
另据介绍,胰岛素规范注射共有9个步骤:注射前洗手;核对胰岛素类型和注射剂量;安装胰岛素笔芯;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混匀;安装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检查注射部位和消毒;根据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的长度确定是否需要捏皮以及进针的角度;注射完毕以后,针头滞留至少10秒后再拔出;注射完成后立即戴上外针帽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丢弃在加盖的硬壳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