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压轴题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7叠放(切割部分或全部)(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7 叠放(切割部分或全部)一、常见题目类型1.甲、乙物体相互叠放——甲放在乙上、乙放在甲上(见图1):2.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分别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再将切去部分互叠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见图2)。
3.将装有液体的容器甲放在柱形体乙上方中央,再将圆柱体乙浸没在甲容器的酒精中(见图3)。
4.在两个正方体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的力F (见图4)。
二、例题【例题1】如图1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4×10-2米2,质量为16千克,乙的体积为1×10-3米3。
求:①甲对地面的压强p ;②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 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 2,已甲乙图1图3图4甲乙甲乙图1图2(b )图2(a )知p2=4p1。
求乙的密度。
③当甲、乙分别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若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则求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与△p乙的比值。
【答案】①3920pa;②4103 kg/m3;③1/8。
【解析】① p甲=F甲/S甲=G甲/S甲=16kg 9.8N/kg/4102m2=3920pa②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1 = F乙/S乙= G乙/S乙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2= G甲/S乙因为p2=4p1即G甲/S乙=4G乙/S乙所以 G甲=4G乙m甲g=4ρ乙gV乙ρ乙=m甲/4V乙=16kg/4103 m3=4103 kg/m3③甲的密度ρ甲=m甲/V甲=16kg/8×10-3m3=2×103kg/m3甲、乙密度之比:ρ甲/ρ乙=1/2,甲、乙底面积之比:S甲/ S乙=4/1当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时,甲、乙切去的厚度之比:△h甲:△h乙=V/ S甲:V/ S乙=1:4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与△p乙的比值△p甲/△p乙=ρ甲gh甲/ρ乙gh乙=1/8【例题2】如图2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初中数学中考压轴题及答案详解(上海篇)
专题训练125.如图9,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1)当∠B=30°时,连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3)若1tan3BPD∠=,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图9 图10(备用)参考答案:(1)解:∵∠B=30°∠ACB=90°∴∠BAC=60°∵AD=AE ∴∠AED=60°=∠CEP ∴∠EPC=30°∴三角形BDP为等腰三角形∵△AEP与△BDP相似∴∠EAP=∠EPA=∠DBP=∠DPB=30°∴AE=EP=1∴在RT△ECP中,EC=12EP=12(2)过点D作DQ⊥AC于点Q,且设AQ=a,BD=x ∵AE=1,EC=2∴QC=3-a∵∠ACB=90°∴△ADQ与△ABC相似∴AD AQ AB AC=即113ax=+,∴31 ax=+∵在RT△ADQ中2222328111x x DQ AD AQx x+-⎛⎫=-=-=⎪++⎝⎭∵DQ AD BC AB=∴228111x x x x x +-+=+ 解之得x=4,即BC=4 过点C 作CF//DP∴△ADE 与△AFC 相似,∴AE ADAC AF=,即AF=AC ,即DF=EC=2, ∴BF=DF=2∵△BFC 与△BDP 相似 ∴2142BF BC BD BP ===,即:BC=CP=4 ∴tan ∠BPD=2142EC CP ==(3)过D 点作DQ ⊥AC 于点Q ,则△DQE 与△PCE 相似,设AQ=a ,则QE=1-a ∴QE DQEC CP =且1tan 3BPD ∠= ∴()31DQ a =-∵在Rt △ADQ 中,据勾股定理得:222AD AQ DQ =+ 即:()222131a a =+-⎡⎤⎣⎦,解之得41()5a a ==舍去 ∵△ADQ 与△ABC 相似∴445155AD DQ AQ AB BC AC x x====++ ∴5533,44x xAB BC ++==∴三角形ABC 的周长553313344x xy AB BC AC x x ++=++=+++=+ 即:33y x =+,其中x>0专题训练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y ax x c =++的图像经过点()4,0A 、()1,0B -,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90ADE ,1=2tan DAE ∠,EF OD ⊥,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 =∠OAC 时,求t 的值.参考答案:解:(1)二次函数y=ax 2+6x+c 的图象经过点A (4,0)、B (﹣1,0),∴,解得。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总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总复习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想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必须攻破的考题,得分率低,需要引起重视。
从近10年中考压轴题分析可得中考压轴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为二次函数,圆,多边形,相似,锐角三角形等。
预计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依然主要考查这些知识点。
1.如图1,在平而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勃+m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4和点
(2)点。
在抛物线上,且点。
的横坐标为f(0Vf<4). 轴交直线/于点£点产在直线/上,且四边形。
FEG为矩形(如图2).若矩形。
尸EG的周长为p,求°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R的最大值:
(3)M是平面内一点,将A4O8绕点M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川。
山1,点
A.。
、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由、。
1、51.若入41。
1历的两个顶点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请直
接写出点出的横坐标.
2.已知,抛物线y=aF+Gr+6 (。
#0)与直线y=2rb〃有一个公共点Af (1, 0),且a〈b.
(1)求6与。
的关系式和抛物线的顶点。
坐标(用。
的代数式表示):
(2)直线与抛物线的另外一个交点记为N,求AOMV的面积与。
的关系式:
(3)々=-1时,直线y=-2x与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交于点G,点G、H关于原点对称,
现将线段GH沿y轴向上平移,个单位(r>0),若线段GH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试求,的取值范围.。
备战上海2022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 专题01 溶液与溶解度(39道提分专练)(练习版)
专题01 溶液与溶解度(39道提分专练)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时,将15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为85g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5℃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g/100 克水B.将30℃时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15℃时,将15gb 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65g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各加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40℃,观察到,甲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B.乙溶液是饱和溶液C.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丙杂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乙、丙两溶液的浓度相同4.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根据此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溶解度(g/100g H2O)氯化钠35.836.036.336.6碳酸钠12.221.839.753.2 A.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20℃时,将3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30%的氯化钠溶液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D.随温度升高氯化钠与碳酸钠溶解度大小的变化趋势相反5.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若把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再加甲的质量为15g,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蒸发溶剂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7.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1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图3中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8.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质量>乙溶液析出固体质量B.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20℃时S甲=S乙C.溶液状态: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质的质量分数D.溶剂变化:溶剂的质量不变,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9.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含解析)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物体甲浸没在柱形容器乙的液体中(图1)。
2.将物块丙放入容器甲的液体中、叠放在柱体乙的上方(图2)。
3.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光滑小球先后分别放入容器中(图3). 4.在柱形物体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甲容器内(浸没或不浸没)(图4).二、例题【例题1】柱形轻质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1×10—2米2,如图1所示,甲图4图3 乙图1甲乙甲乙图2丙内盛0。
2米深度的水后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 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水。
② 现将一块质量为1.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
求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答案】①1960帕;②2940帕。
【解析】 ①p 水=ρ水g 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3=1960帕②物体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可求现在水的深度h ':p '水=ρ水g h ' h '= p '/ρ水gh '=2450帕/1×103千克/米3×9。
8牛/千克=0。
25米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 剩余水= S h '-V 物=0。
25米×1×10—2米2-1×10-3米3=1。
5×10-3米3现在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图1F 容=G 容=(m 剩余水+m 物)g=(1。
5×10—3米3×1×103千克/米3+1.5千克)×9.8牛/千克=29.4牛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F 容/S =29。
4牛/ 1×10-2米2=2940帕(注意:此题不计算溢出水的质量,更简单。
也可用其他方法求解) 【例题2】如图2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均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1×10-2米2和0.5×10—2米2.现将两完全相同物块分别放入容器甲中和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放置前后容器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p 甲、p 乙如下表所示。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近年来,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备受关注。
这些题目难度较大,出题精细,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近年来的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首先,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在难度上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上海地区的中考要求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压轴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道常见的压轴题可能涉及到几何、代数、概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考察学生对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注重思维的拓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转化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思维活动。
这些题目往往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生在备考中需要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多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来提高解题能力。
另外,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注重实践能力的考察。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去。
这样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道压轴题可能涉及到购物打折、旅行路线规划等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这些问题中去解决。
因此,学生在备考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练习,多思考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最后,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这些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运用。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学生在备考中需要注重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多做一些思维拓展的题目来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在难度、思维拓展、实践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学生在备考中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上海中考初三数学压轴题方法整理汇总(18题24题25题压轴题解题方法)
第18题:图形的运动1平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旋转:三不变找旋转(图形的形状大小旋转角不变)3翻折:两点一线找勾股(对称点,垂直平分线上海中考初三数学压轴题方法整理汇总)第23题几何证明(书写规范)证明边角相等:全等,相似,等腰证明平行线:角,比例线段,中位线,平行四边形证明等积式:三点定形找相似(等线段代换,等比代换,等积代换)(添平行线构造A 形,八形)证明四边形:常用辅助线:联结对角线第24题代数型综合题求坐标的方法1一作二设法②两点公式法③代入解析法④平移法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1先找死角:由边出发,死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求边长;2先找死角:由角出发,利用三角比求边长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1一线三等角②勾股定理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两点间距离公式二次函数与角相等:1找相似三角形②找三角比二次函数与45度角1先找45度角转化为角相等,然后找相似或三角比2加高,转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四边形1由四边形的性质求边或角(等腰梯形加双高,两腰相等,加顶)2由边或角转化为相似或三角比第25题几何型综合题读题圈划五寻找(边,角,辅助线,基本图形,解题工具)解题工具:三角比,相似,勾股,面积法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母子三角形,角平分线+平行=等腰三角形,A形八形,特殊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中位线,三线合一,斜中,平行线,四边形对角线,,圆的半径与弦心距……等腰三角形:①相似转化;②分论讨论;③三线合一三角比:转角;加高(面积法);设K面积:①直接求;②相似;③等底等高求定义域:①极端位置;②解析式本身;③三边关系。
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
选择题:
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下列哪个元件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A. 电源
B. 导线
C. 用电器
D. 开关(正确答案)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 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C. 入射角小于反射角
D.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两者都在同一平面内(正确答案)
下列哪个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的?
A. 米
B. 秒
C. 千克(正确答案)
D. 安培
在力学中,下列哪个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A. 重力
B. 弹力
C. 摩擦力
D. 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正确答案)
D. 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下列哪个现象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A. 影子
B. 倒影
C. 彩虹(正确答案)
D. 小孔成像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C.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正确答案)
D. 物体的内能只与体积有关
下列哪个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A. 发电机(正确答案)
B. 电动机
C. 电磁铁
D. 电磁继电器
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沉入水底
B. 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C. 密度等于水的物体一定会悬浮在水中
D.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正确答案)。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压轴题集锦2013年2月---2013年6月一.圆背景下的综合题:1.(10金山)如图1,在Rt△ABC中,∠C=90°,AC=BC,D是AB边上一点,E是在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DF⊥DE,DF与射线BC相交于点F。
(1)如图2,如果点D是边AB的中点,求证:DE=DF;(2)如果AD∶DB=m,求DE∶DF的值;(3)如果AC=BC=6,AD∶DB=1∶2,设AE=x,BF=y,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②以CE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是否可相切,若可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备用图2 备用图12. (10浦东)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P 是边BC 延长线上的一点,联接AP 交边CD 于点E ,把射线AP 沿直线AD 翻折,交射线CD 于点Q ,设CP =x ,DQ =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当点P 运动时,△APQ 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求出△APQ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如果不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当以4为半径的⊙Q 与直线AP 相切, 且⊙A 与⊙Q 也相切时,求⊙A 的半径.A B C Q D P E3. (10青浦)如图,已知△ABC 中,AB=AC=5,BC=4,点O 在BC 边上运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与边AB 交于点D (点A 除外),设OB x =,AD y = . (1)求ABC ∠sin 的值;(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O 在BC 边上运动时,⊙O 是否可能与以C 为圆心,41BC 长为半径的⊙C 相切?如果可能,请求出两圆相切时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COD BA4. (11松江)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4,BC =5,D 是BC 边上一点,CD =3,点P 在边AC 上(点P 与A 、C 不重合),过点P 作PE // BC ,交AD 于点E . (1)设AP =x ,D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当以PE 为半径的⊙E 与DB 为半径的⊙D 外切时,求DPE 的正切值;(3)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得到△AB /D ,联结B /C .如果∠ACE =∠BCB /,求AP 的值.备用图DCBAE P DCBA5. (11浦东)如图,已知在△ABC中,AB=4,BC=2,以点B为圆心,线段BC长为半径的弧交边AC于点D,且∠DBC=∠BAC,P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过点P作PQ⊥BP,交线段BD的延长线于点Q.设CP=x,DQ=y.(1)求CD的长;(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DAQ=2∠BAC时,求CP的值.6. (11徐汇)在ABC Rt ∆中,︒=∠90C ,6=AC ,53sin =B ,⊙B 的半径长为1,⊙B 交边CB 于点P ,点O 是边AB 上的动点.(1)如图,将⊙B 绕点P 旋转︒180得到⊙M ,请判断⊙M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 (2)如图,在(1)的条件下,当OMP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OA 的长;(3)如图,点N 是边BC 上的动点,如果以NB 为半径的⊙N 和以OA 为半径的⊙O 外切,设y NB =,x OA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BOACPBOACPONBAC7. (12静安)如图,⊙O的半径为6,线段AB与⊙O相交于点C、D,AC=4,∠BOD=∠A,OB与⊙O相交于点E,设OA=x,CD=y.(1)求BD长;O(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E (3)当CE⊥OD时,求AO的长.A C D B8. (12黄浦)如图,已知ABC ∆中,90C ∠=︒,AC BC =,6AB =,O 是BC 边上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M 是OB 边上的点,且MN ∥AO ,延长CA 与直线MN 相交于点D ,G 点是AB 延长线上的点,且BG AN =,联结MG ,设AN x =,BM 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其定义域;(2)联结CN ,当以DN 为半径的D 和以MG 为半径的M 外切时,求ACN ∠的正切值; (3)当ADN ∆与MBG ∆相似时,求AN 的长.A B C O NMDG 备用图a A B C O 备用图b ABCO9.(10崇明)已知: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90B ,8=AB ,12=AD ,34tan =C ,AM ∥DC ,E 、F 分别是线段AD 、AM 上的动点(点E 与A 、D 不重合)且AMB FEM ∠=∠,设x DE =,y MF =. (1)求证:DM AM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若点E 在边AD 上移动时, EFM ∆为等腰三角形,求x 的值; (4)若以BM 为半径的⊙M 和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MD ∆的面积.AEFDBMC10. (10奉贤)已知,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的两侧如图作正方形BEFG 、正方形DMNK ,恰好使得N 、A 、F 三点在一直线上,联结MF 交线段AD 于点P ,联结NP ,设正方形BEFG 的边长为x ,正方形DMNK 的边长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NPF 的面积为32时,求x 的值; (3)以P 为圆心,AP 为半径的圆能否与以G 为圆心,GF 为半径的圆相切,若能请求x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固体液体压强
固体液体压强例题分析:例题1:. 一个底部为正方形,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14(a )所示。
另有质量为2.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 ,如图14(b )所示。
求:⑴图14(a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⑵图14(b )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
⑶将实心正方体A 放入图14(a )的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量。
例题2:金属实心圆柱体甲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体积为10-3米3;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水,水深0.2米。
① 求甲的质量m 甲。
② 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若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求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p 容器的范围。
综合练习:1. 如图4所示,有两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2:3,装有质量不等的水。
将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甲放入A容器中,将物块乙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且均不溢出,要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则判断甲、乙的体积关系:A V甲>V乙B V甲 < V乙C V甲=V乙D 无法判断2.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轻质、薄壁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
现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如图4所示。
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p 1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2的关系AB图4图14(a ) (b )A ⊿p1>⊿p2B ⊿p1<⊿p2C ⊿p1=⊿p2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5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B.P水>P酒精,F甲<F乙C.P水<P酒精,F甲=F乙D.P水<P酒精,F甲<F乙4.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体积为2×10-3米3的水。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总结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总结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各题型解题方法总结18题题型一:翻折问题;性质:翻折前后两个图形全等:边相等,角相等折痕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学会找等腰画图:已知折痕:过对应点做折痕的垂线并延长已知对应点:做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解题策略分析】解决动态问题需要我们运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与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在动中找出不变的因素,利用不变的因素来解决变化的问题。
1)通过翻折后与原图形全等找出等量关系;2)联结原点和翻折后的点,必定关于折痕对称(或者用折痕是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3)跟其他线段中点结合构造中位线;4)做垂线运用“双勾股”。
图形翻折之“翻折边长”题型解题方法与策略:1.寻找翻折直线,即对称轴;2.根据翻折情况,画图,画图是解题的关键;3.寻觅翻折相等的线段或角度;4.利用翻折并结合题目中的特殊条件找到隐含条件;5.勾股定理、三角比、相似三角形构造方程;6.部分题目注意分类讨论。
图形翻折之“翻折角度”题型解题办法与战略:1.寻找翻折直线,即对称轴;2.根据翻折情况,画图,画图是解题的关键;3.寻找翻折相等的线段或角度;4.利用翻折并结合题目中的特殊条件解题(比如平行、垂直等);5.利用好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
图形翻折之“翻折面积”题型解题办法与战略:1.寻找翻折直线,即对称轴;2.根据翻折情况,画图,画图是解题的关键;3.寻觅翻折相等的线段和角度;4.利用翻折并结合题目中的特殊条件(比如平行、垂直)解题;5.利用好勾股定理、相似、等高三角形面积干系等转化成线段干系。
运题型二:旋转问题;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偏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性质: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边相等,角相等会找新的相似:以旋转角为顶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相似后对应角相等注意题目中的暗示:画图:点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可以把图形的旋转转化为点的旋转,从而画圆旋转后点落在边上、直线上、射线上1.寻找旋转中心;2.寻找旋转的方向,“逆时针”和“顺时针”,如果没有说明则分类讨论;3.挖掘题目中的特殊条件:题目中有哪些角相等?哪些边相等?4.准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图形旋转之“旋转边长”题型解题方法与策略:1.寻找旋转中心;2.寻觅旋转的偏向,“逆时针”和“顺时针”,如果没有申明则分类会商;3.寻觅旋转前后相等的线段或角度,根据题意准确画图;4.利用旋转并结合题目中的特殊条件解题;5.勾股定理、三角比、相似三角形构造方程;6.部分题目注意分类会商;图形旋转之“旋转面积”题型解题方法与策略:1.寻觅旋转中心;2.寻觅旋转的偏向,“逆时针”和“顺时针”,如果没有申明则分类会商;3.寻觅旋转前后相等的线段或角度,根据题意准确画图;4.观察所求图形面积形状,结合面积公式、相似、等高模型求解;5.部分题目注意分类讨论;图形旋转之“旋转角度”题型解题方法与策略:1.寻觅旋转中心;2.寻找旋转的方向,“逆时针”和“顺时针”,如果没有说明则分类讨论;3.寻觅旋转旋转角、旋转前后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度,根据题意准确画图;4.利用内角和、外角性质并结合题目中的特殊条件解题;5.部分题目注意分类讨论;题型三:平移问题平移图形的特征1.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2.图形上每一个点平移的距离和偏向都是相同的平移之“函数中的图象平移”题型解题办法与战略:1.寻找平移方法和距离;2.化简原函数解析式,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原函数大致图象;3.根据请求画出平移后函数的图象;4.结合平移前后对应点坐标以及二次函数对称轴和举行相关计算和求解;5.部分题目注意分类讨论。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的综合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且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其中(1,0)A ,(0,3)C .(1)若直线y mx n =+经过B 、C 两点,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找一点M ,使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 的坐标;(3)设点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直线的解析式为3y x .(2)(1,2)M -;(3)P 的坐标为(1,2)--或(1,4)-或317(+-或317()--. 【解析】分析:(1)先把点A ,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到a 和b ,c 的关系式,再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可得a 和b 的关系,再联立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把B 、C 两点的坐标代入直线y=mx+n ,解方程组求出m 和n 的值即可得到直线解析式;(2)设直线BC 与对称轴x=-1的交点为M ,此时MA+MC 的值最小.把x=-1代入直线y=x+3得y 的值,即可求出点M 坐标;(3)设P (-1,t ),又因为B (-3,0),C (0,3),所以可得BC 2=18,PB 2=(-1+3)2+t 2=4+t 2,PC 2=(-1)2+(t-3)2=t 2-6t+10,再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求出符合题意t 值即可求出点P 的坐标.详解:(1)依题意得:1203b a a b c c ⎧-=-⎪⎪++=⎨⎪=⎪⎩,解得:123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对称轴为1x =-,且抛物线经过()1,0A ,∴把()3,0B -、()0,3C 分别代入直线y mx n =+,得303m n n -+=⎧⎨=⎩,解之得:13m n =⎧⎨=⎩, ∴直线y mx n =+的解析式为3y x =+.(2)直线BC 与对称轴1x =-的交点为M ,则此时MA MC +的值最小,把1x =-代入直线3y x =+得2y =,∴()1,2M -.即当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时M 的坐标为()1,2-. (注:本题只求M 坐标没说要求证明为何此时MA MC +的值最小,所以答案未证明MA MC +的值最小的原因).(3)设()1,P t -,又()3,0B -,()0,3C ,∴218BC =,()2222134PB t t =-++=+,()()222213610PC t t t =-+-=-+, ①若点B 为直角顶点,则222BC PB PC +=,即:22184610t t t ++=-+解得:2t =-,②若点C 为直角顶点,则222BC PC PB +=,即:22186104t t t +-+=+解得:4t =,③若点P 为直角顶点,则222PB PC BC +=,即:22461018t t t ++-+=解得: 1317t +=2317t -=. 综上所述P 的坐标为()1,2--或()1,4-或3171,2⎛+- ⎝⎭或3171,2⎛-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轴对称性质确定线段的最小长度、难度不是很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压轴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 为抛物线y=ax 2+bx+c (a 、b 、c 为常数,a≠0)的“衍生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 轴上的三角形为其“衍生三角形”.已知抛物线233333y x x =--+“衍生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1)填空: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2)如图,点M 为线段CB 上一动点,将△ACM 以AM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 的对称点为N ,若△AMN 为该抛物线的“衍生三角形”,求点N 的坐标;(3)当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323y=;(-2,231,0); (2)N 点的坐标为(0,3-3),(0,23+3);(3)E (-1,43F (023)或E (-1,43),F (-4103) 【解析】【分析】(1)由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的a 即可;(2)过A 作AD ⊥y 轴于点D ,则可知AN=AC ,结合A 点坐标,则可求出ON 的长,可求出N 点的坐标;(3)分别讨论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求出满足条件的E 、F 坐标即可【详解】(1)∵2234323y x x =-+a=233-,则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2323y=; 联立两解析式求交点2234323332323y=y x x ⎧=--+⎪⎪⎨⎪⎪⎩,解得x=-2y=23⎧⎪⎨⎪⎩x=1y=0⎧⎨⎩, ∴A (-2,3B (1,0);(2)如图1,过A 作AD ⊥y 轴于点D ,在223432333y x x =--+中,令y=0可求得x= -3或x=1, ∴C (-3,0),且A (-2,23),∴AC=22-++2133=(23)()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N=AC=13,∵△AMN 为该抛物线的“衍生三角形”,∴N 在y 轴上,且AD=2,在Rt △AN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N=22AN -AD =13-4=3,∵OD=23,∴ON=23-3或ON=23+3,∴N 点的坐标为(0,23-3),(0,23+3);(3)①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如图2 ,过F 作对称轴的垂线FH ,过A 作AK ⊥x 轴于点K ,则有AC ∥EF 且AC=EF ,∴∠ ACK=∠ EFH ,在△ ACK 和△ EFH 中ACK=EFH AKC=EHF AC=EF ∠∠⎧⎪∠∠⎨⎪⎩∴△ ACK ≌△ EFH ,∴FH=CK=1,HE=AK=2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F 点的横坐标为0或-2,∵点F 在直线AB 上,∴当F 点的横坐标为0时,则F (0,233),此时点E 在直线AB 下方, ∴E 到y 轴的距离为EH-OF=32343,即E 的纵坐标为43∴ E(-1,-433);当F点的横坐标为-2时,则F与A重合,不合题意,舍去;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C(-3,0),且A(-2,23),∴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2.5,3),设E(-1,t),F(x,y),则x-1=2×(-2.5),y+t=23,∴x= -4,y=23-t,23-t=-233×(-4)+233,解得t=43-3,∴E(-1,43-3),F(-4,1033);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此时E(-1,-433)、(0,233)或E(-1,43 -3),F(-4,1033)【点睛】本题是对二次函数的综合知识考查,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几何图形及辅助线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压轴题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 A′B′的面积.【答案】(1)y=﹣x2﹣2x+3;(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3)15.【解析】【分析】(1)已知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用顶点式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将B 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解析式,令x=0,可求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y=0,可求得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3)由(2)可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原点两侧,由此可求出当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平移到原点时,抛物线平移的单位,由此可求出A′、B′的坐标.由于△OA′B′不规则,可用面积割补法求出△OA′B′的面积.【详解】(1)设抛物线顶点式y=a(x+1)2+4,将B(2,﹣5)代入得:a=﹣1,∴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4=﹣x2﹣2x+3;(2)令x=0,得y=3,因此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3),令y=0,﹣x2﹣2x+3=0,解得:x1=﹣3,x2=1,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3)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M、N(M在N的左侧),由(2)知:M(﹣3,0),N(1,0),当函数图象向右平移经过原点时,M与O重合,因此抛物线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故A'(2,4),B'(5,﹣5),∴S△OA′B′=12×(2+5)×9﹣12×2×4﹣12×5×5=15.【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解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AC的解析式;(2)请在y轴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3)试探究: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A,P,C为顶点,AC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2)点M的坐标为(0,3);(3)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73,209)或(103,﹣139),【解析】分析:(1)设交点式y=a(x+1)(x-3),展开得到-2a=2,然后求出a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再确定C(0,3),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D的坐标为(1,4),作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DB′交y轴于M,如图1,则B′(-3,0),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MB+MD的值最小,则此时△BDM的周长最小,然后求出直线DB′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3)过点C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如图2,利用两直线垂直一次项系数互为负倒数设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b,把C点坐标代入求出b得到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3,再解方程组223133y x xy x⎧-++⎪⎨-+⎪⎩==得此时P点坐标;当过点A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此时P点坐标.详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即y=ax2﹣2ax﹣3a,∴﹣2a=2,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当x=0时,y=﹣x2+2x+3=3,则C(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px+q,把A(﹣1,0),C(0,3)代入得3p qq-+=⎧⎨=⎩,解得33pq=⎧⎨=⎩,∴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2)∵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作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DB′交y轴于M,如图1,则B′(﹣3,0),∵MB=MB′,∴MB+MD=MB′+MD=DB′,此时MB+MD的值最小,而BD的值不变,∴此时△BDM的周长最小,易得直线DB′的解析式为y=x+3,当x=0时,y=x+3=3,∴点M的坐标为(0,3);(3)存在.过点C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如图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直线PC的解析式可设为y=﹣13x+b,把C(0,3)代入得b=3,∴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3,解方程组223133y x xy x⎧-++⎪⎨-+⎪⎩==,解得3xy=⎧⎨=⎩或73209xy⎧=⎪⎪⎨⎪=⎪⎩,则此时P点坐标为(73,209);过点A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直线PC的解析式可设为y=﹣x+b,把A(﹣1,0)代入得13+b=0,解得b=﹣13,∴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13,解方程组2231133y x x y x ⎧-++⎪⎨--⎪⎩==,解得10x y =-⎧⎨=⎩或103139x y ⎧=⎪⎪⎨⎪=-⎪⎩,则此时P 点坐标为(103,﹣139).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73,209)或(103,﹣139).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理解两直线垂直时一次项系数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把两函数的交点坐标;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会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y =kx +b (k <0,b >0),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直线CD 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D .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k(x +b ),则称直线CD 为直线AB 的”姊线”,经过点A 、B 、C 的抛物线称为直线AB 的“母线”.(1)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6,求AB 的”姊线”CD 的解析式为: (直接填空);(2)若直线AB 的”母线”解析式为:2142y x x =-+,求AB 的”姊线”CD 的解析式;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P 为第二象限”母线”上的动点,连接OP ,交”姊线”CD 于点Q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PQ 与OQ 的比值为y ,求y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 的最大值;(4)如图3,若AB 的解析式为:y =mx +3(m <0),AB 的“姊线”为CD ,点G 为AB 的中点,点H 为CD 的中点,连接OH ,若GH =5,请直接写出AB 的”母线”的函数解析式.【答案】(1)1(6)3y x =+;(2)(2,0)、(0,4)、(﹣4,0);(3)当m =﹣32,y 最大值为338;(4)y =x 2﹣2x ﹣3.【解析】【分析】(1)由k ,b 的值以及”姊线”的定义即可求解;(2)令x =0,得y 值,令y =0,得x 值,即可求得点A 、B 、C 的坐标,从而求得直线CD 的表达式;(3)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则点P (m ,n ),n =﹣12m 2﹣m+4, 从而求得直线OP 的表达式,将直线OP 和CD 表达式联立并解得点Q 坐标, 由此求得P Q y y ,从而求得y =﹣12m 2﹣32m+3,故当m =﹣32,y 最大值为338; (4)由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AB 的“姊线”CD 的表达式y =﹣1m(x+3),令x =0,得 y 值,令y =0,得x 值,可得点C 、D 的坐标,由此可得点H 坐标,同理可得点G 坐标, 由勾股定理得:m 值,即可求得点A 、B 、C 的坐标,从而得到 “母线”函数的表达式.【详解】(1)由题意得:k =﹣3,b =6, 则答案为:y =13(x+6); (2)令x =0,则y =4,令y =0,则x =2或﹣4,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0)、(0,4)、(﹣4,0),则直线CD 的表达式为:y =12(x+4)=12x+2; (3)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则点P (m ,n ),n =﹣12m 2﹣m+4, 则直线OP 的表达式为:y =n mx , 将直线OP 和CD 表达式联立得122n y x m y x ⎧=⎪⎪⎨⎪=+⎪⎩, 解得:点Q (2438m m m --+,222838m m m m +-+-) 则P Q y y =﹣12m 2﹣32m+4, y =1P Q P Q Q y y y PQ OQ y y -==-=﹣12m 2﹣32m+3, 当m =﹣32,y 最大值为338;(4)直线CD的表达式为:y=﹣1m(x+3),令x=0,则y=﹣3m,令y=0,则x=﹣3,故点C、D的坐标为(﹣3,0)、(0,﹣3m),则点H(﹣32,﹣32m),同理可得:点G(﹣32m,32),则GH2=(32+32m)2+(32﹣32m)2=(5)2,解得:m=﹣3(正值已舍去),则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0,3)、(﹣3,0),则“母线”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即:﹣3a=﹣3,解得:a=1,故:“母线”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点睛】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目,考查了“姊线”的定义,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如图,抛物线y=ax2+bx过点B(1,﹣3),对称轴是直线x=2,且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当PA⊥BA时,求△PAB的面积.【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图是0≤x≤4;(2)△PAB的面积=15.【解析】【分析】(1)将函数图象经过的点B坐标代入的函数的解析式中,再和对称轴方程联立求出待定系数a和b;(2)如图,过点B作BE⊥x轴,垂足为点E,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F,设P(x,x2-4x),证明△PFA∽△AEB,求出点P的坐标,将△PAB的面积构造成长方形去掉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详解】(1)由题意得,322a b b a+-⎧⎪⎨-⎪⎩==,解得14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4x , 令y=0,得x 2-2x=0,解得x=0或4, 结合图象知,A 的坐标为(4,0),根据图象开口向上,则y≤0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4;(2)如图,过点B 作BE ⊥x 轴,垂足为点E ,过点P 作PE ⊥x 轴,垂足为F ,设P (x ,x 2-4x ), ∵PA ⊥BA ∴∠PAF+∠BAE=90°, ∵∠PAF+∠FPA=90°, ∴∠FPA=∠BAE 又∠PFA=∠AEB=90° ∴△PFA ∽△AEB,∴PF AF AE BE =,即244213x x x--=-, 解得,x= −1,x=4(舍去) ∴x 2-4x=-5∴点P 的坐标为(-1,-5),又∵B 点坐标为(1,-3),易得到BP 直线为y=-4x+1 所以BP 与x 轴交点为(14,0) ∴S △PAB=115531524⨯⨯+=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求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将两条直线表达式解出,利用点的坐标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7.如图,直线y=﹣x+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点A在x轴上,∠ACB=90°,抛物线y=ax2+bx+经过A,B两点.(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M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M作MH⊥BC于点H,作MD∥y轴交BC 于点D,求△DMH周长的最大值.【答案】(1)(﹣1,0)(2)y=﹣x2+x+(3)【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线解析式可求得B、C坐标,在Rt△BOC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可求得∠OCB=60°,则在Rt△AOC中可得∠ACO=30°,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OA,则可求得A点坐标;(2)由A、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3)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MDH=∠BCO=60°,在Rt△DMH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到DH、MH与DM的关系,可设出M点的坐标,则可表示出DM的长,从而可表示出△DMH 的周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最大值.试题解析:(1)∵直线y=﹣x+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B(3,0),C(0,),∴OB=3,OC=,∴tan∠BCO==,∴∠BCO=60°,∵∠ACB=90°,∴∠ACO=30°,∴=tan30°=,即=,解得AO=1,∴A(﹣1,0);(2)∵抛物线y=ax2+bx+经过A,B两点,∴,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MD∥y轴,MH⊥BC,∴∠MDH=∠BCO=60°,则∠DMH=30°,∴DH=DM,MH=DM,∴△DMH的周长=DM+DH+MH=DM+DM+DM=DM,∴当DM有最大值时,其周长有最大值,∵点M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可设M(t,﹣t2+t+),则D(t,﹣t+),∴DM=﹣t2+t+),则D(t,﹣t+),∴DM=﹣t2+t+﹣(﹣t+)=﹣t2+t=﹣(t﹣)2+,∴当t=时,DM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DM=×=,即△DMH周长的最大值为.考点:1、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2、待定系数法,3、三角函数的定义,4方程思想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2)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a的值;(3)设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A(-1,0),;(2);(3)P的坐标为(1,)或(1,-4).【解析】试题分析:(1)在中,令y=0,得到,,得到A(-1,0),B(3,0),由直线l经过点A,得到,故,令,即,由于CD=4AC,故点D的横坐标为4,即有,得到,从而得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l于点F,设E(,),则F(,),EF==,S△ACE=S△AFE-S△CFE==,故△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而△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所以,解得;(3)令,即,解得,,得到D (4,5a),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设P(1,m),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D是矩形的一条边,②若AD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试题解析:(1)∵=,令y=0,得到,,∴A(-1,0),B(3,0),∵直线l经过点A,∴,,∴,令,即,∵CD=4AC,∴点D的横坐标为4,∴,∴,∴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2)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l于点F,设E(,),则F(,),EF==,S△ACE=S△AFE-S△CFE===,∴△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解得;(3)令,即,解得,,∴D(4,5a),∵,∴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设P(1,m),①若AD是矩形的一条边,则Q(-4,21a),m=21a+5a=26a,则P(1,26a),∵四边形ADPQ为矩形,∴∠ADP=90°,∴,∴,即,∵,∴,∴P1(1,);②若AD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则线段AD的中点坐标为(,),Q(2,),m =,则P(1,8a),∵四边形APDQ为矩形,∴∠APD=90°,∴,∴,即,∵,∴,∴P2(1,-4).综上所述,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成为矩形,点P的坐标为(1,)或(1,-4).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9.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c 分别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和第一象限的点P,连接PB,得△PCB≌△BOA(O为坐标原点).若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点为点F,设M是点C,F间抛物线上的一点(包括端点),其横坐标为m.(1)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m 为何值时,△MAB 面积S 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请说明理由; (3)求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答案】(1)点P 的坐标为(3,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4;(2)当m=0时,S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12;当m=3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3)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为(0,4)或(247,12449).【解析】【分析】(1)代入y=c 可求出点C 、P 的坐标,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 、B 的坐标,再由△PCB ≌△BOA 即可得出b 、c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F 的坐标,过点M 作ME ∥y 轴,交直线AB 于点E ,由点M 的横坐标可得出点M 、E 的坐标,进而可得出ME 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找出S=﹣12(m ﹣3)2+5,由m 的取值范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S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点M 在线段OP 上方时,由CP ∥x 轴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当点C 、M 重合时,∠MPO=∠POA ,由此可找出点M 的坐标;②当点M 在线段OP 下方时,在x 正半轴取点D ,连接DP ,使得DO=DP ,此时∠DPO=∠POA ,设点D 的坐标为(n ,0),则DO=n ,()()22304n -+-DO=DP 可求出n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D 的坐标,由点P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PD 的解析式,再联立直线PD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M 的坐标.综上此题得解. 【详解】(1)当y=c 时,有c=﹣x 2+bx+c , 解得:x 1=0,x 2=b ,∴点C 的坐标为(0,c ),点P 的坐标为(b ,c ), ∵直线y=﹣3x+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0,3), ∴OB=3,OA=1,BC=c ﹣3,CP=b , ∵△PCB ≌△BOA ,∴BC=OA ,CP=OB , ∴b=3,c=4,∴点P 的坐标为(3,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4; (2)当y=0时,有﹣x 2+3x+4=0, 解得:x 1=﹣1,x 2=4, ∴点F 的坐标为(4,0),过点M 作ME ∥y 轴,交直线AB 于点E ,如图1所示, ∵点M 的横坐标为m (0≤m≤4),∴点M 的坐标为(m ,﹣m 2+3m+4),点E 的坐标为(m ,﹣3m+3), ∴ME=﹣m 2+3m+4﹣(﹣3m+3)=﹣m 2+6m+1, ∴S=12OA•ME=﹣12m 2+3m+12=﹣12(m ﹣3)2+5, ∵﹣12<0,0≤m≤4, ∴当m=0时,S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12;当m=3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 (3)①当点M 在线段OP 上方时,∵CP ∥x 轴, ∴当点C 、M 重合时,∠MPO=∠POA , ∴点M 的坐标为(0,4);②当点M 在线段OP 下方时,在x 正半轴取点D ,连接DP ,使得DO=DP ,此时∠DPO=∠POA ,设点D 的坐标为(n ,0),则DO=n ,∴n 2=(n ﹣3)2+16, 解得:n=256, ∴点D 的坐标为(256,0), 设直线PD 的解析式为y=kx+a (k≠0), 将P (3,4)、D (256,0)代入y=kx+a , 342506k a k a +=⎧⎪⎨+=⎪⎩,解得:2471007k a ⎧=-⎪⎪⎨⎪=⎪⎩, ∴直线PD 的解析式为y=﹣247x+1007, 联立直线PD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成方程组,得:2241007734y x y x x ⎧=+⎪⎨⎪=-++⎩﹣,解得:1134x y =⎧⎨=⎩,2224712449x y ⎧=⎪⎪⎨⎪=⎪⎩.∴点M 的坐标为(247,12449). 综上所述: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为(0,4)或(247,12449).【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 、c 的值;(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出S=﹣(m ﹣3)2+5;(3)分点M 在线段OP 上方和点M 在线段OP 下方两种情况求出点M 的坐标.10.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a≠0)经过A (﹣1,0)、B (3,0)、C (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时,求点P 的坐标;(3)点M 也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MAC 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答案】(1)223y x x =--;(2)P (1,0);(3).【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将A 、B 、C 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2)由图知:A .B 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那么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P 点;(3)由于△MAC 的腰和底没有明确,因此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①MA=AC 、②MA=MC 、③AC=MC ;可先设出M 点的坐标,然后用M 点纵坐标表示△MAC 的三边长,再按上面的三种情况列式求解.试题解析:(1)将A (﹣1,0)、B (3,0)、C (0,﹣3)代入抛物线2y ax bx c=++中,得:0{9303a b c a b c c -+=++==-,解得:1{23a b c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223y x x =--.(2)当P 点在x 轴上,P ,A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此时x=2b a -=1,故P (1,0); (3)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 a -=1,设M (1,m ),已知A (﹣1,0)、C (0,﹣3),则:2MA =24m +,2MC =2(3)1m ++=2610m m ++,2AC =10;①若MA=MC ,则22MA MC =,得:24m +=2610m m ++,解得:m=﹣1; ②若MA=AC ,则22MA AC =,得:24m +=10,得:m=6±;③若MC=AC ,则22MC AC =,得:2610m m ++=10,得:10m =,26m =-; 当m=﹣6时,M 、A 、C 三点共线,构不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舍去;综上可知,符合条件的M 点,且坐标为 M (1,6)(1,6-)(1,﹣1)(1,0).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综合题;动点型.。
2021-202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轴题分类汇编(压强计算)
2021-202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轴题分类汇编03-压强计算(一)2021一模1、(2021嘉定一模)如图10所示,棱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立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8千克。
求:①物体A 的密度ρA 。
②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小明设想在A 、B 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质量Δm ,并将截取部分Δm 置于对方的上表面,使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p B ´。
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请说明理由。
请写出满足p A ´=p B ´时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计算出Δm 。
2、(2021宝山一模)如图9,质量均为m 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4ρ和5h ,B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5ρ和8h 。
①试求A 、B 对地面压强之比p A :p B ?②为了使A 、B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___________(选填“质量”、“高度”、“体积”或“无法实现”),并通过计算简述你的理由。
AB图103、(2021普陀一模)将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960帕和1176帕,已知圆柱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圆柱体A 的高度h A 。
②若圆柱体A 、B 的底面积、高度关系如右表所示。
(a )求圆柱体B 的密度ρB 。
(b )现将圆柱体A 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叠放在圆柱体B 的中央,则A 、B 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 A 和∆p B ,求∆p A 与∆p B 的比值。
4、(2021崇明一模)某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20千克、体积为33810-⨯米、底面积为22410-⨯米.①求圆柱体的密度ρ;②求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水平面上还有A 、B 两个圆柱体(相关数据如图7所示),请将其中(选填“A”或“B”)圆柱体竖直叠放在另一个圆柱体的上部中央,使上圆柱体对下圆柱体的压强最大.求出此最大压强P 最大.圆柱体底面积高度A S 5h B3S3h图7圆柱体底面积质量A S 5m B5Sm5、(2021浦东一模)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上海市20XX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1.(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01A -,、()43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tan ABO ∠的值;(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点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坐标.1.解:(1)将A (0,-1)、B (4,-3)分别代入2y x bx c =++得1,1643c b c =-⎧⎨++=-⎩, ………………………………………………………………(1分)解,得9,12b c =-=-…………………………………………………………………(1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912y x x =--……………………………………………(1分)(2)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点H ………(1分)在Rt AOH ∆中,OA =1,4sin sin ,5AOH OBC ∠=∠=……………………………(1分) ∴4sin 5AH OA AOH =∠=,∴322,55OH BH OB OH ==-=, ………………(1分)在Rt ABH ∆中,4222tan 5511AH ABO BH ∠==÷=………………………………(1分)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12y x =--, ……………………………………………(1分)设点M 的坐标为29(,1)2m m m --,点N 坐标为1(,1)2m m --那么MN =2291(1)(1)422m m m m m -----=-; …………………………(1分)∵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MN =BC =3解方程24m m -=3得2m = ……………………………………………(1分) 解方程243m m -+=得1m =或3m =; ………………………………………(1分)所以符合题意的点N 有4个35(22),(22),(1,),(3,)22---- ……………………………………………………………………………………(1分)2.(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在Rt △ABC 中,∠ACB = 90°,经过点B 的直线l (l 不与直线AB 重合)与直线BC 的夹角等于∠ABC ,分别过点C 、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点E .(1)如图1,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若AE =4,判断以C 点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的圆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 在DB 延长线上时,求证:AE =2CD ;(3)记直线CE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F ,若56CF EF =,CD = 4,求BD 的长.2.解:(1)过点C 作CF ⊥AB ,垂足为点F. ……………………………………………(1分) ∵∠AED =90°,∠ABC =∠CBD ,∴∠ABC =∠CBD =45°,∵∠ACB =90°,∠ABC =45°,AE =4,∴CF =2,BC =1分) 又∵∠CBD =∠ABC =45°,CD ⊥l ,∴CD =2, …………………………………………(1分) ∴CD =CF =2,∴圆C 与直线AB 相切.……………………………………………………(1分) (2)证明:延长AC 交直线l 于点G . ………………………………………………(1分) ∵∠ACB = 90°,∠ABC =∠GBC ,∴∠BAC =∠BGC .∴AB = GB .…………………………………………………………………………………(1分) ∴AC = GC .…………………………………………………………………………………(1分) ∵AE ⊥l ,CD ⊥l ,∴AE ∥CD .A CDB (E )l(第25题图1)(第25题图2)ACD ElB∴12CD GC AE GA ==. …………………………………………………………………………(1分) ∴AE = 2CD . ………………………………………………………………………………(1分) (3)(I )如图1,当点E 在DB 延长线上时:过点C 作CG ∥l 交AB 于点H ,交AE 于点G ,则∠CBD =∠HCB . ∵∠ABC =∠CBD ,∴∠ABC =∠HCB .∴CH = BH .………(1分) ∵∠ACB = 90°,∴∠ABC +∠BAC =∠HCB +∠HCA = 90°. ∴∠BAC =∠HCA .∴CH = AH = BH .∵CG ∥l ,∴56CH CF BE EF ==. 设CH = 5x ,则BE = 6x ,AB = 10x .在Rt △ABE 中,8AE x ==.由(2)知AE = 2CD = 8,∴88x =,得1x =. ∴CH = 5,BE = 6,AB = 10.∵CG ∥l ,∴12HG AH BE AB ==,∴HG =3.……………………(1分) ∴CG = CH + HG = 8.易证四边形CDEG 是矩形,∴DE = CG = 8.∴2BD DE BE =-=.…………………………………………(1分) (II )如图2,当点E 在DB 上时:同理可得CH = 5,BE = 6,HG = 3.…………………………(1分) ∴2DE CG CH HG ==-=.∴BD =DE + BE = 8.…………………………………………………………………………(1分)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2或8.3.已知点A (2,﹣2)和点B (﹣4,n )在抛物线y=ax 2(a ≠0)上. (1)求a 的值及点B 的坐标;(2)点P 在y 轴上,且△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将抛物线y=ax 2(a ≠0)向右并向下平移,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ABB ′A ′为正方形,求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第25题图1)A CD ElGBHF B(第25题图2)A CD lGE HF【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1)把点A(2,﹣2)代入y=ax2,得到a,再把点B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2)求出直线AB解析式,再分别求出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的解析式,过点B垂直于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3)先求出点A′坐标,确定是如何平移的,再确定抛物线顶点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把点A(2,﹣2)代入y=ax2,得到a=﹣,∴抛物线为y=﹣x2,∴x=﹣4时,y=﹣8,∴点B坐标(﹣4,﹣8),∴a=﹣,点B坐标(﹣4,﹣8).(2)设直线AB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B为y=x﹣4,∴过点B垂直AB的直线为y=﹣x﹣12,与y轴交于点P(0,﹣12),过点A垂直AB的直线为y=﹣x,与y轴交于点P′(0,0),∴点P在y轴上,且△ABP是以AB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时.点P坐标为(0,0),或(0,﹣12).(3)如图四边形ABB′A′是正方形,过点A作y轴的垂线,过点B、点A′作x轴的垂线得到点E、F.∵直线AB解析式为y=﹣x﹣12,∴△ABF,△AA′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A′==6,∴AE=A′E=6,∴点A′坐标为(8,﹣8),∴点A到点A′是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2的顶点(0,0),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6,﹣6),∴此时抛物线为y=﹣(x﹣6)2﹣6.4.已知,AB=5,tan∠ABM=,点C、D、E为动点,其中点C、D在射线BM上(点C在点D的左侧),点E和点D分别在射线BA的两侧,且AC=AD,AB=AE,∠CAD=∠BAE.(1)当点C与点B重合时(如图1),联结ED,求ED的长;(2)当EA∥BM时(如图2),求四边形AEBD的面积;(3)联结CE,当△AC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B、C间的距离.【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如图1中,延长BA交DE于F,作AH⊥BD于H,先证明BF⊥DE,EF=DF,再利用△ABH∽△DBF,得=,求出DF即可解决问题.=BD•AH,计算即可.(2)先证明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S平行四边形ADBE(3)由题意AC≠AE,EC≠AC,只有EA=EC,利用四点共圆先证明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求出DH、C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1中,延长BA交DE于F,作AH⊥BD于H.在RT△ABH中,∵∠AHB=90°,∴sin∠ABH==,∴AH=3,BH==4,∵AB=AD,AH⊥BD,∴BH=DH=4,在△ABE 和△ABD中,,∴△ABD≌△ABE,∴BE=BD,∠ABE=∠ABD,∴BF⊥DE,EF=DF,∵∠ABH=∠DBF,∠AHB=∠BFD,∴△ABH∽△DBF,∴=,∴DF=,∴DE=2DF=.(2)如图2中,作AH⊥BD于H.∵AC=AD,AB=AE,∠CAD=∠BAE,∴∠AEB=∠ABE=∠ACD=∠ADC,∵AE∥BD,∴∠AEB+∠EBD=180°,∴∠EBD+∠ADC=180°,∴EB∥AD,∵AE∥BD,∴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BD=AE=AB=5,AH=3,=BD•AH=15.∴S平行四边形ADBE(3)由题意AC≠AE,EC≠AC,只有EA=EC.如图3中,∵∠ACD=∠AEB(已证),∴A、C、B、E四点共圆,∵AE=EC=AB,∴=,∴=,∴∠AEC=∠ABC,∴AE∥BD,由(2)可知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AE=BD=AB=5,∵AH=3,BH=4,∴DH=BD﹣BH=1,∵AC=AD,AH⊥CD,∴CH=HD=1,∴BC=BD﹣CD=3.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图象顶点为C,与直线y=x+m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y轴上.(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联结AC,求∠BAC的正切值;(3)点P为直线AB上一点,若△ACP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分析】(1)先把A点坐标代入y=x+m求出m得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这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然后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y=x2+bx+c中得到关于b、c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b、c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先抛物线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得到C(1,0),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出BC2=2,AB2=18,AC2=2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于是利用正切的定义计算tan∠BAC的值;(3)分类讨论:当∠APC=90°时,有(2)得点P在B点处,此时P点坐标为(0,1);当∠ACP=90°时,利用(2)中结论得tan∠PAC==,则PC=AC,设P(t,t+1),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方程t2+(t+1﹣1)2=20,再解方程求出t即可得到时P点坐标.【解答】解:(1)把A(3,4)代入y=x+m得3+m=4,解得m=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当x=0时,y=x+1=1,∴B(0,1),把B(0,1),A(3,4)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2)如图,∵y=x2﹣2x+1=(x﹣1)2,∴C(1,0),∴BC2=12+12=2,AB2=32+(4﹣1)2=18,AC2=(3﹣1)2+42=20,而2+18=20,∴BC2+AB2=AC2,∴△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tan∠BAC===;(3)当∠APC=90°时,点P在B点处,此时P点坐标为(0,1);当∠ACP=90°时,∵tan∠PAC==,∴PC=AC,设P(t,t+1),∴t2+(t+1﹣1)2=20,解得t1=﹣,t2=(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 +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0,1)或(﹣,﹣ +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6.如图,▱ABCD中,AB=8,AD=10,sinA=,E、F分别是边AB、BC上动点(点E不与A、B重合),且∠EDF=∠DAB,DF延长线交射线AB于G.(1)若DE⊥AB时,求DE的长度;(2)设AE=x,BG=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BG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度.【分析】(1)DE⊥AB时,根据sinA=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DM⊥AB于M,根据DG2=DM2+MG2=AGEG,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①BF=BG,②FB=FG,③GB=GF,根据BF∥AD,得出比例式,列方程即可解决.【解答】解:(1)如图1中,∵DE⊥AB,∴sinA==,∵AD=10,∴DE=8.(2)如图2中,作DM⊥AB于M,由(1)可知DM=8,AM=6,MG=AB﹣AM=8﹣6=2,∴DG2=DM2+MG2,∵∠DGE=∠DGA,∠GDE=∠A,∴△DGE∽△AGD,∴=,∴DG2=AGEG,∴DM2+MG2=AGEG,∴82+(2+y)2=(8+y)(8+y﹣x),∴y=(0<x<8)(3)①当BF=FG时,∵BF∥AD,∴=,∴AD=AG=10,∴y=2,即=2,解得x=2,∴AE=2.②当FB=FG时,∵BF∥AD,∴=,∴AD=DG=10,∵DM⊥AG,∴AM=MB=6,∴AG=12,∴y=4,即=4,解得x=.③当GB=GF时,∵BF∥AD,∠GBF=∠BFG,∴∠A=∠GBF,∠ADG=∠BFG,∴∠A=∠ADG,∵∠A=∠EDG,∴∠EDG=∠ADG,∴此时点E与点A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E=2或时,△BFG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一、平行四边形1.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D ∠+∠=︒,对角线AC 平分BAD ∠.(1)如图1,若120DAB ∠=︒,且90B ∠=︒,试探究边AD 、AB 与对角线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将(1)中的条件“90B ∠=︒”去掉,(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90DAB ∠=︒,探究边AD 、AB 与对角线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AC AD AB =+.证明见解析;(2)成立;(3)2AD AB AC +=.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AC=AD+AB ,只要证明AD=12AC ,AB=12AC 即可解决问题; (2)(1)中的结论成立.以C 为顶点,AC 为一边作∠ACE=60°,∠ACE 的另一边交AB 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DAC ≌△BEC 即可解决问题;(3)结论:AD +AB =2AC .过点C 作CE ⊥A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C ≌△BEC 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解:(1)AC=AD+AB .理由如下:如图1中,在四边形ABCD 中,∠D+∠B=180°,∠B=90°,∴∠D=90°,∵∠DAB=120°,AC 平分∠DAB ,∴∠DAC=∠BAC=60°,∵∠B=90°,∴AB=12AC,同理AD=12AC.∴AC=AD+AB.(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如下:以C为顶点,AC为一边作∠ACE=60°,∠ACE的另一边交AB延长线于点E,∵∠BAC=60°,∴△AEC为等边三角形,∴AC=AE=CE,∵∠D+∠ABC=180°,∠DAB=120°,∴∠DCB=60°,∴∠DCA=∠BCE,∵∠D+∠ABC=180°,∠ABC+∠EBC=180°,∴∠D=∠CBE,∵CA=CE,∴△DAC≌△BEC,∴AD=BE,∴AC=AD+AB.(3)结论:AD+AB=2AC.理由如下:过点C作CE⊥AC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B=180°,∠DAB=90°,∴DCB=90°,∵∠ACE=90°,∴∠DCA=∠BCE,又∵AC平分∠DAB,∴∠CAB=45°,∴∠E=45°.∴AC=CE.又∵∠D+∠ABC=180°,∠D=∠CBE,∴△CDA ≌△CBE ,∴AD=BE ,∴AD+AB=AE .在Rt △ACE 中,∠CAB=45°,∴AE =245AC AC cos ︒= ∴2AD AB AC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为矩形,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 ,N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 沿OA 向终点A 运动,点N 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M 作MP ⊥OA ,交AC 于P ,连接NP ,已知动点运动了x 秒.(1)P 点的坐标为多少(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试求△NPC 面积S 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值;(3)当x 为何值时,△NP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P 点坐标为(x ,3﹣x ).(2)S 的最大值为,此时x=2. (3)x=,或x=,或x=. 【解析】 试题分析:(1)求P 点的坐标,也就是求OM 和PM 的长,已知了OM 的长为x ,关键是求出PM 的长,方法不唯一,①可通过PM ∥OC 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线段来求; ②也可延长MP 交BC 于Q ,先在直角三角形CPQ 中根据CQ 的长和∠ACB 的正切值求出PQ 的长,然后根据PM=AB ﹣PQ 来求出PM 的长.得出OM 和PM 的长,即可求出P 点的坐标.(2)可按(1)②中的方法经求出PQ 的长,而CN 的长可根据CN=BC ﹣BN 来求得,因此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S ,x 的函数关系式.(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当CP=CN 时,可在直角三角形CPQ 中,用CQ 的长即x 和∠ABC 的余弦值求出CP 的表达式,然后联立CN 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 的值;②当CP=PN时,那么CQ=QN,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求出CQ的长,然后根据QN=CN﹣CQ求出QN的表达式,根据题设的等量条件即可得出x的值.③当CN=PN时,先求出QP和QN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PNQ中,用勾股定理求出PN 的长,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1)过点P作PQ⊥BC于点Q,有题意可得:PQ∥AB,∴△CQP∽△CBA,∴∴解得:QP=x,∴PM=3﹣x,由题意可知,C(0,3),M(x,0),N(4﹣x,3),P点坐标为(x,3﹣x).(2)设△NPC的面积为S,在△NPC中,NC=4﹣x,NC边上的高为,其中,0≤x≤4.∴S=(4﹣x)×x=(﹣x2+4x)=﹣(x﹣2)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延长MP交CB于Q,则有PQ⊥BC.①若NP=CP,∵PQ⊥BC,∴NQ=CQ=x.∴3x=4,∴x=.②若CP=CN,则CN=4﹣x,PQ=x,CP=x,4﹣x=x,∴x=;③若CN=NP,则CN=4﹣x.∵PQ=x ,NQ=4﹣2x ,∵在Rt △PNQ 中,PN 2=NQ 2+PQ 2,∴(4﹣x )2=(4﹣2x )2+(x )2, ∴x=.综上所述,x=,或x=,或x=.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3.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D =∠D =90°,E 是边AB 的中点.已知AD =1,AB =2. (1)设BC =x ,CD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2)当∠B =70°时,求∠AEC 的度数;(3)当△ACE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边BC 的长.【答案】(1)()22303y x x x =-++<<;(2)∠AEC =105°;(3)边BC 的长为2117+. 【解析】试题分析:(1)过A 作AH ⊥BC 于H ,得到四边形ADCH 为矩形.在△BAH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取CD 中点T ,连接TE ,则TE 是梯形中位线,得ET ∥AD ,ET ⊥CD ,∠AET =∠B =70°.又AD =AE =1,得到∠AED =∠ADE =∠DET =35°.由ET 垂直平分CD ,得∠CET =∠DET =35°,即可得到结论.(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EC =90°时,易知△CBE ≌△CAE ≌△CAD ,得∠BCE =30°, 解△ABH 即可得到结论.②当∠CAE =90°时,易知△CDA ∽△BCA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解:(1)过A 作AH ⊥BC 于H .由∠D =∠BCD =90°,得四边形ADCH 为矩形. 在△BAH 中,AB =2,∠BHA =90°,AH =y ,HB =1x -,∴22221y x =+-,则()22303y x x x =-++<<(2)取CD 中点T ,联结TE ,则TE 是梯形中位线,得ET ∥AD ,ET ⊥CD ,∴∠AET =∠B =70°.又AD =AE =1,∴∠AED =∠ADE =∠DET =35°.由ET 垂直平分CD ,得∠CET =∠DET =35°,∴∠AEC =70°+35°=105°.(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EC =90°时,易知△CBE ≌△CAE ≌△CAD ,得∠BCE =30°, 则在△ABH 中,∠B =60°,∠AHB =90°,AB =2,得BH =1,于是BC =2.②当∠CAE =90°时,易知△CDA ∽△BCA ,又2224AC BC AB x =-=-,则2241174AD CA x x AC CB x -±=⇒=⇒=-(舍负) 易知∠ACE <90°,所以边BC 的长为117+. 综上所述:边BC 的长为2或1172+.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梯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4.如图,在Rt △ABC 中,∠B=90°,AC=60cm ,∠A=6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0<t≤15).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能,t=10;(3)t=152或12.【解析】【分析】(1)利用t表示出CD以及AE的长,然后在直角△CDF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F的长,即可证明;(2)易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时,四边形AEFD是菱形,据此即可列方程求得t的值;(3)△DEF为直角三角形,分∠EDF=90°和∠DEF=90°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1)证明:∵在Rt△ABC中,∠C=90°﹣∠A=30°,∴AB=12AC=12×60=30cm,∵CD=4t,AE=2t,又∵在Rt△CDF中,∠C=30°,∴DF=12CD=2t,∴DF=AE;(2)能,∵DF∥AB,DF=AE,∴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时,四边形AEFD是菱形,即60﹣4t=2t,解得:t=10,∴当t=10时,AEFD是菱形;(3)若△DEF为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①如图1,∠EDF=90°,DE∥BC,则AD=2AE,即60﹣4t=2×2t,解得:t=152,②如图2,∠DEF=90°,DE⊥AC,则AE=2AD,即2t2(604t)=-,解得:t=12,综上所述,当t=152或12时,△DEF为直角三角形.5.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1)请问EG与CG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3)结论依然成立.【详解】(1)CG=EG.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F=90°.在Rt△FCD中,∵G为DF的中点,∴CG=12FD,同理.在Rt△DEF中,EG=12FD,∴CG=EG.(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在△DAG与△DCG中,∵AD=CD,∠ADG=∠CDG,DG=DG,∴△DAG≌△DCG(SAS),∴AG=CG;在△DMG与△FNG中,∵∠DGM=∠FGN,FG=DG,∠MDG=∠NFG,∴△DMG≌△FNG (ASA),∴MG=NG.∵∠EAM=∠AEN=∠AMN=90°,∴四边形AENM是矩形,在矩形AENM中,AM=EN.在△AMG与△ENG中,∵AM=EN,∠AMG=∠ENG,MG=NG,∴△AMG≌△ENG(SAS),∴AG=EG,∴EG=CG.证法二:延长CG至M,使MG=CG,连接MF,ME,EC.在△DCG与△FMG中,∵FG=DG,∠MGF=∠CGD,MG=CG,∴△DCG≌△FMG,∴MF=CD,∠FMG=∠DCG,∴MF∥CD∥AB,∴EF⊥MF.在Rt△MFE与Rt△CBE中,∵MF=CB,∠MFE=∠EBC=90°,EF=BE,∴△MFE≌△CBE∴∠MEF=∠CEB,∴∠MEC=∠MEF+∠FEC=∠CEB+∠CEF=90°,∴△MEC为直角三角形.∵MG=CG,∴EG=12MC,∴EG=CG.(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过F作CD的平行线并延长CG交于M点,连接EM、EC,过F作FN垂直于AB于N.由于G为FD中点,易证△CDG≌△MFG,得到CD=FM,又因为BE=EF,易证∠EFM=∠EBC,则△EFM≌△EBC,∠FEM=∠BEC,EM=EC∵∠FEC+∠BEC=90°,∴∠FEC+∠FEM=90°,即∠MEC=90°,∴△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为CM中点,∴EG=CG,EG⊥CG【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1)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2)关键是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6.图1、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1)在图1中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MON,使点N在格点上,且∠MON=90°;(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正方形ABCD,使正方形ABCD面积等于(1)中等腰直角三角形MON面积的4倍,并将正方形ABCD分割成以格点为顶点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且正方形ABCD面积没有剩余(画出一种即可).【答案】(1)作图参见解析;(2)作图参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O向线段OM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N,连接MN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画出图形即可.试题解析:(1)过点O向线段OM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N,连接MN,如图1所示;(2)等腰直角三角形MON面积是5,因此正方形面积是20,如图2所示;于是根据勾股定理画出图3: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勾股定理.7.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DEFG的边DE上,连接AE,GC.(1)试猜想AE与GC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2)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E落在BC边上,如图2,连接AE和CG.你认为(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中,若E是BC的中点,且BC=2,则C,F两点间的距离为.【答案】(1) AE=CG,AE⊥GC;(2)成立,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AE、CG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垂直,下面着手证明.由于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易证得△ADE≌△CDG,则∠1=∠2,由于∠2、∠3互余,所以∠1、∠3互余,由此可得AE⊥GC.(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参照(1)题的解题方法,可证△ADE≌△CDG,得∠5=∠4,由于∠4、∠7互余,而∠5、∠6互余,那么∠6=∠7;由图知∠AEB=∠CEH=90°﹣∠6,即∠7+∠CEH=90°,由此得证.(3)如图3中,作CM⊥DG于G,GN⊥CD于N,CH⊥FG于H,则四边形CMGH是矩形,可得CM=GH,CH=GM.想办法求出CH,H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AE=CG,AE⊥GC;证明:延长GC交AE于点H,在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DEFG中,AD=DC,∠ADE=∠CDG=90°,DE=DG,∴△ADE≌△CDG(SAS),∴AE,CG,∠1=∠2∵∠2+∠3=90°,∴∠1+∠3=90°,∴∠AHG=180°﹣(∠1+∠3)=180°﹣90°=90°,∴AE⊥GC.(2)答:成立;证明:延长AE和GC相交于点H,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中,AD=DC,DE=DG,∠ADC=∠DCB=∠B=∠BAD=∠EDG=90°,∴∠1=∠2=90°﹣∠3;∴△ADE≌△CDG(SAS),∴AE=CG,∠5=∠4;又∵∠5+∠6=90°,∠4+∠7=180°﹣∠DCE=180°﹣90°=90°,∴∠6=∠7,又∵∠6+∠AEB=90°,∠AEB=∠CEH,∴∠CEH+∠7=90°,∴∠EHC=90°,∴AE⊥GC.(3)如图3中,作CM ⊥DG 于G ,GN ⊥CD 于N ,CH ⊥FG 于H ,则四边形CMGH 是矩形,可得CM =GH ,CH =GM .∵BE =CE =1,AB =CD =2,∴AE =DE =CG ═DG =FG 5∵DE =DG ,∠DCE =∠GND ,∠EDC =∠DGN ,∴△DCE ≌△GND(AAS),∴GCD =2,∵S △DCG =12•CD•NG =12•DG•CM , ∴2×25, ∴CM =GH 45, ∴MG =CH 22CG CM -35, ∴FH =FG ﹣FG 5, ∴CF 22FH CH +22535()()55+2. 2.【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8.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点P 从AB 边的中点E 出发,沿着E B C --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后停止运动,点Q 是AD 上的点,10AQ =,设PAQ ∆的面积为y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y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图①中AB = ,BC = ,图②中m = .(2)当t =1秒时,试判断以PQ 为直径的圆是否与BC 边相切?请说明理由:(3)点p 在运动过程中,将矩形沿PQ 所在直线折叠,则t 为何值时,折叠后顶点A 的对应点A '落在矩形的一边上.【答案】(1)8,18,20;(2)不相切,证明见解析;(3)t=12、5、173.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得出AB=2BE ,t=2时,BE=2×2=4,求出AB=2BE=8,AE=BE=4,t=11时,2t=22,得出BC=18,当t=0时,点P 在E 处,m=△AEQ 的面积=12AQ×AE=20即可; (2)当t=1时,PE=2,得出AP=AE+PE=6,由勾股定理求出34PQ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作O'N ⊥BC 于N ,延长NO'交AD 于M ,则MN=AB=8,O'M ∥AB ,MN=AB=8,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M=12AP=3,求出O'N=MN-O'M=5<圆O'的半径,即可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 在AB 边上,A'落在BC 边上时,作QF ⊥BC 于F ,则QF=AB=8,BF=AQ=10,由折叠的性质得:PA'=PA ,A'Q=AQ=10,∠PA'Q=∠A=90°,由勾股定理求出22AQ QF '-,得出A'B=BF-A'F=4,在Rt △A'BP 中,BP=4-2t ,PA'=AP=8-(4-2t )=4+2t ,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当点P 在BC 边上,A'落在BC 边上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 ,证出∠APQ=∠AQP ,得出AP=AQ=A'P=10,在Rt △ABP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BP=6,由BP=2t-4,得出2t-4=6,解方程即可;③当点P 在BC 边上,A'落在CD 边上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 ,A'Q=AQ=10,在Rt △DQA'中,DQ=AD-AQ=8,由勾股定理求出DA'=6,得出A'C=CD-DA'=2,在Rt △ABP 和Rt △A'PC 中,BP=2t-4,CP=BC-BP=22-2t ,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点P 从AB 边的中点E 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AB=2BE ,由图象得:t=2时,BE=2×2=4,∴AB=2BE=8,AE=BE=4,t=11时,2t=22,∴BC=22-4=18,当t=0时,点P 在E 处,m=△AEQ 的面积=12AQ×AE=12×10×4=20; 故答案为8,18,20;(2)当t=1秒时,以PQ 为直径的圆不与BC 边相切,理由如下:当t=1时,PE=2,∴AP=AE+PE=4+2=6,∵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PQ=2222106234AQ AP+=+=,设以PQ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作O'N⊥BC于N,延长NO'交AD于M,如图1所示:则MN=AB=8,O'M∥AB,MN=AB=8,∵O'为PQ的中点,∴O''M是△APQ的中位线,∴O'M=12AP=3,∴O'N=MN-O'M=5<34,∴以PQ为直径的圆不与BC边相切;(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边上,A'落在BC边上时,作QF⊥BC于F,如图2所示:则QF=AB=8,BF=AQ=10,∵四边形ABCD是矩形,∴∠A=∠B=∠BCD=∠D=90°,CD=AB=8,AD=BC=18,由折叠的性质得:PA'=PA,A'Q=AQ=10,∠PA'Q=∠A=90°,∴22AQ QF'-,∴A'B=BF-A'F=4,在Rt△A'BP中,BP=4-2t,PA'=AP=8-(4-2t)=4+2t,由勾股定理得:42+(4-2t)2=(4+2t)2,解得:t=12;②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BC边上时,连接AA',如图3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APQ'=∠A'PQ,∵AD∥BC,∴∠AQP=∠A'PQ,∴∠APQ=∠AQP,∴AP=AQ=A'P=10,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BP=22108-=6,又∵BP=2t-4,∴2t-4=6,解得:t=5;③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CD边上时,连接AP、A'P,如图4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A'Q=AQ=10,在Rt△DQA'中,DQ=AD-AQ=8,由勾股定理得:22108-,∴A'C=CD-DA'=2,在Rt△ABP和Rt△A'PC中,BP=2t-4,CP=BC-BP=18-(2t-4)=22-2t,由勾股定理得:AP2=82+(2t-4)2,A'P2=22+(22-2t)2,∴82+(2t-4)2=22+(22-2t)2,解得:t=173;综上所述,t为12或5或173时,折叠后顶点A的对应点A′落在矩形的一边上.【点睛】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函数图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9.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理解:如图①,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应用: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在AD上,点F在BC上,AE=BF,AF 与BE交于点O.(1)求证:△AOB和△AOE是“友好三角形”;(2)连接OD,若△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求四边形CDOF的面积.探究:在△ABC中,∠A=30°,AB=4,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将△ACD沿C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CD,若△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2;探究:2或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OE=OB,即可证得△AOE和△AOB是友好三角形;(2)△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即可得到E是AD的中点,则可以求得△ABE、△ABF的面积,根据S四边形CDOF=S矩形ABCD-2S△ABF即可求解.探究:画出符合条件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求出BC和A′D推出∠ACB=90°,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求出高CQ,求出△A′DC的面积.即可求出△ABC的面积.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OE=OB,∴△AOE和△AOB是友好三角形.(2)∵△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S△AOE=S△DOE,AE=ED=AD=3,∵△AOB与△AOE是友好三角形,∴S△AOB=S△AOE,∵△AOE≌△FOB,∴S△AOE=S△FOB,∴S△AOD=S△ABF,∴S四边形CDOF=S矩形ABCD-2S△ABF=4×6-2××4×3=12.探究: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S△ACD=S△BCD.∴AD=BD=AB,∵沿CD折叠A和A′重合,∴AD=A′D=AB=×4=2,∵△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S△DOC=S△ABC=S△BDC=S△ADC=S△A′DC,∴DO=OB,A′O=CO,∴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BC=A′D=2,过B作BM⊥AC于M,∵AB=4,∠BAC=30°,∴BM=AB=2=BC,即C和M重合,∴∠ACB=90°,由勾股定理得:AC=,∴△ABC的面积是×BC×AC=×2×2=2;②如图2,∵S△ACD=S△BCD.∴AD=BD=AB,∵沿CD折叠A和A′重合,∴AD=A′D=AB=×4=2,∵△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S△DOC=S△ABC=S△BDC=S△ADC=S△A′DC,∴DO=OA′,BO=CO,∴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A′C=BD=2,过C作CQ⊥A′D于Q,∵A′C=2,∠DA′C=∠BAC=30°,∴CQ=A′C=1,∴S△ABC=2S△ADC=2S△A′DC=2××A′D×CQ=2××2×1=2;即△ABC的面积是2或2.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0.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F是AB上的一点,EF⊥EC,且EF=EC.(1)求证:△AEF≌△DCE.(2)若DE=4cm,矩形ABCD的周长为32cm,求A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6cm.【解析】分析:(1)根据EF⊥CE,求证∠AEF=∠ECD.再利用AAS即可求证△AEF≌△DCE.(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再根据矩形ABCD的周长为32cm,即可求得AE的长.详解:(1)证明:∵EF⊥CE,∴∠FEC=90°,∴∠AEF+∠DEC=90°,而∠ECD+∠DEC=90°,∴∠AEF=∠ECD.在Rt△AEF和Rt△DEC中,∠FAE=∠EDC=90°,∠AEF=∠ECD,EF=EC.∴△AEF≌△DCE.(2)解:∵△AEF≌△DCE.AE=CD.AD=AE+4.∵矩形ABCD的周长为32cm,∴2(AE+AE+4)=32.解得,AE=6(cm).答:AE的长为6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1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于点E,GF⊥BC于点F,连结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答案】(1)AG2=GE2+GF2(2)【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AG2=GE2+GF2.只要证明GA=GC,四边形EGFC是矩形,推出GE=CF,在Rt△GF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2)作BN⊥AG于N,在BN上截取一点M,使得AM=BM.设AN=x.易证AM=BM=2x,MN=x,在Rt△ABN中,根据AB2=AN2+BN2,可得1=x2+(2x+x)2,解得x=,推出BN=,再根据BG=BN÷cos30°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结论:AG2=GE2+GF2.理由:连接C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关于对角线BD对称,∵点G在BD上,∴GA=GC,∵GE⊥DC于点E,GF⊥BC于点F,∴∠GEC=∠ECF=∠CFG=90°,∴四边形EGFC是矩形,∴CF=GE,在Rt△GFC中,∵CG2=GF2+CF2,∴AG2=GF2+GE2.(2)作BN⊥AG于N,在BN上截取一点M,使得AM=BM.设AN=x.∵∠AGF=105°,∠FBG=∠FGB=∠ABG=45°,∴∠AGB=60°,∠GBN=30°,∠ABM=∠MAB=15°,∴∠AMN=30°,∴AM=BM=2x,MN=x,在Rt△ABN中,∵AB2=AN2+BN2,∴1=x2+(2x+x)2,解得x=,∴BN=,∴BG=BN÷cos30°=.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矩形的判定和性质,3、勾股定理,4、直角三角形30度的性质12.如图①,在△ABC中,AB=7,tanA=,∠B=45°.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PQ⊥AB.交折线AC-CB于点Q,以PQ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PQMN 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1)直接写出正方形PQMN的边PQ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3)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②,点P运动的同时,点H从点B出发,沿B-A-B的方向做一次往返运动,在B-A上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在A-B上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当点H停止运动时,点P也随之停止,连结MH.设MH将正方形PQMN分成的两部分图形面积分别为S1、S2(平方单位)(0<S1<S2),直接写出当S2≥3S1时t的取值范围.【答案】(1) PQ=7-t.(2) t=.(3) 当0<t≤时,S=.当<t≤4,.当4<t<7时,.(4)或或.【解析】试题分析:(1)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Q在线段AC上时,当点Q在线段BC上时.(2)根据AP+PN+NB=AB,列出关于t的方程即可解答;(3)当0<t≤时,当<t≤4,当4<t<7时;(4)或或.试题解析:(1)当点Q在线段AC上时,PQ=tanAAP=t.当点Q在线段BC上时,PQ=7-t.(2)当点M落在边BC上时,如图③,由题意得:t+t+t=7,解得:t=.∴当点M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为.(3)当0<t≤时,如图④,S=.当<t≤4,如图⑤,.当4<t<7时,如图⑥,.(4)或或..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3.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着力教材研究,习题研究,是学生跳出题海,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是一案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研究,完成“类比猜想”的问题.习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则EF=BE+DF,说明理由.解答:∵正方形ABCD中,AB=AD,∠BAD=∠ADC=∠B=90°,∴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E′,点F、D、E′在一条直线上.∴∠E′AF=90°-45°=45°=∠EAF,又∵AE′=AE,AF=AF∴△AE′F≌△AEF(SAS)∴EF=E′F=DE′+DF=BE+DF.类比猜想:(1)请同学们研究:如图(2),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当∠BAD=120°,∠EAF=60°时,还有EF=BE+DF吗?请说明理由.(2)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当AB=AD,∠B+∠D=180°,∠EAF=∠BAD时,EF=BE+DF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至△ADE′,如图(2),连结E′F,根据菱形和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F=∠E′AF,利用“SAS”证明△AEF≌△AE′F,得到EF=E′F;由于∠ADE′+∠ADC=120°,则点F、D、E′不共线,所以DE′+DF>EF,即由BE+DF>EF;(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BAD的度数至△ADE′,如图(3),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F=∠E′AF,然后利用“SAS”证明△AEF≌△AE′F,得到EF=E′F,由于∠ADE′+∠ADC=180°,知F、D、E′共线,因此有EF=DE′+DF=BE+DF;根据前面的条件和结论可归纳出结论.试题解析:(1)当∠BAD=120°,∠EAF=60°时,EF=BE+DF不成立,EF<BE+DF.理由如下:∵在菱形ABCD中,∠BAD=120°,∠EAF=60°,∴AB=AD,∠1+∠2=60°,∠B=∠ADC=60°,∴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至△ADE′,如图(2),连结E′F,∴∠EAE′=120°,∠1=∠3,AE′=AE,DE′=BE,∠ADE′=∠B=60°,∴∠2+∠3=60°,∴∠EAF=∠E′AF,在△AEF和△AE′F中,∴△AEF≌△AE′F(SAS),∴EF=E′F,∵∠ADE′+∠ADC=120°,即点F、D、E′不共线,∴DE′+DF>EF∴BE+DF>EF;(2)当AB=AD,∠B+∠D=180°,∠EAF=∠BAD时,EF=BE+DF成立.理由如下:如图(3),∵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BAD的度数至△ADE′,如图(3),∴∠EAE′=∠BAD,∠1=∠3,AE′=AE,DE′=BE,∠ADE′=∠B,∵∠B+∠D=180°,∴∠ADE′+∠D=180°,∴点F、D、E′共线,∵∠EAF=∠BAD,∴∠1+∠2=∠BAD,∴∠2+∠3=∠BAD,∴∠EAF=∠E′AF,在△AEF和△AE′F中,∴△AEF≌△AE′F(SAS),∴EF=E′F,∴EF=DE′+DF=BE+DF;归纳: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当AB=AD,∠B+∠D=180°,∠EAF=∠BAD时,EF=BE+DF.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CF都是矩形,AE与BC交于点M,CF与AD交于点N.(1)求证:△ABM≌△CDN;(2)矩形ABCD和矩形AECF满足何种关系时,四边形 AMCN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当AB=AF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AM=CN,再由AB=CD,∠B=∠D=90°,利用HL即可证明;(2)若四边形AMCN为菱形,则有AM=AN,从已知可得∠BAM=∠FAN,又∠B=∠F=90°,所以有△ABM≌△AFN,从而得AB=AF,因此当AB=AF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AB=CD,AD∥BC.∵四边形AECF是矩形,∴AE∥CF.∴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AM=CN.在Rt△ABM和Rt△CDN中,AB=CD,AM=CN,∴Rt△ABM≌Rt△CDN.(2)当AB=AF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四边形ABCD、AECF是矩形,∴∠B=∠BAD=∠EAF=∠F=90°.∴∠BAD-∠NAM=∠EAF-∠NAM,即∠BAM=∠FAN.又∵AB=AF,∴△ABM≌△AFN.∴AM=AN.由(1)知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MCN是菱形.考点:1.矩形的性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3.菱形的判定.15.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C=60°,若点E在AB的延长线上,EF∥AD,EF=BE,点P是DE的中点,连接FP并延长交AD于点G.(1)过D作DH AB,垂足为H,若DH=,BE=AB,求DG的长;(2)连接CP,求证:CP FP;(3)如图2,在菱形ABCD中,ABC=60°,若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运动,点F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且BE=BF,连接DE,点P为DE的中点,连接FP、CP,那么第(2)问的结论成立吗?若成立,求出的值;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1;(2)见解析;(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菱形得出DA∥BC,CD=CB,∠CDG=∠CBA=60°,则∠DAH=∠ABC=60°,根据DH⊥AB得出∠DHA=90°,根据Rt△ADH的正弦值得出AD的长度,然后得出BE的长度,然后证明△PDG≌△PEF,得出DG=EF,根据EF∥AD,AD∥BC 得出EF∥BC,则说明△BEF为正三角形,从而得出DG的长度;(2)连接CG、CF,根据△PDG≌△PEF得出PG=PF,然后证明△CDG≌△CBF,从而得到CG=CF,根据PG=PF得出垂直;(3)过D作EF的平行线,交FP延长于点G,连接CG、CF证△PEF≌△PDG,然后证明△CDG≌△CBF,从而得出∠GCE=120°,根据Rt△CPF求出比值.试题解析:(1)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DA∥BC CD="CB" ∠CDG=∠CBA=60°∴∠DAH=∠ABC=60°∵DH⊥AB ∴∠DHA=90°在Rt△ADH中 sin∠DAH=∴AD=∴BE=AB=×4=1 ∵EF∥AD ∴∠PDG=∠PEB ∵P为DE的中点∴PD=PE∵∠DPG=∠EPF ∴△PDG≌△PEF ∴DG=EF ∵EF∥AD AD∥BC ∴EF∥BC∴∠FEB=∠CBA=60°∵BE=EF ∴△BEF为正三角形∴EF=BE=1 ∴DG=EF=1、证明:连接CG、CF由(1)知△PDG≌△PEF ∴PG=PF在△CDG与△CBF中易证:∠CDG=∠CBF=60° CD=CB BF=EF=DG ∴△CDG≌△CBF∴CG=CF ∵PG=PF ∴CP⊥GF(3)如图:CP⊥GF仍成立理由如下:过D作EF的平行线,交FP延长于点G连接CG、CF证△PEF≌△PDG ∴DG=EF=BF ∵DG∥EF ∴∠GDP=∠EFP ∵DA∥BC∴∠ADP=∠PEC∴∠GDP-∠ADP=∠EFP-∠PEC ∴∠GDA=∠BEF=60°∴∠CDG=∠ADC+∠GDA=120°∵∠CBF=180°-∠EBF=120°∴∠CBF=∠CDG ∵CD=BC DG=BF ∴△CDG≌△CBF∴CG=CF ∠DCG=∠FCE ∵PG=PF ∴CP⊥PF ∠GCP=∠FCP∵∠DCP=180-∠ABC=120°∴∠DCG+∠GCE=120°∴∠FCE+∠GCE=120°即∠GCE=120°∴∠FCP=∠GCE=60°在Rt△CPF中 tan∠FCP=tan60°==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与性质.。
2023年上海各区数学中考一模压轴题分类汇编
2023年上海各区数学中考一模压轴题分类汇
编
一、整数与有理数
1. 下列说法中与负数有理数有关的是()
A.偶数是自然数,也是有理数
B.奇数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C.零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D.所有的整数都是有理数
2. 结果为有理数的是()
A.3-3√2
B.√2+√3
C.√5-2√5
D.1+2√3
二、代数式与方程
3. 如果代数式3x-7的值在3和6之间,则x的范围是()
A.3<x<6
B.3≤x≤6
C.3≤x<6
D.3<x≤6
4. 已知代数式2x-a的值在-5和3之间,则实数a的范围是()
A.-8≤a≤1
B.-1≤a≤8
C.-8<a≤1
D.-1<a≤8
三、图形与几何
5. 在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是(3,-4),则点P 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 平面内的点集合最可能是()
四、函数与不等式
7. 在函数图象上,若x增大时y不断减小,则该函数是()
A.单调递增函数
B.单调递减函数
8. 若|2x-5|<7,则x的取值范围是()
A.-1<x<6
B.-6<x<1
C.1<x<6
D.-1≤x≤6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各区数学中考一模压轴题的分类汇编,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提前了解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祝各位同学顺利通过考试!。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
题目一: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3/8。
在这40名学生中,有20人喜欢足球,15人喜欢篮球,10人既喜欢足球又喜欢篮球。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班级男生人数有多少人?2. 喜欢足球但不喜欢篮球的学生有多少人?3. 喜欢篮球的女生有多少人?解答:1. 该班级男生人数= 总人数×男生占比= 40 ×(3/8) = 15人。
2. 喜欢足球但不喜欢篮球的学生= 喜欢足球的学生- 既喜欢足球又喜欢篮球的学生= 20 - 10 = 10人。
3. 喜欢篮球的女生= 喜欢篮球的学生- 既喜欢足球又喜欢篮球的学生= 15 - 10 = 5人。
题目二: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小明得到了80分,这个分数在班级中排名第10。
班级共有50名学生参加考试。
请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有多少名学生得到了小明相同的分数?2. 小明超过了班级中多少名学生?解答:1. 班级中得到了小明相同分数的学生人数= 排名-1 = 10 - 1 = 9人。
2. 小明超过了班级中的学生数量= 总人数- 排名+ 1 = 50 - 10 + 1 = 41人。
题目三: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小明得到了80分,这个分数在班级中排名第10。
班级共有50名学生参加考试。
请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有多少名学生得到了小明相同的分数?2. 小明超过了班级中多少百分比的学生?解答:1. 班级中得到了小明相同分数的学生人数= 排名-1 = 10 - 1 = 9人。
2. 小明超过了班级中的学生百分比= (总人数- 排名+ 1) / 总人数×100% = (50 - 10 + 1) / 50 ×100% ≈82%。
因此,小明超过了班级中约82%的学生。
2023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与一次函数y=kx−1 1.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可能是()。
A.B. C.D.2.一个由相同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
A.B.C.D.(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一3.已知反比例函数y=kx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4.一元二次方程x2﹣3x=0的根是()A.x=3 B.x1=0,x2=﹣3C.x1=0,x2=√3D.x1=0,x2=35.若相似△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3,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3 B.1:9 C.3:1D.9:16.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E平行BC,AE 比EC=5/2,D E=10,则BC的长为()。
A.16B.14C.12D.117.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B的值为()A.1B.√22C.√3D.√338.如图,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A.2:1 B.3:1 C.4:3 D.3: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岛礁P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测得岛礁P在北偏东30∘方向,同时测得岛礁P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M在北偏东60∘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M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小时即可到达()。
(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函数y=kx(x<0)图象上的点,过点A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点B,点C在x轴上,若△ABC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上海中考建议几分钟内完成一道填空压轴题
上海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通常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时间。
具体建议的完成时间会因个人情况和题目难度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一道填空压轴题需要5-10分钟完成,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和调整。
在完成填空压轴题时,建议先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放下,先做其他题目,最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同时,要注意时间控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一道题目上,以免影响后续题目的完成。
总之,要在中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还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解题策略。
建议在平时练习中多加训练,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1上海市3分)如果⊙O 1、⊙O 2的半径分别为4、5,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O 1 O 2=1时,⊙O 1与⊙O 2相切B .当O 1 O 2=5时,⊙O 1与⊙O 2有两个公共点C .当O 1 O 2>6时,⊙O 1与⊙O 2必有公共点D .当O 1 O 2>1时,⊙O 1与⊙O 2至少有两条公切线 2.(上海市2002年3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B )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大小与边数成正比例; (C )正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大小随边数的增加而减少; (D )边数大于3的正多边形的对角线长相等.3.(上海市2003年3分)已知AC 平分∠PAQ,如图,点B 、B’分别在边AP 、AQ 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 =AB’,那么该条件可以是【 】(A )BB’⊥AC (B )BC = B’C (C )∠ACB=∠AC B’ (D )∠ABC=∠AB’ C 4.(上海市2004年3分)在函数y kxk =>()0的图象上有三点Ax y 111(),、A x y A x y222333()(),、,,已知x x x 123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y y 130<<B. y y 310<<C. y y y 213<<D. y y y 312<< 5.(上海市2005年3分)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两个钝角三角形一定相似B 、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D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6.(上海市2006年4分)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0.(上海市2009年4分)如图,已知AB CD 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 BCDF CE=B.BC DFCE AD=C.CD BCEF BE=D.CD ADEF AF=11.(上海市2010年4分)已知圆O1、圆O2的半径不相等,圆O1的半径长为3,若圆O2上的点A满足AO1 = 3,则圆O1与圆O2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切或相离C.相交或内含D.相切或内含12.(上海市2011年4分)矩形ABCD中,AB=8,BC=,点P在边AB上,且BP=3AP,如果圆P是以点P 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点B、C均在圆P外; (B) 点B在圆P外、点C在圆P内;(C) 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D) 点B、C均在圆P内.13.(2012上海市4分)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切C.相交D.内含3.(上海市2003年2分)矩形ABCD中,AB=5,BC=12。
如果分别以A、C为圆心的两圆相切,点D在圆C内,点B在圆C外,那么圆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4.(上海市2004年2分)如图所示,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 ,EF 交AD 于点H ,那么DH 的长为 ▲ 。
5.(上海市2005年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C=90°,∠A=30°,AC =3,折叠该纸片,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与AB 、AC 分别相交于点D 和点E (如图),折痕DE 的长为 ▲6.(上海市2006年3分)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很多建筑图形具有对称性。
图是一个破损花窗的图形,请把它补画成中心对称图形。
7(上海市2007年3分)图是44⨯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8.(上海市2008年4分)在ABC △中,5AB AC ==,3cos 5B =(如图).如果圆O 的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9.(上海市2009年4分)在Rt ABC △中,903BAC AB M ∠==°,,为边BC 上的点,△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边AC的中点联结AM(如图所示).如果将ABM处,那么点M到AC的距离是▲ .10.(上海市2010年4分)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 = 2,EC = 1(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 .11.(上海市2011年4分)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 =2CD(如图).把△ABC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那么m=▲ .12.(2012上海市4分)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1,点D在AC上,将△ADB沿直线BD翻折后,将点A落在点E处,如果AD⊥ED,那么线段DE的长为2. (2001上海市12分)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BC,AD <BC ,且AD =5,AB =DC =2.(1)如图,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A. ①求证;△ABP∽△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A,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3. (上海市2002年10分)如图,直线y =21x +2分别交x 、y 轴于点A 、C ,P 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x 轴,B 为垂足,S △ABP =9. (1)求点P 的坐标;(2)设点R 与点P 的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 在直线PB 的右侧,作RT⊥x 轴,T 为垂足,当△BRT 与△AOC 相似时,求点R 的坐标.4.(上海市2002年12分)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图图3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 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 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1、图2、图3的形状大小相同,图1供操作、实验用,图2和图3备用)6.(上海市2003年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弧AC 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于点F,G为切点:(1)当∠DEF=45º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2)设AE=x,FC=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1EF,如图,当EF=65时,讨论△AD1D与△ED1F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7. (上海市2004年10分)在△ABC 中,∠===BAC AB AC 9022°,,圆A 的半径为1,如图所示,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 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 ,求当圆O 与圆A 相切时,△AOC 的面积。
10.(上海市2005年12分)在△ABC 中,∠ABC=90°,AB =4,BC =3,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 ,交线段OC 于点E ,作EP⊥ED,交射线AB 于点P ,交射线CB 于点F 。
(1) 如图,求证:△ADE∽△AEP;(2) 设OA =x ,A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 当BF =1时,求线段AP 的长.11. (上海市2006年12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tan 2OAB =∠。
二次函数22y x mx =++的图象经过点A ,B ,顶点为D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5分)。
(2)将O A 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点B 落到点C 的位置。
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后经过点C 。
请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3分)。
(3)设(2)中平移后所得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为1B ,顶点为1D 。
点P 在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象上,且满足1PBB △的面积是1PDD △面积的2倍,求点P 的坐标(4分)。
12.(上海市2006年14分)已知点P 在线段AB 上,点O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以点O 为圆心,OP 为半径作圆,点C 是圆O 上的一点.(1)如图,如果2AP PB =,PB BO =.求证:CAO BCO △∽△(4分); (2)如果AP m =(m 是常数,且1m >),1BP =,OP 是OA ,OB 的比例中项.当点C 在圆O 上运动时,求:AC BC 的值(结果用含m 的式子表示)(7分);(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 为半径的圆B 和以CA 为半径的圆C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 的取值范围(3分)。
24.(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4分) 如图9,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my x=(0x >,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14)A ,,()B a b ,,其中1a >.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连结AD ,DC ,CB .(1)若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 (2)求证:DC AB ∥;(3)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14.(上海市2007年14分)已知:60MAN =∠,点B 在射线AM 上,4AB =(如图).P为直线AN 上一动点,以BP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 (点B P Q ,,按顺时针排列),O 是BPQ △的外心.(1)当点P 在射线AN 上运动时,求证:点O 在MAN ∠的平分线上(4分);(2)当点P 在射线AN 上运动(点P 与点A 不重合)时,AO 与BP 交于点C ,设AP x =,AC AO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5分);(3)若点D 在射线AN 上,2AD =,圆I 为ABD △的内切圆.当BPQ △的边BP 或BQ 与圆I 相切时,请直接写出点A 与点O 的距离(5分).15. (上海市2008年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图923y x bx =-++的图像经过点(10)A -,,顶点为B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 的坐标(5分);(2)如果点C 的坐标为(40),,AE BC ⊥,垂足为点E ,点D 在直线AE 上,1DE =,求点D 的坐标(7分).16.(上海市2008年14分)已知24AB AD ==,,90DAB ∠=,AD BC ∥(如图).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1)设BE x =,AB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5分);(2)如果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 的长(4分); (3)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线段BE 的长(5分).17. (上海市2009年12分)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4),,直线CM x ∥轴(如图所示).点B 与点A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y x b =+(b为常数)经过点B ,且与直线CM 相交于点D ,联结OD . (1)求b 的值和点D 的坐标;(2)设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POD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PD 为半径的圆P 与圆O 外切,求圆O 的半径.18.(上海市2009年14分)已知9023ABCAB BC AD BC P ∠===°,,,∥,为线段BD 上的动点,点Q 在射线AB 上,且满足PQ AD PC AB =(如图1所示). (1)当2AD =,且点Q 与点B 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PC 的长(4分);(2)在图1中,联结AP .当32AD =,且点Q 在线段AB 上时,设点B Q 、之间的距离为x ,APQPBC S y S =△△,其中APQ S △表示APQ △的面积,PBC S △表示PBC △的面积,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5分);(3)当AD AB <,且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QPC ∠的大小(5分).19. (上海市2010年12分)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抛物线y =-x 2+bx +c 过点A(4,0)、B(1,3)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设抛物线上的点P(m,n)在第四象限,点P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点E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F ,若四边形OAPF 的面积为20,求m 、n 的值 .20.(上海市2010年14分)如图,在Rt△ABC 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 与边AB相交于点D ,与边AC 相交于点E ,连结DE 并延长,与线段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1)当∠B=30°时,连结AP ,若△AEP 与△BDP 相似,求CE 的长;(2)若CE=2,BD=BC ,求∠BPD 的正切值;(3)若BP 1tan D 3∠=,设CE=x ,△ABC 的周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1. (上海市2011年12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如图1),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 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y =x 2+b 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1)求线段AM 的长;(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23. (2012上海市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 2+6x+c 的图象经过点A (4,0)、B (﹣1,0),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线段OC 上,OD=t ,点E 在第二象限,∠ADE=90°,tan∠DAE=12,EF⊥OD,垂足为F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当∠ECA=∠OAC 时,求t 的值.24. (2012上海市14分)如图,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 中,∠AOB=90°,点C 是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 、E .(1)当BC=1时,求线段OD 的长;(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BD=x,△DOE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