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涉及到个人品德的培养,还涉及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社交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家长和教师们需要共同努力,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激励,让孩子对积极的行为有所认识和自觉。

2.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制力和自律能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

例如,在学习上,可以设立学习计划,规定学习时间和内容,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良好习惯;在生活上,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小学生的习惯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的营造。

家长和教师可以从环境、规则和习惯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在学习环境方面,可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准备好合适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生活环境方面,可以规定定时作息、保持卫生整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起居和卫生习惯。

4.注重小学生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动力,只有兴趣才能让孩子坚持下去。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家长和教师要持续跟进和鼓励。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跟进,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孩子持续的关注和鼓励,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性格和品德。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身教为范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明白,孩子们是最容易模仿他人的。

他们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示范。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习惯,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养成呢?父母和老师应该让孩子看到他们自己有良好的起居习惯,比如按时起床、睡觉,勤于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等,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典范。

二、注重激励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而非强迫和批评。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和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激励,及时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良好习惯的价值和意义。

当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父母和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良好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制定规范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规范和制度,让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逐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的规范。

还可以制定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规矩和奖惩制度,让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重视培养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和引导,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不同的小学生会有不同的习惯需要培养,家长和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不感到孤单和困惑。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付出艰辛。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基础。

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

同样是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他们的行为习惯差距也会很大。

家长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不厌其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如整理书包、洗漱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学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班级生活中,老师可以利用班会或班队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老师还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规范学生的座位、课间离开等,培养学生的守时守纪等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于规则和约束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在这个阶段,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仅需要学生国家支持和引导,还需要学生自觉地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实践正确的行为规范。

学生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爱护公物和个人物品,遵守纪律和规则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

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校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和榜样的作用,小学生本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实践良好的行为规范。

只有通过多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良好行为习惯的小学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做出贡献。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能够保证小学生充分的休息和精力充沛的学习状态。

家长应该确保孩子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要坚持每天准时起床。

此外,安排合理的饮食时间和作业时间也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要求他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上厕所后和接触垃圾等情况下。

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剪指甲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远离干扰因素,如电视、游戏机和手机等。

此外,提供一张舒适的桌椅和足够的学习用品,如纸张、笔、教辅书等,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

例如,鼓励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休息时间。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执行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并告诫他们遵守社交礼仪,如不插队、不打闹等。

此外,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

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细致的训练与培养。

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

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扎实细致地做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感染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情境性,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情境,在活动中精神得到感染,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针对学生卫生习惯差、桌椅不齐的现象,我在全班学生中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擂台赛”活动,每日一抽查,每周一总评,评出周冠军,学期结束再评出总冠军,给予奖励;针对学生之间抱怨指责现象,开展了“夸夸我的同学”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同桌的五个优点,全面认识同学,极大地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染下,得到一次次的升华。

在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

二、树立身边鲜活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因此,有目的地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

班主任特殊的角色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行为习惯到思想言行都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

因此,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模范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都特别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言谈中,“谢谢”“对不起”常挂嘴边;在讲桌不整洁时,总是慢慢地清理干净;当教室地面有废纸时,总是弯腰把它捡起丢进垃圾桶里;当教室桌椅歪斜时,总是在不经意间,把它轻轻摆放整齐……正是这些无声的行动,给了学生强有力的心灵感召:学生的文明礼貌多了,脏话粗话少了;主动劳动多了,偷懒逃避少了;地面整洁多了,垃圾废纸少……小学生思想单纯,看重荣誉,因此,我在每天的晨会课中,总是树立榜样,表扬近期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掌声,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律、规律的生活方式,更能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将从培养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积极参与课余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规律作息的重要性规律的作息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保证他们在学校能集中精力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调节孩子的生理节律,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最后,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养成合理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选择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食用过多的脂肪和糖分。

其次,要引导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熬夜吃宵夜或间隔时间过长导致暴饮暴食。

最后,要教育孩子遵守餐桌礼仪,培养他们文明用餐的习惯,例如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等。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维护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

首先,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进食、上厕所等关键时刻。

其次,要引导孩子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包括保持头发整齐干净、剪指甲、清洗耳朵等。

此外,还要教育孩子养成整理书籍、课桌整洁的习惯,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责任感。

四、积极参与课余活动课余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放松身心,更能够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其次,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将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总结起来,引导小学生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为小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何为小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何为小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注重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生该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小学生应该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刻苦钻研的态度,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既要做到知行合一,又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2、重视卫生习惯。

要养成习惯,每天要将屋内全部收拾干净,加强自身卫生习惯,每天晨跑,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勤洗澡、勤刷牙、勤洗手的习惯,注意身体的保健,早睡早起,每天休息7-8小时。

3、正确规划自己的时间。

要结合学习任务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时间,制定假日安排,将有效时间用于学习,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4、注重沟通习惯。

小学生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他人,学会主动倾听,注意言语的文明礼节,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与别人交流时要注意表达清楚,不要有多余的言语和行为,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5、注重生活习惯的自律性。

要懂得分清时间和精力的配置,科学安排自己的日程,合理安排学习、放松、睡眠、饮食等时间,学会自觉地完成自己计划里的事情,以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小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的一些建议,家长应该给孩子多多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锻炼自律能力,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挑战,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1. 树立榜样小学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良好的榜样来引导他们。

教师与家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家长则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激励和引导孩子。

通过树立榜样,小学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制定明确的规则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与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这些规则应该包括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

例如,制定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规定,约定规范的校园行为等等。

通过规则的制定,小学生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提供正向激励小学生对于积极的激励更为敏感。

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和积极行为。

例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可以给予赞扬和奖励。

正向激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教师与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例如,规定每天固定的起床、就寝时间,倡导按时完成任务等等。

逐渐培养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适当设置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教育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督促培养个人卫生习惯等等。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它涵盖着礼貌、纪律、责任感等多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学校承担着教育的主要责任,提供学习的平台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社会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舞台,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社交场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这三个层面上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家庭层面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

要有耐心和善心对待小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

保持家庭温暖和睦的氛围,让小学生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2.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家庭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正确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于错误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罚。

同时,规则和约定要适应孩子的年龄和成长发展,并灵活调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商讨规则,并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长的参与和关心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家长要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同时,要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二、学校层面1.建立规范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建立规范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提供良好的示范,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和同学。

同时,学校要设置统一的规则和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工作、班级活动、团队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有机会承担一些班级的职责和任务,比如班级卫生、值日等。

同时,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支持,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对他们的学业、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1.提供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往往会效仿他们身边的大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他们需要展示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友善有礼的行为,这样能够激发孩子模仿并养成良好习惯。

2.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何种行为是正确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有关日常学习、作业完成、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规则。

同时,要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完成、整理卫生等方面。

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及要求他们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每日的起床、吃饭、休息和睡觉时间。

同时,要鼓励孩子养成定时锻炼的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5.培养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有益。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鼓励他们阅读,并与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同时,要设立每天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

6.培养节约习惯:节约习惯对小学生的培养也很重要。

可以鼓励孩子学会合理使用资源,例如水电的使用,以及使用纸张的量等。

还可以教育孩子定期整理书桌,保持环境的整洁。

7.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良好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的,小学生需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鼓励孩子,提醒他们坚持,坚信通过努力可以养成好习惯。

8.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表现,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一、身教为范,做好榜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能够做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要做好自己,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模范。

二、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细致的教育。

在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阶段,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而应该用耐心和细致的方式向孩子解释问题的原因,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错误。

要注意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果。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

对于孩子爱拖延的问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计划,明确要求孩子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并约定好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四、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小学生是一个对游戏感兴趣的年龄段,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压力承受等。

这样一来,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与孩子沟通,做到知根知底。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只有通过情感教育,孩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才能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呢?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示范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示范。

小学生天生模仿力强,他们会观察和模仿周围的行为。

如果我们自身有良好的习惯,那么他们自然会受到影响。

我们要及时保持良好习惯,无论是遵守时间约定、讲究卫生习惯还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

我们可以给小学生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例如每天读书30分钟、按时完成作业、早睡早起等。

通过将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小步骤,并记录每天的进展情况,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非常关键。

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

保持桌面整洁、准备好所需学习材料、提供舒适的坐姿和光线等都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建立日常规律建立日常规律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制定日常规律来培养。

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每天保持良好的起床、吃饭和睡觉时间,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让小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各项活动的习惯。

五、奖励制度的设立奖励制度是激励小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奖励来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坚持。

奖励可以是一份小礼物、一次外出活动、或者是夸奖和鼓励的话语。

通过奖励制度,小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坚持良好的习惯。

六、耐心与坚持培养良好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当小学生出现偶尔的失误或者违反规定时,我们要耐心地给予提醒和指导,帮助他们反思错误,从而更好地建立良好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坚持督促和监督,不断提醒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要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家长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示范,制定明确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日常规律,设立奖励制度,以耐心和坚持的态度引导小学生。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效率,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七个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做到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规章制度,并以身作则地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到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习惯。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习惯需要明确的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可以量化的目标,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保持教室整洁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意识到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三、制定详细的计划只有目标还不够,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详细规划他们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执行力习惯。

四、激发兴趣和动机培养习惯需要小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动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趣味游戏、举办有奖竞赛等,让小学生在参与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对习惯的积极认同。

五、建立规范的环境良好的习惯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培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规范的环境。

例如,教室里放置公共物品的位置明确、书本摆放整齐等,可以让小学生养成整理物品和保持环境整洁的好习惯。

六、及时认可和奖励小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奖品、证书等方式,激励他们坚持养成好的习惯。

这样一来,小学生会更有动力并且更加坚定地养成良好习惯。

七、反思和改进培养习惯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责任感和积极的心态,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一些实践,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以下是几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做法。

一、身体健康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身体健康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宅在家里玩电子产品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去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晨跑、体育课等,让孩子在运动中培养出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还可以开展一些健康饮食教育活动,教会孩子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等。

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要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要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有效记忆知识,如何独立思考等。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灌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孩子如何高效地学习。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活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三、礼仪习惯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学会礼貌用语、行为得体等。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礼仪培训课程,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社交礼仪等。

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活动,比如班级聚会、学校文艺演出等,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团结协作。

要及时纠正孩子不文明的行为,教导他们正确的行为举止,培养出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品德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习惯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习惯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基石。

首先,家长要保证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避免给孩子过多的零食,特别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最后,鼓励孩子多食用水果和蔬菜,这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保持健康。

二、坚持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

首先,在学校中,安排适量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如晨练、课间操等。

此外,家长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游泳、踢足球等。

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或团队,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增强其体力。

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根据年龄的不同,小学生每天应该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

为了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睡眠,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让孩子过多地沉溺于电子产品等影响睡眠的娱乐活动。

四、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家长和学校应该一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上厕所后等时间点。

此外,教导孩子正确刷牙、洗澡等卫生习惯,并保持整洁的衣物和环境。

最后,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心理健康的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同样重要。

父母和老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资源。

此外,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方法:第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孩子。

比如,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我们可以设定每天读一本书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既明确又具体,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第二,提供正面激励。

小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需要外界的肯定和正面激励来帮助他们坚持良好的习惯。

我们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比如每完成一个习惯就给予表扬或小奖品。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坚持习惯养成。

第三,培养规律的学习习惯。

规律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包括规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养成规律学习的习惯。

第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和卫生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天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经常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第五,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自己树立良好的习惯,并且在孩子面前示范和引导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保持整洁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应该保持房间整洁,并且与孩子一起整理房间。

第六,耐心与坚持。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不能期望孩子一下子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理解,并且坚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总之,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家长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通过设定目标、提供正面激励、培养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积极树立榜样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1. 引言1.1 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石,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计划,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迈向成功人生的道路。

【2000字】2. 正文2.1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明确规定小学生在学校内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遵守学校规定的进出校门时间、上课纪律、课间活动规范等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习惯。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校内应该如何行为,避免违规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规章制度也有利于规范学生在学校内的行为举止,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教师、开展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自律和责任意识。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配合,密切关注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并及时进行规范和引导,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通过不断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和意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生活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生活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生活习惯在当今社会,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视的话题,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与生活习惯是十分关键的。

这其中,既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下面,笔者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生活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一、注重饮食健康饮食对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确保孩子们能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他们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应该注意控制孩子们的零食摄入,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其次,学校应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小学生有关饮食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或食品加工的活动,提高他们的饮食素质。

此外,学校食堂应提供健康、多样化的饮食选择,为学生们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

二、重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和大自然。

他们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运动队,如足球队、篮球队等,通过集体运动增强体质,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另外,父母可以陪伴孩子进行家庭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素质。

学校应当加强体育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定期举办体育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此外,学校应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合适的体育器材,确保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们养成勤洗手、坚持刷牙、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如如厕、饮水机等,并且要教育孩子们佩戴口罩,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学校应该加强卫生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卫生常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卫生意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时清洁和消毒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行为的典型表现,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他们的品格。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I. 制定明确的目标要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比如,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设定每天早上在规定时间起床并按时完成早餐和洗漱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能够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II. 制定详细的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

例如,对于作息习惯目标,可以将每天起床时间、就寝时间、吃饭时间等制定为具体的计划。

同时,还可以将每天的活动安排得更加细致,比如规定每天晚上9点开始读书或完成作业。

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III. 提供正面激励激励是帮助小学生坚持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面激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小礼物或小奖品,也可以是非物质激励,如公开表扬或鼓励。

例如,当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或早起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以鼓励他们的积极行为。

IV. 培养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核心。

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可以从小事做起。

例如,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完成扫地等日常任务,帮助他们建立起事情需要按时完成的观念。

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制定自己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培养他们主动管理时间和行动的能力。

V. 提供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提供良好的榜样对于培养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作为老师或家长,应当自身做好榜样,以身作则,让小学生看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人物或者榜样给学生,并分享他们背后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VI. 培养习惯的适应性培养良好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小学生保持习惯的连贯性。

然而,有时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需要引导小学生对习惯做出适应性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学生不讲卫生、不知礼让、不敬长辈、不爱劳动、不懂节约,原因何在?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是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占多数,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从小对小学生加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必须打好的基础。

古人说:“养其习于童蒙。

”小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针对实际情况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搞建筑如此,育人更是如此。

在此先举两个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关的事例。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

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

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

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

”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年轻人大惊:“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

”年轻人全傻了。

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与上述例子相反,良好的习惯也常常助人成功。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

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由上述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利用教材、课本、课堂教学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等。

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形式多样。

在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道理。

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并经常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同时课外设计练习,留臵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

在调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育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因人、事、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学生千差万别,每个都有他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语言极为粗鲁,满口都是脏话;有的行为习惯很不好;有的爱惹事生非等。

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转化他们。

例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六年级男学生唐某,人不笨,但成绩极差,据了解上课极不认真,还经常惹事生非,语言粗鲁行为不良,甚至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

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以这位学生为教育重点,先通过同学、老师和家长了解他的有关情况,最后我总结出他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才会用不好的言行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得到这些信息后,我就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先是找他单独谈心,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看法等,让他知道我们要做到语言行为文明,并乐于关心帮助别人,多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会真正吸引大家并让大家看得起。

当然只是进行交谈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还经常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大概过了两个月,他身上的缺点已改了大半,不再无事生非,能较好地管住自己不说脏话,也能和同学较融洽地相处了。

并不是只有成绩差的学生言行不良,成绩好的学生也同样存在有不良的言行。

那是02年毕业的一名学生,很聪明,头脑非常灵活,成绩一直都很好,但行为习惯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坐,因此他也不愿和同学交往,经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先也是了解所有与他有关的情况,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就其成因和他进行沟通,并在主题班会上教育全班学生要团结,多谅解同学宽容同学,和睦相处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针对性教育后,他的不良言行少了很多,和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有时还帮同学讲题了。

对于不同的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发现其引发不良行为发生的根源所在,再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地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抓好学生的言行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而父母则是这所学校永久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孩子成才,是每个家长所期望的,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严格要求,这本身无可非议。

问题是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方法。

是加压加负,超前超载,拔苗助长,还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给孩子一把金钥匙。

有不少报道披露,家长期望值太高,不惜重金请家教,或者题海战疲劳战,却事与愿违,有的发疯,有的自杀,甚至还有杀母亲的。

凡此种种,令人不寒而栗。

其实我们只要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等于给了一把孩子成才的金钥匙,良好的习惯与学业成绩同等重要,它将使人受益终身。

因此老师应和家长们一道,相互沟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地为他们确立规矩。

并时时处处地进行督促和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好的习惯也就不难形成了。

现在普遍存在的留守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下降,不良嗜好增多,易受不良诱惑,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留守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孩子得到的是更多关爱甚至是娇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由此养成了许多的不良言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所以我们老师要想把这部份学生教育好,更不能少了与家长的沟通,并及时地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

四、让制度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以前当班主任时,每接一个班级,在学期初我都要根据该班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与该班相适合的班规(主要是有关学习和平时言行的条例)。

并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根据表现每周进行一次量化评比,并评选出一个优秀小组进行表扬。

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让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又教育了学生要团结一致。

有了这些条约,他们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哪些不应该做,人人在为本组的得分遵守班规,同时也就慢慢地养成了好的习惯。

通过这些条约的规范化教育,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由外因的强制执行,变成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如有一个学生姚某,父母离异后他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又长年在外打工,全靠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照顾。

因为家庭等多方面原因,该生可以说是班上行为习惯最差的一个。

因此在制定班规的时候考虑到他的情况,我就专门找他同其他一些同学参与了班规的制定,自从有了班规以后,他不但能较好管住自己,还能为了本组不被扣分和多加分做了许多工作。

进步还比较大,很多同学都说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们只制定条例是不够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

如: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自身却不能很好地以身作则,这样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自己也就自然不会去遵守了。

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

五、除了加强学校教育外,社会导向对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最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有外因是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的,只有学生的内因起到变化,从内心感觉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真正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言行。

要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体验,内化感受是关键,只有全社会引起了关注,让学生在社会大家庭里多体验,多感受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内到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

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

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

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的通道让给急着赶路的人。

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摘自《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对于小学生而言,公德教育也需要落实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

这样,除了社会常识教育之外,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了小学德育的重中之重了。

少年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爱,也需要积极的引导,这既包括正面的宣传、教育、鼓励,也包括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从各个方面创造能使他们培养自立精神的条件和环境,对其出现的偏差及时劝导。

对他们的教育教师要身体力行,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为他们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