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略文化对当代印度外交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独立后印度领导人决心把其建成强大的、在国际社会受到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日益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是印度实行大国战略的内在因素。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迅速繁荣的经济为印度政府全力推行大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冷战的终结、国际力量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重塑是印度积极走大国发展道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印度积极推行大国外交、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在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印度的大国战略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但印度不满足于地区强国的地位,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这种海权强国的发展道路是根据印度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得来的,它的实施会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要影响。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分析印度的大国战略有其充分的内部条件,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科技能力逐渐增强等因素外,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优厚的地区环境条件,印度的大国之路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

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

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中印两国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分析

中印两国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分析

中印两国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摘要:从文化战略的角度分析全球化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特别分析了两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旨在促进和推动这两个文化大国全方位的发展与合作。

关键词:中国、印度、全球化、宗教文化、文化交流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文化交流(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文化关系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中印两国将在“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领域的合作。

可以预计,在未来中印关系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文化理解和文化交流可望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化,有时是指狭义的宗教文化,更多的时候则是指广义的文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接轨,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印两大邻国之间的联系也前所未有的增强。

2005年底,印度总统卡拉姆在新加坡访问时表示,中印之间因1962年边界冲突造成的伤疤已经痊癒,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中印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将进入新的时期。

1.中国再次掀起“印度热”的新契机从《战国策》、《国语》等中国典籍中发现所受印度文化影响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看到中印文化交流已经进行了数千年。

广泛的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发展,也促进了双方科学技术的昌盛。

季羡林先生因此总结道:“在全部世界史上,要举一个文化交流双方获利的例子,非中印文化交流莫属。

中印文化交流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典范。

”[1]从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佛国之伟”使中国人仰慕西天,鼓动了中国高僧西进求法,进而推动中国出现“印度热”。

但是在这之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式微甚至基本消失,中国对印度文化历经了漫长的淡漠阶段,中国人对印度本土的文化变迁也越来越陌生。

特别是近代,印度的“亡国奴”形象虽然令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无限同情,但却无论如何不能激起他们的敬仰之情,“印度热”也就缺乏根基。

研究中印文化关系的一些学者认为,从9世纪后“印度已不再对中国文化有重大的影响了”[2]。

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引言中印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印关系经历了波折和起伏,但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印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两国之间的挑战和未来合作的机会。

历史背景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数千年的交流和互动。

然而,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中印关系经历了多次的紧张局势和冲突。

最引人关注的一次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导致了两国关系的严重恶化。

此后,双方在边境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和摩擦。

现状分析尽管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都存在合作,但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面临挑战。

边境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的核心争议之一。

两国在东北部的边界线上存在争议,并且曾经发生过多次边境冲突。

两国政府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但进展缓慢。

经济竞争中印两国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的出口依赖度较高,而印度则希望通过提供投资机会来吸引外国资金。

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经济竞争的加剧。

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中印都是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

中印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两国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两国之间的竞争和争议也可能限制它们的合作和共同利益。

机遇与挑战中印关系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存在着许多合作的机会。

经济合作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

两国可以加强贸易联系,加大互相投资,共同开发市场。

中印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提高两国的经济实力。

边界问题解决中印可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边界争议。

两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边界问题的解决,并寻求建立稳定的边界管理机制,增强互信和合作。

人文交流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非常重要。

两国可以加强教育交流、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结论中印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林民旺【内容提要】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

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

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

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中印关系;国际格局;不结盟;多向结盟【DOI】10.19422/ki.ddsj.2021.04.00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印度方面也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局之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态势。

作为当前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之一,印度在大变局中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谋求实现莫迪政府提出的“新印度”愿景。

过去数年,在莫迪及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的强势执政下,印度在外交战略上进行大调整,对全球局势及地区稳定都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局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来。

印度对大变局的基本认知2020年9月,印度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出版了《印度道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以下简称《印度道路》)一书,[1]系统阐述了对国际大势和印度战略的思考。

苏杰生深受莫迪倚重,虽然其声称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仅为个人观点,但事实上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外交战略取向。

[2]结合对《印度道路》相关阐述的分析,以及印度自身的利益与战略关切,印度视野下的世界大变局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维度。

第一,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巨变之中。

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当前这一轮世界巨变的起点或拐点时刻,当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这一巨变的具体表现。

论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下的印度中东外交

论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下的印度中东外交
21 0 0年 7月 第 4期
阿 拉伯世 界研 究
AJ bW o l t d e a r dS u is
J l, 0 0 uy2 1 N0 4 ..
论 当代 国际格 局变化 下 的印度 中东外 交 六
钮 维 敢
摘 要:冷战 时期 ,印度对 中东的外交政策 ,基本上奉行 了支持 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支持阿拉伯联
作者简介 :钮 维敢,博士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院管理学院博 士后研 究人 员 ( 北京 1 0 8 ) 0 0 0 ,江苏省行 政学院 国际问题研究 中心 副教授 ( 江苏南京 2 0 0 10 4 o
文章编号:1 7 — 11( 0 0 4 0 6— 7 6 3 5 6 2 1 )0 — 0 7 0 中图分类号:B 3 8 文献标识码 :A
作 ,积极 主张按 照联合 国安理会决议和平解 决阿 以冲突
外交
6 7
冷 人 民党政府 (9 7 邀 以外长秘 密访 印,但 由于 印度 国家利 益远高于 党派 间利 适应冷 战缓和 , 1 7 试 战 年 3 ~1 8 年 1 益,印以关 系没有取得深入进 展; 继续奉行 亲阿反 以政策, 图 保 持 与 中 东 阿 月 90 缓 月) 和 期 反对埃及及 与以色列片面媾和 ,主张全面、公 正合理地解决 拉 伯 国家 传 统交 中东 问题 ,赋 予不 结盟运 动以 “ 不干预” 的新 内容 ,并在此 往的基础上 , 强 加 基础上承认伊 朗和阿 富汗新政权 与 以色 列的交往 英・ 甘地第二次执 即 2 O世 纪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时期 印度成 为国际不 结盟 成 为 国 际不 结 盟 政和拉 ・ 甘地政府 运 动的中心 ,印度借助不结盟运动,使其 成为 开展 中东 外交 运动中心, 阿富 在 (9 0年 1月 ~ 的平 台,谋求和平解决 中东冲突,以此提 高印度 的国际地位 汗 问题 上 为 苏联 18 18 9 9年 1 月) 2 入侵辩 护, 损害 了 印度 和 国 际 不 结 盟运动的形 象 冷 2 0世纪九十年代 以来的平衡外交时期 (9 0年 至今) 自从纳拉 辛哈 ・ 19 , 拉奥执政 以来 反 对 美 国 的 中东 战 的历届政府 ,根据 世界格局 的巨大变化对 印度的中东政策作 了调整 ,在 阿拉伯国家与 单边外交,但也与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二)接触与防范中国
•略
(三)依靠俄罗斯
• 冷战时的同盟,冷战后关系由低迷走向恢
复友好关系。 • 200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密切的军事合作处于优先地位。
(四)拉拢日本
• 21世纪后日印关系迅速升温。没有历史和
利益冲突,价值观念趋同。 • 印度对日本:政治是铺垫,经济是重点, 安全是补充。 • 印度成为日本官方援助最大国家。 • 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引人注目。有共同 防范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
• 第二,印度的外交决策人员不受外部机构—
——如智库———的影响,而在其他国家, 智库会强化政府对本国世界地位的认识。 • 第三,印度精英担心印度崛起是一个西方 制造的概念,它不现实地提高了人们对于 印度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义务的期望值。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 印度对华政策:同盟,对手还是榜样? • 印度人对中国的三种看法: • 1,对手。 • 2,合作伙伴。 • 3,中印大同。Chindia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不希望与中国改善关
系;6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双边关系。根据0分至 100分的评判尺度,受访者就自己对22个所列国 家的好感打分(100分代表非常热情,0分代表非常 冷淡),中国和巴西的得分排在中间,为44分;美 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尼泊尔、 俄罗斯、英国、斯里兰卡和南非的排名更靠前 。 在所列的22个国家中,印度人对美国的态度最 为热情。83%的人认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牢固, 只有4%的人认为关系脆弱,75%的人希望进一步 加强关系,只有1%的人希望关系冷淡。
古杰拉尔主义:睦邻友好政策
• 核心:印度采取不对等原则和邻国搞好关系,以
• • • • •
求共同发展和为本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作单 方面让步 2、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干涉内政 4、南亚各国领土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 其他国家 5,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对外交往和国际关系非常重视。

印度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多极化。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一、多边主义与印度印度一直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印度坚信通过多边主义合作可以解决国际问题,并且通过不同国家间的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

印度在联合国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二、邻国关系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印度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焦点。

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恐怖袭击等问题一直存在,但印度仍然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并倡导和平共处。

另外,印度与中国、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印度积极推进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外交交流。

三、印度与美国关系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加强。

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

美国将印度视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并积极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升温,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四、印度的经济外交印度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外交,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印度一直倡导贸易自由化与开放,与其他国家签署了许多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此外,印度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努力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五、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印度一直努力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同时,印度也主张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通过合作与对话来推动国际事务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走在多边主义的道路上,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来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合作。

印太战略视角下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关系浅析

印太战略视角下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关系浅析

第22卷第2期Vol.22No.2荆楚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2021年4月Apr.2021印太战略视角下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关系浅析张许许(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100000)摘要: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太”由“概念”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战略”,通过对其发展演变规律及主要目标意图分析可知,其目的主要是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进一步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通过加强政治与军事合作整合自身盟友体系,进一步对印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正是在这些共同利益的推动下,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在政治、经贸、防务与科技合作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更加亲密的特点。

但是,美印关系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发展也并非顺风顺水,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两国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经济政治改革、全球性问题、目标与战略定位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较大分歧,同时中俄巴三国以及克什米尔等问题也对其关系产生相应的影响。

关键词: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美印关系;双边关系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1)02-0005-10作为世界上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美国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印度为地区强国、世界发展中的大国。

美印关系的互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关系学界关注与讨论。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其历史经验或政治制度的相似性,还取决于共同的关切、地缘政治现实、意识形态、权力结构、社会联系和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决定性因素促成了美国和印度价值观的趋同。

两国成功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美印正是从这些历史传统和当前的现实环境出发,不断地进行接触,以此来实现其在印太地区的利益,并使两国关系进一步走近。

一、印太战略的形成及其主要意图(一)印太战略形成“印太”概念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卡尔•豪斯霍弗是德国地缘政治学的领军人物,在其作品《太平洋地缘政治》中对印度洋、太平洋及相关区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空间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印太地区在国际地缘战略中重要作用。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马加力2012-11-20 10:54:43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6年2期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内容提要: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

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印度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它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的形成、转变和态势,对于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脉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妥善处理中印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这既与它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它本身的幅员、人口、曾经享有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过重要贡献。

直至今日,印度的哲学、宗教仍在对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它又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印度的人口现已达到11.1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

早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就已经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它特有的影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即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他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新区域主义”战略:“邻国优先”政策

印度“新区域主义”战略:“邻国优先”政策

印度“新区域主义”战略:“邻国优先”政策作者:杜志远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年第01期摘要与以政治失和与战略短视为特征的“旧区域主义”战略不同,“邻国优先”政策是一个以政治和谐与政治共同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战略。

该战略是印度在传统邻国政策失效、周边安全环境恶化、中印战略空间重合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关键之举。

莫迪政府正基于印度自然地理优势、政治关系、经济互补性和共同文化,采取地理互融、政治互动、经济互依和文化互联等措施推进其“邻国优先”政策。

无疑,这将有助于重塑印度与邻国的安全架构、缓冲周边安全战略压力以及促成地区一体化和政治化。

同时,“邻国优先”政策依然面临中央和地方分权与制约、政府换届所致的政策动荡、印度“地区干涉主义”心态时而出现、南亚小国注重“平衡外交”以抗印度以及中印战略竞合的不确定等诸多挑战。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邻国优先三个同心圆外交地区霸权主义在莫迪政府创建并推出“邻国优先”政策前,可以说印度并没有一项明确的“邻国政策”,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其邻国采取了临时和双边方式,其政策以对安全的首要关注为指导,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

邻国关系经常被用作战略工具,用于显示印度在地区层面的主导地位,从未想过在该地区建立类似北约的安全组织。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后立刻推出“邻国优先”政策(Neighbourhood First),并明确表示邻国关系将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关键事项。

莫迪两次邀请邻国领导人参加其就职典礼,并在两次上任后都将邻国作为首访之选。

印度历史上一项真正意义上、明确清晰的邻国政策正式诞生。

一、“邻国政策”的阶段性发展(一)概念诠释印度的“邻国政策”源于古印度政治家考底利耶(Kautilyan)曼达拉外交理论(国家圈子理论),即邻国总被视为敌人,而邻国的邻国则被视为朋友。

Manu and Kautilya’s Ideas on Inter-state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EB/OL]. http://shodhganga.inflibnet.ac.in/bitstream/10603/4285/10/11_chapter%204.pdf.这种理论表明,印度同样面临非敌即友的局面。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

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

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

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

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

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

“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

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

 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

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已逐渐成为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的合作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印关系的影响以及两国在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印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印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

边界争端、经济竞争等问题一度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

但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印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对中印合作的影响1. 互联互通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将加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促进合作发展。

2. 经济合作的拓展: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促进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发展。

3. 区域合作的加强:一带一路涵盖了广泛的地理区域,中印合作可以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区域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三、中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 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印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经济繁荣、地区稳定等共同目标。

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2. 共同挑战:中印合作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如巨大的人口规模、环境问题等。

双方可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

3. 互信建设:中印之间的互信建设是促进合作的基础。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需要加强政治互信,解决历史积累的问题,建立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

四、展望中印合作的未来中印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国家之一,合作潜力巨大。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印关系将进入新的阶段。

双方需要加强高层交往,加强经贸合作,同时也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作,中印可以共同为实现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合作。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印度的外交政策旨在构建稳定、互助的地区合作框架,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外交政策,重点关注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合作努力。

一、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和平与合作:印度倡导和平共处,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

印度追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2.多极化外交:印度主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旨在避免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霸权崛起。

印度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实现平等、公正的国际秩序。

3.南南合作:印度重视与南亚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印度倡导通过南南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

二、印度与南亚地区的合作印度积极推动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紧密合作,旨在加强地区内贸易、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

以下是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要合作倡议:1.南亚自由贸易区(SAFTA):印度是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成员国之一。

SAFTA旨在促进南亚地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2.南亚经济合作组织(SAARC):印度是南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SAARC通过促进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印度倡议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旨在促进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互联互通。

该走廊将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4.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印度提出“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倡议,旨在加强南亚地区与印度洋岛国家之间的合作。

该倡议涵盖交通、能源、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升南亚地区的综合发展。

三、印度的区域外交政策除了在南亚地区加强合作外,印度还积极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外交关系。

以下是印度在区域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倡议:1.东亚合作:印度重视与东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东亚经济体的关系。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的外交政策

3 瓦杰帕伊总理时期
瓦杰帕伊于1996年5月16-28日和1998年3月 19日至2004年5月22日担任总理。冷战结束后, 印度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开始实行全方位大国 平衡外交,与美国发展一种新的关系,与俄罗斯 保持传统关系,拓展东向政策,重新恢复与欧洲 及西亚、海湾、中亚等远邻地区的传统联系,改 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外交布局中,印度对大国和 多边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本地区和多边的重视。
2 甘地总理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英迪拉甘地执政(1966年1月24 日至1977年3月24日,1980年1月14日至1984年 10月31日)和拉吉夫甘地执政(1984年10月31日至 1989年12月1日)。
两位甘地总理执政的岁月,正是印度的外交 政策包括国际组织外交经历考验和面临调整的时 期。印度从实力地位和地缘政治出发,重点发展 与苏联的特殊关系,建立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 在核不扩散、阿富汗、柬埔寨等问题上,印度与 西方国家的立场相左、利益相异。在南亚,印度 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对待地区内小国,并提出被 称为印度主义的英迪拉主义,反对地区外国家对 南亚事务的干涉。
吉夫甘地总理在联合国最有影响的外交行动是
1988年6月他在联合国大会第三次裁军特别会议
上提出开创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秩序的行动计
划,其核心是进行全面、彻底和非歧视性的核裁 军,到
2010年分三阶段取缔所有核武器。该行动 计划的基本要点包括:第一,所有国家共 同承诺最迟于2010年取缔核武器;第二, 所有核武器国家必须加入核裁军进程,所 有其他国家也应成为这一进程的一部分; 第三,为了显示善意和建立必要的信任, 每一阶段应取得有形的进展;第四,有必 要改变现有的原则、政策和机构以维护一 个无核武器的世界,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 谈判以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球安全体系。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人口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印携手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中印之间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

目前中印关系的现状是相对复杂的,但是随着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共同利益的增加,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中印关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中印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边界争端问题,如中印边界问题、藏南问题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印关系带来了一些阻碍和挑战。

此外,中印在地缘政治上也存在一些分歧,如中印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

这些因素使得中印关系在某些时候显得紧张和冷淡。

然而,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中印两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

双方在经济贸易、投资合作、科技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印经济走廊和中国制造2025等合作计划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中印之间的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两国之间的旅游、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斐然。

越来越多的中印友好交往活动在两国之间展开,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对于改善和深化中印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两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日益紧密。

中印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都面临着全球治理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

在如此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印度的“东看政策”有一定的契合度,对于深化两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印关系的现状是相对复杂的,但是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双方应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为前提,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加强对全球事务的合作,以实现中印共同发展和稳定繁荣的目标。

相信随着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印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印度的文化与外交

印度的文化与外交


印度的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
都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与宗
教有关,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
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都是在宗教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无宗教就不成为印度文化。

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非暴力思
想也源于印度宗教思想的仁爱主义。

它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

尼赫鲁把自己对印度文化的独到的悟性,巧妙地 运用到对外政策制定和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不 结盟”是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大手笔。

尼赫鲁不结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得到了国 内各个党派的支持,也为国内各宗教组织和派别 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和国际舆论 的支持和赞赏。

不结盟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想的边界线,又将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的广大
地区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印度独立后的历届政府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制定 其对外政策时,往往不同于他国,一般视作印度 的附属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横加 干涉。
(2)绝不允许第三国加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2.印度文化的价值观与外交政策
(1)不结盟外交政策

印度教的兴起,对人的“业”作了修正,认为凡
是忘我工作奉献的人,遵纪守法,用“达摩”规 范自己的行为,他不会受到“业”的束缚,把人 生追求最高的解脱方式“出世”一法变为“入世 ”方式。
(3)精神价值

印度教把亲证“梵我一如”作为人生解脱的最崇 高的追求目标,

修行方式和解脱之道:

行为之道 智慧之道 虔诚之道

印度人民党为了赢得大选的胜利,执掌印度政坛,故把 赤裸裸的印度教派主义——“印度教特性“,改为”印 度特性”以伪装的民族主义取代印度教派主义,同时又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印度电影外交——路径、优势与障碍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印度电影外交——路径、优势与障碍

弟子规名句-回复1、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没弄明白之前,不去轻易相信。

对不确切之事,不要轻易传播。

点评:出自《弟子规·信》。

「的」就是确实、确切。

谣言止于智者。

2、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听到父母教导,应当恭敬聆听。

听到父母责备,必须接受顺从。

点评:出自《弟子规·入则孝》。

孝敬父母,首先要培养恭敬之心。

但是也要懂得权变。

俗话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3、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搅他;别人心情不好,不以闲话相扰。

点评:出自《弟子规·泛爱众》。

不影响别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种美德。

4、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解释:读书讲究方法,需要做到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三者全要做到。

点评:出自《弟子规·余力学文》。

读书需要专注。

专注才能领悟文章的才思。

5、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解释:别人缺点短处,不要当众揭穿;别人个人隐私,不可当众宣扬。

点评:出自《弟子规·泛爱众》。

别人有缺点,可以私下里提醒他。

但是也要注意言辞,照顾好他的面子。

6、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解释:才学博大精深,名望自然就大;人们叹服其才,不是言词唬人。

点评:出自《弟子规·泛爱众》。

司马光曾言「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

」7、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帽子要戴端正,纽扣必须扣好。

脚上袜子鞋履,都要平整系紧。

点评:出自《弟子规·谨》。

虽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但是基本的仪容仪表还是要有的。

8、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解释:赞美别人善行,本身就是善行。

别人听到赞美,更为勉力行善。

点评:出自《弟子规·泛爱众》。

当众夸赞别人的善行,会让更多的人去行善。

所以赞美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善行。

9、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解释:世上所有的人,都要相互亲爱。

印度宗教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

印度宗教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

印度宗教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度宗教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

印度宗教源远流长,其中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

这些宗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它们在哲学、道德、宗教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对世界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一、印度宗教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印度宗教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对当代世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印度,人们信仰各种不同的神灵和教义,并且尊重他人的信仰。

这种包容性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这对当代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并且相互包容。

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宗教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二、印度宗教的非暴力倡导印度宗教中的佛教和耆那教都强调非暴力和慈悲为怀。

这给当代社会提供了反思和启示。

在当今世界上,我们面对着许多冲突和暴力事件。

印度宗教教导我们要避免暴力行为,并用慈悲和宽容来对待他人。

这对于当代社会解决冲突、维护和平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印度宗教中学习如何以和平和非暴力的方式处理矛盾和纷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印度宗教的思想贡献印度宗教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譬如,印度教中的“因果报应”理念强调个人行为的结果,这对于推动道德行为和社会公平具有指导意义。

佛教中的“无我”概念提倡超越个人欲望和自我中心主义,这对于当代社会追求内心宁静和精神平衡具有积极启示。

耆那教中的“无暴力”与“真实观”教导我们要追求真善美、追求与道德的一致性。

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我们引领人性的追求提供了指导。

四、印度宗教的艺术与文化影响印度宗教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印度教的雕塑艺术、佛教的壁画艺术以及耆那教的建筑艺术都为当代世界提供了美的享受与启示。

这些艺术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研究者。

印度的国家安全观与安全困境(上)

印度的国家安全观与安全困境(上)

印度的国家安全观与安全困境(上)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4期云飞独立后的印度领导人一直确信印度会崛起成为超越南亚地域限制的全球性大国之一,认为多种族、多文化的印度国家更适应现代世界,印度应与其他大国平等,而且在精神方面领先他们。

这种心态令现代印度的国家安全观缺乏“厚重”,以至于在地缘政策上奉行冒险主义政策,屡屡对邻国进行军事挑衅,甚至故意制造军事摩擦事件。

进入21世纪,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实力增强,核武势力日渐增强,南亚“超级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同时也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受“东向”战略实施取得了实际成果的鼓舞,印度的政治精英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及所拥有的多元文化与多宗教信仰会让印度扮演一个特殊的世界角色,印度应该早日成为世界大国。

印度的当权者更是誓言要在21世纪实现印度的世界大国之梦。

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将印度称为“一个复活了的强大国家”,曼莫汉·辛格曾表示,要“使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而怀揣印度强国之梦的莫迪执政后,更是到处宣讲:“21世纪一定是印度的世纪!”并且认为,当代印度已经到了打破南亚限制,扩展其周边的时候了,为其区域霸权主义制造声势……从洞朗、加勒万河谷冲突说起近年来,作为印度区域霸权主义的实践,突出表现为与中国在边界地区的频繁军事摩擦。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与14个国家领土接壤,在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上,中国有最复杂的边界线,仅三国交界点就有16个。

在历史上,历史条约线、传统控制线和实际控制线是维系边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旧中国“有边无界”的历史,经过友好协商,中国与12个陆上邻国签署边界协定,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在英属印度之前,中印之间由长期的行政管理而形成了一条长约2 000千米的“传统习惯线”。

传统习惯线西段北起中国新疆喀喇昆仑山口、南至西藏阿里与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三地交界。

当代中国外交史3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当代中国外交史3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当代中国外交史3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当代中国外交史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新中国的领导下,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里程碑事件就是中国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并与其他国家共同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外交史中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中国的外交策略以及中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立场,并分析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意义和影响。

1.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在1949年之前,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剥削,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5年以后,中国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国对于新中国的立场也各不相同。

2. 中国的外交策略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中国主张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并鼓励各国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分歧。

参加日内瓦会议正是中国外交策略的体现,通过多边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并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努力。

3. 中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立场印度支那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冲突。

中国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反对法国殖民统治。

中国认为,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应该由各国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实现,并反对外部干涉。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维护了印度支那国家的利益,促使各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并解决了部分问题。

4.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对中国外交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的参与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国家,中国能够与世界各国平等对话,并对国际事务产生重要影响,这表明了中国外交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战略文化对当代印度外交的影响
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总要有相关理论和一些指导思想,而这些理论相应地也就构成了国家的外交理念,它是国家的价值观和本土文化传统在外交政策上的集中反映。

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谋划国家生存与发展、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方式。

像印度这样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古国而言,文化对其影响尤为重大。

如果把世界各民族文化比作一张不断变化的地图,则战略是在文化这张地图上演绎和驰骋着1。

本文以印度的战略文化因素为切入点,探讨战略文化如何影响印度的外交政策。

一.战略文化中的印度传统
印度学者贾斯万特·辛格(Jaswant Singh)认为,共同的历史经历、种族记忆(铭记于一个民族心理中的艰辛与磨难)以及地理因素(源于一国边界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养育了战略文化2。

从哲学角度讲,这正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内外因的双重角度分析印度战略文化中若干传统。

(一)内部传统因素
正如构建主义所认为的,由共同知识构建了诸如规范、规则、制度、习俗、意识形态、习惯、法律等具体形态的文化,恰恰可以影响行为体的权衡,从而产生作用3。

像印度这样具有数千年战略传统的文明古国,其具体战略的制定都是在本国特定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想传统大背景下进行的。

印度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它与中国一同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它以印度教文化为主体,以宗教思想为重点内容,以社会道德伦理为体现的多种文化综合体。

在印度战略文化中,宗教传统深厚,构成复杂。

宗教性是印度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婆罗门教对印度整个上层建筑都有重大影响。

神权和神意通过婆罗门教支配着社会生活、政治、文化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宗教的迷信度达到狂热的程度。

在这种“神的力量”的驱使下,婆罗门教大力宣扬轮回业报思想以及非暴力主义,成为了印度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此之外,印度文化中的种姓意识,特别是“婆罗门至上”意识,即高等种姓蔑视低等种姓并对低等种姓拥有绝对的处置权。

这种意识一直在影响着现在的印度人。

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婆罗门种姓的社会精英,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尼赫鲁本人也出身于婆罗门世家。

正如印度一位著名学者所言:“对于我国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物来说,种姓背景仍然是决定性因素,不论他是政治领导人,还是高级官员、高级将领、高级知识分子,所有影响政策的人都毫不例外。

”4
(二)外部环境因素
战略要处理的民族和国家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战略的制定必然受制于环境,国家的战略选择必须建于对内外环境的认识上。

因此,对环境的判断也构成了决定战略文化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印度人在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外部环境下,必然受到欧洲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殖民者的欺压与曾经拥有古老文明所形成的民族自豪感的推动下,形成了印度强烈的现代民族主义。

印度战略文化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甚至于实力至上的外向性,从很大程度上讲,继承甚至发扬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战略设计,成为了印度战略文化中许多观点赖以植根的土壤。

正如印度著名的外交家兼战略家潘尼迦(K·M·Panikkar)所言,“印度的精神
1程亚文,“战略文化地图”,/pingtai/010829300/010*******.htm.
2Jaswant Singh,“India’s Strategic Thought” /pic/js/js(what_constitues_national).htm 3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202-203页
4(印)罗米拉·塔帕尔,《印度的部落、种姓和宗教》,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74页
向来就是积极肯定的,而且在必要时,不惜以武力去肯定正义的精神,这在印度历史的各个伟大时代里尤为如此”5。

二.战略文化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一)宗教在外交领域的影响
宗教几乎是一切国家、一切民族所共有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信仰者的世界观,形成一种传统力量渗透到各个领域。

6宗教性是印度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浓郁而复杂的宗教性也是印度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关键所在。

在印度,婆罗门至上的思想意识在印度国内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影响不可小觑,这一思想延伸至今就形成了印度地区乃至世界霸权主义的文化理念。

这一霸权心态在印度与南亚邻国的矛盾与纷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心态尤为表现在印度将其北部的三个内陆山国—锡金、不丹和尼泊尔看成是自身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将中国西藏看成是防范中国权势南下的缓冲区。

印度宗教中这种不平等的霸权思想已被一大部分印度人看做是常态,并延伸至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中,影响着印度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践。

(二)民族主义中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印度独立以后,历届政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民族主义的影响。

尼赫鲁时代曾倡导把印度建成一个在国际社会受尊重的民族国家,建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声有色的大国”,这已成为印度外交战略和政策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就深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鼓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大力推行民族主义的实力外交。

印度人民党强调:“民族主义仍然是唯一有效地法宝,它能继续唤起印度国民自主自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民族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印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民族利益至上、追求大国地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外交中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烈。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印度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复兴诉求,不会屈从于别国霸权,而美国所追求的是一种单级世界,是“美国治下的和平”,因此,印美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基本理念仍会存在不可协调性,这将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牵制因素。

(三)实用主义在对印度外交政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积极谋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以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社会中,印度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全面拓展印度的地缘活动空间。

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方式使得印度既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又推动与美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方式,印度不仅完成了核试验,还多次从美俄两国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开展技术合作。

印度在两面渔利的同时,获取国际社会对自己大国地位的认可和重视。

不仅如此,印度继续提倡和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主张赋予不结盟运动以新的内容。

印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和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组织活动。

印度在1992年制定的“东进”政策,指向印度与东盟及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努力越出印度洋而成为亚太区域的重要角色。

目前,印度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

从长远讲,印度将会继续利用国际组织扩大印度在南亚以外的影响。

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务实措施,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将显著增强。

三.战略文化与外交思辨的启示
在印度实现民族独立和不断崛起的过程中,除了大国意识的不断增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实力的不断增强。

而在此基础上,印度战略中文化中现实主义外交彰显其实用主义
5K·M·Panikkar,《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10页6姜玉洪,《印度文化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17页
的色彩。

从印度的核试验到“倚苏傍美”外交之路的选择,印度逐渐以国家利益和自身实力为出发点,以一种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也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华民族也曾有过悠久的历史,也曾有过“大国主义”的思想,然而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攻势之下,大国之梦被打碎,留给国人的更多的是一种思辨。

随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也需要这种以国家为荣的自豪感指引我们不断向前,这也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除此之外,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应对国际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我国战略文化的独特性,又要注重其实用性的一面,不断发掘中国战略文化中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以一种务实的视角开展外交活动,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在和谐的国际社会中与各国和平共处、荣辱与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