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战略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独立后印度领导人决心把其建成强大的、在国际社会受到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日益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是印度实行大国战略的内在因素。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迅速繁荣的经济为印度政府全力推行大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冷战的终结、国际力量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重塑是印度积极走大国发展道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印度积极推行大国外交、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在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印度的大国战略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但印度不满足于地区强国的地位,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这种海权强国的发展道路是根据印度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得来的,它的实施会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要影响。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分析印度的大国战略有其充分的内部条件,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科技能力逐渐增强等因素外,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优厚的地区环境条件,印度的大国之路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
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
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7-印度军事战略目标讲稿
印度军事战略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印度独立后迄今,其军事战略在保持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之下,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内容.其军事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推行了三种不同的军事战略。
一、“西攻北进”战略(1947-一1961年)1947-1961年间,印度执行“西攻北进”军事战略。
西攻,是指对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实行进攻政策.北进是指在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势头的同时,对我国领土推行蚕食的“前进政策”。
自印度独立至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印度独立不久,尚未摆脱英国殖民体系。
国内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的角逐加剧。
其军队和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英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国防预算开支很小(整个50年代,其国防开支每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8%左右),军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其军事活动主要限于国内。
与此同时,因印、巴分治的克什米尔领土归属问题,印度在军事上对巴采取进攻政策,以此来解决两国边境的领土归属间题。
于是,印度在1947年10月向巴基斯坦挑起了长达14个月的克什米尔战争。
印度抢占2/3的克什米尔领土后,为巩固在克什米尔地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和进攻势头。
将绝大多数军队部署在印巴边境,对巴形成进攻之态势。
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印两国比较友好.但到五十年代末期之后,印度称霸扩张的野心开始显露,妄图吞并我国整个西藏,策动西藏上层叛乱,企图使西藏脱离中国归印度势力范围,并把其军队推进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前沿(1959年8月,印宣布“麦线”以南地区由其陆军接管),逐步将军事矛头指向我国,对我国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越线大肆入侵,蚕食我国大片领土(蚕食我领土9.245万平方公里)。
同时,又对我国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印度蚕食我国领土和对我领土的要求,实质上是继承了英帝国主义者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前进政策”的衣钵。
在整个这一时期,印度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巩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针对巴基斯坦适度扩充军事实力(其总兵力由印巴分治时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以保持对巴的军事优势,不使巴威胁印度的安全;把英殖民军“印度化”,统编全国各土邦王公的部队;注意加强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逐步推行以蚕食中国领土为目的的“前进政策”。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林民旺【内容提要】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
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
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
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中印关系;国际格局;不结盟;多向结盟【DOI】10.19422/ki.ddsj.2021.04.00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印度方面也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局之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态势。
作为当前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之一,印度在大变局中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谋求实现莫迪政府提出的“新印度”愿景。
过去数年,在莫迪及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的强势执政下,印度在外交战略上进行大调整,对全球局势及地区稳定都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局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来。
印度对大变局的基本认知2020年9月,印度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出版了《印度道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以下简称《印度道路》)一书,[1]系统阐述了对国际大势和印度战略的思考。
苏杰生深受莫迪倚重,虽然其声称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仅为个人观点,但事实上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外交战略取向。
[2]结合对《印度道路》相关阐述的分析,以及印度自身的利益与战略关切,印度视野下的世界大变局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维度。
第一,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巨变之中。
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当前这一轮世界巨变的起点或拐点时刻,当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这一巨变的具体表现。
印度战略计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印度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战略计划。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度战略计划,以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治战略1.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确保政治稳定。
2. 提高政治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印度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矛盾。
4.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
三、经济战略1.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激发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四、军事战略1.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2. 发展新型军事力量:注重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
3. 深化军事改革: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提高军队指挥效率。
4. 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外交战略1.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2. 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话语权。
3. 加强南南合作: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倡导和平发展: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科技战略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2.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
3. 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二)接触与防范中国
•略
(三)依靠俄罗斯
• 冷战时的同盟,冷战后关系由低迷走向恢
复友好关系。 • 200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密切的军事合作处于优先地位。
(四)拉拢日本
• 21世纪后日印关系迅速升温。没有历史和
利益冲突,价值观念趋同。 • 印度对日本:政治是铺垫,经济是重点, 安全是补充。 • 印度成为日本官方援助最大国家。 • 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引人注目。有共同 防范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
• 第二,印度的外交决策人员不受外部机构—
——如智库———的影响,而在其他国家, 智库会强化政府对本国世界地位的认识。 • 第三,印度精英担心印度崛起是一个西方 制造的概念,它不现实地提高了人们对于 印度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义务的期望值。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 印度对华政策:同盟,对手还是榜样? • 印度人对中国的三种看法: • 1,对手。 • 2,合作伙伴。 • 3,中印大同。Chindia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不希望与中国改善关
系;6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双边关系。根据0分至 100分的评判尺度,受访者就自己对22个所列国 家的好感打分(100分代表非常热情,0分代表非常 冷淡),中国和巴西的得分排在中间,为44分;美 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尼泊尔、 俄罗斯、英国、斯里兰卡和南非的排名更靠前 。 在所列的22个国家中,印度人对美国的态度最 为热情。83%的人认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牢固, 只有4%的人认为关系脆弱,75%的人希望进一步 加强关系,只有1%的人希望关系冷淡。
古杰拉尔主义:睦邻友好政策
• 核心:印度采取不对等原则和邻国搞好关系,以
• • • • •
求共同发展和为本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作单 方面让步 2、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干涉内政 4、南亚各国领土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 其他国家 5,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印度国家战略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制定和实施,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一、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地缘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安全战略。
印度次大陆相对封闭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印度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海上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安全系于印度洋,如果印度洋被他国控制,印度就失去了自由,印度的未来如何与印度能否发展为海权大国紧密相连。
从地缘环境来看,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核心,国土三面环海,海岸线超过6000公里,其领土的主体部分印度半岛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如一把利剑插入印度洋约1700公里,将印度洋北部分割为西部的阿拉伯海和东部的孟加拉湾。
印度洋北部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是印度洋最为重要的区域,印度正好锲居于这个区域的中心。
印度最西端到阿拉伯海波斯湾外口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到索马里半岛(亚丁湾)不到2000公里。
印度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环扣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出口。
从自然资源来看,印度洋地区除了蕴藏有世界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外,还有其他丰富的战略矿物资源。
截至目前,已探明印度洋沿岸地区储藏了超过世界60%的铀、40%的金矿和80%的钻石资源;此外,印度洋地区的锂、铍、镍、钴及磷酸盐等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一位分析家就认为:“美国工业所需54种原材料中超过40%都来自印度洋地区。
”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属于欠发达国家,缺乏勘探和开采的技术和资金,印度洋地区众多储量巨大的资源等待开发。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印度洋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要,印度洋成为有利害关系的大国关注的焦点。
处于印度洋中心地位的印度,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国家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区,是“印度的生命线”,印度的“未来有赖于保持这个海区的自由”。
纵观印度史,四分五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印度”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
战略文化视野下的印度大国平衡战略
得 以从英 、美 、法 、 日、苏等 国大量吸 收军援 ,走上 依靠 大国大 力扩军 备战 的道路 。
冷战时期 印度大国平衡战略的实践运用
一
、
在诸 大 国之 间采取平衡 策略 冷战时期 在 “ 苏 非
即美” 的两极 格局下 ,为 了确保 自身利 益 ,印 度在 东西 方
和印度 领导 者的政 治外 交素 质等 因素对 印度对 外战略 的形
成影响 至深 印度对 外战略 的 目标和对外方 针 、政策 和策
面 又以印 中之 间的领土 争端 为幌子求 得西方 的外援 ,还 以 “ 合抗 华” 的需 要 从苏联 集 团手 中获 得想 要 的东两 。印 联
巴矛 盾激化 时 ,又举起 “ 中两国是朋 友是 一衣带 水的好 印
邻邦”的大旗 以求得中印关系的稳定一 卜 - 述措施采用的终
极 目的均是 为印度 的国家战 略利益服 务。 二 、以获 取实 际利 益 为根 本 目 .冷 战时期 ,印度一 标.
面利用 “ 不结 盟 ” 亚 非团结 ”和 “} 、“ f 界和平 ”这 三面大 }
旗谋求在发展中国家中的领袖地位,争取 战略领域 的集 中反 映?
印度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政策表现
一
维 护 印度 国家安 全利 益 的一 项 国家 战略 ,“ 不结盟 ”经 历 了 2 世纪 5 0 0年代 的 所谓 “ 消极 的不 结盟 ” 和 6 0年代 至 9 年 代的 “ 0 积极 的不结盟 ”两 个阶段 。根 据 “ 消极 的不结 盟 ” 政策 ,印度 在 16 年 前 确实 未 与任 何一 国结 盟 ,从 92
之 间走 起 了钢 丝 ,巧妙 地 在两 大集 团之 问施 以平 衡 策略 。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马加力2012-11-20 10:54:43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6年2期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内容提要: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
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印度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它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的形成、转变和态势,对于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脉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妥善处理中印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这既与它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它本身的幅员、人口、曾经享有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过重要贡献。
直至今日,印度的哲学、宗教仍在对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它又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印度的人口现已达到11.1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
早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就已经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它特有的影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即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他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五年计划
印度五年计划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以指导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些五年计划的制定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在印度的五年计划中,经济发展始终是首要任务。
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中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水平,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印度的国民经济总量得到了显著增长,国家经济的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扩大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印度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印度政府还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印度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收入,印度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印度政府还加大了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化进程,扩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产值,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印度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印度的五年计划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印度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的安全战略构想与中印边界问题
印度的安全战略构想与中印边界问题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为确保自己在中印边境地区非法侵占的大片中国领土,不顾历史事实,并否认自己原来的郑重声明,声称中印边界线已经为百年来的条约和协定所划定,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中印边界线,且诬称已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认可;坚持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为划界原则,并以其单方面的划界为中印双方谈判的基础。
这种英印殖民政府的遗风和强加于人的做法同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互谅互让原则背道而驰,自然遭到了中国的反对。
实际上,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略加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方面有其更为深层的且具有很强延续性的战略考虑。
即印方一直把维护其国家安全作为其对华政策的基点。
从根本上说,这种战略考虑是中印地缘政治现实和印方领导人传统战略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妨碍中印边界问题公正、合理解决的症结所在。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有关问题做些探讨。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由来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中印两国都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有着长期友好的历史。
只是到近代,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度以来,为侵略中国并出于同俄国在中亚争夺,进而维护南亚安全的战略考虑,英印政府决心控制和侵占中国的西藏地区,将西藏作为中国同英印之间的“缓冲国”。
11 英国在南亚次大陆奉行的“前进政策”19 世纪以来,英国为了进一步拓展其殖民势力,并同老对手俄国在中亚地区争夺殖民利益,进而保障英属印度的安全,提出了关于英属印度的安全战略,即所谓的“前进政策”(Forward policy) 。
英国认为,英印的陆地边境,特别是西北部和北部边境地区,是英国在防卫其南亚大陆殖民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同英印毗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阿富汗、不丹、尼泊尔、中国西藏,其作用因俄国南下的强劲势头而无可比拟地增长了。
“前进政策”就是要把英国统治扩张到那些同英印相邻或距离更远的国家中去,从而巩固和增强英印当局在印度北方边界上的防务能21 英印当局对中国西藏的企图:建立“缓冲国”在英国防卫英印安全体系中,中国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印度“新区域主义”战略:“邻国优先”政策
印度“新区域主义”战略:“邻国优先”政策作者:杜志远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年第01期摘要与以政治失和与战略短视为特征的“旧区域主义”战略不同,“邻国优先”政策是一个以政治和谐与政治共同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战略。
该战略是印度在传统邻国政策失效、周边安全环境恶化、中印战略空间重合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关键之举。
莫迪政府正基于印度自然地理优势、政治关系、经济互补性和共同文化,采取地理互融、政治互动、经济互依和文化互联等措施推进其“邻国优先”政策。
无疑,这将有助于重塑印度与邻国的安全架构、缓冲周边安全战略压力以及促成地区一体化和政治化。
同时,“邻国优先”政策依然面临中央和地方分权与制约、政府换届所致的政策动荡、印度“地区干涉主义”心态时而出现、南亚小国注重“平衡外交”以抗印度以及中印战略竞合的不确定等诸多挑战。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邻国优先三个同心圆外交地区霸权主义在莫迪政府创建并推出“邻国优先”政策前,可以说印度并没有一项明确的“邻国政策”,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其邻国采取了临时和双边方式,其政策以对安全的首要关注为指导,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
邻国关系经常被用作战略工具,用于显示印度在地区层面的主导地位,从未想过在该地区建立类似北约的安全组织。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后立刻推出“邻国优先”政策(Neighbourhood First),并明确表示邻国关系将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关键事项。
莫迪两次邀请邻国领导人参加其就职典礼,并在两次上任后都将邻国作为首访之选。
印度历史上一项真正意义上、明确清晰的邻国政策正式诞生。
一、“邻国政策”的阶段性发展(一)概念诠释印度的“邻国政策”源于古印度政治家考底利耶(Kautilyan)曼达拉外交理论(国家圈子理论),即邻国总被视为敌人,而邻国的邻国则被视为朋友。
Manu and Kautilya’s Ideas on Inter-state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EB/OL]. http://shodhganga.inflibnet.ac.in/bitstream/10603/4285/10/11_chapter%204.pdf.这种理论表明,印度同样面临非敌即友的局面。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
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
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
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
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
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
“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
中国与印度军事发展的三大比较
中国与印度军事发展的三大比较用军事实力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是印度历届政府不变的信条。
至今,印度仍置身《核不扩散条约》之外,从而使它不受国际条约限制,全面推进战略军事力量。
法国《费加罗报》刊文《与中国进行战略抗衡的印度次大陆》论述了印度雄心勃勃的军事战略。
其实,从中印军事对比来看印度发展战略可能更有意义。
从中印军事对比来看印度发展战略可能更有意义。
军事战略军事战略 印度的进取和中国的防御印度的进取和中国的防御印度1947年独立时就确立了国家战略,即:确立在南亚的核心地位,控制印度洋,成为核大国,谋取“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地位。
印度政府奉行积极的国防政策,保持高额军费、稳定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加强武器装备研制。
1994年制定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主防卫十年规划”,目标是到2005年国产武备的比例由30%提高到70%,另外计划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更换三军主战装备。
,另外计划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更换三军主战装备。
印度战略军事力量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提高远洋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航母舰队;二是构建远程作战能力,发展地空立体作战体系;三是扩大战略外延,在中亚、蒙古、非洲东海岸建立军事基地或监听站,拓展海外军事存在。
洲东海岸建立军事基地或监听站,拓展海外军事存在。
在1999年公布的“核学说草案”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海基、陆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并且将准核威慑能力转化为正式的核威慑能力。
因此,1990年代以来一直在作核试验。
作核试验。
巴基斯坦虽然是印度的宿敌,但是在印度看来,来自中国的威胁尽管不是迫在眉睫,但却是战略性的和最严重的。
这导致了印度在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同时,大力实行军事“联西”(联合西方)、“稳俄”(稳定印俄联盟)、“拉东”(拉拢东南亚国家)的战略,构筑阻遏中国的军事圈。
阻遏中国的军事圈。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这对北京制定国家和军事战略起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军事重点集中在应对台湾问题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力主要用来对付未来的台海战争。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在不断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寻求在国际关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特别是在“印太战略”框架下。
印太战略是美国和其他印太地区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战略,旨在加强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秩序良好的区域秩序。
印度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安全理念和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备受关注。
印度的安全理念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处于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地位,其安全理念主要集中在维护国内稳定和对抗来自印巴两国之间的潜在威胁。
随着全球化和新兴大国的崛起,印度的安全理念逐渐向外延伸,涉及到更广泛的国际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印太地区。
印度意识到其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并开始加大对该地区的关注和介入。
印度对印太战略持有积极的态度。
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意识到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及与美国和其他印太国家之间的合作意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印度认识到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该地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印度与其他印太国家的合作意愿较强,愿意通过多边合作和对话来增进该地区的繁荣和安全。
印度还通过加强自身国防实力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手段,来加强印太地区的合作。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提出了“印度洋多边双边安全合作”框架,旨在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来加强印度洋地区的合作关系,维护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该框架包括了军事合作、防务合作、安全对话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推动印度洋地区各国与印度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地区秩序。
印度还积极参与印太地区的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印太地区安全合作等。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竞争也愈发激烈。
印度通过参与这些机制,加强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巩固自身在该地区的政治地位。
印度还在军事建设和现代化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合作。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印度的外交政策旨在构建稳定、互助的地区合作框架,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外交政策,重点关注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合作努力。
一、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和平与合作:印度倡导和平共处,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
印度追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2.多极化外交:印度主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旨在避免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霸权崛起。
印度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实现平等、公正的国际秩序。
3.南南合作:印度重视与南亚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印度倡导通过南南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
二、印度与南亚地区的合作印度积极推动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紧密合作,旨在加强地区内贸易、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
以下是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要合作倡议:1.南亚自由贸易区(SAFTA):印度是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成员国之一。
SAFTA旨在促进南亚地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2.南亚经济合作组织(SAARC):印度是南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SAARC通过促进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印度倡议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旨在促进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互联互通。
该走廊将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4.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印度提出“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倡议,旨在加强南亚地区与印度洋岛国家之间的合作。
该倡议涵盖交通、能源、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升南亚地区的综合发展。
三、印度的区域外交政策除了在南亚地区加强合作外,印度还积极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外交关系。
以下是印度在区域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倡议:1.东亚合作:印度重视与东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东亚经济体的关系。
印度对华战略自主的表现
印度对华战略自主的表现一、印度对华战略自主的背景1.印度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大国,总是免不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就像你把两个火箭放在同一个轨道上,它们迟早会碰撞。
历史上,印度和中国之间有过许多波动,不管是边境冲突,还是贸易摩擦,都给两国关系增添了不少复杂的色彩。
尤其是在近些年,印度对华的战略自主性开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说白了,就是印度不再单纯地跟随大国的步伐,尤其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印度越来越多地开始走自己的路,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就像是你在跳舞的时候,别人都跳得很快,结果你突然决定慢下来,走出自己独特的步伐。
2.印度之所以会在中国面前展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不想被其他国家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越来越清楚,自己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并不容小觑。
它想要掌控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当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就像一个人学会了自己做主,做决定时更加自信,印度也在逐渐摆脱那些束缚,开始去寻求一个更加自主、灵活的对外战略。
3.从中国的崛起开始,印度就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印度面临着如何平衡与中国的关系这个难题。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印度的战略选择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印度不仅要与中国在边境上博弈,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
能否独立自主地调整,显然成为了印度在应对中国问题时的关键。
二、印度对华战略自主的具体表现1.印度在对华战略上的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其在外交上的灵活性。
印度并不是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甚至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它也敢于表达与西方不同的声音。
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印度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
虽然很多国家纷纷加入其中,印度却没有立刻表态,甚至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为什么?因为印度清楚地知道,过于亲近中国,可能会让自己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中陷入被动。
与其当一个“跟班”,倒不如在局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打好独立的牌。
2.除了外交上的巧妙平衡,印度还通过提升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来增强自主性。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是指美国建立的一种平衡亚洲力量的战略,其核心目标是防范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扩大,同时扶持印度成为地区大国的战略。
印度拥有一个独立的安全战略理念,旨在维护其领土完整和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印度的安全战略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在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上,印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之间,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其周围环绕着巨大的、信息闭塞的人口大国和军事强国,包括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
其次,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各种宗教和分裂主义因素。
因此,维护国家的内部安全和稳定是印度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印度着眼于维护其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并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角色。
第四,印度在军事建设和技术发展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旨在维护其国家安全和防御能力。
相比之下,“印太战略”更加强调军事合作和联盟建设,依赖于美国等国家的后盾来提升印度在地区的影响力和实力。
这种战略的推动者认为,中国在南海、东海和印度洋的扩张行为,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威胁到了印度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不过,印度并不是“印太战略”的实际参与者之一。
印度希望保持其独立性和策略自主权,而不是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印度曾多次表达过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和安全事务介入的担忧,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地区动荡和不稳定。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印太战略”和印度的安全战略可能会逐渐趋于一致。
不过,印度需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中立,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安全战略,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其他国家的战略。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其中,海军获得了756亿卢比的采购装备的资金。 海军计划购买先进潜艇、海上监视飞机、一颗人 造卫星和3艘航空母舰。
从俄罗斯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 海军上将”号航母,从英国购买价值17亿美元 66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以及从以色列购买 3架11亿美元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凭借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舰载“米格29K”战机,印度海军届时可在一天内控制数千 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
三是震憾周边无核国家, 防止对印安全构成威胁。 四是以核武器为后盾, “劝阻”区外大国插手南 亚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印 媒体曾透露,印度将部署 350--400枚核弹头,并计 划在今后30年内拨款160 亿美元用于发展和部署核 武器。
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 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 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 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 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 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 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 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 和冷静。2002年,印与南亚其他邻国关系 继续有所发展。
近年来,印度在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时将核武器发 展和扩散视为影响印度安全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4年辛格上台后,调整了改革的重点、方向和 力度,他强调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农 村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地区差异, 减小贫富差距,并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在国内上产 总值中的比例。再此时期内,印度经济仍然以很 高的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大大增强了印度的整 体实力,为印度的崛起做好了准备。
•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稳定周边,威慑巴 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大国,控制印度洋, 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 目标,印度采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科 技等综合措施。
经济战略
• 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 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 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 “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 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
印度的核战略
• 印度一直奉行“地区威慑”的核战略 • 战略方针: • (1)在战争威胁判断上,突出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
术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战争准备从打 一场全面战争转向打多场边境局部战争; • (2)以巴、中两国为主要对手。拥有对巴进行一场 全面战争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领土;将中国 视为潜在威胁,对中国不放弃“既得利益”,相 机进行新的扩张和蚕食;
思考 • 龙与象的博弈:中
国和印度的战略对 抗
思考
• 印度国家战略制定背后的历史因素 一、以实力求安全: 印度传统中的扩张与霸权思想 二、殖民时代历史对安全的提示
• 战略环境对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影响
• 20世纪80年代英•甘地和拉•甘地执政期间都实行 经济自由化政策,加大出口的力度,减少贸易壁 垒,看重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拉•甘地还提出 “用信息化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最后引 发了印度社会的信息产业革命。经过20世纪80年 代英•甘地和拉•甘地的调整,印度经济发展迅速, 年增长率超过了5%,从此摆脱了发展缓慢停滞的
• 1991年以后,拉奥政府刚上台就对传统的经济体 制及运行机制进行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 口号的改革。拉奥政府的模式再一次取得了成功, 使得印度90年代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并由此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 1998年以后,瓦杰帕伊联合政府上台以后,把扶 持的重点放在了以IT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并 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进经济私有化、 自由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资 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 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 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
• 2004年生物技术部发布了一项计划,要将印度变 成“生物信息学的全球中心”。
• 信息技术的成功彻底改变了欧洲和美国对印度的 评价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印度对自身 潜力的看法,正在培植着印度的科学自信。
• 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 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 ,并一箭十星成 为第一。
• 印度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有别于其 它东亚国家的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依赖国内市场 而非出口,它依赖服务业而非制造业。
军事战略
• 战争观 印度认为,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是实现国家 政治目标的一种斗争形式。印度进行战争的目的 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利益, 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印度军事思想在原英国 殖民当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将近50年的实 践与发展,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才库。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 年轻印度大学毕业生(拥有7年或7年以下工作经 历的人)的数量大约为1400万。这相当于中国的 1.5倍,美国的2倍。印度每年有高达250万的信息 技术、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 65万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
• 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 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 印度的官方语言 。
• 针对性。印度的海洋战略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印度的海军最初针对巴基斯坦,随着海军势力的增 长,印度海洋战略主要目标转向了区外大国。印度 对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虽不满,但也深知无力 与之对抗。印度最为关注的是区外其他海洋大国 如中国、日本对印度洋的举措,尤其对中国疑忌更 重
• 扩张性。灿烂的文明、悲惨的殖民经历使印度产 生了强烈的大国意识。早在独立前夕,印度国父尼 赫鲁就提出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18〕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必须控制印度洋, 成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的政治、经济活动 的中心。印度认为要实现以上宏伟目标必须有一 支强大的海军,“地理上和大国的雄心决定了印度 发展海军不仅仅要起力量平衡作用,而且要拥有力 量投送能力。,使“印度洋”变成“印度湖”, “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
国情简介
•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 人口数量:1,210,193,422(2011年) • 印度GDP:世界第10名,1,843,382(百万美元) • 主要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 • 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 • 国花:荷花 • 国家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 美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
• (3)以进行“有限战争”作为主要作战手段,即通 过给对手以必要的惩罚,实现相对有限的战争目 的;
• (4)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核威慑, 谋取和维护对南亚诸国的威慑与控制;
• (5)控制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之间的海域,坚持 不允许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政策,特别 是中国同印度邻国发展军事关系;
海洋战略
• 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一直是 世界大国争霸的核心地区。地缘政治大师和著名 的战略家都把这一地区看作世界的核心地区。陆 权论大师H·J ·麦金德认为中东中亚是世界的“心 脏地区”;海权论大师A·T·马汉也认为“谁掌握了 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 关键’。21 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 无论从陆权论还是海权论来看,印度都处于世界地 缘政治的核心位置。谁占有次大陆并具有强大的 海军力量,谁就有称霸世界的希望。
• 颁布能源产业政策
• 第一,在21世纪初先后颁布两部法律。用法律形 式规范国家能源保护和利用行为。
• 第二,调整管理机构。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印度 政府对能源部门加强领导,不断通过政策措施规 范油气工业的运行。
• 第三,开放能源勘探市场,降低进口关税。
• 第四,建立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 第五,建立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为促进可再生能 源发展,专门建立了非常规能源部和印度可再生 能源开发机构。
• “向东看”战略,将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组织 与大国的经贸关系。
• 1947年,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国大党领 袖尼赫鲁开始执政,他强调国家计划,推行国家 资本主义和国有化,限制私营企业,保护民族产 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偏向于苏联模式的“尼赫 鲁模式”。尼赫鲁模式获得了成功,并使印度很 快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印度为实现国家战略的总 目标,将继续推行其依托南亚、深入印度洋的军 事战略;防务政策将更加强调自力更生和对付地 区冲突;军队建设将进一步贯彻精兵原则;作战 思想将突出强调打高技术战争和做好打地区核战 争的准备。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在实现其经 济大国目标的同时,将全力实现其现代化军事强 国的目标。印度自认为其陆军实力名列全球第三, 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实行募兵制。陆、 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其 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 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能源战略
• 开发新能源 印度能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损失, 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了能源密集度。因此, 印度加大了对新型能源的研发及投入,在核能风 能以及太阳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 制定能源外交政策
虽然印度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 距离满足能源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时间内, 石油供需仍然是影响其能源安全的最大问题。当 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原油市场的波动都对印 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内政局稳定产生深远影响。为 确保石油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印度积 极采取措施,多点布局,寻求能源多元化:
印度国家战略
主讲人: 制作人:
印度的概况
•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 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 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等国家接壤。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 种族等级制度问题较为严重。印度在软件业出口 方面表现突出,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也 有快速发展。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
• (6)加速与东盟建立经济上的战略联盟和“军事合 作”关系。
外交战略
• 印度政府认为要成为世界公认大国,必先推行大 国外交,依据自身实力和外交策略,发挥实际大 国的功能
• 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由点及 面的全方位大国外交。所谓点就是坐上其梦寐以 求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为印度成为 世界大国张势。所谓面则是全面改善印美,印俄, 印日,印中及印度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推行大 国平衡外交全方位的务实外交,一定程度上使印 度摆脱了长久以来的孤独冷落地位和自年进行核 试爆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状态。
• 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印度人口识字率达到75%, 但成人文盲仍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 。
印度的国家安全战略
• “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成为军事强国,21世 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 的总目标。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围绕这一总目 标制定和实施,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 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印度海洋战略的特点: 排他性、针对性、扩张性
排他性
潘尼迦的“钢圈理论。
印度洋的地理特点使印度海洋战略的目标之一就 是排斥区外势力在印度洋的存在,印度要在区内惟 我独尊、独霸一方,“如果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下海 空军基地,造成一个围绕印度的钢圈,又在圈内建立 一支力量强大、足以保卫内海的海军,那末,对于印 度的安全与昌盛大有关系的海洋就可以受到保护, 变成一个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