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情境导入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

【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二长方体(一)”中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就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内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它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和“试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要素,即面、棱与顶点;第二个问题是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特征;第三个问题是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是进一步促进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即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课件出示床垫和魔方。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床垫和魔方,并从实物中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何图形。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得出:围成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的面。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以及正方体的6个面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长方体。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模型、纸张、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长方体时,学生可能对长方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还有困难,尤其是在识别长方体的六个面时,容易与正方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逐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长方体的六个面的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动手操作材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电视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观察长方体模型,尝试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如识别长方体的六个面,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等。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能力提升 用方程法解决求长方体长、宽、高的问题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能力提升 用方程法解决求长方体长、宽、高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用方程法解决求长方体长、宽、高的问题例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cm,已知长是宽的1.5倍,宽是高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分析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未知量,可以把1倍重用x 表示,其他量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

设这个长方体的高是x cm;宽是高的2倍,则宽是2x cm,长是宽的1_5倍,则长是2x ×1.5,即3x cm。

根据“(长+宽+高)×4=棱长总和”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设这个长方体的高是x cm。

(x+2x+2x×1.5)×4=60
6x=15
x=2.5
2x=2.5×2=5 2x×1.5=2.5×3=7.5
答: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5cm、5cm、2.5cm。

提示
先根据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把各个量分别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根据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的值。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会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立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

2. 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有12条边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4. 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5.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箱子,长2米,宽1米,高0.5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情境导入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打印版
优秀情境导入
师:下面大家打开“摆一摆”(课件展示各种长方体、正方体动漫图),看一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如已经想出结果,请你用鼠标拖拽的方式将它们归类。

学生操作鼠标,将顽皮的动漫长方体、正方体分别集中在一起。

师: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共同来研究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汇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刚才大家看见的和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引出长方体的探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件)
四 条 棱 。(×)
(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 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判断正误:
●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②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③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④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 方体。
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 厘米?
分别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 动动脑 高各是多少?
10厘米
4厘米 4厘米
动动脑
你有什么发现吗?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长方体
6个长方形(特殊 面情况有两个相对的
面是正方形)相对 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 棱 的棱长度相等
顶 8个
正方体
长方 数量



面 6个 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一般 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棱 12条 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观察长方体的框架,讨 论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 样分组?分成几组?
棱可以分为三组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 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 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水平的一条棱叫做长,另一 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考一考: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 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 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填空:
1、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
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顶 点C
2、长方体有 6 个面,12 条棱, 8 个顶点.
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X )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长方体的定义与性质,能够辨认和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定义与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长方体的性质进行解题。

三、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新课1.教师将一段短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几何图形?你们认为它有哪些特征?”2.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方体。

阶段二:引入新概念1.教师出示一些示范物体(如教具、桌子、书本等),通过触摸和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长方体的特征,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等。

2.教师向学生解释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每个矩形面都与它相邻的两个矩形面的公共边垂直。

”3.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分发一些不同大小的长方体模型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观察模型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试着给出长方体的定义。

阶段三:讨论性质和例题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六个面能否都相等?为什么?”2.学生交流:学生观察和思考长方体模型的特征,然后小组内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展示并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如:六个面都是矩形、每个顶点都是三个面的交点等。

4.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例题,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

阶段四:巩固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观察不同大小、形状的长方体模型,通过测量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写出总结。

2.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解决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练习题,再将答案进行对照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阶段五:拓展延伸1.学生提出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或者兴趣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2.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进行长方体的实际观察,如观察家具、建筑物、书籍等中的长方体,并通过拍照或绘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教室内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六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评析优秀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评析优秀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评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几何体吗?它们有什么区别?”(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老师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模型验证特征。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老师拿出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老师引导学生用正方体模型验证特征。

(四)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老师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同点: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的面都是正方形。

(五)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六)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认识?”2.学生回答问题。

四、课后作业1.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判断下列几何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请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评析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颖,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堂上,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长方体,并能正确利用长方体的特点和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知道长方体的应用,了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认识和特点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1.引入(1)利用图示或实物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长方体。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点。

2.概念讲解(1)定义: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

(2)特点:①有上下两个相等的底面和四个侧面。

②所有顶点都在三个垂直的平面内。

③所有侧面都是矩形。

(3)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三个互相垂直的边。

(4)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示方法。

3. 认识表面积(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一遍一遍数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表面积时必须考虑所有面。

(2)让学生理解表面积是所有面积之和,练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4. 认识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找到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定义。

(3)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5)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5. 应用实例(1)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练习(1)基本练习:利用单元格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然后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七、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并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它们。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有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正确地说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正确地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课件、板书、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知道长方体是什么吗?•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呈现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5分钟)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清楚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3.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4.求长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5.求长方体的体积(20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6.小结课程内容(5分钟)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课程思路和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六、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1.学生能否在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正确地求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学生在课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试讲稿 北师大版 小学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

试讲稿 北师大版 小学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引入新课1、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3、(板书课题)4、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图片)师:把你带来的长方体物品展示给大家吧!二、探究新知,推进新课(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面(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2)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认识长方体的棱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1)用手摸一摸(2)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4、师: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认识和说出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够通过实例体会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方体和球体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认识和说出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长方体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认识和说出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体会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长方体的模型、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体的名称和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呈现长方体的各种形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角、几条棱?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9篇说课稿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在说课稿中要注意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这堂课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习动机的产生。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

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

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

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认识(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相关的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课堂3.0,万彩动画等。
分层作业题
1.搭建一个最小的正方体;
2.搭建一个最小的长方体;
3.搭建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形。
个人反思
对于一些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相信孩子们是能如数家珍的。而今天,孩子们接触的是立体图形,认识它,并不表示真正熟悉它的特征,这也算是孩子们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所以,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堂课的重头戏。
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课前交流,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习新知:通过切土豆认识面、棱和顶点。
小组活动:
巩固练习:
认识相对面。
拓展提升:
【课件展示】
同学们认识长宽高了吗?
任务挑战:
搭建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堂小结:
总结语: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
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老师想:今天的遗憾,必将变成我们对长方体的一种执着。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学生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棱长总和等概念及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求法。
3.学习长方体的画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包括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认知。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长方体,感受它的特征。

2.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讲解表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教师解释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长方体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知识讲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拼组长方体的方法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知识讲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拼组长方体的方法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拼组长方体的方法问题导入 (l)下面哪几个面可以组成长方体?(单位:cm)(2)将你选择的每个面的序号标在下面的长方体上,并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讲解1.解决问题(1)(1)方法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可分为3组相对的面。

每组相对的面完全一样,可以根据长方体面的特点一对一对地找。

长方体有12条棱,相互平行的4条棱为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

也可以根据长方体棱的特点一组一组地找。

(2)探究方法。

方法一根据长方体面的特点选择。

长方体的6个面中上、下两个面完全一样;前、后两个面完全一样;左、右两个面完全一样,从8个面中,找出3组完全一样的面,如下:①、⑧两个面都是长4cm,宽2cm。

④、⑥两个面都是长3cm,宽2cm。

⑤、⑦两个面都是长4cm,宽3cm。

方法二根据长方体棱的特点选择。

长方体的12条棱按长、宽、高分成3组,每组4条棱,这4条棱的长度相等。

可以在8个面中按边长相等一组一组地找,找出3组边长相等的面组成长方体。

①、⑤、⑦、⑧都有一条边长是4cm。

①、②、④、⑥、⑧都有一条边长是2cm。

③、④、⑤、⑥、⑦都有一条边长是3cm。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组成长方体的面,其中一组对边在一组棱中,它的邻边一定在另一组棱中,按照长方体校的特点去找每个面一定会出现两次。

方法三排除法。

要想组成长方体,每个面至少有一个和它完全一样的面才可以。

因为②和③都只有一个不符合要求,所以先把②和③排除掉,再用长方体面和棱的特点分析其他6个面。

(3)正确解答。

①、④、⑤、⑥、⑦、⑧这6个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

2.解决问题(2)(1)在组成的长方体上标出选择的每个面的序号。

如下图:(2)在长方体上表示出长、宽、高。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3cm,高是2cm。

归纳总结判断所给图形是否能组成长方体,可以根据长方体的特点一组一组地进行对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在我教本课之前,观摩同行执教已有十多遍,观摩过程中也断断续续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几下两点:1、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生的空间观念怎样飞跃?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为什么会有不少学生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仅仅是口误吗?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提前研读了相关资料(此时我的学生刚进入五年级上学期),通过研读思考,我明白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空间观念是由感知觉到概念间的“阶梯”,是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那么无论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都要肩负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我想起同事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会感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太差,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空间观念,而在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时又会感到很茫然。

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但本节课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体图形,教材先从生活入手抽象出立体图形,接着在明确面、棱、顶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最后认识长、宽、高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很丰富,但要想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玩中学,很明显一节课无法完成。

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研究兴趣点,我对一个自然班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课前调查,具体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问题1:你知道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意图:为了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在学生心中的真实建构情况。

】调查结果:关于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在63个学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约占28%)能准确说出平面与立体之分;有28人(约占44%)说长方体可以立起来,但长方形立不起来,这样的回答其实并不准确,但潜意识中要传达的内容也可归为平面与立体之分;还有17人(约占27%)所回答的内容根本不靠谱。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优秀的情境导入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优秀的情境导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优秀的情境导入
情境一:线与角
教师出示问题: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说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全班反馈,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帮助学生整理:
情境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1.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平面图形?你还能找到我们身边的平面图形吗?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学生观察——汇报交流——评价)
师: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动画城堡,需要哪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呢?请你给大家提出建议吧。

(学生思考——汇报——补充)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并板书:平面图形
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整理一下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公开课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

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学运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方: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评析:用同学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优秀情境导入
师:下面大家打开“摆一摆”(课件展示各种长方体、正方体动漫图),看一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如已经想出结果,请你用鼠标拖拽的方式将它们归类。

学生操作鼠标,将顽皮的动漫长方体、正方体分别集中在一起。

师: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共同来研究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汇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刚才大家看见的和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引出长方体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